登陆注册
34293600000037

第37章 迁墓的曲折(2)

怀州是他的祖籍,李氏的祖坟就在怀州河内县,而且就在此次被焚的雍店之东原。现在战火烧到了这里,史书上只简简单单三个字“焚雍店”[3],当时当地老百姓所遭的灾殃可不是这三个字能表达的。忽然之间,兵火俱来,灾难从天而降,老百姓除了听凭被劫被烧被杀,还有什么办法!李商隐当时虽不在被焚的现场,但家乡遭难,为裴氏仲姊和曾祖母迁墓之事无法进行,心中的焦急可想而知:“属刘孽叛换,逼近怀城,惧罹焚发之灾,永抱幽明之累”,“昨本卜孟春,便谋启合。会雍店东下,逼近行营,烽火朝燃,鼙鼓夜动。……潞寇朝弭,则此礼夕行”。[4]前句说的是去获嘉迁仲姊墓,后句说的是将曾祖母墓由荥阳迁至怀州,两件事都因刘稹兵抵怀州、焚烧雍店而无法进行。

再说,还有王茂元呢。经此两战,他的病势益发沉重起来,体况一路下坡,再也无法康复,不久就在军营中死去,也算是因公殉职了。

茂元去世前夕,商隐并不在他身边,但是正在洛阳。茂元一死,他虽在洛阳,也就跟着忙碌起来了。

首先是代草《遗表》。这是李商隐第三次代草遗表,前两次是代崔戎和令狐楚。

接下去是《为王侍御瓘谢宣吊并赙赠表》。王瓘是茂元长子,其时带侍御之衔随军侍于父侧。当朝廷派人到河阳宣吊致祭时,由他代表王茂元家答谢,但草写《谢表》的事,仍由商隐承担。

再接下去,是代王茂元两个出嫁了的侄女写《祭文》。这二位虽已是人家的人,但巴巴地求上门来,总不能回绝。好在商隐善体人意,腹笥又厚,此类代笔文章总能写得身份恰当、语气妥帖,而且声情并茂,相当感人。

最后便是他自己的《祭文》了。现存李商隐文集里,有祭王茂元的文章两篇。第一篇作于茂元刚去世不久,第二篇作于茂元灵柩送回洛阳崇让宅之后。第一篇是规范的祭文,全篇大部分篇幅是追叙王茂元的一生,其特点是叙述人事绝不用直白的语言表达,而纯用艺术化的比拟与典故指代,文章讲究句式整饬、音韵铿锵和诗赋化。全文太长,我们仅试看其中的一小段。此段叙述王茂元的出身,即其父王栖曜在平定安史之乱中起家的事迹:

繄彼家声,重婴世故。值冀寇之北至,属虏马之南渡(二句指安史之乱)。肇允成公(栖曜谥曰成),悲丁国步。悼犬马之恋主,怆枭狼之据路。投笔三叹,弯弧一怒(四句说栖曜忠君,早年投笔从戎)。毙断后之王双,缚难宽之吕布(二句用典,说栖曜战功)。鈇钺赐杀,圭符锡祚(二句用《礼记》《仪礼》语,说皇上褒奖,赐予栖曜节钺和封土);实诞上公,载扬垂裕(上公指其子茂元,栖曜的功绩荣誉留给了后代)。[5]

小小一段,皆用对偶之句,四六交替,隔句押韵。说的是茂元先世的业绩,但仅可知其大概,而很不具体。接下去叙述转到茂元本人,用的是同样手法,典故成串,词华韵美,但所指事实只有作者和熟知茂元生平者明白。这在李商隐,当然是文才富赡的表现;而在读者若想读懂必大费周章,否则难免一头雾水。但这种运用含蓄隐晦手法的非直白叙事,是中国文学演变史上颇重要的一种现象,而且延续时间颇长、影响不小,李商隐又是一位成就特高的代表性人物,所以这里提一下。

李商隐给王茂元的第二篇祭文却是一篇变体之文。它不再以叙茂元之事为主——说实话,再叙也没啥好叙的了,商隐自己说得清楚:“公之世胄勋华,职官扬历,并已托于寄奠,备在前文”——这回是要以议论与抒情为主了。所谓议论,开门见山就涉及人之死生的辩证法,原于《庄子·至乐》阐发的思想(人由气而生,亦由气而灭,如四时之行)。所谓抒情,则是回忆自己与茂元的翁婿关系:

呜呼!往在泾川,始受殊遇,绸缪之迹,岂无他人。樽空花朝,灯尽夜室,忘名器于贵贱,去形迹于尊卑。语皇王致理之道,考圣哲行藏之旨,每有论次,必蒙褒称。及移秩农卿,分忧旧许,羁牵少暇,陪奉多违。迹疏意通,期赊道密。纻衣缟带,雅贶或比于侨、吴;荆钗布裙,高义每符于梁、孟。今则已矣,安可赎乎!呜乎哀哉!

这里的抒情也离不开叙事,但所叙更为空灵、概括、抽象,亦即诗化。从这里我们看不出什么具体的“事”,但能体会到他们翁婿关系颇佳:虽是前后辈、上下级关系,却实在像是朋友。这显然与商隐夫妻关系极为和谐有关。“纻衣缟带”一句,说的是翁婿关系如何知心与高雅;“荆钗布裙”一句则是说夫妻关系既和美又高尚,可与古代著名的模范夫妇梁鸿、孟光相比。而二者实乃互为因果的关系,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如果说李商隐对崔戎、令狐楚是敬畏和感恩,那么,他对王茂元却是更为亲近和无拘无束,就因为在李商隐和王茂元中间,有着一个他们共同的亲人王雪娘。在《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的最后,李商隐终于向王茂元,也向所有的读者明白地道出:

愚方遁迹丘园,游心坟素,前耕后饷,并食易衣。不忮不求,道诚有在;自媒自衒,病或未能。虽吕范以久贫,幸冶长之无罪。昔公爱女,今愚病妻。内动肝肺,外挥血泪。得仲尼三尺之喙,论意无穷;尽文通五色之毫,书情莫既。呜乎哀哉!公其鉴之。

李商隐说,恐怕自己在仕途上出息不大,难免要让妻子受苦受穷,他为此对王茂元感到抱歉,请求原谅,当然,言外之意是他更希望王茂元理解他们,保佑他们。这样的话,他不可能对崔戎和令狐楚说,只能、也只会对更亲近的王茂元说。

平泽潞之战打了几个月,朝廷方面决心很大,但军力方面却是捉襟见肘。在调动兵员的过程中,还引发了新的乱子。

会昌三年(843)年底,河东节度使李石奉命派兵支援前线,可他手头无兵可派,只得临时拼凑一千多人让都将杨弁率领前往。这支素质极差的队伍,路过太原,正是年关时节,在杨弁煽动下,借口赏赐太薄造起反来。

杨弁乱军在太原大肆抢掠,守城军士阻拦,两军竟打了起来,守军不敌,节度使李石吓得逃往汾州(今山西汾阳)。杨弁看事情闹大,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面进据军府,一面派人联络刘稹,欲图长久之计。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使正受围攻的刘稹顿时缓过气来,一些本已向朝廷投诚的城镇关隘见势重又倒戈,降了刘稹,前一时期的讨刘效果眼看毁于一旦。

朝中主张姑息妥协的人趁势又是一番鼓噪:“(泽潞镇)养精兵十万,粮支十年,如何可取!”甚至连朝廷派往太原去观察虚实的中使(宦官),因得了贿赂,都替杨弁说话。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一场平藩战争面临半途而废的可能。

幸亏李德裕毫不动摇,唐武宗坚定支持,君臣二人力排众议,下令讨伐杨弁。河东监军吕义忠才动员太原兵擒捕杨弁,平定了这场兵变。

应该说,李德裕和朝廷的措置是得人心的,面对强梁不法的暴徒,只有坚决镇压。李商隐对此持完全拥护的态度。这既与他的切身感受和利益有关,也与他忠于唐王朝的信念和从大局、从国之长远打算有关。

远在黄州任刺史的杜牧,深研兵法,素有治国大志,也十分关心这场战争,此时亦有《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向李德裕提出许多具体可行的策略建议。那是用实际行动在支持平藩战争。[6]

这些都说明唐王朝此时还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民众,尤其是士子文人对唐王朝还存在着一股向心力,还希望并支持唐王朝战胜藩镇。到后来,这种向心力渐渐变成离心力,唐王朝的分崩离析就不远了。

平刘稹之役在艰难竭蹶和矛盾百出中进行,到会昌四年(844)八月,胜利总算有了一点眉目。

先是邢、洺、滋三州投降,泽潞彻底孤立。本来鼓动刘稹抗旨自立的昭义大将郭谊等人,为了自保,采取杀刘稹及其家族而向朝廷投诚的办法,但朝廷接受投诚,却并不赦免卖主求生的乱臣,还是把他们统统处死。从郭谊杀刘稹一族,到朝廷诛郭谊等人,一时间诛杀连连,祸延无辜,死人无数,满城血腥。

但平泽潞之战毕竟结束,朝廷下令:刘从谏为节度使以来所订的地方苛法、横敛重赋一律取消,所纠集的土团兵勇全部解散归田;并宣布昭义五州免除一年赋税,征讨所经的州县免除今年秋税。这些减轻负担的措施,朝廷是不得不做,但总算是有利于百姓的。

李商隐的迁墓之事,在如此的大背景下,也终于一一完成。虽有弟弟羲叟的协助,他也已感筋疲力尽。在这个过程中,因经常来往于郑、怀一线,难免被当地的长官抓差,代他们写了不少上宰相、谢上任的表启,甚至为人写过做黄箓斋和祭赛城隍的文章。偏偏李商隐是个认真的人,对文事格外重视,凡请他撰文者又总是因为倾慕他的文才,对他抱着极大的期望,所以他写每一篇,都得有些新东西,绝不肯炒冷饭,敷衍了事。旁人不知,以为李商隐做文章摇笔即来,可他自己明白,写作是很辛苦的,何况那些都是有着特殊要求的各体文章。所以,等到迁葬事毕,他很想找个偏远的地方略事休息,来度过为母守丧的最后时日。

他决定带着妻子到永乐县(今山西芮城)暂住,那里离京城和洛阳虽不远,但位置较偏,应该比较清静。

[1]此信原题《为濮阳公与刘稹书》,冯浩《樊南文集详注》依此题。《文苑英华》《全唐文》收此文改题《为濮阳公檄刘稹文》。由劝诫而申讨,事态发展之自然进程,本无绝对界限也。

[2]此诗题名《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昭义,指昭义军,由泽潞节度使统领,故泽潞节度使亦称昭义节度使。“充昭义攻讨”者,担任攻讨昭义之军职也。

[3]《资治通鉴》卷二四七唐武宗会昌三年:“王茂元军万善,刘稹遣牙将张巨、刘公直等,会薛茂卿共攻之,期以九月朔围万善。乙酉,公直等潜师先过万善南五里,焚雍店。”

[4]《祭裴氏姊文》,《李商隐文编年校注》,814—816页。

[5]李商隐《祭外舅司徒公文》,《李商隐文编年校注》,856页。

[6]《新唐书·杜牧传》:“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参《资治通鉴》卷二四七。杜牧《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见《樊川文集》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同类推荐
  • 民国课堂:大先生也挺逗

    民国课堂:大先生也挺逗

    曾经的大先生们学贯中西,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对西方的民主科学也感同身受。在那个百无禁忌的年代,文化不断碰撞、交流,在空地上横站出了与中国皇宫、西式城堡迥然不同的精神建筑。本书辑录了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胡适、林语堂、金岳霖、梁漱溟、陈寅恪、钱穆等大师们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借以通过这些片段,感受他们的种种风范。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山本五十六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山本五十六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著名战将——精心策划并亲手点燃了太平洋战火的山本五十六,他既是一个著名的海军将领,又是一个精明的赌徒,山本的一生以赌为乐,可是在他眼中真正的赌场不在摩纳哥,也不在拉斯加斯,而在战场之上,而“偷袭珍珠港”和“奇袭中途岛”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赌注,只是结果迥异罢了。
  • 吴敬琏传

    吴敬琏传

    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书中,吴敬琏娓娓道来,历史如跛足的行者,不动声色地姗姗走近,又姗姗走远,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在回忆者与记录者之间穿梭,如画卷般展开。
  • 我和溥仪

    我和溥仪

    溥仪是个悲剧人物,也是个喜剧人物,因为新凤霞和全国政协的劳改队有过一段一起劳改的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溥仪、沈醉、杜聿明等给新凤霞的印象都很不错,她认为应该把这段共同的经历记录下来。最终在沈醉的鼓励下新凤霞将他们在“文革”中一起劳动值得回味的故事写了出来。同时这些故事也作为溥仪传记的一些补充史料被记录了下来。
  • 家世

    家世

    本书从“家风家教之于当下”的视角撰写了中国家族的传奇经历。每一家家教自有特点,如林同济家是要培养专门人才,以适应中国的现代化;宋耀如家是要出伟大人才;卢作孚家是让孩子不要当败家子;黄兴家是无我、笃实;聂云台家有家庭会议……阅读者称,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联想到自家、自身,自己要传承什么,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
热门推荐
  • 殇曼雅学院的甜蜜小恋曲

    殇曼雅学院的甜蜜小恋曲

    她们是天真无邪的清纯少女,他们是帅气凌人的花样美男,他们一起组合成一个非比寻常的团体,成为了整个校园的风云人物,之间却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他们一起痛过,哭过,笑过,开心过,然而最后又是以什么样的情节收场呢?
  • 欢乐岛的秘密

    欢乐岛的秘密

    在一个叫做欢乐岛的地方,有一个部落,里面的人明天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
  • 谋世之棋

    谋世之棋

    刚穿越就有发现自己严重记忆缺失的叶枫,面对那次次引起共鸣的那些情景画面,让他感到似乎有什么他不能忘记的,穿越一个又一个世界,一步步揭开的却是一盘摆好数万年的棋局,而他却正是其中被牢牢掌控的棋子,且看这场来自未来,现在,过去的三个方面的布局,能否让叶枫跳出棋盘,做执掌棋子的人,为自己命运做主
  • 玄心纪

    玄心纪

    世界阴阳对立,各有修真无数。暗物质面为了统一宇宙,四处制造毁灭。一个无上至尊在反抗战斗中产生了分裂,灵魂破裂,心魔占据上风。灵魂带着一块暗含神秘功法的玉佩转世。寻找失散的记忆,成就无上神通,复活失去的爱人。
  • 乱世浮生:三生有幸遇见你

    乱世浮生:三生有幸遇见你

    抽风版:本王掐指一算,发现你的生命里缺了一本书←_←文艺版: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因为有你,乱世亦浮生。(此为短篇)
  • 为你无愧

    为你无愧

    普通家境少年经历失忆后遇到多年前的青梅竹马会碰撞出如何的火花?谋略,会与校园有关吗?
  • 僵尸血修

    僵尸血修

    在华夏的西北部有着无数的名山大川,一座不知名的上来了一群女子,创立了一座名为缥缈宫的门派,自此无名大山便有了缥缈山的名号。人们只知道缥缈宫的女子个个武艺高强,却无人知道,所谓的缥缈宫不过是一群守墓人。
  • 妃逃不可:狐狸夫君不好惹

    妃逃不可:狐狸夫君不好惹

    【狐狸和盼盼正文完结,精彩番外ING中,绝对精彩,不枉此行!】老天爷是公平的,也给了胖子穿越的机会,可是,为神马穿越了她还是那个肉肉的苏盼盼,当胖妹变身成身材窈窕美艳女子,那些个腹黑、妖孽、正太,不过是她掌心玩物,你且瞧她,红纱遮面,一双眼眸含笑带嗔,纤细腰身好似水蛇,妖媚万千,道:“我苏盼盼选夫婿可是千挑万选的!”
  • 封印了一万年

    封印了一万年

    一次诡异的日食,一个飘渺的声音我被封印在了一个特定的时间里整整一万年终于……我出来了,于是……这个世界再也不需要善良这里没有纯粹的好人,这里……不需要善良
  • 从元始界开始登录诸天

    从元始界开始登录诸天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从破灭洪荒界中复苏的元始界得到上个世界的馈赠,李迩既是求道者,也是传道者。“您发现了新的小千世界天河界,奖励经验十万点。”洪荒唯一真界孕育出三千本源大世界,每个大世界又有十二万九千六百中世界,十二亿九千六百万小世界。李迩从中登出登入,寻求传承,于元始界中点化真灵,重立天庭地府;于万界中开启前路,传道大千。无数年后,诸天之中皆颂吾名。“太上道祖,万圣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