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24400000029

第29章 沙上的卜辞(2)

手稿的时代,可以通过追踪手稿的踪迹、抄写与翻抄的手稿史,一直上溯至一位口述者,围绕着手稿史产生了校勘、考据、训诂、解经学,它的知识终端坐着一个圣贤或先知。书籍印刷时代里的作者拥有一个统一的签名,围绕着他的文本,另外一些作者生产着批评话语。电子媒介时代的博客们在虚拟空间里有一个虚拟的名字,下面有一些匿名的跟帖。他们在某个窗口闪现了一下,每个人都有机会闪现一下,就消失在茫茫无际的信息丛林里,比某个原始部落还要孤独。

一早晨就是灰蒙蒙的,到了中午还是灰蒙蒙的,时间似乎停滞了。不是暴雨、冰雹、大雪,而只是雾,不温不火。雾,是“自然界”的抑郁症。不激怒,不哭泣,只是看不清的纠缠。雾,已成为这个社会的气候特征:不透明,含有毒素,浸蚀迷漫。不是漆黑一团,一切依旧照常进行,时间也悄然流逝,没有时-光的特性。人们的一切情绪、纠葛甚至认识本身都在身边播散着重重的雾。我们的生活都是雾。我们心里都是雾。我们全是雾。

——这就是今年冬天的雾一直经久不散的原因。一个被改写的启示录,一个赫然的灾难符号。然后只在高速路口被执行:减速。

风中树

小杨树被北风摧弯了。大些的树则被摇撼着。尽管像一棵树那样动摇吧。根却坚定地抓住土地。它把撼动它的力量摧折它的力量传递到根部,形成向下的坚强意志。因此它需要飓风加固它的扎根。

——你的语言也要如此,找到植根深层的发达的隐喻根系。

拾荒者的札记

这些小篇幅像一些补辑、注释、引语、序文,却没有正文。正文再也不能被写出。札记替代了正文。让我换一个比喻:在已经被人收割后的田地里,一些孩子、妇女和老人在弯腰拾荒,那些被不慎遗弃的琐碎的和不起眼的东西。因为收割早已结束,因为收割权不属于你。你是一个拾荒者,这意味着你没有所有权,属于孩子、老人和妇女这样依然是勤劳的一群,将主人遗弃之物变为自己合法的果实。

“黑眼睛”

很多天了,除了听忧伤的歌,一个字也不想写。似乎写作活动结束了,一个字也无法写出。比之音乐,字变成了一种死魂灵。文字,那些应该在心中活到最后时刻的精灵似乎提前死去了。唯有音乐,一个巨大乌托邦破灭后的碎片,一个飘渺的乌托邦永不湮灭。大卫诗章中的神恩也是献给音乐的:“你是我藏身之处,你保佑我脱离苦难,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美好和有希望的一切似乎只存在于声音中——而且仅属于其他时代的音质——绝不存在于视觉的再现。除非你能够像音乐那样思想,除非你拥有一个音乐动机一样变化着的思想。

要怀着希望

忧伤谁不会,愤世嫉俗谁不会。沮丧得如同从一场葬礼上回来并不就是一种思想。你得拯救你自己。不能绝望:它连软弱也不是。不过是一种普遍弱点的放纵。绝望几乎是本能,希望总是一种自治的理性。希望也是一种就要失传的手艺,它被至老没有成熟的人保持着,却没有了学徒。做希望的学徒吧。

月亮

初冬的傍晚,从东北方向的天边露出一轮橘色的满月:你在那里看见一个人的童年。它悄然浮现——在月亮将要脱离开迷蒙地面的那一刻,又隐去了。

一切都在溶解

一切都在变得强硬起来,经济总量、国家控制力量和人心,一切都变得如同石头一般能够砸死人;一切也都在愀然溶解,高原冰川,甚至极地冰山,希望和热情,岁月、记忆和信任,都在融进一条渐渐污染的河流,一去不返。

行星都会死亡。“但是,难道思想会因此而变得微贱?难道暂时性会使生命丧失意义?永远不会!——”这是爱伦堡回忆德斯诺斯所说的话。但是爱伦堡对死去的诗人说:“回声沉寂了。但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不留痕迹:无论是诗句、勇敢、许多影子中的一个影子,还是一个燃烧着的星辰的闪光。——自然,其中既包括‘有思想的芦苇’的絮絮低语,也包括德斯诺斯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一直听见的回声,——爱的词句和心的热度。”

孤独

孤独不应该削弱你,它要成为你自己的一种力量:像海岸线上一棵独自生长的树。像一枚射向远方的单发炮弹。

故事的人

一个人从孩子到老年的经历似乎是生活意义的损耗过程,生命的意义先于身体而空洞。甚至中年尚未开始,意义、爱、真理的期待都被逐一当作幻想放弃了。他服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燃烧着的一切最终变成灰烬。然而音乐与诗歌的话语活动是意义的无限凝结过程。它会成为生命的一个反熵的过程。总有一些人将诗与音乐的意义凝聚过程内置于自己的生命中,即使他-她从未创作音乐,也未写过一行诗。这些人常常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故事。故事意味着一种可以理解的叙述结构:故事凝聚了充分的意义。

冬日清晨

嘿,天空终于变得晴朗了,早晨的光线提供了更清晰的事物的意象。尚未褪尽暗红色的光芒使贫瘠的土地在一瞬间显得青铜一样昂贵。今天配得上明亮的眼睛和清澈的思想。在任何的思想世界里,我都渴望着生活世界的一种意象高居于其上,播撒着它的隐喻。“冬日清晨”会像一个灵感照耀着我一天中所有的意识涌现。在世界的清晨写作——即使众多的人们已经进入世界的黄昏。他们多半已不辨是非,而且看不见那些似乎是无意义的事物在清晨闪烁着微弱意义的光。

悲剧片断

太美的事物你总是担心她的消失。听着一支优美的歌,在草原上看见一道彩虹,沙漠深处的湖。当你启程,湖体开始缩小,像一滴泪,在沙漠中干涸,彩虹会消失在天空深处,唱歌的人会走远——一切又会仅仅留在你的记忆里,在不经意的时刻致命地闪烁:一个看似物质化的生活世界进入了符号化的非物质世界。记忆的承载者弥留在它的边缘。

听萧邦

萧邦的夜曲。下起了雨,有点寒冷,但没有结冰。甚至遍地闪烁着凄楚的温暖。雨点,雨滴,光一样,散落着,并不聚集。雨滴孤独地,孤独地滴落着。雨点滴落在雨点中,溅起几个泛音式的水泡。在光的地面上闪烁。消逝。雨滴。时而稠密,时而稀疏,散落着。忽然聚集了一下,连续地,只一个瞬间,只一小串儿,几乎透明的一串雨线,一个句子,偶然地出现,又再次回到雨点散落的安静。单音字式的安静。一个音出现,孤独地,在下一个音出现之前静止。每一个音都不延续。尽管充满渴望。但不延续。几滴大的雨点,小而密的,无尽的,雨点,词语,不是句子,是雨点。散落。静止。只有沉默延续向下一个音。向近在身旁的人,或遥远的,一个亲密的人,吐露几个单音字。说出或不说出。都是雨滴。雨滴。缓慢地。词。最后一颗雨滴。雨住了,天边泛出微光。静止了。夜曲终止。然而所有的安静重新汇聚,沉默开始汇成一种旋律。它唤醒了一阵阵安静的声音。那是萧邦的夜曲里一直温柔克制着的没有奏出的旋律。被时密时疏的雨滴中断了的旋律。整个夜晚都滴着萧邦的雨。在有月光的夜里。

对话

——知道我为什么怕犯思想罪吗?其实我并不怕,如果像葛兰西瞿秋白他们住的监狱那样还能写作,读书,有一种简陋的桌子和床铺,有一个窗口可见定期会晤亲友,那与我现在的生活并没有多可怕的区别。他们的教员也不会使我的思想认罪:人类文明史怎么能全错了呢或人类思想史怎么能是一桩罪恶呢?我怕的是他们把对思想的惩罚施加于肉体。为什么“犯罪”的是思想后果却要肉体来承担呢?我不能帮助这种司法不公,不能接受这种法律主体错位的惩罚。明白吗?触觉的价值是色情,它并不信奉正义。

——肉体与思想真的无关吗?小祖国跑到你这里来,爱上的就是思想,却把身体带给了你的身体。为什么身体能够欣然接受思想带给它享乐的奖赏,而不承认它也应该是受罚的主体呢?

现代社会一再地希望通过对诗歌、艺术——以及它留在人间的爱与癫狂——这些不能取消的东西进行隔离而获得安全,这样它所释放的能量也就被囚禁在一个狭小的领域里了。被欣赏就像被加上了一个玻璃橱窗或安全的笼子。小杂志、音乐厅、博物馆就是这样的一些地方,一些给予空间又同时将之进行囚禁的地方。使人们减弱艺术是社会的一个层面、一种介质,是运动变化着的文化史中的一个阶梯、一个要素,能够对社会与文化的其他层面产生辐射。关于艺术的种种神话也表明,人们甚至愿意把艺术中的能量囚禁在某些疯狂的天才或卓越怪异的个性之中。

2010-3-6记梦

在一个广厦里或许是一个地下室?地方模糊不清,但我听到了心中的一个声音,一个声音宣告:“××昭雪了!”是我自己的声音,是许多人的声音。我说:“咳耿占春!活在这个时代总算是值得的!”尊严感回到了我的身上。人们像惊蛰的虫子一样从蛰伏中出现。终于能够大声说心里话。阴霾散尽。我看见大学时代的女友,我边走边对她赞美说:你变得这么年轻!似乎青春回到了一代人身上。那是一条黄土路,却无边无际的宽阔。梦醒了,节日留在了梦里。在一丝忧伤混进之前,只有呼吸还感觉着些微畅快。

同类推荐
  • 用幽默跟生活和解:于谦×李诞(全集)

    用幽默跟生活和解:于谦×李诞(全集)

    本套装共2册,分别为《玩儿》和《笑场》。脱口秀大会嘉宾于谦和李诞经典代表作。《玩儿》于谦;人称谦哥。相声界公认头号玩主;郭德纲认证捧哏巨匠;素以谦和内敛、大智若愚、随遇而安著称。在《玩儿》中,谦哥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记录了自己从小到大粘鸟儿、养鸽子、摸鱼、熬鹰、驯马、吸猫的趣事,字里行间弥散着老北京独有的亲切、局气、厚道、风趣。谈到小动物时更是妙语连珠,一派赤子之心,喜悦溢于言表。于谦交往朋友;不分职业贵贱,只分共同爱好。“团长”、老六、三哥、九爷……一起玩的朋友中有现役军人、有工厂工人、有曲艺大腕、有无业游民,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因共同的兴趣走到一起。几十年亦师亦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写到九爷、七哥等等京城大玩家时,江湖老手的那股子傲里夺尊的架势,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写到三哥这样的底层百姓,笔下又自然流淌出柔软、悲悯与同情。这是一本温厚的百姓故事。由小见大,由爱好见品行,由百姓烟火见世道人心,韵味十足,堪称佳品。《笑场》:《吐槽大会》总策划、总撰稿人李诞首部作品,收录了网络上脍炙人口的《扯经》系列、奇趣故事,以及李诞近年来的多篇随笔散文。看似天马行空、光怪陆离的故事中蕴含引人反复玩味的道理。从不同角色的口中描绘出了一幅荒诞而又耐人寻味的人生浮世绘。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落花生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落花生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三边情愫

    三边情愫

    本书是革命老区三边的风土人情及作者对三边人民的深切情感的散文集。
  • 北大岁月

    北大岁月

    本书精选来自北大教授、北大学生及北大校园报刊上的美文佳作,书中让你重回到上个世纪上半叶时期的北大,重温这段感人的历史。
  • 有温度的宋词

    有温度的宋词

    年轻时,总以为宋词里都是些袅袅婷婷的柔软佳人,诉说着深闺怨恨,清晨花瓣上的露珠也能引出一长篇的的对薄情郎的斥责与怀恋;抑或文艺男诗人娘里娘气的悼亡词或者寄情于青楼的缠绵情诗。年长了才懂得,无论是深闺愁绪还是缠绵情诗,哪一个不是对当下的深刻印记。自由懂的感怀、铭记每一个瞬间的悲欢离愁,人生才会变得饱满。提到宋词,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词人之名喷涌而来;提到宋词,水调歌头、念奴娇、满江红……脍炙人口的词牌之名映入眼帘。踏着唐诗的脚步,宋词开拓出了新的发展疆土,也给它的仰慕者,带来了全然不同的阅读体验。全书分为十卷,分别从离愁、相思、咏史、伤春、乐观、悠游、悼亡、人情等十个方面展开叙写了宋词中的离愁别绪。
热门推荐
  • 御魔阎君

    御魔阎君

    纷土大陆的战乱已经延续了百年,人们靠着御兽融合配合古武道技法拥有了断铁破金的能力,强国争夺着土地、钱财、御兽……白云凡,被琼山驯养营营头收养的孩子。黑发赤眼的他打小就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周围的孩子适龄后便会开始修炼古武,但他的身体仿佛是被封印了一般储不下半分武道力……直到某一天,天地骤变,突然降下的黑云将琼山驯养营毁了……自称东岳大帝的人将他从瓦砾中复活……
  • 农门锦绣路:王妃快到碗里来

    农门锦绣路:王妃快到碗里来

    她是娱乐圈金牌经纪人,手中捧出大牌无数,一朝却意外穿越,成了个……村姑。上有昏迷在床的娘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幼妹。要命的是,竟然还遭人明目张胆地陷害。深吸一口气,她秦寒能忍得了?拆穿谎言,扬眉吐气,退掉亲事,逼退极品。顺带着利用自己的绝佳营销技能,配上娘亲的绝世厨艺,顺利翻了身。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传说中不近女色的冷峻王爷却带着个萌娃找上门来。秦寒冷脸:不好意思,姑娘我不伺候!云楚彦拍拍团子的脑袋,“叫娘。”
  • 私人密爱:富少过妻不候

    私人密爱:富少过妻不候

    老公“偷吃”上了新闻头条,她踩着高跟鞋淡定去采访,“请问沈总的妻子介意吗?”他挑眉,“这个我要回去问问我妻子。”夜晚,从结婚就没回来过的老公忽然归来,要求行使丈夫的权利!不过……“不好意思沈总,我有男朋友了!”
  • 胡适留学日记

    胡适留学日记

    《胡适留学日记》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1910-1917)所写的日记和杂记,共分为17卷,记述了胡适早年的文学主张和其思想演变的轨迹、读书经历,他对当时社会时事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以及与朋友间的交往、书信往来存稿等,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内政外交、社会变迁等许多方面,不仅是研究胡适个人,也是研究整个近现代中国的珍贵资料。胡适留美早期的日记多是流水账,但由于具有连贯性,读来并不觉枯燥。后来的札记则真实坦白地记下一个青年人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及思想演变的过程,有很多生活细节的描述,包括年轻人的自喜、夸大、野心、梦想,可以看作是胡适留学时的自传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萌仙丹道

    萌仙丹道

    原本以为穿越就会是主角,从此踏上修仙大道,舞动乾坤豆皮苍穹傲视九重天,没想到却只是一个炼丹小童!好吧,炼丹就炼丹,可这炼出来的都是些什么鬼?没见过炼丹炉还会生猴子的?
  • 藏爱纪事

    藏爱纪事

    台湾作家[董妮]的免费全本小说《藏爱纪事》。
  • 我的名捕女友

    我的名捕女友

    吴承志遇见一个自称对他有救命之恩的中二少女,平静的生活顿起波澜!
  • tfboys之有情人忠诚眷属

    tfboys之有情人忠诚眷属

    一位校园霸道公主,一位萌死你不偿命的公主,一位‘惜字如金’的公主。三人的运气好的不行---遇见三只
  • 如果不曾看见那阳光

    如果不曾看见那阳光

    人这一辈子,可能只见过一次阳光,当然,也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