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25900000052

第52章 为顾彬先生辩诬(3)

然而,顾彬的这部文学史,自有其无可替代的价值,即使与某些中国著名学者编写的文学史相比,也并没有差到“相去十万八千里”的程度,彼此相去,顶多也就三四米远吧。就我的阅读印象,一个外国学者能把中国文学史写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比较起来,有一点倒是顾彬的文学史独擅胜场的地方,那就是,它能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上,为我们提供中国学者无法提供的判断和信息。例如,瓦格纳对中国“调查小说”的命名(第197页),高利克对巴金小说的分析(第205页),莫宜佳对《围城》的研究(第206页),亨德里斯克对茹志鹃的研究(第319页),都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鲜的信息,而顾彬自己对冯至与德国文学关系的梳理(第213页)、对萧红小说的评价(第225页)、关于张爱玲的《秧歌》的研究信息(第269页),对张贤亮和高行健的“老一套”女性观的批评(第337页),对阿城小说主题的阐释(第343页),则包含着很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包含着很有意思的独到见解。

在这部文学史里,顾彬援引了德国学者危令敦对莫言小说的质疑,同时陈述了自己对莫言的理解和批评:“自然,这种忽而正面、忽而负面的对于党员的看法,可以看成作者为了自我保护使的巧妙招数,可是作者为什么在描述暴乱者时,不管他们是男还是女,都极其夸张地偏爱以粗俗污秽(skatologisch)为手段呢?粪便、尿和臭屁似乎就构成了中国农民。中国总是批判欧洲对她的错误呈现,如果允许我们把这个时髦批判掉转过来,则中国当代文学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即中国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是否就被‘如此’地正确呈现了出来?”(第350页)针对莫言的创作,顾彬准确而尖锐地发出了自己的质疑:巧妙的平衡术,严重的恋污癖,对农民生活的并非“如此”的叙述,——如此尖锐而切中要害的判断和批评,你在那些处于“十万八千里”的另一端的中国学者的文学史里,能读到吗?

为了写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顾彬花了很大的精力,涉猎了很多的资料,从那份长长的《参考文献目录》,你就可以看出他的认真不苟的治学态度。也就是说,顾彬绝不是随随便便写了这么一部文学史出来,也绝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刘再复在《驳顾彬》里说:“西方的真学者(不是伪学者)有两个最基本的学术品格:一是尊重事实,不妄言妄说;二是只进入问题,不作问题之外的人身攻击和琐事炒作。”这应该是世界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所有学者的学术品格。那么,根据这样的学术品格,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一个“尊重事实”的判断,就应该是:顾彬的这部文学史并不那么差。我们要为顾彬说句公道话,要为他辩诬。

6

为中国作家,准确地说,为两位获了“诺奖”的曾经的中国作家和现在的中国作家辩护,是刘再复《驳顾彬》的主旨。刘再复是为这两位作家获得“诺奖”费过不少心思、出过很大力气、做过不少工作的人。

刘再复说:“我曾推荐过巴金,但没有被接受,后来我推荐高行健就被接受了。我是竭力推荐我们国家的作家,我们愿意为他们摇旗呐喊,愿意当中国作家的‘神瑛侍者’,服务员而已。”“爱国”的热情不可谓不高,“服务”的姿态不可谓不低,但给人的感觉,却并不怎么好,因为,这不仅唐突了多情宝玉,而且慢待了文学批评,——对学者和批评家来讲,重要的不是廉价的热情和周到,而是冷静的分析态度和敢于质疑的勇气。

刘再复还告诉记者说:“马悦然说,高行健的确是他很喜爱的的一位作家。他开始阅读长达40万字长篇小说《灵山》时,拿着的是高行健的一大叠手稿,后来刘再复知道了,觉得他会读得很费力,于是把稿子带回中国,打印校对好了之后,再请人转交给他翻译。”(张曦娜:《马悦然与陈文芬 结缘传统布袋戏》,联合早报网,zaobao.com,2008年11月28日)刘再复也是莫言获得“诺奖”的重要推手。他曾经将莫言的《酒国》送给“诺奖”评委马悦然:“1992年,我到瑞典任客座教授,给马悦然送了一部《酒国》的复印本。我只有一本舍不得给他,就复印了。好几百页,在复印机旁腿都站酸了。”既然“与有力焉”,当然就“与有荣焉”;既然曾经“同甘共苦”,当然就会“休戚相关”。然而,如此奉“诺奖”若神明,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来讲,实在不是什么很好的事情,因为,这会极大地助长中国作家心浮气躁的虚荣心,会使人们把中国文学的“光荣与梦想”,建立在并不具有资质的他者的评价上。“诺奖”评委的无视鲁迅,不接受巴金,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然而,在刘再复的观念里,似乎一个作家只要获了“诺奖”,就是绝对伟大的,他的文学成就便是辉煌的,不容置疑的。他容不得两位“诺奖获得者”受到哪怕一点点质疑性的批评。他对高行健和莫言的回护,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高行健获“诺奖”了,他写了一本《论高行健状态》(******************,2000年);莫言获“诺奖”了,他写了一本《莫言了不起》。好听话说了八箩筐,评价高得实在有些离谱。

能力即品质,成功即德性,刘再复将“贡献卓著”的人当做“贤者”,进而将他们当做高尚的值得尊敬的人。因此,一个“贡献卓著”的人,就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就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谁若不尊重“贡献卓著”的人,谁的人格就有问题;一个作家,只要获了一帮瑞典人颁发的“诺奖”,就是“贡献卓著”的人,就是“最值得尊重的作家”:“高尚人格一定要尊重有学问、有才华、有贡献的人。如果让我们引申一下,便是懂得尊重贤者智者即人格高尚,不知尊重贤者智者即人格卑劣。在当下的中国,高行健、莫言就是最值得尊重的作家。高行健被剥夺了前半生,但后半生却不屈不挠,竟然在小说、戏剧、绘画、理论、诗文诸多方面取得惊人成就,其作品被译成四十多种文字,各种语言的译本已达三百多种。其水墨画在十几个国家作过七十多次展览。其思想又是如此清醒、透彻,正是他,提供了当代世界最清醒的文学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对这种贡献卓著的文学艺术家,不知敬重反而处处污辱、诬蔑、毁谤、攻击、中伤,这不是人格卑下是什么呢?还有莫言,这么一个从贫瘠的黄土地站立起来的穷孩子,最后自己长成参天大树,写出十一部长篇小说,还有三十多部中篇,八十多篇短篇,其艺术感觉,其‘想象’才华,其良心意蕴,其批判力度,都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骄傲。”

刘再复此处立论的逻辑,显然是反逻辑的,是不能成立的。他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外在的成功与道德的高尚,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人,未必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而批评一个人,尤其是批评一个“贡献卓著”的人,既是人们的正当权利,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被批评者致敬的方式。这世界上不存在不能批评的人。无论多么尖锐的批评,甚至,无论多么有问题的批评,都是批评本身的问题,而不是“人格”的问题,所以,不能动辄就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对批评者的“人格”进行怀疑和否定,——这种简单化的道德定性,不仅反映着对批评本质的严重误解,而且还反映着一种极为势利的价值观,即在我们这个社会颇为流行的“拜成功教”:只要成功了,就是善的,就是伟大的、光荣的,就是“最值得尊敬”的;只要失败了,就是恶的,就是渺小的、可鄙的,就是应该唾弃的。

一般来讲,一个作家的文学观,只能给人们提供一个相对的价值图景,所以,通常是不可以用“最”来形容和评价的。然而,在刘再复看来,高行健却为我们“提供了当代世界最清醒的文学观”,并视之为一种“奇迹”,只要对它有所怀疑和批评,就是“不知敬重”,就是“污辱、诬蔑、毁谤、攻击、中伤”,就是“人格卑下”。唉!这是什么逻辑嘛?

正像顾彬总是以鲁迅作标准来批评中国当代文学一样,刘再复也同样把鲁迅当作自己立论的奥援。在《驳顾彬》里,刘再复极为随意地将鲁迅纳入自己的话语体系,一厢情愿地将鲁迅当做自己观点的支持者:“鲁迅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深知人性的黑暗,嫉妒心的阴冷与恶毒,所以他努力保护作家,捍卫天才,不能容忍只有口水没有墨水或只有牙齿而没有学问的各种婆婆们。我所以要在此多讲几句‘妇姑勃谿’,是因为目睹当下大陆与香港学术风气不好。在**********中出现史无前例的‘勃谿’之后,现在的文坛仍然有许多不学多术的语狂、夸大狂、自恋狂,甚至是泼皮、骗子、伪君子。”可是,别忘了,鲁迅也说过:辱骂与恐吓绝不是战斗;鲁迅更是鼓励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真的天才,从来就不惧怕批评;只有假“天才”,才对人家的质疑和批评又怕又恨。无论如何,请别为了两个“天才”,而限制人们批评的权利。

刘再复在《驳顾彬》的结尾部分说:“今天我打破二十四年的‘不争’,不得不言,乃是顾彬太嚣张,他如此践踏中国的文学赤子与当代文学的整体成就,竟无人吭声,不仅听之任之,而且吹之捧之。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既然打破沉默,我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尊严,为了高、莫这两位杰出的人类之子,我准备付出一些时间与笔墨。”动辄将一个人命名为“祖国之子”或“人类之子”,实在是一种要不得的老套修辞。孟子云:“且天地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父母生养一个孩子,提携捧负,很不容易,所以,不要随便就将他派给他者做儿子,——无论派给具体的组织,还是派给抽象的“人类”,都是有悖人伦天理的。

刘再复这次的“驳顾彬”,很有一些时无英雄、勉力而为的悲壮意味。然而,他实在是找错了对象。顾彬,一个势单力薄的汉学家而已,即便“太嚣张”,谅他单枪匹马,也很难“如此践踏中国的文学赤子与当代文学的整体成就”。刘再复倘若真有登车揽辔、澄清天下之志,那么,他应该将批评的目标,对准当代中国泛滥成灾的“消极写作”和“吹之捧之”的文学批评,对准无视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却钟情于中国文学的“黑铁时代”的势利的“诺奖”评委们,就像他当年勇敢地批评姚雪垠和《李自成》那样,对当代中国的消极写作者和拍马的批评家,对外国的恣意妄为的翻译家和傲慢势利的“评委”们,进行严格而切实的批评。总之,面对文学领域的堆积如山的问题,中国当下的文学批评家,“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基本上都“无人吭声”,基本上都“听之任之”,完全是一副不负责、不作为的样子,——批评家对作家尤其是对著名作家的吹捧,简直到了极其无聊甚至极度无耻的程度,无论多么差的作品,我们的批评家都敢吹捧——说“高峰”者有之,说“极品”者有之,说“地震”者有之,说“伟大”者有之,而有胆有识有良心的文学批评家,则寥若晨星,难得一觌。有志于匡救文学时弊的学者和批评家,此其时也,勉旃勉旃!

钱基博先生在批评晚年林纾的时候说:“按林纾论文不薄六朝,论诗不主江西,不持宗派之见,初意未尝不是。顾晚年昵于马其昶、姚永概,遂为桐城护法,昵于陈宝箴、郑孝胥,遂助西江张目,然‘侈言宗派,收合徒党,流极未有不衰’,纾固明知而躬蹈之者,毋亦盛名之下,民具尔瞻,人之藉重于我,与我之所以见重于人者,固自有在,宗派不言而自立,党徒不收而自合,召闹取怒,卒丛世诟。”

我希望,刘再复先生能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样,站在启蒙的立场,荡污化秽,正本清源,引领转型时代的文学风气;我希望,他能做一个敢对逃避的、乖戾的、自恋的、做作的、巧滑的、浮靡的、龌龊的、恣睢的、阴鸷的、狂悖的、粗制滥造的文学说“不”的批评家,尖锐地提出真问题,与作家进行积极意义上的对话甚至对抗,而不要像晚年林纾昵于马、姚、陈、郑那样,先昵于高行健,再昵于莫言,将自己降低为他们的护法善神,最终以“召闹取怒,卒丛世诟”收场。

2014年1月11日,北新桥

同类推荐
  •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本书收集了50部在国际知名电影节上最新获奖的欧洲短片,以出品时间为序,对各部分影片进行介绍、评赏,像万花筒一样,能让我们了解到欧洲丰富的短片创作。
  • 中华千年文萃:词坊

    中华千年文萃:词坊

    本书所选都是宋词中思想深刻、词句优美、境界高旷、流传广远的经典之作。每首词除了有详尽的注释之外,还有评析,提示了鉴赏的角度和层次,引导读者发挥自己活跃的神思,畅游于浩瀚的词的海洋。
  • 常春藤诗丛北京大学卷·臧棣诗选

    常春藤诗丛北京大学卷·臧棣诗选

    《臧棣诗选》是《常春藤诗丛·北京大学卷》的其中一册,共分为三辑,将“协会”“丛书”“入门”三个不同主题加以归类,意象奇异,颇有新意。情感细腻真实、语言纯美质朴、审美意蕴独特、艺术价值高、伦理意识强烈。
  •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你生气时,它能充实心腹为你解忧;你分手时,它能默默入心抚慰心灵;你想家时,它能治愈所有的孤独与无助。独自一人的夜晚,哪怕只有一碗升腾着热气的汤面,也足以温暖今后的人生。精选42篇豆瓣中关于美食的文章,42餐色香味俱佳美味,42种酸甜苦辣百味杂陈。这里没有色彩明亮的图片,但足以让你口水直流,没有按部就班的烹饪方法,但足以让你口腹满足。一篇篇烹饪方法、品鉴心得,以及对美食背后隐藏的地区文化的分析与认识,让你更深刻理解“吃”的意义。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辣酱、蜜饯、小咸菜,是外婆的疼爱,是儿时的快乐,是悠悠的思念。美食带来的是一种情怀,一段回忆,一片乡愁,一种人生。
  • 送别

    送别

    《送别》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在封建时期、民国时期及抗战时期的不同作品以及李叔同先生本人对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学习方法。其作品主要包括诗词,如《春风》、《醉夜》、《无题》等;谱曲如《送别》、《祖国歌》;文赋如《悲智颂》、《李卓吾像赞》等,表现了这位大师出尘脱俗的艺术魅力。“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先生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剪纸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剪纸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相遇一百天

    相遇一百天

    她新的同学新的班级新的城市一切似乎重头开启但又原地踏步他如果你愿意我用一生伴你带你离开苦境一生一世至万生万世
  •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拨开云雾明天才会好

    拨开云雾明天才会好

    在这个繁华复杂的快节奏社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过轻松一点,能够过的更好,有的是靠男人上位的女孩子,主角曾经也有这样的困惑与烦恼,但是生活只有靠自己双手得来才会心安理得,经历了社会的种种,经历了失恋热恋再失恋,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之后能真正遇到那个对的人吗?
  • 林老板的枪

    林老板的枪

    本丛书的每本作品集中,均附有作者照片、个人小传、主要作品目录及创作随感,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作家及作品。继已推出的作品集外,今后我们将陆续出版符合入选标准的其他作家作品,以使这套丛书更加完善。《小说月报新大陆丛书》的出版,也是对《小说月报》系列出版物,如“《小说月报》历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小说月报》历届百花奖入围作品集”及“《小说月报》年度精品集”的补充和丰富,相信这是为广大读者朋友奉上的又一道精神盛宴。
  • 青春,不敢言

    青春,不敢言

    一场苦恋的爱情,注定了最后的结局——“原来,我爱了你这么多年,最终是敌不过她对你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问候,一个微笑。”
  • 素锦旧梦

    素锦旧梦

    没有人知道沐二少新娶的二姨太是一个有着怎样过去的人。人们只记得每次听到二姨太弹曲时,心底都会被她流露出来的忧伤惊了一惊。她和沐家的关系很微妙,她的到来无疑让一向平静的沐家大宅,激起了一些波澜,有意无意地滚起了暗涌。弯月于冉梦初自打安素月入驻了沐家大宅,冉梦初便时刻存在着危机感,她深知,如果她不是个清心寡欲到极点的女人,就是一个深藏不露的高手。半弦月于沐锦凉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一向寡言少语的她,连锦凉自己也说不清楚,起初娶她,不仅仅是因为那双相似的眉眼,更多的是源于愧疚,却不知怎的就变成了怜爱。残月于慕容轩然再次见她,慕容轩然的眼神冷冽,在恨不得毁了她的同时,心底却无法否认对她的爱。孤月于本田天佑他手段狠厉,骄傲自大,遇上她时,他的狠厉与骄傲却土崩瓦解,爱上她,他只学会了一句话:“爱上你,是我今生最好的污点。”冷月于她旧梦几度缥缈,思念却来回缠绕。素年锦时,国破家灭,是与他傲视天下?还是与他并肩作战?亦或是与他归隐田园,不问世事?
  • 空间农女的锦绣庄园

    空间农女的锦绣庄园

    叶可璇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穿越到另外一个世界替代另一个人生活。醒来的第一天就被塞进了花轿,谁想娶她的是一只公鸡,不过她很高兴,因为这样就不用跟陌生人洞房。婆家很穷,一个月也见不到一次肉,村里男子见她小有姿色,更是一心占便宜,这样的日子让她如何过下去?不过好在婆婆好,自身还有特异空间,凭着这点功能,她发誓要挣很多很多的金元宝。咦,你是谁?挡着本姑娘数银子了,请让开好吗?某将军提鸡崽子似得提起她,板着脸:“我乃你相公,回来...”本想相公回来了,一切都好了,可是谁来告诉她这是怎么回事,为何他满身鳞片,还...还有尾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千墨白文

    千墨白文

    人间谣传本世间有六界,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只有凡界留在在了这地上,剩余的五界就便在那天上,在仙年八千五百年的时候,神界退出五大界,归隐起来了…凡界时空错乱后,前来救助的十位仙人们也都卷入了这场时空灾难之中。在这场劫难中他们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