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25900000070

第70章 王实味与鲁迅的文学因缘(1)

1

王实味与鲁迅本来是有机会见面的。从1929年到1935年,除了到辽宁和山东任教一年半,其他时间,王实味都住在上海。跟鲁迅同住一座城市,见面应非难事,但他却似乎从未拜访过鲁迅。个中原因,大概与他寄稿子给鲁迅有关。

1928年,23岁的王实味创作了技巧稚拙的短篇小说《陈老四的故事》。他写了一封信,连同小说稿,一并从南京寄给了住在上海的鲁迅。10月19日,鲁迅回信给他,并“寄还王实味小说稿”。可惜的是,这一来一往的两封信,皆已无存。王实味向鲁迅表达了怎样的意思,鲁迅对王实味的作品又有怎样的看法,我们都已无从得知。可以推测的是,鲁迅的退稿,对极度敏感自尊的王实味来讲,无论如何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可能正是这件事情,成了他与鲁迅会面的障碍。

但寄信和小说稿给鲁迅,说明王实味对鲁迅还是景仰和信任的。他心悦诚服地接受鲁迅的启蒙精神,心悦诚服地接受鲁迅的文学理念。在文学观念和杂文写作方面,鲁迅无疑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王实味的杂文写作,从体式到思想,都与鲁迅的经验资源,有着深刻而密切的关联,——可以说,没有鲁迅杂文的种子,就没有王实味杂文的花果。

王实味试图用鲁迅风格的杂文,来表达他对延安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1942年二三月间,王实味写出了《野百合花》。他用“野百合”这一意象,来表达对牺牲了的“李芬同志”的赞美,来象征自己杂文的性质和功效——“味虽略带苦涩”,但“却有更大的药用价值”。在这篇杂文作品里,他批评“我们的生活里”缺少爱和同情;鼓励青年人勇敢地批评生活:“青年的可贵,在于他们纯洁,敏感,热情,勇敢,他们充满着生命的新锐的力。别人没有感觉的黑暗,他们先感觉;别人没有看到的肮脏,他们先看到,别人不愿说不敢说的话,他们大胆地说”,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丑恶和冷淡’减至最小程度”;他对那种面对问题,闭起眼睛来文过饰非的态度非常反感,尖锐地批评了那些把“黑暗”视为“必然性”与“小事情”的观点;他说自己并非“平均主义者”,但是,他认为“衣分三色,食分五等”的过于严格和形式化的等级制,是不合理的,并为之“不安”。

其实,他所批评的现象,诸如穿衣方面的区别对待和伙食方面的等级差别,在中国别的地方,在以往别的时候,也都免不了会存在,实在无须大惊小怪的。中国正统文化的核心便是“礼教”,而“礼教”的本质就是等级秩序。至于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平等、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对中国人来讲,实在是一件很费解的事情:阿Q与赵太爷怎么可能是平等的呢?只有到了旧的生活出了乱子,老样子难以维持下去的时候,我们才会喊喊“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一旦天下平定,四海靖晏,那么,叔孙通这样的“知当世之要务”的人,就会应运而生,重新定礼乐,别贵贱,使天下之人,循规蹈矩,“无敢喧哗失礼者”。而“礼教”规约下的尊卑贵贱,即使在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也是不容含糊的,孔子批评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原因就是他越过了那个“礼”的界线,不够安分守己。也难怪孔夫子要如此怒不可遏地大光其火,因为,所谓“礼”者,既是维持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体系,也是激活社会能量和个人的奋斗激情的动力源,实在是马虎不得的。

然而,王实味却根据“消灭阶级差别”的最终革命目标,先在自己心中横了一个很高的标杆,以为延安的生活是应该而且必须更理想,更纯粹,更美好,应该取消不必要的等级制,在最基本的生活层面实现彻底的平等,——这就难免有点无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正像萧军批评王实味时所说的那样:“你根据了马克思所规定的,一个政党负责人,生活最高不能超过一般工人的标准,否则即剥削。从原则上讲是对的,但根据中国革命性质,实际情况,比较,需要等……是不能夸大这东西的。……根据所能取所值这原则,******他们也应该要生活得好些……”王实味频频点头,唯唯称是。他被声势浩大的“斗争”彻底整怕了,整服了。他愿意伐毛洗髓,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他请求萧军给******写封信,“说明自己不正确”,而且,打算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写些“表示转变的杂文。”有意思的是,许多年后,韦君宜在《思痛录》中,同样涉及到了“食分五等”的问题:在“******”造成的物资严重匮乏的形势下,“中央终于决定实行干部食物补贴”:“补贴办法是十七级以上的干部每人每月糖一斤、豆一斤,十三级以上的每人每月肉二斤、蛋二斤,九级以上的每人每月肉四斤、蛋二斤。……老百姓恨极了,北京市便出现了讽刺的民谣:‘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老头上食堂。食堂没有高级饭,气得老头上医院。医院没有高级药,气得老头去上吊。上吊没有高级绳,气得老头肚子疼。’”观风俗以正得失,这样的“民谣”,与王实味当年的杂文,是不是表达着相同的心声和愿望?是不是包含着值得严肃对待的民情和民意?正常的“差序”与不正常的“特权”之间,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明晰而合理的界限?

回头反观,王实味杂文写作的全部问题,就在于他完全不懂得孔子的“可与言”和“不可与言”的分际。“谁为为之,孰令听之”,他有言说的冲动和勇气,却不知道在合适的时候谈论合适的话题,不知道以合适的方式面对合适的对象。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说:“吾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王实味像嵇康一样有着“直性狭中”、“暗于机宜”的性格。据与他有过短暂婚姻的薄平说,王实味“情感外露,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他的血好像比别人的都热。”在情形复杂、形格势禁的环境里,像他这样一个心地单纯、不知自保的“书呆子”,肯定是要触霉头、吃苦头的。不过,若无这样的性格,王实味也就不是王实味了,也就写不出不徇流俗的杂文了。

2

话扯远了,接着说他的作品。

从《野百合花》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见王实味对问题的敏感,——他的观点未必都是妥洽的,但态度却是率真的,热情的,充满善意的。他的一些看法,其实并不是突发奇想得来的,而是其来有自的。例如,在对“青年人”的态度上,王实味的心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他关于“青年”敢说真话的观点,与鲁迅的“青年观”之间,就有着彰彰明甚的因缘关系。鲁迅的进化论思想,使他对青年一代充满热切的希望。在《无声的中国》中,鲁迅这样说道:“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在《灯下漫笔》中,鲁迅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和尖锐的批判,并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宴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青年的使命!”周文在《从鲁迅的杂文谈到王实味》中说:“实味的《野百合花》的形式,是完全模仿鲁迅先生的《无花的蔷薇的》。”此乃似是而非的皮相之论。事实上,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与鲁迅《无花的蔷薇》在形式上并不相侔:鲁迅的文体更短小,更简约,更像诗,而王实味的语言则更朴实,更散漫,更像散文。王实味对鲁迅的“模仿”,不在形式,而在思想和气质。他写的是精神意义上的“鲁迅杂文”。

如果说,《野百合花》只是局部地吸纳了鲁迅的“青年观”,那么,在《政治家·艺术家》里,王实味则对鲁迅关于“政治与文艺”的思想,做了深入而全面的引申和发挥。

1927年12月21日,鲁迅在上海暨南大学做了一次演讲。《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便是由这个演讲记录稿整理而成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深刻地分析了“政治”与“文艺”不同的社会功能,分析了“政治家”与“文艺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立场,揭示了他们之间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

在鲁迅看来,“惟政治是要维持现状,自然和不安于现状的文艺处在不同的方向。……政治家最不喜欢人家反抗他的意见,最不喜欢人家要想,要开口。”政治家要追求文治武功,喜欢造一个河清海晏的盛世景象,喜欢人家只看见莺歌燕舞的“光明面”,喜欢人家夸他天纵英才,无所不能。然而,文艺家却偏偏最不喜欢一味笑脸向人地说好听话,一味卑躬屈膝地唱赞歌;他们坚持自己的独立精神和怀疑精神,更倾向于看见生活的残缺和“阴暗面”,更乐意发现和分析问题,总是表现出对社会和现实的不满和质疑,——正是通过发挥这种质疑性和批判性的功能,文艺带来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生活完善的巨大力量。所以,鲁迅指出:“政治想维系现状使它统一,文艺催促社会进化使它渐渐分离;文艺虽使社会分裂,但是社会这样才进步起来。”

然而,政治家往往看不到或者常常不愿看到文艺家对社会进步的作用。他们要的是尧天舜日的安定局面,要的是当下的安稳与和合,这就和文艺家的似乎“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诉求发生了冲突——文艺家所要求的,是对“黑暗面”的根本扫除,是切切实实的变革和彻彻底底的进步,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如此一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只剩下两种,那就是,要么是将文艺家赶走,要么是将他杀掉。所以鲁迅说:“文艺既然是政治家的眼中钉,那就不免被挤出去。外国许多文学家,在本国站不住脚,相率亡命到别个国度去;这个方法,就是‘逃’。要是逃不掉,那就被杀掉,割掉他的头;割掉头那是最好的方法,既不会开口,又不会想了。……文艺家在社会上正是这样;他说得早一点,大家都讨厌他。政治家认定文学家是社会扰乱的煽动者,心想杀掉他,社会就可平安。殊不知杀了文学家,社会还是要革命;俄国的文学家被杀掉的充军的不在少数,革命的火焰不是到处燃着吗?文学家生前大概不能得到社会的同情,潦倒地过了一生,直到死后四五十年,才为社会所认识,大家大闹起来。政治家因此更厌恶文学家,以为文学家早就种下大祸根;政治家想不准大家思想,而那野蛮时代早已过去了。在座诸位的见解,我虽然不知道;据我推测,一定和政治家是不相同;政治家既永远怪文艺家破坏他们的统一,偏见如此,所以我从来不肯和政治家去说。”

在鲁迅之前,人们谈论过文人与文人之间彼此“相轻”的问题,但还没有一个人如此深刻地谈论过“官人”与“文人”之间形同水火的对立关系。他的洞烛幽微的话语,简直就是关于王实味命运的“谶语”:自1947年7月1日经“中央社会部”批准、被“晋绥公安总局”的工作人员用刀砍死,塞入废井,到1992年2月7日被“公安部”彻底平反昭雪,王实味“由鬼变成人”的过程所耗去的时间,刚好45年,——“直到死后四五十年,才为社会所认识”,鲁迅的预言,准确得使人心酸,使人难过。

在《政治家·艺术家》里,王实味接着鲁迅的话往下说。如果说鲁迅的主旨,在揭示“政治”与“文艺”不可调和的冲突,以及“政治家”对“文艺家”残酷无情的迫害,那么,王实味的文章则倾向于从社会分工和功能角色的角度,说明“政治家”与“艺术家”的不同,揭示两者各自的优势和局限;由于看见了血的事实,由于曾经被可怕的杀戮“吓得目瞪口呆”,鲁迅的言说态度,是反讽的,犀利的,解构性的,而王实味的论说方式,则是“正言”的,温和的,建构性的;鲁迅的文章表述的,是经验性的内容,王实味的文章表述的,则是思辨性的内容;关于“政治”的诡谲和“政治家”的虐戾,王实味的认识,显然没有鲁迅深刻,所以,鲁迅说“我从来不肯和政治家去说”,而王实味则不仅要“去说”,而且简直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程度。

同类推荐
  • 飞扬青春,梦想中国

    飞扬青春,梦想中国

    本书为浙江大学校团委、人文学院联合推出的大学生原创文学作品集,从历年的校园文学大奖赛获奖作品中精心挑选出优秀作品,汇集成书。目的在于鼓舞青年学生的文学创作,抒发青年学子“飞扬青春,梦想中国”的情怀,也向社会展示青年学子的朝气、才情。内容有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各种体裁。
  • 带着故乡去流浪

    带着故乡去流浪

    《带着故乡去流浪》是作家林东林的一部全新散文集,讲述了作家对故乡的感官记忆。每个人都在远离故乡,或在空间里,或在时间上,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异乡人。但是,故乡烙在我们身上的感官记忆却永不消散。我们永远忘不了儿时的饮食记忆,摆脱不掉骨子里的故乡身份,尽管我们一生都在与故乡为敌。作家以文学的方式重新认识故乡、书写故乡、回归故乡,提出了异乡和故乡的和解之道。
  • 一样花开为底迟

    一样花开为底迟

    本书名是引自林黛玉的一句诗“孤标傲视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红楼梦中人想了解秋菊的内心情绪而问菊:你孤标傲世,遗世独立,到底是想偕谁一同归隐?同样开花,百花都在美好的春天里开放,独你为何迟迟到秋天才开呢?峰旻借这句诗,其实是时时提醒自己:面对喧嚣的尘世,她愿人淡如菊,以清高亮节自守,懂世故而不弄世故,做一个冰清玉洁、淡泊名利的女子。
  • 把栏杆拍遍

    把栏杆拍遍

    本书收集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精品五十余篇,集中展示作家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作品多以写人为主。突出文学与政治纠葛的背景,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现,因此,作品大多视野宏阔,充满磅礴气势。
  • 沉船

    沉船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诗”写作版图上,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写作具有启示录的价值和意义。但似乎有很多专业研究者对他以及他多年来的长诗写作缺乏必备的了解。
热门推荐
  • 我们都是孤独的

    我们都是孤独的

    同人小说,根据华晨宇经历所改编,不喜勿喷噢
  • 重逢在走散的青春

    重逢在走散的青春

    《重逢在走散的青春》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张凯和江静的爱情故事。我们谁也没有死在十七八岁,我们谁也无法一直坚持着曾经青春时偏执的对未来的无限幻想。当我们对着镜子,发现逐渐成为年少时自己所不愿成为的世俗的大人时,微微一笑其实已经足矣。很多单纯美好的东西我们记住就好,因为青春本就是—场无果的盛宴。《重逢在走散的青春》由张凯著。
  • 三界仙魔尊

    三界仙魔尊

    一个少年,一条道路,经过数年之久,成为三界之主
  • 玄古战尊

    玄古战尊

    “我命由我不由天!”他,本是一个废材,学习成绩垫底,在学校倍受歧视,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拿他当出气筒,就连老师都拿他当瘟神。他是一个乖孩子,但又是受气包,在家里也不受待见。他,在无意中捡到了一块古朴玉佩,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走向了至尊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女主男神强力宠

    快穿女主男神强力宠

    芷璃本是世家小姐,一朝被渣男陷害,又被二货系统绑定。what?校园男神,痴情帝王,邪魅王爷……自带追踪技能。三千世界,四方寻踏,原来竟是他?
  • 我家女友天天跟我抢打野

    我家女友天天跟我抢打野

    认识林时一的人都知道,她的偶像是电竞圈最神秘的大佬之一,所以她放弃吃鸡转战荣耀战场,想要与大佬并肩。可是,当被好友硬塞给她一个王者萌新之后……林时一:“苟住,别送,带飞!”苏言清:“……”选英雄时……林时一:“玩辅助,辅助我,带飞!”苏言清:“……”游戏打到上头时……林时一:“小姐姐躺好,带飞!”苏言清:“???”等等,他什么时候说过他是小姐姐?
  • 暴君炽情:拥得三千宠

    暴君炽情:拥得三千宠

    她是永不能见光的替身公主;他是誓要复仇的九五之尊。第一道圣旨:他让她恢复绝世真容,却成为他复仇的对象;第二道圣旨:他为她斩尽两宫,一夜之间鲜血染尽九重宫阙,成为天下惧畏的暴君;第三道圣旨:他冒天下之大不韪,抛了饮血兄弟的情谊,执意册她为妃。
  • 尽山囚

    尽山囚

    余安羊五年前离奇的自缢,只剩下温落一人想要探寻一个真相,哪怕逆光而行。逆光之路,本就孤独,真相之下,又是更凶的暗涌,幸好在探索无尽深渊的途上,渐渐地不再是孤独一人……为何向往自由,却不敢追寻自由,她坚信,偌大的天下,绝不会事事悲剧结尾,终有人会挣脱出囚困,为仍困在深山中的人找到曙光,而去追寻自由。
  • 理论自觉与中国社会学的探索(百家廊文丛)

    理论自觉与中国社会学的探索(百家廊文丛)

    本书在梳理和挖掘费孝通、郑杭生等社会学先辈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思想及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对城乡发展研究、民族问题研究、关系研究和社会福利政策研究领域相关概念、理论、方法和立场的反思性分析,探讨了中国社会学应有的理论自觉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