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18500000007

第7章 走出强迫症的迷宫

跳出“洁癖”的怪圈

李强今年42岁,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

“我好像得了一种‘怪病’,总觉得自己染上了病菌,可能会得癌症。所以,每天我都多次、长时间地洗手、洗澡,为此非常痛苦,别人也称我为‘洗手狂’。在卫生清洁方面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严,人们都说我不像一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倒像是饭店里的择菜员。我承认,我就像是绝对不允许将一点点细菌带进操作间里一样,我实在容忍不了办公室和家里有不洁之处。每天到公司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办公室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角角落落……打扫三遍以上,然后才能彻底安心地坐下来工作。而且必须是我亲自擦,清洁工擦我都不放心。总觉得别人擦得不干净。最令我烦心的事情是:没等我擦完三遍,就有部下进来和我商讨或请示工作。我认为这样的话就前功尽弃了,我就会重新再擦三遍。”

“晚上就寝之前,我的这双脚洗完之后是绝对不能让它再沾地的。这个时候,我就坐在床上洗,洗完后拭干,然后赶紧钻入被窝睡觉。如果半夜里我要上厕所,脚穿拖鞋落地后,那么这一双脚就必须再洗一遍。”

“我现在最不愿意出差,哪怕是五星级宾馆我也嫌它脏!每次出差进了宾馆我先不管别的条件,首先看看厕所干不干净。如果厕所干净,其他一律不管,马上洗漱、洗澡。在使用宾馆的抽水马桶之前,不管它是否已消过毒,我自己必须再进行好几道程序的处理:首先我把坐垫圆圈用我自带的消毒手纸擦上两遍,然后我再用自带的酒精棉球擦两遍,接着再用消毒手纸沿坐圈再铺上一层,这还没完,我怕马桶内的水溅上来,还要往水面上漂上几张手纸,最后才能放心地坐上去。”

“不管在什么时候我都担心病菌侵袭,而且这种担心与日俱增。在路上远远见到穿孝服戴黑纱的人,就想:他们家中死了人,他们身上必定有病菌,而且已经把病菌传给我了。我就会赶紧回家,回家后不但反复清洁身体,还要把外衣外裤丢掉。

“后来,我已经发展到害怕出门,害怕听别人谈到癌症或死亡的事,害怕到医院去看病,因为医院有各种病菌。老婆和孩子都不理解我,我们时常为此发生争吵,弄得家庭关系非常紧张。几年来,两次住进精神病院治疗,服过中西药物,但都没有效果不大,哎,我真是苦恼啊。”

最后,在朋友的建议下,李强去看了心理医生。

经过心理医生的询问和分析,终于找出了李强的病因。原来,6年前,一位和他关系不错的同事死于癌症,当时他很悲痛。他的那位同事在病死前半年曾在他家的床上睡过一次午觉,于是担心自己也会得上癌症,当即把被褥大洗一遍。以后还不放心,总觉得身上沾上了致癌的东西,每天要洗手多次。最后经心理医生确诊为:相当严重的、以洁癖为症状的强迫性神经症。

有严重洁癖的人每在挫折和沮丧心理发作时,不会对任何人吐露自己的心情和不满,但会通过不停的整理和清洁动作,作为表达自己心中烦恼思绪的方式,而且会近乎病态的做到劳累几乎要倒下的状态也不愿停止,其实这是在向自己内心潜意识不满报复的举动。

经心理学家多年研究证实,洁癖症在很大程度上来自遗传,病人中有7成具有强迫性人格,这是洁癖的生理基础,另外社会心理因素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有一部分人在强迫性人格的基础上,逐渐出现洁癖的症状,特别是当进入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上的明显变化,与社会交往日益密切过程中的不适应,均可导致症状的出现和加重。还有一部分人是在外界的不良刺激下诱发洁癖,包括长期的精神紧张,如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换加重了责任,工作过分紧张,要求过分严格,或者处境不顺利,常担心发生意外等;此外还有严重的精神创伤,如近亲死亡、突然惊吓、严重的意外情况等。

基于洁癖症的遗传原因,父母亲有洁癖显然对孩子影响相当大,一位自称有洁癖的男性曾向媒体透露说,由于母亲洁癖的影响,由于过于重视起居环境的整洁,使他经常挑剔别人的清洁习惯,甚至对自己的太太和子女也是如此,弄得一家人不得安宁。而且,经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诱发或加重洁癖有着重要作用。有些病人的父母具有强迫性人格,对病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病人所受的家庭教育较严格、古板、甚至有些冷酷,于是病人谨小慎微、优柔寡断、过分琐碎细致,与人交往中过分古板、固执,缺乏人情味及灵活性。他们在生活上也过分强求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一切务求井井有条,稍一改变就心神不安。

洁癖程度严重的话,会给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很大的影响。有洁癖的人很多维持独身,就算进入婚姻也不如意。对洁癖患者来说,更难过的关是心理冲突。一般来说病人都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但难于摆脱,从内心涌现出强烈的焦虑和恐惧,非要采取某些行为来安慰自己,这种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清洗上,内心只感到紧张和痛苦,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这样活着是没有什么意义可言的,是很苦恼的。

心理医生针对李强的症状采用了认知领悟疗法、满灌疗法等一系列疗法对他进行了调治。

1.认知领悟疗法。认知领悟疗法是指:患者对这个病理的本质特点并无自知之明,若采用谈话方式的认知领悟疗法,启发患者认识外表症状后面的心理矛盾,揭露儿童心理部分的幼稚性,鼓励他用成人的态度来统率其整个行动,放弃儿童的行为模式。

对李强的调治首先可以采用谈话方式的认知领悟法,启发他认识外表症状后面的心理矛盾,揭露其心理的幼稚性、悖谬性,鼓励他以正常的态度来统率自己的行为动作,放弃怪癖的行为模式,领悟到病理本质。可以通过4~5次谈话让他树立起治愈疾患的信心。

2.满灌疗法。让李强坐于房间内,请其好友或亲属当助手。让他全身放松,轻闭双眼,然后让助手在他手上涂各种液体,如清水、黑水、米汤、油、染料等。在涂的过程中,要求和指导李强尽量放松,而助手要尽力用言语暗示手已很脏了。李强要尽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时睁开眼睛看到底有多脏为止。助手在涂液体时应随机使用透明液体和不透明液体,随机使用清水和其他液体。这样,当李强一睁开眼时,会发现手并不脏,起码没有想象的那么脏,这对李强的思想是一个冲击,说明“脏”往往更多来自于自己的意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当李强发现手确实很脏时,洗手的冲动会大大增强,这时候,治疗助手一定要禁止他洗手,这是治疗的关键。李强会感到很痛苦,此时助手在一旁努力让李强坚持住,并给予积极的鼓励。

在这个紧要关头,助手的示范作用很大。助手可在自己手上也涂上液体,甚至更多更脏,并大声说出内心感受。由于二人有了相同的经历,在情感上就能得到沟通,对脏东西的认识也能逐渐靠拢。这时,患者要仔细体会焦虑的逐步消退感。

满灌疗法在刚开始时把人推向焦虑的顶峰,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焦虑会逐渐下降,强迫行为也会慢慢消退。

戒除虚拟的网络毒瘾

2004年12月27日,是张艺良父母永远心痛的日子。这对中年丧子的夫妇,至今还在悲伤之中。那天,儿子是早上6:30去学校上课的。到7:00刚过不久,夫妇俩也像往常一样准备上班。就在这时候,警察却找上门来,告知他们的孩子的死讯,如遭霹雷的夫妇俩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而警察再次郑重地告诉他们,13岁的张艺良从24楼顶层跳楼身亡。当时他们就懵了,哭了。张艺良家就居住在这一栋有着24层高的塔楼里,但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半小时前走出家门还活蹦乱跳的孩子,怎么转眼间就不在了,他们实在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在收拾、整理张艺良的遗物时,父母又有了非常惊奇的发现,在学校语文写作很一般的儿子,居然写了一部根据网络游戏《魔兽争霸》改写的小说《守望者传》。小说并没有完成,却写满了7个笔记本,大约8万字。小说以流利的文笔,描写了一个并不存在的虚拟世界,其故事情节和人物与《魔兽争霸》如出一辙。张艺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他所崇拜的大英雄SHE守望者。他非常想在那个虚拟世界里,成为一个无所不能、无往不胜的大英雄。而在遗书中,张艺良又恰恰写出了自己的极端消沉与自卑。在他的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是个没用的垃圾,光会让他们失望,立下的誓言许多都完不成,来世如果我还是人,我一定会是最好的孩子……”看起来,张艺良对自己很失望,他提到的许多誓言都完不成。那么,他都立下了哪些誓言?是谁让他立下这些誓言?又是谁逼着他完不成誓言就要从自己居住的24层跳楼去死呢?

事件发生后,央视记者李晶晶专门采访了张的父母,并看了张的遗书和网络笔记《守望者传》。特别是网络笔记,完全不像是一个初中孩子写出来的。据记者李晶晶回忆说:“可能他父母或其他外界的人,只看到这孩子写的是打打杀杀,其实不完全是。他写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觉,他描写了大家相互间应该怎么去团结,去进行下一个战略。然后,每一个战略大家应该怎么去做。他写的这些东西,就好像他是这个世界的主导者,他想让世界按照他想要的样子去发展。我们不明白这么一个13岁的孩子,怎么会把一个并不存在的虚幻世界写得那么清楚而生动逼真,实际上他每天玩这个游戏,每天都在感受他的世界。他个人的精神生活已完全与他虚拟出来的世界融在一起了,甚至离开网吧、离开电脑时,他脑子里也全是这些东西,他每天生活在他所认为的美好的虚拟的世界里。”

心理医生分析,张艺良其实是患了“网瘾症”,“网瘾症”是过度迷恋网络的心理疾病。目前,患上此类疾病的患者一般在15~40岁之间,以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居多。这些病人的主要症状表现是,上网时间不能自控,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上网就精神振奋,欢乐无比,下网就情绪低落,疲乏无力,食欲缺乏等。“网瘾症”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引起自主神经紊乱,造成青少年的紧张性头痛、焦虑、忧郁、导致视力下降、颈椎病、胃肠神经功能病、产生自闭倾向等。它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呢?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期待,孩子心理压力大,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是造成“网瘾症”的主要原因。

对此,北京著名心理学家杨凤池提出一种新的观点,他说:“网络成瘾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新型的‘毒品’成瘾。在这些人的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在现实的真实世界里,是缺少快乐、缺失成就感、缺少爱和关注的,他们压抑了许多的不满、郁闷和愤怒,又不能够到现实世界里去宣泄。于是,就要找到一个宣泄口,网络就是可以让他们的压抑得到宣泄的途径之一。他们发现在网络上找到了在现实中所没有的好感觉,这些好感觉又强化他们与现实世界的疏离。这就是好多网迷们为什么不吃、不喝、不睡,日日夜夜泡在网吧里过着非人的生活而不知其苦,反而自得其乐的社会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也和张艺良的父母一样,心里着急却束手无策。因为家长们对游戏不熟悉,所以没办法去了解,也找不到与孩子沟通的适当方式,更缺少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生理和心理变化带来生活上的影响不能很好把握,管教就难免失当。比如,家长往往看不到孩子精神健康亮出警告的红灯。其实,我们判断一个人精神健康的水平,就看他是否有很好的现实感,是否与现实有很好的接触。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脱离现实,每天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经常幻想着他的生活,他的精神健康就亮起了红灯。在数量非常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事实中,像张艺良这样的人生悲剧可能是比较极端的个例。

看得出来,张艺良的爸爸是很爱这个孩子的,也做了很多工作,但这孩子可能存在某些精神上的缺陷。而这种缺陷,对于不是从事心理专业的父亲来说,是想扭转也扭转不了的。但即便如此,假如父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从繁忙的工作之余,开始对儿子更多关注,成为儿子特别亲密的朋友,他的某些精神缺陷也会在刚冒出头来时,就有所了解,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早发现,早处置,结果肯定要比现在理想。

当孩子在精神或心理上感觉不适时,他(她)渴望与家长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烦恼时,千万不要拒绝他,不管他(她)以什么方式,哪怕是以父母最讨厌、最恨之入骨的网络游戏,他(她)要在这个世界中与你分享一些东西时,你也不要拒绝。家长不妨看看孩子蛋壳里的世界,才有可能使孩子脱离虚拟的网络世界,使他感到现实世界中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网瘾综合征”不可小觑,对此,家长和各个方面都应该全力配合,教育好学生。

(1)父母和孩子一起改错。上海市曾有某心理医疗机构对5名从初二到高一的网络成瘾孩子进行团体治疗,这也是国家《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研究》课题的一个子课题。他们经过两个半月的团体治疗,通过量表评估和主观测评,孩子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下降,自我控制能力加强,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仅有一名孩子出现过反复。

对此,该机构一名负责人说:“我们一直努力让家长明白,批评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而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负责人说,他们还进行了4次父母干预培训,让家长采用更有效的方式同孩子交流,使其家庭氛围得到很大的改善。现在不但家长认为孩子“变乖了”,孩子也反映父母“变和蔼了”、“不说难听的或令人尴尬的话了”。

(2)不要总挑孩子的毛病。这家机构的负责人对此表述说:“我们共进行了10次团体治疗,孩子变化大的,家长的转变也很大。反之亦然。”负责人介绍说,有的孩子初来治疗时抱着“你不可能改变我”的心态,对治疗并不积极。而灰头土脸的家长也是带着一肚子苦水来抱怨孩子的种种不是。“家长的态度让孩子觉得自卑、狼狈,没有成就感,于是上网宣泄。”

许多父母其实没有教育孩子的经验,更多人潜意识里学习的是父母对自己的管教方式,喜欢挑孩子的毛病,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家长要与孩子共同成长,这是需要家长们最应注意的。

(3)找出孩子的优点。在实施第一次治疗时,该机构工作人员要孩子们在一张纸的两边列举出自己的20个优点和5个缺点。其中一个孩子的反应是:“太多了吧?我哪有这么多优点?”这种反应早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于是他们启发孩子:“你的眼睛大、头发黑亮不都是优点吗?”随后,孩子们分别列举出10多个到近30个优点。最后,所有的孩子都找出20个自己的优点。

孩子自己找优点需要启发,家长找孩子的缺点可就不加思考了。也是同样的优缺点罗列,有个父亲上来就写满了缺点,可有的写优点时却抓耳挠腮、苦思冥想,催促了好几次才完成。“这个环节是要家长学会欣赏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是个上进的、有出息的孩子。”对此,该机构主要负责人说:“有出息不一定是学习成绩好。要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如果小孩心中有爱,就不会到网上去宣泄压抑的情感。”

(4)鼓励比打骂更有用。有个学生春节前又去网吧泡了一周,他的父母给该机构打电话求教。他她们叮嘱家长:“孩子回家后不要打骂,只说父母的担心和感受。”孩子回家后,爸爸没有批评他,只是给他做了一碗面条,孩子自己哭了。开学后,这个孩子再没进网吧。

“如果现实当中促使孩子频繁上网的因素去不掉,孩子一时半会儿也难以彻底离开网络。”该机构主要负责人表示,网瘾根除不掉,孩子还会进网吧,此时如果再严厉地批评孩子,对其伤害比以前更大。因为孩子网瘾复发后,他比家长更灰心、难过和懊悔,会认为“我完了,就这样了”。因此,家长不要绝望,要鼓励孩子树立“我还有救”的信念。

告别厌食症的噩梦

2005年8月22日,一名少女在世纪坛医院里死去。医生说,她的死因是饥饿过度导致身体各脏器衰竭。这名少女是从湖南岳阳离家出走后流落到北京的。她的父母说,她曾因不满意自己的身材而节食,并患上厌食症,之后离家出走。

负责为她治疗的大夫说,刚看到这个女孩时,他们都倒吸一口气。女孩的大腿只有成人的小臂粗,手臂只有两根手指并在一起那么粗。

当时在医院的一位记者说,当晚8时多,他看见护工正给女孩喂馄饨。女孩吃得很费力,记者问她:“你最想吃什么?”“青苹果!”女孩回答。

记者跑出医院,给她买了一些苹果。随后,护工把苹果弄成糊状,喂给女孩。女孩笑了。护工说,这是她来医院后第一次笑,也是唯一一次。吃完后,忽然,女孩开始呕吐,将苹果以及先前吃下的馄饨都吐了出来。医生再次对其进行抢救。

3个小时之后,医生宣布抢救无效。主治大夫说,女孩是因饥饿过度,造成身体各个脏器衰竭而亡。

这名女孩名叫丁宁(化名),15岁,湖南岳阳人,岳阳四中的学生,曾是班长兼学习委员,成绩优异。

丁宁的三姑说,丁宁从小就能歌善舞,还曾被评为岳阳市三好学生。她喜欢唱歌,经常在家里唱卡拉OK。后来,她迷上了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每场必看。她还曾向父母表示,自己要参加明年的“超级女声”节目。

此后,丁宁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那时,身高1.55米的她体重44千克,可丁宁认为“不符合标准”。当年4月起,丁宁开始控制食量。

她三姑说,丁宁决定减肥后,食量越来越少,到最后干脆不吃东西,即使吃了也会马上到厕所用手抠喉咙将食物吐出。很快,她就骨瘦如柴。父母看到事情不妙,丁宁的父亲就带着女儿从岳阳赶到长沙求医。经专家会诊,确定丁宁患有神经性厌食症。随后,丁宁住进了医院精神科。经过治疗,她的病情有所好转,又被父母接回家中。

“回到家后,她心情就一直不好,不愿说话。”丁宁的三姑说,因丁宁对父母将她送医院一事耿耿于怀,她将丁宁接到自己家中。

8月10日是丁宁的生日,在五姑家居住期间,大家开始劝丁宁回医院接受治疗。丁宁没说话。此后,她留住在五姑家中。8月13日早晨8时,五姑在客厅桌上发现一张纸条:“姑姑,我下去玩一下,等会儿就上来。”此后,丁宁再没回家。

一家人开始四处寻找,然而一直没有丁宁的任何消息。8月21日下午,丁宁的姥姥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丁宁有气无力地告诉姥姥,她在北京,并希望家人到北京“救”她。

等丁宁的父母赶到北京时,他们在医院里见到的是丁宁的遗体。

丁宁的母亲拿着女儿生前背的小包发呆。此前,她因伤心过度,曾多次哭昏过去。

丁宁的背包里放着一个蓝色的日记本。丁宁的三姑打开日记本,念了一篇丁宁的一篇日记:“我要好好努力,要争取做一个健康的好女孩……”

案例中的少女明显的就是患了厌食症。厌食症是一种常发生在女性身上的疾病,病患常拒绝维持最低正常体重,或是极度害怕变胖。即使目前病因未明,但有研究指出,与内在体质、节食、外在压力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可能有关。

厌食症近几年来有渐增之趋势,其中九成发生在女性身上,特别是在已开发国家的高层社会人士当中。

目前,厌食症的确诊标准是:

第一,拒绝维持最低体重或体重低于理想体重的85%以下;

第二,即使体重过轻,仍强烈害怕变胖;

第三,对自己身材有不恰当的评价;

第四,已造成无月经或连续3次月经没来。

厌食症常发生在10~30岁的女性,平均发病年龄是17岁。有些时候是刚好发生在压力事件之后,例如转学,离家去外地求学,或是在身体、情感受创之后等等,但大部分仍为隐藏而渐进性发病。其中一半的病人,偶尔会有暴饮暴食的现象;40%的病人,会自己催吐;而有些人会使用泻剂、减肥药或过度运动来想办法降低体重。也有在长期节食减肥,饮食形态先产生异常后,再逐渐发展成厌食症的。

有研究指出:厌食症常常与焦虑、忧郁、强迫性想法、或完美主义个性一起出现。这类患者思考较固执、缺乏弹性;会极力想控制周遭环境,但又无能为力;或是有长期情感压抑,社交被动的情况持续出现。

厌食症最让人担心的是,已经危害健康,并造成身体机能改变或不良合并症出现,例如电解质不平衡、贫血、无月经、苍白虚弱、便秘、低血压、心律过慢,甚至骨质疏松等。

常见厌食症患者多由家人半强迫地带来,除了心不甘、情不愿外,更常见抗拒治疗的情况,所以精神科或身心科医师必须在治疗一开始,就与患者订立明确的治疗“契约”,不容他们讨价还价,坚定而温和地让患者接受治疗。

在让患者在渐渐信任医师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治疗联盟”,并了解种种出现在厌食症中的不适当想法、认知扭曲、不当进食或催吐行为、及种种可怕的后遗症,与医师真正的好好配合,来寻求症状的渐进缓解。

在这里我们主要是针对神经性厌食症进行诊治。神经性厌食症多见于青春期女孩和年轻妇女。以长期原因不明的厌食,显著的体重减轻和闭经为其特征。发病年龄在10岁以上,女性青少年为多见,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与极度衰竭,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发育。

神经性厌食病例应住院进一步检查,详问病史,必须排除内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厌食,肝、肾、胃肠的检查以及蝶鞍体层像及/或颅脑CT的检查(注意垂体恶病质)都是必不可少的。住院病例还应进行内分泌腺功能的检查,如垂体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生长激素分泌功能等检查。

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

(1)协调好进食营养。营养不良严重的可有生命危险。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在严重营养不良状态下,死亡率可高达10%。因而必须紧急抢救治疗。如果患者拒绝治疗,应采用劝说及强迫方式使其住院,以挽救病人的生命。这时的治疗为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补充血钾、钠、氯,并进行监测。血浆蛋白低下时,静脉补充水解蛋白、鲜血浆等。贫血应补充铁,服叶酸,补足维生素等。

由于患者长期不进食,胃肠功能极度衰弱,因此进食应从软食、少量多餐开始逐渐增加,不能急于求成;适当给予助消化药:胃酶合剂,多酶片,乳酶生等,或针灸治疗,也可用小量胰岛素促进食欲及消化功能恢复。病人的体重增加1~1.5千克/周为宜。

(2)心理方面的治疗。这方面的治疗包括疏导病人的心理压力,对环境、对自己有客观认识,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和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对健康体魄的概念,标准体重的意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估价。了解食物、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家庭关系紧张的患者,必要时可请家人做家庭心理治疗。

另一类型是行为矫正,主要是促进病人体重恢复,可采用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及活动量,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步奖励性地给予活动自由,采用这种方式一般是在病人体重极低时。

(3)精神方面的治疗。在这方面经常使用的为抗抑郁药。病因学中认为该病可能与抑郁症有关,因此采用氯丙咪酸、阿米替林、多虑平等。安定类药物也是常用来调整病人焦虑情绪的药物。这两类药物对改善病人的抑郁焦点情绪有肯定的作用。最早用于治疗厌食症的药物是冬眠灵(氯丙嗪)、奋乃静等药,使用小剂量,以治疗病人极度怕胖、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体形(体相障碍)等,在治疗中也收到一定效果。神经性厌食症的预后研究提示,在发病约5年后,70%~75%的病人恢复;而病程长于5年者预后不佳;病程4~8年的病人死亡率达5%~8%,这包括由于营养不良衰竭、感染造成死亡,也包括自杀。

神经性厌食症的预防:

可以说慢性的精神刺激及过度紧张的学习负担是青少年发生本病的主要因素,以身材苗条为美,而有意节食者,仅占少数。因此解除慢性刺激和负担过重的学习是预防或减少发病的主要措施。

(1)情绪预防。本病青春期女性发病较多,表明这一时期性格的不稳定,易受外界刺激,或家中不睦,父母之间的矛盾,家中亲友重病或死亡者,或在学校学习成绩意外的受挫折者等等,均易发生本病,因此保持精神的乐观、心胸开阔是至关重要的。

(2)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使脑力劳动与适当的体质锻炼、体力劳动相结合、适当安排娱乐活动与休息,可以防止因过分劳累引起下丘脑功能的紊乱。

(3)进行正确人体美的教育。少数病例对进食与肥胖体重具有顽固的偏见与病态心理,以致出现强烈的恐惧变胖而节制饮食,保持所谓体形的“美”,因此对正确的健康的“美”的教育,也是不可少的。

神经性厌食症的预后:

目前国内多采用精神心理、饮食、中药、镇静剂、理疗、磁疗等治疗方法,尽管治疗是缓慢而较困难的,但既往认为本病的预后是良好的,长期追踪发现大多数患者厌食症状可以逐渐消失,体重恢复,致使精神病变者是少见的。虽然这样,此病仍值得警惕与重视。

放下力求完美的放大镜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新华社发表了一条专讯,报道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顾问徐迟“因病”不幸去世的消息。徐迟逝世于12月12日深夜,这条专讯在徐迟死后几天才发出,可谓“事出有因”。不久,从文学界逐渐传播到社会上,徐迟之死为“非正常死亡”。

徐迟很早就小有名气。而且,自“文革”后他发表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等一系列受到广大读者和评论界赞赏的传记散文,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他的著作和译稿常为全国各出版社争相要求出版,他也经常受到海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和文学创作会议的邀请,可谓声誉日隆,功成名就。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作家,为什么要“寻短见”呢?

在事业上成功的徐迟,在生活上也受到很多照顾,在日常物质生活方面,他几乎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他很热爱科技,电脑刚开始使用时,他一提出使用意向,湖北省有关部门就拨专款为他购买,使他成为最早使用电脑的作家。其后又根据他的要求,为他的电脑升级换代。他嫌武汉冬天阴寒湿重,湖北省作协就为他家安装暖气,省府又马上拨专款,为他改造取暖设备。他年衰乏力,省作协又用公费为他雇佣保姆侍候。他的子女待他也很好。要说徐迟有什么不满足,那就是感情生活上的缺陷。1984年,与他共同生活了约有50年的妻子陈松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他的长诗《挽陈松》说“彼岸有什么可怕呢?有最有情义的你在渡口等着我啊。”

过了几年,四川某高校的一位副教授,又很热烈地追求他。他起初本无此心,但经不住这位女士的连续攻势,终于同意结合。但婚后发现两人的性格和各种爱好都相差甚远,最令他失望的是,他似乎发觉陈女士以前对他的追求实际上是看重他的名声,而且还利用他的电脑操作技术,要他为她打印将出版的书稿。在一次海内外诗人的集会上,陈女士吵着要跟他一样享受贵宾待遇,而且要在大会上朗诵她的诗作,使徐迟和他的朋友们极为尴尬。

徐迟最疼爱的小女儿一直未婚陪伴在他身边,他与陈女士婚后,小女儿远走巴黎,也使他受到很大的心理打击。他终于与陈女士离了婚,逐渐从心静如水变得烦躁不安,什么工作也做不了。他后来在高干病房午夜坠楼而逝,手上正在进行的工作也没结束。

然而,徐迟的朋友们在他生前似乎什么迹象也没有发现。冯亦代、章含之、沙金等他的挚友都说在他死前不久收到他的信中一切正常,都充满着友情,说得很好。有人说,徐迟是一个完美主义的诗人,当他对社会和人生感到力不从心时,飘然而去,选择了离世。

在某种意义上完美代表着优秀。追求完美是人在心理和行动上对人对事都要求做到最好,尽善尽美是完美主义者的目标。但是追求完美要适度,过度的追求反而会给人留下缺憾。

其实,追求完美没有错,可怕的是追而不得后的自卑与堕落。即使缺陷再大的人也有其闪光点,正如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一样。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照样可以赢得精彩的人生。

1.过分追求完美心理形成的原因:

(1)在潜意识里否定自己。有些人极力地追求完美,务必使每一件事情都能比别人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赞扬,这其实是他们潜意识里否定自己的反映。因为担心自己比不上别人,担心别人会因此看不起自己,所以在表面上过分追求完美来使自己免受耻笑。

(2)太高估自己。相对于否定自己型的完美主义者,这种完美主义者是从心理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并应该做到最好。自以为比别人强,于是事事都对自己要求高。

(3)成长环境因素。如果身边的亲人如父母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在教育过程中父母也尽量地追求完美,那么他们也很自然地把追求完美当成本分的事。

2.追求完美心理的表现。

(1)对自己要求十分苛刻。为了追求完美,完美主义者常常树立不符合实际的高标准来约束自己。当自己无法达到这些要求时,他们又常常感到自惭形秽。

(2)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完美主义者不仅要把自己的事做到最好,也希望别人同样做到。但是人总是有区别的,当别人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时,他们要么挑剔,要么训斥,不留情面。

(3)坚信自己的判断。追求完美的人相信自己总是对的,当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提出异议时,坚持己见甚至无理也要争个明白。

(4)总想控制、领导别人。因为完美主义者喜欢以自己的准则要求他人,希望他人能够做到,并且希望事如其愿,所以有发号施令,领导他人的欲望。

(5)容易焦虑、紧张。当他们达不到目标时,就会觉得自己不完美,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给自己过大的压力。

有严重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往往不愿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缺点和不足,非常挑剔。有的人没有什么好朋友,总也找不着对象,和谁也和不来,为什么?那是因为他谁也看不上,甚至会因为别人的一些小毛病,而忽略了别人主要的优点。有的人不允许自己在公共场合讲话时紧张,更不能容忍自己紧张时不自然的表情,一到发言时就拼命克制自己的紧张,结果越发紧张,形成恶性循环。有的人不允许自己身体有丝毫不舒服,经常怀疑自己得了重病,经常去医院检查。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都会有紧张、不适的体验,这是正常的表现,必须学会接受它们,顺其自然。

完美主义的人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很自卑。因为他很少看到优点,总是关注缺点,总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自己就很少有机会获得满足感。有些人以为自己是在追求完美,其实他们才是最可怜的人,因为他们是在追求不完美中的完美,而这种完美,根本不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能容忍美丽的事物有所缺憾,其实这是一种普遍的心态。追求尽善尽美是理所当然的。但正是这种似乎无关紧要的生活态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果进一步分析,有些渴望完美的人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安全感是人的最基本需要之一。假如一个人缺乏自信,生活上屡遭挫折,那么他的安全感就受到了伤害。这种伤害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加以补偿。

稍微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每干一件事就想把它做得完完美美的人,并不是一个强者。恰恰相反,这些追求完美者企望毫无瑕疵的结局,只是想把自己保护起来,免受他人的指责和讥讽。

心理学研究证明,试图达到完美境界的人与他们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恰恰成反比。追求完美给人带来莫大的焦虑、沮丧和压抑。事情刚开始,他们就在担心着失败,生怕干得不够漂亮而辗转不安,这就妨碍了他们全力以赴去取得成功。而一旦遭到失败,他们就会异常灰心,想尽快从失败的境遇中逃避开去。他们没有从失败中获取任何教训,而只是想方设法让自己避免尴尬的场面。

为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嘉纳指出,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带有以下6个特点:

◆神经极度紧张,以至于连一般的工作都不能胜任;

◆不敢尝试任何新的东西;

◆不愿冒险,就怕任何微小的瑕疵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对自己十分苛求,毫无生活乐趣;

◆总是发现有些事未臻完满,于是精神总是得不到放松,无法休息;

◆对别人也吹毛求疵,人际关系无法协调,得不到别人的合作与帮助。

很显然,背负着如此沉重的精神包袱,不用说在事业上谋求成功,而且在自尊心、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他们抱着一种不正确和不合逻辑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他们永远无法让自己感到满足,每天都是焦灼不安的。只求完美,害怕失败,只能使我们处于瘫痪的境地。

那么,如何从追求尽善尽美的诱惑中摆脱出来?专家建议:

(1)学会接纳有缺陷的现实。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生确实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真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每一件事都有其好坏两面,欣赏好的一面的同时也不要故意漠视缺陷的存在。完美的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因人的审美观不同而不同,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

世界并不完美,人生当有不足。留些遗憾,反倒可以使人清醒,催人奋进,是好事。没有皱纹的祖母最可怕,没有遗憾的过去无法链接人生。

(2)适当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学会放松自己。合理地设置目标,不要好高骛远,也要学会接受不如己意的结果。

(3)对自己的潜能有个正确的评估。既不要把自己的能力估计得太高,更不必要过于自卑,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你如果事事要求完美,这种心理本身就成为你做事的障碍。不要在自己的短处上去与人竞争。而是要在自己长处上培养起自尊、自豪和工作的兴趣。

(4)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的目标。寻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然后去把它做好。这样你的心情就会轻松自然,行事也会较有信心,感到自己更有创造力和更有成效。实际上,你不追求出类拔萃,而只是希望表现良好时,你会出乎意料地取得最佳的成绩。

目标切合实际的好处不仅于此,它还为你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能使你循序渐进地去摘取事业上的桂冠。同时你的生活也会因此而丰实起来,变得富有色彩,充满了人情味,并不像你原来所想的那样暗淡。

(5)要相信自己,对他人要学会包容。不要做个悲观的完美主义者,当事情失败时,相信下一次会更好。不要要求别人跟你一样,要宽容地对待他人的失误和不完美。

割除猜疑的可怕毒瘤

某高校的孙教授与吴教授是一对经过百般挫折、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的再婚老年夫妻,他们都遭受过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特别珍惜这迟来的幸福。

每每黄昏时刻,他俩手牵手漫步于江边,畅谈各自的工作、生活和理想。在生活上,相互体贴入微,尤其是孙教授,为了让吴教授集中精力搞好科研,他放弃了不少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还利用自己社交广、朋友多、信息灵的优势,在寒暑假帮助吴教授的公司联系业务。吴教授也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买些孙教授喜欢的书法用品、书法作品送给他。二人在事业上相互帮助,各自的事业都达到了人生的顶峰。二人是再婚,却能如此相濡以沫,令同事、朋友们称羡不已。

然而,好景不长,当他俩共同走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之后,家庭矛盾就凸现出来了。因教子方法、家庭财产处理不当引发了一系列矛盾。有一次,邻居向孙教授借钱急用,不久邻居还钱给孙教授时,恰好孙教授不在家,于是就还给了吴教授。但事后吴教授却没有把此事告诉王教授。孙教授十分生气,他认为与之相濡以沫的妻子正在悄悄地私藏家庭财产,莫非另有意图?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他开始警惕起对方来。夫妻之间一旦失去信任,家庭矛盾就会越积越多,最终成为难以解开的死结。终于孙教授拿走了家里的现金、债券、存折、户口,这成为二人婚姻走向终端的导火线。二人在财产的分割上互不相让,誓死相拼。最终对簿公堂,反目成仇。一场官司打了6年,耗尽了夫妇二人的宝贵时间和精力,使本应达到事业顶峰的夫妻落了个两败俱伤的惨境。才50多岁的孙教授已是白发苍苍、老态龙钟、憔悴不堪,他痛心疾首地对别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老伴,也是事业上的好帮手,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如今闹到如此地步,真是得不偿失啊:唉,猜疑心真是害人又害己啊!”

猜疑是一种想知道而又不知道时的一种矛盾心理反应。本来,一些行为对于了解真情的人来说是不足为怪的,而对于一些缺乏了解和认识的人来说就可能变得“严重”。例如,孙教授在不知道吴教授为什么没把借钱的事告诉他时,就武断地认定吴教授有离婚之心,所以才有匿财之行。如果他多了解情况,以诚相待,把问题说明白,就能消除疑心,化解误会。

猜疑心强的人往往只凭个人主观猜测,以主观想象来猜度别人。他们往往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在他们看来,人性都是虚伪的、丑恶的。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们总是处处小心别人,防范别人,戒备心非常强,有时甚至口是心非。人家一扬眉,他就说别人看不起他;人家一撇嘴,他就说人家讨厌他;人家在说自己的悄悄话,他便怀疑在说他的坏话。总之,对别人的一举一动都耿耿于怀。都觉得别人的一言一行针对的都是自己。

猜疑心理严重的人,精神常常处于一个人为的高度紧张的状态,凭自己的想象,凭个人的好恶来理解周围的一切。于是,捕风捉影有之,吹毛求疵有之,无中生有有之,把人际交往的正常状况都扭曲了,都当成“敌情”来处理。其实,陷于猜疑的心理误区的人是活得很累的。他既要对付那些夸大了的“敌意”,又要抚慰自己内心由此产生的痛苦。而且,由于他老是疑神疑鬼,对人际关系的损害极大。发生在朋友之间,会破坏纯真的友谊;发生在恋人之间,会妨碍感情的发展;发生在夫妇之间,会引发双方矛盾;发生在同事之间,会影响正常工作的。显然,猜疑心理是害己害人的。

孙教授因为吴教授收了邻居的借款而没有告诉他,他就认为对方在隐匿财产,并且不再信任对方,以前的关爱之情荡然无存,警惕防备之心却越来越重,终至猜疑心越来越重,导致了婚姻的悲剧。

猜疑心重的人往往思维趋于封闭性,视野不开阔。猜疑,一般都以一个假想目标——人或事为出发点进行封闭性思维。思维总是沿着封闭的环形轨道这个怪圈行走,有猜疑心的人怎么走也走不出它的束缚。王教授带着对再婚家庭矛盾多、不稳定的心理,在一旦出现了一点儿小问题时就觉得自己的再婚也不会逃过厄运,于是,他只是在封闭的怪圈里行走,并没有意识要跳出怪因而另辟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路径。

经美国著名心理课题研究小组研究表明,猜疑心理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在人类远古时期扮演的是一个更多具有积极意义的角色,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已经渐行渐远,形成了愈演愈烈之势,甚至严重的竟成为侵蚀人类灵魂的一种心理疾病。在人们交往障碍当中,虽然不同的群体会有具体不同的表现特征,例如夫妻间的猜疑,同学间猜疑,父母与孩子、同事间的猜忌等等,但是归根的原因都是社会发展所造成的人文环境的影响所致。

该课题组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指出:导致个体猜疑心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个体遭受过严重挫折有关。一般来说,被他人的伤害越大,就越会产生猜疑的心理。

(2)与个体所处的“小环境”的人际关系紧张有关。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所处的“小环境”内耗严重、人际关系倾轧、紧张,小宗派林立,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火药味”,充满了对立和斗争,那么,无形之中就会大大地发展人们的猜疑、戒备心理。你防着我,我也防着你,时间一长,这类特征就会潜移默化到人的人格特征之中去,变得多疑。

(3)与个体强烈的私心有关。私欲越大,猜疑心理就越强烈。独裁者、野心家的私欲最大,因而疑心就越重。相反的,一个人如果是“无私”的,那么,他的行为就必然是“无畏”。如果一个人考虑的总是自己,总是患得患失,那么,他的行为总会带有利己的特征,在他的行为中总会带有“躲躲闪闪”、“遮遮掩掩”的特点。有时往往连自己也感觉得不甚光彩,因此,在其行为中总要“包藏”什么,于是,他就不得不使自己的行为“格外小心”,使他的行为“分外谨慎”。对他人也用自己的“小心眼”去衡量、评价,也就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

(4)与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关。有的人自小时起,由于父母亲的“专权”,或者在继父或继母的一种极度压抑的环境中成长,其长大后的人格特征就会带有缺乏自信、依赖心强、胆小怕事的人格特征。什么也做不了主,怎么也办不成事,唯恐自己犯错误,因而对他人总是小心翼翼,充满了戒备、猜忌心理。

(5)与个体的年龄发展有关。一般来说,年龄越老,疑心病就大。为什么?因为受新陈代谢规律的制约,人到了老了,各方面的功能都衰退了,容易产生自卑感,而越是自卑的人,猜疑心就越大。此外,人一老,各种各样的顾虑就多了起来,怕子女不孝,怕他人讨厌,怕自己成为他人的“包袱”,怕……人的恐惧心理越多,也就容易产生好猜疑他人的毛病。

对一些事情缺乏冷静的思考是猜疑不断升级的一个主观原因。人们对一些事情不可能全部了解,但当发现别人有“可疑”的行为时,如果不听信谣言,不凭主观揣测,而是凭着冷静地思考,认真地进行一下调查和分析,真相是会大白的,疑虑自然会消除。

为了正确地对待和分析客观方面的原因,克服主观上错误的猜疑心理,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要信任他人,坚持待人以宽。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放过别人一点点的差错。所以,有一颗宽容的心,相信别人的真诚。你也就会拥有别人对你的真诚与信任。

(2)一旦有了猜疑心理,不能盲目冲动地质问、指责别人,要好客观、冷静的思考。

这时应避免设定假想目标,而要多想想几种可能,跳出封闭式思维的循环怪圈,只要一种方案突破了怪圈的束缚,你的理智就会清醒。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猜疑都是荒唐可笑的,但在弄清楚之前,猜疑往往因为猜疑者的封闭性思维而被看做是自然而然的事。

(3)以诚待人。不妨同你所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世上没有化解不开的矛盾。猜疑最大的坏处在于它以疑点为中心不断扩散,不仅伤害当事人,而且还伤害许多无辜的人。世界上完全不被误会的人是没有的,误会迟早都是可以弄清楚的。尤其是一个家庭中夫妻之间的矛盾,如果夫妇二人在产生怀疑时能平心静气地、诚心诚意地谈一谈,那么夫妻之间的关系会更融洽,感情会更深厚。

(4)要懂得自我控制。就是用自己的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发现同事有某些造谣中伤你的可疑行为时,当发现情侣、爱人有某些背叛你的可疑行为时,你可能会在情绪上表现出愤怒,此时此刻最重要的就是让理智控制情绪,以防止由于一时冲动做出不理智行为而留下遗憾。

(5)把精力集中到学业和事业中去。确实有少数人闲来无事搬弄是非,或者去伤害别人。俗话说:“玩火者必自焚”。谣言终归是谣言,我们不能为别人而活,不能在别人的看法和议论中生活。否则,活着就非常累了。

摘掉偏执的有色眼镜

2005年5月16日,吉林省辉南县人民法院对一桩绑架案做出一审判决,女青年孙维(化名)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参与绑架的她的男友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另一个同伙被判8年。孙维策划这桩绑架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索取回母亲多年以来对她的亲情,没想到竟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孙维和妈妈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了这桩荒唐的悲剧?

孙维1987年出生于吉林省磐石市,爸爸是一家工厂的厂长,妈妈张欣(化名)在家相夫教子,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然而,这种幸福却在孙维6岁的时候被一场意外给打碎了。那一年,爸爸因琐事和客户发生口角,冲动之下,他拿刀将对方杀害,被判无期徒刑。家里的钱大部分被用于赔偿,经济来源没有了,生活就靠妈妈艰难地支撑着。一年后,她的母亲忍受不了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带着孙维匆忙改嫁给了邻县一家装饰公司的老板。那个老板没有太多文化,平时对待孙维态度粗暴。再加上他和孙维的母亲结婚后又生了一个女儿,有了亲生女儿,孙维更显得微不足道。继父常无端地对孙维发脾气,让孙维心存畏惧,妈妈也因为继父和小女儿的原因没空照顾她。孙维特别失落,渴望妈妈能像原来一样爱她疼她,但妈妈再也不可能回复到幼时对她的那种态度了。在一次次失望中,孙维渐渐长大,她的性格也变得孤僻、执拗,总是和父母发生争吵。

后来,孙维考入通化市一所专科学校,开始了她的住校生活。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由于钱包被偷,一个年轻人帮她解了围,这个人叫李明(化名)。两个同病相怜的年轻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从那后,李明常去学校看望孙维,有时还给她带些水果或女孩子喜欢的小礼物。李明的关心让孙维感到特别温暖,两个少男少女很快开始了热恋。然而,孙维没想到自己的这个秘密很快就被妈妈知道了。在电话里劈头盖脸骂了她一顿:“你怎么不好好读书,还去和打工仔鬼混……”孙维听到妈妈的声音,吓蒙了,嗫嚅半天才说:“妈,他对我挺好的……”“什么好不好,你现在这么小谈什么恋爱?赶紧分手!”“别的事我可以听你的,这事你就别管了。”孙维不同意妈妈的意见。两天后,气急败坏的妈妈就从家里赶到女儿的学校,把情况告诉了孙维的老师,并替孙维请了一个月假,硬拉着孙维回到老家。妈妈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他们俩彻底分手。

后来,随着事情的变化,有一次,孙维趁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偷着跑出去,到通化找到了李明。妈妈发现孙维竟然离家出走后,气得马上赶到孙维的学校,可没找到她。一怒之下,她当着老师和同学们的面把孙维和男朋友私奔的事说了。孙维听同学们说她和李明的事已经在全校传得沸沸扬扬,这让她羞愤不已。她觉得妈妈既然这样对自己,那她就更不用再考虑是不是对得起他们了。于是,孙维不再回学校念书,她负气地放弃了学业,和李明住在一起。妈妈四处找不着女儿,也气得病倒了。一个月后,她终于打听到了女儿住的地方,带着几个亲戚来到李明租住的小屋,二话不说强行带走孙维。孙维哭着挣扎反抗,可无济于事,但孙维又一次逃走了。她逃到李明那之后,一个近乎荒唐的想法在她心中悄然萌发:把自己当做人质,向妈妈勒索钱财,看看妈妈到底管不管她。

但结果却完全出乎孙维意料之外。她原以为妈妈无论怎么生气,只要听说女儿被绑架了,就会全力以赴地拿钱来救她,而她也就顺势和妈妈重归于好。可她没想到妈妈竟如此狠心,连她的安危都不顾了,这让她伤透了心。孙维对这次“绑架”失败的事一直耿耿于怀,性格执拗的她不愿就此善罢甘休,她一定要引起妈妈的重视,让妈妈多关注一下自己。于是,她又想出一个极端的办法:绑架表妹……

2005年5月16日,辉南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李明因绑架罪被判有期徒刑12年,孙维被判有期徒刑8年,因考虑到孙维正在哺乳期,准予监外执行。

看了这个案例,我们是否从孙维等人犯罪的心理轨迹看到了父母的责任:即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做父母的都应该冷静地认真与之沟通,把他们引入正途,而不能粗暴管制,甚至像孙维妈妈那样一弃了之。我们常常会低估一个小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诚挚的赞美或是最微不足道的关怀对孩子的影响,而恰恰是这些,都可能成为孩子悬崖勒马的转机。因为孩子们最不值得你爱的时候,也正是他们最需要你的时候。

心理医生分析,孙维的问题属于心理偏执。所谓的偏执是指极端固执、刚愎的人格表现缺陷。偏执的人通常有过强的自信,只信任自己,不信任别人,因而喜欢随便怀疑,喜欢争辩,显得异常固执任性、刚愎自用。

偏执一般在以下情况下发生:有了一丁点儿成绩,就狂妄自大,自认为有非凡能力,理应处处、时时、事事成功;听到不同意见就争辩不休,直到把人驳得“体无完肤”、一声不吭为止,显得傲慢固执;有人在某个方面胜过了他,就嫉妒不已,一心嫉恨别人和到处攻击别人,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碰到挫折,绝不因势勒马回缰,始终自以为是,不撞南墙不死心。

偏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和矫正,就极有可能演变为偏执性人格障碍,是所有一般心理问题中离心理疾病最近的一种心理问题,因而要特别引起重视。有一点要澄清的是,偏执与日常所见的顽固执拗不同。顽固执拗作为一种不良的意志品质,仅表现为只承认自己的意见和论据,当实践证明其行动是错误时仍坚持己见,一意孤行,其实质是不能实事求是地正确对待和处理行动中的问题,通常不伴有自信心过强而自感能力非凡的错误自我认知,也不会因别人超过自己而耿耿于怀,妒火中烧;而偏执则是以自我为中心,好走极端,常给人一种极端偏激和咄咄逼人之感,似乎心中只有自己而没有他人。

可以说,偏执的人看问题总是戴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偏执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所以偏执的人大多人缘很差。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执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对此,只有对症下药,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阅历,多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克服这种偏执心理。

偏执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病症。具有偏执心理的人,常常比较敏感,多疑又多心,经常会觉得人总是和他过不去,甚至认为别人都是心狠手辣、不可交往的。由于他们不相信别人,疑心太重,所以常常是自我评价很高,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甚至明明自己错了,还强词夺理,推诿于别人。这种自疑、自负、固执的心理,严重地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

要治疗偏执心理,首先要知道偏执心理的一些防治原则:

(1)要学会虚心求教,不断丰富自己的见识。别人的长处应该尊重和学习,认识到自己在阅历上的肤浅。培养自己全面客观地看问题,遇到问题不急不躁,冷静分析。

(2)学会怎样与人和谐相处。在人际交往中,和谐地与人相处能够培养一个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增强自控能力,减少武断和鲁莽行事。

(3)积极接受新的事物,对世界保持新鲜感。人养成了渴求新事物、乐于接触新人新事的习惯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减少自己的无知和偏执。

而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应采用心理治疗为主,以克服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认知提高法。由于具有偏执性人格的人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

(2)交友训练法。鼓励其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

①真诚相待。本人必须采取诚心诚意、肝胆相照的态度积极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数人是友好的和比较好的,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见和不信任态度。必须明确,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执心理,寻求友谊和帮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碍。

②对朋友尽量主动给予各种帮助。这有助于以心换心,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巩固友谊。尤其当别人有困难时,更应鼎力相助,患难中知真情,这样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赖和增进友谊。

③懂得交友的“心理相容原则”。性格、脾气的相似和一致,有助于心理相容,搞好朋友关系。另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兴趣爱好等亦存在“心理相容”的问题。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条件是思想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相似和一致,所谓“志同道合”。这是发展合作、巩固友谊的心理基础。

(3)自我疗法。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如:

◆我不能容忍别人一丝一毫的不忠;

◆世界上没有好人,我只相信自己;

◆我不能表现出温柔,这会给人一种不强健的感觉。

下面,我们要对这些观念加以改造,以除去其中极端偏激的成分。

◆我不是说一不二的王侯,别人偶尔的不忠要原谅;

◆好人和坏人都存在,我应该相信那些好人;

◆对别人的进攻,马上反击未必是上策,而且我必须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击;

◆我不敢表示真实的情感,这本身就是虚弱的表现。

一出现上述的非理性观念时,就应该把改造过的合理化观念默念一遍,以此来阻止自己的偏激行为。有时自己不知不觉表现出了偏激行为、事后应重新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4)对立纠正训练法。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这种对抗心理。

①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漩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时注意纠正,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

②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

③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④要学会忍让和克制。生活在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

同类推荐
  • 做人与处世

    做人与处世

    莫为蝇头小利所迷惑,魔鬼在细节,小阀门酿成大悲剧,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之中隐藏机会,细节产生效益,细节是关键所在,细节贵在执行,处处留心皆学问,细心才有灵感。
  • 性格能量书

    性格能量书

    米开朗基罗创造了很多流传至今的杰作,他在雕塑大卫像之前,花了很多时间挑选大理石。因为他知道,材料的质地将决定作品的美感,而当时米开朗基罗的最大心愿就是创造两件完全相同的作品。为了这个心愿,他甚至从相同的大理石上切割另一块下来,试图找到两块完全相同的大理石。可结果却是,雕刻出来的两件作品还是不能完全相同,总是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米开朗基罗发现让它们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相似。
  • 慢动作冥想法

    慢动作冥想法

    慢动作冥想法,是最日常、简单的冥想法:慢慢地伸出手,慢慢地握住杯子,慢慢地拿起杯子,慢慢地喝一口水,慢慢地咽下水,慢慢地放下杯子……在把动作刻意放慢的同时,留意每一个动作带给你的细微感受——这就是慢动作冥想法。2600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就是依靠这一方便法门,从压力和焦虑中获得了解脱。你可以用1分钟、甚至3分钟慢慢地喝一口水,在这期间,注意力将全然集中在身体动作和感觉上,担忧、紧张、烦躁等毫无意义的焦虑感全部退避三舍,无法再继续消耗你的能量、阻碍你的行动,瞬间回归思路清晰、执行力超强的最佳状态。
  • 你可以更抢手

    你可以更抢手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分别站在企业、老板和员工的角度深入阐述和例证了最为抢手的员工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及在现代职场中一个员工怎样做才能最为抢手。不仅从理论上举行分析,也结合大量的案例进行引证,同时在关键之处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或归纳成画龙点睛的文字,帮助员工在理念、心态、行为、习惯等方面健康成长,为企业的内部教育以及人才选拔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适合员工个人阅读,也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培训教材。
  • 职场“司马他”生存新法则

    职场“司马他”生存新法则

    本书从方方面面讲述了职场的智慧,这些职场中的点点滴滴,也许不被人们所注意,但是它却关系着你在职场中的地位。正是这点滴的积累,成就了许多的成功人士。平凡的一举一动决定你的成败。谨记这些法则,在职场中它们可助你一臂之力。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生化次时代

    生化次时代

    一场病毒袭卷全球,人类不再是地球霸主。世界一变再变,唯有自然法则不变!因此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级狂兵

    超级狂兵

    天界天兵邢飞因无意间看了广寒仙子洗澡而被赤脚大仙给踩死,重生来到地球,既然做不成天界天兵天将,那么就让老子在地球上做个超级狂兵!!!
  • 无极皇图

    无极皇图

    大陆无垠,宇宙浩瀚。在宇宙某个角落,埋藏着一位少年的崛起历程,埋葬着少年无所畏惧的心。且看一位少年如何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一步步成就大帝,踏上巅峰。
  • 玄魔之间

    玄魔之间

    有玄门清客,自有魔教妖头。两派古来并有,却从未和光同尘,只有陌路仇杀。玄对魔,不期感化,斥其左道旁门,只要戮其身形,灭其踪迹。而魔,自视曲高和寡,对玄,便要以杀止杀。玄门,自是那道家正统,便要做那清玄仙宗。魔家,依然是我行我素,哪管他应命顺天。两者,永难两立。某日,一个来自小城镇的乡下小子,在一个小学院的一场入门考试中写下了自己的命题和答案:“论玄与魔的共融性和同源探究”。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或者终结,总会伴随着一个风云人物的出生或者死亡。一滴水雾,直上云霄,终有一天,会搅动风云,酿成风暴。
  • 重生之异世魂

    重生之异世魂

    重生后的夏瑾,有着前世学的武功,有着相依为命的小雪陪伴,有着一群值得信赖的伙伴,执着信念,势必走上强者之路。今日瞧不起的菜鸟,明日惹不起的神!
  • 神月纪元

    神月纪元

    残酷的命运给予了我一条崎岖的道路,王国复兴与帝国兴衰皆成为道路上的点缀,诸神在前方引路,我必将打碎命运的束缚,让世界见证我手中的未来
  • 后来我爱过的人都像他

    后来我爱过的人都像他

    十七岁的沈星染败在了十九岁的南尘衍校服裤下“小衍衍,我们今天去哪里玩呀”南尘衍嘴唇一勾,“你说去哪我们就去哪”“小衍衍,我今天好想你啊你有没有想我啊”南尘衍眯着眼睛一笑,“是啊好想你啊想你想到想要...吃掉你”-七年后。“南总,沈小姐回国了”南尘衍面无表情,“哦”“南总,沈小姐打了正在追求你的...”南尘衍依旧面无表情,“随他便”“南总,沈小姐...”南尘衍面色微怒,“她和我有什么关系”“...沈小姐好像和男朋友在一起吃饭”南尘衍脸色一黑,“报位置”-调皮性感小作精vs傲娇腹黑大灰狼双洁1v1前期微虐.
  • 你不要逼我啊

    你不要逼我啊

    男主林浩是一个普通的学渣少年,一次偶然的经历,一个系统强行绑定。不什么!?不完成任务就被抹杀?渣男林浩从此开始了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