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
我和太太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参加了一个游览团体。向导带我们到橡胶园参观割胶。一个男童向我们示范之后,爬上一棵椰树正打算用弯刀割下一个椰子,他母亲便在附近房子里叫嚷。
我告诉太太:“她说:‘孩子,小心啊,别把手指割掉。’”向导惊讶地对我说:“原来你懂马来话。”
我答:“我不懂,不过我了解母性。”
人生感悟:那充满爱心的一声轻轻的叮咛,一句最平常不过的话,伴随我们走过了风风雨雨,成为母亲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遗产。
悠悠寸草心
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脚吗?”“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了我10块钱。”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洗过脚,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洗一次。能做到吗?”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做佣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替她洗脚,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握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大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人生感悟:要理解人生的真谛,不妨回家握一下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更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一幅又一幅枯燥的风景
大学毕业那一年,他做了一名保险员。起初他对这份颇具挑战性的工作充满信心,然而时间一长,他便感到沮丧,想打退堂鼓了。一日,公司组织出去旅游。他想这下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了。几十个年轻人一到风景区就感到十分新鲜,可继续往前,却发现风景几乎是一样的。转过一个弯,再一个弯,都是重复不变的风景。他和一些人失去了兴致,不想那么累地爬了,可三十多岁的主任领导却说正因为我们已经爬到了半山腰,才更要爬到山顶去。
反正也快到顶了,那么爬吧,沿途以照相来解除疲惫。
一小时后,当他们终于登到顶峰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连绵起伏的群山,那云雾缭绕的山谷,那一览众山小的空阔让这群年轻人前所未有地感动了。他们没想到这不断重复的枯燥,到头来会有这般风景。
人生感悟: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这样,过程难免会枯燥又乏味,而发现最美的风景,恰恰是你把枯燥全部踩在脚下的时候。
人生加法
有位私营业主腿有残疾,然而他身残志坚,英勇拼搏,经过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逐渐成了赫赫有名的私营企业家。有一次记者采访他:“要不是您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造成行动不便,我想您现在的成就肯定也会更大些,驰骋的空间也会更为广阔些。对此,您感到遗憾么?”这位企业家沉思良久,淡然一笑:“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如果我没有患小儿麻痹症,我一定会早于我的弟弟承担责任田里的重活,也就不可能有时间来自学,从开一个小作坊起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应当感谢上帝。上帝给了我残缺的身体,同时也给了我坚强的生活信念和独辟蹊径的追求!”
生活从来就不是十全十美的,人生往往也是“残缺”的。面对“残缺”,要自信、坚强,加倍地追求、奋斗。“残疾”加奋斗才等于人生。这就是人生的加法。在风平浪静的湖面上驾驶船只,是不需要高超的技巧和娴熟的经验的;只有在波涛翻滚的大海里航行,才能锻炼人的意志。面对“残缺”的人生,只有奋发向上,不断完善自我,只有在逆境或者困难中经受充分考验,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这样的人生加法才有价值,才更有意义。
科学家贝佛里奇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正视现实,不能够演算好人生的加法。殊不知,只要敢于向命运挑战,努力寻找自己的生活位置,勇于实现个人的价值,完全可以开拓出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
人生感悟:生活从来就不是十全十美的,人生往往也是“残缺”的。面对“残缺”,要自信、坚强,加倍地追求、奋斗。“残疾”加奋斗才等于人生。这就是人生的加法。
幸好不是
有一次我跟着一个卡车司机跑长途,路上发生了一件事,对我启发很大。
车途经一个小村庄时,一个中年农妇突然小跑着横穿马路,大卡车来了个急刹车,差点撞着农妇的屁股。
农妇火冒三丈,冲到驾驶室旁对司机没完地臭骂。
司机不还嘴,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吸着,听农妇从“村骂”上升到“国骂”。一支烟吸完,农妇还骂,司机火了:“如果我刚才刹车晚了,压死你,这会儿你还能骂吗?”农妇想想有理,便不骂了。
路上想了很多。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感觉很愁闷很窝火,很少会为自己庆幸说,如果不是怎样怎样,事情还有可能更糟。我们的心目中,也常因此而徒生了许多的阴云,失去了许多的欢乐。
人生感悟:生活,是很需要一些开朗和豁达的。我们应该像契诃夫所说的那样:“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但不是扎在眼睛里!”
自己的画
我采访的时候,遇到一个智力低下的少年,他正坐在画布前准备绘画。他绘画时的姿式非常特别,左手每个指缝间都夹着一支画笔,拇指食指缝间夹粗笔,小指缝夹细笔,忽忽悠悠的,像划龙舟时不一致的船桨。右手呢,捏了一把小刀,随时准备挂掉多余的油彩。更特别的是他的作品,大块大块的色彩,既不写实也不写意。我轻声问:这是抽象派画吧?他偏过脸,好奇地打量我好一阵,使劲地摇头。他不懂抽象派。“那么你画的是什么东西呢?”我想知道画布上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是我自己的画,少年用右手指着自己的胸口,吃力地说。
他自己的画,表现他自己的内心感受。对于我来说,也许是个永远无法进入的世界。但谁又能否认这幅画的真实性!它表达最原始的心性,袒露最朴素的感情,虽然粗糙些幼稚些,甚至有些随手涂鸦的傻气,但是它是少年自己的画。
美国有一个村子,为了保持原始风貌,村民一致拒绝现代化的进入。不要彩电不要冰箱不要电脑和汽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只要自己的生活,他们不怕被嘲笑,不怕背上落满责难的目光。
人生感悟:个性,不在乎对不对。个性是一个人走在红尘中的光芒。当一个人缺少了个性,即使优秀,即使美满,恐怕也只是万千色彩中的一笔。那样绚丽的一笔,倘若看不出是自己的画,又有什么意义呢?
把门关上
小时候,我家借住在外村别人家的一个大杂院里。院子里共住着6户人家,除我家外,其余5家都是村里面当时很有些头脸和身份的人。其实,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很能干的人。丢下自己的房子不住而到外村来借居过日子,是因为我父亲成分不好。在阶级界限十分明晰而尖锐的当时,父亲和母亲受够了苦。后来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举家搬进了这个大杂院里。
兴许因为我们是外村来的孩子,兴许是院子里的孩子们从大人的口中隐隐约约得知我们很不光彩的出身,总之,我和妹妹经常成为院子里孩子们取笑和欺侮的对象。更让我们兄妹难以忍受的是,每日三餐时,他们都喜欢成群结队地端着饭碗坐在我家门前的石凳上,向我和妹妹炫耀他们碗中喷香的白米饭和面上油渍渍的肉片。他们扒饭夹菜和下咽的姿势都有些夸张,引得我和妹妹心慌地饿,口水直流——我们多想也能吃上一口啊,哪怕是一小口。而往往这时候,母亲就会从屋里走出来,找个借口把我和妹妹领进屋去。但丝丝缕缕的饭菜香还是尾随着我,让我心神不宁。“把门关上。”母亲注视着我,轻轻地但又不失严厉地吩咐着我———那是母亲第一次教我关门时的情景。
我没有反应。我的嗅觉和视觉里都被鲜美的饭菜占据着。
“把门关上!”母亲的声音加大了,让人不容置疑地看出,离门很近的母亲本可以自己去做那件极为简单的事,但她却把这件最简单的事有意留给了他的儿子。
终于,我慢吞吞地关上了门。
于是,屋里和屋外便成了各不相干的两个世界。我津津有味地扒着母亲给我们煮的薯糠饭,夹着母亲为我们炒的无油花影子的野山菜。我记忆了我刚才看到的闻到的一切。院子里孩子们手中的饭碗忽然间成了一件与我毫无关系的器具。
关上了门,把不切实际的欲望关在门外,我那骚动的心开始沉静下来。许多年后,这个很平凡的故事还一直激励着我的人生。
人生感悟:学会了关门,就是学会了操守,学会了做人!
把水煮沸
寒假回到家里,父亲问起大学生活,我说没劲儿。
父亲是个铁匠,他听了沉默半晌,然后,用他粗壮的手操起一把大铁钳,从火炉中夹起一块烧红的铁块,放在铁垫上猛锤几下,随之丢入身边的冷水中,只听“哧”的一声响,水立即沸腾起来。父亲说:“你看,铁是热的,水是冷的,把铁扔进水里,水和铁就较量着——水想使铁冷却,铁想让水沸腾。生活就像这盆冷水,你好比这块热铁,如果你不想让水冷却,就得让水沸腾。”朴实敦厚的父亲竟说出了这样饱含哲理的话,让我感动不已。
我开始反省自己,并不断努力,学习开始有了起色,生活也日渐丰富。
人生感悟:是的,如果你不想让平庸的生活“冷却”你的斗志,你就得用汗水和激情把生活这盆冷水煮沸。
鞋
在我住的地方,曾有位老人。老人丧夫多年,惟一的儿子在千里之外的地方工作。
老人不识字,儿子来了信,便找我念。我念信时,老人弓着背坐在凳子上,垂头听着,一言不发。听完了信,老人又蹒跚着脚步,取出针线、布料,还有老花镜。老人开始做鞋了。我问老人要不要写封回信,老人总是摇头。
信,接连不断地飞来,念信、做鞋的事也一直在进行着。鞋子已做了一大摞,可奇怪的是,她竟一双也未寄出过。我有些困惑,终于忍不住问老人,现在还有谁穿这种老式鞋呀。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我无语,也有些脸红,我的箱底下不也压着一双母亲多年前寄来的“千层底”吗?又过了几年,老人病故了。她的儿子回来奔丧,我第一次见到了他。我进门的时候,他正面对着一大摞布鞋,满脸的泪水。我的目光移向他下肢的时候才发现他的裤管空空荡荡———原来,他根本没腿!
人生感悟:母爱如海,她可以包容你的一切;父爱如山,他可以为你承受所有。
无需完美
我前不久读过一本小书《丢失的那块儿》。故事讲的是一个圆环被切掉了一块,圆环想使自己重新完整起来,于是就到别处去寻找丢失的那块儿。可是由于它不完整,因此滚得很慢,它欣赏路边的花儿,它与虫子聊天,它享受阳光,它发现了许多不同的小块儿,可没有一块儿适合它。于是它继续寻找着。
终于有一天,圆环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的小块儿,它高兴极了,将那小块儿装上,然后就滚了起来,它终于成为完美的圆环了。它能够滚得很快,以至于无暇注意花儿,也不能和虫儿聊天。当它发现飞快的滚动使得它的世界再也不像从前那样时,它停住了,把那一小块儿又放回到路边,缓慢地向前滚去。
当我们失去了什么时反而会觉得更加珍惜,会更加努力去追求,生活才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拥有一切的人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他从不知道渴望、希冀的感觉,从不知道梦想滋润心田的感觉。生活不可能完美无缺,也正因为有了残缺,我们才有梦,有希望。当我们为梦想和希望而付出我们的努力时,我们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完整的自我。生活不是一场必须拿满分的考试,生活更像是一个A赛季,最好的队也可能会输掉其中的几场比赛,而最差的队也有自己闪亮的时刻。我们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比赛。当我们能继续在比赛中前进并珍惜每场比赛,我们就赢得了自己的完整。
人生感悟:生活不可能完美无缺,也正因为有了残缺,我们才有梦,有希望。
把眼泪变成画
把眼泪变成画———似乎不合逻辑。
但我讲的这个人物,的确把眼泪变成了美丽的画,这个人物,就是16世纪日本的画圣雪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