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58100000001

第1章 散文(1)

《梵文典》自序

如是我闻:

此梵字者,亘三世而常恒,遍十方以平等。学之书之,定得常住之佛智;观之诵之,必证不坏之法身。诸教之根本,诸字之父母,其在斯乎?夫欧洲通行文字,皆原于拉丁,拉丁原于希腊。由此上溯,实本梵文。他日考古文学,唯有梵文、汉文二种耳,余无足道也。顾汉土梵文作法,久无专书。其现存《龙藏》者,唯唐智广所选《悉昙字记》一卷,然音韵既多龃龉,至于文法,一切未详。此但持咒之资。无以了知文义。

衲早岁出家,即尝有志于此。继游暹罗,逢鞠磨长老,长老意思深远,殷殷以梵学相勉。

衲拜受长老之旨,于今三年。只以行脚劳劳,机缘未至。嗣见西人撰述《梵文典》条例彰明。与慈恩所述“八转”、“六释”等法,默相符会。正在究心,适南方人来说,鞠磨长老已圆寂矣!尔时,衲唯有望西三拜而已。今衲敬成鞠磨长老之志而作此书。非谓佛刹圆音,尽于斯著,然沟通华、梵当自此始。但愿法界有情,同圆种智。抑今者佛教大开光明之运,已萌于隐约间,十方大德,必有具备迅勇猛大雄无畏相者。词无碍解,当有其人。他日圆音一演,成金色佛遍满娑即。虽慧根微弱,冀愿力庄严,随诸公后。若夫忘言忘思,筌蹄俱废,奚以是为?然能尔也。

岭南慧龙寺僧博经书于西湖灵隐山

儆告十方佛弟子启

自迦叶腾东流像法,迄今千八百年。由汉至唐,风流乡盛;两宋以降,转益衰微。今日乃有毁坏招提改建学堂之事。窃闻海内白衣长者,提倡僧学,略有数人。以此抵制宰官,宁非利器!然犹有未慊者,法门败坏,不在外缘而在内因。今兹戒律清严、禅观坚定者,诚有其人。而皆僻处茅庵,不遑僧次。自余兰若,惟有金山、高、宝华、归元,人无异议。其他刹土,率与城市相连,一近俗居,染污便起。或有裸居茶肆,拈赌骨牌,聚观优戏,钩牵母邑。碎杂小寺,时闻其风。

丛林轨范虽存,已多弛缓。不事奢摩静虑,而惟终日安居;不闻说法讲经,而务为人礼忏。

嘱累正法,则专计资财(此弊广东最甚。其余虽少,亦不求行证,惟取长于世法而已)。争取缕衣,则横生矛戟。驰情于供养,役形于利衰。为人轻贱,亦已宜矣。复有趋逐炎凉,情钟势耀。诡云护法,须赖人王。相彼染心,实为利己。既无益于正教,而适为人鄙夷。此之殃咎,实由自取。详夫礼忏之法,虽起佛门,要为广说四谛八正道等,令自开悟。岂须广建坛场,聚徒讽诵?

昔迦王虐杀安息国人,自知灭后当隳地狱。马鸣菩萨,以八地圣僧为之礼忏;但得罪障微薄,尚隳龙身,岂况六通未具,四禅犹缺;唐持梵呗,何补秋毫?此方志公智者,虽作忏仪,本是菩萨化身,能以圆音利物。若在凡僧,何益之有?云栖广作忏法,蔓延至今。徒误正修,以资利养。流毒沙门,其祸至烈。至于禅宗,本无忏法。而今亦相率崇效,非宜深戒者乎!应赴之说,古未之闻。昔白起为秦将,坑长平降卒四十万,死入地狱。至梁武帝时,致梦于帝,乞所以救拔之方。帝觉,求诸志公。公曰:“闻《大藏》中有《水陆仪文》一卷,若得之,如法行持,可以济拔。”于是集天下高僧,建水陆道场七昼夜,凡一切善法所应行者悉行之。一时名僧咸赴其请,应赴之法自此始。昔佛在世时,为法施生,以法教化众生。人间天上,莫不以五时八教次第调停而成熟之。诸弟子亦各分化一方,恢弘其道。迨佛灭度后,阿难等结集三藏流通法宝。至汉明帝时,佛法始入震旦。唐宋以后,渐入浇漓。取为衣食之资,将作贩卖之具。嗟夫!异哉!自既未度,焉能度人?譬如从井救人,二俱陷溺。且施者,与而不取之谓。

今我以法与人,人以财与我,是谓贸易,云何称施?况本无法与人,徒资口给耶?纵有虔诚之功,不赎贪求之过。若复苟且将事,以希利养,是谓盗施主物,又谓之负债用;律有明文、呵责非细。不坐铁床、饮洋铜者,无有是处。付法藏者,本以僧众宏多,须入纲纪。在昔双林示灭,迦叶犹在叶波过七日已,乃闻音耗,自念如来曾以袈裟衲衣施我,圣利满足,与佛无异,当护正法(《善见律毗婆沙》第一)。此岂明有付法之文?正以耆年有德,众望所归故也。此土天台一宗,自谓直接龙树。而授受相隔,事异亲依。禅宗虽有传灯,然自六祖灭后,已无转付衣钵之事。若计内证,则得法者或如竹林竿蔗,岂必局在一人?若计俗情,则衣钵所留,争端即起,悬丝示戒,著在禅书。然则法藏所归,宜令学徒公选。必若闻修有缺,未妨兼请他僧(惟不可令宰官居士与闻选事,以所选必深于世法者故)。何取密示传承,致生诤讼,营求嗣法,不护讥嫌?若尔者,与俗士应举求官何异?而得称为上人哉!王者护法之事,虽起古初,印度四姓有分,婆罗门夙为贵种,主持宗教,尊为王家。刹利种人,宜多愤嫉。佛以净饭王子,为天人师。帝王归命,本以同气相求,自然翕合。即实而言,为仁由己;出其言善,则千里应之。岂待王者归依,方能弘法?此土传法之初,诚资世主;终由士民崇信,方得流行。唐时虽重羽流,而瞿昙之尊,卒逾老子。三武虽尝灭法,而奕世之后,事得再兴。吾宗苟有龙象,彼帝王焉能为损益哉?顷者,日本僧徒,咸指板垣退助(日本勋臣,创议废佛法也者),以为佛敌,其实百万哑羊,娶妻食肉,深著世法,隳废律仪。纵无板垣,彼僧自当为人轻蔑。不自克责,于人何尤!吾土诸德,犹有戒香。不务勇猛精进,以弘正法,而欲攀援显贵,藉为屏墙,何其左矣?

夫世尊制法,“王”、“贼”并称。周武帝初年信佛,道安说法,令帝席地听之,与设食会餐,帝自辞曰:“法师不宜与贼臣同席。”即敕将去(见宣律师《续高僧传》)。此则“王”、“贼”同言,末世犹知其义。至于法门拜俗,礼所宜绝。远公已来,持之久矣。宋世始有称臣之法,清代遂隆拜帝之仪。斯皆僧众自污,非他能强。及至今日,宰官当前,跪拜惟谨,檀施在目,归命为依。乃至刊《同戒录》者,有戒元、戒魁等名。依附俗科,尤可鄙笑。

夫儒俗逸民,尚有不臣天子;白莲邪教,且能睥睨贵游。何意圣教衰微,反出二流之下!近世基督教救世军有布斯者,自称法将,随俗利人,虽小善未圆,而众望斯集。一谒英皇,遂招物议。以彼人天小教,犹当清净自持。岂有无上正觉之宗,而可枉自卑屈?且法之兴废,视乎人材。枉法求存,虽存犹灭。仁者弘教,当视势利如火坑矣。然则佛门戒范,虽有多途,今者对治之方,宜断三事:一者礼忏,二者付法,三者趋炎。第一断者,无贩法名;第二断者,无诤讼名;第三断者,无猥鄙名。能行斯义,庶我薄伽梵教,无泯将来。若欲绍隆佛法,则有自利、利他二门要之悉以义解为本。欲得义解,必持经论。今者缩版《藏经》,现在日本(全藏只须一百七十余元)。寺置一函,其费无几(今人多喜往柏林寺奏请《龙藏》,较其所费三十倍于缩版《藏经》。王家赐藏,无过尘世虚荣,何益佛事?若欲藉为护符,求免封闭,亦不可得。日本缩版印行已二十年,而购求者殊少,固知其意在彼不在此也。思之真堪堕泪)。金陵扬州亦有流通印本,取携既易,为益弘多。念诸大德,固应计度及此。然以近世度僧,既太率易,有未知文字而具授菩萨戒者(此不得以六祖藉口)。是故建立僧学,事为至急。详邬波柁耶之名(译义为亲教师),亦以泛唤“博士”,西方或云“乌社”,此土遂有“和上”之名(见《南海寄归传》三)。是和上者,本以教授经论为事。《慈恩传》述那烂陀寺诸僧,以通经多寡为高下。此则建置精舍,本为学人讲诵之区,若专求止观者,冢间林下,亦得自如,即不烦设寺矣。乃若保持琳宫,坐资寺产,逸居无教,等于惰民。如成都昭觉寺僧,资财百万,厚自营生,卒为宰官掊收。此之执吝,欲何为耶?

尔来东南各寺宇,间设学堂。是宜遍及神州以合立寺文义,然助成其事者,多在士人。或乃随逐时趋,不求实用。向闻杭州僧学,乃教英文。夫沙门入校,趣于解经。欲解经者,即须先习汉文为本。晋、唐翻经诸师,多通字学,至今《一切经音义》、《止观辅行传》诸书,尚为儒人所宝,经文典则(远过欧、曾、王、苏之文),非先审儒书文义,未易深通。唐以前书,是宜观览,宋以后书,除理学外,无庸涉猎。亦如印度诸僧,必晓吠陀之学。俗人干禄,可以不识汉文。沙门解经,岂得昧于句义?如欲兼明异语,正可讲及梵书,何须遽习英文,虚捐岁月?往者悉昙章义,略记音声。非独“八转”(八转声即八格)、“十罗”(十伽罗声即十时),绝无解说。名词物号,亦不一存。此但持咒之资,无以了知文义。然则名身句身,必应穷了。念昔奘公未出以前,罗什诸师,译语或多影略。是须明习梵文,校其元本。又大、小乘经论,此方所未译者,其籍犹多(据费长房、宣律师所述:菩提留支持来梵经凡万余卷,真谛三藏所携,若尽译出,可得二万余卷。今计全藏所有,并省复重,视梵土才五分之一耳)。今印度佛学虽微,犹有中土所未译者。如能翻录,顾不快耶?又况六师外道此方所译,惟胜论有《十句义》,数论有《金七十论》,自余诸哲,竟无完书。六师义谛闳深,远在老、庄之上。一遭佛日,爝火失明。不读六师之书,宁知佛教所以高远!且波尼仙所陈,乃为字学。尼夜耶宗所说,即是因明。佛家既录其长,岂容芒昧?前者《优波尼沙陀书》,罗甸已尝译录。顾于中土,反缺斯篇,是亦宜为甄述者矣。日本学梵文者,多就英都,直由心失均平,重欧洲而轻印度。若求谛实,何如高蹈五天?径从受学,纵其未暇,亦可礼致明师,来相讲授(印度佛法虽微,而吠檀多教尚盛,其师皆明习梵文。今官立学校,岁费三、四千金,以求欧洲教授,尚不能得其佳者。若印度梵师,专授声明、因明之术,求则得之。集合数寺,不忧无资延请也)。此与学习英文,孰缓孰急,断可识矣。欧洲哲学,习内典者,亦所应知。然比于梵书,犹为当后。然诠慧学,又在德国诸师,无取英人肤浅语也。综此数事,今所急者,惟在汉文;次所急者,斯为梵语;后非急者,乃是欧书。愿诸大德,以大雄无畏之心,倡坚实不浮之学。解经以后,以此自利,则止观易以修持;以此利他,则说法不遭堕负。佛日再晖,庶几可望。又今南土沙门,多游日本,日本诸师亦欲于支那传教。

俗士无知,谓宜取则,详东僧分明经教,实视汉土为优。至于修习禅那,远有不逮。置短取长,未妨互助。若其恣啖有情,喜触不净;家有难陀之天女,人尝帝释之鸽羹,既犯僧残,即难共处。而说者以为时代不同,戒律即难遵守。大乘佛教,事在恢弘。不应牵制律文,介然独善。去岁有月霞禅师自金陵来,即遇多人劝其蓄内,禅师笑而置之。夫毗尼细节,岂特今古有殊,亦乃东西互异。四分十诵,科条繁密,非专习戒律者,容有周疏。若彼大端,无容出入。佛制小乘食三净肉,大乘则一切禁断。至夫室家亲昵,大小俱遮。若犯此者,即与俗人不异。出家菩萨,临机权化,他戒许开。独于色欲有禁,当为声闻示仪范故。而云大乘恢弘,何其谬妄!且蔬笋常餐,非难入咽,兼饮乳酪,何损卫生。阴阳交会,复非存生所急。稍习骨观,其欲自净。岂为居必桧巢,食非火化,而云古今有异哉?必也情念炽然,亦可自署居士,何乃妄号比丘,破坏佛法?日餐血肉而说慈悲,不断淫根而言清净。螺音狗行,无过此矣。况其诳语利人,终无实用。徒有附会豪家,佞谀权势。外取兼济之名,内怀贪忍之实;纵有小善,非市估所能为。何待缁流,曲为挹注?以此显扬佛法,只令门风堕地,此迹倡优而已。然情欲奔驰,易如流瀑,波旬既现,易引垢心。年少学人,血气未定,摩登诱惑,谁能坚往?窃谓自今以后,宜定年过三十者,方许受具足戒,则魔说或当少止乎?某等闻熏未周,方便尚缺。悲正法之将灭,惧邪见之堕人。陈此区区,无补毫末。亦谓应时便用,切要在兹,若十方大德,恕其狂愚,加以采录,挽回末法,或在斯言。若其不尔,便恐智日永沉,佛光乍灭。虽有千百法琳,恒沙智实,亦无能为役矣。

佛灭度后二千三百八十四年

广州比丘曼殊、杭州邬波索迦末底同白

告宰官白衣启

往者戊戌之岁,佥壬在朝,始言鬻庙。事虽中格,在官者多因以为利。其后奉诏,敕建诸刹,不得毁废。自余以僧尼薄行籍没寺产者,所在见告。亦有豪强武断,末学哗时,托事营私,规为己利。然非谬见荧人,何以得此?窃谓敕建以外,系属十方,为众生所公有,岂得抑勒归官,恣意改作。僧徒作奸,自有刑宪,爱书论罪,事在一人。所住招提,本非彼僧私产,何当株连蔓引,罪及屋乌?必若全寺皆污,宜令有司驱遣。所存旷刹,犹当别请住持。今则缘彼罪愆,利其土地。

夫处分赃吏,但有藉其家资,未闻毁其官署,佛寺既非私有,比例可知。蹊田夺牛,依何典法?窃窥诸君微意,盖有先伏膏肓者,今以三科分辩:第一,谓宗教当废者。经纪人伦,须凭常识,禅修梵行,无益生民。此自法家恒语,不劳驳论。然则景教流行,已遍方域,祷祠上帝,广说生天。理绝常区,岂为务民之义?若云摩西“十诫”,厚俗之方。佛家亦有“五戒”、“四无量”等,遍及黎,足资风教。此则尘垢秕糠,陶铸尧舜,岂专冥心物外,高语无生而已!若谓禁遮匹偶,人道将穷。宁知罗马宗教,神父亦无妻室。佛制四众,居士并于比丘。斯则去发染衣,例同神父;随俗雅化,如彼信徒。一则轨范所存,一则随机利见。自朱士行出家而后,迄今千六百年。未闻震旦齐民户口有减。良以情欲奔流,利如驰电,正忧放恣,何惧禁遮?故知习斋、恕谷之言,徒虚妄尔。诚使宗教当除,何以罗马、路得二宗,反应保护?昔宇文氏勒僧返俗,而黄巾羽士,例亦同遮。今若废灭沙门,亦应拨除景教。若谓条约所牵,未得自在,斯乃茹柔吐刚,长国家者岂应若尔?既难俱灭,便合两存。共在统治之中,同居保护之地;是以君子有矩之道也。又且典祀所存,尚多失正。文昌淫昏之鬼,享以全牛;永叔奸通之徒,尊之两庑。士民噤口,无闻异言。而于清净觉宗,反施攻击。斯可谓倒植者矣。第二,谓僧无学行者。今之僧众,半起白徒;名字未知,何论经教?亦有显违戒律,趣逐尘劳,斯实可为悲愤。

同类推荐
  • 会唱歌的墙

    会唱歌的墙

    莫言的散文,一如他作为乡土民众精神图腾的“红高梁系列”,小说,亦是理解莫言作品的灯塔。该书辑齐了莫言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才华横溢。其中大量散文谈及作者的故乡高密,故乡已成为莫言借以理解沟通和抒写描摹整个世界的一条必经之路。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
  • 汪曾祺闲话

    汪曾祺闲话

    本书是一本随笔集,图文并茂。记录了作家苏北与汪曾祺先生交往十余年中的一些往事以及汪曾祺先生生活中的一些逸事。以学生晚辈的视角刻画了一个可爱、严谨、旷达的老人——汪曾祺的形象。
  • 辜负人间不值得

    辜负人间不值得

    她是与冰心、林徽因齐名的女性,也被视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女作家的代表人物。她与李唯建谱写了民国“惊世”恋情。文风细腻多感,风格堪比郁达夫。《辜负人间不值得》是一代才女庐隐品读人生之作。在庐隐所处的时代,能活着就已不易,更何况是随心而活,对很多人来说简直是奢求,但是庐隐做到了。庐隐有两段婚姻,每一段在现在看来都可谓惊世骇俗,然而对于庐隐,那只是她的真性情……她曾说:“我想游戏人间,反被人间游戏了我。”可见,这个随性率真的女子的人生,也是有无奈和悲凉的。对于当时的社会,庐隐也是少数有清醒认识的女性之一,她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那时的“血与泪”。读庐隐的散文,便是跟她一起能认清世界,还能活在当下、活成自己!
  • 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诗集

    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诗集

    当代中国工人在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创作了数量惊人的诗篇,其中的佳作和许多知名诗人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但这部分文学成就被严重忽视和低估。譬如19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重要的诗歌选本,工人诗歌基本是缺席的,在当代文学史的主流叙述中也难觅其踪影。这部诗集的作者是这样一批特殊的工人,如巷道爆破工陈年喜、酿酒工人绳子、失业不久的薄膜厂流水线工人乌鸟鸟、炼钢厂工人田力、建筑工人铁骨、农闲时的锅炉工白庆国、十四岁就开始打工的服装厂女工邬霞、羽绒服厂的填鸭毛工彝族小伙吉克阿优、在大地深处工作了近三十年的煤矿工人老井,以及不久前堕楼辞世的富士康工人许立志……
  • 康藏行吟

    康藏行吟

    一本散文集,一本美文集。作者在康藏高原上行走,缤纷的高原给行走者灵感,边走边吟,赞美高原壮美的自然风光,感叹这块沃土所蕴藏的神奇历史文化。屏住呼吸,把康藏高原的一切尽收心底,放飞心境,把真诚奉献给这方水土。
热门推荐
  • 当我重回十七岁

    当我重回十七岁

    李真因为失足摔死了自己,新魂孱弱期被需要炮灰探路的鬼王霍邱拘魂,三百年的蝇营狗苟终于换来了回家的实力。她回来了,那在鬼王霍邱预言中会在病痛下挣扎等死的父母和凄苦无依又懦弱无能的大龄剩女的自己都会有一个全新的人生。
  • 千金童养媳

    千金童养媳

    口水版:被逼成了童养媳,反抗无能,为了失散的弟妹,她也要好好活下去可是阿姐,你为什么成了杀父仇人的妾?文艺版:瓜田捉蛙,画堂折梅,多少田园风光好,童养媳也要有春天青梅竹马,情窦初开,各种相思稀饭你,小将军淡定无鸭梨————————————————————————求推荐,求收藏,亲们走过路过留个爪印呗^_^
  • 废材王妃太绝色

    废材王妃太绝色

    穿越成废材了吗?好吧!升级很难吗?一顿饭就让人升级,一瓶药剂就让人升级,一杯酒就让人升级……黎凤筠发现,自己来了以后,身边的人都在不停的升级!除了自己!还有没有天理了?咦,为什么只有碰到这两个男人的时候,自己才会有能修炼的感觉?
  • 张明礼的意外之旅

    张明礼的意外之旅

    一个打错的电话,改变了两个人的人生走向,之后的连锁反应,又让好几个人的生活起了波澜。当今社会的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会遭遇各种诱惑,潜藏的危险。有时候,善与恶、是与非、生与死、天堂与地狱,就存在于你一念之间。
  • 剑侠外史

    剑侠外史

    额,纯属剑侠情缘手游46区专属搞怪专区...........无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he Register

    The Regis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爹地不乖,妈咪要离婚

    爹地不乖,妈咪要离婚

    五年前,她惨遭陷害被他亲手送进监狱。五年后,她带着宝贝儿子强势回归!而十年爱意只剩下了恨,林惜见到他只想逃跑,可男人却紧追不舍。一日萌宝问道,“妈咪,这个追你的帅叔叔是我爹地吗?”林惜摇头,“不是。”“那我为什么跟他这么像?”林惜语重心长的开口,“宝贝,妈咪马上带你去看眼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丫头奸商

    丫头奸商

    他,总是心疼的叫我“坏丫头“他,总是笑着叫我“小奸商”他,总是静静的看着我,一句话也不说。最后转身离开。空气中却飘来一句话。“你只能做小丫头,却做不了小奸商!”我,不坏,却喜欢他叫我坏丫头。小奸商是我在唐朝生存的“技俩”呜……我就做我的丫头奸商!专门代理幸福的“幸福代理商”,最伟大的目标是让他们都幸福……永远……
  • 仵作小娘子

    仵作小娘子

    解剖尸体,法医周雨洛表示,这是常态!可是穿越后,本以为可以安静地发财致富,却没想到依旧是作为仵作,解剖尸体,破案。还卷入朝廷的纠纷之中。周雨洛表示,她太心累了!解剖尸体也就算了,还要每天逗乐身边的这个面瘫王爷,他为何对自己不离不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