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015500000003

第3章

科曰:俗人受籙,殆未閑科法,來諮所疑,隨解實答,不得有欺,妄云不知。必諫惡還善,勸是除非,不可阿黨,為私害法,損己誤人。《九刑論科》一曰:高德道士、大治祭酒、八十一賢,清齋登壇。壇是崇虛堂所,皇靈之壇者,如是不須受法及籙而傳籙治,唯二十四卷,悉微言要旨、三洞寶經、眾符祕諱,悉應師受。師是道民參受備者,盛德為師。天師子孫雖是師,即皆為弟子之禮,天師子孫受眾法,法信依百姓不得闕,闕則三官不憫。

科曰:受諸券及自然券,後傳券無有經,此謬妄之師。券本度經,無經何券,師須寫經,盟可為師耳。年限未得為師,當為前弟子覓有經具足師。不具足者,且稍受之,以足為期,不限師之多少,不格師之男女,師不得禁錮弟子,不得背叛本師。背叛,受十苦之考,後生六畜之中;禁錮者,幽牢檻繫,後生邊荒。愚癡之群,明各慎之。

科曰:寶經禁重,萬劫一出,天地促運,輔正須賢,七百年聽傳。若有骨分,七年得傳,三年之內,無有災厄,四年可傳,傳得其人,人我共福,非其人同罪,俱入火灌風刀、萬劫負石之役。

科曰:凡事師,恒如兩手捧物,當心勿有墜失。師如父也,但奉道事師,有二種人:一曰名,二曰義。凡言事道,係名師門,不修妙義,不修大功,不行無為,處處有滯,煩惱生死,不能知常,妄作致凶,此有名事師也;若專心憑師,動止依法,建大福田,濟身度物,無為而無不為,所在通利,無諸障礙,長生不死,永享貞吉,此有義事師也。

科曰:師與弟子言,皆稱吾我卿弟子,弟子亦如此,天親也。凡事師門,外稱弟子,內稱名不稱姓。師之師,准祖師;祖師之師,准曾祖;曾祖之師,准高祖;高祖之師一號宗師。宗師至弟子身,是為五代。祖師至敬,一禮訊言語。書略同,悉稱弟子,不得慢言,若有違,七刑論。

科曰:事先達與師同。先達者,言堪為師,崇彼如師,一名心師。問訊時,諸師並在,先拜宗師,次問訊祖師,次問訊籍師、度師也。

科曰:弟子法身,通辭書疏,皆真書不得草。犯者,五刑論。道士敬先達,恒下師一階。

律曰:弟子謁拜於師,朔望皆朝服而朝,不得陽說陰私,背向異辭。

律曰:道民籙生與師主期,失信,魂魄閉繫水官五十日役。

律曰:弟子見師不敬,不恭無禮,語言我汝,魂魄在水官拘閉六十日。考竟,滅筭二紀。

律曰:弟子見師,敬事如父母,師主見弟子,念之如赤子。違律,罰筭各一紀。

律曰:正一家三師者,一正一師,二天師,三度師。三五治籙,等三師也,通當有敬。違律,被考三十。

律曰:弟子作書與師主,須啟書,悉稱名,不得輕慢。違律,考杖十五。

律曰:道民與師主共言,語稱道民,不得稱名。違律,考一十。

律曰:弟子別師主經月,晦朔及三元吉日不見師,須拜三拜。違律,師罰考一十,重病二十日。

律曰:七世不同,得為師授度,七世尚同,不得為師,犯者,滅筭三紀。然看此律,直恐弟子有過,累於九祖父母,傍及師之祖先。若弟子忠誠,七戒無犯,德合十行,骨相應圖,父亦可以傳其子,令能九祖俱仙,寧有筭算之咎。

律曰:弟子聞師有疾病、厄急、貧窮、彫悴,不能創心,則無仁孝,違負誓言,考五十日,重病一百日。

律曰:道士不得來他弟子前,語罵及他弟子師長,皆須平正,若論善惡,人身中魂魄即去。違律,水官考病五十日。

律曰:弟子他人前,語及師主、父母不善,身中吏兵即奏天曹,罰病一百日,考三十日。

律曰:弟子得師書告,皆燒香執笏,整衣冠,拜三拜,發書讀之,即是崇依上聖,弘道孝敬,乃合先聖心。違律,罰筭一紀。

律曰:弟子別師,經一月已下,皆冠帶執笏問訊,不得白服隨時。違律,罰油三斗;拒不輸者,杖二十。

律曰:弟子別師主,經一宿已上,五宿已下,皆整衣服,執筍再拜,問訊還如法。違律,罰香五兩,入三寶。弟子向師主,皆稱名。弟子詣師,不得輒而坐,師命方坐。違律,考病十日。

律曰:弟子不得喚師作道士,皆言家師、和師、大師、尊師、師主也。違律,罰油三斗,入三寶,考病十日。弟子不得犯觸名諱,若尊人問不已,宜須下聲答名也。違律,罰筭一紀。弟子不唐突師左右,左右有問察之神。違律,罰筭一紀。弟子見師過失之事,當於深隱處長跪斂手恭諫請,不得在別人前,言師是非醜事。違律,罰筭一紀。弟子與師共房,不得先在師前眠臥,不得在後起。違律,考病五十日。弟子於師處同食,不得先食,皆須師前、弟子後也。若師命同食,弟子食聽在前止住。弟子隨師起居、行止、遊履,皆正當謙卑恭敬,不得斯須無有禮法,罰考三十下。弟子事師,師年少,弟子年高,弟子皆應恭敬,譬如官長二千石、父母同等。不得自恃高年,輕忽於師主,罰杖八十,主者宜科弟子。師同在座席,若師起居行止,弟子起下地倚,不得晏然端坐。違律,考三十。弟子先未受法戒,或氣類有等,或復耆年,後詣師法,便為師事,言皆稱名恭敬,不得准前。違律,考四十。弟子先與師主姓族,同從弟兄孫姪,後詣師受法,皆須謙卑恭敬,言皆稱名,不得比尋常。違律,杖四十,主者宜科弟子。與師親屬緦麻者,皆不得相為師弟。所以爾者,受法;皆證三曾七祖父母,來盟子孫所受。若違盟,九祖受考,殃及受法人身病百日。弟子不得嗔怒嫉責忿恨師主,及懷恚恨在心。違律,被考三十。弟子詣師請道法,皆當冠帶執笏,謙苦求請,不得輒爾。違律,考四十。弟子不得與師主諍口,違律,考

四十。弟子事師,師若來還,弟子皆當隨路遠近奉迎,不得端然晏坐,以待師主。違律,罰考四十。弟子與師同行,不得身踐踏著師影。違律三十。弟子出入及所作事,每先啟告諮審師主,不得自專。違律,考五十。弟子事師,皆當思念信實,不得猶豫二心。違律,考三十。弟子不得竊盜發泄師器具、籠笈、錢物、飲食、禁誠、科律。違律,杖三十。弟子與師主同坐,不得汙唾左右。違律,考二汗。弟子侍從師主,若值賓客,弟子皆侍衛師左右,不得放抗大座,與凡無別。違律,杖七十。弟子受師法業後,道德成就,為人所崇,皆當謙謙,存憶師主勿忘恩。違律,罰筭二紀。

律曰:道士女冠,年雖已老,受法卑下,行道不得在大法身小者前,其年雖少,法戒大者,可行於前,不得錯亂。違律,考杖六十。

科曰:大德名人,同住一處。有狡猾弟子,若欲歸依;或愛情未離,或枉被威逼,應須教習,各誠機宜。或先令苦使,或誘引甜言,或獨立坐忘,或擯令遠去,或出經寶教授,或令齋戒治除,或懼自尊威,而令傍人撫接。若終惡不改,而無進善之功,畜斯弟子,是滅道法,永須遠離。

科曰:若有弟子,愛樂正法,深經大義,咸願欲聞,直以機在前緣,眾根闇鈍。如此之善,預既發可,須安慰三戒、五戒,示靜安心。大德法師,是眾生依止,若心性高者,而令低心下意;若動止強梁,而須折伏;若其懦弱,勸進勇猛。既為眾生父母,寧不慇慧,必契道場,永無退轉。

科曰:上清法師,不應授人大戒,不應受人依止,不應畜弟子,不應為人教授,不預評論眾事,不得間夜自行,不得親近邪見,當動止在法。

科曰:所養弟子,彌加呵責,有大罪過,引五事責之:一我今呵責汝,汝須出去;二則出離之後,莫入我房;三則我縱無人,亦不用汝作使;四則我之生前,莫至我所;五則我能引化三塗五道,終不與汝共語。此之呵責折伏,為行之甚,不用分外,非法考打枷棒,懸首反縛,晝夜打罵,律無此條,傷大慈種。若師主使令弟子,沽酒買肉,坐販賣,牧牛養馬,并為邪淫,驅使弟子。弟子可言,以此所作,非天尊行,某不敢為。師若有嗔責,可須捨去。

科曰:惡行弟子,教不知悔,其行有十:一則為惡不恥,二則見善不修,三則聞諫彌甚,四則動非威儀,五則強梁我慢而無恭肅,六則懶惰狠戾,七則友非忠信,八則遊習奸婬,九則好樂屠戮,十則醉亂尊卑。有此十種行人,是破道法。若不為惡,能伏勤苦,清旦入房,除小便器,朝中日暮,三時問訊,求有所習,隨用驅使,不辭勞苦,漸盈大器,積德成真。有此弟子,紹隆正法,廣以讚嘆。

科曰:男女官各得依止,男官依止男官,女官依止女官,大法者為師。每一旬,至師所受教訓。至時,整理法服,赤心靈宇,恭敬謹肅,直詣師門,不東西異向。至師門已,通白云某弟子問訊。師知已,乃端嚴衣帔,燒香於誦經之室,命弟子令進。進至師前,安詳三拜,問訊云:師比者起居安不,德無損和。師無他故,乃答云:比日亦無虧禮誦。若有疾苦,隨事應答。弟子若有罪過,先聞師耳,可云:汝有某事,可加誡誨,令其改革。弟子拜謝乃云:不能自厲,勞師誡勑。又拜謝云:從今以去,不敢復犯。若是齋前,設齋。齋後,無所施設乃便。去再拜云:願師以自珍重。師重誡云:所在之處,勤行齋戒,以自慎護,勿起驕慢。唯然起退,三步乃始轉去,不得更入他房,歸至本觀,以師誡悔之言,示眾大小,不得藏匿。若女官無大法,不解傳授者,可詣男官。請受有高德女官、男官,亦得請詣受法,俯仰之格,男女官通用。

科曰:師主大德若從遠歸,命所使先到觀中,令知歸至,弟子則整衣帔出觀迎接,當以大小顧望,不得無故掩人不備。

科曰:弟子有所啟白師主及同觀外觀大德,皆整衣至房。房閉,當屈指細細打戶三過,停少時不聞人聲,更三過,又不聞人聲,又三過,不聞則退。

科曰:弟子之禮,師主有客,當即拂拭牀席、機褥,灑掃前後,師主令命,客進乃命。

科曰:弟子之禮,師主令過授物事,師主若立,則立受;師主若坐,則長跪受。

科曰:參省師主大德,皆再拜侍立,命坐則拜而坐。更問他故,則起立而答。皆條直身體,並腳歛手。

科曰:進尊者之房戶,知在房中或庫內,若不聞聲,警咳發覺,如不問則退,若問稱名啟白,命入則入,房開則開,閉則閉。入戶正視尊者,不得左右斜顧。

科曰:出家之人,常合忠正,出入動止,五正為先:一正己身,二正門徒弟子,三正觀中良賤,四正四遠眾法,五正頑愚俗人。能正己身為物軌,則能正弟子,承禀有儀;能正觀中,大小從順;能正四遠,法義稱揚;能正頑愚,廣增慧解。能如此者,名為道士。若身既不正,為物所憎,弟子不教,卻賤師至觀主,恒無禁忌,大小貴賤混淆,不存信義,四遠同皆厭惡,欺陵愚蔽,增長罪目,不能廣立威恩,卻更誘引他家子弟奴婢,或圖物入己,或私與交關,不依正義立身,恒以邪僻為行。有如此色名,為逃課兇賊,共所防戒,如不可懲,國王有法。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非娶何撩

    非娶何撩

    秦齐国史上最年轻将军,十八岁披挂上阵,五年内打败最大敌国南宁国且攻破一小国程国,成就最好品质。某天沈将军顺便乐于助人的救下了某位昏迷的弱男子。从此暗无天日,秘密不再是秘密,沦为弱男子的专属服务员。
  • 蛮后揍扁皇上

    蛮后揍扁皇上

    “丑皇后,滚远一点。”她穿到古代,委曲成全嫁给他,大婚之夜竟然这样被侮辱!她双眼一眯,“皇上,您欠揍吗?”某男还没有回过神,她忽然一拳,浮起一抹笑容,华丽丽地飘走,留下某男在原处跺脚,“钱多多,此仇不报非君子!”某女躺在太妃椅上,翘着二郎腿,“随时侯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纪元神魔

    纪元神魔

    一位少年传承大帝绝学却意外死去可却让刑炎穿越使其获得这具生体并身带系只要你有能力就无所不能无所不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读史学做事(高调做事的哲学与务实精神)

    读史学做事(高调做事的哲学与务实精神)

    其实,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保留着一分追寻逝去历史的好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通晓古今之变,能够知道我们来自何方,又将走向何方?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本身就处在历史之中,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在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中,古人们那些超越常人的见解,出奇制胜的创造,机敏应对的韬略,解疑醒世的良言,无不闪烁着智慧之光。他们正确看待问题的眼光、巧妙解决问题的手段,在今天看来仍然体现出极高的智慧。每天读一点历史,一个简单的故事就能启迪思想,开悟心灵,改变你为人处世的方式,改变你做事的方法与技巧。只要我们走到历史中去,你一定能够从中有所感悟,这些感悟肯定会对你的做人做事有所启迪,会源源不断地激活你的思绪和才情。
  • 重生之撩君心

    重生之撩君心

    上天垂怜重活一世看尝尽世间百苦浑身千疮百孔的两人如何相识相知到相爱注:本文不是复仇文主要谈恋爱顺手治小人(好吧,骗人的,原本想这样写,可是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渐渐写成了权谋!!!)
  • 我也想抓住远方

    我也想抓住远方

    林慈喜欢了陈慕琛六年。这六年,她都活在遍布陈慕琛身影的世界里。其实她也不想的,可是老天好像就是要折磨折磨她。
  • EXO之谢谢我们曾经爱过

    EXO之谢谢我们曾经爱过

    【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我听说,在这辈子遇见了喜欢的人,就要跟她一起玩儿躲猫猫,然后让她再也找不到我,这样的话,下辈子就一定可以在一起。”“可是,我也听说,如果你这辈子想跟她在一起,就不要跟她玩儿躲猫猫,因为可能一躲,就是一辈子。”【我们的前世恩恩怨怨,我欠你的,本应该今世来偿还,可惜一不小心,我就再也找不到你了】
  • 镇仙之路

    镇仙之路

    修行的意义是什么?对陈青来说,修行就是走上一条长生不死的不归路!在这条路上,人挡杀人,佛挡杀佛,魔挡诛魔!就算是满天仙神,如欲阻挡我的长生路,亦当一体镇之。这是一个凡人艰难修行的不凡故事,他带着一只可以无限还原功能的匣子,笑傲诸天,仙镇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