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050300000013

第13章 中寒门(2)

或遇热病,误服此药,轻者至重,重者至死。任脉数者,或饮水者,烦躁动摇者皆是热病。寒热二证,若水火也,不可得而同治,误则杀人,学人慎之。按元礼国朝名医中之翘楚也,其于中寒略窥大意,未识奥旨。且不曰以热病法治之则死,反曰热病用此药即死,殊失主客,然二老外更无有言及中寒者,昌又推其登坛建帜之功矣。

【律三条】凡治阴寒暴病,恣用清凉药者,百无一活。如此死者,医杀之也。

凡治暴寒病,胸中茫无真见,虽用辛热,或以渐投,或行监制,时不待人,倏然而逝,医之罪也。

凡医起一阴病者,即可免一劫厄,天理人事必至之符也。其不能起人卒病而求幸免劫厄,自不可得,世有蔼蔼吉人,其择术当何如耶?

比类仲景《伤寒论》阳虚阴盛治法并死证三十二则

太阳经九法 太阴经一法 少阴经七法 少阴死证五法 厥阴经五法厥阴死证五法《卒病论》虽亡,《伤寒论》固存也。仲景于伤寒阳微阴盛恶寒之证,尚不俟其彰着,早用附子、干姜治之,并灸之矣。况于卒病乎?况于卒病彰着之极者乎?兹特重加剖绎,非但治卒病有据,即遇伤寒危证,毫发奠遁耳。

仲景治伤寒传经热病,邪在太阳之初,便有用附子治阳虚九法。其一因误用发汗药,致汗漏不止者,用桂枝汤加附子为救法。其证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风伤卫之证原恶风,加以误汗,则腠理尽开,而恶风愈甚。小便难者,诸阳主气,阳亡于外,膀胱之气化自不行也,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四肢为诸阳之本,亡阳脱液,斯骨属不利也。阳虚之人,误发其汗,既可用此方以救其阳,未汗之先,宁不可用此方以解肌得汗乎?仲景于桂枝汤中加人参加附子,不一而足,其旨微矣。

其一因误汗,致心悸头眩身 动,无可奈何者,用真武汤为救法。其证发汗不解,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 动,振振欲擗地。

汗虽出而热不退,则邪未尽,而正已大伤。况里虚为悸,上虚为眩,经虚为 ,身振振摇,无往而非亡阳之象,所以行真武把守关口坐镇之法也。

其一为发汗不解,反恶寒者,用芍药甘草附子汤为救法。其证发汗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

未汗而恶寒,邪盛而表实;已汗而恶寒,邪退而表虚;阳虚则恶寒,宜用附子固矣。然既发汗不解,可知其热犹在也,热在而别无他证,自是阴虚之热,又当用芍药以收阴,此荣卫两虚之救法也。

其一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用茯苓四逆汤为救法。

误汗则亡阳而表虚,误下则亡阴而里虚,阴阳俱虚,邪独不解,故生烦躁,用此汤以救之。前一证荣卫两虚,此一证表里两虚,制方之妙,又非表里一言可尽。盖烦为心烦,躁为肾躁,故用干姜、附子入肾以解躁,茯苓、人参入心以解烦也。

其一误下而致脉促胸满,复微恶寒者,用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为救逆。

脉促虽表邪未尽,然胸但满而不结,则以误下而损其胸中之阳也。加以微恶寒,则并肾中之真阳亦损,而浊阴用事矣。故去芍药之阴,加附子以回阳也。

其一下之后复发汗,脉沉微,身无大热者,用干姜附子汤为救法。其证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

此证前一条云∶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误汗亡阳,误下亡阴,故云内外俱虚。

然不出方,以用附子回阳,人参益阴,已有成法,不必赘也。此复教人以精微之蕴,见亡阳一证,较亡阴倍多,然阳用事于昼者也,热烦躁扰不得眠,见于昼者若此。阴用事于夜者也,安静不呕不渴,见于夜者若彼,岂附子、人参,阴阳两平之可施乎?必干姜、附子,偏于辛热,乃足回其阳,以协于偏胜之阴也。

其一风湿两邪,搏聚一家,用甘草附子汤分解之法。其证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风则上先受之,湿则下先受之。逮至两相搏聚,注经络,流关节,渗骨体,躯壳之间,无处不到,则无处不痛也。

于中短气一证,乃汗多亡阳,阳气大伤之征,故用甘草、附子、白术、桂枝为剂,以复阳而分解外内之邪也。又寒伤荣而无汗之证,用桂枝附子汤,即本方去术加姜枣之制也。其寒伤荣无汗,而大便硬小便自利者,知其邪不在表,则本方去桂枝仍用术,借其益土燥湿之用也。三方原三法,今并为一,见治风湿相搏,不出以回阳为急务耳。

其一心下痞而恶寒汗出。用附子泻心汤,复阳泻痞,兼而行之之法。

泻心汤有五∶曰甘草、曰半夏、曰生姜、曰黄连、曰附子。以恶寒汗出,阳虚之证,较阴痞更急。故用麻沸汤渍去痞之药,而浸入浓煎之附子汁,虽曰一举两得,其所重从可识矣。

其一误用阳旦汤致逆,用四逆汤救逆一法。

阳旦汤者,桂枝汤加黄芩之制也。其人阳气素衰者,虽当夏月,阳外阴内,桂枝汤中可加附子,不可加黄芩,所以其人得汤便厥也。若重发汗,或烧针者,误上加误,非四逆汤不能回其阳矣。阳明、少阳二经,绝无用附子法,惟太阳一经,独有不得不用之证。盖太阳膀胱为肾之府,肾中阳虚阴盛,势必传出于府,以故才见脉微恶寒,漏汗恶风,心悸头眩,肉 筋惕,躁扰等证。纵是传经热病,不得不用姜附以消阴复阳也。而暴病不由传经发热,卒然而至,尚何等待而不用附子、干姜乎?太阴经一法伤寒传太阴经,有自利不渴一证,乃其人平素湿土之藏有寒也,故用四逆汤为温土之法。

太阴湿土之藏有寒,不用理中而用四逆者,此亦可见仲景之精义。盖水土同出一源,冬月水暖,则土亦暖;夏月水寒,则土亦寒,所以土寒即阴内阳外,非细故也。用四逆以温土,抑何神耶?少阴经七法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用灸及附子汤,外内相攻之法。

口中和而不燥不渴,其无里证可知。况背为督脉,统督诸阳上行之地,他处不寒,独觉背间寒者,其为阳虚而阴邪上凑又可知。故外灸内温,两法并施,必求阴消阳复而后已也。不知者,谓伤寒才一二日,外证且轻,何反张皇若此。

讵识仲景正以一二日即显阳虚阴盛之证,蚤从暴病施治,所谓见微知着也。若待至三四日,势必极盛难返,不可救药矣。

况于三四日以后,其非暴病明矣,又何用张皇也哉!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之法。

得病才二三日,无吐利躁烦呕渴里证,其当从外解无疑。然少阴绝无发汗之法,汗之必至亡阳。惟此一证,其外发热无汗,其内不吐利躁烦呕渴,乃可温经散寒,取其微似之汗,此义甚微。在太阳经但有桂枝加附子之法,并无麻黄加附子之法。盖太阳病无脉微恶寒之证,即不当用附子。及见脉微恶寒吐利躁烦等证,亡阳已在顷刻,又不当用麻黄。即此推之,凡治暴病而用麻黄者,其杀人不转睫矣。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有用附子汤一法。

一身骨节俱痛者,伤寒太阳经病也,手足寒而脉沉,则肾中真阳之虚审矣。可见身体骨节之痛,皆阳虚所致,而与外感不相涉矣,故用附子汤以助阳而胜肾寒,斯骨节之痛尽除也。若以其痛为外感之痛,宁不杀人乎?少阴下利脉微者,有用白通汤一法。

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有白通加猪胆汁一法,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少阴下利,其人肾藏虚,寒邪盛也。脉微者,与白通汤,驱寒助阳,斯利止脉健矣。服之利不止,转至无脉,呕烦有加,此因以热药治寒,寒甚而格药不入,徒增其逆乱之势也。加猪胆汁为响导,斯药入而寒不为拒,阳可回,脉可出矣。然脉必微续乃生,暴出反死,甚哉虚阳之易出难回也。

少阴下利有水气,或咳或呕者,有用真武汤加减一法。

阴寒甚而水气泛滥,由阳虚不能摄水,复不能生土以制水。以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或小便亦利,或咳或呕,水性泛滥,则无所不之也。因其见证不一,故有加减法,余见《尚论篇》。

少阴下利,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有用白通四逆汤加减一法。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少阴死证五条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阴盛无阳也。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阳回利止则生,若利止更加眩冒,则其止也,乃阴已先亡。故阳无根据附,浮越于上,而神气散乱,时时自冒也。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脉不至,阳已先绝,不烦而躁,孤阴顷刻自尽矣。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息高则真阳上越,其下无根,绵绵若存之地,神机化灭,故主死也。

少阴病,脉微沉细,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伤寒忌见阴脉,故仲景谓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今脉之微沉细,具见外证,嗜卧汗出不烦,阳不为用矣。自欲吐,阴邪上干矣。更加自利,则藏气必至尽绝矣。况始先不烦,今更烦躁,始先欲寐,今更不得卧寐。所存一线之阳,扰乱若此,可复收乎?厥阴经五法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少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一法。

阳邪当结于阳,不结胸,则阳虚可知。阴邪当结于阴,冷结在膀胱关元,则阴盛可知。

伤寒脉促,手足厥逆者,有灸之之法。

脉见喘促,阳气内陷,急遽不舒之状也。加以手足厥逆,阳微阴盛,必罹灭顶之凶,故当灸之以通其阳也。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用四逆汤一法。

大汗出而邪不除,阳则反虚矣。内拘急,四肢疼,下利厥逆恶寒,则阳之虚者,已造于亡。而阴之盛者,尚未有极,故用四逆汤,以胜阴复阳也。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用通脉四逆汤一法。

下利里寒,加以外热,是有里复有表也。然在阳虚之人,虽有表证,其汗仍出,其手足必厥,才用表药,立至亡阳。

不用表药,终是外邪不服,故于四逆汤中,加葱为治,丝丝必贯,为万世法程。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用四逆汤一法。

呕与微热,似有表也。脉弱则表邪必不盛,小便利则里邪必不盛,可见其呕为阴邪上干之呕,热为阳气外散之热。

见厥则阳遭阴掩,其势侵危,非用四逆汤,莫可救药矣。难治二字,回互上条,多少叮咛。见呕而微热,与里寒外热,毫厘千里,用四逆汤,即不可加葱,以速其阳之飞越,学人可不深研乎?厥阴死证四条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灸所以通阳也,厥不还,则阳不回可知矣。

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肾主躁,躁不得卧,肾中阳气越绝之象也。

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

先热后厥,病邪已为加进。其厥复至七日之久,所望者,阳回厥返耳。若更加下利,是其虚寒深锢,阳固无回驭之机,阴亦有立尽之势,故难治也。

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发热而利,里虚而外邪内入也,故曰有阴。汗出不止,表虚而内阳外出也,故曰无阳。再按∶少阴肾中,内藏真阳,其死证,舍真阳外亡,别无他故矣。乃厥阴之死证,亦因厥逆不返,下利不止,致肾脏真阳,久出不返,乃成死候。然则肾脏之真阳,岂非生身立命之根乎?观此而《卒病论》之旨,全现全彰矣。

比类《金匮》水寒五则

仲景《卒病论》既亡,昌于卒暴中寒证,归重少阴肾藏之真阳,惟真阳衰微不振,外寒始得卒然中之,着阴病论,畅发其义矣。透此一关,于以读仲景之书,无往非会心之妙,如《金匮》水气病证治条下,泛而观之,以为论水而已。

初不解其所指也,详而味之,乃知水虽有阴阳之分,要皆阴象,要皆少阴肾所专司。少阴之真阳蟠据,屹然不露,则水皆内附,而与肾气同其收藏,无水患之可言也。必肾中真阳亏损,然后其水得以泛滥于周身,而心火受其湮郁,脾土受其漂没,其势 成滔天莫返矣。故特发《金匮》奥义数则于下,以明治之一斑。

《金匮》五水之分,曰风水、曰皮水、曰正水、曰石水、曰黄汗。

其风水、皮水、黄汗,虽关于肾,属在阳分。至于正水、石水,则阴分之水,一切治阳水之法,所不得施之者矣。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北方壬癸自病,故脉见沉迟。肾藏水,肺生水,子病累母,标本俱病,故外证自喘。《内经》曰∶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故聚水成病,上下溢于皮肤,跗肿腹大,上为喘呼,不得卧。《金匮》正水之名,盖本诸此。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此因肾气并于水而不动,故脉沉。水蓄膀胱之内胞,但少腹满硬,气不上干于肺,故不喘。《内经》曰∶阴阳结斜,阴多阳少,名曰石水。又曰∶肾肝并沉为石水,以肝肾两藏之气,皆得贯入胞中故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鲲天志

    鲲天志

    懵懵懂懂活二世,奇奇怪怪得金指。慌慌张张入江湖,坎坎坷坷踏仙途。心心念念逝红颜,冷冷淡淡斩诸天。红妆笑魇深情意,誓为侠义守人间!受命于天!君当如何?谓侠!求仙!问情!
  • 经年离索天降阴阳师

    经年离索天降阴阳师

    “孩子,告诉我,你是谁……”黑暗中那道永成不变声音再次问道“我……我是,我是大秦王室的后代……我是神明…的孩子,我不死不灭……我会得到永生……”咳咳,新手上路,作者文笔实在不行,多多包涵
  • 秋之祭典

    秋之祭典

    当现实太过残酷,就想逃避!也许沉迷于虚幻可以忘却一时的烦恼,但总归会回到现实!人生百年,能有多少的记忆值得珍藏?努力过,奋斗过,挣扎过,开心过,痛苦过……不管精彩与平凡,不管风光与惨淡,记忆里的东西就是人生!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ZZSCK.COM
  • 天劫路

    天劫路

    一个被世人尊敬的大将军之子,却遭受到自己亲生叔父的暗杀!一个轻易接触顶尖心法的公子,却视其如粪土偏要走自己的路!这样一个执拗的少年,寻仙路上可是无趣?依剑证道心通明,青山磊落长歌行。祈符笔走通九幽,素手悬铃摄心魂。仙宝葫芦聚灵兽,乾坤凝练化神火。八卦灵镜控震雷,凛然正气荡妖魔。金鳞宝扇乘风广,乘风御风乐逍遥。奇术盾甲游四方,九星八门断吉凶。虚怀若谷尝百草,岐黄妙术展幡旗。身负灵石行天下,冲关断喝辨正邪。……
  • 一战苍天

    一战苍天

    大千世界,唯我独尊。强者尽出,各路天骄最后殒命于修途。萧轩,一个凡人书生,无意中被浩云宗收弟子时,被抓到浩云宗,经过努力拜入浩云宗,机缘逆天,资质非凡,经过坎坷,成为大千世界巅峰之一........
  •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稿以时间线索为经、空间线索为纬,纵横交织。纵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其根基,以清末第一批少年出国留学为起点,分四个阶段(清末—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49年;1949年—1978年;1978年—当今),全面检索大时代、大交融、大潮流、大变化背景下中华少年成长的总体特性与普遍规律。本书稿将思想性、功能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宏观描绘与个案解剖结合,既有生动叙述,又有思想深处的共鸣。
  • 帝血天帝

    帝血天帝

    穿越时空,不畏强者!我欲逆天成神,谁能奈我何?
  • 两情相越夫复何求

    两情相越夫复何求

    “也罢,是我负了阿城。这一切后果是该由我承担。”一生骄傲如斯的他如今却无比落魄。“幸好,她能遇到对的人,能够爱她一辈子。”“她现在是我的,与你无关。”妖孽的容貌流露出不满和一丝丝可怜。男子将目光投向门外,道:“我应该谢谢你,顾宇轩。”“哈,哈哈。你的确该谢我,谢我当初眼瞎,辜负了这么好的一个女子。”话闭,两人相视一笑,不语,却心思相同。门外,是一女子,红衣如火,照亮了一片阴沉的天。她嘴角一勾,邪魅如斯,妖冶的容颜让天地都失了颜色。眼底脉脉柔情,在与某一个同样妖孽的男子对视后,溢了出来。仿佛偌大世界,就只剩此二人。
  • 迫上沙场

    迫上沙场

    他原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在病床上度过,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年纪轻轻却命气将绝的他,眨眼间变成了桀骜不驯的少年。行动自如?他还不行。上场带兵?他不会。躲过这一劫?他还是有点脑子的。才刚换身份的他,该怎么适应这与自己原来天渊之别的人生······
  • 无极剑神

    无极剑神

    天武大陆,宗门林立,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为救亲人,苏云一念成魔,偶获逆天剑匣,习得惊世剑诀,一把由十万八千口仙剑镇压的神秘之剑,铸就了一段不朽剑神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