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51700000024

第24章

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十月,唐玄宗赴泰山封禅。祭典结束后,唐玄宗在帐殿接受朝觐。礼官进帐殿上奏:“有一八岁童子刘晏,敬献《东封书》。”玄宗非常喜悦,下诏命见。八岁的刘晏进帐后,毫不胆怯,跪颂自作的《东封书》:“吾皇英主,封祀东岳,告成功于昊天上帝,为万民把福,开元之礼,仁及天下,人情所望,人心所归……”玄宗虽然惊叹八岁童子的文采,但又不相信是真的,于是命宰相张说鉴别真伪。

张说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于是以围棋为题,对赋围棋的方圆动静。张说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刘晏回对:“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才,静若得意”。”玄宗甚为高兴,当即下旨授八岁的刘晏为秘书省正字郎,工作是校对藏书,校勘正误,抄写典籍。这在当时也是一大轰动奇闻,刘晏因此被称为“神童”。刘晏从此走上仕途,最后成为自桑弘羊之后,唐代著名的理财家、经济改革谋略家。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的财政状况濒于崩溃。刘晏通过调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治理财政,统筹兼顾,有效地充实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例如,粮运是唐代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一是转运速度太慢,二是运杂费用太高,三是浪费损失惊人。刘晏接管后,采取了几项重大的改进措施,使从扬州运粮至长安的时间由九个月缩短到四十天,损耗率由20%降低到零,时“人以为神”,唐肃宗赞他为“当朝的萧何”。

刘晏晚年,因受人陷害被唐德宗赐死,终年六十三岁。刘晏为唐王朝理财二十四年,掌管财物亿万,但被抄家时的全部财产只有“杂书两车,米麦数斛”,连陷害他的人也不得不叹服刘晏的清正廉洁。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唐玄宗曾两次召见刘晏。一次问刘晏道:“卿为正字,正得几字?”刘晏答道:“天下字皆正,唯朋字未正得”。玄宗自然懂得,其时朝中的朋党之争正闹的不可开交,大臣之间结成朋党,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互相攻击。刘晏正是借此机会向玄宗进谏,可见他年级虽小,人却非常有智慧。

刘晏年龄虽然只有八岁(历史上的记载是八岁,不是七岁)就已经走上了仕途。你们这些年轻人,只要勤勉奋进也同样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就。

孟子说过:“舜人也;我亦人也”。尧舜禹汤等古之圣贤,他们是人我们也是人,与他们相比我们缺少的只是圣贤之志而已。所以不甘于堕落的有为者,一定要立志,要夺古人的志向。果真如此,学舜当然就是舜的再生,学孔子就是孔老夫子在世,哪里有不成功的道理?

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道是宇宙人生的根本,人天的根本得到了,功名富贵等世间的小果,是不谋而自来的。这个小大轻重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白,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上面用了男女老幼作为具体的例证,为我们树立起求学做人的榜样,下面再以动物为例,激励我们立志向学。

狗会在夜晚看门守夜,防止盗贼入侵。公鸡会在黎明时报晓,提醒人们天亮了。这个世间最卑贱的不过是鸡犬,他们尚且有功于人类,我们生为人,如果不求进取只是一味地苟且度日,就连动物也不如,哪里还有资格做人呢?谚话说:“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这样的人就与马、牛同缀连襟了。

蚕与蜂是动物里面最小的,但做出的贡献又是最大的。蚕能吐丝,供给人类作丝帛的原料;蜜蜂能采花酿蜜,供人类食用。如果我们不肯努力学习,不为这个世界做一点贡献,岂不是连小昆虫都不如了吗?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

幼年志在求学,长大以后,步入社会就要学以致用,将自己的学问反馈给社会,上报效国家,下为苍生造福。孔子在《论语》中也反复强调“学而时习之”的重要。学了知识,要能够随时思考、随时见习,随时要有体验,要能够反省,这就是学问。如此,你才有能力上报国家下安百姓,为人类造福。

一般人认为读书就是作学问,其实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在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知识渊博、文章写得好,只是一个人的文学素养高,不认识字的人,倒不一定没有学问。学问是要将圣贤的教诲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随时将所“学”“问”于自己的行动,也就是用实践来验证圣贤的教诲。“学”即是文,“问”就是化,要把所学到的圣贤之“文”,用来变化自己的气质,使自己升华,才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曾国藩也说过:“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自卫其身。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扬名声,显父母”,是孔子在《孝经》中的话。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杨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人行孝道有始有终,孝之始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孝之终的儒家观点,就是“扬名声,显父母”。儒家思想偏重于入世,但是唐以后的读书人,均以建立世功、光前裕后、封妻荫子为理想目标,都涌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士子之路,错解了孔子说的“立身行道”。

立身就是立命,人非性子化了不能够立命,所以传统教育的第一关就是要帮助学生化性。人的命如车轮,性如车轴,性子不正,命轮一定会跑偏,所以韩愈才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帮助学生化性立命,教他做人之道。

性子化了、气质变了,人才肯吃苦、才肯吃亏,然后才能够行道。行道就是按照《三字经》中讲的“五伦十义”的道理,学做人。“十义”是人的十根命柱,也是十条做人之道,真正做到了、行圆满了,命就立起来了,“立身行道”才算做到了。

禀性化掉了,人“性本恶”的动物属性的根才能彻底拔除掉。这个业根一断,就可以上拔祖先,所谓的“一人得道,九祖升天”,祖宗八代都跟着沾光,这才是真正的“孝之终也”。

“裕于后”是向下,为子孙后代积累福德,就是《千字文》中讲的“川流不息,渊澄取映”。自己这一辈人,要在祖先建立的德业之上立身行道,让自己的德行象奔腾不息的江河水一般,一代代地川流下去。前人植下的道德之树,会成为佑蔽后人的福荫,能做到“光于前,裕于后”,人的一生才没有虚度。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世人留给子孙的都是物质财富,是满箱的金银财宝,我留给子孙的只有这一部《三字经》。这几句话的字面意思很简单,但其中的道理却非常人所能理解,更是难以做到。

汉朝的著名学者疏广,字仲翁,是西汉兰陵人,对《春秋》有独到的研究。汉宣帝征他为博士,授以太子太傅的官职,他的侄子疏受也被聘为太子少傅。二人都是辅导太子的老师,地位相当高。五年后的一天,疏广对疏受说:“我们的官做得够大了,名声也不小,再不急流勇退,就该树大招风了”。于是二人就向汉宣帝奏请告老还乡。宣帝与太子厚赠给他们一笔钱财,让二人荣归故里。

疏广回乡后,将这些钱财都分送给了亲朋故友。有人劝他给子孙留一些,他摇摇头说:“我的子孙如果有才德,钱财只能损伤他们的志气;如果愚昧昏庸,钱财只会掩盖他们的过失”。人们都很佩服他的远见卓识。

人的福德属于心性,是可以遗传的;物质属性的钱财是不能遗传的,故有“富不过三代”的古训。我们反复强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关系,留财给子孙的人,心里面先就存了子孙一定不成才的念头,否则你为什么要留财?种了这样的因,将来就要结子孙不成才的果。所以古人才说“积财给子孙是留祸,积德给子孙才是留福。

有智慧的父母无不教导子女“幼儿学,壮而行”,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长大以后行道做德,立身于社会。有出息的子女,一定可以独立开创一份事业,没出息的子女有了钱反而坐吃山空,什么也不学、什么也不会。等他们老了,钱也用光了,自己又没有本领,你让他们怎么办?古人说:“糊涂的爷娘,败家的儿郎”,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所以遗财给子孙,不如遗德给子孙。祖先把自己的经验、嘉猷、忠告遗留给子孙后代,这些才是千金难买的宝贵财富。所以这里才说“我教子,惟一经”,一部《三字经》就够了。《三字经》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史,用极简单的文字将经史子集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清朝康熙年间的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徐乾学,传给儿子们的则是一楼图书,他说:“吾无美田宅、园池、台榭、金玉玩好之物以传后,所传者惟是尔”。因此将其藏书楼命名为“传是楼”。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这是最后总诫后学者的箴言警语。“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顾炎武),只有勤奋向学才能有所进步。一味的嬉戏懈怠、得过且过,是没有益处的。古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成于思,毁于随”,我们都要以此为座右铭,不断地勉励自己。

前面说到诸葛亮的《诫子书》,这篇文章同他作人的风格一样,简单谨慎没有废话。诸葛亮的一生并不以文章名世,而他仅有两篇不为作文而写作的《出师表》,却成为千古名篇。

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他教导儿子以“静”来做学问,以“俭”来修身。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身心,是依靠俭朴来培养品德。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求学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杨雄在《法言》中说:“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意思是说千条河流学大海滚滚东流,终于汇入大海。丘陵想学高山却呆着不动,永远也成不了山。少年不努力,等到中年后悔时已经无法挽回了。古人说:“勤一分有一分的收获,闲半刻少半刻的光阴”,我们都要戒之哉,应该时时勉励自己,以成其道,千万不要虚度光阴,蹉跎岁月。

《三字经》的六部分内容,到此已经全部向大家介绍完了。这1450个极其通俗易懂的汉字,将完整的中国文化史高度浓缩起来,将传统文化中的“经史子集”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相信诸位都已经深有体会。《三字经》古称“小纲鉴”,可以将我们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我们以往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我们可以《三字经》为鉴,检查一下头脑中的哪些知识是没有用的,哪些知识必须补充进来。

人在一生中要读几部真正的“书”。我说的“书”,是指四书五经、《左传》《史记》之类的经典,至少要有一部书垫底,一生的学问才能扎住根。林语堂说过,概论之类的教科书不算书,拼鼻子凑脸的小说也不能算作书。我们现代人的思想完全被媒体所控制,满脑子都是报纸上看来的消息,自己完全没有中心思想,变成了随风倒的草。孩子们那一点可怜的历史知识,还都是从“秘史”中“戏说”来的。影视文化本就是无根之草,影子本来就是虚的,这种教育体制下长大的孩子,哪里会有根呢?对比之下,就更显得《三字经》之可贵,因为它是谈教育的专著。

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教导后代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实现转迷为悟、转识成智,最后达到转凡成圣的人生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教育已经与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了。当然,人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当今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个争贪的社会,教育制度自然就变成这样一个训练竞争意识和谋生技能的培训体系,人人志在挣钱,而非志在圣贤。大势所趋,人人如此,我们也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尽人力听天命了。

我们能做的只有以私塾的形式为孩子们补上传统教育这一课。自古以来,官府关心的都是治权之类的大事和群体意识,真正关心学生个体的只有父母和老师。所以父母一定要觉悟,要为子女补上这人生第一课,千万不要让你的后代毁于你的无知。

《三字经》很早就传到了日本与韩国,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三字经》被译成俄文流传到俄国,此后陆续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一九九零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可见这部书早已不属于中国人专有,它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了。

作为《三字经》故乡的同胞,我们今天不但不会背诵《三字经》,有些人甚至一辈子连《三字经》都没读过一遍。你为此将给你自己下一个什么样的评语呢?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全京城都劝我改嫁

    全京城都劝我改嫁

    丞相嫡女甄宝姝肤白貌美气质佳,可惜被个恶霸拱了。某天宴会,甄宝姝看向门外那满身煞气、身周三丈皆无人敢接近的恶霸。贵女们低声问,“将军好凶,杀气好重,他在家打人不?”甄宝姝点头,“打,他打人超凶。”众贵女怜悯的目送她亦步亦趋跟着恶霸将军走,这么听话,是被打怕了吧?回家后,恶霸将军温柔搂着她,“又在外面黑我了是不是?”她爱不释手的摸他脸,“怪你太俊了,我都很努力去黑你了,还是有好多人想做你小妾,愁人。”他轻笑着出谋划策,“那肯定是黑得还不够!明儿你就跟她们说夫君我鼾声像打雷,吃饭吧唧嘴,三月不洗澡,全身都有味。”她笑得花枝乱颤,一如初嫁他时那般少女姿态。他深情拥着她,能将她宠得白发苍苍时也如少女般天真烂漫,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甜宠,双洁,轻松萌文)
  • 守护之大战略

    守护之大战略

    携带大战略系统守护在位面宇宙的入侵前线。
  • 逃奴,偏就爱上你

    逃奴,偏就爱上你

    虾米?~没听错吧,她是南寻的女奴?!~凭什么?她可是自由人,她恼怒、疯狂地抗争,打伤了侍卫,咬伤了女奴总管,她大闹女奴殿,却换来严苛的酷刑。一次外交宴会,一个如寒冰一般的男人闯入了她的世界,她的野性、暴怒全都不管用,她被压得死死地……
  • 重生校园之你眼中有星辰

    重生校园之你眼中有星辰

    夜晚的天空,星光璀璨,而我的眼里只有你。很多年里,一直到两人白发苍苍,坐在摇椅上聊着家常事,白阮阮都会问到,“你怎么这么傻?那么多人喜欢你,你偏偏默默的在我身上付出那么多。”“没有为什么,我的眼里只有你,看不到别人如何。”两个人最好的关系是什么?相互帮助、相互陪伴,一人扮傻,一人陪笑......
  • 青春,忆觞

    青春,忆觞

    也许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懵懂的我们来不及感受所谓的青春少年。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我们什么都想知道,等到什么都知道了的时候,我们却又什么都不想知道。人生就像五谷杂粮酿造的酒,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感觉。酸甜苦辣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繁荣与炎凉;喜怒哀乐唱尽人间千姿百态;青春演绎多彩梦幻,亦真亦假。微笑并且流泪的日子永远是属于青春的时光;不要拒绝含泪的微笑,不要拒绝含笑的眼泪,微笑并且流泪的花朵在青春的季节里永不会凋谢。对于青春来说,有梦总是比没有梦要好,即使千回折又何妨。殊不知,无梦的青春是苍白破碎的青春。
  • 暴戾王爷的倾城妃:销魂误

    暴戾王爷的倾城妃:销魂误

    身为女子,美到空灵,美到极致,究竟是福?还是祸?十六岁的少女李子仪,穿越时空的界限,来到一无所知的世界,迷茫的她如何面对不是自己的自己?红颜自古身为累,多情总被无情恼。面对孤傲冷酷却又热烈如火的他,弱小善良的她是否还能坚持心中那一份真挚的爱恋?而那个深爱她的男子,是否痴心依旧?(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五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五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
  • 剑灭苍穹

    剑灭苍穹

    【因为好看,所以推荐】他真的是废材吗?别人只能通过慢慢修炼,一朝顿悟才能够提升修为境界,而他只需要吞噬剑意,就快速提升境界;你实力比我强,就可以视我为蝼蚁?若是我与你同阶,屠你如猪狗!再大的屈辱,无法影响我为道前行之心!我,是将要成为一代剑帝的男人!男主好大好帅!简直让我受不了!苍井空、小泽玛利亚以及刘亦菲等365个人如是说!
  • 命运交响曲:复仇公主驾到

    命运交响曲:复仇公主驾到

    她,是第一杀手血祭。从人见人爱的可爱小公主,蜕变成如今冷漠无情的冰山女王。十年来,是复仇的信念支撑她走到了今天。浴血归来之时,必将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她,是让黑白两道为之敬仰和恐惧的血冥。传说她冷酷无情,一袭红衣血战天下;又说她魅惑百生,红衣妖娆祸倾天下。可,谁又能明白,那副嗜血面具下的琉璃心?千年梦,一朝碎,任流凄苦两行泪;轮回恋,心已醉,无私付出终不悔。轻歌曼舞,犹记得那年樱花灿烂;余音绕梁,谱写新一代的盛世璃歌!《命运交响曲:复仇公主驾到》,且看她们如何登上终极巅峰!
  • 神霄魔羽

    神霄魔羽

    十六年前,天现异象,丹雏贯月,天梧城盛极一时的羽、凌二府,一夜之间,上至宗主执事,下及仆役婢女,便似在人间蒸发一般,全部离奇失踪,是天灾?是人祸?还是道魔消长?十六年后,号称主宰神州沉浮的“三元道器”之一的—“乘玄”玉圭惊现尘寰;将军冢、美人帐、卧花楼、品秀轩……一个个神秘组织不断浮出,或为复仇雪冤以救赎灵魂,或为逆天转运以长生不死,或为解开封印以重振圣门,或为聚魄归魂以寻找那守护苍生的最后力量……而遮掩在一个个神圣而庄严的幌子之下的,却是苦苦挣扎在善与恶、是与非之间的,那一颗颗曾经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