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03000000037

第37章 生死——把生命看做一次旅行(2)

庄子在《大宗师》中把生和死看成一种自然现象,指出:“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就是说,人的生和死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有白天和黑夜一样平常,并且认为“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个人的降生是依循自然界的运动而生,一个人的死亡也只是事物转化的结果;生若浮游天地之间,死若休息于宇宙怀抱,生与死都没什么大惊小怪。生也好,死也罢,平平常常,没什么可怕的。

《庄子·至乐》中有一个著名的“鼓盆而歌”的故事: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去吊唁,见庄子不但没有哭泣,反而两腿平伸叉着腿坐在那里,边敲着两腿中间的瓦盆,边大声唱着歌。惠子不解,问庄子:“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平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想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命,故止也。”

这段对话大意是惠子对庄子不太满意,说:“你妻子和你生活在一起那么久,为你生儿育女,现在她老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竟敲盆唱歌,是不是太过分了?”

庄子的回答却是这样的:“不像你说的那样。她刚死时,我也难过哀伤。后来,仔细一想,从根上说,她当初本来没有生命,也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连生命的气息也没有。起始,她仅仅是处在恍恍惚惚、若有若无的状态中,而后才有了生命的气息;这种气息变成形体,形体再度有了生命,现在又变为死。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环运行一样。她平静地躺在宇宙这间巨大的居室里,而我却在身边大哭,我认为那就是没有彻悟生命的本质,后来就不再哭了。”

从这则“鼓盆而歌”的故事中,可见庄子对生死看得比较透彻。在庄子看来,生死就是春夏秋冬的循环,生不是开端,死也不是终点,生死不过是于造化间的一次快乐旅行。

看透生死,一切随遇而安,就不会在人生的旅途中饱受生死的困扰。生命的本质不在于现象,生是规律,死是必然,任何事物都无法逃脱生死交替的轮回。不管一个人的命运是否可以改变,但生和死确实是命运中最不可改变的环节。

一位富有的巴格达商人派仆人去市场。在市场上,人群中有人推挤了仆人一下,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身披黑色长袍的老人,他知道那是“死亡”。仆人赶忙跑回去,一面发抖,一面向主人述说方才的遭遇以及“死亡”怎样用奇特的眼神看着他,并露出威胁的表情。仆人乞求主人借他一匹马,好让他骑到撒玛拉,免得“死亡”找到他。主人同意了,于是仆人立刻上马疾驰而去。商人稍晚到市场,看见“死亡”就站在附近。商人说:“你为什么做出威胁的神情,恐吓我的仆人?”“那不是威胁的神情,”“死亡”说,“我只是很稀奇会在巴格达看见他,我们明明约好今晚在撒玛拉碰面的!”

虽然,生命的开始与结束只在于时间的早晚,但过程与态度同样重要。托尔斯泰曾讲述过一个流传很久的寓言:

一个旅行者在草原上被一只狂怒的野兽追赶。旅行者为了逃生,下到一口无水的井中。然而,他看见井底有一条龙,张着血盆大口想吞噬他。这个不幸的人不敢爬出井口,否则会被狂怒的野兽吃掉;他也不敢跳入井底,否则会被巨龙吞噬。他抓住井缝里生长出的野灌木枝条,死死地抓住不放。但他的手越来越无力,他感到不久就会向危险投降,危险正在井口和井底等着他,他仍然死死地抓住灌木。忽然,两只老鼠绕着他抓住的灌木主枝画了一个均匀的圆圈,然后从各方啃噬。灌木随时都会断裂,他也随时会落入龙的巨口。旅行者目睹这一切,深知必死无疑,这时,他看见灌木的树叶上挂着几滴蜜汁,便把舌头伸过去,****着或许是最后的快乐。

在进退维谷的人生境遇中,以全部的力量抗争险恶的势力弥足珍贵。倘若面对无法抗衡的力量的威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能够镇定自若地享受和体味生命最后的快乐,则更显出一种真正超然的人生本色。

生老病死,是天命,是必然。如同太阳东升西落,如同四季的春夏交替。没有人会因为这些自然的变化而恐惧不安,那么,何必让对生死的恐惧打破内心的宁静呢?

把生死当做一次快乐的旅行

庄子说:“一死生,齐万物。”在庄子眼里,死亡只是生命的延续,只是生命轮回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只是我们只经历过生,只知道生的世界,而没人知道死的世界是怎样的——因为经历过死亡的人无法将死亡的世界描述给活着的人。所以,与其说人们害怕死亡,倒不如说是害怕死亡后的未知。

庄子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意思是:我怎么知道贪恋活在世上不是困惑呢?我又怎么知道厌恶死亡不是年幼流落他乡而老大还不知回归呢?丽姬是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儿,晋国征伐丽戎时俘获了她,她当时哭得泪水浸透了衣襟。等她到晋国进入王宫,跟晋侯同睡一床而宠为夫人,吃上美味珍馐,也就后悔当初不该那么伤心哭泣了。我又怎么知道那些死去的人不会后悔当初的求生呢?”

在庄子看来,死亡只是另一种未知的生活,虽然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惧怕这种未知的生活,但其实谁也不知道这种生活到底是怎样的,谁又能打包票,死亡不是另一段更好的旅行的开始呢?

《庄子·至乐》篇中写了一则关于庄子和骷髅的寓言故事:

庄子到楚国去,途中见到一个骷髅,枯骨突露呈现出原形。庄子用马鞭从侧旁敲了敲,于是问道:“先生是贪求生命、失却真理,因而成了这样呢?抑或你遇上了亡国的大事,遭受刀斧的砍杀,因而成了这样呢?抑或有了不好的行为,担心给父母、妻儿留下耻辱,羞愧而死成这样了呢?抑或你遭受寒冷与饥饿的灾祸而成了这样呢?抑或你享尽天年而死去成了这样呢?”

庄子说罢,拿过骷髅,用作枕头而睡去。

到了半夜,骷髅给庄子显梦说:“你先前谈话的情况真像一个善于辩论的人。看你所说的那些话,全属于活人的拘累,人死了就没有上述的忧患。你愿意听听人死后的有关情况和道理吗?”

庄子说:“好啊,你说吧。”

于是骷髅就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也没有四季的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长久看做是时令的流逝,即使南面为王的快乐,也不可能超过。”

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来恢复你的形体,为你重新长出骨肉肌肤,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儿女、左右邻里和朋友故交中,你希望这样做吗?”

骷髅皱眉蹙额,深感忧虑地说:“我怎么能抛弃南面称王的快乐而再次经历人世的劳苦呢?”

在庄子看来,死后的世界居然是如此美好,堪比“南面称王”的乐趣,甚至让那个骷髅都不愿意复生过来。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生死的界限就是人的新陈代谢,可是从哲学的意义上讲,生死的界限或许并不那么明晰。在拉丁美洲的有些地方,人们打招呼时会相互问:“你活着吗?”正如我们问“你吃了吗”一样,因为在他们的文化中,生与死的界限本来就很模糊。

在庄子看来,死亡不过是人在另一个世界的一次休假罢了,只不过休假的时间是无限期的!

当然,目前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能够印证庄子的观点,但庄子本来就不是科学家,而是一位哲学家,他提供给我们的是哲学的眼光,是用艺术而非技术的眼光看世界的能力。

相传六祖慧能禅师弥留之际,众弟子痛哭,依依不舍,大家都将他视为再生父母。六祖气若游丝地说:“你们不用伤心难过。我另有去处。”

“另有去处”这四个字,发人深省。慧能把死当做换了一段新的旅程,这想法不但豁达、开朗,而且把生命在时间、空间的价值继续延伸,远远胜过有些人虽然活着,却只有华美装饰的躯壳,而无真我的风采!

就如有朋友移民到国外去,虽然可能一辈子再也没有见面的可能,人们却还高高兴兴地为他们饯行送别,并预祝他们走好。死亡同样是再也不能见面,为什么不把它想成“另有去处”而坦然接受呢?要知道,生死自有天命。

有生必有死,有得必有失,生死是人生必经的旅程,不要把死看做是终结,也可以同慧能一样,走向“另一个去处”。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命的收与放,本质都是一样的。面对生死,悠然自得,便是真正懂得了生命。

万物有生也有死,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对生和死的态度,形成了每个人的生死观。生死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样的生死观,往往决定有什么样的处世哲学、生活态度。

用一种超脱、达观的态度去面对死亡,把生死当做一次快乐旅行,就能减轻生的压力,活得逍遥自在。

同类推荐
  • 百孝经

    百孝经

    本书主要说明了当今社会的孝养理念,提倡蕴于日常生活中的“常态道德”,弘扬平民化的、生活化的、常态化的孝文化,让孝心孝行落实到无数人每天的生活起居中,落实在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次探望等细微的日常关怀中。
  •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高于一切

    这本《道德高于一切》每一个人都是从管理自己开始学会管理他人、管理组织、管理企业、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管理自己最关键的是管理自己的心灵,管理别人也同样要从管理心灵开始。而道德就是心灵的最高管理者,她为我们的心灵世界站岗放哨,并捍卫着我们心灵的尊严,也保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受社会污浊之气的侵染。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其间的精妙故事,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美学思考力——释放灵感的配色法则

    美学思考力——释放灵感的配色法则

    在色彩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什么样的色彩才是最美的?或许,这个问题就连享誉盛名的绘画大师都无法确切地回答。实际上,色彩的搭配没有绝对性,何为美的配色也没有具体的答案,只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搭配出的色彩具有象征意义、能够深入人心,那么就是优秀的色彩作品。为了帮助读者体会大师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本书不仅挑选了众多西方绘画作品,还从图例的鉴赏和分析中,提炼出经典的配色技巧,帮助读者抓住色彩的特性,从而增长对色彩的领悟和运用能力。
  • 中华家训(第三卷)

    中华家训(第三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热门推荐
  • 是念念不忘

    是念念不忘

    阴沉昏暗的天下着连绵不断的雨,她站在窗前,就那样静静的看着。淅淅沥沥的雨在不停的下,过往的行人拿着伞,匆匆忙忙的走过。她想,雨要是能不停的下就好了。
  • 百变女王万万岁

    百变女王万万岁

    她的一切一切,扑朔迷离。她拥有最美的面容,最尊贵的身份,无数男人的爱慕,以及无与伦比的聪慧,却没有完整一颗心。她善于隐藏自己,她是陈雨落,是青怜儿,是昔汐,一个人,三样身份,三种性格。深夜里的哭啼,是为了什么么,又有谁能将支离破碎的心缝补起来?原本令人厌恶的妹妹,又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小呆的首部言情作品,写的不好不要打小呆啊,这本书是我在17K写了一点点的,现在会改变很多写的糟糕的地方,但大体还是那个路线哦,感谢在1857里陪伴小呆的各位童鞋,这是小呆的第一部言情,小呆会把它写好!】
  • 人间维他命

    人间维他命

    都说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么,你的快乐源泉来咯。我,一个经常被倒霉宠幸的孩子,在这本书中一把血一把泪地记下我的悲惨生活。相遇是缘,惜缘珍缘莫攀缘,点开看看吧。
  • 女贼王的后宫

    女贼王的后宫

    女猪,乔洛云,21世纪的邪道老二。华丽穿越后,在异世继续她二当家的辉煌人生。男色当前,取之有道。揭开隐藏在贼窝下的秘密后,女猪决然离去,经历了一番挫折,终是没有逃脱应负的使命。一女多男女尊王道妖娆妩媚的孔雀男清冷秀逸的白雪男狂野霸道的豹型男开朗洒脱的阳光男只要你喜欢弯的变成直的老妈的情人变成自己的只要是你的菜莫问出处通通端上
  • 新吾吕先生实政录

    新吾吕先生实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采参奇谈

    采参奇谈

    人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么真正到你死的时候,你是要万贯家财还是要一个苟活在这世上的机会?而从古至今,又有多少帝王渴望长生不死?又有多少人渴望长命百岁?人参,百草之王是也,可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更有千年人参可起死回生之说。世上既有奇药,自有采奇药之人,亦称作采参人,持索拨棍、横挑、鹿骨纤子、红绳、铜钱等入山寻宝,以采得之参换取钱财,然则深山之中,常有怪异之事发生,若想采得稀世珍宝,往往需费千辛万苦之力、经生死诧异之事,方才能捧得至宝而归,而从山中抬参归来的采参人,更是带回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传说。麻达鬼、干饭盆、人参转胎、长白山金龙,光怪离奇的长白山、迷雾重重的蓬莱仙岛、匪夷所思的高空浮地,一棵棵冠绝古今的稀世珍宝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本书将带领您进入一个惊心动魄的神秘世界。新建书友群:欢迎朋友们加入12786481
  • 妆宦

    妆宦

    裴家三姑娘天生体弱,赏会儿雪的功夫丢了性命。再醒来,换了个小术士的芯子……
  • 炮灰不在服务区

    炮灰不在服务区

    全息网游BOSS苏葭萌从游戏穿越而来,发现自己竟然从虐人的BOSS变成被虐的炮灰!前有怀着怨气重生复仇的腹黑大姐后有顶着万能玛丽苏光环的穿越二姐底下还有两只各种捣蛋坑娘的包子童鞋还让不让人好好过日子了?苏葭萌:我的目标是带着儿子征服星辰大海,拒绝宅斗宫斗……某人笑眯眯道:可以啊,小萌,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如何?苏葭萌:“……”(*^__^*)求粉红票票哦~~~~
  • 灭世暴君

    灭世暴君

    神,魔,妖,人四族共存的世界,曾经万民景仰,仁爱天下的人族之皇东皇太无,手持无上剑,身穿龙神宝甲,通天玄眼大开,誓要灭世重生,所为何事?被三大至高天集合千万大军击败于天神山下,幸得龙神宝甲保护,免于一死,却已经变回二十岁时候的皇东太无,功力,武学皆完全退回二十年前,又是否继续他的灭世重生之旅?
  • 九州之飘摇

    九州之飘摇

    玄幻类历时小说,以九州地图为架构,讲述中州昱王朝末期国家风雨飘摇,对周围诸侯国,逐渐失去掌控和慢慢走向衰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