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49300000003

第3章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考(1)

苏格拉底是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为人们带来了实用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与新的领域。

一、哲学领域中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关系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他们的关系已经被争论了几千年。说法莫衷一是,意见无法统一。也许从头到尾将他们的观点排列整齐,能找到一些线索。

1.柏拉图对话的历史真实性

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哲学家的身份是被确定了的。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曾被这样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极力推崇,苏格拉底的历史重要性可想而知。而当柏拉图对老师之死的描述,让人们看清他没有任何政治意义时,我们不得不慨叹与折服于苏格拉底高尚的人格。苏格拉底的形象无疑已经笼罩上了一层道德与伦理的“圣光”,他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然而,对于任何事,任何人,在我们都认为确实如此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一些学者、哲学史专家们对这个传统的苏格拉底形象提出了质疑,他们写了很多怀疑苏格拉底其人其事的著作,以考证分析有关苏格拉底的一生。

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他认为与其留下著作给后人看,还不如直接传授同时代的人们以知识,再由他们传给后世来得直接。于是这给我们考证苏格拉底造成了难度,关于他的史料来源,我们只能研究古人的记述。其中,研究他的学生柏拉图的著作,无疑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

可是,关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具体学说上的关系,从很早开始就已经产生了分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格拉底有柏拉图这样一个同样富有智慧,在哲学方面有极深造诣的学生,是很不幸的。人们可能把一切成就,甚至创造性都归结到柏拉图身上。结果徒弟成为哲学史分水岭般的人物,而老师却成了莫衷一是的争论对象。但是,这件事的责任并不在柏拉图,他对老师一直十分崇敬和虔诚。《柏拉图对话》中大部分都是以苏格拉底为发言人。但即使这样,人们还是会说那些都是柏拉图的主张,只是借老师的口说出来——苏格拉底成了柏拉图的代言人。这样的话,人们对《柏拉图对话》的真实性也产生了怀疑。

柏拉图的著作都幸运地被保存了下来。西方的学者们经过对这些著作的长期认真讨论与考证,基本达成了一致的观点:包括《申辩》篇在内的二十六篇对话是真的,十二封信中只有七封被认为是真的。

柏拉图早年曾试图在政治上出人头地,以实践苏格拉底的政治主张。但在他政治之路遭遇坎坷,几乎心灰意冷的时候,又立志著书。柏拉图二十岁师从苏格拉底,当时是公元前409年,直到公元前399年苏格底被处死,二十年的丰富的所见所闻,及师门中学到的东西和对话,他都一一记录下来。这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更何况在老师去世后,这份记录又有了一层纪念意义。这种记录不是当场速记,也不是即时追记,而是多年后凭记忆的补记,有些甚至是由别人转述而来。其中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也非常正常。而按照自己的理解的补充相信也一定非常多。但这完全不能构成我们怀疑柏拉图论述的真诚性与苏格拉底智慧的真实性。而且,既然《柏拉图对话》是研究苏格拉底的最重要依据,我们就不必去怀疑它。

亚里士多德固然也纠正过一些说法,并强调有两件事应归结于苏格拉底的名下:归纳性的论证和普遍性的定义。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此外都不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呢?当然不是。事实上,亚里士多德还曾研究过苏格拉底的其他思想,而且这些都可以从柏拉图的著作中得到印证。

当然,反对者们或许还可以举出一些事实来怀疑苏格拉底。但既然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莫衷一是,与其在各种怀疑的迷雾中胡乱摸索,倒不如回到当初最平实的立场,基本肯定柏拉图对话及苏格拉底的智慧等事情的真实性。

对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哲学学说上的关系,我们的基本看法是:苏格拉底的主要学说观点,都是在柏拉图的著作中。柏拉图的思想是苏格拉底思想的继承与延伸。他们的思想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区分。而这种区分的依据,同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

2.柏拉图著作中的苏格拉底

求知的欲望和对真理的探索让我们迫切想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学说做一点区分。首先我们从了解柏拉图著作中的苏格拉底的形象开始。

我们知道,柏拉图对话中,很大一部分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的,是苏格拉底以与别人对话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这部分对话包括全部的早期对话。这就给苏格拉底的肯定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证据:至少在早期对话中,苏格拉底是真实出现并存在的。但在《巴门尼德》篇中,情况就出现了变化。

《巴门尼德》篇中,主要发言人是爱利亚学派的哲学大师巴门尼德,而不是苏格拉底。篇中曾有过明确的描写:当时巴门尼德六十多岁,芝诺四十多岁,而苏格拉底只有二十多岁。该篇的第一部分涉及了亚里士多德的一些问题,而最重要的是批评了苏格拉底的理念论,揭示了它的矛盾;第二部分又揭示了爱利亚学派的基本主张——“万物归一”的内在矛盾。如何从史料的角度来理解《巴门尼德》篇的意义呢?

在我们研究这篇对话时,会遇到诸如:当时苏格拉底太年轻,不可能有如此成熟的理念论思想等的矛盾困难,这点对肯定柏拉图对话的真实性非常不利。所以,许多哲学史研究家都未能详细明确地讨论这个问题。既然这样,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假设性地探索《巴门尼德》篇的历史真实性与可靠性。

我们可以大胆作一个假设:假设否定派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也出现了一个问题:柏拉图为什么要用自己老师的名字发表意见,使自己的主张变得让人无法捉摸?这一点,同样在解释《巴门尼德》篇时有所体现。假如柏拉图在写这篇对话时已改变了思想,放弃了苏格拉底的理念论,转而倾向于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因此选择以巴门尼德做为自己的新代言人,那么该篇第二部分出现的巴门尼德对自己学说的一番自我分析与检讨,又作何解释?无论该篇的第二部分到底想说明什么,柏拉图把自己思想上的变化说得如此“隐讳”,总使人百思不得其解。同时,如果承认柏拉图在写《巴门尼德》篇时思想倾向已经发生变化,那么意味着他曾经坚信“理念论”。这难道不意味着此前以苏格拉底为主的对话篇又有了真实性吗?显而易见,如果承认否定派的所有说法,最终也会出现矛盾,不能自圆其说,观点也未能贯彻始终。若假设改变以前思想倾向于苏格拉底,而改变后倾向于巴门尼德或其他人,或不再用选“代言人”的方式,这种观点是否站得稳脚呢?事实上,《巴门尼德》篇的同时或以后,以《泰阿泰罗》篇及《理想国》篇为代表,又发现并没有什么改变的痕迹,仍是以苏格拉底为“代言人”。因此,这种假设也被推翻。

关于《巴门尼德》篇,又出现了莫衷一是的情况。我们觉得,与其总是大胆提出怀疑假设,制造许多混乱和困难,不如再次回到最平易朴实的观点,承认包括《巴门尼德》篇的历史真实性。

从《巴门尼德》篇的原文我们知道,芝诺随巴门尼德访问雅典。其间宣读了一篇维护巴门尼德的观点的论文。当时年轻的苏格拉底以为他会说什么新东西,但当他发现他说的全是巴门尼德的思想时,马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与之讨论。芝诺承认这个年轻人目光敏锐,看出了这一点。其实,对于爱利亚学派,苏格拉底并不了解。芝诺本就是为巴门尼德辩护的,由他来与反对者讨论,指出反对者的矛盾,以起到支持巴门尼德的作用。苏格拉底当时还年轻,他仅仅是凭借洞察力和判断力判断出来的。关于这些,没有什么值得怀疑之处。而后来巴门尼德亲自指出苏格拉底观点的错误,也没有什么不合理之处——当时苏格拉底还年轻,主张及思想肯定有不足之处。至于相对于他的年龄,他的主张又未免太过成熟,以致于和他成熟时差不多。这点,也是因为柏拉图在写作时凭借自己熟悉的苏格拉底加以补充,同样不会影响它的历史真实性。

总之,我们还是很愿意平实地承认巴门德尼在这里是以哲学界前辈的身份教导年轻的苏格拉底的。因为苏格拉底有着被巴门德尼欣赏的、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聪明才智。同时也存在由于年轻而产生的思想不够深刻的地方。巴门尼德所做的都是出于人之常情,很容易被我们所接受并相信。

苏格拉底对这次会面是非常重视的,这对年轻的苏格拉底来说无疑意义非凡,后来他也多次表示了对巴门尼德由衷的尊重和敬佩。柏拉图都将这些记录了下来,在后来的篇幅中,也出现了苏格拉底对这次会面的美好回忆。有人也许会说:如果这次会面是真的,那它必将被载入史册;可是史册中并没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所以这件事并不是真实的。其实,整件事已经由柏拉图载入哲学的史册,只是那些反对者心存成见,不愿承认而已。

可以看出,柏拉图写这篇对话,并不仅仅是想记载两位伟大的哲学家,这还与他理论的变化有关。在这个观点上,我们应该吸纳一些反对者的意见,即柏拉图也想记述一些自己的理论倾向发生变化的事。但无论如何,是不该怀疑这篇对话的真实性及实际意义的。

3.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做一点区分

苏格拉底的地位总是显得有些特殊。他在欧洲哲学史上声名显赫,可是在学术界的地位总是不能确定。有些学者企图从各种记载中给苏格拉底找一个学术称号,却又产生了许多的分歧。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对柏拉图对话的真实性的看法不同。

否定派大都认为,苏格拉底并不是什么哲学家,充其量是一个政治人物。而肯定派则都认为,苏格拉底是个哲学家,柏拉图是延承并发扬了他的思想。我们当然不同意前者的看法。我们认为,在考察研究过柏拉图、色诺芬这些同时代的后辈的记述,或是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形象,抑或是后来的亚里士多德、第欧根尼?拉修斯的论述,我们认为苏格拉底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是毋庸置疑的。他研讨的问题都是有关世界、人生、幸福等根本的问题,并非搞政治活动。

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肯定派的观点未免过于浅显,在肯定苏格拉底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之后,未能进一步在他和柏拉图之间划清一条具体的界限,以将他们更加清楚地区分。

我们知道,苏格拉底创立了一个新的学派,而柏拉图将这个学派发扬光大。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变革。如果细分的话,我们应该把基本的理论变革方面归功于苏格拉底,而将具体的展开方面归功于柏拉图。然而,苏格拉底究竟在哪些方面着手这个变革,而柏拉图又是在哪些方面完善了这个变革?大多数人的看法是:苏格拉底的学说主要是在伦理学方面;而柏拉图的哲学则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这个看法的主要史料依据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其作品是研究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哲学思想的重要材料,贡帕尔茨评述道:亚里士多德距苏格拉底既不太近,又不太远,其著作是一个平衡器,可以作为日后研究的重要依据。在其心目中,苏格拉底主要侧重伦理学,并从此方面提出自己的新哲学原则,他在叙述其从前的哲学史时说:“苏格拉底不研究物理世界,而研究伦理世界,他在这个领域来寻求普遍性,并首先提出定义的问题。”第欧根尼?拉修斯在谈及几个古代哲学组成部分时指出,古物理学在阿开劳斯时期最为繁荣,而辩证法则在爱利亚的芝诺时代最为繁荣,这个说法是依据当然亚里士多德,因为其说芝诺是辩证法的创始者,可见,古人在这些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

第欧根尼?拉修斯说的哲学的三方面中,物理学由阿那克萨哥拉从雅典传给了阿开劳斯,在雅典学术圈内已有几十年根基。伦理学是由苏格拉底提出,是雅典的本土科学,但因是新兴的,故并不成熟。辩证法是由爱利亚学派创立,而巴门尼德、芝诺访问雅典,对于苏格拉底把伦理学与辩证法相结合起了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巴门尼德的辩证法对苏格拉底的伦理学由入世现象的矛盾到道德本质的矛盾的深化起了催化作用,但爱利亚学派的辩证法是与其物理学相结合的,其主要目标是“存在”。苏格拉底是否认这一点的,他哲学思想的改变,正是由于他认为物理世界是最后的原因,最后的存在是无法穷追的。因此,苏格拉底转而去追求事物的内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这个想法的基本路线,柏拉图是肯定的,但经过多次的政治尝试失败后,其思想便向更加思辩的方向发展。这样,柏拉图一面坚守苏格拉底的道德、国家、法律等思想,一面又把苏格拉底的哲学原则指向物理的、存在的领域。

在柏拉图的对话中,着重谈了“存在”的是《智者》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深刻对话,但在这篇对话中,苏格拉底只是个听众。由此可见,柏拉图此时的思想已超过苏格拉底主要哲学思想范围了。

知识论是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共同研究领域,不同的是,苏格拉底认为这个真理的最后的依据在伦理与道德中,在“善”的目的中;而柏拉图则回归爱利亚学派的立场,以万物本源的“存在”为根本出发点。

同类推荐
  • 内向思考

    内向思考

    独处是一种心境,一个可以心无旁骛地内向思考的空间,一种将头脑和灵魂结合在清晰的信念当中的力量。然而随着手持设备等媒介的普及,让我们被爆炸的信息和他人的想法占据,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我们正渐渐失去独处的时刻。运用独处,忍受孤独,内向思考,是每一位追求卓越者都须面临的课题,而内向思考所带来的自我空间和时间,将使你思维沉淀,更具创意和爆发力。雷蒙德·凯特利奇和迈克尔·欧文用历史故事和深度分析,向我们解释了独处怎样提高逻辑思维,激发创造力,掌控情绪,以及产生克服困难和负面影响的勇气。《内向思考》让我们重新正视独处,以及独处能带给我们实际的技能和认知的提升。
  •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是卡耐基一生中重要、生动的人生经验的汇集,也是一本记录成千上万人如何摆脱心理问题走向成功的实例汇集。同时,它还是卡耐基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教材之一,旨在告诉人们如何摆脱忧虑的困扰,如何获得快乐,享受快乐的人生。在这部著作中,卡耐基从战胜忧虑心理、培养快乐心情两方面,阐明了“消除错误的忧虑思想和行为,在心灵中注入快乐”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战胜忧虑心理和培养快乐心情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与说明,提出了最具有实用价值的忠告。发掘人性的优点,开拓幸福的人生。
  • 如果这样,会怎样

    如果这样,会怎样

    为什么许多我们曾经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变得那么脆弱?在规则混乱和失序的时代,如何让我们的大脑跟上未来的趋势?你听说过一种心理叫“旁观他人之痛苦”吗?比如我们总是很轻松地认为AV女优赚钱容易,很轻率地对医生歇斯底里,很轻佻地把记者称作“妓者”,试问依据是什么?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这些只是本书所要讲述内容的冰山一角。许骥认为真理是常识,常识却不一定是真理。绝大多数的常识都是感觉。所谓文明社会,是在常识的基础上,大家进一步建立起共识。许骥开腔不走火,用温和、客观、中立的态度告诉我们:世界不是我们表面看见的那样!每一个敢于和别人不一样的人,都有一颗强悍的大脑!
  • 伟大的人物

    伟大的人物

    人类历史中所诞生的巨匠,永远在感召着我们。我们能够聆听到他们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魅力。我们会听从他们的教诲,使自己趋于尽善尽美;我们也会激昂于他们的精神之下,令自己百折不挠,奋勇向前。一个没有榜样的人是可悲的,一个没有导师的人是可怜的。但只要我们去倾听,去感受,这些伟大的心灵就会与我们同在,陪我们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看吧,在绝世的闪电之中,无数的伟大灵魂,正与你一起在暴风雨中无畏地前行!
  • 年轻时就要拼尽全力

    年轻时就要拼尽全力

    你上学时,学霸说他很少看书,你信以为真,结果学霸各种证书拿到手软,你只是勉强过了毕业考。你刚工作时,老员工说他就是混混日子,你信以为真,结果老员工月月拿奖金,你的工资一直不涨。你想做一番事业时,过来人说年轻人别急于求成,你信以为真,结果过来人的生活是诗和远方,你的生活是兵荒马乱。你过得不算好,你怪自己太年轻、没阅历、缺经验,你慢慢觉得自己一生也就这样了,再怎么样也比不过那些起点比你高的人。可是,你才二十几岁呀,有什么输不起呢,你想要的东西,都可以去放手一搏。你一定要认清一个现实:这世界不允许任何人安于现状。那些看似安逸、稳定的人,哪个没在暗中较劲?别说你太年轻,这正是你的资本,让你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经营自己想要的人生。别说你还年轻,如果你不够努力,等你发现自己历尽沧桑仍然一无所有时,就真的过完了这一生。趁年轻,拼尽全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才是正确的成长方式。
热门推荐
  • 小小战神打江山

    小小战神打江山

    天降一个来自地球的二十一世纪四有好青年青嘉旭,人到异世界还莫名其妙地多了个官拜大司马的老爹?紧接着又多了一个公主老婆?而且刚一到,老爹病逝,外族入侵,自己还要披挂上阵?江山如画,美人如云,且看青嘉旭一代战神风流。
  • 自走飞扬

    自走飞扬

    一个俱乐部,一个关于机遇的传闻,一群寻求希望的失败者,在另一个世界的不同经历。
  • 山穷水尽疑无路

    山穷水尽疑无路

    彼时你护着我,成年后,朕守护你,曾经一落千丈的谷底,有你便有美妙如初的静逸。若不是身负大仇,定于你高山秀水隐爱此生。这一生,毫无保留的相信你,只因为,你是我心底的慰藉,至死不渝!
  • 逆天冥妃

    逆天冥妃

    她,是他捧在手心怕碎,含在口里怕化的珍宝;他,亦是她的私有物。————我是分界线—————她,人前是龙天集团的美女总裁:龙亚轩,这样的她在世人眼中是杀伐果断、阴晴不定;人后,她是恐怖教授的完美试验品:上宇轩,她在他面前是绝情淡漠、冰冷嗜血,是恨不得杀了他喂狗。一场背叛,使她脱离了他的魔爪、也在他们这个世界消失来到了这里----亚伦大陆。使她成为了她。她,世人眼中的笑柄、家族的耻辱-----只因她是个废材。他,冰冷绝情且身份强大,却因那几秒的一瞥对她产生了兴趣,也动了数百年来未跳的心.......
  • 要你的是我们

    要你的是我们

    兄弟的恋爱,能否成功?宠你宠到底,我爱你。
  • 暴力娇妻:大叔请出局

    暴力娇妻:大叔请出局

    “骆天媚,你给我过来,我保证不打你!”骆天寒挤出一丝笑容,咬牙切齿的说道。“不去!你就是个没信用没节操没底线的狼!”骆天媚恨不得把头摇下来,也不肯过去。——————————————————————“妈妈,刚刚那个男人跟我长的好像耶,会不会是我那个没信用没节操没底线的爹地?”小宝好奇的问道。“儿子,你想多了。”骆天媚跑的比兔子还快。“妈妈,别怕,等我长大了,就去揍死那个混蛋!”小贝挥舞着小拳头,磨着牙。“女儿真乖!”骆天媚感动的稀里哗啦,还是女儿贴心。
  • 荒芜锦衣

    荒芜锦衣

    一个平凡的青年,经历末世丧尸爆发。一路跋山涉水只为千里寻母,在路上见识了末世后的人性。历经千难万险后逐步拨开迷雾,却发现这世道居然是某些人的阴谋,而他自己也已经涉进了这场阴谋之中......
  • 洛府风云

    洛府风云

    二十一世纪青年苏泽穿越到架空世界风国,被迫成为权倾朝野的洛府赘婿。没有老爷爷,没有系统,还是赘婿,一定苦兮兮?苏泽用实力证明,你过去所经历,都是让你改变生活的利器。
  • 瞳:只凝视着你

    瞳:只凝视着你

    只是意外误拍到他的照片,就要被他绑起来上下其手,甚至还被拍下令人羞耻的照片?性格超差,还刻薄毒舌,一开口就打击她的自尊心,这种男人要怎么让她相信他才是好人?商业巨子,人设完美,没想到私底下竟然这么“心狠手辣”,难道男人有钱、长得帅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可为什么她越是想要讨厌他,反而越觉得他那么好?明明救了她一次又一次,却又威胁她疏远她;明明对猫猫狗狗很温柔,却对人板着一张冰山脸;明明是迷妹无数的国民男神,却痴情苦寻消失的初恋一人……等一下?他什么意思?他找了很多年的初恋……怎么可能就是她?!“秋叶寒,你一直这么盯着我,不会是吓傻了吧?”“……我要真被你吓傻了,你打算怎么赔我?”“那就赔上我这个人,赔上一生一世,只凝视着你,永远只爱你一个人。”
  • 逆光奔跑的爱

    逆光奔跑的爱

    她敢爱敢恨,却被说“六亲不认”。她为亲人让步,却被认作是精神病。她一生耿直,终葬身火海。如今上天怜她,终让她逆转时光,与命运追逐,为爱奔跑。于是,她与年少的自己相遇,为所爱之人狠心离开。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死,所有的灾难,都不是命运,而是人为......悲惨的一生,原以为能彻底结束时,才发现,自己一直生活在悲剧的崖底,从不曾离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