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14900000013

第13章 世界与“在世界之中存在”(4)

一般所说的,人有其周围世界,这种说法在生存论上还是一个问题,也只有基于“在之中”的生存论结构才有意义,因为此在以“在之中”的方式存在,此在能揭示从周围世界来遭遇的存在者。周围世界是此在最切近的世界,对于此在与其周围世界的“有”这一关系,必须得到解决,而“解决这个问题所要求的无非是先从存在论上充分规定此在的存在”。(SuZ,S.77-78)这是理解与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操劳于周围世界之际所显现出来的存在者是先于课题的,它是被制造的、被使用的东西,而不是理论认识的对象。

只有从存在者层次上升到存在论层次,才能理解与把握此在的结构与“在之中”,“要这样理解存在论结构并依之判定方向,则只有通过夺之途才能先天地界说‘生命’的存在建构”。(SuZ,S.78)海德格尔表明,“在之中”既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几乎用的全是否定性的命题,但这些否定并非偶然。似乎“在之中”是通过不断地否定来达致的,这相关于“在之中”自身的独特本性。这种否定同时也是肯定性的,“在世的现象学显示具有除伪去蔽的性质,因为在每一此在中,在世这种现象总已经以某种方式被‘看到’了”。(SuZ,S.78)此在在世界之中存在显现了自身,在世现象构成了此在的基本建构。

此在在存在论上,首先从那种它自身所不是的但却在在世内遭遇的存在者及其存在方面来理解它自身,即理解其在世。而在存在者层次上,在世被理解为存在者(世界)和存在者(灵魂)之间的关系,存在也被理解为世界之内的存在者,由于这两种存在者,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被固定化,理解成了现成存在,而不是生存(成)关联。这种关系及其在存在者层面上的不恰当解释,成为了认识论与形而上学的出发点。

人们习以为常地把认识当做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但与这种关系相关联或基于这种关系的真理却是空洞的。主体和客体不同于此在和世界,“主体和客体同此在和世界不是一而二,二而一的”。(SuZ,S.80)这表明,海德格尔在此把存在论与认识论区分开来。在存在者处碰不上认识活动本身,在存在者身上,即使在人这种存在者身上,认识仍然不是现成的。认识不能从外加以规定。人们惯常认为,“既然认识属于这个存在者,同时却又不是外在性质,那么认识就一定是‘内在的’”。(SuZ,S.81)同时,人们也常认为,认识同物理的和心理的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并无相同之处,人们就愈认为,在认识的本质上,在主客体关系的澄清方面,他们的见解已很深入了。

海德格尔发现了这些针对认识的惯常观点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认识的主体如何从内在的范围内出来并进入不同的外在范围?认识究竟怎样能有一个对象?主体如何才能认识这个对象而不必冒进入另一范围之危险?还有认识主体的存在方式问题,该问题虽未言明,却一直在论题之中。这些问题虽被显明为问题,认识成为了问题;却未表明,认识究竟是什么以及究竟如何存在。在一般认识论基础上,这些重要的认识论问题是极难解决的,而存在论为这些问题的阐明提供了有效的前提。

那么认识与此在及其在世又有何关联呢?在海德格尔看来,认识是在世的一种存在方式,认识本身先行地奠基于已寓于世界的存在;也就是说,存在论是比认识论更本源性的东西。认识虽然有自己的根据,符合逻辑的根据律,但“根据律是关于存在者的陈述,因此它不可能给出关于根据的本性的回答”。(SvG,S.69)这根据的本性不可能在逻辑与认知领域中,只能从存在论上去阐明。有所知觉地保持关于某某东西的命题,这本身就是一种在世的方式,这不能解释为主体获得表象的过程。

在“在之中”的思想中,“个体与世界的关系,主要不是由遵循笛卡儿—洛克传统的传统哲学家所设想,甚至保持在康德和后起康德派唯心主义中的认识性质;个体同他的世界的关系不是主体—客体的关系,而是一种直接、主动的参与的关系。笛卡儿自我中心的范畴和认识论上的超越问题,对海德格尔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在之中”显现了在世界中存在的整体性,这一整体是整体自身,而不是部分的集合,也无关于系统论。

此在通过不断地剥离来融入此整体,“当然马克思和尼采都涉及到了存在自身的矛盾问题,但是在现代哲学中,将存在的悖论形成主题的是海德格尔,这表达于他的‘存在即虚无’的用法中”。存在与虚无彼此归属与相互渗透。在海德格尔那里,“无是无理性,虚无是没有根据。虚无在这里即:所有事物中没有任何一个,凭借任何一种方式存在,也就是没有根据”。(SvG,S.6)存在即虚无,没有任何根据,或者说自身是自身的根据。就此而言,萨特的问题在于,“把虚无首先看作为根据,也就是说看作为给存在提供养料的一个隐隐约约的实体,并且虚无从这一实体中出来显现为实存,这一看法显然是很难接受的”。海德格尔的“虚无”不同于萨特的“虚无”,这也是海德格尔思想区别于萨特的存在主义的根本所在。

虚无不能被判断,“海德格尔既未‘断定’虚无的表象,也不是通过着眼逻辑命题中的词‘不’来贸然下结论的。在海德格尔看来,虚无却能被遭遇,它的确经常在人的生存中被遭遇”。每一否定都基于虚无,正是虚无使否定成为可能。在良心的呼声中,话语或召唤所及的是此在自身;那么,良心呼唤的是无。这呼声什么也没有说出,没有给出关于世间事物的信息,也即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讲述。良心在沉默中言说,此表明了呼唤的东西及其理解不能诉诸传达告知之类。良心从丧失于常人的境况中唤起此在自身,回到此在的能在上来。

此在是要死者,死亡关切人的时间性和有限性。死亡使此在从常人中摆脱出来,并赋予此在以本己的能在。有限与无限相背离,因而此在的存在是有罪的。良心向此在的有罪呼唤,让此在理解其罪,因为此在本性上是有罪的此在,此在的有罪相关于此在未能从根本上把握自己存在的意义。有罪的观念具有不的性质,有罪的生存论观念被规定为不之状态的根据。“这‘不’属于被抛境况的生存论意义,此在这一存在者作为根据,其本身就是它本身的一种不之状态。”(SUZ,S.377-378)最根本的畏是畏死,“在畏中,存在者整体失却根据。(W,S.113)畏惧显示的不是一个具体东西的无,而是相关于一个整体的世界。决断把此在理解为有罪、虚无,死则是此在纯粹的虚无性。此在经过死亡通达在之中整体,进而通达存在自身。

而“此‘在世存在’在此归根结底显明为‘于无存在’,它对世界的拒绝来说是本己的”。总之,一切皆无。无论是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还是尼采的强力意志,虽然都力图克服形而上学,但仍然是一种形而上学。海德格尔早期的美学思想有疑似形而上学的痕迹,即使如此,则中后期美学思想中的真理与非真理、道说与沉默就应当是对早期思想之不足的一种克服。但由于“存在即虚无”自身的消解本性,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形而上学。

“对海德格尔来说,这些关于‘虚无’的解释,都与迄今为止(自尼采以来)所理解的虚无主义无关;它们的目的反而在于克服虚无主义。”虚无主义把存在者整体作为虚无,然而正是存在规定了存在者整体。海德格尔的无,不是没有意义,不是虚无主义之无,而是存在之无。在之中消解了形而上学整体,美与艺术的形而上本质消失于存在之无中,美与艺术在本性上是存在之无。

同类推荐
  • 哲学基础知识

    哲学基础知识

    本书反映了近几年国内外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吸收了国内外政策、理论领域出现的新提法和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呈现的新特点,注意充实和更新内容,尽可能充分反映哲学的科学体系、丰富内容、时代特点和当代视野。
  • 沉思录3

    沉思录3

    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说的就是“沉思”的问题。有些人可能认为,沉思是那些哲学家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孔子说过: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学习而不懂得思考就容易产生迷惑。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也一样,如果只知道“埋头拉车”,而不知道“抬头看路”,就很容易走错方向,从而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沉思录》。
  • 7天教你读懂哲学

    7天教你读懂哲学

    本书为普及哲学知识的书籍。书中大量介绍了外国许多著名的哲学大师及他们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著作等,并对每一位大师的生平成长之路和求学之路做了深刻的剖析,旨在向人们宣传和阐述他们的哲学观点和理论。本书通俗易懂,知识性强,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 《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佛教来源于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经典浩如烟海,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百喻经》又叫《百句譬喻经》,原名为《痴华鬟》,是印度法师僧伽斯那根据《修多罗藏》十二部佛经中的素材编撰而成,它通过寓言故事阐述了佛教经典,寓言通俗自默,充满了哲理,又枉具讽剌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原经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解释,一是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读者开卷感悟和卷尾诲颂共为则。
  • 和气生财

    和气生财

    “和谐文化读本”丛书共五本,包括《以和为美》《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分别介绍和论语述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和气生财的财富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每本书都力图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谐、和睦、和美、和平、和顺的丰富思想,在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分别论语述其主要内涵及特征,尽可能旁征博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编辑出版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众阅读的基本文本。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热门推荐
  • 覆鬼之源

    覆鬼之源

    在泽世界,每逢日落便会有吃人的鬼出现。普通刀刃根本无法杀死鬼,因此几百年来弱小的人类日益减少。后来人们发现只有给武器渡鸣才可以斩杀鬼。渡有奇特双属性的热血剑客洛源,踏上了他的历险。当我拔出双剑,万鬼速速退却!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续世纪

    续世纪

    必须打开位面之门,否则我们的宇宙终将坍塌。必须找到基本的两大本源。原来位面之门的后面有无数个世界。随着神的被创造,屏障终于被打破。随着异世神的侵入,人类交出了自己创造的神换来了和平和庇护。在某个夜晚,位面之门再度被打开。某个男人发誓寻找到更多的神格,然后回来毁灭这个世界。
  • 女帝录

    女帝录

    一剑破晴空,一舞撼苍穹。踏上复仇路,三年当自强!威震星辰,九九归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诸神受召,女帝降临!等级制度:1~10级灵力→1~10级魔士→魔师→大魔师→魔宗→魔尊→魔皇→魔圣→小魔天→大魔天→神境
  • 火车站深处的深处

    火车站深处的深处

    除了在想变成吸血鬼这一点之外,小学六年级的阳太和普通的小学生没有任何区别。阳太有一个有点古怪的叔叔——夜之介,一个在阳太家的阁楼白吃白住的作家……
  • 妃我倾城

    妃我倾城

    南氏家族曾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神秘的家族,以其神秘的“梦回”之术而凌驾于世界各国之上。朝代更替,岁月变迁,时至今日,南氏家族已经成为了一个传说。她,为人冷漠,聪慧狡黠,是南氏隐族唯一的传人。自小刻苦研习巫术,只为传承从不害人。入世不恋世,仿佛游离于这个世界之外,只是必要的时候出手助人。一朝穿越,初入异世,被赐婚,遭毒杀,斗皇权,且看她如何智珠在握,玩转异世,顺便打包一代战神名将。
  • 世有惊鸿客

    世有惊鸿客

    “愿你的余生中有不尽的守护,来绘你半生繁华”从山村一路到玄灵,一把剑让他的人生变得不在普通,一把剑让他走上了修炼之路。一路走来,他收获了很多,出生入死的伙伴,找到了许诺一生的她。那个沉淀了百年的秘密,有朝一日重现于世,敢问天下谁主沉浮?“守的落秋朝夕变幻,朝也思吟,夕也思吟。”
  • 即时相拥

    即时相拥

    一次秘密交汇,闻人亦勿把程易佳当成自己丢失的妹妹,本来只是擦肩而过的缘份,可程易佳却被莫名拉走,心中有怒,刚想发火,可看到对方的盛世美颜…嘿嘿说什么一见钟情都是假的,只是见色起意罢了。可后来…程易佳:你,闻人亦,你这一生都是我的!闻人亦:嗯,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搭依然爱

    不搭依然爱

    夏彦琪,一个被爸爸极度宠爱的女生,虽然任性,虽然娇纵,但是她很善良,聪明。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被宠坏的大小姐。严承晨闯进了夏彦琪的生活。直到多年以后夏彦琪依然不知道,严承晨的出现到底是幸还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