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65600000006

第6章 与人为善,拥有一颗包容心(2)

南先生初到台湾的时候,日子过得很清贫。尽管如此,他还是时刻想着要帮助别人。当时,台湾经济不发达,人们的生活普遍都很拮据。当南先生得之邻居家已经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时,就把自己仅剩的米偷偷地放在了邻居家门口。

后来,每当有人向南先生求助的时候,他总是把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拿出来,竭尽全力帮助别人。

对学生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也总是建议自己的学生,要乐于助人,并且告诫学生,不要等到发财之后才说要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可以从点滴做起,要从现在开始。

帮助别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南先生惯常的习惯。南先生不仅将这样的品行付诸实践,也教导自己的学生要做乐于助人的人,这不就是自觉觉他的表现吗?而南先生用自己辛苦赚得的钱帮助别人,不正是自利利他的表现吗?

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如南怀瑾先生一样做一个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人,不断培养和铸就自己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博大胸怀和大公无私的品行。如此一来,也便能够成为一个拥有博大胸怀、与人为善的人,也便能与人友好相处。

规过劝善不强求

《弟子规》里说:“亲有过,谏使更;悦吾色,柔吾声。”它说的是:父母有过失时,我们应该通过劝谏使之改正错误,但是,在劝谏的过程当中,要和颜悦色、言语温和。

推而广之,无论是生死之交,还是泛泛之交,当我们看见他们出现过失时,也应该采取适当的态度和方式,并以真诚的心态加以规劝。

规劝,大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小则关系到一个人的名誉声望和一生的命运。所以孔子强调说:“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当不义,则诤之。”可见,规劝,使人更过向善,是具有极大的意义的。

据《论语》记载,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对此,南怀瑾先生的理解是:有时候交朋友也是一件很难的事。上论《里仁》篇中子游曾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南先生进一步指出,这里,孔子告诉子贡,交朋友之道,在“忠告而善道之”。尽我们的忠心,劝勉他,好好诱导他,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不可则止”,就不再勉强。假如过分了,那就不行;“毋自辱焉”,朋友的交情就没有了,就变成冤家了。

这是南先生的交友艺术,也是南先生的交友智慧——规过劝善,适可而止。确实,规过劝善若强求,不能宽容而为之,必然会适得其反。

因此,纵然规劝的意义重大,但是,我们还是必须做到不强求,适可而止。这二者看似很矛盾,仔细分析一下,其实不然。

尽管古人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逆耳的忠言”过多,可能会产生“过犹不及”的后果。所以,就算是为了对方好,规过劝善也要适可而止。不然,就如南先生所言,会失去朋友之间的交情,变成冤家,这又何谈与人为善呢?而又怎能真正达到规劝的目的呢?

但如此看来,看到他人,特别是好朋友的过错,是否就装作不知道,不规过劝善呢?毋庸置疑,这是不可取的。试想,若你的好朋友拿着刀正准备去杀人,你还会无动于衷地看着他去犯罪而不加劝阻吗?答案也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与人为善,既要规他人的过劝他人向善,尽心尽力而为,又要把握一个“度”,本着宽容的心怀,不强求,不过分。

那么,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我们该如何规过劝善,又该如何适可而止呢?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第一,逆言顺说。规过劝善,是要用我们的双眼去捕捉对方的缺点,并且通过言语或者行为告诉对方,使其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一个新的认识。那么,在表达上,我们就要注意一下方式问题。忠言未必都是逆耳的,所以,要想通过规过实现劝善的目标,不如选择讲顺耳的“逆言”吧。

第二,为对方着想,更要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立足点。每个人思考问题、办事情,都有自己的出发点,有自己的立场。但是,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若缺少暗示和沟通,是难以正确判断对方的意图的。所以,在规过劝善的过程中,要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立足点非常重要。

第三,劝谏有度,适可而止。正如南怀瑾所说:“对上位者如有不对的地方,做干部的,为了尽忠心,有劝告的责任。但劝告多次以后,他都不听,再勉强去说,自己就招来侮辱了。对朋友也是这样,过分地要求或劝告,次数多了,交情就疏远了。”所以,若是对方不听劝,屡谏不止,多说也无益,不如选择放弃。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可能会遇到被人规劝的时候,也可能会遇到规劝别人的时候。当我们被规劝的时候,不要怕暴露错误和缺点,只有在太阳下,衣服才晒得干透,穿起来才会有阳光的味道。当别人停止规劝的时候,就应该冷静地反省一下自己。而在规劝别人的时候,既要表达自己的诚意和真心,也要为自己留有一点退缩的空间,避免规劝过度,招致误解甚至不该产生的仇恨。

总而言之,规过劝善,不要强求,适可而止,这样才能与人为善。

宽恕他人等于善待自己

宋朝林逋的《省心录》里说:“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宽容自己的标准来宽容别人,那么交往的人就很全面了;以要求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就会少犯错。

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句话所要表达的道理便是: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历史上,管仲是公子纠的重臣。当初管仲辅佐公子纠的时候,齐桓公被管仲射过一箭,这使齐桓公伤得不轻。后来公子纠被杀,但是齐桓公却不计前嫌,依然重用管仲。这样的宽恕心境让管仲深受感动,最后管仲竭尽全力辅佐桓公,称霸天下,一匡诸侯。无可辩驳,这是齐桓公宽恕管仲的缘故。

正如安德鲁·马修斯所说的:“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正是宽以待人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为人处世应该学会的人生智慧。

可是,要真正做到宽恕别人,又谈何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并且,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此看来,要宽恕别人,就得先战胜自己,克服自己的脾气。

南怀瑾先生说:“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气;末等人,没有本事脾气却很大。”一个人要做哪等人,首先取决于他能否克服自己的脾气。只有能掌控自己脾气的人,才有机会成为上等人。

这也正是做到宽恕别人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制怒。哀公问孔子:“先生你的弟子中有谁比较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他既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也不会重复犯一个错误。只可惜不幸短命死了。所以,如今便没有好学的了。”

对于这一段话,在《论语别裁》中,南先生评价道:在孔子看来,颜回一直踏实地探求着做人做事的人生道理,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像颜回这样的人太少见了。在生活中,能够做到像颜回一样“制怒”的恐怕很困难,因为怒气向来是最难容忍的。

究其根本,其实怒也属于一种脾气,并非只是有脾气的人才有。任何人都有自己承受的底线,当超过自己的承受力时,就容易生怒。

所以,要宽恕别人,以达到善待自己的目的,就需要制怒。然而,如南先生所说的,怒气向来又是最难容忍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无法抑制自己的怒气。

一次,楚庄王宴请群臣。不料忽然灯火全灭。这时候,爱妃悄悄告诉他有人非礼她,黑暗中,她拽下了非礼者的帽沿,所以要求楚庄王立即点灯排查。

楚庄王一听,心中大怒,但是转念一想,还是没有立即命人点灯。

楚庄王努力抑制住自己心里的怒火,即刻对群臣说自己累了,要歇息了,命令大家都离开,并且劝阻爱妃查下去。

后来在一次恶战中,楚国惨败,最后只剩一名虎将单枪匹马地舍命护救楚庄王进行突围。仔细一问,楚庄王才知道原来他正是那次宴会上被宽恕的人。

虽然,如南先生所说,怒气最难忍受,但是楚庄王当初还是忍了下来,换来了战争中臣子的感恩戴德,最后成功突围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这不正是宽恕别人等于善待自己的最好证明吗?

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坚持用宽恕别人等于善待自己的为人原则与别人相处,管好自己的脾气,抑制自己的怒气,那么,我们就能成为南先生所说的上等人,没有脾气,却有本事。

古人云:“过而改之,善莫大焉。”既然如此,当别人冒犯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必为之恼怒,更不必耿耿于怀,甚至想着要伺机狠狠报复,转而想之,不如选择宽恕吧。因为宽恕别人,最终获益的还是我们自己。因此曾国藩曾说:“善莫大于恕。”

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像颜回学习,做一个“不迁怒,不贰过”的人,做一个能控制自己脾气的人。如此一来,便能以宽容之心,宽恕别人,与人为善,成就自己的大智慧。而这,也正是南先生说“像颜回这样的人太少见了”的言下之意——鼓励我们要做个宽恕别人、与人为善的人。

心佛众生无差别

《华严经》说:“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心佛众生无差别就出自这里。概括地说,它想要表达的是“众生平等”之意。

2011年新上映的电影《新少林寺》,讲述了一个军阀混战年代英雄救国救民的故事。骁勇善战却又欺压平民的军阀少帅侯杰,被他视为兄弟的副官曹蛮出卖,以至于落入敌人的陷阱,痛失爱女,而他的妻子颜夕也因爱女的死而离开了他。

经历了这几重打击之后,仇恨令他痛不欲生。绝望之下,他选择出家,投靠佛祖。但是,得知恶霸军阀侯杰要出家的消息,少林寺弟子都劝他们的住持拒绝侯杰的请求。但是住持却说:“心佛众生无差别。”最后,还是平静地为侯杰剃度了。

后来,侯杰潜心修佛,一心向善。期间同对佛学领悟甚高的煮饭僧悟道,还与少林寺三位少僧净能、净海、净空化敌为友。最后,共同对付出卖自己的曹蛮及其手下索降图,誓死保护战火中的灾民及少林寺。

住持之所以允许侯杰出家,就是因为一个潜心要修佛向善的人,无论他之前是善是恶,在佛祖面前,机会都是平等的,人格也是平等的。这是佛祖的胸怀——宽阔而仁厚,拥有博大的包容心。

人世间,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一尊修行高深的佛,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让自己拥有佛祖那样的胸怀,但是,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这仍是我们必须学会且拥有的心态和胸襟。

南怀瑾先生说:“释迦成道后,极力宣扬一切众生性相平等的观念,不但认为人类是平等的人类,而且认为凡有血肉与具有灵知之性的生物,乃至天人之际,一律称为众生,大家在本性的道体上,本来都应该是平等的。”

而南先生本身更是相信众生是平等的,他对去拜访他的所有人都一律以礼相待,谈笑风生。生活中,对平常来访的客人们,南先生都以握手为礼。

因为南先生认为,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因此,人和人之间要有礼,事和事之间也要有礼。

南先生虽然是个大学者,成就很高,但是,他从不接受别人的叩拜大礼。南先生教王侯业学佛多年,为了表示感激,王侯业的妻子王女士专程从美国回来看望他,见面之后,王女士特行大礼,谁知,王女士还没跪下去,南先生已经跪下去了,连声说:“下次万万不可!”在他看来,众生无差别。礼仪不可不讲,但是,心意到了就可以,不必拘于形式。

而在学问上,南先生更是坚信“众生平等”。每每有人虚心地向南先生索求取道的秘诀时,南先生从来不以大师的身份对别人施以指使甚至是命令,而是以谦虚的口吻和建议性的语言告之自己的经验,甚至与之平起平坐地探讨佛学。正因为南先生拥有这样的包容心怀,所以,大家不仅仰慕南先生的学问和道行,也深深钦佩其为人。

生活中,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无时无刻不需要我们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说话、办事。试想,有谁愿意跟一个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人打交道?况且,真正有学问、有本事的人,都是非常谦虚、亲和、仁厚、拥有包容心的人。只有没能耐的人,才会成天自以为了不起,觉得自己是无与伦比的,才会心高气傲、目中无人。

事实上,要真正成就自己的才干,让自己的才能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和机会,我们必须先做一个谦虚的人,做一个与人为善拥有包容心、相信众生平等的人。而坚持众生平等,尊重别人,才能看轻自己的成就,不断进步,在不知不觉中,也才能成功地影响别人。

既然如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都应该摒弃唯我独尊的思想。做到心佛众生无差别,大家和而不同,和谐相处,平等相待,友好相伴,这才是与人为善的人生智慧。

同类推荐
  • 在哈佛精进:成为商业精英的九条训言

    在哈佛精进:成为商业精英的九条训言

    《在哈佛精进:成为商业精英的九条训言》借用大量励志故事与职场真实案例,针对职场奋斗尤其是商海拼搏,讲解来自哈佛大学的职场商训。从理想、态度、习惯、情商等方面引导青年人从平凡走向卓越,成功迈进精英行列。并以风趣幽默、意义深刻的寓言故事作为点缀,令来自哈佛大学的处世智慧变得分外平易近人,在实用性和趣味性上都比较适合刚刚走出校园、准备在职场大显身手的青年们。
  • 快乐工作

    快乐工作

    《快乐工作》其实是一种心态,心态决定人的视野和成就。如果抱着积极进取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在风雨之后迎来彩虹;如果悲观消极,哪怕微不足道的一根稻草也足以把自己压垮。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得失,以轻松的心情感受工作中的快乐与不平凡!
  • 狠心做事 善心做人

    狠心做事 善心做人

    我们职场为何努力收效甚微?因为我们做事不够“狠心”,不知该怎么“狠心”;我们人际交往为何不能如鱼得水?因为我们做人不够“善心”,不知该如何表达“善心”。其实无论是心态还是业绩都是狠下心来跟自己过不去得来的,职场就是战场,只有狠下心来做事才能成功。狠心做事就是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怕苦,不怕担责任,不怕犯错……狠心做事是对事而言,如果对人则要善待他人,这样才能得道多助,才能人际协和,工作顺利。
  • 敢讲·有讲·善讲:演讲艺术

    敢讲·有讲·善讲:演讲艺术

    本书力图揭示出演讲艺术的本质属性和演讲成功的一般规律,由四章构成:第一章演讲——现代人的必修课;第二章敢讲——演讲成功的前提;第三章 有讲——演讲成功的关键;第四章 善讲——演讲成功的保证。用传播学的新眼光来审视演讲现象,第一次用“敢讲”、“有讲”和“善讲”三个相对独立的范畴表达了对演讲成功基本规律的独到见解,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 那些美好女子教会你的事

    那些美好女子教会你的事

    本书讲述了靠前外20多个传奇女性的人生历程,如张幼仪、林徽因、孟小冬……这些女性的起点不同、身份各异,人生的结局却往往出人意料,她们在任何人生境遇下都能迸发出的生命能量,即使有些人的躯体已经归于永恒的寂静。这些美丽的灵魂可以引领我们穿越迷雾,走过生命的黑夜,让日益空虚的灵魂沐浴爱与善,让内心真正拥有安宁与勇气,从而穿越人生中的隧道,寻找生命的美好。
热门推荐
  • 逆空道

    逆空道

    谁说穿越的一定是主角,我们的穿越者不过是个配角,他不断地朝着杀死主角之路迈进!谁说偷渡客就一定要低调,我们的地藏菩萨还不是一样在异界混的风生水起!谁说主角一定带着幸运光环,我们的主角总是遇人不淑!不断遭人暗算!谁说最厉害的神通道术都离不开虚实本源!我们的主角自创妙法空空,万法皆空的《空道》!到了最后,我们的主角只能用一句话形容:不要崇拜哥,哥是被逼的,千万别把哥当传说!
  • 宠爱成婚:腹黑老公太霸道

    宠爱成婚:腹黑老公太霸道

    在19岁之前,安颖儿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在19岁以后,一场飞机事故让安颖儿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瑾瑜,人如其名,是一个“禁欲”系男神,一米之内不允许有任何女人出现,可安颖儿偏偏就是个例外。他苦练厨艺,只因为她的一句“我要找一个会做菜的男票”;他创建了一所专属一人的设计公司,只因为她的一句“我不想和别人穿一样的衣服”。【绝对宠文,男主腹黑霸道,女主不小白。】
  • 为什么武功没有用

    为什么武功没有用

    【2020爆笑武侠文】一代宗师计无春在一场大战中惨遭雷击。当其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名叫《江湖》的虚拟网游之中。为了重新问鼎江湖,计无春开始各处寻找高手。然而渐渐的,他却发现自己之前所练的武功根本没有用!在这里想要变强,只有升级和氪金!
  • 名画名作(上)

    名画名作(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30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剑神宇宙

    剑神宇宙

    天极大陆八月十六日,剑神陆云与魔门三圣门决战沧元国昆仑之巅九昼夜,万魔陨落启动诛仙阵,空间破碎,擎天大手从天而降,一代剑神从此成为传说。仙女星系天象星区X5808废星,青山小屋一台营养舱中,沉睡十五年的少年睁开了双眼,“我是陆云,剑神。”...
  • 炎魂之殇

    炎魂之殇

    热血的战火上升到了极点,血异之王摧枯拉朽,斩碎了斜阳……
  • 做人: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

    做人: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

    如何在工作中获得幸福?如何找到内心真正的热爱?如何拥有不焦虑的人生?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身陷于各种各样的苦恼中,往往在世俗标准和内心追求中左右摇摆。而在“三不朽”圣人王阳明看来,解决一切生活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做人”这颗种子。王阳明将生活的全部答案,归结为“做人”二字——做人,就是做你应该成为的那个人。著名文化学者、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费勇教授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概念解读为五个生活法则:种子法则、心灵法则、纯粹法则、担当法则、行动法则,通过这五项生活法则,将王阳明的理论实践与现代生活相联系,指导读者从内心根源出发,从如何“做人”入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惑,从而拥有根脉清晰、枝繁叶茂的一生。
  • 说再见:七年级,好久不见

    说再见:七年级,好久不见

    其实有你们的陪伴,我很知足啊,很幸运我能够和大家相处那么久,做过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真的很感动呢!谢谢你们!那,下学期再见!后知后觉的我才发现原来七年级那么快就过去了,我还是迷迷糊糊的,不知不觉跟你们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可惜,时光易逝,岁月不再,那么:七年级,不再见!
  • 梦

    梦是一种生理现象,梦是一种意象语言。所有人类都会作梦,并且在每次睡眠中都会有相同的频率。不是每个人都记得曾经做过的梦。在这一个世界,梦的可以买卖的,普通人卖梦给梦境研究所即可获取丰厚的报酬,可有人说:“这是一个阴谋!”。
  • 武侠之觅逍遥

    武侠之觅逍遥

    武林逍遥,诸强横行,强者为尊,弱者匍匐地下混乱,两霸莫测,青丝探情,断魂索命九州风云,佛道对峙,侠者为国,武者为情神州大地,六国争霸,武将征伐,文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