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16800000018

第18章 反理学时期(12)

自宋以来,儒者多剽窃释氏之言之精者,以说吾圣人之遗经。其所谓学,不求之于经,而但求之于理;不求之于故训典章制度,而但求之于心。好古之士虽欲矫其非,然仅取汉人传注之一名一物而辗转考证之,则又烦细而不能至于道。于是乎有汉儒经学,宋儒经学之分:一主于故训,一主于义理。先生(戴震)则谓义理不可舍经而空凭胸臆,必求之于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然后求之故训。故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所同然者乃因之而明。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义理不存乎典章制度,势必流入于异学曲说而不自知(以上一段是删节戴震的《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故其为学,先求之于古六书九数,继乃求之于典章制度;以古人之义,释古人之书,不以己见参之,不以后世之意度之;既通其辞,始求其心,然后古圣贤之心不为异学曲说所汩乱。盖孟荀以还所未有也。(《事略状》)

他这样称颂戴震,又自称“自附于私淑之末”,所以我们可以叫他做戴学的信徒。他在《戴东原先生事略状》的末段又说:

昔河间献王实事求是。夫实事在前,吾所谓是者,人不能强辞而非之;吾所谓非者,人不能强辞而是之也。如六书九数及典章制度之学,是也。虚理在前,吾所谓是者,人既可别持一说以为非;吾所谓非者,人亦可别持一说以为是也。如义理之学,是也。故于先生(戴震)之实学,诠列如右。而义理固先生晚年极精之诣,非造其境者,亦无由知其是非也。其书具在,俟后人之定论云尔。

看这一段,可知凌廷堪也不很能赏识戴震的哲学。但他在这里虽然这样说,他却也不肯轻视戴学的哲学方面;他承认这是戴氏晚年极精的造诣。凌廷堪一生的大著作是他的《礼经释例》,创始于1787,成于1808,即他病死的前一年。

他专治《仪礼》,用二十二年的工夫来做成这部最有条理的书。这是他的“实学”;同时他的实学也就不能不影响他的“义理”之学,——他的哲学。他的哲学是从戴学出来的,受了戴震论性和理欲的影响,而终归到他最专治的礼,所以成为他的《复礼论》。

凌廷堪有《复礼》三篇,阮元(《次仲凌君传》,《研经室》二集,四,二九)。称为“唐宋以来儒者所未有”。“复礼”二字,见于《论语·克己复礼》一章。

马融训“克己”为“约身”;宋儒始解己字为私欲;清儒毛奇龄、李塨、戴震都不赞成私欲之训。阮元、凌廷堪等推衍毛戴之说,说的更完备。凌廷堪列举《论语》用“己”字的话十余条,证明《论语》中没有把“己”字作私欲解的。他说:

克已即修身也。故“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直云修,不云克。《中庸》云,“非理不动,所以修身。”动实兼视,听,言三者;与《论语》颜渊请问其目正相合,辞意尤明显也。(引见阮元:《研经室》一集,八)

“克己复礼”即是“非礼勿动”等事,即是用礼来约身修身。凌廷堪的《复礼》三篇即是扩充这个意思,用礼来笼罩一切。

《复礼下》说:

圣人之道,至平且易也。《论语》记孔子之言备矣,但恒言礼,未尝一言及理也。……彼释氏者流,言心言性,极于幽深微眇,适成其为贤知之过。圣人之道不如是也。其所以节心者,礼焉尔,不远寻夫天地之先也。其所以节性者,亦礼焉尔,不侈谈夫理气之辨也。是故冠昏饮射有事可循也,揖让升降有仪可按也,笾豆鼎俎有物可稽也。使天下之人少而习焉,长而安焉;其秀者有所凭而入于善,顽者有所检束而不敢为恶;上者陶淑而底于成,下者亦渐渍而可以勉而至。圣人之道所以万世不易者,此也。圣人之道所以别于异端者,亦此也。

后儒熟闻夫释氏之言心言性极其幽深微眇也,往往怖之,愧圣人之道,以为弗如;于是窃取其理气之说而小变之,以凿圣人之遗言,曰:“吾圣人固已有此幽深微眇之一境也!”复从而辟之,曰:“彼之以心为性,不如我之以理为性也!”呜呼,以是为尊圣人之道,而不知适所以小圣人也!以是为辟异端,而不知阴入于异端也!诚如是也,吾圣人之于彼教,仅如彼教“性”“相”之不同而已矣。(佛家宗有性相之分,如三论宗是性宗,瑜伽宗是相宗。性与相之别,即个性与共相之别。凌氏此言,他自己虽不以为然,其实很有意思。禅宗是“性宗”的极端,他的精神和方法都是个性的,主观的。妙悟顿觉,全靠自得,自证。北宋的理学拈出一个“理”字,便是针对那纯粹个人的禅宗下一种医药。理是共相,认识虽由于个人,而可有客观的印证。故在哲学史上,禅学之于理学,确是“性相之不同”;正如陆王之于程朱,也是“性相之不同”,又正如宋学之于清学,也还是一种“性相之不同”也。)乌足大异于彼教哉?……

颜渊大贤,具体而微,其问仁与孔子告之为仁者唯礼焉尔。仁不能舍礼但求诸理也。……盖求诸理必至于师心,求诸礼乃可以复性也。……

我们看这一篇,可以看出戴震攻击理学的影响;不过戴氏打倒“理”之后,要用一个能辨察事情分别是非的智慧来替他,而凌氏则想撇开那“远寻夫天地之先,侈谈夫理气之辨”的理学,而回到那节心节性的礼:这一点是他们两人的思想的基本区别。

但凌氏不是一个“烦细”的学者;他是一个能综合贯通的思想家,能够组成一种自成系统的“礼的哲学”。

他说:

夫性具于生初,而情则缘性而有者也。性本至中,而情则不能无过不及之偏。非礼以节之,则何以复其性焉?父子当亲也,君臣当义也,夫妇当别也,长幼当序也,朋友当信也:五者根于性者也,所谓人伦也。而其所以亲之,义之,别之,序之,信之,则必由乎情以达焉者也。非礼以节之,则过者或溢于情,而不及者则漠然遇之。故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其中节也,非自能中节也,必由礼以节之。故曰:“非礼何以复其性焉?”……(《复礼》上)

这一篇须参看他的《好恶说》,方才可以明白他的话虽像老生常谈,其实有点独到之处。《好恶说》云:

好恶者,先王制礼之大原也。人之性受于天。目能视则为色,耳能听则为声,口能食则为味,而好恶实基于此。节其太过不及,则复于性矣。《大学》言好恶,《中庸》申之以喜怒哀乐。

盖好极则生喜,又极则为乐;恶极则生怒,又极则为哀。过则佚于情,反则失其性矣。先王制体以节之,惧民之失其性也。然则性者好恶二端而已矣。……

人性初不外乎好恶也。……好恶生于声色与味,为先王制礼节性之大原。……盖喜怒哀乐皆由好恶而生;好恶正,则协于天地之性矣。……

此篇文甚长,大旨只是说“性者,好恶二端而已矣”。他详引《大学》各节来证明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一项不靠“好恶”二端。恰巧《大学》“诚其意”以下各节,每一节都提到“好恶”。他用这一个意思竟把一部《大学》说的很贯串了(其言甚辩,看原文)。如云: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及乎身。”《大学》“性”字只此一见,即好恶也。

他说《大学》《中庸》虽不说“礼”,但都是“释礼之书”,因为这二书说好恶与喜怒哀乐,都是制礼的大原。所以《复礼中》说:

盖修身为平天下之本,而礼又为修身之本也。后儒置子思之言不问,乃别求所谓仁义道德者;于礼则视为末务,而临时以一“理”衡量之,则所言所行不失其中者鲜矣。

他又有《慎独说》,引《礼器》“君子慎其独也”一段来和《大学》、《中庸》说“君子慎其独也”二段,证明慎独只是“礼之内心精微,皆若有威仪临乎其侧;虽不见礼,如或见之”,而不是什么“独坐观空”的心学。

这样的说法,把宋儒加在《大学》《中庸》上面的那一层幽深微眇的朱漆描金都剥的干干净净,仍回到一种平易无奇的说法。这种“剥皮”方法固然是很痛快的,而且是很有历史意味的。

然而这种说法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经说,而不能成为一种很好的哲学。我们可以承认“性者,好恶二端而已”,但仍未必能承认“礼之外别无所谓学”的结论。

凌廷堪因为人的好恶有太过,有不及,所以要用礼来笼罩一切,要使

天下无一人不囿于礼,无一事不依于礼,循循焉日以复其性而不自知也。(《复礼》上)

这是不可能的事。古代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如今都到那里去了?古代所谓礼,乃是贵族社会的礼;古代生活简单,贵族多闲暇,所以不妨行那繁琐的礼仪,不妨每一饮酒而要宾主百拜。

但后世封建制度推翻之后,那“闲暇”的阶级不存在了,那繁琐的礼仪便也不能存在了。春秋战国之间,士大夫还斤斤争论礼仪的小节,很像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如《檀弓》记“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裼裘而吊”的一段可以为证。

汉室成立之后,屠狗杀猪的无赖可以封侯拜将,卖唱卖艺的伎女可以做皇后王妃,于是向来的贵族阶级的繁琐礼仪都被那班“酒酣拔剑砍柱”的新贵族们一齐丢开了。我们生当汉兴二千年之后,还能妄想“天下无一人不囿於礼,无一事不依于礼”吗?

况且,即使我们承认人们用情太过或不及是一件不好的事,我们仍不能承认礼为矫正这种过与不及的好工具,更不能承认古代的礼为矫正的工具。我们不记得孔子遇旧馆人之丧的故事吗?他那时“遇于一哀而出涕”,难道还要忍住眼泪,先查查《礼经》,看是应该“拭泪”或“抆泪”吗?过情与不及情,乃是人们的常情;矫正的工具不在几部古《礼经》,而在一个能随时应变的智慧。《礼运》说的好:

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

这是很平允的话。有了能随时应变,因地制宜的智慧,人们自能制作应付新境地的方式,正不必拘守那久已不适用的古礼,也不必制定死板的新礼来拘束后人。戴震论“仁义礼智”一条,有云:

就人伦日用,究其精微之极致,曰仁,曰义,曰礼;合三者以断天下之事,如权衡之于轻重,于仁无憾,于礼义不愆,而道尽矣。(《疏证》三六)

这是智的作用。戴震又说:

礼者,至当不易之则。……凡意见少偏,德性未纯,皆己与天下阻隔之端。能克己以还其至当不易之则,斯不隔于天下。……圣人之言,无非使人求其至当,以见之行。求其至当,即先务于知也。凡去私不求去蔽,重行不先重知,非圣学也。(《疏证》四二)

这样教人“先务于知”,“求其至当,以见之行”,这是真正戴学。凌廷堪不懂得戴学“重知”之意,用礼来笼罩一切,所以很失了戴学的精神。如《复礼中》说:

若舍礼而别求所谓道者,则杳渺而不可凭矣。……格物者,格此也。《礼器》一篇,皆格物之学也。若泛指天下之物,有终身不能尽识者矣。盖必先习其器数仪节,然后知礼之原于性:所谓致知也。知其原于性,然后行之出于诚,所谓诚意也。……

我们试举这一段话来比较戴震说的“举凡天地人物事为,求其必然不可易”(《疏证》十四),便可以知道凌廷堪只是一个礼学专家,虽是戴学信徒,而决不能算作戴学传人了。

与凌廷堪同时的有一位扬州学者焦循(字里堂,江都县人,生于1763,死于1820),也是一个稍能跳出朴学的圈子而做点有系统的思想的人。他著有《易通释》《论语通释》《孟子正义》《雕菰楼文集》等书。他精通算学,在当日算得一位算学大家;他著有算学书多种(看阮元作的传)。他的哲学思想散见于《论语通释》《孟子正义》及《文集》之中。他生平最佩服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他的《论语通释》即是仿那书做的。他自己说:

循读东原戴氏之书,最心服其《孟子字义疏证》。说者分别汉学、宋学以义理归之宋。宋之义理诚详于汉;然训故明,乃能识羲、文、周、孔之义理(此泛论《周易》,故如此说)。

宋之义理仍当以孔子之义理衡之,未容以宋之义理即定为孔子之义理也。(《寄朱休承学士书》)

他又说戴震

生平所得,尤在《孟子字义疏证》一书,所以发明理道情性之训,分析圣贤老释之界,至精极妙。(《国史儒林文苑传议》)

他又说:

《孟子字义疏证》于理道天命性情之名,揭而明之如天日。(《论语通释自序》)

他曾作《读书三十二赞》,其一赞《孟子字义疏证》云:

性道之谭,如风如影。先生明之,如昏得朗;先生疏之,如示诸掌。人性相近,其善不爽。惟物则殊,知识罔罔,仁义中和,此来彼往。各持一“理”,道乃不广。以理杀人,与圣学两。

我们看这些话,可以明白焦循受的戴学的影响了。

当时有上元戴衍善说戴震临死时道:“生平读书,绝不复记。到此方知义理之学可以养心。”这话本是一种诬蔑的传说,最无价值。但当时竟有人相信这话,所以焦循做《申戴篇》,替戴氏辩诬,说:

其所谓义理之学可以养心者,即东原自得之义理,非讲学家“西铭”“太极”之义理也。

这种传说本不足辩;但这也可见焦循不藐视“义理”。他曾著《辨学篇》,说当日的学者治经著书约有五派:

一曰通核,二曰据守,三曰校雠,四曰摭拾,五曰丛缀。

他最恨的是据守,最崇拜的是通核。他说通核一派是:

同类推荐
  •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一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一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一卷)由八位杰出学者撰写,内容涵盖了从古希腊到宗教改革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第一章提供了西方政治思想开端处的宏大背景,讨论了希腊城邦与民主思想,以及诗人、剧作家、智者和史学家的政治洞见;第二章到第六章分别聚焦于柏拉图的统一城邦、亚里士多德的最佳政体、西塞罗的法权国家、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与尘世之城、阿奎那的自然法与政体理论;第七章既从宏观上考察了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的巨大变革,又特别讨论了马基雅维利在其中的突出地位;第八章以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为主体,同时考察了宗教改革时代的神学—政治问题。全书既关注政治思想的历史语境,又凸显重要思想家的特殊贡献,体现了汉语学界在西方政治哲学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悠悠中华之韵:思想学说

    悠悠中华之韵:思想学说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始,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竞相争鸣的思想学说,有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有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给后世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就为大家介绍各个思想学说的主张和代表人物,以及后世的发展历程。
  • 官道曾国藩

    官道曾国藩

    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誉之者称其为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千古圣相”;毁之考’称其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是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官道亦为人道,人道成就官道,为官之道,学曾国藩。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 我们如何思维

    我们如何思维

    杜威认为教育必须以反省思维为目的,在书中运用了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我们进行思维时的不同过程。全书主体为三大部分,第一部:思维训练的问题,说明什么是思维、训练思维的必要性、思维训练的天赋资源、学校情境和思维训练、心理训练的方法和目标。第二部:逻辑的探讨,说明完整思维行为的分析、系统性的推论、判断、概念和理解、具体和抽象的思考、实证和科学思维。第三部:思维的训练,说明活动和思维训练、具体与抽象、语言和思维训练、心灵训练的观察和信息、讲课和思维训练。
  • 老子的帮助:当代人的厚黑学

    老子的帮助:当代人的厚黑学

    本书写作特点——是一本典型的“我注六经”式的著作,其鲜明的特点与引人之处在于作者以其人生体验对老子其人其书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这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倡过“作家学者化”的王蒙是当代作家中品读老子最合适的人选。一是王蒙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老子的文章整体冷峻而个别句式激情的表达方法,与王蒙擅长的春秋笔法有相通契合之处。本书主要内容是对《老子》81章的意译和证词。作者的“意译”吸收、综合了诸多注家的成果,而用自己的语言化出。“证词”部分是作者以其70余年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悟所泣所笑所思所感,与老子的思想进行对证、查证,即作者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读《老子》一书。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书后我把反派弄哭了

    穿书后我把反派弄哭了

    宋玉暖知道自己穿越了,而且穿进了一本小说,身份相当尴尬,男主妹妹,玉嘉公主。不仅如此,她还随身携带了一个系统,自称是正义系统,又称世界和平系统,其实真正的ID叫做翠花001。男主有自己的女主大人,然而宋玉暖不知道他为什么看向自己的目光总是怪怪的。宋玉暖知道自己的剧本是一个女配,所以满心欢喜的跟着反派大人满街跑。男主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一点点的偏差,一切和上一世截然不同。反派,死对头的妹妹为什么老跟着我?烦不烦?算了,好歹是女孩子,不能凶,暂且娇养着吧。排雷:男主重生的,和女主表兄妹原男主:宋玉瑾反派:谢南初观念:不要想着宋玉暖抢姻缘,命数都是未知,原女主也没给男主打标签。就现在二婚在一起的也特别多,结婚还可以离婚,更别说这辈子男主还没和原女主成亲。提示:双处,宋玉暖是个戏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不想拯救天下

    我不想拯救天下

    你获得无我意境,只要坐着发呆,修炼速度就能加快百倍。你领悟无我剑意,“九天十地,无我不断,无我不斩”你获得忘我意境,领悟力提升百倍,你自悟剑法,创出“六灭无上”...你领悟忘我剑意...你获得太上忘情意境....... 一路走来,炎枫渐渐的发现自己已然无敌…
  • 2020不能再一次错过你

    2020不能再一次错过你

    (作品大改,敬请期待更好的呈现)有些人我们爱过、恨过、错过,却终究难以忘怀,如果让我们再一次相遇,会是怎样的结局?是否真的如我们所愿,有一个完美ENDING?分手十年的初恋,再次遇见,物是人非,他们还会在一起吗?青春无限好,珍惜眼前人。
  • 宇宙时代的修真者

    宇宙时代的修真者

    人类进入宇宙时代后,基因技术的发展成就了普通人的超人梦想,越来越多的强者涌现。这是一个纵横宇宙,强者为尊的时代。帝国第三学院学生徐庶修为奇差,平日里是属于那种被人忽视无视的存在。贫民出生的他,在第三学院这座贵族学院里,如杂草一样碍眼。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可以变强的奥秘,从此以后,他开始了纵横宇宙的辉煌之路。天使一样美丽圣阶的艾薇儿老师,性感蛇蝎的叛军首领,温婉的东方雪……在收获了辉煌的同时,他的身边也围绕了一群天仙一样的美女。^^^^^^^^^^^^^^^^^^^^^^^^^^^^^^^^^^^^^^^^^^^^^^^^^^^^^^^大宇宙时代,等级森严,贫民少年徐庶逆袭制度,剑耀宇宙的热血传奇!
  • 拒宠佳人:嚣张女侍卫

    拒宠佳人:嚣张女侍卫

    家国破碎?她独自乔装远行!一路上困顿重重?她英勇善战智计百出!在战场上威风八面的她,在滚滚红尘中,她竭尽全力的苦苦挣扎。困顿中,面对纷纷飞至的桃花一朵朵,她却还是初心不改嚣张依旧。。。。。。
  • 诸天末日循环

    诸天末日循环

    王易穿梭在各个世界,完成任务。全文包括同人和原创故事。无尽星空宇宙里傲游。仙侠世界里修炼。武侠里的大师。………………
  • 无垠山庄的主人

    无垠山庄的主人

    卸甲归田的他,用一个系统,创造了一个叫无垠山庄的地方。
  • 漂亮朋友

    漂亮朋友

    《漂亮朋友》(又译《俊友》)是莫泊桑一八八五年创作的长篇杰作,讲述了法国驻阿尔及利亚殖民军的下级军官杜洛瓦来到巴黎,进入报馆当编辑,他依仗自己漂亮的外貌和取悦女人的手段,专门勾引上流社会的女子,并以此为跳板,走上飞黄腾达的道路。最后他拐走了报馆老板的女儿,迫使老板把女儿嫁给他,自己成为该报的总编辑。小说结尾还暗示他即将当上参议员和内阁部长,前程还远大着呢。
  • 网游之大神终结者

    网游之大神终结者

    我们,一直在游戏中寻找另一个自己……那些骄傲放纵,那些年少轻狂。可是,我们真的遇到另一个自己了么?还是弄丢了自己……呃,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爱看鬼片又倔强的姑娘遇见天生的帝王,不得不调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