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13700000014

第14章 绍兴讲学结硕果

嘉靖登基,王阳明入阁梦破灭。

催王阳明入朝的圣旨,就是小皇帝嘉靖发出的。他这一年只有十五岁。

一个男人,十五岁的时候能做什么?

对于今天大多数十五岁的男生来说,他们可能刚刚初中毕业,即将升入高中,可能刚刚喜欢上了一个女生,正陷入幸福的烦恼。在父母的眼中,他们完全还是孩子。但在五百年前,一个十五岁的男孩,完全可以结婚生子,可能还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其中有个别幸运者,甚至可以登基当皇帝了。比如朱厚照和朱厚熜这对堂兄弟。

十五岁的朱厚照还是一个还没玩够的大孩子,而十五岁的朱厚熜却已经非常有心机,知道怎样运用手中的权力达到目的。和同龄人相比,他表现出来的冷静与果断,甚至不亚于五十岁的老人。

那么,大明王朝终于等来了个好皇帝了?我们走着瞧。

四月的北京阳光明媚,年轻的朱厚熜从小城安陆(湖北钟祥)走了大半个月,终于看到了宏伟的北京城。出发之前,母亲一再告诫自己,要低调低调再低调,可一想到自己马上要成为太阳底下最有权力的人,这个十五岁的孩子再有城府,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全然不顾他的堂哥死了还不到一个月,他应该面带悲伤才对。

刚到城外,给他制造麻烦的就来了,一群官员围了上来,不让他走皇帝应该走的大明门,偏要让他走皇太子出入的东安门。

面对一帮气势汹汹的老头子,这个刚从落后地方过来的孩子,会有什么反应呢?

屈服一次,就会有十次一百次。

朱厚熜眼看跟他们抗争无用,他哪个门都不进,让卫队调转车头,扬言要回安陆,继续当自己的王爷。

这帮老头全傻眼了,没想到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还能亮出这样的底牌来。他们只能就范,让朱厚熜从大明门进去。

进对了门只是个开始,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等着。很快小朱就发现,自己当了皇帝,连老爸老妈都保不住了,非得管没生自己的人叫爹叫妈,朝中那些老头子才肯放过你。

在首辅杨廷和的授意之下,礼部尚书毛澄上了一封长长的奏疏,要朱厚熜管伯伯孝宗朱祐樘叫父亲,管自己已经去世的生父朱祐杬叫叔叔,管自己还在人间的生母蒋氏叫婶婶。这样一来,以后老妈见了儿子,还得下跪磕头,口称万岁。

杨廷和还给没文化的小皇帝讲了两个史上的先例。

汉绥和元年(公元前8),汉成帝因自己没有儿子,就把弟弟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成帝病故,刘欣继帝位,是为汉哀帝。

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仁宗也没有儿子,就把弟弟宋濮王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接入宫中,后来立为太子,改名赵曙,就是宋英宗。这两人都认伯父当亲生父亲了,而且都把自己的亲生父亲视为叔父。

言下之意,让你朱厚熜认孝宗当皇父,那是你的福气,你还敢提意见闹情绪呀?

除了实际案例,杨廷和还有理论依据支持:大儒程颐说过:“为人后者,谓所后为父母,而谓所生为伯叔父母。”

这算什么事啊!朱厚熜可不干了,他要反抗。可惜满朝文武都是杨廷和的亲信,他在京城整个一孤家寡人,他说的话能不能变成圣旨,甚至他的皇帝能不能当下去,都还得老杨说了算。眼看走投无路,要么暂时屈服,积蓄力量;要么当场翻脸,下场是回湖北老家。朱厚熜是何等聪明的人,他怎么可能真的选择后一种方案呢,最多说说而已。

礼部给朱厚熜安排了“绐治”的年号,暗示他要给孝宗弘治皇帝当儿子。朱厚熜识破了他们的小算盘,从《尚书》中“嘉靖殷邦”的句子中,给自己选了个嘉靖的年号。这一次,杨廷和也没有反对。想来是一种妥协吧。在继嗣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老首辅则是态度坚定,绝不让步。让小皇帝非常头疼。

朱厚熜刚刚登基,需要在朝廷中培植自己的亲信,安插自己信得过的人。而王阳明的许多学生和故交,都已经在京城担任要职,他们都非常希望王阳明能够进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朱厚熜向远在南昌的王阳明发出的邀请,动机是真诚的,目标是明确的,但结果,却是让人非常失望的。

正德十六年(1521)六月十六日,王阳明收到了这道圣旨。其大意是:

你过去能剿平乱贼,安定地方,朝廷新政之初,特此召用。圣旨到后,你就立即快马来京,不要延误。

王阳明收到诏书后非常激动,心潮难平。自己十一岁来到北京,在这里前后生活了近三十年,他非常喜欢这座城市。他的职业生涯是从北京开始的。离开北京,远离权力中心已经多年,这一次,终于有了大展才华的机会,他已经五十岁,这样的机会对他来说太珍贵了。

按王阳明的声望与能力,北京适合他的地方只有一个——内阁。他的功绩超过了六部任何一个尚书,他的声望超过了内阁任何一个大学士,他的学生都能当上二品大员了,让他进京,难道只当个侍郎?

但历史总会显现它的吊诡之处。

王阳明刚刚走到杭州,正准备乘船走大运河进京时,一匹快马带来了朝廷的紧急命令,让王阳明回江西待命,暂缓入京。

这一暂缓就是一生。感觉深受打击和伤害的王阳明,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内阁的大门就这样向他关上了,他心灰意冷,很快就上书请求致仕。

你们既然不重用我,干脆就让我做一介平民,回山阴养老吧。

这一次,朝廷倒是批准了,还给了一个虚衔:南京兵部尚书。熟悉官场规则的老干部王阳明知道,自己去不去南京上班已经无所谓了,反正这是个荣誉职位。

王阳明距离入阁只有一步之遥,这次的幕后黑手,正是杨廷和。他知道以王阳明的脾气,是不可能安心投到自己门下的。更重要的是,王阳明有不少弟子在大礼议中反对杨廷和,如果让王阳明进京入阁,后果可想而知。

杨廷和向新皇帝建议说,现在朝廷要给武宗办国丧,花费巨大,如果王阳明现在进京,又得对他平定宁王的功绩进行封赏,那户部的财力可实在吃不消啊。嘉靖觉得有道理,哪里明白他那些花花肠子,当时就答应下来了。

王阳明不能入阁,是大明政坛的一大损失,但对于绍兴的学子来说,却是他们的福气。

因为王阳明又回乡办学了,而且,这一待就是六年。

不能联手王阳明,当然是嘉靖皇帝的重大损失,但历史却为他提供了另一些支持者,让他们演出屌丝逆袭高帅富的戏码。

大礼议,一封奏折引发的血案。

小皇帝正要向杨廷和屈服的关键时候,一封上书改变了历史进程,甚至引发了一场血案,最终让嘉靖获得了他想要的一切。这个上书人的经历之传奇,在有明三百年也是屈指可数的。

一个二十三岁中举,然后用了二十三年时间才取得进士资格的人,他在仕途上能走多远?

一个只比王阳明小两岁的七零后,在弘治十二年(1499),也就是王阳明中进士的那一年,开始自己人生中第一次会试,一直考到正德十五年(1520)才考中。这位老兄,不得不顶着苍白的头发,和一大票九零后、零零后一道,从最基层官员做起,能做出什么业绩呢?

哪个领导不喜欢提拔年轻人,凭什么欣赏你一个糟老头子?你朝中又没有靠山。

如果我说这个已经大半截入土的实习生,只用了七年的时间,就以直升飞机的速度从一个没品小吏爬到大明首辅的位置,你会觉得我是在开玩笑吗?

这个人就是张璁。当时他只是礼部一个打杂的。领导不欣赏他,同事不待见他,皇帝不认识他,好运不青睐他,女人不亲近他。难道就这样混日子、等退休吗?

皇帝与杨廷和的矛盾,让张璁看到了一线希望。想跟杨首辅混,人家懒得理你。这个北漂小皇上在京城没有什么根基,我为什么不赌一把呢。

他连夜苦读经典,奋笔疾书,抽空还向黄绾和方献夫两个王学门人写信请教,终于炮制出了注定要引起一场血雨腥风的《大礼疏》。

张璁以史料为依据,以文献为准绳,无情地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刘欣和赵曙都是在很小的时候,过继给了汉成帝和宋仁宗,而且是在皇宫中长大的,跟现在的嘉靖皇帝情况完全不同。而且子不臣母是天条,是孔老夫子早就明确指出的。如果当今圣上给孝宗继嗣,那兴献王岂不是又要绝嗣了。

杨廷和未能阻止这份奏疏到达嘉靖手中,让小皇帝激动得无法自持:“此论一出,我吾父子获全矣。”一旦有一个人跳出来,反对杨廷和的声音就越来越响亮了。

甚至王阳明所主张的“礼本人情”,都被他们拿来作为支持嘉靖的依据。

问题是权力不在张璁这边,批判的武器架不住武器的批判,杨廷和轻描淡写说了句:“秀才安知国家事体”,就给他定性了。

吏部给张璁升了官,去南京担任刑部主事,就这样把他赶走了。杨廷和自以为得计,却不知道自己又犯下了严重错误。

王阳明的众多支持者当时都在这个大明陪都。黄绾担任南京都察院御史,席书是南京兵部侍郎,方献夫结束了十年隐居治学,担任了南京刑部员外郎,张璁到了新工作岗位之后,很快和这些人交上了朋友,打成一片。这些人都坚定地站在了张璁这边。

南京吏部主事桂萼,和张璁一样也是长期不得志的愤中(年),他押上了自己全部的前程,赌嘉靖能够扳倒杨廷和。

嘉靖二年(1523)十一月,桂萼向朝廷上了份措辞强硬的奏疏,建议皇上追尊兴献王为皇考,并且在太庙增加牌位。而把孝宗称为皇伯考,武宗为皇兄,封自己的生母蒋氏为皇太后。嘉靖一看非常高兴,立即召来群臣审议。这场大讨论一直进行到第二年二月也没有结果,搞得嘉靖皇帝春节都没过好,正心烦之时,却收到了杨廷和因病致仕的申请。

年轻的皇帝乐昏了,半天不敢相信这个事实。这近三年的时间里,自己虽然是皇帝,但杨老先生才是这个帝国最有权力的人,而且处处跟自己作对。嘉靖已经懒得玩那种挽留游戏了,直接大笔一挥:准!

杨廷和一走,嘉靖让费宏担任吏部尚书和首辅。和杨廷和相比,这个费首辅的最大特点是听话,绝不给皇帝制造麻烦。

同时,本着以人为本,重用人才的理念,嘉靖把张璁、桂萼和席书等人都调到北京,安排到自己身边工作。

杨廷和走后,反对嘉靖继统不继嗣的声音依旧十分响亮。可惜群龙无首,就算你们抗议的奏疏能把嘉靖小朋友埋了,又能把人家怎么样呢?

不过没多久,嘉靖突然得到了锦衣卫的秘报,他完全石化了。

这帮文臣一个个仁义礼节不离口,怎么比朱宸濠还要凶恶哇。

原来,刑部尚书赵鉴授意下属张翀,纠结了几十个同僚,准备带着棍棒守候在东华门,活活打死张璁!

东华门是张璁上下班的必经之地,赵鉴他们想好了,一旦张璁从此路过,几十人就一拥而上,一起动手,将他活活打死,反正法不择众,嘉靖总不能把这些人都杀了吧。

太没有人性了,嘉靖一边听汇报一边擦汗,心说今天你们怎么对张璁,明天就可能这么对我,不,是对朕。这样的败类,还不赶紧清理出去,更待何时?

大明王朝是唯一一个公然在朝堂上打文官屁股的朝代,而文官的脾气之暴,也是出了名的。正统年间,因为太监王振劝英宗亲征瓦剌,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惨剧,英宗做了俘虏。消息传到北京,王振的三个心腹马仔,就在左顺门被一群人活活打死,这帮凶手却没有一个被治罪的。

因为他们都是朝中的文臣,谁敢说他们只能挥笔发牢骚,人家照样能挥拳发脾气。但是,小皇帝这次决定要好好治治他们。

嘉靖立即召集内阁和各部负责人开会,向他们通报了赵鉴和张翀的阴谋,让锦衣卫一查到底。并提拔张璁、桂萼为翰林学士,方献夫为侍讲学士。同时,正式将公文中兴献帝的“本生父”称谓去掉,从此完全达到了继统不继嗣的初衷。

坚守传统的朝中大臣当然不服,反对的奏疏又一次雪片般地飞向了内廷,但嘉靖有自己的招数,他吩咐司监:“一律留中不报。”写了也是白写。你们能把朕怎么样?

胜负已分。如果大礼议事件就此告一段落,恐怕它在中国历史上还不会这么引人注目。很快,新的戏码又要隆重上演了。

嘉靖三年(1524)七月十二日,这个在皇历上很普通的一天,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在杨廷和之子杨慎的组织下,六部十三司共计二百二十名高中级官员,一起走到了左顺门,他们的表情是凝重的,他们的目光是坚定的,他们的动作是一致的:下跪。他们的目标是统一的:皇帝不为继统的事情给个合理解释,他们就永远跪着不起来!

别以为这些人级别不够,六部尚书中的五个,也跪在了人堆里面。十八岁的朱厚璁,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他不得不找来张璁商量。不过,当张璁把自己的主意说出来时,朱厚璁兴奋得大喊:“爱卿真有办法!”

一帮人跪得头昏眼花,没有等来皇帝的影子,却等来了手提家伙的锦衣卫,这帮人显然是得到授意,也不跟你们客气,上来就拘捕了一百三十多人,剩下的用武力驱散。不服就打,打服为止。

第二天,还是同样一块场地,还是同样那些高官,只是把跪姿改成了俯卧式,大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廷杖,就在此起彼伏的哭喊声中隆重开始。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有些人却从此永远见不到阳光。十七人被当场活活打死,刷新了堂哥朱厚照在正德十四年(1519)创造的致死十一人的廷杖死亡纪录。而那些幸存者,都不同程度地落下了终身残疾。带头挑事的杨慎、王元正等被流放边陲,永不录用。

这样的皇帝,还能指望他致良知吗?

受封伯爵,父亲走得安心。

朝廷中斗得不亦乐乎,王阳明在家乡却过得非常舒适。这里有他最亲的亲人,有最仰慕他的人。进京遇阻之后,他没有再回江西,而是回到了山阴,从此一待就是六年。等他下一次来到南昌,已经是六年之后了。

正德十六年(1521)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前一天,是老爷子王华的七十七大寿。人活七十古来稀,在山阴家中,王阳明特地为父亲举办了一场隆重的酒宴,当地官员,亲朋好友,阳明弟子都来参加了。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朝廷特使捧着圣旨也来凑热闹了。喜欢看古装剧的同学,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皇帝趁大臣家办喜庆活动时,发布一个满门抄斩的通知,搞得别人猝不及防,哭都来不及。但这一次,朝廷送来的却是喜报。

特使其实早就到山阴了,但为了配合这次活动,他很有眼力价地把自己雪藏了几天,一定要在这一天,要赶这个喜庆的日子,就是为了锦上添花,喜上加喜。圣旨是这么写的:

江西反贼剿平,地方安定,各该官员,功绩显著。你部里既会官集议,分别等第明白。王守仁封新建伯,奉天羽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术国,还兼南京兵部尚书,照旧参赞机务,岁支禄米一千石,三代并妻一体追封,给予诰卷,子孙世世承袭。

王阳明因为平定朱宸濠,终于得到了朝廷的高规格赏赐。和圣旨一起到的,还有特制的蟒袍、玉带。

在众人的一片欢呼恭维声中,王阳明穿上蟒袍、玉带,向父亲行最隆重的叩头大礼,来宾无不称颂王阳明为国之栋梁,称颂王华有个好儿子。

王华也非常高兴,喝了很多酒,他告诉儿子:“当初宁王叛乱之时,别人都告诉我你死了,我不相信,我知道你自有办法脱身;当你举兵对抗宁王之时,亲朋好友们都劝我逃离山阴,以免朱宸濠手下前来行刺,但我无所畏惧;当江彬一伙试图在武宗面前陷害你时,我非常担心,以为你要大祸临头。没想到,今天能看到你加官晋爵,为父真是替你高兴,你爷爷要还在的话,他也会十分开心的。不过,古人说的好,盛极必衰,福祸相生,加官封爵,固然值得庆祝,但一定也要小心从事啊!”

王阳明再次跪倒,向父亲行叩头大礼:“儿子一定谨记于心,不敢忘记!”王华连连点头,眼泪差点就当场掉了下来。

寿宴的气氛相当热烈,大酒一直喝到深夜,王阳明早就忘记了自己的肺病,忘记了养生的要求,忘记了妻子的叮嘱,这一夜,他只想大醉一场,把胸中的憋闷情绪排遣出去。最后宴席怎么结束的,他是怎么离开的,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这一觉,王阳明睡得很踏实。早上醒来,看着自己消瘦的身体,他不禁感慨道:“昨天我衣蟒戴玉,别人都说这是至荣。晚上我脱衣就寝,依然还是一副穷骨头。可见,荣辱原不在人,是人心自己迷乱。”

王阳明还为此赋诗一首:

百战归来白发新,青山从此做闲人。

峰攒尚忆冲蛮阵,云起犹疑见虏尘。

岛屿微茫沧海暮,桃花烂漫武陵春。

而今始信还丹诀,却笑当年识未真。

王阳明之所以把父亲的寿宴办得如此隆重,也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王华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有经验的老人都提醒王阳明做好准备。果不其然,春节刚过完没多久,嘉靖元年(1522)二月,老爷子就告别了人间。他走得非常安详。自己曾经最不放心的长子,如今却成为人人景仰的大明军神,桃李遍天下的心学大师。自己是个状元,但儿子的事功学问全面超过了自己。父亲绝不会妒忌儿子的成功,只会为他感到高兴。

王华的死让王阳明痛不欲生,大病了一场。按照惯例,他需要在山阴守孝二十七个月,不能入朝为官。从此之后,他就扎根山阴,教育子弟。

得知这个消息,朝中那些担心他入阁抢风头的高官员,也暂时松了一口气。

山阴小城,吸引全国学子。

王阳明是个天生的领袖,天才的教育家。从南京开始,他身边就聚拢了许多粉丝。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学生和崇拜者都会跟随到哪里。这已经成为习惯了。

当王阳明落叶归根回到山阴时,已经成为这个国家最有影响力的学者和教育家了。在为父亲守孝期间,他固然不能离开山阴,而当二十七个月守孝期满之后,他发现自己更加无法离开。

因为太多学子来到了这里。

那个时代,中国的教育中心不在南北二京,也不在十三省的任何一个省会,而在绍兴。全国的青年才俊,如果能得到去阳明书院学习的机会,能实地了解王阳明的讲课艺术,亲身感受王圣人的强大气场,绝对比中了秀才更高兴,在亲戚朋友面前倍儿有面子。

王阳明年过半百,讲课水平也臻于完善,他身体不好,也不可能搞小班授课,每次讲课时,都有三百多个学生挤进教室,很多人只能坐在地下听讲。

他们来自全国两京十三省,有生活在南北两京、生活条件优越的富家子弟,更有成长在山区乡村,家中没出过一个秀才的普通孩子。他们的到来,让山阴的外来人口剧增,让这座小城的房租暴涨,餐饮服务行业的生意有了大幅度提高。

让我们记住其中的一些优秀代表吧,来自湖广的萧谬、杨汝容和杨绍芳,来自广东的杜仕鸣、薛宗铠和黄梦星,来自南直隶的王艮、孟源和周冲,来自南赣的何秦与黄弘纲,来自安福的刘邦采和刘文敏,来自新建的魏良弼、魏良政和魏良器。在来绍兴之前,他们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学者,有的已经中了举人,可他们都清楚,在王阳明面前,他们的学识完全不值一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投奔王门的不光有上进青年,也有中老年人。有个浙江海宁的诗人董萝石,已经六十八岁了,却愿意拜比自己小得多的王阳明为师。王阳明哪好意思当他的老师,但董诗人却坚持要拜师。他还认真地告诉王阳明:“我这一生,认识了很多大人物,一个个道貌岸然,却各怀鬼胎。本来对世界已经不抱希望,直到听了王先生的讲课,才如梦初醒。不入王门,我会抱憾终生!”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王阳明又怎么忍心回绝他。

甚至当时的绍兴知府南大吉,也成了王阳明的学生。

南大吉是陕西渭南人,正德六年(1511)中进士,嘉靖二年(1523)担任绍兴知府,随即拜访到阳明门下。第二年,他整修了山阴县的稽山书院,聘请王阳明做主讲,并重新刻印出版《传习录》。不过南大吉很快得罪了朝中高官,被贬回了陕西。但即使人在渭南,他依然坚持向乡亲们传授阳明心学,很有些不撞南墙头不回的执着精神。

中国古代的书院多以所在地命名,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少数以去世的学问大家命名,如濂溪书院(周敦颐字)、横渠书院(张载字),但以在世学者命名的书院则是少之又少。嘉靖四年(1525),王阳明的学生在绍兴府的西郭门内、光相桥东建立了一座新书院,以其老师的名字命名。他们的行为当然是经过老师首肯的,而这时候的王阳明,无疑也配得上这个荣誉。

在王阳明的众多年轻弟子中,有两个人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的学术带头人。而阳明心学也因这两人,得以更加发扬光大。

这两人就是王畿和钱德洪,两个人比朱厚照还小,都属于十六世纪的九零后。

王畿字汝中,号龙溪,绍兴府山阴县人,他家距离当地最气派的新建伯爵府很近,听说很多人都跑去听王阳明的课,他却不以为然。

王畿和后来给王阳明做传的冯梦龙一样,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文艺青年,很早就中了秀才,却不喜欢读书,对于搞学术更没有什么兴趣。他喜欢饮酒赋诗,下棋唱曲。也算得上当地一个潮人。

王畿以为王阳明的弟子都是些老古董,但魏良器兄弟几个却让他改变了看法。

有一天,王畿无意中路过伯爵府,门开着,魏良器、魏良弼和魏良政三兄弟端着酒杯,行酒令现场作诗,玩得很尽兴。王畿愣了,想不到这几个屌丝还能如此潇洒。

王畿纯粹想找事,上去不怀好意地问:“你们这些腐儒,怎么也会玩这个?”

魏良器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平静地说:“我们可不是腐儒。你被偏见遮住了双眼,又怎么能了解真相呢?”

王畿被说得哑口无言。嘉靖二年,他去北京参加会试,结果落榜了,从此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在尝试听了几次课后,对王阳明由怀疑到尊敬,最后发展到崇拜,他果断地申请拜王阳明为师,还怕王伯爵看不上他。

不过王阳明很爽快地答应了,他早就看王畿这孩子是可造之材,魏良器兄弟的一番举动,也是王阳明安排的,就是为了引王畿入王门。

王畿加入师门,还需要王阳明使用心计,而钱德洪却有高度的自觉性。

正德十六年九月,王阳明回到了余姚,给奶奶扫墓。在这里,他遇到了钱德洪。

钱德洪名宽,字德洪,号绪山,余姚人。出生在王阳明当年出生的瑞云楼中,命中注定要做他的学生。

钱德洪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带了七十四个亲戚朋友,一起守候在王府的中天阁下,给王阳明行了拜师大礼。

王阳明很欣赏钱德洪的组织动员能力,更喜欢他稳重踏实的办事风格。虽然他没有王畿那么好的天分,但他的优点也是王畿不具备的。他就像一个升级版的黄绾,有他的帮助,王门不可能不壮大。

这两个人都比王阳明小二十多岁,如果王阳明的妻子能够正常生育,自己的孩子也和他们差不多大。

王畿与钱德洪成为王门的“接引师”,想加入王门为弟子,得先让这两人面试,合格的才能见到王阳明,如果是资质太差,慧根太浅,恐怕也没必要浪费大家的时间,王门还是有门槛的。

王阳明人不在京城,京城却依然有他的传说。

嘉靖二年二月,三年一度的会试又开始了,两京十三省的精英再次会聚北京,为争取那三四百个进士名额全力以赴。而当他们在倒数第三天,在策论考卷时,却无法平静下来。

今年的题目,居然是要求他们对王阳明心学做出评价。

主持当年会试的大学士蒋冕和吏部尚书石瑶,摆明了是想摆王阳明一道。王阳明弟子王珊看到题目,直接交白卷出场以示抗议。这个行为难说血性,倒显得有些鲁莽。欧阳德和魏良弼居然被录取了,他们是遵照蒋冕的暗示,对阳明心学进行攻击了吗?当然不是,他们借题发挥,把老师热情地夸奖了一番。但可能是其他科目考得太好,侥幸过关。钱德洪则没有这么幸运,惨遭落榜。

不过,王阳明倒挺高兴,他告诉愤愤不平的钱德洪:“圣学从此大明于天下了!”

蒋冕和石瑶不知道是脑子哪根筋出了问题。他们对王阳明的心学观点不满意不认可,对王阳明在老家大办书院、大赚学费很眼红,但也不至于这么帮助王阳明做宣传吧。

经历过这次科举之后,全中国这些最顶尖的年轻精英,无论对王阳明褒也好,贬也罢,都会认定这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他们自然也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更多人听,让两京十三省的更多人知道和了解王阳明,并对其学说产生兴趣。在没有电视和网络的年代,这样的口口相传无疑威力极大。事实上等于宣布,王阳明的学术影响,几乎可以和朱熹分庭抗礼了。

天泉聚会,四句教横空出世。

嘉靖三年(1524)中秋,长达二十七个月的守孝期早已结束,王阳明在自家花园的天泉桥边举办了一场大型宴会,参加的不是别人,正是跟随自己的一百多个弟子。

和王阳明一起喝酒,他的弟子们都很轻松,没有什么拘束的感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现场气氛非常放松,大家都端着酒杯来回走动,有些人趁着酒兴击鼓呤唱,另一些人则聚在一起猜酒令。

同学们请他们的老师现场作诗。王阳明谦虚了一下,但很快就写了出来,这就是《月夜两首》。

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

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情。

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

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

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虽说是喝酒放松的时间,王阳明写下这两首诗,依然不忘借景抒情,他提醒学生,明月被乌云遮蔽是暂时的,内心的良知就如同明月,外在的干扰就如同乌云,一定要守护自己的良知,不要被他物左右,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热血男儿,岂能虚度大好时光。切忌学郑玄(汉代学者,字康成)只做些支离破碎的考证功夫,像朱熹(字仲晦)那样把宝贵的生命用于做集注。

他最欣赏的处世态度,就像“铿然舍瑟春风里”的曾点那样。孔子都说“吾与点也”。王阳明尽管对佛老两教都很有研究,但有一点他是深信不疑的。

他坚定地认为,人只有一次生命。都说他是主观唯心主义者。但至少在这一点上,他和今天的唯物主义者站在了一起。清楚自己只有一次生命,明白过去的日子不可能再来,你就必须珍惜光阴。不让生命留下过多遗憾。

最后,在大家的一片欢呼声中,王阳明示意安静,清清嗓子,用他纯正的越地方言,吟诵出了四句震铄古今的名句: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话看似通俗,即使放在今天,大部分人也能大概看明白,但其中包含的哲理,却是要反复思考和琢磨的。即使是王畿和钱德洪这两位最优秀的弟子,也因为四句教产生了严重分歧,甚至导致了王阳明死后,他们各自建立门户。

第二天,按照惯例,所有参加宴会的学生们又来府上答谢。王阳明说:“当年孔子在陈国时,却想念鲁国的狂士。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们不清楚,就请老师讲解。王阳明说:“世间大多数学者,沉溺于富贵声利的场所,如同被囚禁了一般无法摆脱。直到听说了孔子的教悔,才知道人世间的一切俗缘,都与人的本性无关,都是可以解脱掉的。但如果只能看到这一点,不加实践以入于精微,就不免有轻灭世故、忽略人伦的毛病。狂士虽然比世上那些庸庸琐琐的人要强一些,但一样都是没有得道。所以孔子在陈时,想着尽快回鲁国,以帮助那些狂士尽快入道。过去我担心你们悟不出这个道理,幸运的是,你们现在的见识已经大有进步了,正好可以精诣力造,以求至于道。千万不能自我满足,而停留在狂士的层次,不去进步。”

众学生一听,都有恍然大悟之感。

嘉靖四年(1525)九月,王阳明再回余姚,看到自己出生的瑞云楼,心中无限感慨。回到山阴之后,他在龙泉寺的中天阁召集弟子,约定每月初一、初八、十五和二十三,为固定讲课的日子。他在中天阁留下了一篇文字,引用孟子的话“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鼓励学生一定要珍惜光阴,努力学习,不要在无端的争执上浪费时间,养成心浮气躁的毛病。

老来得子,难以享受天伦之乐。

嘉靖四年(1525)春节,本来应该是处处充满喜庆气氛的时节,王家上下却没有丝毫的快乐情绪。最难过的无疑是王阳明自己,刚刚为父亲守完了二十七个月的孝,结婚近四十年的老伴诸氏夫人又一病不起了。

最好的医生依然无能为力。还没有出正月,诸氏就去世了。

王阳明永远也忘不了他在新婚第一天的荒唐行为。正因为这一夜的放纵,让他一辈子内疚。明明知道她不能生育,他宁可抱养义子,也不肯纳二房,这在当时的明朝社会,完全可以说是让人不可思议的行为。

公平地说,以王阳明的才华和学识,以他追求完美的个性,条件平平、又没有什么上进心的普通女性诸氏,不能说配不上王阳明,但至少也可以说,两个人并不是太适合。但自从十七岁结婚之后,王阳明就从来没有产生过休妻的念头。以他的才华,当然不缺少红颜的爱慕,但他还是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份婚姻,维护一个丈夫的操守。

第二年初,王阳明结婚再娶,新娘子张氏比王阳明小很多,完全就是两代人。她的温柔体贴,给王阳明带来了许多未有的激动,也给这个家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活力。更让王阳明意想不到的是,到了十一月,他居然有了自己的儿子。老来得子的王阳明,别提有多激动了。孩子就是生命的延续,孩子也是感情的结晶,当自己告别人世时,想到有一个或者几个自己制造的生命还在世间,也就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按照王家的族谱,王阳明这一代是“守”字辈,而下一代是“正”字辈。他给儿子取名正聪,希望孩子能够聪慧。但他并不想把儿子培养成学术大师,儿子走什么样的道路,得看自己的造化和机遇,王阳明并不想强求。

而且,他自己已经一天天地感到了衰老的迹象。

王阳明死后,著名的大嘴王艮曾神秘地对外界宣布,他的老师有六个老婆。这样的八卦显然太不靠谱。王阳明是有生育能力的,如果真有六个老婆,他怎么着也得留下三五个孩子才正常,怎么可能只有一个王正聪。

对于王阳明,嘉靖皇帝上任之初还是非常欣赏的。王阳明天才般地平定了南赣匪患,又用十四天时间擒获宁王朱宸濠,对大明王朝的贡献,在当世已经无人能及了。不过,随着的位置坐得越稳,越不会想起王阳明的好。

王阳明的众多朋友和弟子,特别是席书、黄绾和方献夫等人,一直在运作王阳明入阁的事。已经当上礼部尚书的席书直言:“生在我前面的,我只佩服杨一清;生在我后面的,我只佩服王守仁。”方献夫则说:“定乱济时,非王守仁不可。”

而嘉靖的两个亲信张璁和桂萼,对于王阳明的感情是复杂的。他们能够咸鱼翻生,靠的是自己的赌徒心理,靠的是嘉靖战胜了杨廷和,但他们斗争的武器,却是来自心学,尽管他们不大愿意承认,阳明弟子的支持,也是他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着投桃报李的精神,他们也应该支持王阳明。

嘉靖虽然和堂哥朱厚照一样,在十五岁就登上皇位,但他绝不像后者一样脑残。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费一兵一卒,就完成了朱宸濠努力了一辈子也没有做成的事情,让大明王朝的统治者改变了血脉。他违背了朝中大多数大臣的愿望,坚决不愿意过继给朱祐樘当儿子,却给自己的亲爹修建了显陵。

刚当皇帝的时候,嘉靖是想让王阳明入阁,可被杨廷和阻止了。没过两年杨廷和辞职,按理说,他把王阳明请进内阁,绝对是名正言顺。可这时候的嘉靖,却成了杨廷和政治遗嘱的忠实执行者,继续把王阳明晾在一边。

随着皇位的巩固,嘉靖已经不需要太多帮手了,对王阳明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对这个神奇大儒的担心却与日俱增。杨廷和的例子摆在那里,太有个性的首辅,会让皇帝当得相当委屈。而且王阳明的能力与影响力,只会比杨廷和更出色。还是费弘这样才华平庸但听话懂事的首辅好使。

这么多人把王阳明说得越厉害,他就越对王阳明不放心,越不想起用王阳明。

时光来到了嘉靖六年(1527)九月,王阳明已经五十六岁,到了这个年纪,一般都不会想到再为国家出力,而是想享几年清福,和妻儿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可谁也没想到的是,他平静的生活还是被打破了。而能够让王阳明必须做出回应的,只能是当今皇上。

天泉正道,浙中学派奠根基。

时光荏苒,嘉靖三年(1524)中秋,王阳明曾在天泉桥下大摆宴席招待门下弟子,三年之后,他就要去广西平叛,这一走,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

就在那次欢宴时,王阳明提出了著名的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畿和钱德洪要留在山阴主持学堂,可是,就王阳明“四句教”的教义问题,他们两个人却产生了比较大的落差,争执不下。在这种情况下,消除分歧、达成共识是非常必要的。不然,如何向数千弟子传授?

王畿认为,王阳明的四句话讲得还不够透彻。如果说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的,那么意也是无善无恶的,知也是无善无恶的,物当然也是无善无恶的。如果说意有善恶之分,那么心的本体就还是善恶存在了。

钱德洪则认为,心的本体是天生的性,原本就是没有善恶的。但人心受到世俗陋习的污染,意念上就有了善恶存在。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这些都是恢复天性本体的功夫。如果说意念原本就没有善恶,那就谈不上功夫了。

九月初七晚上,师徒三人再次坐在了天泉桥边,深秋的夜晚已有些许凉意,两个学生提醒老师要加衣。

王阳明却不关心这个,他面前坐的是两个自己最欣赏的弟子。他们将要挑起王学的重任,但是,他们的学问,却还是不能完全让自己放心。他一直在回忆两个人的表述。

他告诉两人:“我明天就要出发去广西(没有说出来的话:很可能就永远回不来了),正要给你们说清这个意思。你们两人的见解,正好可以相互补充,切不可各执一端。”两人急忙表态接受。

王阳明说:“我开导学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天性聪明有慧根的人(王畿就是这样的人),直接从本原上体悟入门。人心本体原是晶莹剔透,原本就是一个‘未发之中’,聪慧的人一下子就能领悟本原,这就是功力。别人与自己、内在与外在一下子都悟透了。而资质稍稍差一些的人(钱德洪,就是说你呢),心中不免会受到世俗陋习的沾染,本体受到蒙蔽,暂时教他们在意念上踏踏实实地为善去恶。等到他们也功夫纯熟,渣滓完全被清除之时,本体也就明亮干净了。汝中的见解,正是我开导聪明人的方法,而德洪的观点,是我开导资质稍差之人的观点。”

两人一听老师这么说,不免都相当高兴。不过王阳明马上很严肃地提醒道:“你们两人的观点互相补充运用,资质在中等上下的人都可以被引入正道。但如果各自固执己见,很快就会让很多人不能走上正道,就都不能穷尽天道的本体。”王畿与钱德洪的脸有点发烧,只好连声答应。

马上要走了,王阳明意犹未尽,接着说:“你们以后讲学,千万不能丢掉了我的宗旨: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只要按照我的话,因人而宜地去指导,自然不会有什么大的毛病。这本来就是贯通上下的功夫。天资极高的人,世间很难遇到(王畿你还不是啦,钱德洪更是差得太远),能将本体功夫一下子悟透,这是连颜回、明道(程颐)先生也不敢自认的。怎么能轻易对人寄予这样的期望呢?人心往往都会受到世俗陋习的沾染,不教育他在良知上落实行善去恶的功夫,只去凭空想象那个本体,对任何事情都不踏实应对,这不过是养成一个贪求虚荣的毛病。这可不是个小毛病,必须给你们早点讲清楚。”

王畿和钱德洪不愿意相信,这是老师对他们的最后一次指导,他们也没有这个意识。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总有办法战胜疾病,延年益寿的。但是王阳明自己很清楚,他的好胜心再强,也抵不过时间的强大,病魔的无情。

两年之后,王阳明去世的消息传到北京,王畿与钱德洪还正在准备会试,他们立即决定放弃考试,为老师守孝。

王阳明去世之后,两人围绕四句教其他问题,还是分道扬镳,各自发展。但他们都不忘老师的教导,都希望继承老师的遗志,将王学发扬光大。王畿坚持讲学四十余年,两都及吴、楚、闽、越、江、浙等地,都留下了他讲学的记录。而钱德洪不仅同样是出色的教育家,还是卓越的出版人。他整理了王阳明的全部著作,修订了阳明年谱,对推广王学,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以王畿和钱德洪两人为首,形成了王学三派中的浙中学派。无奈两人能力有限,再传弟子中也缺少领军人物,虽是阳明嫡传,日后浙中学派的发展,却落后于江右与泰州两大学派。不过这一切,王阳明已经无法知道了。

那么,王阳明在广西的平叛过程,是否还能和过去一样神奇呢?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居里夫人

    名人传记丛书——居里夫人

    本书讲述了居里夫人的生活以及她的工作。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有着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她在男性主宰的科学领域里占有不同寻常的一席之地——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女性、第一位法国大学的女性教授、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得奖人、第一位母女皆获得诺贝尔奖的母亲如此炫目的光环全部笼罩在居里夫人一人头顶,世界都为之震惊!
  • 才高八斗——曹植

    才高八斗——曹植

    本书介绍建安时代与建安文学,记录曹植的起伏人生与其文学创作生涯。
  •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传记并没有十分完整地描绘出比尔·盖茨的全貌,却是尽量全面地写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才经历。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漫长的,充满荆棘的。比尔·盖茨白手起家,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功,文字可以记下这些事件、却不能表达个中辛酸。他成长中的挑战,他创业过程中的波折,这一切都造就了一个活生生的英雄形象,也同样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近比尔·盖茨,来了解这个伟大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吧!
  • 唐明皇:爱美人更爱江山

    唐明皇:爱美人更爱江山

    《唐明皇爱美人更爱江山》讲述了他励精图治,缔造了开元盛世,万古流芳;他好色误国,酿成安史之乱,大唐从此万劫不复。功德碑上写不尽他的丰功伟绩,耻辱柱上他的名字也赫赫在目!其内容包括安禄山起兵、潼关失陷、马嵬坡前长恨歌、郭子仪奉诏平叛、被幽禁的太上皇等。
热门推荐
  • 半生瑟瑟

    半生瑟瑟

    丈夫的背叛,将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王安芮又重新推回职场,从底层做起,直到拼搏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期间,王安芮经历了友情、背叛、暧昧,和爱情。以为的爱人却另有所爱,以为的朋友却另有所图,以为的永远最终离散,以为的失去是否还能重新拥有?在走向成功的路上,虽然一直有人相伴,但在这残酷的生活里,她的内心也只能孤独地强大。
  • 守身如玉之许你一世安宁

    守身如玉之许你一世安宁

    “夜庭那边的人按时间算,等了一个多小时没见阿笙回去,就开始去酒吧街寻找,结果没找到人。”林天义继续汇报着说。“怎么会没找到!”夜雷不明白了,一个大活人怎么就找不到了,凭他夜雨笙自身本领,想要打他主意的人都很难下手,况且,酒吧街又是他夜雷的地界,到处都是自己人,这种情况下,一个大活人又怎么能凭空消失……林天义语速很快,条理却很清晰地继续汇报着,却突然结巴起来。“后来,我查了那一片的监控……显示……”夜雷很是不满林天义的表现,直接打断接话道:“显示什么?”“显示阿笙非礼一个姑娘,然后被那姑娘打晕带走了。”语毕,正要上车的夜雷脑子突然打了结,满脸疑惑地转身看着林天义。“啥?”林天义很是谈定且认真地继续说道:“我也觉得太离谱了,就先亲自看了监控确认无误后,才来向您汇报的。”“不可能!”
  • 偏与爱

    偏与爱

    ——“我这一生遇到过很多人,他们如同指间的烟火,忽明忽暗,最后只沦为一抹灰烬。而你不同,你如北斗,闪耀在我的整个人生。"——“所以,见一面吗?”
  • 苦夏:一个志愿军女文工队员的悲情往事

    苦夏:一个志愿军女文工队员的悲情往事

    苦夏是作者叶雨蒙在认真采访故事主人公之后,八年磨一剑著成,主要讲述女文工队员苦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悲情故事。从艰难行军至朝鲜,到停战协定签署后的最后一战,《苦夏:一个志愿军女文工队员的悲情往事》以女主人公的视角,站在女文工队员的立场,对朝鲜战争进行了别样的回忆,侧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同时,这场战争一些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被逐渐揭去面纱……
  • 我被鲲神系统绑定了

    我被鲲神系统绑定了

    朱秦尤许最近玩了一款微信小游戏,收集各种鲲,最后晋级成神。好不容易解锁到神级,结果系统来了个飞升。看了一眼,发现要从头再来。气急之下来了一句:“老子不玩了!反正所有的鲲都看到了。”“真的吗?要不要再看一遍?”“好吧!”“叮!系统绑定成功”郁闷中的朱秦尤许还没有反应过来是谁和她说话,就稀里糊涂的被系统绑定了,踏上了异界时空的旅行。女主无cp,独立自主,有正确的三观。
  • 一起来喝鸡汤吧

    一起来喝鸡汤吧

    根据每天的心情,喝不同的鸡汤。一起来喝美味的鸡汤吧!
  • 3号实验

    3号实验

    文明的等级鸿沟永远都那么大,不会因为谁是谁创造而对谁产生怜悯,哪怕长成一样的面孔,差距依然还是差距。就如我们随意掐死蚂蚁一样,总觉得理所当然。
  • 仙帝人

    仙帝人

    天下纷争三百年,仙,帝,人,谁才是人间的真正主宰?
  • 和女船长一起荒岛求生的日子

    和女船长一起荒岛求生的日子

    张洋为了女朋友,毅然决定要出国劳务发财,谁知尽然上了一条黑船,就在感觉人生无望时,一场海啸再一次改变了他的命运。
  • 半朵青莲

    半朵青莲

    沈青婵,人称“半朵莲”,不过是稍微不同,年纪轻轻就掌管着醉欢枝里的各色美人。醉欢枝也不过就是个烟花之地,为何惹得几位皇子天骄频频光顾?美人三千,如花美眷,缘何心思各异,自怀鬼胎?到底谁是谁的棋中棋?谁又是谁的谍中谍?一曲青莲舞,婀娜尽姿色。且看性格独具的烟花主事如何翻转半璧江山。《半璧青婵》现更名为《半朵青莲》,每天晚上8:30分左右更新,请大家继续支持关注,谢谢。另外,因为从来没有建过群,所以想尝试下,有兴趣的可以戳进来:362637891,敲门砖为书中任意角色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