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17000000011

第11章 缺热情

“案例1”

2010年10月,网上流传着一段可怕的“暴力视频”,视频中两名女生在众多同学的围观下,一次又一次地向一名弱小的初中女生发起攻击,掌掴头脸,抬脚飞踹,这些恐怖的画面让市民心痛不已。打人者固然感情冷漠,可拍摄视频者更是让人感到心寒。

“案例2”

身为教师的曾女士经常教育别人的孩子应该怎么做,可是没想到自己的孩子却是一个感情冷漠的人。“一个周末,家里的宠物狗突然哀哀地叫起来,我去阳台一看,原来10岁的儿子正在用衣杆使劲地抽打它,小狗不停地躲闪,儿子追着不放,问原因才知道,小狗把他的拖鞋弄脏了。”曾老师说,还有一次,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那是一个访谈节目,讲一个贫困家庭如何供养几个孩子读大学的事,本来是一件很令人感动的事,曾老师还想借机教育一下孩子,没想到他却说:是家长太懒,没本事,要不然孩子还能上更好的学校。“到底是社会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曾女士感到很困惑。

“反思”

一位叫周霁云的同学曾经给余秋雨先生写了封信,信中说:“刚刚结束了初中生活,现在的我心头空荡荡的。对初中生活断断续续的回忆只有那阳光不再灿烂的感觉。有人说过:‘初中时,孩子们的心灵是纯真的、友善的。’那我敢断言,我的同学们都是‘早熟’的,初中就是斗争和欺骗的开始。学习委员在班主任面前打小报告,排挤他人以谋得班长的宝座;英语正副课代表则不择手段在英语老师那儿争宠;就连我这个小老百姓,也不顾一切地要冲进班级前十名? ?说句真心话,我从未爱过这个集体,一丝一毫。现在进了高中,会不会冷漠有加?成熟真的那么可怕吗?”2010年12月12日,十多名复旦大学的学生被困黄山一段尚未开放的区域,为援救这些被困学生,一名年轻的民警坠崖牺牲。一个生命的逝去,换来的不是复旦学子的反思和感恩,而是在论坛大谈面对媒体如何公关,登山社谁来掌权,以及冷漠地说“你们(民警)就该为纳税人服务”。复旦学子的冷漠寒了网友的心,高校学子对待生命缺乏基本的尊重和敬畏,引来网上批评如潮。“一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网友Z思沫说,中国走到该重读鲁迅的时候了。

据公安部门的统计,在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3%,自1998年以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直线上升态势,2000年与1999年相比增幅高达36畅7%。而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数字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其中还不包括一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上报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究其原因,林林总总,但这些触犯法律的未成年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离奇地冷漠。他们不仅会对陌生人施加不良行为,甚至还对自己熟悉的伙伴亲人施以毒手,下手时毫不留情,下手后居然还没有丝毫悔恨之心。

到底是什么让现在的孩子变得如此冷漠?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在他的博客中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强化,青少年被迫疏远文学艺术和丰富的生活,已经出现了某些“情感荒漠化”的倾向。“情感荒漠化”是指一个人漠视他人、漠视情感乃至漠视生命,为实现个人目的而忽视可能带来的后果。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丰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传媒的多样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多元化,青少年恶性案件不断增加,同学间相互侮辱、伤害,甚至无情地杀害自己的父母亲人。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的误区是导致情感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应试教育是一种反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脱离学生经验、生活实际的教育,是一种缺乏生命意识的教育,它习惯把人看做学习的工具,考试的机器,全然不顾人的需要,人的品行、人的精神追求。同时,应试教育也是种淘汰式的教育,迫使大量的青少年学生疏远课本以外的文学艺术和丰富的生活,疏离审美素养、道德修养、创新能力,只留下学习、只关注成绩。家长们也被迫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逐渐把自己演变成助教,把家庭演变成学校,把校外辅导班演变成课堂的延续。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家长们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可谓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据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54畅7%的父母要求自己的孩子读书读到博士,83畅6%的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名列班级前15名。

儿童教育最基本的是生活教育,儿童长大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过程必然包括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和体验。但现在,中国儿童失去了这样的体验,学校里没有,家庭里也没有。有调查表明,66畅8%的城市中小学生有校外活动,但仅仅是郊游,而这样的郊游在孩子们看来显得很无趣。一部分孩子说,到了公园,坐下来,吃好零食,就回来了。一部分孩子说,到了某个博物馆看了一圈,什么都没看明白,就结束了。学校也因为交通、安全等问题谨小慎微,不敢担着风险带学生开展更多、更精彩的户外活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参加过3次夏令营或冬令营活动的城市中小学生不到16%。而现在,国际上最流行的方式莫过于修学旅行和夏令营,在旅行中,学生们被重新编班,以便结识更多的伙伴,他们或参加野外生存训练,或跨国参加某个援助计划,时间长达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之久。生活不只是从学校到家庭这么简单,假期的意义不仅仅是休息,还要让孩子过着不同于学校的生活。这才是假期的真正意义。

“案例3”

2008年10月30日,哈尔滨市香坊区一座民宅里,发生一起极其罕见的命案。即将要到航空公司工作的某19岁、身高1畅7米、身材清瘦,看起来纯真秀气的花季女孩,亲手打开煤气阀,把父母双双毒死在家中。

通过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我们不难发现:当警方讯问她时,女孩的表情淡然冷漠,看不出有一点痛悔之感。她回答警方提出的问题时,逻辑思维清楚、谈吐字句清晰,神态平和、外表文静、没有恐慌、毫无惧怕,偶尔的几个瞬间,还曾露出一丝微笑。这个看似文弱的女孩,案发后那种镇定自若的神态,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呀。

“案例4”

有一个名叫多多的孩子,当他母亲告诉他自己得了癌症时,他并没有大惊失色,而是继续看他的卡通书,看着看着还“咯咯”大笑。在他母亲去世后,面对躺在花丛中的母亲,这孩子仍然没有什么悲痛的情绪,只是呆若木鸡,偷偷地瞅瞅这个或者那个长辈,一滴眼泪也没掉出来。

“案例5”

淘淘的爸爸在边疆工作,妈妈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到16岁。一天妈妈发高烧,滴水未进,只盼着淘淘能够早点放学回家,烧水做饭。但淘淘一到家,便大声叫道:怎么还没有做饭?妈妈有气无力地说:“妈今天病了,你自己下面条吃吧。”可淘淘竟然生硬地说:“妈,我到外面去买了吃,然后到同学家做作业,你就躺着吧。”说完就冲出家门。16岁的儿子应该懂事了,但他却连一句问候的话也没有,更不用说关心体贴,简直冷漠无情。母亲躺在床上,想想自己平日里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却得不到儿子相应的回报,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伤心之余,她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为什么连最基本的孝道,淘淘都没有学会。

“反思”

所谓冷漠,是指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引起思想挫折的对象无法攻击,又无适当的替代对象可借以攻击时,则强压愤怒情绪,表现出一种抑郁性的冷淡和失去喜怒哀乐的表情,同时表现出一种对事物无动于衷的态度。在心理学中大体是指如下两种情形:一是精神分裂症。青少年学生丧失与现实生活接触的能力,是精神分裂症的外部表现。二是神经症性的一种不适应状态。青少年学生在受挫后,一般会采取攻击或逃避的态度,若不能逃避又无力攻击时,因愤怒的情绪无法发泄而暂时压抑,则会表现出这种态度。因此,冷漠是青少年学生受挫折后直接反应的一种情境。他们个体受挫折后,虽然内心焦虑不安,却不关心也不去寻找克服挫折的办法,麻木茫然地在痛苦中自我挣扎。如有些青少年学生由于学习或生活受挫而积极性丧失,表现出对一切事物漠不关心,无动于衷,长时间地脱离现实生活,由是造成心理障碍和行为失当。

冷漠的心理反应与青少年学生个体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有以下类型:

1.角色性冷漠。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差生)在学校或班级各项活动中不能进入预定的角色情绪,出现“角色失落”、角色冷漠。

2.倦怠性冷漠。由于中小学教育长期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生生活中,容易滋生疲劳、厌烦、倦怠心绪。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倦怠性冷漠情绪甚至会出现在优秀的学生身上,并像病菌一样传播蔓延。

3.忧郁性冷漠。青少年学生对所处现实和自身的境遇不满,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落感,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表现为精神萎靡,郁郁寡欢,缺乏自信。

4.信仰性冷漠。由于现实社会许多负面因素的诱发,当今青少年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信仰,对一切均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5.孤独性冷漠。当今独生子女的狭小生活世界,养成了其精神孤独的本性,一切均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本能排异而导致冷漠地对待一切。

6.信任性冷漠。怀疑一切成为当今社会的通病,折射在青少年学生身上,自然是对任何人都缺乏最基本的信任,包括对自己的父母。如,他们常以保护个人隐私为幌子,拒绝对父母老师讲出心里的话。

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黄玉华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感情冷漠较多地表现在与亲人、老师的沟通上,大家都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都是怪别人没做好。

学生情感冷漠的原因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社会影响不良 趋利化、排他性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导致社会道德出现多元化及断层现象,社会失范行为大大增加;片面自利的人生,使一些人不再有真诚的感动,不再有奉献的情怀,更不会换位思考;国家意识、集体意识、互助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削弱在一些人身上时有体现。网络社会的虚拟现实,也使得青少年很容易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逐渐丧失人际交往的现实能力,成为一个冷冰冰的游戏人。

其次,学校德育的乏力 由于学校德育方法简单死板,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大多以灌输代替自我内化,高要求、不落实、摆花架、走过场;加上一些教师违背学生心理规律,缺乏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开展心理疏导,导致学校德育教育的低效,使一些学生心理出现“畸形发展”。

再次,则是家庭教育的不当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站,冷漠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们的心日渐冰冷。家庭教育的不当,或错误的教育,使孩子更加冷漠自私,毫无集体观念。

这类家庭大致有四种情形:(1)离异家庭。父母因感情不和经常吵吵闹闹并最终以离婚收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父母应有的抚爱,或者跟随再婚者生活,受到继父或继母的冷遇和歧视,心灵受到严重的伤害。(2)放任型家庭。(3)失调型家庭。父母都想管教孩子,但步调不一致,方法失控,有的家长过分专制,听到教师关于孩子在校情况的反映后,不分青红皂白,大加训斥,甚至拳脚相加,使得孩子孤注一掷,有的甚至把对家长的怨怒迁移到教师身上,与对教师的怨恨、害怕交织在一起,形成冷漠心理。(4)“四二一综合型”家庭。在这种家庭结构中,父母宠,外公外婆爱,爷爷奶奶亲,自己成了小太阳。结果,致使这类学生缺乏独立性,意志力薄弱,一旦离开家庭,稍遇困难便会发愁,或只知道要求别人关心、爱护、让着自己,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爱护、理解别人,久而久之必然缺朋少友,形成冷漠的性格。也有一些家长在孩子面前没能以身作则,时时处处表现得自私自利,受其影响,一些学生对“不谦让,不为别人着想”习以为常,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私、霸道表现得越发突出。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旦目标不能达到,就“恨铁不成钢”,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使孩子的情感日渐冷漠。再加上现代都市人繁忙的工作节奏和职业压力,导致许多家长逐渐减少了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有的索性将孩子寄养到老家,或请保姆代养,亲子感情在现实生活面前逐渐疏离。

最后,脆弱的感情和较低的耐受力 在繁重的学习负担下,孩子们整天埋头学习,不重视与集体、与他人的交往,同学间彼此关心少了,相互活动少了,有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自己索性也变得冷漠;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的矛盾冲突中受不得半点委屈,心理承受能力差,加之年轻气盛,互不相让,产生了陌生感;还有的学生由于好高骛远,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滋长了不满和失望的心理,加上自我调节能力差,由此产生了对人对事的冷漠。

曾有人做过中日韩美四国中学生的比较。其中有一项是关于“遇到烦恼时你的倾诉对象”的调查,四国中学生的第一位倾诉对象都是同性伙伴,但从第二位开始出现了差异。日韩美三国的学生都选择了母亲,中国学生则选择了异性伙伴。此外,中国的父母和孩子聊天的时间也明显少于其他国家,即使聊天,也离不开学习的主题。很多家庭成了“无语家庭”,孩子跟父母没话说。如何帮助孩子走出情感的荒漠,重拾激情和感恩之心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蓝天下的学校开学典礼上说:“爱你们的父母亲吧!”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会爱的人,还会去爱别人吗?正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的分析,亲子依恋深厚的孩子不容易犯罪。人在12岁以前特别需要建立起浓厚的亲子依恋感情。

一、尝试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表现得过于强势,要善于向孩子示弱,尤其是男孩家庭。让孩子感觉爸妈需要他。下班回家,假装累了,请孩子帮忙倒杯水;出门游玩,假装记不清路线了,让孩子帮帮忙;到长辈家里去,让孩子帮忙选送礼物;家里来客人,让孩子帮忙迎送客人,端茶倒水;身体不舒服时告诉孩子,让孩子帮忙拿药;回爷爷家,让孩子帮爷爷捶捶后背,揉揉肩。时时为孩子提供表达爱的机会,让其学会关心、爱护他人,以之逐步培养孩子的爱心。

二、给孩子储存爱的账户 家庭是个小社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用心陪伴孩子成长。在家庭成员之间建立一个感情的“账户”,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个鼓励,就是存了一笔爱的款项。一句尖酸刻薄的话,一声吵闹,一个不文明的动作都等于提款。家长首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学会道谢,将感恩内化于人格之中;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感恩教育的载体;再次要引导孩子学会给予,让孩子为父母做些事,让孩子懂得父母和别人对自己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的。在月末进行小结,年末进行总结,让孩子体会感恩和爱的收获。

三、给孩子快乐的家庭氛围 有首歌唱得好,如果他是个孩子,你就让他生活得像个孩子;如果他是个快乐的孩子,你就让他快乐一辈子。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家长要改变片面看重成绩的成长理念,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关注其人格发展,关注学习的过程。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们静下心好好欣赏一下各类文学作品,好好享受学习的乐趣,好好感受生活的幸福,好好体会成长的喜悦。

四、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出示范榜样。由于父母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孩子,父母要尽量减少玩游戏、打麻将的时间,有时间多读读书,多做有利于社会公益的事,这样可让孩子有一个学习与仿效的榜样。还要多和孩子交流读书的心得,和孩子一起享受学习和读书的乐趣。

五、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 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但也要适当藏起一半爱心,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不要包办代替,万事都帮孩子做,要让孩子勇于自己承担责任,该吃苦时就吃点苦,该受累时就受点累,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抗挫折的能力。要将激励和批评相结合,以鼓励为主,适当惩罚也不可少。

六、鼓励孩子多与别人交流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交流平台,鼓励孩子在校多与同学交朋友,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家多与亲戚、朋友、邻居交往,见面问候;外出多与叔叔阿姨交流,与人为善。让孩子多参与社区的服务,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合作的快乐,享受合作的成功。不要给孩子设立过多的条条框框,尽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去交朋友。使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对别人有爱心,对社会报有责任心。有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孩子才能自由快乐地成长,才能不陷入冷漠自私的误区。

“相关链接1”

谢洋:枟应试教育让中小学学生患上科技冷漠症枠,载枟中国青年报枠,2008年9月20日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科技教育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青少年科技教育论坛上,河南省科协党组成员、巡视员彭冀群对当前青少年科技教育表示担忧。

过半学生认为科技教育没有用

年初,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集美分校教研室副主任石进德,对厦门市各区10所中学科技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随机抽样分发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3份。调查发现,有13%的学生表示所在学校从不举办科技教育活动,更有19%的同学不知学校是否举办过科技教育活动。而认为学校经常举办科技教育讲座或其他科技教育活动的学生比例为零。当问到“你认为科技教育有必要吗”时,学生的回答更是让人吃惊,有55%的人认为科技教育和考试、升学无关,没有用处。认为科技教育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只占11%,还有22%的人认为科技教育可有可无。学生对科技的冷漠和茫然还表现在了解到一项新的科技知识后的反应。调查中,有62%的学生表示新知识跟课内的学习没有关系,不会花太多精力研究,有24%的学生回答不知该怎么做,只有3%的同学表示会主动告诉同学或朋友,还有5%的同学会和其他同学或朋友一起探讨。“调查是在城区进行的,农村地区的状况更为糟糕。”虽然石进德表示,自己的调查只是在厦门一地进行,并不能反映全国的总体状况,但在会上,一些科技辅导员与记者交流时表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厦门尚且如此,中西部等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状况就更不容乐观了。

应试教育挤压科技教育空间

“学生对科技教育活动的冷漠只是表象,其实没有哪个学生不愿参加科技活动,是老师和家长把学生的这种兴趣给扼杀了!”河南省某初级中学的科技辅导员高文杰老师说。对家长来说,拿不到高分,考不上好学校,一切都是白搭;对学校来说,不能保持较高的升学率,得不到社会认可,连生源都会成问题。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校的科技教育被无情地挤压着。高老师表示,他所在的学校只有那些没升学压力的初一、初二学生还能部分地参与科技教育活动,到了初三就完全不能参加了。

来自贵州省黔西一中的科技辅导员黄林发,是一名年轻的老师,从事科技辅导工作3年。他表示,如果不是凭着对科技工作的热情,年轻的老师很难在这个岗位坚持下去。他说,现在评价一名老师好与不好,高考成绩几乎成了唯一标准。你教出的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大家当然会说你好。但如果你花工夫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即使这个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很有成就,学校和家长也不会把这笔账算到中学老师头上。“高考考好了,老师有奖金。可有的学校,科技教育的工作量都不纳入老师的考核范围内,发表的科技活动学术论文,在评职称时也得不到主管部门的承认。这对待遇较低,生活不稳定,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带出较好竞赛成绩的年轻科技老师来说,坚持下去很难。”说到现在的科技教育环境,黄林发很无奈。

加分政策逼得科技竞赛越来越功利

湖南省某重点中学的科技辅导员刘高翔老师从事科技教育工作十多年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做过。他最深的体会是,开展科技教育,特别是科普教育,小学比初中好搞,初中比高中好搞,到了高中,科技活动都是瞄着竞赛拿成绩可以获得保送或加分这个目标了。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国家级青少年科技比赛有4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的比赛、计算机兴趣大赛和机器人比赛。在这四项赛事获得最高奖项,是学生在高考之外,通过从事课外科技活动,获取保送大学或高考加分资格的唯一途径。

“科技教师在学校的地位是比较低的,还比不上教音乐、美术的老师。”刘高翔感慨道,学校在评优、评先、评职称、评工作量时,都不会看重科技老师日常开展的工作,唯一证明自己的方式,就是带学生参加竞赛拿到成绩。这在无形中导致科技活动成了少数学生参与的功利性活动,科技辅导员变成了竞赛辅导员。

彭冀群介绍说,科协每年举办的青少年创新大赛活动比较多。但从2005年省级比赛的高考加分政策取消后,只有国家一等奖才能保送,这使很大一部分孩子对参与科技活动望而却步,剩下的那部分学生为了争夺全国一等奖,竞争更加激烈。“河南这么一个大省,每年通过奥赛、数学竞赛能拿到国家一等奖的仅有40人,而参赛者有几千人,多数人拿不到一等奖不能保送,这时候转过身来参加高考,考不上再回过头来复读。”彭冀群无奈地说。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李燕祥列举了枟中国科协2007年度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枠中的一组数字,印证了彭冀群的担忧。2007年,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举办青少年科技竞赛11736次,比上年增长5 。3%,参加人数也增长19 。5%。但与竞赛无关的青少年科技夏冬令营的举办次数比上年减少457次,下降12 。4%,参加人数也比上年减少14万人次,下降18 。7%。

科技教育的明天在哪里

尽管目前中小学的科技教育面临诸多困难,但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枟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枠的颁布,如何提升科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论坛上,李燕祥公布了刚刚完成的枟科技辅导员标准枠课题的调查结果。公众对于科技辅导员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26 。4%的人认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师资队伍;14畅3%的人认为政府应制定有利于科技教育(科普)工作的相关法规、政策,还有37 。3%的认为全社会都应该积极支持、参与科技教育(科普)工作。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同舟处长在论坛上介绍说,教育部目前正通过“课改”、“教改”和“考改”等多方面改革措施,来全面推进中小学科普教育工作。

“‘课改’所实行的新课程标准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是很好的,但在我们学校,最能体现科普和探究实践精神的‘通用技术’和‘研究性学习’两门课程,虽然给学生发了教材,但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一方面学校没有能上这些课的老师;另一方面,学校认为,反正高考又不考,何必一定要开呢。

在石进德看来,科技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改进空间。他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学生认为科技教育存在的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科技教育活动形式单一(24%)、活动内容死板、缺乏趣味性(39%)以及活动缺乏参与性(26%)。“原创性课题少也是中学生科技活动的一个突出问题。”石进德通过调查发现,在科技活动的选题上,86%的课题由教师选定,9%由高校教授或科研机构专家确定,只有5%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多数情况下都是按师长的判断和思路去开展活动,创新性不足。”

与此同时,更多的科技老师认为改革的关键还在于“考改”。“不改高考,与考试成绩无关的活动还是难以真正开展起来。”刘高翔建议,在高校招生改革中,多给科技能力突出的孩子一些机会。他说,在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中,有一个条件是,必须在省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报名。这个政策的推出,等于给孩子又多了一次高考的机会,对我们搞学校科技教育的工作者还是很有推动力的。

“相关链接2”

枟把热情传递给孩子的三种方法枠,载平度政务网,2007年9月5日。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而热情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热情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深存于人内心的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在智慧和能力上的差别通常并不很大,但如果两个人各方面的条件都差不多,有热情和百折不挠的人将更有机会如愿以偿。热情,实际上是保持稳定、积极、顽强心态下的一种意志力,它是百折不挠品质的基础,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素质。一个人能力不足,但是具有热情,通常也会胜过能力很强,但缺少热情的人。

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模样很漂亮,也多才多艺,但是总觉得他们身上少了点什么。少了什么呢?缺少热情。美丽的脸庞缺少微笑,大大的眼睛里没有放射出热情的光芒。所以,我时常想: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师,应该有责任把热情传递给孩子。

怎样传递呢?这里介绍三种方法。

目示。爸爸妈妈或老师一个亲切的目光,会使孩子兴奋不已。有的孩子就告诉过我,因为老师上课时总不看着他,他便认为老师不喜欢他,这使他感到很伤心。

手示。不同的手势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拍拍肩膀,表示鼓励和表扬;打屁股则是一种惩罚。孩子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帮助别人做了好事,你拍拍他的肩膀,表示对他的赞许和信任,孩子一定会十分高兴。如果这时大人无动于衷,就失去了传递热情的机会。

语示。用最热情的语言给孩子送去希望。话不必多,一两句就能表达出你的爱;声音不必大,但要能表现出你内心的兴奋。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是最令孩子心烦的。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不要粗暴地打骂,可以到一间没有旁人的屋子里,看着他的眼睛,严肃地对他说:“爸爸(妈妈)知道你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是不是?”孩子会感到是自己不对,对不起父母,会下决心改正错误。

父母、老师对孩子的热情通过目示、手示、语示传递给孩子,孩子会受到激励和鼓舞,也会学会如何热情地对待别人。

爱迪生讲过:“一个人死去的时候,若能把热情传给子女,他就给子女们留下了无价的财产。”

要支持孩子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

家庭生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家庭成员的性格差别也很大。同样一件事在家庭成员中会有不同的意见,也有不同的做法,于是就常常发生矛盾,这种矛盾的结局往往以孩子的失败和妥协告终。特别是个性很强的父母,在这种矛盾冲突中几乎没有失败的记录。比如,妈妈要孩子洗锅,孩子要把碗放在锅里洗,妈妈不让,非要孩子把锅和碗一起放进水池里洗;爸爸带孩子去超市购物,他要坐1路车,孩子说18路更快,爸爸就是不听,因为他从来都是坐1 路车的,最后孩子只好妥协;妈妈让孩子洗厨房的地板,并告诉孩子必须用去污粉才能洗干净,孩子却说用洗洁精更好,妈妈就生气了,一把把孩子推到一边,干脆自己干。

从这些生活小事上就能看出一些父母的思维有问题。这种思维是一种单向的、机械的、刻板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往往只用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不懂得别的方法对问题的解决也许更有效。这种方法只注意他们自己的直接经验或他们从老祖宗那里继承来的经验,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新创造出来的更为先进的经验。如果从知识和智慧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只注意他们原来学习过的知识,而对新的知识则不予以重视。如果父母把孩子的思维也培养成这样,只要求孩子按照单一的方法解决问题,不让孩子选择更多的方法,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那么,孩子长大之后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也许他读了成千上万册书,但是没有用。他的思维方法把他的知识和智慧束缚住了,扼杀掉了。

正因为这样,父母在和孩子谈话的时候也好,聊天的时候也好,交代孩子任务也好,让孩子干什么事情也好,都要让孩子有充分的自由度。谈话的时候要让孩子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把自己的话讲清楚;聊天的时候,要让孩子张开自由想象的翅膀,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尽情地聊,不要限制孩子的思路,甚至父母可以有意地引导孩子把话题引向更加广阔的知识层面,以便使孩子的思维能够触及更多的领域,培养起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在交代孩子任务的时候,父母只讲任务,不讲完成任务的方法,方法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摸索;让孩子干什么事情的时候,父母只提要求,让孩子把事干好就行了,至于孩子怎么干,父母就不必再管了。这样,父母就把孩子的思想彻底解放了,把他们的手脚完全放开了。那么,孩子的思维就会总是处在一种开放的状态,使思维所具有的全部性质都能保持在最高水平。

训练孩子思维灵活性的九个方法

思维的灵活性即思路灵活机智,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析考虑问题,不为定势左右,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的灵活性是孩子智商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智慧的“滑翔板”。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灵活性训练呢?下面是九种成功之法:

第一,续编故事结局法:讲故事时留个尾巴,让幼儿自己去猜测想象,引起他们听故事的兴趣。

第二,情景设疑法:它与第一种方法有所区别。前者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所设悬念只有一种答案;后者不必有完整的故事,答案可有好几个。如给幼儿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扛着扁担到田里去帮大人抬菜,半路上看见水渠对面有只小花猪正在瓜田吃瓜。他想去赶,但被一米多宽的小渠挡着,怎么办?讲到这里,让幼儿帮他想个过渠的办法。这一悬念能激发孩子思维的积极性,他们会在特定的情景中想出各种办法来:扁担架在渠道上爬过去;脱了鞋子走过去;用扁担支住渠底,像撑竿跳高那样跃过去? ?幼儿面对疑难各抒己见,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答案,便得到了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第三,猜谜法:它是通过谜面所描述的事物特点、性质,让幼儿在猜测过程中受到思维灵活性的训练。猜谜语不仅能够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可以增加幼儿的知识。

第四,看图改错法:画一幅含有错误的图画,让幼儿找出错误,并改正。这也是训练幼儿思维灵活性的好办法。

第五,填充法:就是要求幼儿在给定的某一简单图形上(如圆形、三角形等)填画,使它成为多种不同的图画,幼儿边思索、边填画,很有兴趣。这不仅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对他们的扩散性思维也有很大帮助。以圆形为例,幼儿会创作出多种画面。

第六,连锁提问法:针对幼儿容易按照某种程式思考问题的毛病,可采用连锁提问法,如问:“石榴树上有十个石榴,摘了一个还有几个?”幼儿回答后,教师接着提问:“石榴树上有十只小鸟,用弹弓打下一只还有几只?”习惯用于一种程式想问题的孩子往往会答错,多次训练,可以养成孩子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良好思维方法和习惯。

第七,归类法:用硬纸片制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和几何图形,如树木、花草、瓜果、蔬菜、家禽及圆形、三角形等,玩时将图片杂乱摆开,让幼儿根据你的命题,进行归类训练。例如:可让幼儿分别帮助蔬菜、瓜果和几何图形站队,看谁又对又快。这样不但训练了幼儿思维条理的灵活性,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

第八,弈棋法:思维训练还可以采用对弈的办法进行。例如动物棋,棋子只有八个,四个白猪,四个黑猪,棋盘是由横竖四条直线组成的九格方盘。玩的规则是:只有在一条直线上有两只同样的小猪,才可以杀死对方紧挨的一只猪。儿童棋虽然很简单,但却能使孩子们从一连串的胜利和失误中,学会瞻前顾后,全面看问题,学会以退为攻与灵活机动处理问题的本领。

第九,见闻汇报法: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此法可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父母每天花一定的时间组织幼儿进行见闻汇报,一边帮助幼儿理清思绪,一边提供必要的词语,让幼儿说出自己的见闻。这样,幼儿既锻炼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又丰富巩固了知识,真是一举数得。

“相关链接3”

褚清源张志博枟发现童年———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生态教育记录枠,载枟中国教师报枠2011年6月15日。

6月,一个生长的季节。

在古都洛阳,被淹没在城市森林里的西工区西下池小学,每天都在收获着生命拔节的声音。这里藏着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来吧,我在学校门口那棵石榴树下等你好久了。你现在听到的是我们这个家园的歌,是我们培育的600多只小鸟的欢笑。这是个五彩缤纷的天地,也是个能让你学会快乐的童话世界。赶快来吧,我们大家都在等着你呢!”如果你拨打西下池小学老师的手机,这样的手机彩铃会把你带回童年的记忆。

2003年,31岁的李艳丽担任西下池小学校长。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李艳丽做了四件事:一是改变校园环境,让校园成为学生最留恋的地方;二是改进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让读书成为教师休闲的常态;三是改造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觅得诗意的栖居;四是开发活动课程,让活动游戏化、课程化。

19道景观建构的“儿童世界”

西下池小学有19道文化景观,这是西下池小学学生拥有的独特的成长环境。在这个只有七八亩大的袖珍学校里,有秋千、沙池,有“数阵”、“地棋”,有“和平鸽苑”、“吉祥兔屋”,有松树、柿树、樱桃树、梨树等28种树木、11种农作物,以及学生亲手为鸟儿搭建的“鸟巢”,可谓“一步一景,处处皆文化”。

校园里的第一处景观是一棵石榴树,这是学校的校树,每一个孩子都会充满遐想地讲述关于石榴树的传说:“石榴”原名“拾留”,因一个姓石的老人把一个外来的孤儿留下来养育的传说而得名? ?

与其说是校树,不如说是学校生态教育的一颗种子,正是从这棵石榴树开始,学校在校园内栽种了果树、花草和蔬菜等。校长李艳丽说:“这样的生态环境拉近了孩子与自然的距离,让学校回归到生态教育的起点。”

校园里大小几十棵树,每一棵都有一个精美的树牌,树牌上的小知识为孩子观察世界多开了一扇窗;操场上由13棵杨树组成了“文化林”,每一棵树记载有一个与洛阳历史相关的成语故事。教学楼前有6棵龙爪槐,像6把翠绿的大洋伞,下面掩映着6组文化小桌凳,这里有达瑞12岁成为畅销书作家的小故事,也有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的小知识。孩子们三五成群藏在里边玩耍、读书、写作业,孩子们学习的乐趣和童年的美好记忆常常被前来参观的人们用相机悄悄定格? ?

校园里专门辟出一块狭长的空地,每个季节都会种上不同的农作物,有麦子、谷子、玉米、花生、芝麻等。这些植物组成的生态园是孩子们的“露天教室”,他们每天都会去看望、观察和陪伴着这些不说话的生命,并精心照料它们。

李艳丽说,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因为这种情怀包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当一个人充满了对小草、小动物生命的关怀,那么他对人的生命才能真正尊重。正是源于这种尊重,师生从没有人去随意摘过一朵花、一个果,都是让生命自由成长至自然坠落。

纯木结构的“星光长廊”是学生们最留恋的景观之一。长廊里挂满了红红的中国结,中国结上是各班学生的活动掠影,生动而鲜活地展示着学生的快乐童年;长廊两侧的内壁上是孩子们对学校生活的真实感言,被有心的教师制作成了水果、星星、心形、大拇指等形状,可谓是“群星闪烁”。

操场南边的一面墙壁画有“九宫图”、“数学迷宫”等各种图案,这是一片神秘的“数阵公园”,是学校根据“河图”“洛书”研制的与“数阵”有关的数学游戏区。

与此相关的还有学校开发的“地面文化”。学校将当地的民间游艺活动,如“四步丁”、“六子棋”、“憋死牛”等引入校园,开发了一方“地棋世界”,不仅传承了洛阳“地棋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像这样的景观还有很多,车棚里可以赏读浓浓乡情的古老童谣,厕所里可以观看“海底游鱼”和“荷花君子”。学校甚至把一个小小的楼梯间都做成漂亮静谧的“心理自助室”。

让校园成为学生最留恋的地方,这是李艳丽改造校园环境的理想。在李艳丽看来,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儿童世界”,还要将优秀的文化以儿童喜欢的形式呈现。她试图把整个校园经营成一部童书,让孩子自己觉察世界,觉察自我,书写自己的童话。

即便是教学楼上的墙壁文化,李艳丽也煞费苦心,她精心挑选了一批世界经典名画挂在墙上,并且定期更换。也有老师质疑:凡·高的作品,学生们能看懂吗?李艳丽的理解是,校园里呈现的并不一定都是要学生能理解的,这正如老师需要蹲下来与孩子对话,有时候也要让孩子们踮起脚尖与成人世界对话一样。

“站在这些名画前,我的心仿佛是静止不动的,那画中人仿佛就是我,在专注地读书,在深深地静思,在无限地陶醉。”四(1)班学生程新宇在作文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五(1)班学生王凯在“星光长廊”里留言:如果问我在哪里最快乐,我一定会说是在学校。每当放学离开时,我总是站在最后,想多看几眼我美丽的校园!

在“心灵花园”中发生了什么

西下池小学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有故事。

李艳丽希望凭借校园里丰富的生态资源,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生命,收获成长,成为一个有丰富想象力的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孩子们的成长往往超乎想象之外。

“第一次来到学校,就看到了我们的校树———石榴树。我和她一起成长,现在已经10岁了,是高年级的大姐姐了。”校树,在五(1)班学生余凡的心中,已经成为刻录她成长印迹的符号。

校园东南墙角有两个沙池,一池干沙、一池湿沙。有的孩子在挖地道,有的孩子在垒城堡,有的在修公路,有的在挖池塘,更多的孩子在建构着他们内心的世界。与很多学生一样,沙池是四(1)班学生张露露的最爱之一,她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心中的沙池: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五(2)班的徐菲以枟家枠为题写了一首诗: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家/书包是书本的家/笔壳是笔芯的家/文具盒是铅笔的家? ?

读到孩子们这样的文字,李艳丽常常激动不已。“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和哲学家。”她满脸幸福地说。

“我们不知道一个孩子闻到花香、果香或木香时会不会有感觉;我们不知道一个孩子驻足凝望一幅画时会有什么样的内心体会?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呈现这样的环境,尽可能让孩子和这些环境产生碰触或者连接。”李艳丽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教育的“种子思维”

生态校园,是很多到过西下池小学的人们给出的一个比较一致的评价。生态校园的背后是李艳丽对教育的独特认识。

她认为,教育需要秉持一种“种子思维”,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他注定要成为自己。教育者要做的,就是给他阳光、雨露,还有耕耘,让他在自由中充分展示自己,在爱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

“爱和自由”是“种子思维”在学校教育中的集中诠释———

爱不是塑造,爱是深深地理解和接受,就是承认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人的全部尊严和价值。自由就是遵循生命成长的法则,让孩子通过自我体验、自我感觉、自我创造、自我实现,自然成长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自我完善的人。

“爱和自由”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这一科学的教育方法,就是让儿童生活在爱的语言、行为和氛围中,生活在爱的意念、信任和理解中,不是溺爱,不是有条件的爱,更不是盲目的爱;心灵的自由在于,你是否可以做自己身体、行为、意志、情感的主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成人唯一可做的就是给孩子自由,而不是将他变成你期望他变成的那个样子。

“真正的教育,不过是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只要给儿童感觉,他就能创造自己;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都有着无限可能,只要教育者能给予他们真正的‘爱和自由’。”李艳丽说。

学会进行“爱”的表达,是西下池小学这学期在师生中开展的一项主题活动。这是五年级教师武伟伟5月24日关于“爱的表达”的记录:学生吕萌萌和一男生闹矛盾,怒气冲冲地来找我。我记录的第一句话是描述当时的情绪:她看上去很生气。第二句话是允许情绪发生:想发泄就发泄吧。第三句话是表达爱:我陪着你,让老师抱抱。

李艳丽告诉记者,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可能遭遇到不良情绪的困扰,这个时候就需要善于倾听、接纳,善于用“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

五年级英语教师肖萌说:“我以前的教育方式只不过是宣泄自己的情绪,往往会打扰孩子的成长,现在更多的是感知学生的感觉。孩子的学习、成长,孩子的一切体验,我都替代不了。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能做的是陪伴而不是代替。教师应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贴心、最安全的陪伴者。”

正是这样的教育基调,让西下池小学形成了一种循环依恋链:学生依恋老师,甚至见老师就想撒娇;老师依恋校长,甚至“不拿村长当干部”;校长依恋学生,甚至对学生有些娇惯。

孟琳是六(2)班的学生,她对爱的理解具体而微:班级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里充满了爱。遇到老师、同学一句问候,是关怀的爱;碰掉别人的东西,弯腰捡起来,是同学之间充满友谊的爱。在这里,爱无处不在。

王钰欣同学对“爱和自由”的理解更为深刻:“我常常觉得一种东西慢慢靠近我,是它帮助我成长,帮助我学习。一天天过去了,我知道了这种东西是爱和自由,也是这种力量激发我在生活中做一个懂得爱、渴望自由的孩子。我感谢这种力量!”

“教育应从儿童出发,从儿童的需要出发,让儿童以自己最喜欢和最想接受的方式成长,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孩子的成长预留空间。”李艳丽说,“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就会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

基于自由的“规则之美”

“真正的文化,是在学生所有活动的地方,在所有学生需要的时候,用爱护的心给孩子以温馨的提示。”李艳丽在谈到校园文化时说,“满校园都是讲给成人的话,甚至是装门面的话,不是真文化,真文化是说给儿童的,是让儿童说的。”

西下池小学校园里的温馨提示语有很多,而让记者感到与众不同的是,关于“学生规则”的表达,唯美且能触动心灵。

“粗野的行为不可以有,做错事要道歉,别人的东西不能动,用过的东西请归位,请学会等待,学会说不,拥抱表达爱? ?”这些规则以图片解读的方式呈现在不同的班级,并且常常被冠以充满诗意的名字———“美丽的规则”、“规则之美”等。

李艳丽说,与“爱和自由”相对应的两个关键词是“规则与平等”。规则可以厘定界限,对教育而言,帮助孩子建立界限,就是对他们自由、独立成长的最大保障。

在这样的规则提示下,西下池小学的学生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拥抱,学会了等待? ?荡秋千,是西下池小学学生最喜欢的一项课间活动之一。每到课间,5个秋千旁总会排起长长的队,这是学生自发形成的“请等待”的习惯。学校制定的荡秋千的规则是,当有人排队等待时,荡秋千者一次最多只能荡30下。学生都明白“要享受荡秋千的自由,就必须遵守排队的规则”,遵守规则后才能有真正的自由。小小的秋千成了西下池小学“自由与规则”教育的有效资源。

“自由与规则”体现在课堂上,演绎的是另一种精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是西下池小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课堂首先是一种带有感情的快乐生活,然后是在生活中注入学科知识。”李艳丽说,“从表面来看,老师的作用应是一种有意的帮助和启发,一种无意的模拟和传授。这些必须在‘爱与自由’的环境中实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生态教育,是创造环境、协助孩子,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创造自我的教育过程。”

这是一堂四年级的数学课。教室前后都站有前来听课的老师,同学们正在给讲台上的小主持人鼓掌。接下来有一个小组派了3名同学,上台展示一道应用题的解法。他们有不同的分工:一个同学组织大家来攻关,另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做记录,第三个同学作总结。只见第一个同学把题目读了一遍后问道:“哪个同学知道怎么算?”台下立即有人站起来发言,更多的则是在6人小组里探讨? ?这个小组总结之后,小主持人让大家为这个小组的全部活动进行点评,大家争先恐后且自然有序。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学生在展示时出现了一时的卡壳,老师想站出来解围,一个同学说:“老师,请等等!”按照课堂规则,老师只好又退了回去。

“让学生自由、安全地大胆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本,而以学生生命发展为本。”这是西下池小学的课堂教学标准。尤其是课堂上学生的大胆展示,成了西下池课堂的显著特点。李艳丽阐释了课堂上学生大胆发言的三点好处:一是用“说出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会帮助你更深入全面地思考。二是回答不正确时,老师会专门帮你纠正。三是经常发言可以增强自信,锻炼口才。

在西下池小学,每每学习新的知识,学校都安排一节专门的预习课。谈到这种预习方式的改变,魏改红老师说:我们不主张把预习环节放在课下,一方面,因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另一方面,那样做势必会加大学生的课下负担。

“以前都是由老师定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在‘备学生’这一项上明显有偏差。现在,学习的重点和难易程度由师生共同来定,通过预习课,老师能很清楚地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所以课堂上就更有针对性了。”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自主学习、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他们在课下读书学习的热情高涨。

课堂教学不是以教学的名义做简单的灌输,而是让学生在自由、安全的环境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课堂文化中,西下池小学原来存在的很多传统课堂中的“冲突”,都在这样的改革中得到了很好的调整。

不可缺席的“童年游戏”

游戏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方式。学习心理学的李艳丽对此感触颇多,有益的玩就是学,有趣的学就是玩。她甚至认为,学校里一切与学生相关的活动都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教育中的行为都成为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

为此,西下池小学把游戏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开发。除了依托地面文化开发的数阵游戏、地棋游戏等传统游戏外,西下池小学还将当地民间游艺中的少儿游戏引入校园,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传承。李艳丽告诉记者,学校搜集了近30个,这些少儿游戏很多是父辈甚至祖父辈们玩的游戏,有些几近失传,学校选取了其中的一些推荐给了学生。比如放风筝、背娃娃、盘脚盘、丢手巾、野鸡翎、打瞎驴、老鹰捉小鸡、指星星等。

学校将这些游戏根据玩法的难易分别介绍给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深受他们的喜爱,每到课余,孩子们都会痴迷其间,欢呼雀跃,开心不已。

“智慧活动课程”是西下池小学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这是学校将教育活动化、活动“游戏”化、游戏课程化的创造性探索。该课程以“行为训练、练出智慧”为目的,以“游戏活动”为载体,以“品格训练”为重点,进行“学习品格、心理品格、道德品格、体育品格”训练。

“智慧活动课程”每年级一册,共6册216个活动,这些活动都渗透了游戏元素,真正实现了活动游戏化、课程化。记者在五年级的智慧活动教材中看到,共有“我是谁”、“分地种树”、“当劝说使者”、“设计生日怎样过”等40个活动。

“游戏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校园‘活’起来,让教育‘乐’起来,孩子们游戏的过程就是体验自由、放飞心灵的过程。”李艳丽说。

李艳丽还与记者分享了一句她非常推崇的话:如果你认为教育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并且终其一生都相信,教育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戏,那么,就可以给你一个名字,叫真实的教育家。

“回应”

同类推荐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解读信息技术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解读信息技术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
  •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

    学生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直是众多教师和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人能提出上千种不同的方法,但最根本的一条,则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是指通过许许多多人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所以受到大家的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它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
  • 课外名篇

    课外名篇

    读名著,更要读名篇,精彩纷呈的名家名篇独到精辟的名师导读实战备考的经典素材。精彩纷呈的名家名篇,独到精辟的名师导读,实战备考的经典素材,真材实料打通语文读写。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达尔文传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达尔文传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听语文之谜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听语文之谜的故事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热门推荐
  • 你是我的胆小鬼

    你是我的胆小鬼

    本书收入的是辫子姐姐主题公园9个主题词——“拉拉钩”、“姐妹淘”、“秘密”、“礼物”、“灰姑娘”、“雪人”、“胆小鬼”、“小馋猫”、“超人”的精彩故事大集合,是从近年来千余篇创作来稿中千挑万选出来的出色作品。十多岁的孩子们在这些有趣的命题下,灵感叠现,活力爆棚,书写出独属于他们的种种故事,风格各异,写法多重,显示出从作文腔的禁锢中释放出来的活跃美妙的写作才华和创作天性。
  • 求知文库-生物工程的发展

    求知文库-生物工程的发展

    本书介绍了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知识。从生物工程的历史发展讲起,讲解了生物工程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巨大影响,给出了具体的事例说明。
  • 失界

    失界

    我要在剑与魔法的世界中,寻找失落的文明。本书为《末世猎杀者》后续篇。
  • 侠肝翼胆

    侠肝翼胆

    踏足五湖四海,只因仇深似海。历经千山万水,但求一世姻缘。
  •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父爱故事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父爱故事

    这套感恩书系正是我们需要的心灵“慧眼”,它像一架显微镜,于平凡的生活小故事中让我们发现爱的真谛;它是一块点金石,让我们在普通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爱的璀璨光芒;它是一台心灵的热感仪,无论多么细微或深沉的爱和善良,它都可以敏锐地帮助我们感触到。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批评中品享到关切;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轻轻的埋怨中体味到温暖和幸福;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霜雪中眺望到春天的阳光;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风雨中意想到彩虹的华美。
  • 聪明宝宝吃出来

    聪明宝宝吃出来

    本书对于在换乳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难题予以指导。比如,何时开始给宝宝喂泥糊状食物,哪些食物此阶段可以吃,哪些食物此阶段不可以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食物等。
  • 血瞳妖巫

    血瞳妖巫

    龙九,国特种部队精英行动组“龙组”成员,一个冷情美艳身怀绝技的女子,因为叛徒的出卖在一次行动中光荣牺牲,却误打误撞得到千年之前的巫族传承,为找出巫族惨被灭族之因而被送入异世。寻求真相之途阻碍重重,身份之谜逐渐揭开。
  • 金属探测器

    金属探测器

    没有无敌的武功,没有无敌的异能,没有非人类的脑袋和身体。但我有最全面的金属探测器,慢慢的一切我都将拥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众神的木偶

    众神的木偶

    一个平凡的高中生,陈煜,因为无意间点开了一个网站,被卷入了一场残酷的游戏,每场游戏只有完成“神”的苛刻指令的人才有资格活下去,而陈煜不愿在这场游戏中做一个炮灰,他要活下去,并找出在背后操控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