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99600000012

第12章 卷四 官场的处世哲学——没有它真的不行

文人有文人的规矩,商人有商人的方法,官员也有官员的一套。身在一方,就要懂得一方的规矩,官场有官场的规矩,每个当官之人,都应该深谙官场的处世之道,不能坏了官场的规矩。只有掌握了这些官场的处世哲学,才能在官场之中游刃有余,发挥自如,升迁肯定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哪能一个人独揽好事

“官箴如是说”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此待己之道也。天下之善不必己之出,此待人之道也。能行斯二者,于道其庶几乎?

——《官箴》接人篇

“原文可以这样读”

宁可别人辜负我,不可我辜负别人,这是对待自己的道理。天下的善事不一定非得是我自己才能做出来,这是对待他人的道理。能够按照这两点去做,在道义上或许就差不多了吧?

“官箴活学活用”

中国人历来注重谦虚的品格,对有着谦虚精神的人大家都很佩服。作为一个领导人,能够做到谦虚为人更是难得,这样的领导肯定是所有人都推崇的领导。在平时的工作中,懂得与他人分享工作业绩,分享得到的荣耀,就是一种谦虚的表现。这样不仅利于你工作的开展,又能融合你所领导的团队,使之成为一个有战斗力、凝聚力的团队。

李涛是一家杂志社的执行主编,年轻气盛,很有才气,编辑的杂志也很受欢迎。有一次,李涛主编的杂志得到了政府部门颁发的创新奖。李涛很高兴,代表杂志社去领了奖。一开始他还很快乐,但过了一段时间,却失去了笑容。他告诉一位朋友说,杂志社的总编和社长常给他脸色看,下属对他也是爱答不理,总是躲得远远的,甚至单位同事间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都没有人邀请他参加。

这位朋友问清楚他的情况后,知道他犯了“独享荣耀”的错误。

李涛得了创新奖,除了新闻部门颁发的奖令之外,上司另外给了他一个红包,并且当众表扬了他的工作成绩。但是李涛并没有现场感谢上司和同事们的帮助,更没有把奖金拿出一部分请客,大家虽然表面上不便说什么,但心里却感到不舒服,所以就和他做对了。

其实就事论事,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李涛的贡献最大,但是当有“好处”时,别人并不会认为谁才是唯一的功臣,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李涛独享荣耀,当然就引起别人的不舒服了。尤其是他的上司,更因为李涛的得奖而产生不安全感,害怕失去威严,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李涛自然就没有好日子过了。朋友建议李涛尽快找机会弥补,以便重新赢得上司和同事的好感,但李涛却觉得荣誉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凭什么要让上司和同事分享呢?他依旧在杂志社以功臣自居,但是半年后却被莫名其妙地辞退了。

没有人不喜欢被鲜花包围,没有人不喜欢被掌声淹没,没有人想拒绝闪光灯的诱惑,领导者也一样。不管你是上级领导还是中层干部,当有了荣誉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其他人晾在一边,独自出风头。即便你是上级领导也会被人在背后指责,这样的形象一旦传播开来,对你自然很不好。如果是中层领导就更没有理由独自分享荣誉,毕竟你上面还有领导,你下面还有好多下属,上下级关系协调不好,你夹在中间更是难受,上下不是人。不懂得与他人分享荣耀的人肯定会招来他人的怨恨,甚至是报复,吃亏的最终还是自己。

法外还该有情

“官箴如是说”

张九龄以功名忠义奋振一时,可谓君子矣。然或者谓其处士大夫之有辜者必致穷绝之地,以故一念不仁,所以无嗣,人心之不可不仁如此哉!夫好生恶死,人之常情,趋利避害,世之恒态。置一物於必穷之地者,君子不为也,况作好恶于其间耶?九龄盛德之士也,一念之差,犹不免於绝嗣,丁谓、卢多逊之辈当何如耶?

——《官箴》正心篇

“原文可以这样读”

张九龄以建立的功名和忠贞义烈的品行振奋一时,真可谓君子啊!有人说他处理有罪的士大夫必然将其置于极度困难的境地,就因为这个念头不仁慈,所以他没有后代,人心不可以不仁到如此地步啊!爱惜生命,厌恶死亡,这是人之常情;追求名利,逃避灾害,这是世人的恒态。将一个东西放到绝境之中,君子不会这么做,何况在这中间显露出自己的好恶呢?张九龄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因为一念之差,尚且免不了断了后代,像丁谓、卢多逊之流又当如何呢?

“官箴活学活用”

《官箴》中说,张九龄对待犯事的人过于心狠手辣,因此没有后代,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偏颇,但是心狠手辣的后果的确不好。历史上有许多有道明君,之所以能够赢得人心,完成统一霸业,往往都有一些小技巧,比如宽恕那些罪不容诛的犯事者,赢得这些犯事者更疯狂的忠心。

宋朝郭进任山西巡查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了那个告状的人,审讯了一番,结果发现他在诬告郭进,就把他押送回山西,并交给郭进处置。有不少人劝郭进杀了那个人,郭进没有这样做。当时正值北汉国入侵,郭进就对诬告他的人说:“你居然敢到皇帝面前去诬告我,也说明你确实有点儿胆量。现在我既往不咎,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出其不意,消灭敌人,我将向朝廷保举你。如果你战败了,就自己去投河,别弄脏了我的剑。”那个诬告他的人深受感动,果然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后来打了胜仗。郭进不计前仇,向朝廷推荐了他,使他得到了提升。

给犯事之人一条出路,有的领导是另有目的有意为之,有的领导是心地善良无意为之,但是无论基于哪一种出发点,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得到犯事之人的回报。

公元199年,曹操与实力最为强大的北方军阀袁绍对垒于官渡,袁绍拥众十万,兵精粮足,而曹操兵力只及袁绍的十分之一,又缺少食粮,明显处于劣势,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曹操这一次必败无疑了。曹操的部将以及留守在后方根据地许都的好多大臣,都纷纷暗中给袁绍写信,准备一旦曹操失败便归顺袁绍。

相持半年多以后,曹操采纳了谋士许攸的奇计,袭击袁绍的粮仓,一举扭转了战局,打败了袁绍。曹操在清理从袁绍军营中收缴来的文书材料时,发现了自己部下的那些信件。他连看也不看,命令立即全部烧掉,并说:“战事初起之时,袁绍兵精粮足,我自己都担心能不能自保,何况其他的人!”

这么一来,那些怀有过二心的人便全都放了心,对稳定大局起了很好的作用。这一手的确十分高明,它将已经开始离心的势力又收拢回来。

汉文帝时,袁盎曾经做过吴王刘濞的丞相,他有一个从史与他的侍妾私通。袁盎知道后,并没有将此事抖出来。有人却以此吓唬从史,那个从史就畏罪潜逃了。袁盎知道消息后亲自带人将他追回来,将侍妾赐给了他,对他仍像过去那样倚重。

汉景帝时,袁盎入朝担任太常,重又奉命出使吴国。吴王当时正在谋划反叛朝廷,想将袁盎杀掉。他派五百人包围了袁盎的住所,袁盎对此事却毫无察觉。恰好那个从史在围守袁盎的军队中担任校尉司马,就买来二百石好酒,请五百个兵卒开怀畅饮。围兵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瘫倒在地。当晚,从史悄悄溜进了袁盎的卧室,将他唤醒,对他说:“你赶快逃走吧,天一亮吴王就要将你斩首。”袁盎问起:“你为什么要救我呢?”校尉司马对他说:“我就是以前那个偷了你的侍妾的从史呀!”袁盎大惊,赶快逃离吴国。

领导人手中都有一些权力,如何在规则应许的范围内合理使用自己的权力,就是一门领导的艺术,给犯事之人一条出路就是这样的艺术。这是一种赢得人心的有力手段,或许这种手段有些不正当,但是却很管用,有看不见的好处。

明朝的孔镛在处理一伙强盗侵扰的事件中,所采取的软硬兼施的心术,很值得我们仿效。

孔镛任田州太守,上任不久,附近的强盗突然聚众侵犯田州城。众人都建议闭门守城,孔镛却说:“闭门而守支持不了几天。当今之计,只有向他们宣扬朝廷的恩威,或许还可以让他们退兵。”

孔镛不听众人劝说,备马出城。围攻的强盗见一个当官的骑马出城,只带两个侍从,非常惊讶。有人上前拦住盘问,孔镛答道:“我是新来的太守。你们快领我到寨子里去,我有话对你们的头领说。”

强盗们不知道他的用意,只好把他带到头领面前。众强盗拔刀亮剑,怒视孔镛。孔镛沉着镇定,缓缓下马,站立在他们中间,对众人说:“我是你们的父母官,快拿椅子来给我坐下,你们来参见。”强盗们取过一个坐榻放在当中,孔镛不慌不忙地坐下,招呼众人上前。贼首问他是谁,孔镛说:“我是孔太守。”

强盗们一听都赶忙下拜。孔镛这时便说:“我知道你们都是良民,因饥寒所迫,聚集在一起企图逃避死亡。”强盗们点头称是。“但前任官员不体谅你们,要将你们赶尽杀绝。”

强盗们又纷纷骂起来,历数前任官员的劣迹。孔镛微微一笑,接着说:“我这次奉朝廷之命,来做你们的父母官,是要把你们当亲人看待,并不忍心加害你们。如果你们能听我的话,我就赦免你们的罪过。你们送我回府,我拿粮食布匹周济你们,从今以后就不许再干杀人越货的勾当了。若不听我的劝告,现在就可以把我杀了,日后便有朝廷命官前来问罪,你们要因此而承担罪责。”

强盗们惊呆了。他们的头领说:“假如您能抚恤我们,只要您在这里做太守,我们一定不再侵犯骚扰。”

“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孔镛拍着胸脯说。

众人再次拜谢,连忙杀牛宰羊,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饭招待他。孔镛饱餐一顿后,在寨中过了一夜,第二天便带领大家进城取了布匹粮食。

众强盗从此退走,自此田州一片太平。

孔镛不战而胜,这是他能抓住强盗们心理上的弱点,运用软硬兼施的心术,晓以大义,结果如他所料,众人心悦诚服,从而避免了一场血腥杀戮。

很多犯事的人并不是有意要犯错的,只要你给他一条出路,他就会诚心改过,发挥他的作用。用严厉的手段进行全面的打击不一定能收到好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激起更多的人犯事。俗话说,乱世才用重典,现在既然是太平盛世,无论你掌管的是哪一部分,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应该给犯事之人一条出路,让他们自己良心发现,为社会作出贡献。

欲扬先抑,等待时机

“官箴如是说”

凡欲成大功、立大业者,决不会一帆风顺,必因势起伏。才者当得其时、得其任而用;若不得其时,不得其任,则退隐以待之,此隐退之宜也。

——《官箴》处置事宜篇

“原文可以这样读”

凡是想要建立大功、成就伟业的人,他的命运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随着时势的变化而起伏不定。有才能的人会依据时机和所处的位置而施展抱负;但是,如果时势于己不利,又没有处在恰当的位置上,就应该隐退以等待时机成熟。

“官箴活学活用”

胸怀大志的人,始终注视着远大的目标,从不计较一时的荣辱,不在乎小人或者政敌的打压攻击,尤其是那些希望在官场上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官场是一个上下分明的地方,有自己的一套规则,想要出头切不可意气用事、硬打硬拼,要懂得欲扬先抑。成功是需要等待的,官场讲的是资历,如果时机尚不成熟,就忍一忍吧。

1922年秋,曹锟命令孙传芳带兵去抢福建这块地盘。曹锟是直系军阀,而当时福建的军政大权却掌握在非直系的王永泉手里。孙传芳屯兵在福建省的边界上,只带了少数随从进入福建,编造一大堆谎言向王永泉诉说吴佩孚如何排挤他,说得声泪俱下。他向王永泉表示,只要两人同心合力,一定能在福建保境安民。他的甜言蜜语使王永泉渐渐相信了他。他还与王永泉结拜为异姓兄弟,指天发誓。这样,孙传芳就把这两个旅的重兵开进了福建,王永泉不但不疑,还以为壮大了力量。

1923年3月,曹琨正式委任孙传芳为福建的军务督理。孙传芳一面仍和王永泉周旋,一面暗中调兵遣将,在一个夜间突然将自己的军队开进了省城。此时,城中孙传芳的兵力已经超过王永泉的兵力,王永泉这才知道上当,但为时已晚,只得声明下野,逃到上海。为此,人们都称孙传芳是笑面虎。

欲扬先抑的关键就在一个“忍”字。忍是大智,小忍得来的是大谋,历代谋臣皆善此道。自古以来,政治家就以“忍”谋生存,在自己羽翼未丰、战机未到之时,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保全自己,以谋发展。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公然篡位,建立新朝。随之托古改制,致使百姓生活艰难,怨声载道。全国各地义军纷起,天下为之大乱。南阳的富豪刘、刘秀两兄弟,本是汉室宗亲,见王莽篡汉建新,又苦苦捕杀刘姓宗亲,便立志推翻王莽新王朝,重兴汉室。在起事时,刘秀兄弟势单力孤,难遂夙愿,就加入当时声势浩大的绿林军,等待时机。此后不久,绿林军为便于号令天下,推举同是汉室宗亲的刘玄为首领,称为“更始皇帝”。刘、刘秀因功绩卓著被封官。

公元23年,刘玄派刘出兵攻宛城,刘秀出兵昆阳定陵和郾县,绿林军声威大震,有西进长安之势。王莽派大将王寻和大司空王邑率军40万围困昆阳。刘秀亲率十三骁骑勇闯敌营,搬来救兵在昆阳城外与新军展开决战,终于以少克多,大胜敌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昆阳之战”。在刘秀激战昆阳的同时,刘也攻克了宛城。由于义军接连获胜,主将刘、刘秀兄弟威信日高,声名远播。刘玄则极为恐惧,害怕他们谋取他的皇位,因此不久刘玄就谋杀了在宛城建功的刘,还伺机加害于刘秀。

刘秀得到刘被害的消息,立即到宛城面见刘玄,向刘玄谢罪。刘的部将向刘秀致哀,他却谈笑自若,丝毫没有伤悲的样子,在刘玄面前,一点儿也不提自己在昆阳建立的大功,只是称罪。刘秀不为哥哥服丧,饮食自如,好像对刘的死毫不怀疑,这样刘玄不但不再怀疑刘秀怀有异心,而且对自己加害刘感到羞愧,就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刘秀避免了杀身之祸,同时注重搜罗人才,兼并军队,如招抚铜马将领吴汉,收编高湖等地义军等等。当刘秀羽翼已丰,实力雄厚,才同刘玄彻底决裂,为刘举哀沮丧,讨伐刘玄。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国号“汉”,史称东汉。

等待的滋味的确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你想想等待能得到的美好结果,就能够坚持等待下去了。时机不是时时都有的,等待就显得异常重要,不过一旦等到了时机就要牢牢地抓住。

刘裕原来是东晋桓玄手下的将领。他精明过人,一直都有远大的抱负,但从来都是深藏不露。

桓玄是桓温的儿子。桓温一心想篡夺晋朝的江山,但由于谢安等人的抵制,没能实现,最后郁郁而死。桓玄比起他的父亲来,更加野心勃勃,也更加跋扈。他不断扩充势力,收拢人心,要实现父亲没能实现的遗愿。

刘裕作战勇猛,但地位并不高,举止也很随便,很多贵胄名流都不怎么瞧得起他,只有王谧对他另眼相看。王谧是丞相王导的孙子,在朝中很有地位。他私底下对刘裕说:“老夫阅人无数,只有你会成为当世的英雄。”

桓玄第一次见到刘裕时,是刘裕随着几位刺史进京朝见。桓玄对王谧说:“此人风骨不同寻常,只怕不是寻常的人。”桓玄的妻子刘氏一向有识人慧眼,她告诉桓玄,刘裕一定不是久居人下之人,最好早早除掉他,免得留下祸患。桓玄叹口气说:“现在我要平定中原,正是用人的时候。除了他,真的是没有可用的人了,再说现在他也翻不了天。”

刘裕自己也非常谨慎。其实他和桓玄一样野心勃勃,但他知道时机不到,自己的势力还远远比不上桓玄,就把自己的志向巧妙地隐藏起来,毫不外露,免得为自己招来麻烦。但他一面逢迎桓玄,一面暗中打着自己的算盘。桓玄一直想篡位,但是时机总是不成熟。一天夜里,南京城外涨水,水流到城内,淹死了很多人。水声加上百姓的呼叫使他心惊胆战,以为是手下造了反。他担心的人中当然有刘裕。他命堂兄桓谦到刘裕那里去探虚实,一旦发现刘裕有异心,就杀了他。

桓谦见到刘裕,问道:“楚王桓玄功高德重,现在朝廷里面有些人劝他自立为帝,弄得楚王很是为难!”“这是好事。”刘裕不动声色,“楚王功德盖世,现在晋室不振,百姓把希望都转到了楚王的身上。以他的功德和威望,代替晋室,我看未尝不可!”“哎呀呀,将军如此说,真是深明大义。有了将军的支持,这件事情就算成了。”桓谦兴冲冲地回去复命,向桓玄说明了刘裕的态度。桓玄非常高兴,放松了对刘裕的警惕。刘裕却乘机与何无忌一同乘船返回京口,暗中商量恢复晋室。此时,北府兵将领刘毅也来找何无忌谋划反桓,何无忌故意说:“桓氏势力强大,能有把握吗?”刘毅笑笑,说:“天下自有强弱,如果失去人心,虽然强大,也会变弱。现在所愁的只是缺少个带头的盟主。”何无忌说:“难道天下就没有一个英雄吗?”刘毅说:“我所知道的只有刘裕了。”何无忌笑而不答。他回去告诉了刘裕,于是他们决定共同反桓。

起事那天,刘裕以打猎为名,聚集了一百多人在京城发难,杀死守将桓修。刘毅也在广陵起事,杀死桓修的弟弟桓弘。众人推举刘裕做了盟主,传檄四方,各地纷起响应。桓玄见情势不妙,挟持晋安帝,逃到江陵。刘裕率军进入建康,坐镇京师,指挥各路人马乘胜西进。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桓玄被逼逃往西川,为益州都护冯迁所杀。第二年,刘裕迎回晋安帝复位。为奖励刘裕再造晋室之功,晋安帝封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从此刘裕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

想成就大事者,必定要懂得一些做事的技巧和智慧。大凡以高标准做事者,其做人的基调都很低;大凡高调做人者,其做事的标准都很低。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因果关系:越是低调做人高标准做事者,往往越能成就大事;越是功成名就、高调做人者,往往会盛极必衰。

委曲求全,左右逢源

“官箴如是说”

在低谷逆境,寄人篱下之时,当行韬光养晦之术,掩其志,保其身,寻机以申其志。切不可急功近利,以致招惹杀身之祸。

——《官箴》处置事宜篇

“原文可以这样读”

在落魄的时候,寄人篱下的时候,应当韬光养晦,暂时隐藏自己的抱负,保全自己的性命,耐心地等待时机的到来。一定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很容易招致杀身之祸。

“官箴活学活用”

《三十六计·假痴不癫》中曰:“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不可为,或将有所为。”意思是假装不知而实际非常清楚,假装不愿做,实际却是不能做,或是等待时机到了再去做。官场复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所管辖的范围,谁也不让谁。你在与人竞争时,如果实力处于下风就要学会委曲求全,不可意气用事,要不然对自己的仕途不利。

晚清的湖广总督张之洞深谙官场之道,他不仅善于委曲求全,还深刻理解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所以他常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逞一时之强,而是委屈自己适应现实的需要,等到为自己积累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达到建功立业的目的。张之洞虽然在一生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坚持己见,敢于以硬碰硬,不向异己屈服,但他毕竟是个满腹韬略的人,他善于因时顺势,目光长远,能屈能伸。

张之洞在与政敌打交道时,尤其如此。尽管他与李鸿章早有嫌隙,在政见上多有不同,也看不惯李鸿章一味地对外求和的为政策略,更看不起李鸿章不顾大局、始终维护自己淮军局部利益的做法,但他同时也深知李鸿章始终不服自己,多次在人面前贬抑自己好大喜功。他认为李鸿章毕竟位高权重,自己如果一味地同他僵持下去,两人之间就会由嫌隙转化为比较大的矛盾,那样不但对自己的前程不利,对国家也没好处。于是,张之洞想在不涉及重大问题的前提下,自己还应该对李鸿章虚与委蛇,尽量不贸然得罪他。

所以,张之洞在李鸿章母亲八十大寿时就送过去寿文;在李鸿章本人七十寿辰时,他更是三天三夜几乎没有睡觉,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寿文送给李鸿章。在寿文中,张之洞极尽能事地推崇李鸿章,说李鸿章“文长纶阁,武镇的疆,内掌海官,外综商政,有一德之美,兼四事之勤,赞成盛化有自来矣”,意思是赞扬李鸿章文武兼备,既饱学博识,文才盖世,又运筹帷幄,统领千军万马,镇守着祖国边疆;夸李鸿章是兴国栋梁,内掌海军衙门大权,外管外交事务,不愧为安国重臣;还赞美李鸿章德高望重、勤于国事,美好的品行深得天下人的敬佩。这篇约5000字的寿文成为李鸿章所收到的寿文中的压卷之作,琉璃厂书商将其以章行本付刻,一时洛阳纸贵。张之洞处理自己与李鸿章的人际关系的这种方法,包含着深刻的自保意识。

当自己的力量处于弱势,比如兵力还不够多,势力还不够大,威望还不够高,如此等等不及别人的情况下,必须委曲求全,韬光养晦,决不可让人看出你有意和对手分庭抗礼甚至有取而代之的苗头。

官场的处世哲学除了委曲求全之外,用得比较多的就是左右逢源。左右逢源就是要分析各方情况,按照各方利益均衡的原则行事,是一种中国人所特有的中庸之道。但是左右逢源并不是让我们奸诈,或做一个和事老,而是让我们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以利于各种工作的开展,更利于自己工作的开展。

一代奸雄袁世凯在官场上也是个善于见风使舵,左右逢源的处世高手。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主持操练新军,开始掌握兵权。然而此时的袁世凯羽翼尚未丰满,想进一步发展势力必须找个可靠的后台。刚开始时,老袁与维新派和光绪皇帝打得火热,曾报名参加过康有为等组织的“强学会”,假装进步,迷惑了一班子书生气十足的维新人士,光绪帝对他也寄予莫大的希望。

为了寻求支持变法的军事力量,光绪帝在中南海玉澜堂接见了袁世凯。光绪帝问他新政是否合宜,老袁满口赞扬。光绪心里高兴,又问他:“要是让你统率军队,你肯对朕忠心耿耿吗?”袁世凯马上磕头发誓:“臣当竭力报答皇上厚恩,一息尚存,必思报效。”

第二天,光绪帝就降谕拔擢袁世凯为侍郎候补,令其专办练兵事务,以此恩遇拉拢袁世凯支持变法。

袁世凯在这一时期之所以热心“支持”变法,主要还是因为此时维新派正得势,康有为、谭嗣同等人都成了光绪身边炙手可热的人物。由于变法前景尚不明朗,袁世凯这种惯于趋炎附势之徒不能不给自己留一手。一旦事情大功告成,他袁世凯也不失为有功之臣。

然而,不久形势便出人意料地恶化起来。维新活动不足百日,以西太后为首的实权派已开始磨刀霍霍,密谋废掉光绪,镇压维新派。由于情势吃紧,维新派首领谭嗣同冒着生命危险,悄悄到法华寺袁世凯的住处,坦率说明自己来访的目的,动员袁世凯杀掉荣禄、包围颐和园,迫使慈禧等就范,救护光绪,保护新政。袁世凯当场慷慨激昂地表示:“袁某与谭君都受到光绪皇帝的知遇之恩,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还拍着胸脯保证:“诛荣禄如杀一狗耳!”

谭嗣同走后,袁世凯经过反复掂量,感到以光绪帝、康有为等为首的维新党,既无政权,又无军权,两手空空,而他们面对的敌手则是西太后这一帮根深蒂固的顽固势力。万一下错了赌注,把宝押在维新派身上,恐怕会大祸临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不如另攀高枝,投靠慈禧,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和功名前程。于是,袁世凯连夜赶奔天津向西太后的亲信荣禄告密。西太后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气得七窍生烟,即刻带领大批随从摆驾回宫。于是,百日维新就此夭折,光绪帝被囚瀛台,六君子血染菜市口。

袁世凯因通风报信有功,受到慈禧的宠爱,从此攀上了西太后这棵大树,地位一升再升,最后成了影响清政府内政外交的北洋集团首脑人物。

这里不是说袁世凯这种背叛的做法可取,这种方法当然不对,但是我们要从袁世凯身上学到一些官场左右逢源的智慧,他能在黑暗的晚清官场站住脚最后成为大总统,自然有他的手段。

背后议论不如当面指出

“官箴如是说”

事有未惬于志者,上官不妨婉诤,僚友自可昌言。如果理明词达,必荷听从。若不敢面陈而退有臧否,交友不可,况事上乎?且传述之人,词气不无增减,稍失其真,更益闻者之怒,惟兴口戎,可畏也。

——《官箴》接人篇

“原文可以这样读”

如果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与别人的不同,那么,不妨当着上司的面委婉地陈述自己的看法,据理力争,在同事面前也可以公开讲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自己讲得有道理,用词贴切,表达准确,那上司一定会同意,同事也一定会依从你的想法。如果不敢当面陈述,却在背后胡乱议论,这种态度即便是用在交友上也是不可以的,何况同上司相处呢!再一点就是,传话的人,他的用词和语气,很可能会有添油加醋的地方,要是稍有不实之处,就会让听取的人更加愤怒,记住舌战也是让人十分害怕的。

“官箴活学活用”

背后议论别人的人是小人,不是做领导的人。当领导的人,只可以在公开场合当着众人的面发表公开的言论,这是领导人的仪态。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是什么样的身份就要做符合身份的事,如果一个领导人总是在背后议论别人,那他根本就不像个领导,而像一个普通职员,其他的领导也不屑于同这样的人为伍。

王飞是一所大学的教研室负责人。在一次由教务处主任主持的课题研讨会上,王飞接听了朋友打来的紧急电话。就在王飞挂掉电话的时候,教务主任开始批评王飞,他责怪王飞,应该告诉朋友不要在开会时打电话给他。

这时,王飞很生气,他几乎想立即对教务主任说:“任何时间你想接电话就可以接,凭什么要求我不要接朋友的电话?”但是王飞的理性驱使他不能这样做,王飞选择缓慢地深呼吸。与其用激进伤害的方式,向教务主任反击,不如让他知道自己行为的错误。王飞知道为了让他的反应更有建设性,他应该选择适当的地方和时间,采用适当的方式和适当的态度来和教务主任面对面谈。

隔天,王飞找了个机会单独对教务主任说:“主任,我很不赞同你昨天告诉我不能接任何朋友的电话的事,那些都是很重要的电话。如果你不希望我在开会当时接听电话,你可以要求秘书接听,替我留话,但是既然你在当时将电话转给我,所以我认为接听应该是没问题的。”

他接着说:“我不想说什么不尊敬你的话。我对于你在管理和教学上的能力相当推崇;同时我也记得,当我改进教学方式时,你是如何支持我的。我很担心如果我将你的要求转达给其他同事后,会降低他们对你的尊敬。我不认为我们应该审查每个人的电话,我尊重你有过滤你的电话的权利,也期望你能尊重我们应享有的相同权利。”在经过和王飞的一番谈论后,教务主任也欣然接受了王飞的意见。

如果有什么事情是使你这个当领导的不满的,就要当面指出来,不要忘了你才是领导。即使是你的上级做错了事,也应该指出来,当然这种指明要诚恳、谦虚,要考虑到上级的感受,而且只能当着领导一人的面指出。

在任何时候,当面指出都比在背后议论要好。试想一下,在背后听了你说话的人,或许也是个爱传话的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难免在传播过程中有添油加醋的可能性,最后传到被指责人耳中,事实已经歪曲,一场“战争”就在所难免了。

不要以为瞒得住

“官箴如是说”

天下无受欺者。矧在上官,一言不实,为上官所疑。动辄得咎,无一而可。故遇事有难为及案多牵窒,宜积诚沥悃陈禀上官,自获周行之示。若诳语支吾,未有不获遣者。苍猾之名,宦途大忌。

——《官箴》接人篇

“原文可以这样读”

当今世上,没有没受过欺骗的。可是,对于上司,如果有一句话不符合实际情况,那肯定会受到上司的怀疑。如此一来,只要犯了错误就会遭到上司的批评,没有一件事能得到上司的称赞。因此,遇到棘手的事情,案件牵连人较多,纠缠不清,不易解决的,就应实实在在地向上司报告,请上司批示。上司自然会给你周密可行的指示。如果拿好话来搪塞、蒙骗上司,这样的人,没有不受到责备的。“狡猾的苍头”,这个名声是当官者的大忌。

“官箴活学活用”

我们总是说为官要有诚信,但诚信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要付诸实践的。欺骗就是最大的不诚信,是为官者的大忌。不要认为官场只有尔虞我诈,只有钩心斗角,官场也有诚信,官场同样厌恶欺骗。

上级部门选拔提升官员自有一套评价体系,无论是何等的评价体系肯定都有一条——看你有没有欺骗上司的行为。有的话往后靠,即使你的政绩比别人突出,但仅此一点就能让你落于人后。

魏人范雎受到魏王的迫害逃到秦国后,秦昭王发现范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很重用他。过了一年,穰侯魏冉为扩大自己的封地,欲率兵经韩、魏去攻打齐国。范雎抓住这一良机上疏昭王,请求面见。在这次见面谈话中,范雎慷慨直言,得到了昭王的信任,昭王当即表示,今后无论大小事,上及太后,下至群臣,范雎尽可畅所欲言,随意赐教,不必有任何顾虑。第二天上朝,昭王即拜范雎为客卿,下令撤回伐齐军队。从此,范雎跻身于秦朝,深得秦昭王的宠信,被封为应侯。

有一次,范雎在韩国的封地汝南失掉了。秦昭王对范雎说:“君失去封地汝南忧愁吗?”“臣不忧愁。”“为什么?”“梁国有个叫东门吴的人,他的儿子死了都不忧愁,他妻子的陪嫁女问道:‘你喜欢儿子的程度是天底下少有的,现在儿子死了,你却不忧愁,是什么原因啊?’东门吴说:‘我曾经没有儿子,没儿子时不忧愁,现在儿子死了,与没有儿子时相同,我为什么忧愁呢?’臣也曾有儿子失落在大梁,那时没有忧愁,现在失去了汝南,也和失落了儿子一样,有何忧愁呢?”

秦王不相信范雎的话,就告诉蒙傲说:“今年,我因一座城市被围食不甘味,卧不便席,今应侯失地而不言忧愁,这难道是他的真情吗?”蒙傲说:“让我去探他的真情。”

蒙傲去见范雎,说道:“我想要去死。”范雎问:“为什么呢?”蒙傲说:“秦王把你当老师,天下没有人不知道,更何况秦国呢?现在我在秦国为将,带领军队,我以为韩国那样的小国公然叛变,夺走你的封地,我还活着干什么呢?不如死了。”范雎忙向蒙傲拜谢说:“汝南封地这件事愿拜托于你。”

蒙在向秦王报告了这一情况。自此以后,范雎再说韩国的事情,秦王就再也不听了。

不要觉得上级只在上面办事,永远不知道下面的情况。要知道无论什么样的上级,其实都想做一个英明的领导,想游刃有余地驾驭下级,也想更多地知道下属的情况。所以,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达到了解下级的目的,不管是你看得到的,还是看不到的,做领导的没有一点手段,怎么会坐到如此高位。所以,作为一方官员,有情况就要如实上报,说不定上级正在办公室里心中明了地等着你如实地汇报呢。

同类推荐
  • 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岁月深处一支歌

    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岁月深处一支歌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幸福的12堂课

    幸福的12堂课

    这是一位幸福的成功人士用近50年的人生悟出的简单道理。作为人子、人夫、人父、人师,他说:人生不过是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生老病死。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幸福从心开始。把心打开,需要信心、用心和耐心。信心造就梦想,用心汇聚力量,耐心带来坚持。成功贵在坚持,专业源于敬业。不放大,不放松,不放弃,不自满,不傲慢,不张扬;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不急躁冒进;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不为浮名所累。知行,知足,知止。这是生活的觉醒,也是幸福的觉醒。
  • 领导的语言艺术

    领导的语言艺术

    本套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 学会感恩懂得爱

    学会感恩懂得爱

    人生幸福的关键在于你用一颗什么样的心来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只有懂得感恩、懂得爱的人才会持续地拥有幸福、享受快乐。常怀感恩之心,我们就能够逐渐原谅那些曾与自己有过结怨甚至触及心灵痛处的那些人和事,会让我们已有的人生资源变得更加深厚,让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宽阔、宏远。为此,我们特别编写本书,希望通过书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读者在感恩中重新寻找到生活的幸福、成功的感觉和人生的真谛。
  • 才情浸润成功女人

    才情浸润成功女人

    不言而喻,一个有魅力的女人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女性想让人感到悦目很容易,一个女人或天生丽质,有漂亮的外表;或后天修饰,靠着装打扮让自己变得悦目起来,但是一个女人真正让人感到赏心就绝非易事了。一位让人从心里欣赏赞叹的女人,她一定具有超出外貌的吸引力,这恰恰是心灵之美的魅力;是超出常人的品格的魅力;是女人的气质之魂。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

    王咏星编著的《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讲述了:历来,至高无上的皇位都是男人的专用品。可是,吕雉、武则天、慈禧,这三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三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人,却能把国家大事和男人们控制在股掌之间。她们究竟是怎样的女人?究竟是什么让这三个女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屹立不倒?接下来,就让《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带着大家一起揭开蒙在这三个神秘女人脸上的面纱!
  • 神魔灵尊

    神魔灵尊

    茫茫星宇之中,被遗弃的少年,带着一腔热血,寻找自己的身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生灵手记

    生灵手记

    厄运缠身,苟且求活。从命运的夹缝中重回万年,是否能从重重枷锁中剑破迷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行剑,则问鼎世间沉浮。极冬争位,天下争锋,一剑在手,谍影重重。阴谋破死,阳谋求生。当棋手争锋之间,谁又是谁的棋子?身为棋子,又是否能挑出棋盘,主宰命运?生灵手记,一本记录命运与传说的残本。天下逐鹿,最后究竟是谁,才能翻开这命运的篇章。
  • 无情王爷的逃妃

    无情王爷的逃妃

    挖晒,还真穿了,什么、王爷不喜欢我加恨我;哈哈呵呵、老娘我无所谓,得找几个帅哥来嘿嘿、、、、你们知道的......
  • 腹黑女孩跌跌撞撞的人生

    腹黑女孩跌跌撞撞的人生

    南宫雨如,腹黑少女跌跌撞撞的人生,寄人离下的生活,由哥哥王炫冰带领走出黑暗人生,励志逆袭人生。
  • 走向神王

    走向神王

    从新生到毁灭是事物客观的发展规律,从毁灭到新生这就像是凤凰浴火重生,没有坚定的信念就不会成功……世人都说:“没有人能让历史的车轮停止转动。”卡尔却说:“我没有让车轮停下,不过我却改变了它的轨迹。看见的人不会说,看不见的人觉得不可能发生。于是,历史变成了野史;然后,人们口口相传野史就变成了传说;最后,传说终于引起了吟游诗人的兴趣把它变成了小说!”请看卡尔如何带领自己的三个部下从未来穿越回过去,又是如何改变历史的轨迹,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神王……
  • 我的俏皮女老师

    我的俏皮女老师

    若有一个这样的女老师,是幸福还是幸运?是怀疑人生的学习生涯,还是纯真烂漫的年少轻狂…
  • 末日之光芒

    末日之光芒

    新人小白初次写作,请多多包涵,谢谢!本书为不定时更新作者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