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05300000015

第15章 学术成就

作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周培源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献给了力学与理论物理中两个十分困难的领域:湍流理论和广义相对论。他先后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在这两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广义相对论

在广义相对论的研究中,以“坐标有关论者”而独树一帜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学说1916年发表后,在全世界迅速传播。在中国,早期传播相对论的有夏元等物理学家,然而进行深入研究爱因斯坦的学说并独树一帜的,周培源是第一位。

1936年,周培源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参加爱因斯坦主持的讨论班,他结识了爱因斯坦并向爱因斯坦提出疑问:“既然您曾引用谐和条件的近似式来求解线性化的近似引力场方程,并获得确定的引力波能,预见了引力波的存在,那为什么不给引力论中的坐标赋予物理意义呢?”爱因斯坦没有回答,也许他期待着周培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开辟引力论研究的新路子。1937年周培源在美国数学刊物上发表了《爱因斯坦引力论中引力方程的一个各向同性的稳定能》的重要文章,在引入各向同性的条件下,求得静止场的不同类型的严格能。

之后,在四十余年的科研生涯中,周培源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苦苦钻研他在爱因斯坦面前提出的问题,终于在1979年将严格的谐和条件作为一个物理条件引入引力论中,补充了引力方程。

广义相对论在物理上取得了许多辉煌成就,但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一个困难,这就是,表达引力场的方程是一个包含10个二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方程组,而这10个方程之间又存在着4个独立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所组成的恒等式,也称为比安基(Bianchi)恒等式,这就使得只用引力方程得不到10个引力函数的确定解。

周培源一进入相对论领域便抓住这个难题,主张引进另外的物理条件才能求解出引力函数的确定解。沿循这个思路,周培源在20世纪20年代用引入新物理条件的办法获得了轴对称静态引力场的若干解,以后又于30年代在引入各向同性条件下,又求得了与静止场不同类型的严格解。

与此同时,国际上的同行学者为了克服上述困难,采用坐标变换的方法来减少引力函数的数目。但这种方法只能求出一种常微分方程的特殊引力场——球对称静态引力场的严格解,例如史瓦西(Schwazchild)解,而对众多的其他物理问题仍然束手无策。沿着这条思路求解引力场方程的相对论研究者,在国际上称为“坐标无关论者”。他们主张坐标在引力论中无关紧要。

与此相反,周培源从一开始进行引力论研究时,就认为坐标是有物理意义的,因此他是一位“坐标有关论者”。

“坐标有关论者”在一些特殊问题上,引进谐和条件以求解引力场方程的做法,可以追溯到1919年爱因斯坦本人。他引进谐和条件的近似式来求解线性化了的引力场方程,从而获得了引力波解,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后来,德·东德(Dedonder)将谐和条件严格化。1923年,郎曲斯(Lanzos)曾用这一条件得到了球对称静态引力场的解。

按照这条思路,1979年,周培源把严格的谐和条件作为一个物理条件添加进引力场方程中,和他在北京大学的同事以及他在高能物理所的学生一起,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包括无限平面、无限长杆、围绕无限长杆做匀速转动的稳态解和严格的平面波解。

面对当前存在的两个解,即坐标无关论者的史瓦西解和坐标有关论者的郎曲斯解,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周培源和他的学生李永贵开始从事测量与地面垂直和与地面平行的两种光速的比较实验,希望回答两种解中哪一种更符合实际。理论上,史瓦西解得到的两种光速的一级近似之差与光速之比为7×10-10,而郎曲斯解的这一比值为零。目前,李永贵所获得的这个比值在准确到10-9时表明:两种光速是相等的。这项实验仍在进行中,以期取得更高一级的近似。这是“坐标有关论者”同“坐标无关论者”两种理论较量中的关键性实验,实验的进一步结果,将是整个物理界所关心的。

湍流理论

湍流模式理论的奠基人周培源是我国湍流理论研究的领头人。在世界强手如林的湍流研究队伍中,他积数十年之成果,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受到国际上的重视。20世纪30年代初期,周培源认识到湍流场和边界条件关系密切,后来参照广义相对论中把质量作为积分常数的处理方法,求出了雷诺应力等所满足的微分方程,并希望能把边界的影响通过边界条件引入雷诺应力的表达式中。

流体的湍流运动在自然科学史上一直是困惑许多杰出科学家之谜。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简称N-S方程)虽然早在1821年就建立了,但却一直未能从它求出描述湍流运动的解来。1895年,英国雷诺(Reynolds)发现不可压缩流体充分发展了的湍流运动可以分解为平均运动和脉动运动两部分,并从N-S方程用平均方法导出了湍流平均运动方程。但这组方程是不封闭的。在周培源之前,人们总是从这组方程出发,引入脉动量、平均流速对空间坐标的梯度有关的各种假设使方程闭合,来求解流体的平均速度。

周培源在国际上最早考虑脉动方程(即N-S方程与平均运动方程之差),并由这组方程导出二元和三元速度关联函数所满足的动力学方程,再引进必要的假设来建立湍流理论。1940年根据这一模型,他对若干流动问题做了具体计算,其结果与当时的实验符合得很好。

1945年,周培源在论文《关于速度关联和湍流涨落方程的解》中提出了两种求解湍流运动的方法:一种是把平均运动方程和关联函数所满足的方程逐级近似求解;另一种是将平均运动方程与脉动方程联立求解。由于这组方程的高度复杂性,在20世纪40年代,要联立求解是不可能的,但他的这种思路却为湍流研究者开辟了崭新的途径。上述第一种解法奠定了国际上称为“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在国际上被誉为“现代湍流数值计算的奠基性工作”。近数十年的发展,由于高速电子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扩大,愈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世界各国不少人沿循他的方法进行开拓,形成了“湍流模式理论”流派。

20世纪50年代,周培源利用一个比较简单的轴对称涡旋模型作为湍流元的物理图像来说明均匀各向同性的湍流运动。利用湍流衰变后期雷诺数比较小的特点,周培源和他的学生蔡树棠得到了最简单的均匀各向同性湍流的后期衰变运动的二元速度关联函数,在这一思路的基础上,他的学生黄永念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均匀各向同性湍流三元速度关联函数。10年以后,这个三元速度关联函数被佩纳特(Bennett)与柯尔辛(Corssin)的实验所证实。

与此同时,周培源还与他的学生是勋刚、李松年对高雷诺数下(即衰变初期)的均匀各向同性的湍流运动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与实验符合的均匀各向同性湍流在早期衰变运动的二元和三元速度关联函数。

为了统一湍流在初期和后期衰变的模型,1975年,周培源提出“准相似性”的概念及与之相适应的条件。他与黄永念把这两个不同的相似性条件统一为一个确定解的物理条件——准相似性条件。这个条件在1986年由北京大学湍流实验室魏中磊、诸乾康、钮珍南和俞达成的实验所证实,从而在国际上第一次由实验确立了从衰变初期到后期的湍能衰变规律和微尺度扩散规律的理论结果。其后,周培源又与黄永念计算得到衰变各期的能谱函数、能量传递函数等等。这些结果都得到国际同行的赞许。

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培源又将所取得的结果与准相似条件推广到具有剪切应力的普遍湍流运动中去,并引进新的逼近求解方法,得到了新的结果。

为了表彰周培源1950年在湍流领域里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1982年,国家科委授予他自然科学二等奖。

周培源除了从事理论研究外,对有关的测量仪器的研制和实验设备的建设也十分关心和支持。北京大学湍流测量仪器与实验设备的研制建设工作数十年来一直得到他的指导和鼓励,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周培源以“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这16个字总结了他所从事的科研活动。在关键性的科学问题面前,他从不随波逐流。当陈伯达特地到北京大学找他,要他批判相对论时,他敢于当面表明自己的态度:“狭义相对论是真理,批不倒,广义相对论还存在学术争议。”在1958年宣传亩产粮食数万斤的浮夸风中,他认为这些都是不符合科学事实的,因此他也从不随声附和。

他坚持两个领域中的难题研究,跨越半个世纪之久,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一个个新的进展,不能不说是锲而不舍的典范。“锲而不舍就是像锥子一样,数十年紧紧地锥住它,就是钢板也会锥出个孔来。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精神和毅力,总是可以做好几件事情的。”周培源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让他在科学生涯中取得了这些惊人的成就。

周培源在总结自己的科研活动时,又概括地提出,“一个新的科学理论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要能说明旧理论能说明的现象;二要能解释旧的科学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三要能预见到新的科学现象并能用实验证明它。”这些精辟的见解是周培源在科学研究中以科学的态度独立思考的理论概括。

此外,作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周培源还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争取裁军和世界和平,为繁荣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赢得了国内外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敬仰,被人们赞之为科学家的表率和楷模、和平老人、杰出的民间外交家。

同类推荐
  • 达·芬奇

    达·芬奇

    著名学者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每个人,远胜于一切教育。”的确,崇拜伟人、模仿英雄是每个人的天性,人们天生就是伟人的追星族。我们每个人在追星的过程中,带着崇敬与激情沿着伟人的成长轨迹,陶冶心灵,胸中便会油然升腾起一股发自心底的潜力,一股奋起追求的冲动,去寻找人生的标杆。那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会激励我们向往崇高的人生境界,获得人生的成功。
  • 压不垮的左宗棠

    压不垮的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人”?为什么美国《时代》周刊将左宗棠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左宗棠的旷世伟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本书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独具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全景式展现左宗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是领袖还是战士?单枪匹马拯救一个国家!是圣人还是枭雄?用微笑让全世界都爱他!曼德拉作为全世界政坛最知名的文化符号,他何以让所有大国领袖都对他推崇备至?人人都爱曼德拉,他的出生背景和童年生活相比常人又有哪些不同?作为全世界的精神偶像,他是否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强人?在完美而耀眼的圣人光环下,他的个人生活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缺憾?一切的一切,这本书都将为您解答!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本书分为鲁班、爱德华·琴纳、威廉·赫谢尔等部分。
  •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一个不起眼的名字,但只要把与她相关的名字罗列起来: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莎乐美”便会如雷贯耳。这位出生于俄国,夹杂着法、德、丹麦、俄国四种血统的女子,一生之中,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地吸引并征服了众多“时代名人”,直至生命末年,依然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她凭借的不是超人的美貌,而是迷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非凡的领悟性和异常的理解力,更重要的,是她与生俱来的自由精神和无可妥协的独立灵魂,本书讲述的就是莎乐美充满传奇的一生,由法国知名女作家、国务秘书弗朗索瓦丝·吉鲁完成。
热门推荐
  • 唯识三十论

    唯识三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遇见你,是我一生所修

    遇见你,是我一生所修

    行李到了泰国,人却在云顶赌场。就让她任性这一次吧!让她的生命里,就这一次,只为她自己考虑。他,一个寡情、冷酷、倨傲的男子,冷眼旁观的独行客,却在异国他乡对她伸出援手。老天!她不过是想在绝境里求得一线生机,怎奈成为他的信仰。——在吉隆坡的风下之乡。他和她的相遇,都只是为了他心中另一个珍贵的女孩。
  • 权倒天下

    权倒天下

    未来高科技融合现代二次元动漫科技玄幻,看主角如何用二次元动漫技能从一个屌丝打败其他领主,权倾天下,建立财富帝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什么?问有什么技能?只要积分够,要什么有什么。未来系统在手,美人天下我有!正所谓:权利名誉迷人心,倒戈相向贪欲侵。天性如此七情欲,下牢才羡两袖清。
  • 寒门往事

    寒门往事

    作为社会最普通人群中的一份子,我们没有背景,长相普通,能力普通,然而生活却从来都不会把我们当成一个简单的普通人,让我们用最普通的方式去度过我们的一生,它会制造各种苦难胁迫我们妥协,甚至溃败,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回应呢?小说中的故事源于生活,希望能给年轻的你带来一些力量。最底层人民的经历写实,生活很清苦,但他们勇敢、坚强、苦中作乐,积极的与命运做抗争,那么,他们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又是怎样去克服的呢?笔者会给大家呈现一个既接地气又很别致的答案,敬请期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修仙从大唐开始

    修仙从大唐开始

    宁纪机缘巧合下救了地府府君后人,获得火法技能,穿越到大唐世界,进一步踏入了仙途!修仙世界的修炼体系如下:修为:后天、先天、紫府、万象、元神、返虚(地仙)、天仙、纯阳真仙……境界:基础、入微、天人合一、道之域境、完整的道……神魂:基础、一心二用、一心多用、神念、神识……*第一卷已完成,喜欢大唐的可以看看!喜欢看修仙部分的也可以直接从第二卷开始看起,并不影响阅读。*求收藏啊,亲!
  • 赛尔号王者之路

    赛尔号王者之路

    作为一个人类,云熙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自己会转世在一个精灵baby身上,还是带着前世的记忆!好家伙,以前喝的孟婆汤至少只是掺了水,这次就厉害了,直接就是一碗水!
  • 失语之城

    失语之城

    一次偶然的小事故让他们重逢,埋藏于他心底十四年的爱再次复苏。一件件古怪离奇的事频繁发生,她的记忆也在慢慢醒来。在爱与遗忘之间,两个互相深爱之人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 我和柯南的破案日记

    我和柯南的破案日记

    卧槽!一觉醒来,我竟然穿越了到了二次元世界……
  • 常春藤诗丛华东师范大学卷·吕约诗选

    常春藤诗丛华东师范大学卷·吕约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