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61000000010

第10章 东晋书法欣赏(2)

《行穰帖》

《行穰帖》硬黄纸本,传为米芾再临本,24.4厘米×8.9厘米。2行,15字,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有董其昌跋:“东坡所谓‘君家两行十三字,气压邺侯三万签’者,此帖是耶?”乾隆帝则赞它“于浑穆中精光内韫”。

《大道帖》

《大道帖》,纸本,2行,10字,现藏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传为米芾摹本。

《大道贴》在王羲之草书中,最为突出,后人称它为“一笔书”。明张丑《清河书画舫》云:“老笔纷披,所谓一笔书也。”十字中,前五字一笔联绵,次两字联缀,复次两字又钩联,最后一“耶”字以末笔竖画一贯直下,控制尺幅的空白。强作一笔书的人,往往有做作之嫌,而王羲之此书则如天际行云,宛若游龙,弥足珍贵。

三、王献之

【生平小传】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生于书法世家,为王羲之第七子。官至秘书郎、长史等,累迁建武将军、吴兴太守,曾拜中书令,故又有“大令”之称。王献之在中国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二王”。

王献之从小就酷爱书法,他的父亲王羲之也很注意培养他,从幼年起就已向他传授书艺。有一次,王献之在练习书法,其父从背后掣拔他的笔,试测他的笔力,但是没有拔动,他父亲非常高兴,并赞叹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从这可以看出王羲之很早就对王献之寄予厚望。他用自己精心创作的《乐毅论》作为范本,又以《笔势论》作为理论,从虚与实两方面启发王献之的悟性,引导其进入书学的正轨。《笔势论》云:“告汝子敬,吾察汝书性过人,仍未闲规矩”,“今述《笔势论》一篇,开汝之悟”,并“今书《乐毅论》一本”,“贻尔藏之”。献之对书法的悟性确实很高,不仅技法娴熟,而且能将意趣渗入书法中。据说有一次献之外出,看见一面新刷的白色墙壁很干净,于是用扫帚沾泥汁写了方丈大的字在墙上。围观看字的人很多。羲之看见了也赞叹,问是谁作的,众人答云:“七郎。”

王献之在书法上造诣非常深,学识高超,极有远见。年纪轻轻就已经表现出他对书法极为独特的见解。十五六岁时,就劝父亲改体。唐张怀瓘《书议》记载王献之对其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献之认为事贵变通,章草的字字独立以及波磔的生发,不能表现出更宏大的气势、奔逸的律动。在深入研究之后,他认为藁草与行书之间可找到突破“往法”的途径,建议父亲应当“改体”。王献之对于传统书体的深刻研究,对于创新路数的用心探索,确有过人之处。

王献之跟着父亲学书,后又转学张芝,他不仅劝父“宜改体”,而自己也在不断实践中另创新法。张怀瓘《书议》曾这样评价王献之在书艺上的创造:“子敬才高识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可惜他英年早逝,否则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更大了,对书坛的贡献可想而知。虽然如此,他已将自己的天赋资质、独特的精神风貌、思想情感,融入了他的书法作品中,与其父亲一道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名声。

王献之本性潇洒,超然于世俗礼法之外,“风流为一时之冠”。《书断》曾载:晋太康中新起太极殿,谢安欲使子敬题榜,以为万世宝,而难言之,乃说韦仲将题凌云台事。子敬知其指,乃正色曰:“仲将,魏之大臣,宁有此事?使其若此,知魏德之不长。”谢安也就不再相逼。有时别人向他求书,也罕能得到;即使权贵逼他,亦不为所动。

王献之存世的墨迹非常少,甚至比其父亲的更少。传世作品有《送梨帖》《鸭头丸帖》《中秋帖》《东山帖》《地黄汤帖》《十二月割至残帖》等,多为后人摹本。

【作品欣赏】

《洛神赋十三行》

《洛神赋》文为三国魏曹植所作,王献之书,小楷。自宋代以来,仅残存中间的十三行,故称为《洛神赋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

《洛神赋十三行》在宋元时有两本墨迹本流传:一为晋麻笺,在元代初期归著名书法家赵孟所得,定为王献之真迹;一为唐硬黄纸,后有柳公权等人题跋,赵孟则认为它是唐人摹本,后人疑即柳公权所临。这两本在宋代都曾刻石,明清两代辗转翻刻,但基本上还是出于这两个底本。现在流传的以“碧玉版本”为最精。这是明万历时杭州西湖葛岭地下发现的一方石刻,石色深暗,被人美称为碧玉。“碧玉版本”初拓本,存字大都完好,其他石花处亦自然清晰。因其地为贾似道半闲堂旧址,所以后人认为是贾氏所刻,后归陆梦鹤、翁嵩年。清康熙间入内府,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此石流入民间。解放后由国家收购,藏首都博物馆。世传还有与此相同的一本,号称“白玉版本”,笔画比“碧玉版本”略枯瘦,石花剥落处有刀刻的痕迹,可知是一种翻刻本。

王献之所书《洛神赋》体势秀逸,虚和简静、灵秀流美,与文章内涵极为和谐,这件佳作被后人誉为“小楷之极则”,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圆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洛神赋》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在此选了两个不同的版本以供大家欣赏,前一版本为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越州石氏本,后者为“碧玉版本”。

《中秋帖》

《中秋帖》,王献之代表作,被人称为“一笔书”之祖。畅快淋漓的笔法让人叹为观止。世传张芝“一笔书”到晋代时仅有王献之独得其法。《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被认为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

《中秋帖》清时传入宫中,为乾隆皇帝所钟爱,将其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合称为“三希”。此帖现藏故宫博物院。

《鸭头丸帖》

《鸭头丸帖》行草书,2行15字,内容为王献之写给亲朋的短札。此帖为唐代摹本,行笔流畅舒展,结体妍美质朴。笔迹转折清晰,起落分明,气脉相连,系王献之“极草纵之致”,变通古法,于神驰之际寄兴于万象、潜心于笔端的真趣流露。

此帖曾经北宋宣和内府、南宋绍兴内府,元天历内府、柯九思,明内府、吴用卿等鉴藏。《宣和书谱》《清河书画舫》《画禅事随笔》《妮古录》《书画记》《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著录,《淳化阁帖》《大观帖》等摹刻。此帖为绢本,纵26.1厘米,横26.9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廿九日帖》

《廿九日帖》为硬黄纸,唐摹本,行楷书,辽宁省博物馆藏。

《廿九日帖》为《万岁通天帖》中第六帖。此帖用笔秀媚飘洒,风流俊美,笔意连贯而舒展,章法生动,感之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出入右军法中,师古创新的面貌跃然纸上。

《十二月割帖》

《十二月割帖》清人拓本,纵25厘米,横14.7厘米。墨迹曾为米芾收藏,后摹勒上石,南宋人收入《宝晋斋法帖》。墨迹早已失传,现仅有拓本传世。

《东山松帖》

《东山松帖》纸本,行草书。此帖传为米芾摹本。

《东山松帖》是王献之写的一通信札,为断札,有四字磨灭。此帖下笔婆娑,百态横生,萧散秀逸。

宋内府《宣和书谱》《中兴馆阁录》,明董其昌《容台集》,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安岐《墨缘汇观》著录。刻入明吴廷《馀清斋法帖》、董其昌《戏鸿堂法帖》,清《三希堂法帖》。

《新妇地黄汤帖》

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唐人摹本,纵25.3厘米,横24.0厘米。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藏。

《永嘉帖》

《永嘉帖》拓本,4行,36字。行草书。入刻《淳化阁帖》。

《余杭帖》

《余杭帖》行书,拓本,6行,51字。入刻《淳化阁帖》。

《卫军帖》

《卫军帖》行草,拓本,5行,42字。入刻《淳化阁帖》。

四、王王旬

【生平小传】

王珣(公元350—401年)东晋书法家,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生于书法世家,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侄子。弱冠时曾为桓温的属员,深得桓温敬重。后被授封东亭侯,累官大司马参军、散骑常待、辅国将军、吴国内史等。卒后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谥献穆。珣神情朗悟,经史明彻,以才学文章而受到孝武帝的器重。孝武帝驾崩时,哀册谥议等都为王珣所起草。他的词翰在当时也是非常有名的。

王珣擅长行书和草书,《宣和书谱》云:“珣三世以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又云:“珣词翰为时宗师,然当时以弟珉书名尤著,故有‘僧弥(王珉)难为兄’之语。”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题王珣真迹》云:王珣书“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其传世书迹有行书《伯远帖》真迹,另外《淳化阁帖》《大观帖》等丛帖刊有其草书《三月帖》。

【作品欣赏】

《伯远帖》

《伯远帖》是王珣的行书代表作,是他写给亲友的一通信札。帖中的“伯远”就是王珣的从兄弟王穆。其内容为:伯远卓有成就,衷心所期,为诸从兄弟中之成大器者。我因疾病在身,志趣在于优游自在的生活。此次才始获得出任,意愿不能舒展。分别犹如昨日,却是畴古之长。远隔重山,不能相互造访晤对。

此帖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字体研美,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一直被后代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其通篇用笔精熟,疏朗飘逸,从平和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洞窥到东晋一代的“尚韵”书风。

《伯远帖》被董其昌称为“尤物”,他的《画禅室随笔》云:“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清高宗弘历也非常喜欢此帖,并把它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并称为“三希”,把藏此三帖的养心殿西暖阁称为“三希堂”。

此帖曾经北宋宣和内府收藏,明清两代由吴新宇、安岐等递藏。乾隆丙寅(1746年)年被收入宫中,清亡后佚出宫外,流落民间。后被重金购回,现藏故宫博物院。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伦勃朗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伦勃朗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罗伯特·麦基被公认为世界银幕剧作教学第一大师。《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是麦基第一次以书的形式揭示其屡获大奖的银幕剧作方法。本书不同于其他流行的讲述银幕剧作手法的著作,它所论及的是形式而不是公式。麦基以一百多部影片作为示例,向读者传授了一种银幕剧作的原理,它超越僵死的教条,发掘出名品佳作中那些使其卓越超群却又常常被人忽略的组成部分。
  • 课外雅致生活-生命的澎,交响乐

    课外雅致生活-生命的澎,交响乐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古玩行捡漏笔记

    古玩行捡漏笔记

    本书主要从自身和人际关系两个大方面入手,分别进行阐述。从自身来讲,分为“外表”和“内在”两个方面,引入不完美这个话题。又因为自身的不完美,从而开始对人际关系的审看。从亲疏远近的各个层次,选取不同的实例故事,以不同的切入点讲述人际关系中可能发生的不完美的情况,以及应该如何正确的应对。有些缺点是无法彻底消灭的,或许正式它们,和它们和谐共处才是好的办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是给自己找理由堕落,也不是给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有些缺点是无法彻底消灭的,或许正式它们,和它们和谐共处才是好的办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是给自己找理由堕落,也不是给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触碰的一面——阴暗面,亲人朋友不愿意接受,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面对。
  • 中国艺术经典4

    中国艺术经典4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热门推荐
  • 爱情来了请签收

    爱情来了请签收

    林果:对不起,我不当小三。池宇:你不是小三。我单身。林果:胡说!你结婚戒指都戴在手上!池宇:防狼用的。林果:……池宇:不防着点其他人,能轮得到你?谁都不看好的恋情,从偶然的邂逅开始,但却因为踏踏实实走过的每一步让两个人慢慢靠近相互取暖。池宇:我比你大太多了,你别嫌弃我。林果:你是不想负责么?池宇:……克服各方阻力而换来的感情,情比金坚。
  • 百草山

    百草山

    《百草山》中着力塑造的老一代军人贺金柱,从抗日战争的烽烟烈火中参军入伍,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百万大裁军时淡出一线,戎马生涯半个世纪,身世秉性与这些年来持续不断地牵动着人们视听的如《我是太阳》中的关山林、《亮剑》中的李云龙等一脉相承,堪称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传奇英雄。但作者在刻画主人公的表现方式上,却有意地回避了人们习见的浓墨重彩,回避了夸张的性格描写与趋近极端的语言行为模式,以平实节制的笔触,带我们结识了一位十分真实可亲、十分平民化的老一代军人的英雄形象。
  • 我削弱我自己

    我削弱我自己

    主人公(王渊)阴差阳错穿越到了异世界。看似国泰民安的这里背后却藏着莫一双魔爪,而王渊也再一次次地抉择中不断成长,并最成为了那个能够改变一切之人!
  • 繁花晚泞

    繁花晚泞

    前世遭到“渣男”和“闺蜜”的背叛,一无所有的你。车祸身亡后,竟重生回到小学六年级,这一次,会重蹈覆辙吗?你是夏晚泞,我是婕,让我走进你的世界,谱写你的诗篇。
  • 修罗人皇

    修罗人皇

    吾等地狱浴血归,天下再无阻路人。本是帮助我,给我功法的夏夕,为何会要我性命,我欲弄清全部真相,任何阻我之人,我定要灭之。
  • 圣星法神

    圣星法神

    星河历2561年,人类文明突至三级文明。与此同时,一个少年开始了他的法神之旅。
  • 火瀑银花

    火瀑银花

    火(霍)、瀑、银、花,四个主人公的名字缩成书名。人龙相恋,阿瀑是一只被龙母隐藏在凡间的小龙,在枯井里刚刚孵化就美女救英雄,保全了霍煜煜的生命,从此二人日久生情,哪怕异处相隔,在龙宫受刑,乃至到了天庭二人都无怨无悔,誓死相随……相信您会被作品的幽默诙谐、煽情感人、以及为他们天崩地裂的爱情所吸引!
  • 云雨覆

    云雨覆

    奇幻与不朽的传奇,修道与人生的感悟,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 穿越女神探

    穿越女神探

    因为推理天分得罪了人的周璇,被人追杀到江边抹了脖子,掉进江水里面,却意外地活了下来,并且以公主身份活在古代。本以为这是上天给自己的第二次机会,没想到却卷入了一场又一场的阴谋当中,她该如何面对?
  • 教练机科技知识(下)

    教练机科技知识(下)

    本书介绍了教练机的研制、发展、型号、性能、用途等情况。内容包括:中国歼教-7教练机、美国T-6A联合初级教练机、俄罗斯苏-29教练机、德国马可隐形战斗教练机、意大利S.211中级教练机、日本T-2高级教练机、捷克L39教练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