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58100000008

第8章 明代的海防

明代的海患

明代的海患主要是倭寇。14世纪初,日本分裂为南北朝,日本天皇被握有实权的幕府将军所控制。明初,正是日本室町幕府时代(1338~1573),因封建割据,诸侯争权夺利,攻战不休。幕府也控制不了各地的“大名”(诸侯)。在内战中遭到失败的南朝封建主,组织武士、商人和得不到土地封赏的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历史上称为“倭寇”。明初国势鼎盛,且有一定数量的战舰巡逻游弋。明成祖朱棣时,对倭寇的骚扰均能给予沉重打击,所以海患未烈。随着明朝政治腐败和国力下降,到嘉靖年间,倭寇之患日趋严重。永乐年间,规定“日本十年一贡,人限二百,船限二艘”。这种朝贡规定,就是为了限制进入中国内地的日商人数和货物数量。但以后入贡的人数和货物不断扩大。日本各道争贡,于嘉靖二年(1523)竟杀了明备倭都指挥刘锦、千户张镗,大掠宁波沿海各县。明廷错误地归罪于海上贸易,撤销了专管海外贸易的市舶司。于是日本商人、武士和浪人更大规模地组织武装走私,并劫掠沿海居民。为了牟取暴利,中国沿海的豪绅奸商也成群结党,组成武装走私集团,实行亦商亦盗。倭寇和这些奸商海盗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或数百人一股,或数千人一股,大股者竟达数万。他们烧杀劫掠,攻城掠地,遂使东南沿海尽受涂炭。

倭寇从日本本土及琉球等岛出发侵扰中国沿海,大体上可以概括为3路、18个方向:

北路向朝鲜及辽东方向;

中路向大沽口、登莱、淮安、长江口、松江、钱塘、宁波、台州和温州方向;

南路向福州、泉州、漳州、潮州、惠州、广州、雷州和琼州方向。

15世纪末,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和东方新航路的开辟,进入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西欧某些国家,正向东方进行殖民扩张。最早来到中国的殖民主义者是葡萄牙,接踵而来的是西班牙、荷兰和英国。这时,处在封建社会晚期的明王朝正由盛转衰,西方殖民主义的急先锋,遂与倭寇同时成为明王朝来自海上的严重威胁。

明正德六年(1511),葡萄牙以武力侵占印度沿海地区,和当时东方的国际贸易中心满刺加(马六甲),并以此为根据地继续向东向北扩张。正德九年(1514),葡军官阿尔瓦列斯首次航行到广东屯门(今广东宝安县南)企图登陆,未能得逞。次年,窜犯广东沿海,也未得逞。正德十二年(1517),葡萄牙改以派遣使节朝贡的名义,率船八艘直入珠江口,擅自占据屯门岛,建棚筑寨,劫掠居民。正德十六年(1521),广东海道副使汪铉组织军民将葡军全部驱逐出境。不久,葡军又窜犯广东新会县的西草湾,被明军生擒42人,击毙35人。这次胜利,是我国历史上对欧洲殖民势力的第一次打击。

葡萄牙侵犯广东受挫后,转而骚扰闽、浙沿海。嘉靖二十七年(1548),朱纨巡抚闽、浙,派卢镗等率明军大破葡萄牙殖民者及其雇佣军于宁波附近的双屿,重创来犯敌军,焚毁大小战舰多艘。葡军失败后,又转而南下,利用广东海禁已开,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用贿赂买通广东海道副使汪柏允其通商,随又借口船遇风暴,需晒晾货物,获准在澳门停留。数年后,殖民者私自扩展土地并建筑炮台,设立官署,俨然把澳门视为他们的根据地。但明政府始终掌握对澳门的所有主权,建城设官治理,编组保甲,定其户籍,禁止他们蓄养倭奴,掠买人口,偷漏税金,接买私货。天启元年(1621),强制拆毁葡人在青州岛上非法修建的大教堂;天启五年(1625),又强制拆毁葡人违法修建的城墙和炮台。使居澳葡人不得不接受明政府的有效统治。

继葡萄牙人来到东方的是西班牙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以武力攻占吕宋。他们为了取代中国泉、漳侨商在吕宋的经济地位和掠夺华侨的财产,疯狂地驱逐华侨。仅万历三十一年(1603)就一次屠杀华侨3万人以上。

紧随着西班牙而来的是荷兰殖民者。万历四十七年(1619),荷兰殖民者占领爪哇的雅各答,修建巴达维亚城,作为在东方推行殖民侵略的中心。天启二年(1622),又强占我国的澎湖,在福建沿海掠夺物资,抢劫商船,掳买人口,破坏中国和南洋的正常贸易。天启四年(1624),明军出兵两千在澎湖镇海港登陆,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半年战斗,终于收复澎湖。荷兰殖民者逃往台湾省,可惜明军没有乘胜追击,以致留下很大的后患。

明代的海防战略和部署

鉴于元朝进攻日本等国失败的教训,朱元璋立足于加强国内统治,不主张对海外诸国用兵。他在《皇明祖训》中明确指出,朝鲜、日本、安南等是不征之国。他告诫子孙说:“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吾恐后世子孙,依中国富强,贪一时之战功,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故对朝鲜、日本、安南等国实行友好和平和经济文化交流政策。

当然,明帝国也不容许他国侵犯。明初时确定的以固守沿海寨(岛)卫(岸)和舟师出海搜捕相结合,就是海防战略的积极防御方针。

根据这一方针,其海防部署包括:舟师巡海;固守岛屿;扼守海岸海口和必要的近海内地等,构成歼敌、阻敌的纵深防御。

1.舟师巡海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命靖海侯吴祯征召方国珍旧部温、台、庆元三府军士及兰秀山(今浙江定海县北海中)无田粮之民凡11万余人,隶各卫为军,练兵防倭。洪武五年(1372),命浙江、福建造海舟防倭。洪武六年(1373),从德庆侯廖永忠建议:“令广洋、江阴、横海、水军四卫添造多橹快船,以将领之,无事则沿海巡徼,以备不虞。倭来则大船薄之,快船逐之”。于是任吴祯充总兵官,领四卫兵士、京师及沿海诸卫军悉听其节制。每春以舟师出海,分路防倭,迄秋乃还。洪武十七年(1384),再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海上。洪武二十三年(1390),从卫卒陈仁言,造苏州太仓卫海舟。旋令滨海卫所,每百户及巡检司各置船二,巡海上盗贼。后又命重臣勋戚魏国公徐辉祖等分巡沿海。

明成祖永乐六年(1408),命丰城侯李彬等沿海捕倭。又招岛人、疍户、贾暨、渔丁为兵,防备益严。永乐十七年(1419),倭寇辽东,总兵官刘江歼之于望海埚(今辽宁金县东北30公里)。从此倭寇大惧,百余年间,海上无大的侵犯,明廷数年派一大臣巡视而已。到明世宗嘉靖年间,随着朝廷政治腐朽,海防败坏,倭寇就猖獗起来。

2.以卫、所为中心的沿海防御体系

沿海岸地区是明海防的主要防御地带。在重要海岸、港湾、近海岛屿、江河海口及便于登陆的地段,利用地形,依托府城、县城,构筑卫、所、堡、寨,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歼灭企图登陆之寇于近海、水际和滩头。对寇船可以直接进入的江河,如珠江口、闽江口和长江口尤为重视。除海口卫、所外,沿江而上还设有重重防御设施,以防寇船沿江窜入内地。

《海防纂要》认为,海疆数千里,欲一一守之,虽尽天下之兵不能也。所以,明廷对海防是要点防守。即择要建立卫、所。沿海卫、所建在倭寇易于登陆的地点,能通向内地重要政治、经济中心的要地,能溯江入侵的海口和重要的海湾、海港等,并修筑城池和炮台。每个卫、所都有独立作战、长期坚守的能力。它防守的海岸约为100~200公里,成为明代海防的骨干。

明初设置海防卫、所,重点是保卫两京,即南直隶的长江口和守卫北京,控制渤海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嘉靖以后,寇患南移,南直隶、浙、闽、粤逐渐形成新的海防重点。

朱元璋在位时,已从山东到浙江筑城59座,卫所守兵有58000人;在福建筑城19座,守兵有1500人。又在辽东构筑许多城堡,沿海设置许多墩台、烽堠。嘉靖以后,东南寇患猖獗,又在浙、闽大量修建城池。

从广东到辽宁,按行政区域划分防区,计有下述主要卫、所(洪武二十年所定,永乐以后,有所增改):

广东——有广州前、左、右、后卫,南海、潮州、雷州、海南、惠州、神电、广海和碣石等卫;以及高州、廉州、儋州、崖州、海安、海朗、大鹏、平海、靖海和大城等千户所。

福建——有福州中、左、右,兴化、泉州、漳州、福宁、镇东、平海、永宁和镇海等卫;有铜山、金门、中左、高浦、崇武、万安、梅花;定海和大金等千户所。

浙江——有杭州前、后卫,台州、宁波、绍兴、海宁、昌国、温州、临山、松门、金乡、海门、定海、盘石和观海等卫;有澉浦、乍浦、三江、沥海和三山等千户所。

直隶(南)——有扬州、和州、镇海(今江苏太仓)、大仓、金山、苏州、仪征、安庆和江阴等卫;有南汇嘴中后所,宝山、刘和堡、崇明和东海等千户所。

山东——有登州、莱州、宁海、安东、灵山、整山、大嵩、靖海、成山和威海等卫;有胶州、诸城、海阳和奇山等千户所。

北平(京师)——有天津三卫,开平中屯、蓟州、永平、山海和抚宁等卫;有梁城等千户所。

山东北部(即辽东)——有海州、盖州、金州、复州、义州、广宁左、右、前、后、中屯和宁远等卫以及定辽右卫等。

3.海防指挥

明代的卫所有戍守之责,海防卫所是海防的基干。卫所受各省都指挥使管辖。都指挥使和布政司、按察司并称三司,是地方上的最高军事长官。各省都司又分隶五军都督府管辖。朱元璋为防止统兵将领专权,规定五军都督府无权调遣军队;兵部有任免、升调、训练之权,但也不统兵。调遣军队之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每逢战时,皇帝亲自委派将领任总兵官,统率征集的卫所之军出征。战事结束,兵还卫所,将归于朝。军队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

在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倭寇虽有袭扰,但规模一般较小,卫所负守土之责,就地抗击或就近搜捕是可以胜任的。对入侵规模较大的,如永乐十七年(1419),倭寇入侵辽东,朱棣以刘江为总兵官,全歼倭寇于望海埚,说明这一制度在明初是基本适应的。明正统以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力、军力下降。到嘉靖年间,卫所弊端百出,而寇患日益猖獗,烧杀掳掠遍及整个东南沿海,明初的制度就无法适应了。暴露最明显的主要有两大缺点:

一是总兵官制度不能满足战区的扩大和旷日持久的战争需要。为了统一指挥东南抗倭军事,嘉靖二十六年(1547),派朱纨为巡抚浙江兼管福建海道提督军务都御史。明年改巡抚为巡视,也称总督。张经、胡宗宪先后担任此职。总督以下组织分区防御,按照需要由巡抚、兵备副使、总兵官、副总兵官、参将和游击等分别担任。统率部队组织战役、战斗,则通常由总兵官、副总兵官担任。谭纶、俞大猷、戚继光都是著名的抗倭总兵官。

二是东南沿海缺少战略预备队。明代的战略预备队以三大营来应付北部边防,已经捉襟见肘,对整个东南沿海就更无机动部队可言了。卫、所从明初建立起,到嘉靖时已近200年,陈陈相因,积弊甚深,战斗力已大为削弱;且卫、所是守备部队,官兵都是当地的军户,守土尚可,调用极难。而倭寇从海上来,机动性很大,或从长江口,或从宁、绍、台,或又远袭福建。督、抚掌握的部队极少,对战事吃紧的地区派兵支援都很困难,更不要说组织进攻战役来消灭业已登陆的倭寇了。对此,总督南直(指留都南京一带的苏皖地区)军务都御史张经,曾调过土兵(湖南、广西一带土司之兵)参加王江泾之战,起过一定作用。但土兵人地生疏,语言不通,也存在许多问题。直到戚继光等就地募兵、组训新军驰骋在浙、闽战场,才逐次击灭各地倭寇,基本上消除了东南沿海的寇患。

明代的海防筑城

1.海岛筑城

明廷十分重视海岛筑城和防守,明确守海重在防守海岛和海岸。朱元璋采纳山东都司周彦的建议所建的宁海五总寨、莱州(今山东掖县)八总寨和万历年间许孚远巡抚福建时所建的福州海坛山(今福建平潭)、浙江沿海的陈钱山(今浙江定海东北海中)、金塘山(今浙江温州东南海中)、王环山(今浙江玉环)和南麂山(今浙江温州东南海中)等岛寨,以及天启年间所筑的澎湖城等,都是海岛筑寨的典型。现以宁海五总寨为例说明如下:

宁海五总寨包括福宁(今福建霞浦)的烽火门,福州的小捏澳,兴化的南日山,泉州的浯屿(即金门)和漳州的西门澳(即铜山)。五总寨以后渐废。到嘉靖时,根据巡抚谭纶的建议重新修复,并以烽火门、南日、浯屿三处为正兵,铜山、小捏为游兵。寨设把总,分汛地,明斥堠,严会哨。

这五个岛屿除构筑有水寨、城寨、望台和烽堠外,还构筑有保障水师扎寨的营舍、演武操练场、修理战船的厂坞和船舰停靠、隐蔽用的码头等设施。为加强这五个岛屿的守备能力,各岛屿根据潮汐、岩岸或沙岸等不同特点,分别以人工加修环岛的陡坝、岸堤或垒砌石墙,构筑炮台、碉堡等射击工事。这就使整个岛屿的筑城设施,在保障环形守备作战的条件下,构成沿海守御的坚固屏障。

2.海岸筑城

海岸筑城包括卫、所城池和野外炮台、碉堡、墩台及烽堠等。

城寨 城寨是海防筑城的骨干,是各个防守地段的防御中心。城寨的大小和坚固程度,根据它在防御部署中的地位、防守地段的重要程度,以及防守兵力和地形条件等而定。各省都指挥使所在地和卫、所都筑有大小不等的城寨。

蓬莱水城是一座供水军船只停泊的基地,也是山东都司所辖登州卫所在地。它与辽东的金州卫和庙岛群岛,构成控制渤海口的咽喉,是明成祖北迁后京师顺天府的海上屏障,地位十分重要。蓬莱水城和一般城池的形制不同。其地理位置在山东半岛北部,隔画河和蓬莱县紧邻。这座防倭水城,是洪武九年(1376),在北宋原建的“刀鱼寨”的基础上,挑浚画河河口,构筑夯土城墙所形成的。永乐六年(1408),水城设置备倭都指挥使,节制山东沿海防务,所以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万历二十四年(1596),将土城以砖石包砌,形成具有坚固结构的水城城寨,并增筑敌台三座。水城是由城墙、水门、小海、炮台、敌台、平浪台、码头、灯楼和防浪坝等几部分构成。

城墙 依山顺势构筑。城池的平面形状并不规则,南北方向较长,东西方向较短。水城的北城墙长300米,雄踞于丹崖山上,下临珠玑,陡壁悬崖,天险自成。山巅的一部分城墙构成蓬莱阁的外墙,阁的西段城墙,依山势内凹。水城的西城墙长850米,沿丹崖山脊蜿蜒南下。南城墙长370米,东城墙长720米,均建筑在较为平坦的地形上。整个蓬莱水城的周长为2240米,城墙平均高7米,底宽12米,顶宽8米。城墙为石条和城砖包砌。以石条构筑的墙基高1.7米,石基之上以城砖内外包砌,中间填土分层夯实,夯层厚30~40厘米。城墙顶部构筑雉堞,雉堞上构筑有望孔和射洞,城角内侧构筑有登城梯道,可供军士上下机动。

城门 蓬莱水城和一般内地城池不同,内地城池通常是四面辟门,而蓬莱水城仅在南北城墙上各辟一门。南城墙东端的叫振扬门,但习惯叫陆门(土门),砖石结构,拱卷顶,门洞高5.3米,宽3米,进深13米,城门顶上构筑有双层城楼。北面城墙所构筑的叫水门,也叫关门口,在北城墙的东端,是入海的咽喉。门两边砌筑高达11.4米的大门垛,两门垛中间的空隙是上宽下窄,上部空隙宽11.4米,下部空隙宽9.4米,两个大门垛各与东西城墙砌筑成整体。两个大门垛相对的内侧和底部都构筑有起落闸门的闸槽,槽宽33厘米,槽深25厘米,闸板是木质外包铁皮的栅闸。《登州府志·武备》中记述蓬莱水城闸门的作用是“疏其罅,任潮汐之往还,密其棂,杜奸宄之窥窃。无事则悬之,而舟航不阻,有事则下之,而保卫克完”。

小海 原来是画河的入海口,在构筑水城时,将其挑浚扩大和疏理,并和画河截隔分开,使截隔的画河从水城城墙外重新开筑河道入海。这部分新开的河道,正是水城南部和东部的护城河。小海形状是南宽(175米),北窄(35米),面积是水城面积的一半,约7万平方米。平时可供操练水军,战时可隐蔽水师行动,使舟舰适时出击歼敌,直接支援海上作战。

炮台和敌台 这是万历二十四年(1596)由土城墙改砌成砖石城墙时所增筑的三座台子。其中有两座炮台和一座敌台。水门之外的东、西侧各有一座炮台,它比城墙高2.5米。西炮台距水门约100米,高出水面14米。两座炮台在水门之外,互成掎角之势,能以火力控制近海海面,也能以倒射交叉火力控制水门。另一座敌台构筑在水城的西城墙上,其形制是骑墙式方台。方台向外侧伸出长5.5米,宽6.2米;后侧向墙内延伸长6.2米,宽7.4米。上部构筑雉堞和射孔,能有效地控制墙外的西部和护城河,以及河口处的两岸。

平浪台 在水门向南51米处。平浪台的台基是由小海内挖出的淤泥构筑而成。平浪台外部用砖砌筑,其高度和城墙相同。它的作用一是可以缓冲水门进入的风浪,使小海内保持风平浪静;另一作用可以支援水门和东西两炮台的作战。

灯楼和码头 蓬莱水城的灯楼构筑在丹崖山巅的东北角,平时可为航行船只导航,战时可供望观察敌情及指挥作战。各码头在小海东岸、西岸和南岸等处构筑,既便利操练水师时上下舟舰,又便于舟船装卸和航运。

防浪坝 构筑防浪坝的目的,是使水门减少流沙和淤泥的堆积。防浪坝构筑在水门外东炮台处,接东炮台向海内延伸约100米的大长堤就是防浪坝。

定海卫,在宁波府东北甬江出海口处,担负着定海卫城形势示意图保卫宁波府和防止寇船窜入甬江的任务。

定海(今浙江镇海)的卫城,墙高7米,厚3.2米,周长4公里余。卫城共有6座城门,门上建城楼。各门道内设闸门,门外有瓮城。沿城墙建有供作战用的敌楼10座,供射击用的雉堞2188个。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各城门外设吊桥。卫城西北的招宝山(候涛山)扼甬江口,地势险要,山上筑有威远城。卫城之外的港口筑有靖海营堡,和卫城作犄角配置。

山东的威海卫,在半岛的东北。它和辽东半岛南端金州卫的旅顺口隔海相望,遥相对峙地扼制着渤海湾。因此,威海卫历来称为“渤海锁钥”。倭寇从海上入侵,如果打开这座门户,就可以闯入渤海湾,威胁京师。公元1369年至1374年的6年时间,倭寇从海上就有5次攻打威海卫。所以,明朝政府十分重视对威海卫防务的加强。永乐元年(1403),在原有的清川城池的基础上扩大和加固,重新构筑了威海城池。取名“威海”,就是威震海疆,壮固海防的意思。威海卫城池构筑得十分坚固,城墙的基础以坚石条垒砌,城墙上面筑有马面和雉堞。为便于平时和战时兵力、兵器的机动,在城墙拐角和城门两侧,都筑有兵马道。城池的形制呈方形,城墙周长1020米,城墙高9米,城墙宽6米。开辟城门4座。并于城墙外围环护一道宽4.5米、深2.6米的护城河。在构筑威海卫城池的同时,为完善工事配套,在城池迎敌的一面利用高地、山冈、山顶等有利地形构筑炮台17座,以控制附近海面和岸滩,并配备大小炮69尊,组成严密火力,以瞰制近海和岸边。此外,还筑有瞭望台和报警烽堠,便于昼夜监视倭寇的入侵活动。由于威海卫的筑城规模较大,其设施配套也较为严密完整。自威海卫的海防加强之后,倭寇入侵的大患随之杜绝。

从以上几个卫、所筑城的情况可以看出,明代的军事家对海防的守备,不是分兵把口,而是择地筑城,重点控制要害、咽喉之地。

(2)野外炮台和碉堡

炮台和碉堡是明代沿海筑垒的又一种类型。由于明代已较普遍制造和使用“铜将军火炮”、佛朗机、神火飞鸦(火箭)、子母炮、飞空击贼震天雷炮等火器,因此,海防筑城除了构筑城池之外,还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炮台、碉堡和碉楼等设施,并配备各种火炮控制海岸、海口和重要地段。在地形开阔、易攻难守又便于倭寇登陆的地段构筑炮台。炮台高度通常为13~16米,构筑成3层,每层的四面都开设大小射孔,配置各种火炮,并在每层还备有铳和弩机。第一层构筑门一个,门内构筑一陷阱,井底埋设铁钎,盖上木板。当下层无法坚守时,将门关闭,并撤去陷阱盖板,守备士卒撤到第二、第三层去打击敌人。炮台二、三层的地板上留有方孔,设置木梯,供士卒平时上下野外炮台形式示意图。作战时,可随着情况的变化撤去木梯,利用地板孔射击占领下层的敌人。每座炮台的周围还构筑一道围墙,墙外挖掘一条环护壕沟,并在出入门口的壕沟上设置吊桥。

碉堡,是江、浙、闽沿海一带人民组织自卫,打击倭寇的一种措施。其结构是在民房外围构筑一道石砌高墙,墙高4米,底宽2.5~3米,上部宽1.5米。在石墙上开辟射孔,以供炮、铳射击。一座环形石墙,只开设一道小门,供人员出入。门的开设位置,通常是在另一座碉堡有效控制的范围内。

(3)墩台和烽堠

在卫、所城寨之间,为了防守、警戒、联络和报警,沿海岸依地形筑有墩台和烽堠。墩台用于防守、警戒和联络;烽堠用于联络和报警。墩台和烽堠皆以土筑成,外包城砖,间隔距离约1.5公里。

明代沿海设防中构筑的烽堠,其作用和结构和烽堠形式示意图北部边防构筑的烽燧相同。只是南部的沿海地区潮湿多雨,烽堠上的柴草在报警时难以点燃。因此,在每座烽堠近旁都搭有几座草屋,报警时,以燃烧草屋来显示。一般草屋高4米,长、宽各3米。屋顶是一层能起防风雨作用的顶盖,屋内地面上植木桩,木桩上铺设木板和地面隔开,使中间成为防潮空隙,然后在木板上堆放柴草。当倭寇利用阴雨雾天侵犯时,就点燃草屋,并鸣铳配合报警。以定海卫为例,卫所直辖烽堠11座;大嵩所辖望台1座,烽堠5座;穿山所辖望台1座,烽堠21座。

(4)障碍物的配置

为防止倭寇船只由江河入海口窜入内地,多在河口设置障碍。当时,常用的方法是在江中植木桩数列,由岸兵或水师掩护。在卫所城池的海滩上则埋设地雷,设置水雷、混江龙和水底龙王炮等拉发或触发的水(地)雷。

3.江河入海口的筑城

江河入海口,是防止倭寇溯江内侵的海防要地,明廷对此十分重视。所以,对长江、钱塘江、甬江、珠江和闽江等入海口,均建立卫所,配备水师,严加防守。

以长江为例。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出口水域很宽,航道也深,便于倭寇的大型船只溯江而上,窜入内地。为了加强防守,长江共筑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在崇明海口。构筑及部署情况是:崇明岛的一座所城;江南岸的镇梅卫城(即太仓州城)、吴淞江所城、宝山所城、茜泾营堡和江北岸的海门卫城等。

第二道防线在狼山(今江苏南通市东南)和福山(和狼山隔江相望)。两山遥相对峙,江面宽约20余公里,两岸有浅滩,都可登陆。在通州(今南通市)构筑所城,在福山设营堡,并沿江岸设烽堠。

第三道防线在镇江山。山北有顺江州(后名太平州),中为夹江,江面宽约2公里。顺江州距北岸周江桥约3~4公里。山驻水师和构筑城池、炮台防守。

在当时对付倭寇的条件下,像这样充分利用有利地形组成几道防线,重层封锁长江和扼守沿江两岸的登陆点,可以说是相当严密而完备的。

4.沿海纵深内的筑城

我国海岸线很长,可供登陆的地段也很多,如果仅仅依靠卫所的兵力和城池来防止倭寇的大举入侵,是远为不够的。因此,除必须控制强大的战略、战役预备队外,还必须在便于登陆的主要方向上组织大纵深防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依托近海的省会、府治、县治、关隘和重要的集镇,构筑坚固的城垣,配备一定的兵力和火器,组织联防,互相支援,就是大纵深防御的体现。它既可以阻寇深入,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又可以有力支援沿海卫所的作战,保障战略、战役预备队对入侵之敌展开反击。

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廷派都御史王巡视浙江,王见许多府、县未修城池,遂倡议“估计寇患缓急,次第修筑城池”。开始在浙、闽沿海修筑城池30余座,其中唯慈溪县人士坚不修城。不久,倭寇大举进犯,凡是修筑了城池的府、县都未受到大害,独慈溪县遭受惨痛的焚烧掠夺。从此,各地均以慈溪为戒,相继大建城池。据嘉靖末年(1566)统计,大江南北(今江苏境内)修筑府、县城池66座,浙江修筑府、县城池40座。此外,江、浙沿海大小集镇的人民为了自卫,也自己出钱出力,构筑了许多城堡。

同类推荐
  • 目标700米

    目标700米

    在人类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中,以一名最普通的士兵,去经历,去感受一段惊心动魄的岁月,勇气,责任,使命,亲情,友情,牺牲,一个人能做到的改变有多少呢?本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两个国家的装甲兵为主人公,跟随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战场。感受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 时空狼牙

    时空狼牙

    狼牙特种部队穿越到各种时代各种事件追捕国际通缉犯,途中遇到各种情感纠纷,感情给了舒冷叶很多的困难,但是他不愿意放弃情感,继续迎难而上。。。。。。内容复杂精彩,情节很精彩!
  • 约尼的最后一战

    约尼的最后一战

    1976年7月4日,100多名被武力挟持在乌干达恩德培机场的人质,在一场出其不意的救援行动中被成功解救并途径2000英里被安全护送到以色列。挟持人质的是一些受到乌干达军方协助的阿拉伯和德国恐怖分子;解救人质的是以色列精锐特种部队“野小子”,也称“侦察营”。随着救援行动取得惊人的成功,约纳森?内塔尼亚胡(也称约尼)作为侦察营的指挥官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声誉。不过,他也是恩德培突击行动中唯一一名阵亡的以色列士兵。作为这名指挥官的兄弟和侦察营的一名前队员,伊多·内塔尼亚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走近突击行动的参与者。
  • 战将归来

    战将归来

    新房中,马文才骂道:“祝英台,既然你嫁给我,就不能再想着别的男人,原来你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真爱。”“我不懂……是你自己要娶我的,我又没逼你。”祝英台无奈的摇晃着身子,明明自己牺牲最大,却被人这样理解。“我又没拿刀逼你,你走吧,原来你根本就不值得我去爱。”马文才仰天大笑:“既然金钱不是万能的,我爷爷何必为了钱拼死拼活……”真爱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男人总是喜欢美女,处女?中国人的心结怎么解开?婚姻是不是多余的?贪官又该怎么解脱?生活中一切心结都有答案。
  • 巡逻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巡逻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热门推荐
  • 异世闯天涯

    异世闯天涯

    失恋的李云帆车祸穿越了,莫名奇妙的婚约,被人看不起的天分,本想好好研究研究武学的他,又被人陷害了,到底会是怎么样的异世江湖,他要闯一闯?
  • 首长有个娃

    首长有个娃

    一朝重生,无名大陆,霸道首长……这一次他会为了在乎的人而变强……情景篇:“迎面而来的一拳,带着势不可挡的气势,落在腹部,连带着整个人都被掀翻在地。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喝彩声,莫白倒在地上动弹不得。任由那人将脚踩在他头上,碾压:“小子,你不是很狂吗?不是要做得我满地找牙吗?来呀!来揍我呀!”
  • 凤睥苍穹:废材逆天大小姐

    凤睥苍穹:废材逆天大小姐

    她,27世纪最让人恐惧的暗夜女王——夜如梦;最让人迷恋的绝美神医,清纯而又魅惑,嚣张而又懂得内敛。黑白身份,双重性格,霸气绝伦。却一朝穿越到一个废材身上,啥?草包?花痴?废材?呵呵,有眼不识泰山,等着吧,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她一个也不会放过,且看雏凤展翅,一鸣惊人,凤睥苍穹!“嗯,我把我的怀抱借给你一辈子,酬劳嘛,嗯,当我一辈子的老婆吧!”“去死!谁要当你老婆!”那个传说中的翩翩佳公子怎么可能是眼前的这个流氓呢?嗷嗷嗷!还我原本风度翩翩的太子殿下,他不是酱紫的!一起来看看这对腹黑的人儿如何称霸天下吧!
  • 火影之回收箱

    火影之回收箱

    “穿越火影的前辈们,紧跟你们的脚步我也来到了五国械斗,你们是不知道我有多苦,天天捡垃圾!”“叮,发现草薙剑天丛云剑,是否回收?”“不回收,这玩意儿,留着给二柱子吧。”
  • 重生君少的香香甜妻

    重生君少的香香甜妻

    前世,顾香香着了闺蜜的道,和顾北冥在一起了,放着帅气的老公君墨楠不要,去要一渣男,还被渣男和闺蜜害死,重活一世,顾香香打算抱紧自家老公的大腿不放
  • 灯塔的等待

    灯塔的等待

    秦子衿与顾安宇,两个不曾相知的人,却在相同的十六岁花样年华相遇。像是每部青春小说一样,他们相知相熟互相倾慕。也像不能相交的平行线一样,即使不能相交却可以重合。秦子衿一直在那个灯塔上等候顾安宇,却不知道十六岁的顾安宇还会不会找到她?
  • 垂钓洪荒

    垂钓洪荒

    一竿一线一钓饵,玩转洪荒天地。……………………………………嘀!开放地图:洪荒世界!检测到宿主垂钓等级0级,开放小地图【大唐帝国剑南郡】。恭喜宿主钓到翻天印。恭喜宿主钓到八九玄功。恭喜宿主钓到七十二变。………………灵气复苏流+洪荒+钓鱼
  • 冷妻驾到:魅世魔尊追妻忙

    冷妻驾到:魅世魔尊追妻忙

    “拂晓……柔曦,拂晓柔曦……你不如就叫晓柔吧”拂晓,不比日中烈阳,也不若黄昏晚霞,初升时的温暖柔和驱去了那盖天蔽日的阴暗,驱去了那黑暗给人带来的绝望和恐惧,给人的感觉,就像象征着希望的光明。那样的温柔且带满了希望,令人向往。初闻时只觉好听,如今想起它的含义,未免觉得可笑,拂晓之后,就真的是光明了吗?不!就如同这圣城一般,拂晓过后是暖阳融融还是狂风暴雨,也只有过后才会知晓,不是?
  • 重生大衍天

    重生大衍天

    玄空大陆地域辽阔,百族林立,大陆极西之地有号称力大无穷,能凝练巨灵的战族,也有信奉天地自然的图腾一族……大陆南蛮之地有号称有夺天造化,擅长巫术的蛮荒巫族,有浴火重生之能的凤凰一族……大陆极北之域有冰封百万里的冰封雪域,传说中的雪族……大陆东方有号称万国之国的万圣王朝……玄空大陆民风尚武,练气武者地位很高。自上古时期的先人们感悟天地偶有所得,历经无数年代的发展,武者划分了九个等级,分别是:武士、武侍、武师、武宗、先天、入虚、洞虚、返虚、极道,这其中九个等级又细分三个小境界,由高到低分别是天地人三境界。
  • 摊牌了我是无上至尊

    摊牌了我是无上至尊

    摊牌了,我是无上至尊……不犯我,我们萍水相逢,想杀我,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