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离不开追求,追求的目标实际上是一个梦想。这梦想可能不一定能实现,但在面临的既定的现实条件下,各个人的主体性都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梦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文史学人之梦是一生所经、所见、所闻和所思之事的记录。
明代末年和清代初年的文史学人张岱,从始到终,作为一位有为的学者,撰述之多,创造了梦的记录。他一生留下600余万字著作,其中《石匮书》与《后石匮书》300卷,约300万字,是明代通史性著作,其他史著200余万字。因此他首先实现的史学梦想,而这种梦想是他抗清失败后的一种人生选择。1645年4月,清兵破扬州,导致屠城。张岱参加鲁王抗清,面对事败后的现实,他在《陶庵梦忆》自序中说:“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归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自作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为实现史学梦想,他在政治和社会重压之外,又面临经济重负:一家十八九口人,“三餐尚两粥”,“寒暑一敝衣,捉襟露其肘”。在此等艰难条件下,他用了40个春秋,写成《石匮书》,可谓骨硬气节、精神坚守的漫长而悲壮的史学之梦旅。
张岱和许多明亡之后文史学人一样,是忠于明王朝而又有浓厚汉民族意识的人。历史感和现实感的痛苦闯入了他蛰居隐处的反思梦中。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王夫之的《读通鉴论》都是这一代文史学人留下末的名著,张岱不如黄、王二人思想的深刻,但有二人相同的历史性的矛盾。更为有特色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独树一帜。张岱的梦堪称文史学人之梦,文史而兼有,是他的突出特点。
他写《陶庵梦忆》时,据考证在1645——1646年,时年49——50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将《陶庵梦忆》与他70岁清虚之年的《西湖寻梦》集为一册重新点校出版,把史学梦旅和文学梦旅记录连在一起。文学与史学,喜悦与愤怒,哀叹与欢快,都从人学这个基点上,用情感之笔,深入到思想的深层之中。虽然他的文学著作总共只有100多万字,在生平著作中只占1/6,然而有两本书却令今日文学界反应强烈,以致于说他的文字“真是好得不能再好”。第一本是《陶庵梦忆》,文字上以简洁称,艺术技巧上以动静对比见长,他总结自己注重“勾留之巧、穿度之奇、呼应之灵、顿挫之妙”。其中写意境如雪景之精到的《湖心亭看雪》,仅用150字写尽了雪中之海、炉中之火,以及天、云、山、水、人间之美,而《金山夜戏》仅有180余字描绘了从静到动再到静的跌宕场景,确为“大梦交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雕琢而不见轻薄的坚实之作,集中在他第二本,从少壮到60岁的《琅嬛文集》这本书中。这本书约十多万字,文体包括序、跋、记、启、疏、檄、碑、辨、制、传、赞、祭文、墓志铭等多种文体,可贵之处在于他用理性推断能力、新颖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思想及情趣,一改官样死板的旧规,使之成为耐人寻味的性灵小品,从中可见他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张岱的史学著作,记述的是明史之梦;张岱的《陶庵梦忆》和《西湖寻梦》是自述人生之梦;而《琅嬛文集》基实也是从梦境走向待圆的文史之梦的进程实录。细查《陶庵梦忆》最后一卷(8卷)最后一篇(121篇),其篇名就是《琅嬛福地》文中竟描述的是对自己墓址的选定。他梦中到一石屋,前有溪水松石,名花丛生,屋内积书满架,多蝌蚪、鸟迹、霹雳篆文。在《琅嬛文集》之前,他已先写《琅嬛福地》,写的其实是一个历史梦:晋太康年间,张轨之子张茂游山,被一老人引入藏书万卷的书屋,最后一密室即名“琅嬛福地”,尽藏秦汉以前秘籍。这不是他终极的书路之处又是什么?他卒于1680年冬天。84大寿后高龄的张岱,以梦忆、寻梦和书梦而终。曹雪芹以合离欢悲的《红楼梦》体现了艺术人生价值。马丁·路德·金以雄壮博爱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宣布了宗教政治家人生的平等向往。弗洛依德的《梦的分析》深入到心理意识层面去追求梦的秘密,而科学家解释梦是人在睡眠时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影响活动。
张岱的梦,是文史学人之梦,实际上是用文史之书来追忆梦幻与回忆往事之间的差异。因为书具有区分这种差异的职能。书是记忆,书体现着想象力。施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对书的评价很独到:“书是人类文明中最令人叹为观止之物”。据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枕头下总是放着两件东西: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剑。每本书都满载着逝去时光的含义。文史学人的人生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的人生是书路人生。读书、教书、写书,是他们的全部岁月。此种心志,愈老弥坚。他们的晚年未了之情,多半是写书,为后人留下一份文化遗产。张岱的文学、史学著作的成书史,也是文史学人的梦之缩影。
梦是日之所思,梦是夜之所想,梦是过去之所忆,梦是现实之影像,梦又是未来之幻想,总之,梦是人生如影随形的相伴过程,梦之终结,即人生过程之终结。难得的是梦中有醒,梦中有悟,这才是梦的真谛。我们应当学会梦想、学会如何梦想。人类在生存之外,梦想中的崇高,是活得有意义的前提。“回首青山入梦频”。人生有两个世界: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彼岸世界更美好,梦想就是对彼岸世界的追寻。在追梦、寻梦、忆梦过程中,此岸生活会变得更有活力、更美好。张岱《湖心亭看雪》中有一段精彩的人生梦幻般的小品意境,我用它来终结本文: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片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