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9700000005

第5章 虎丘禅系的奠基(3)

在绍隆来说,学人的参禅,如果能够通过一番“死中求活“的努力,就可以体验到“佛语心为宗,一切即一;无门为法门,一即一切”的境界。这里的“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实际上是马祖道一当年开示学人的名句,语见《景德传灯录马祖传》。其中佛语心为宗”一语,似乎有从《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取意的成分,因此经的全部经文仅“一切佛语心”一品。而“无门即法门”一句,实质上把“官不容针,私通车马”的含义给描述了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一切即一”与“一即一切”两句,似乎颇受华严家思想之影响。法藏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中解释“诸法相即自在门”时,谓“此上诸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圆融自在,无碍成耳。若约同体门中,即自具足摄一切法也;然此自一切复自相人,重重无尽故也。显然,这种思想的来源,与绍隆的亲炙克勤二十余年的修习极为相关。

在具体的禅教接机之中,绍隆以他“柔易”的风度出现,从未采用过踢、打、喝、骂的凌厉作法,而是循循善诱而又处处切中禅法的了义。我们且来看看他的几个接机的例子:

僧问:“如何是截铁之言?”师云:“满口含霖。”僧云:“何必如是?”师云:“阇黎又作么生?”僧云:“痛领一问。”师云:“也须吐却。”僧礼拜。

僧问:“以一重去一重时如何?”师云:“钝鸟离巢。”僧云:“不以一重去一重时如何?”师云:“劈箭急。

僧问:“如何是大道真源?”师云:“和泥合水。”僧云:“便恁么去时如何?”师云:“截断草鞋跟。”

僧问:“如何是佛法的大意?”师云:“地头生角。”僧云:“未审意旨如何?”师云:“会即便会。”

在以上四则接机的例子中,处处都是采用平实的方式来接引学人,并无一丝过激之处,然而又处处切中禅法的了义。其中,对于的“截铁之言”,绍隆先是站在世法的前提下用“满口含霜”来方便接引。当学人对此疑情顿起时,绍隆却引而不发,他并未直接告诉学人,只是在反扣学人如何领悟。直到学人痛切地想要领会其中奥义时,绍隆才告诉他即便有“也须吐却”,从而使学人领悟禅法的剔透玲珑、无可凑泊之处。面对学人“以一重去一重”与“不以一重去一重”的两问,绍隆分别采用了“钝鸟离巢”与“劈箭急”两个比喻来接引。其中,离巢的钝鸟,如同刚入禅门参学的初机一般起步之难;而离弦的急箭一喻,似在形容最后向上一路的彻悟大道之疾迅。对于“大道真源”这种不落言诠的提问,绍隆姑用“和泥合水站在众生所处的角度去化度他们)来接引;然而,在将他接引入门了之后,又必须“截断草鞋跟”,使之有个究竟的出处。至于“佛法大意”这类丛林中学人经常提出的请益话题,固然是言语无法表达的,面对学人的执着佛法大意,绍隆用“她头生角无中生有)这一臂喻来将之褫夺。当学人的执着被褫夺之后,祈求禅师最后予以接引时,绍隆的“会即便会”一语,无疑有益于让学人直下承当。以上禅教,既无过激的举措,而又无丝毫的拖泥带水,而是观机施教,随物赋形式的解除学人心头的粘缚,充分体现了他“瞌睡虎”式的禅教作风。

此外,绍隆的禅教语言颇具克勤禅师的那种“文”气,这不但存在师承的直接因素,同时也与尚“文”的赵宋时代精神密切相关。在绍隆的语录中,不乏清新隽永之句,其中既有四句的偈子,也有两句的半偈。

悠悠世事空浮沉,自爱白云岁月深。举眼尽非凡草木,刚然断臂苋安万里浮云卷碧天,年年此夜十分囷;令人转忆寒山子,说似吾心恰宛然。

百鸟不来春又暄,凭栏溢目水如天;无心还似今宵月,照见三千及大千。

脱身已晓南柯梦,始觉人间万事空;吹起还乡无孔笛,夕阳斜照碧云红。

倾盖相逢元故旧,何妨来吃赵州茶。

万山不隔今宵月,一片清光分外明。

青山绿水元依旧,明月清风共一家。

像以上这些偈语,处处用语玲珑剔透,无迹可寻,冥合禅家意旨,而又词语优美,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这些韵语被恰当地安置在上堂开示或临机接人的法语中,也就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闪光,大大地增强了弘法的实际功用。

加上绍隆素有踏实的禅修作风,他自己也曾这样说过:“诸方说禅浩浩地,争如我栽田博饭吃”。在当时的禅林中,绍隆的声望远不及宗杲那般高,然而,他用平易的风度、踏实的作风来对待祖师家业’自然会有成就。惟其如此,绍隆禅师在杨岐门下,足以承担起“扶持野老无尽家风,成就丛林万世基业”的历史使命。

三、应庵昙华及其行业

应庵昙华(公元1103年一公元1163年)是绍隆门下的神足,他与绍隆的师承关系,就有点像五代时期玄沙师备与雪峰义存之间一样,是在同门师兄弟的基础上转而为师承的。关于昙华的生平事迹,在《联灯会要》卷十八、《嘉泰普灯录》卷十九、《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释氏稽古略》卷四、《续传灯录》卷三十一、《大明高僧传》卷六等文献中均有记载。加上其门人守诠为其整理出了《应庵和尚语录》十卷,今收在《卍新纂续藏经》卷六十九,为我们研究昙华的禅法提供了足够的资料。

(一)应庵罢华的生平

关于昙华的生平,在《应庵和尚语录》卷十,收有左承议郎太常丞兼权尚书吏部郎官李浩所作的《塔铭》,对昙华的生平事迹载之颇详。这个李浩,在《宋史,列传一〇九》中收有传记,他驰骋疆场,曾为赵宋王朝建立过汗马功劳。而李浩的《塔铭》是受昙华的遗嘱而作,是受其侍者兴会的邀请后写成的,这在《塔铭》的卷首便已说明气且《塔铭》写作在昙华入塔不久,李浩与昙华在番阳早已相识,因而铭文的可信度应当比较强。

昙华俗姓江,蕲之黄梅人,他在儿童期间就颇有厌世思想,这也决定了他将来必然走上解脱之路。昙华出家的时间稍晚一点,各本均载他十七岁(公元1119年)出家,而如此长的在家时间,昙华应当是接受过文化教养的,从昙华出世之后广交文人的事实,即可见出一端(《语录》的序文作者钱端礼与《塔铭》的作者李浩,均与昙华交往密切昙华的出家地在本县的东禅寺,这里是五祖弘忍禅师曾经弘教的道场,早已播下了慧种,至昙华出世时,其流风慧俗,想必犹存。昙华在出家后的第二年,便接受了具足戒,正式现比丘身相,献身于出世的事业。

大约在受戒的一年之后,昙华便开始游方参学。他首先参谒的是随州水南遂和尚,在那里“染指法味,欢喜踊跃”。此后,昙华遍游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所至与诸老宿激扬,无不投契”。然而,昙华并非浅尝辄止的衲子,他具有向上一路的大志,决意要“向上钳锤,透顶透底”。就这样,他去了江西的云居山,拜谒了圜悟克勤禅师,当时的克勤禅师对他也颇为用心提携,而昙华也为法忘形,“服劳难事,趋走唯恐居后”。不久,克勤禅师要回四川去,他便指示昙华去参谒绍隆禅师,这一时间大约在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左右,此时的昙华出人丛林参学也有十多个寒暑了。而当昙华参学于克勤门下时,绍隆早已离开了克勤那里,当昙华再去找师兄绍隆时,绍隆已经住平江虎丘了。绍隆的晚年能够接纳昙华这样的学子,固然是法门之幸,而昙华经过游历诸方并接受克勤的钳锤之后,再去虎丘,便于“未半载间,通彻大法,顿明园悟为人处”。据《塔铭》所载,昙华当时“机关深固,运用恢廓,言句之出,皆越格超量,人天罔测,道声蔼然,洽于丛林。

昙华在绍隆门下得法之后,不久便礼辞绍隆,开启了他弘法的风帆,广播慧种于江南各地。翻阅昙华的语录,对他住持各地弘法的记载,其先后秩序井然不紊,完全可与《塔铭》的记载相互参照。与此同时,在昙华离开绍隆之后,曾去此庵禅师处,与此庵分座度众,有过一段十分相契的日子。据《塔铭》所载:“师初有发明,即与此庵禅师,时号元布袋者同行,反复博约,曰益深奥。及从此庵于护国,相得欢甚,此庵之亡意,于师不无所属。”15这位布袋,就是景元禅师,他首先修习天台学,后来至南京拜谒克勤禅师,并于克勤门下得法。但昙华并不因为与此庵相处甚厚且有分座之恩而忘记绍隆,相反,他在饶州报恩光孝禅寺开法时,遇上绍隆忌日,他曾这样为绍隆拈香:“平生没兴,撞着这无意智老和尚,做尽伎俩,凑泊不得。从此卸却干戈,随分着衣吃饭,二十年来坐曲彔木,悬羊头、卖狗肉,知佗有甚凭据。虽然,一年一度烧香日,千古令人恨转深。”

就这样,昙华首先出住处州妙严禅院,接着出住蕲州德章安国禅院、饶州报恩光孝禅寺、饶州东湖荐福禅院、饶州莞山宝应禅院、庐山归宗禅寺、婺州宝林禅寺、婺州报恩光孝禅寺,然后又再住归宗禅寺,迁江州东林太平兴龙禅寺、建康府蒋山太平兴国禅寺、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最后住明州天童山景德禅寺,并圆寂于此。昙华一生具有踏实的修学作风,《塔铭》载他“矩范严峻,或有过失,往往面质,无所宽假。言既脱口,亦释然无间,以是学者畏而仰之。每于住持,泛应虚受,虽料理建置小物细故,动为无穷计,未尝苟且。至纤毫不可于意,即翩然径去,莫能回夺。”35县华事事身先大众,《塔铭》载他即将圆寂时,“犹挂牌人室至夜分”,因而在丛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与身价籍籍的宗杲齐名,时有“二甘露门”之誉。据说当时有禅僧把昙华的开示语讲述给宗杲,宗杲听了非常称叹,后来写一首偈子给归宗道:“坐断金轮第一峰,千妖百怪尽潜踪;年来又得真消息,报道杨歧正脉通。4隆兴元年六月十三日,昙华圆寂于天童山本寺,春秋六十一,夏腊四十三,塔全身于本山。昙华的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语录与偈颂文字,据说他的这些文字未及刊行时就“巳盛传于世矣”。据《应庵和尚语录序》所载,昙华圆寂之后,语录与偈颂文字的整理,主要是由门人守诠来完成的。《序文》的作者钱端礼,《宋史列传一四四》有传,绍兴间,端礼为通判明州,加直秘阁,累迁右文殿修撰,死后赠银青光禄大夫,后谥忠肃。另据《语录》卷十的短《跋》所记,对于《语录》的梓行,有“太傅和义郡王杨公施财镂其板”,可见守诠不只是给昙华整理了语录文字,而且还促成了《语录》的刊行。昙华的门人,除了《塔铭》中所记的兴会与语录的整理者守诠之外,还有神足密庵咸杰,并由咸杰承嗣其家风。在《五灯会元》卷二十的《天童华禅师法嗣》,除了首录咸杰之外,还收录了一位南书记,另外侍郎李浩也被列入其门人之列。在《续传灯录》中,昙华的法嗣除了以上三人之外,还开列了凤山诠禅师、祥符善登禅师、禾山心鉴禅师、智者满禅师、严朝康教授五人名字,但无机缘语录。

(二)应庵罢华的禅法

昙华不只是像绍隆一样具有踏实的修学作风,而且其禅教作略也比较高明。李浩在《塔铭》中说师于普说、小参、问答、勘辩之属,皆从容暇豫,曲尽善巧。而室中机辩,掺纵杀活,尤号明妙。饱参宿学,一近槌拂,亦汗下心死,恨见之晚。然我们翻阅十卷本《应庵语录》,却很少发现他与门人之间勘辩的机缘语录,大多是他应缘开堂,随机举古发动的开示。且在他的举古之中,基本上消泯了宗门之间的隔阂,但凡前代宗师,只要在禅教上有所成就的,都在他的拈举之中,其中以赵州禅师最多,其次如洞山、雪峰、云门、药山等临济宗以外禅师的古则,往往也在他的拈提之中。一般来说,应庵在每次上堂时,往往会信手拈出一个古则,将之当作开示语的起兴(引子八然后引人正题,开示学人以禅法。虽然说举古之作略,早在洞山时期便已有之,然而像昙华这样举古频繁的例子,在禅门中实在不很多。另外,从昙华举古机缘不择宗门的事实来看,禅门宗派的界限,到了南宋时期已经消泯殆尽了,而自《景德录》之后,各种灯录文字的相继整理出来,也为禅门的开法提供了重要的题材。

这种宗门融合的现象,不止是在昙华的举古中有所体现,而且在昙华的上堂开示语之中,也有明白的表示。我们且来看看他末后住天童山景德寺的一段开示:

入寺,上堂云:“风行草偃,水到渠成;正令既行,十方坐断。若也向上论去,语默不及处,棒喝未施前,总是依草附木汉。事不获已,且作死马医。所以道随处做主,遇缘即宗,法幢随处建立。展临济三玄戈甲,会曹洞五位君臣;敲倡双行,杀活自在。拈一茎革,穿天下衲僧鼻孔;布缦天网,要打冲浪锦鳞。是则是,便与么去,达摩一宗扫土而尽。”

在这段开示语中,开始部分主要是阐述禅门悟道的因缘时节,接着论述参禅必须向上透脱,获得究竟的自在解脱。然后,他对临济老子的“随处做主”的宗风,作了突破性的发挥,提出了“遇缘即宗”、随处建立法幢的主张。因此,不但可以把临济三玄三要拿来接引学人,同时也可以把洞山的“五位君臣”法门引用到自己的宗门中来。显然,在打破了宗门之间的隔阂、吸收了旁门之长以后,就能够更为恰当地把各种根机的学人全部摄于自己家门之中。由此可见,在唐五代时略微明显的宗门作风之差别,发展到了南宋,除了看话禅与默照禅之间曾一度产生过对立之外,大多情况下是消泯了宗门差异的。且在昙华之前,临济宗的浮山法远禅师曾经接受曹洞宗大阳警玄禅师的遗嘱,替警玄完成选择法嗣的重任。法远不但答应了旁宗禅师的请求,而且也真的找到了投子义青叭并把曹洞的宗门意旨传授给了义青,使之承嗣曹洞禅法。赵宋结束了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在这个大一统的天下里,“融合”不但是社会的一种普遍的时代精神,而且也对禅宗产生了~定的影响。

从融合的原则出发,只要能够把学人参禅的知见提升到最高点,昙华从无宗门的分别界限。他在上堂中说:“孤峰万仞,鸟道虚玄;名利杳忘,是非顿绝。直得猿吟古木,虎晡幽岩,碧落青霄,道人活计。虽然恁么,更须知有人境俱夺向上一窍。在这里,“孤峰万仞,鸟道虚玄”很具洞山作风,在洞山的“三路接人”中,就有“鸟道、玄路、展手”之说。然而,“人境俱夺”一说,分明是来自于临济“四料简”,在《临济语录》中,义玄提出过“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昙华把禅门两家的思想熔冶于一炉,其最终目的无非是要使学人明白那“向上一窍”,获得究竟解脱。由于昙华对丛林老宿的禅教机缘语录烂熟于心,因此可以信手拈来,随机发动,在他看来,触目是道,“山河大地,草木丛林,尽是恒沙劫千佛数”。

克实而言,昙华在上堂开示中博采诸方妙语,也并非是卖弄,那只是拿来当作开法的引子而已,而他最终的目的,无非是使学人自己开悟见性。为了不让学人被诸方妙语所障目,他再三要求学人“莫错用心”。他说:“参学人切忌错用心。悟明见性,是错用心;成佛作祖,是错用心;看教讲教,是错用心;行住坐卧、语言三昧,是错用心;吃粥吃饭、屙屎送尿,是错用心;一动一静、一往一来,是错用心。更有一处错用心,归宗不敢与诸人说破。何故?一字入公门,九牛拽不出。”13在昙华这里,一连七处说了“错用心”,这便将学人一切对外相的驰求扫荡一空,让他们在休歇了诸缘之后,直下见到自己那本具的清净心。这样的见性开悟,也如同“风行草偃,水到渠成”,无须造作。

同类推荐
  • 金刚经学记

    金刚经学记

    金刚经学记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佛教经典。而大愿法师著作此书,除了是对金刚经的剖析和简易化,更是让读者们能证空性智慧,让我们一起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了一切如母有情能速速从分段生死、变易生死的苦海之中解脱出来,共同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在岸边

    在岸边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岸边》(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人在岸边,却不能渡,皆因无指引。生命需要感悟,也需要引领,才能抵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以朴实语言来表达个人对佛法奥义的理解,对人生的省悟;可谓字字珠玑,深入浅出,极富哲理,如一滴滴佛法甘露,滋润心房;是一本助人释疑解惑之书,一本感心悟性之书。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文字版)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文字版)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热门推荐
  • 外星待者

    外星待者

    活!活下去!我要在这末世活下去!寄生与救赎、毁灭即生存。当我坠入黑暗,我愿化为利刃。去撕裂这残酷的世界。洛萌萌:“我相信未来会有一个英雄,为了守护,哪怕付出生命。”外星染:“你我本来就是一个错误,你是我,我就是你。”秦天:“生而为王,战至终章”外星入侵,末世逃脱,人类追捕,母体变异……这场战争没有对错,我只是想活下去!!!
  • 极品赘婿奶爸

    极品赘婿奶爸

    叶锋,万剑城城主,屹立在修真界的巅峰,万人之上,然而,为了曾经的遗憾,他毅然决然挑战轮回神殿,意图逆天改命,他成功的回到了最初的起点,这一世,他将用一身无匹的力量,弥补所有的遗憾。
  • 美女的不纯高手

    美女的不纯高手

    未婚妻一家登门退亲,全然不顾曾经恩义百般侮辱千般刁难。叶忘一怒之下揍退退亲人,正在前途迷茫之时,忽得锦囊妙计相助。此后,依计展开一段传奇……
  • 平定江湖

    平定江湖

    祖宗规矩,岳秦两家是世仇,而且永不结亲。可是岳家的少爷却带着秦家的小姐私奔了。不料秦家小姐身亡,岳秦两家更加仇恨。三年后,秦家新现江湖一个俊美少年,武功高强且心狠手辣,带领整个武林与岳家为敌,引发了一场江湖浩劫。爱你时,可以为你舍弃一切荣华富贵跟你私奔。恨你时,谋略江湖,心狠手辣,诛杀你和你的家族。
  • 洪荒五帝

    洪荒五帝

    乾坤生五帝,万物皆为天。洪荒之后,五帝重生,全新的五帝成神之路。镇魔石之上孕育着五块上古神石,获天地灵气之润,神石破碎,石娃重生,从此一条神圣的不归路,又该如何前进!
  • 缄默背后

    缄默背后

    陈默是一名法医,就如同他名字的谐音词“沉默”一样,他是一个不太爱表达的人,但他却总能让含冤的死者诉说真相,即使面对着太多人性的黑暗,但他总是那么说:“迟到的正义永不会缺席!”
  • 未绸馆日常

    未绸馆日常

    未绸馆日常工作,普洱带着吉祥物小云,给大千各界生灵保险重要性,以及做着各种神奇的保险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毒蝎美人:天界九公主

    毒蝎美人:天界九公主

    水泠月:我待君以交心,我待君以相欺,此生不能推心置腹,亦如情宜不顾。墨君璃:曾以为自己想要的是富贵荣华,于是跨上战马,决战沙场,分了天下,却发现,这天下没了你,不要也罢。颜青月:你说不想厮杀,于是我把屠刀放下。你说不想流浪,于是我安然煮酒东篱下,与你共醉花架。
  • 海贼王之一拳伊姆

    海贼王之一拳伊姆

    如果重生你会选择在重生哪里?作为一个合格的穿越者,方岳表示什么卡普罗杰全都一拳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