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21700000029

第29章 走进新生活(5)

移民中诞生了养猪专业户,也诞生了蚕桑专业户。移民郭云程其实没想到自己这辈子会和蚕打上交道。下山头一年,技术员给他们上课,讲授养蚕知识,讲到蚕种,他领会得了,讲到蚕种的量词,用的不是粒,不是颗,不是个,而是张,他起初一点也不明白。技术员说,像你们新来的移民,初次养蚕,不宜贪多,一般只养一张到一张半即可,否则照顾不过来。他心里还在嘀咕:一张、一张半?这能有多少?后来,当他看到真正的蚕种,是一张约一尺见方的篾箕,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蚕卵,这才明白一张蚕种的个体数量有多少!养蚕需要比种水稻更加的精心和耐心,这是郭云程是在养蚕实践中渐渐体会到的。蚁蚕刚孵化出来不久,就需要吃桑叶,可是它们跟蚂蚁一般大,甚至比蚂蚁还要小,那么一点点的嘴,怎么啃得动?技术员告诉他们,要选最嫩的桑叶,用刀切得细细的来喂食。一次不需喂太多,但是要经常喂,隔一两个钟头喂一次,如果疏忽了,会对蚁蚕的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小蚕这辈子的主要任务似乎就是吃,它们的胃口很好,一天24小时,除了睡眠就是啃桑叶,经过两眠之后,蚕的个头大了许多,它们啃桑叶的速度快了,每次喂食,桑叶把蚕全部遮住,可用不了多一会儿,蚕就把下面的叶子啃完,爬到上面来了。“唦唦唦唦”,蚕啃桑叶的声音就像春雨打在茅檐上,轻盈而富有韵律,郭云程听着那声音,觉得就像在听一首音乐。

蚕一年可以养2到3季,郭云程养的一张半春蚕,获得纯收入1000元,紧接着,他又饲养夏蚕。夏蚕的产茧量要低一些,但带给他的纯收入也有700多元,这2项一相加,就超过了往年在山上的全部年收入。他另外又种了田,养了猪,剩下的时间还去镇上打工,这一年他家的净收入比在山上时翻了2番,这让他大大增添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郭云程就这样成了长仑村颇有名气的养蚕专业户。与他一样成为养蚕专业户的还有十好几家,大家平常见面了,话题从孩子、家务再聊到蚕桑和其他副业上,越聊越开心。有时抬眼一望,就发现天变高变阔变蓝了,人们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这是幸福焕发出的光彩吧?

记者同志,你说奇怪不奇怪?我们还是我们,人没变呀,怎么换了个环境大家就变成了过海的八仙,各显神通了呢?

采访中有人这样问我。说来也是,长仑村移民的致富之路,的确各有千秋。除了养殖业,他们中还有开小商店的,有开豆腐坊的,有跑运输的,移民中已经有8户人家买了中四轮的小型货车、2户人家买了昌河的微型巴士,还有村民业余时间不忘山里人的手艺:养蜜蜂。专业养蜂人一年四季跟着花开的脚步游走,家有田亩的人家不可能这么做,于是只在家乡花开的季节养一批蜂,赚一笔额外的收入。全村移民一共养蜜蜂500箱,长仑村的空气也因此终年洋溢出甜蜜的气息。

从作田佬到邱老板

瑞金,是红色苏区所在地,当年红军在这里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红色瑞金至今流传着许多军民鱼水情的故事。今天,瑞金的移民对于干部们也怀有深深的感情,他们说:“是这些干部苦口婆心劝我们下山,又手把手教会我们致富的途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目前的生活。”

万田圩镇移民新村的邱家定,从山上搬到圩镇上整整一周年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生活在短短的一年间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用一句文绉绉的话来形容,那叫做“恍如隔世”。

一年前,他记得,也是眼下这个季节,也是今天这样清朗的天气,山上的稻田已经收割完毕。不久前还一片青翠的山岭,肉眼已经辨别得出它的变化:那一层一层的绿,在一天深似一天地暗起来,有些已经转化为深苍色。就像着了颜料一般,一棵一棵的枫树,树叶由微黄而淡红,很快又转为彤红。往日青翠的山经了自然的点染,正日趋妩媚、缤纷起来。山上的鸟儿最先感知了这份如妆的美丽,叫声就像头顶上的云彩一样,显得透明、清朗,同时还有淡淡的忧愁:秋山美则美矣,可这是一年之中季节留给它们最后的欢愉时光,气候很快就要转入严冬,到那个时候,它们每日的大部分时间只能窝在巢里,相互用羽毛取暖,除了外出觅食,它们将无法在山上料峭的寒风中自在地飞翔,就像居住在这山上的人们,只能依偎在火盆边,熬过每一个冬天一样。

市扶贫办和镇里的干部已经是第3次上山,来到这个叫铜盆岭的地方,劝邱家定下山。可老邱硬是个倔脾气,他怎么也不肯听干部们的话。

他想自己祖祖辈辈都住在山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子过得是有些苦,可老祖宗都熬过来了,自己也熬了半辈子,早都习惯了,为什么还要搬下山去呢?于是,他不客气地对干部说:“我知道山下热热闹闹,灯红酒绿,可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呢?那不是我们山里人能够享受的。”

“搬下山是省里统一的部署,是为了让深山区的百姓能脱离恶劣的自然环境,逐步过上富裕的生活。市里为这个下了很大决心,移民安置点也是反复研究确定的,就在圩镇附近。你……”

移民专干的话还没说完,老邱把手一摇:“圩镇附近生活开支更高,我这个人又不会挣钱。我种了一辈子田,除了这一行,别的什么都不懂,我下山去,怎么生活呀,政府会把我养起来吗?”

“你身体这么强壮,脑瓜子也够用,只要自己努力,凭两只手能生活得更好……”

镇里的干部试图勾起他对新生活的憧憬,谁知老邱根本不吃这一套,他瞪着眼说:

“嗐,你们就是给我戴天大的高帽子也没有用,我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干部们笑了:“你这个老邱,怎么这么不自信?这怎么是高帽子?我们都听说了,每年村里就你家稻谷卖的价最高,你知道什么时候出手,去哪儿找买家,卖稻谷的时机和对象都把握得很好,这点村里人都比不上你,这不正好说明你脑瓜子够用吗?要是你下了山,搞点别的什么项目,做做生意、开开店,肯定能发的。”

听对方这么表扬自己,老邱的心思有些活泛了。是啊,他之所以呆在山上不想下去,是自己和自己比,自己和身边的村民比,觉得日子相对不算差,他怕下了山,跟外面人比,会显出自己的穷困潦倒。都说“人比人,气死人”,在同一个地方生活,自己的日子过得比别人差,他会感到没脸面,这也是他不愿往山下搬的原因。

干部们又耐心地劝他说:“你看看,你一个人种了15亩田,这个规模在你们村里是最多的了。从春耕到秋收,要花多少力气、洒多少汗水?要买种子、买化肥,你种的是一季稻,虫害少一些,多少也得买一点农药。可这山上山高水冷,1亩田只能打300来斤稻谷,就算你卖出最高的价,留下口粮,能卖多少钱?卖粮的钱恐怕还不够打酱油吧?山下的稻田,亩产都过千斤了,可是种粮还是挣不了什么钱,守着这些冷浆田,真的没必要啊。”

老邱还是犹豫。人就是这样有一种惰性,没有强烈的欲求,就容易安于现状。他说:“我不去跟人家比不行吗?难道别人过得这山上的日子,我老邱就不能过吗?”

后来老婆回来告诉他说,村里其他人都相继签订了搬迁协议,就剩下自己和个别几户人家。老婆还说,下山不是为了别的,即便为了孩子也应该呀。孩子每天上学要走上近10里的山路,他早就吵着不肯去读书了。还说要他读书,他就要住到学校去,家里又拿不出钱供他住校,你看怎么办嘛。

形势逼人呢,老邱感觉到了。他终于下定决心,搬到山下去。

下山之后干点什么呢?老邱一边建房,一边就琢磨这个问题。移民新村整体搬迁,许多人家都要重新购置家具,可是圩镇上卖家具的店品种有限,数量不多,老是要等,等,等。老邱脑子豁然开朗:干嘛等他的?我自己想办法去进不行吗?自己买尽管要花运费,可是节省了卖家的加价,算起来更合算呢。老邱有个亲戚住在南康市,他记得亲戚曾经告诉他,南康是赣南、也是江西省最大的家具市场,那儿既生产家具,也做家具批发,全省甚至邻省的家具批发商都到那儿做家具批发生意。他想,自己从没到南康去过,不如趁空去走走亲戚,顺便把家具“采购”回来。

等到了南康他才知道,那儿简直是座家具城,几万平方米的市场里,什么样的家具都有,有当地大大小小的家具厂生产的,也有从广东运送过来的;有现代的,有仿古的;有高档的,也有适宜普通人家甚至是农民家庭用的……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家具看得他眼花缭乱,也让他对家具顿时产生了兴趣。他精挑细选,替自己买了一套家具,价格合理,又结实耐用,运回瑞金后,移民村里不管认识不认识的,每天都有人上门来“参观”,来的人都说他的家具买得好,既便宜又好看,挺实用的,有人说:“老邱,不如你把这套家具让给我,我给你出运费。”

老邱回答:“那可不行,我自己还没得家具用呢。”

人家说:“我再加上劳务费,每件家具多付你10%。你自己要用,你还可以再去买嘛,反正你熟门熟路。”

“我也是头次去……”

他刚想说这话,脑子里又灵光闪动:不如就把这套家具给他,一套可以加价10%,就是说自己运这一趟家具可以挣上2、3百,这比卖稻谷强多了。于是便同意了对方的建议。就这样不经意间,邱家定选定了自己全新的职业:做家具生意。

他把家里的房子弄成个家具店,开始从南康那边一车一车往回运家具。没那么多钱,镇里帮他协调贷款。这些家具运回来,竟然销得很快,他的店在镇上渐渐有了名声,人家开始叫他“邱老板!”

从作田佬到邱老板,这个转身实在是太华丽了,华丽得老邱起初都不敢相信。后来,老邱生意做大了,他把隔壁的一间店面也盘了下来,店面扩充到220平米。现在,他手上光流动资金就好几万,比起在山上卖稻谷那几个钱,他觉得自己真正是“鸟枪换炮”了。

不过,事业既是机遇造成的,也是慢慢做起来的,他总是这样对自己讲。现在,他和老婆的分工是,他外出采购家具(他的采购渠道已经拓展,有时会直接去广州那边进货,毕竟广州家具更能赶上潮流),妻子在家守店。他要是不外出,便与邻居打打牌,聊聊天。在邻居眼中,他已经是走南闯北的人了,肚子里的见闻和故事不少,都愿意听他聊天。他把自己在外面听来的有关家具的知识炫耀给邻居听,什么沉香木的家具不是按件数卖,而是论斤卖;什么明朝传下来的一件太师椅可以卖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什么红木家具市面上假货居多,真正紫檀木的可以作为国宝看待……弄得别人还以为他家祖上就是倒腾家具的。他也不给人解释,嘿嘿一笑,心想:人家这样的“误会”,说不定更有利于自己店里的生意呢!

那开心的笑容里,于是便有了几分孩童般的淘气。

张纲余的故事

广昌,在中国革命史上也是颇有名气的。当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在江西大地上转战南北,曾写下一首著名的词:《广昌路上》。这首词牌为“减字木兰花”的词作于1930年2月,全词意境开阔,气势雄健,充满革命的浪漫主义激情。词曰: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而在四年之后的1934年,在反击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的斗争中,广昌作为红军严防死守,“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门户,成为硝烟弥漫的战场。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指挥,红军在广昌付出了重大的牺牲,最终却仍未能抵御住敌人的进攻,通往苏区的门户被打破,广昌成为红军作战史上一段沉痛的记忆。

今天的广昌,获得了新的荣誉。1984年,全国首家白莲科研所在广昌成立。经过多年的努力,广昌培育出亩产高达120公斤的白莲,广昌白莲的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均列全国榜首,享有“中国通芯白莲之乡”的美誉。

但是,这个位于武夷山西麓,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80%的县,仍有不少群众居住在深山,生计维艰。在一个叫芒冬坑的地方,山民张纲余过的日子,完全可以用“赤贫”两个字来形容。

42岁的张纲余,加上1男1女两个孩子,一家4口人,居住的地方恰好在一个地质灾害高发地。回忆起那个地方,他至今心怀恐惧。他说,他家屋子背靠着山,不知怎的,也不知有多少年月了,背后那座山中间居然是一道很深很深的大裂口。当初建房子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只顾选了一块平坦些的地做地基。高山之上,地无三尺平,那块地建一幢房子刚刚好。没想到房子建好后,却住不安生。每年一到雨季,天上哗啦啦下着雨,他房后的山坡上也哗哗地往下滚泥沙。滚着滚着,就有一些石块纷乱地夹杂着往下落,看着那些石块跟孙悟空翻筋斗一样翻到自己脚边,张纲余浑身顿时布满了鸡皮疙瘩——这石头要是不长眼睛,直接跳到我老张头上,那不是要了我的命吗?每场雨下过之后,张纲余便要把别的一切事情搁下,和老婆两人一起清理山上滑下来的碎石泥沙,有时泥石流把房屋的基脚给掩埋了一半,那个清理的量就太大了。有时整整半个月,张纲余一家别的什么都别想干,就干这个“劳民伤财”的事。

后来,张纲余觉得泥石流越来越频繁,弄不好总有一天要出事,一看见后面的山心里就堵得慌。他不想继续住这儿了,然而一时间又没别的地方可去,只有暂时“寄居”在这里。要说寄居,本不相符,这里明明是他自己的家呀,但事实上,张纲余夫妻不这么看,至少他们的子女没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一到雨季,两个孩子根本不敢呆在家中,生怕泥石流把整个家给淹没了。老张见孩子们如此胆战心惊,只好带着一家人去别的地方临时躲避。于是每逢下雨,他们就要临时搬家,等雨过天晴再回来住。来来去去的,造成相当大的麻烦不说,家里的几亩薄田也无法尽心耕作。

说起老张家的田,在平原地方的人眼里,那根本算不上田,更不值得去种。全是些斗笠坵和挂壁田,算起来几十块,加在一起却不到3亩。这些田紧靠在山崖边上,一年四季照不到几多太阳,即便夏季太阳当顶的时候,田里的水还是凉凉的,就像井里打上来的水一样。这样的冷水田,又不能尽心伺弄管理,产量自然很低。可是,就是这么一点点产量还不能完全到手。一到秋天,满山遍野的山果红了,稻田里的稻谷也渐渐黄了。这样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对于城里人来说,正是秋游的好时令。可是,对于张纲余来说,这个季节很难熬,心弦成天绷得紧紧的,一有响动就箭似的射向田里。为什么呀?就为那一群出没无常的野猪!快要成熟的稻谷,正是野猪们的美食,一到夜间,野猪们成群结队地出来觅食,它们一边行走,一边用鼻子嗅,它们的嗅觉很灵,很快就能找到那些散发着成熟芳香的田垄。

这个时候的老张,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休息。他带着手电筒,挟着棍棒,拎着一面缺损了的破锣,身上还挂着炮仗。他要用这些东西作为自卫的武器,驱逐那些前来偷袭的家伙。

同类推荐
  • 萧红作品集二)

    萧红作品集二)

    全屋子都是黄澄澄的。一夜之中那孩子醒了好几次,每天都是这样。他一睁开眼睛,屋子总是黄澄澄的,而爷爷就坐在那黄澄澄的灯光里。爷爷手里拿着一张破布,用那东西在裹着什么,裹得起劲的时候,连胳臂都颤抖着,并且胡子也哆嗦起来。有的时候他手里拿一块放着白光的,有的时候是一块放黄光的,也有小酒壶,也有小铜盆。有一次爷爷摩擦着一个长得可怕的大烟袋。
  • 怪作家:从席勒的烂苹果到奥康纳的甜牙

    怪作家:从席勒的烂苹果到奥康纳的甜牙

    普通读者也许满足于通过作品来了解伟大的作家,但对于狂热的文学爱好者,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进入他们的书房,了解这些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用的是铅笔、钢笔,还是打字机?坐着写、躺着写,还是站着写?每天写多少字?西莉亚·布鲁·约翰逊便是这样一位寻求与伟大作家“直接亲密”的爱好者。在这位“文学侦探”的调查研究下,我们得以知道那些名作诞生的细节,得以了解大作家们写作的怪癖和执迷:从席勒的烂苹果到奥康纳的甜牙,从雨果对自己的软禁到狄更斯像拉链撕开人群的疾走,从普鲁斯特的软木盾到纳博科夫的浴缸,从乔伊斯的外白衣到伍尔夫的紫墨水……
  • 笔下有千年

    笔下有千年

    雪落无声之时,黄昏悄悄,余晖宁静而安逸,只有温柔缺乏了浪漫,我多想再回到那波光粼粼的湖面,由我驾桨,乘那叶小舟,再带你缓缓地飘摇,我在汩汩流动的岁月之河边仰望你,我在铺满了霞光的春之晨放飞我心中的白鸽,带著我的热情和奔放问候你,我以我真诚的初恋青春之情,编织一个五彩的网,去寻捕我那失落的梦。
  • 伴随一生的好诗·好文·好典(莲花卷)

    伴随一生的好诗·好文·好典(莲花卷)

    本书主要有作诗救民女、一幅无法画就的绝妙图画、妙语戏蠢材、苏轼诗词名句、假如让你重活一生、慈悲的眼睛等内容。
  • 伤痕文学研究资料

    伤痕文学研究资料

    《伤痕文学研究资料》是大型学术工具书“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丛书”的一种。本书以主选文章与资料索引为编排体例,选取有关伤痕文学研究的发表论文,反映伤痕文学的发展脉络,展现该领域研究的优秀成果;索引部分搜集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学术专著,为一般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资料。
热门推荐
  • 望云穿

    望云穿

    云,干净。云,多变。云在天空顶端,亦穿插在高山之间。风一吹就散,换了形状。但她并没消失,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好奇的孩子追着云跑,失落的人们望着云叹。云后到底是哪儿,不妨跟着我们随着风去找寻吧。。。。
  • 深渊蔓延之日

    深渊蔓延之日

    那是古代众王的墓地。少年从睡梦中惊醒,等待他的将是充满未知的世界。祈祷希望的神父、对抗黑暗的战神、渴望光明的人类。以及那蛰伏在深渊之中不断窥探现世的黑暗。(ps:风格大概是黑暗之魂加刀剑神域,要素蛮多的,反转多神展开也多,希望看得开心?)
  • 澈少独宠:萌妻乖乖入我怀

    澈少独宠:萌妻乖乖入我怀

    澈景言,澈家大公子,禁欲冷酷超霸道。安子卿,普通小市民一枚,呆萌吃货二次元。就这样两个,性格完全不符的人类,就这样,在莫名其妙的地点,莫名其妙的遇上,莫名其妙的相爱,还有无数个莫名其妙。五年前的无意伤害,五年后的久别重逢,他寻她整整五年从不间断,为了屏蔽思念整日工作,对着她留下的唯一的物件无声诉说。重逢后,萌娃从中作梗,可怜妈咪如此爱爹地,那就让我超萌特工来吧!“澈景言!你再敢让我伤心,我就翻越半个地球让你永远找不到!”“是!老婆说什么都对!”谁能知道,从前那么霸道冷的总裁大人,也会化身妻奴呢?
  • 旁观沉默

    旁观沉默

    在这个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我能坚守初心吗,我能不随波逐流吗,我可以不去为了搏关注而去努力吗,答案是你能,但是你愿意吗?我想沉默,但沉默是最好的选择吗?
  • 丛林兵王

    丛林兵王

    丛林之战神,天下之霸主。野战滔天,丧尸现世。生,灭?
  • 恶灵邪少

    恶灵邪少

    浴血重生,恶灵传承。纵横都市,谁与争锋?罗修突然之间娶了一个傲娇校花做老婆,望着和自己形同陌路的媳妇!其也只能感叹世界变得太快,校花都给我暖被窝了!罗修在校外其是阻击黑暗生物的修罗,在校内是无比嚣张的公子哥。最最重要的是他还是校花的老公。“对了,媳妇。你叫什么名字?”在领完结婚证之后,罗修淡淡的问道!
  • 在超神学院开直播

    在超神学院开直播

    主角穿越到超神学院,18岁时开启直播系统,并且知道是超神学院世界。提前说一下,彦是主角的,蔷薇是凉冰的,葛小伦就继续当他的单身狗吧。读者q群:690327071
  • 闲聊华夏之宗族文化

    闲聊华夏之宗族文化

    在历史长河里,宗族文化是构成中国文化的一部份。每个人姓氏的背后,都有自己祖上的故事!
  • 盘古神拳

    盘古神拳

    盘古开天辟地后,力竭而死,临死之际,他把毕生无数战斗的经验升华成了一种绝学——盘古神拳,并且把他封印在了一枚珠子之中。无数年以后,一个名叫谢青鱼的年轻人出现在了盘古陨落而成的这片大地上。他只是觉得修行好玩,所以玩了一玩,哪里知道却玩成了世界第一!他只是觉得这里的美女都很可爱,所以与她们多处了一处,哪里知道却都处成了她的女人。他不想要什么,权力,武力,金钱,名声,美女,他都不愿刻意追求,可是最后,这个世界上拥有这些东西最多的,却反而是他!因为——他修成了盘古神拳!
  • 财医小农民

    财医小农民

    乡村青年梅龙闯入财医门,获得神奇医术,为了救死扶伤,每当乡村小诊所的大姑娘小媳妇挨针的时候,窗外总会隐隐露出他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