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1400000038

第38章 中国卷·明朝时期(2)

同年七月,燕王借口身体康复,大宴宾客。这次宴会,可以说是明代的一场“鸿门宴”。席间燕王将赵昺、谢贵以及告密的卢振、葛诚等人全部擒杀。整整用了3天的时间,燕王朱棣才控制了北平城的局势。接着,他又以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齐泰、黄子澄为由,打出“靖难”(即“平定祸乱”之意)的旗号,废除建文帝的年号,续称洪武三十二年,设立完备的中央机构。从这个时候,“靖难之役”正式开始。

七月二十四日,建文帝以“伐燕”诏告天下,将军务全权托于齐泰和黄子澄。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中央军事力量已经大为削弱。因此,建文帝“伐燕”战争一开始便节节败退。虽然战场上硝烟弥漫,建文帝却依然醉心于和老师方孝孺探讨周代礼制,按《周礼》更改官职,搞得朝廷上下鸡犬不宁。所以,建文帝的失败似乎早已注定了。

经过4年的战争,燕王朱棣理所当然地取得了全面胜利。他进入南京城的皇宫后,建文帝却不知去向。如果建文帝已死,必有陵墓。朱棣也曾做祭奠建文帝的表面文章,可是后人都不知道建文帝的陵墓在哪里,连明代皇帝也搞不清楚,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建文无陵,从何处祭奠?”

关于建文帝失踪这件事,后世主要有“焚死说”和“逃亡说”两种,民间和野史更注重于第二种说法。在民间的传言中,在许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踪迹与传说。有的说建文帝先是逃到了云贵地区,后来又辗转到了南洋一带,直到现在,云南大理仍然有许多人以建文帝为始祖。当然,民间的说法多少反映出百姓对建文帝的悲悯。

因此,这两种说法都不是最终答案。建文帝的失踪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

明成祖巩固统治

“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朱棣继续执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策。他在恢复诸王爵禄后,暗中便开始“削藩”。他先将边塞诸王全部迁回内地,减少诸王的护卫,同时收回诸王、将帅、卫所军的节制指挥权。朱棣同时重申不许诸王擅役军民吏士的禁令,不许过问地方政事,对犯有过失的诸王,先给予教诲,然后再重罚,最后或贬为庶人或加以惩治。这一策略的实施严重削弱了各个藩王的势力,军政大权得以掌控。明成祖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正式迁都北京,这不仅巩固了北部边防,还有效地控制了东北地区。

朱棣(1360—1424年)

明朝迁都北京是由于北京一直是燕王封守之地,朱棣即皇位后于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一月命群臣商议营建工程事务。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建成。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正式迁都北京。明北京城由紫禁城、皇城、京城、外城组成,紫禁城内的宫殿有精致的木雕、石雕、彩画和金光灿烂的琉璃瓦顶,集中了当时全国最优秀的匠师设计。它是我国保存得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帝王宫殿群。皇城的正门名承天门,气势恢宏,门前的宫廷广场上,点缀着汉白玉石桥、华表和石狮,增添了皇城的庄严端重气氛。京城周围20公里,有9座城门。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两边街道和重要建筑左右对称。其间店铺林立,商业繁荣。后来京城南边还加筑了手工业和商业区,是最繁华的街市,称为外城。

京杭大运河,纵贯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尽管历代王朝都曾疏通,但有些地段由于地势较高,水源不足,运河全线没有真正通航过。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采纳济宁知府潘叔正的建议,变海运为漕运,征发民工30万人,重新疏通会通河,于永乐十年(1412年)竣工,到永乐十三年(1415年)漕粮完全代替海运。这是明初的一项重大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

元顺帝北逃后不久,蒙古族分裂成为瓦剌和鞑靼两部。瓦剌和鞑靼经常南下侵扰明朝,严重威胁到明朝西部和北部的安全。于是,明成祖先后五次御驾亲征,深入漠北,攻打瓦剌和鞑靼。

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亲率大军北征鞑靼。在斡难河(今鄂嫩河)击败鞑靼首领木里雅失,鞑靼称臣,明军胜利还师。永乐十二年(1414年),成祖第二次亲征,重创瓦剌军。永乐二十年(1422年),因鞑靼首领阿鲁台扰边,成祖第三次北征。阿鲁台远逃,成祖大败阿鲁台之羽翼兀良哈部,班师而回。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阿鲁台再次扰边,成祖第四次亲征,阿鲁台部众阿失帖木儿和鞑靼王子也先土干率部众归降。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阿鲁台侵犯大同,成祖第五次亲征。阿鲁台远逃,成祖遂下令班师,班师途中病死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

明成祖五次亲征,有力地打击了蒙古部族对明朝的破坏和侵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郑和下西洋

永乐年间,明朝政府还组织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壮举,这便是郑和下西洋。郑和,本姓马,名三保,又称“三宝太监”,回族,昆阳(今云南晋宁)人。郑和时代信奉伊斯兰教(回教),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虔诚的教徒,曾去过天方(指麦加)圣地。

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平定四川以后,派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等率领两万大军进入云南,打败了盘踞在云南的元梁王,11岁的马三保被掳入傅友德军中。从此,他随傅友德军到过南京、北平,并从征于塞外。1390年,傅友德受燕王朱棣节制后,马三保因身强力壮又聪明能干,被燕王召入藩邸为宦官。燕王朱棣起兵夺取皇位的“靖难之役”,郑和一直伴随在燕王身边传达命令,多次参加过激烈战斗,战功卓著。燕王即位后,马三保因“阉从有功”升为太监,赐他姓名为郑和。郑和之所以被称为“三宝太监”,同他信佛教有关,他曾经在僧道衍(姚广孝)的影响下受菩萨戒,成为佛门弟子。

明成祖即位后,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明成祖为了宣扬国威,“锐意通四夷”,并探察建文帝的下落,便任命郑和为钦差总兵太监,通使西洋。在下西洋之前,明成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首先是建造海船,命福建都司造海船137艘,南京卫造海船50艘,浙江都司造海船1200百艘。这些船只庞大,最大的长44丈,宽18丈,可乘千余人。当时,也只有中国才能建造出这么大的船只。这些大船都是郑和安全远航的可靠保证。在航海技术上,也采用当时先进的技术。航海人员除凭借经验,夜间看星斗、白天看太阳以观测方位外,阴雨天则依指南针来端正航向。而且其所使用的磁性罗盘针已经非常精确,有24个方位,它对航海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另外还采用侧度航程的方法,就是将一昼夜顺风的行程分为十更,一更行程多少里,

郑和海船(模型)

从一地到另一地航行了多少更,便可知总共多少里。其次,明成祖还为郑和组织起人才齐全的出使队伍,从全国各地选择了一批通晓阿拉伯语的人员如马欢、费信、巩珍、哈三、郭崇礼等人先后随从,还派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和旗校、勇士、力士等大批将士,负责军需供应的户部郎中,懂天文的阴阳官,管医治疾病的医官和医士,以及民艄(船工)、买力(采购人员)、书手(文书)等,共计2.7万余人随行。最后,明朝政府准备了大批的粮食,大量的绸缎、丝、布匹、瓷器、书籍、金银、铜、铁器、钱财,以及其他生活用品,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从1405年开始,郑和连续七次出使西洋。郑和的船队一般都是从江苏刘家港出发,先到福建五虎门,由五虎门南下占城(今越南南部),再由占城到满剌加(今马来西亚)、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等,穿越马六甲海峡继续往西行驶。当时的船只都是帆船,需借助风力,所以郑和出使时都是在冬季或早春,以便借助于东北季风。郑和回国时都是在夏季,以便借助于西南季风。郑和前三次出使的终点都是印度半岛南端的古里(今印度卡利库特)。从第四次以后,才越过印度半岛南端,到达波斯湾沿岸,并与阿拉伯半岛诸国和非洲东岸的一些国家发生了交往。起初,郑和船队是沿海岸线航行,后来,郑和的船队便由印度半岛南端横渡印度洋,一直到达红海口和非洲东岸诸国。

郑和七次下西洋一共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吕宋(今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国王都曾亲自来华访问。至今印度尼西亚仍有三宝垄、泰国有三宝港等地名,这反映了东南亚各国人民和华侨对郑和的怀念和爱戴,南洋华侨至今仍尊称郑和为“三宝公”。

郑和每到达一个地方,首先是开读明成祖对各国国王和当地头目的诏谕,以宣扬中国皇帝皇恩浩荡,邀请他们到中国朝贡。接着对国王进行一番赏赐,赐物主要是金银和文绮、彩绢等物,惠及到王妃和大臣。诸国君长自然也要有一番奉献。这些官方活动结束后,再与当地进行一些货物交易,换回一些宫廷必需之物。

郑和在海外也使用过两次武力。一次是在旧港(即三佛齐,今苏门答腊岛上的巨港),当地有一个头目是华侨陈祖义,原来是广东潮州(今潮安)的一个恶霸,后来窃据为旧港酋长之一。他在当地称王称霸,还公然在海面上聚众抢劫来往船只,经常谋财害命,过往旅客和附近人民对他恨之入骨。1407年,陈祖义得知郑和的宝船要来旧港,想到船上的珍宝一定不少,心中暗暗兴奋,企图借此发一笔横财,于是便暗中策划劫掠。另一个爱国华侨广东人施进卿,平日里非常不满陈祖义,当郑和船队到来后,他立即把陈祖义的密谋报告了郑和。郑和起初还想争取陈祖义改邪归正,向他宣读了明朝皇帝的国书,同时也做好了充分的防卫准备。陈祖义白日里表示友好,夜里便动手偷袭,结果被活捉,带回国内。后来被明成祖下令杀掉。

另一次是在锡兰(今斯里兰卡)。当时锡兰国王叫亚烈苦奈儿,据历史著作所说,他“不敬佛法,暴虐凶悖,靡恤国人”。他对郑和使团采取了非常不友好的态度,令其子纳颜图谋引诱郑和一行离开宝船,俘虏他们,借以勒取赎金,同时发兵5万到海边,去抢劫明朝宝船。这一毒计在富有外交和军事经验的郑和面前破产了。郑和不仅机智地避开了他们的偷袭,而且带领随行的将士包围了锡兰王宫,俘虏了亚烈苦奈儿,把他送交明朝朝廷处理,后来朝廷又派人将他送回了锡兰。此后,中、锡两国重归于好,锡兰使者经常到中国朝贡,那里再也没有发生过劫掠郑和船队的事。

明成祖还让郑和在海外排解邻国纠纷。郑和第二次出使时,明成祖特意让郑和去救助暹罗(今泰国),并嘱咐他要与占城、满剌加等邻国搞好睦邻关系,不可恃强凌弱。原来,占城的贡使回国之后,因遇大风而漂至彭亨,被暹罗扣留。明成祖赐给满剌加和苏门答腊的印诰也被暹罗强行抢去,两个国家都来向明成祖控告暹罗强横无理。郑和到暹罗开读了明成祖给国王的敕谕后,暹罗马上遣使来到中国,“贡方物,谢前罪”,遣还占城贡使,送还满剌加和苏门答腊的印诰,使这一带恢复了安宁与和平。像这种为邻国排解纠纷之事,明成祖还让郑和做过很多次,郑和还不时代表明成祖对当地国王进行册封。第一次出使的时候,封古里的酋长沙米的喜为国王,第二次出使时,郑和又把代表国王身份的诰命、银印亲手赐予国王。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它比西方“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等人的航海要早半个多世纪,为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土木堡之战

明成祖从他侄儿朱允炆手里夺得了帝位,怕大臣不服他的管制,便特别信任身边的宦官。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便逐渐壮大起来。到了明宣宗的时候,连皇帝批阅奏章也要交给宦官代笔,宦官的权力更大了。

明英宗

有一年,皇宫要招收一批太监。蔚州(今河北蔚县)人王振年轻的时候曾读过一些书,参加几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便在县里当了教官。后来因为犯罪该判充军,听说皇宫招太监,就自愿进了宫,从而充了罪罚。皇宫里识字的太监不多,王振精通文字,所以大家都叫他王先生。后来,明宣宗让他去教太子朱祁镇读书。朱祁镇年幼贪玩,王振便想出各种各样的法子让他玩得高兴。

宣宗死的时候,朱祁镇只有9岁,朝臣有人欲立襄王为帝。在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等人力争下,最终使朱祁镇于正月初十即皇位,是为明英宗,第二年改正统元年(1436年)。二月的时候,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主持军政大事,下令停办所有不急之务,勉励幼小的皇帝好学上进。

这一做法使仁宣时期政治较好的状况得以延续,“海内富庶,朝野清晏”、“纲纪未弛”。同时,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元老重臣依然在朝中发挥重大作用。他们遵从宣宗遗嘱,在太皇太后的领导下尽心竭力地辅佐幼主,对稳定明王朝政局、保持良好的局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时,侍奉朱祁镇读书的太监就是王振,他善于迎合朱祁镇的心理,深受朱祁镇赏识。朱祁镇即位后不久,王振便当上了司礼监太监,帮助明英宗批阅奏章。明英宗年少贪玩,不顾政事,王振趁机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朝廷大员谁要是敢顶撞王振,不是被撤职,就是被充军发配。一些王公贵戚都讨王振的好,称呼他“翁父”,王振的权势如日中天。

这个时候,北方的蒙古族瓦剌部已经强大起来。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派遣3000多名使者到北京进贡马匹,要求赏金。王振发现也先谎报人数,而且还将进贡的马匹减少了,于是便削减了赏金。也先又为他的儿子向明朝求婚,也被王振拒绝。

这样一来,也先被激怒了,他率领瓦剌骑兵进攻大同。镇守大同的明将出兵抵抗,被瓦剌军打得四处溃散。

边境的官员赶忙向朝廷告急,明英宗召集大臣商量对策。大同离王振家乡蔚州不远,王振在蔚州拥有大批田产,他怕家产受损失,竭力主张英宗带兵亲征。兵部尚书邝埜(埜同野)和侍郎于谦认为朝廷准备非常不充分,不能亲征。明英宗是个没主见的人,对王振言听计从,因此不顾大臣劝谏,便冒失地决定亲征。

明英宗叫他弟弟郕王朱祁钰和于谦留守北京,自己带着王振、邝埜等官员100多人,率领50万大军从北京出发,浩浩荡荡向大同开去。

不久之后,明军的前锋在大同城边被瓦剌军打得全军覆没,各路明军也纷纷溃退下来。明军退到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的时候,太阳刚刚下山,有人劝谏英宗趁天没黑,再赶一阵,进了怀来城(今河北怀来)再休息,即使瓦剌军来了,也可以坚守。可是王振却想着落在后面装运他家财产的几千辆车子,硬要大军在土木堡停下来。土木堡名称叫做堡,其实没有什么城堡可守。不久,明军便遭到了瓦剌军的伏击。明军毫无斗志,丢盔弃甲,四散溃逃。瓦剌军紧紧追赶,被杀和被乱兵踩死的明军不计其数,邝埜在混乱中也被杀死,祸国殃民的奸贼王振也被禁军将领樊忠一铁锤砸死。明英宗做了俘虏。历史上将这次事件称作“土木之变”。

同类推荐
  • 登峰天朝

    登峰天朝

    高中毕业的二十一世纪,重生在一驸马身上,而重生的机遇恰恰是公主出轨暴打老公,绿帽子王身上附魔,乱世如何生存下去……
  • 汉兴六十年

    汉兴六十年

    丰沛当年帝业兴,歌风台上击筑琴。公私仓廪俱丰实,无为而治称文景。武帝开边意未已,阿娇脉脉倚长门。大漠轻骑催战云,弱冠系虏请长缨。男儿吴钩霜雪明,捐躯报国谁复论!长安西市游侠儿,故剑情深望杜陵。汉家本重霸王道,曾虑儒冠误苍生。长信秋风悲画扇,可怜飞燕啄皇孙。王莽谦恭未篡时,光武起兵南阳郡。云台二十八将星,秀丽江山长歌行。煌煌四百年间事,留与渔樵唱三更。
  • 内阁首辅之青词宰相

    内阁首辅之青词宰相

    本书便着重描绘了严嵩父子独霸朝堂二十载,屹立不倒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揭秘明朝中期凌驾于六部之上的权力机构——内阁,映射出明朝官场的生存之道、一代宰辅的多彩人生。
  • 三国——有点意思儿

    三国——有点意思儿

    一本大家能看得懂,看得下去的三国文。我的目的是:让大家在休闲娱乐的时候能了解一点三国的历史,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打发时间。尊重历史,我只写真实的历史,没有依据我不会乱写。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QQ侃历史

    QQ侃历史

    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不是诗歌,不是剧本,不是传记,也不是报告文学,总之不是现有的任何文学体裁。叫什么呢,我也说不清,反正是用爆笑的语言讲述真实的历史,我自己取名“QQ体”。
热门推荐
  • 重生后我成了王爷的小宝贝

    重生后我成了王爷的小宝贝

    都城小霸王洛笙儿,是一个半边绝色半边鬼的二世祖,仗着家里有钱有势,为非作歹十余载。可惜在和她青梅竹马结婚之日,被扫地出门不说,连洛家一族也被灭族了,等洛生儿赶回洛府是看到的也是一具一具的尸体,洛笙儿红了眼,自此以后心中就只剩了两个字——复仇。可当她完成了复仇大业,放下心中负担决定归隐山林时,却被自己刚研发的毒药给毒死了,然鹅天道爸爸也不希望她这样窝囊的死去。洛笙儿未入轮回,反而回到了十年前……洛笙儿:这尘世了无牵挂,我要自杀!自杀!夜墨拿出他那闪亮亮的大刀晃了晃洛笙儿狗腿一笑:夫君,我爱你……
  • 如果我哭了你会怎样

    如果我哭了你会怎样

    他遇到了她,为什么会有一种熟悉感?他们又会······为什么不是他们想的那样······
  • 民族精神研究专论

    民族精神研究专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才能理解胡锦涛同志所说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表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渗透在其思想文化、思维模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心理结构、语言文字之中的共同的价值观。
  • 沉沦

    沉沦

    有人说,我很痴情,也有人说我很无情。我可以痴情的为了一个男人苦苦守候了五年,我也可以对一个等了我五年的男人视而不见。谁伤了,谁痛了,又与我何关?爱情,或许不过就如一场烟花,灿烂过,却终究还是会化为虚无。而我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停留在那一年,十八岁的初恋,十八岁的生日,十八岁的礼物,还有十八岁那一年的刻骨铭心。初恋,亦是唯一。如若心已死,那么我怎么有心,又怎么有爱?
  • 女娲是怎样炼成的

    女娲是怎样炼成的

    地球少女石小满,因身具女娲血脉,被邪修带到了修真世界,准备被炼制成丹药。家破人亡的少年无心搭救了她,并指引她踏上修仙的道路。老头说:“我看你心存善念,成不了‘杀戮之道’;六根未净,成不了‘无情之道’;没有天时地利,也成不了‘功德之道’;现在有炼丹一道,可愿跟我炼丹?”她稳稳拜道:“弟子石小满愿随师傅修行,从此一心向道,绝不辜负师傅厚望。”是谁说修仙者仙风道骨,超脱凡俗?她却过着养鸡喂犬,种地烧火的乡野村姑生活?是谁说若是有缘,自会相见?相逢不识故人面,纵使相逢也枉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美不过相识

    最美不过相识

    我觉得这个故事写出很多人的心声很多人也许都有这种想法。
  • 在文字末日生活的日子

    在文字末日生活的日子

    临-刺客身心稳定表示临事不动容,保持不动不惑的意志,表现坚强的体魄。兵-战士能量表示延寿和返童的生命力。斗-盾士宇宙共鸣勇猛果敢,遭遇困难反涌出斗志的表现。者-召唤复原表现自由支配自己躯体和别人躯体的力量。皆-术士危机感应表现知人心、操纵人心的能力。阵-医师心电感应/隐身表示集富庶与敬爱于一身的能力。列-时间空间时空控制,分裂一切阻碍自己的障碍在-法师五元素控制表示更能自由自在地使用超能力。前-特殊光明超人非同的境界。
  • 江山为聘:爱妃,求嫁!

    江山为聘:爱妃,求嫁!

    作者写书不易,不喜欢不强留!请勿恶意差评!谢谢!一朝穿越,竟成了个不受宠的无颜弃妃,小妾作妖,夫君不喜,连娘家依靠都没有!没有关系!且看她精通中西医的当代特工,如何在系统的加持下,逆风翻盘!一路虐渣狂打脸,步步高升名声扬!只是在她准备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这纷至沓来的桃花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