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40400000019

第19章 吴海燕:左手抓传统右手抓时尚

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圈里,有“北王(王新元)南张(张肇达)中吴”的流行说法,这居“中”的一位,就是吴海燕。

半年了,对这位名人和忙人的采访断断续续。吴海燕的时间大约被分割为北京、杭州、国外三部分。在北京,有她创办的“吴海燕服装设计有限公司”;在杭州,有她20余年辛勤耕耘的育人园地;而已经在国际舞台上与世界级大师直接竞技的她,更是频繁穿梭在欧洲、美洲、亚洲之间。因此,当时序从酷暑变为隆冬时,我才勉强完成了这个漫长的马拉松采访。

敦煌朝圣

1958年出生在西子湖畔的吴海燕,从小有个绰号“垃圾千金”。少年时代,她常常爱到离家很近的杭州解放路百货商店的糖果柜台前捡水果糖的包装纸。每当她把成把的糖纸带回家,外婆就会用消毒液清洗,然后她便会把洗净的糖纸贴在玻璃窗上。

阳光透过玻璃,那一张张色彩斑斓的糖纸的纹样便清晰呈现,此时的小海燕就会如醉如痴地欣赏着。

她迷恋色彩。外婆做饭时炉灶里跳动的火苗常使她如醉如痴。

一日,乘外婆不在,她点着了火,精灵般跃动着的火苗从灶膛跳跃到地板上,火苗舞蹈着在地板上蔓延,闪耀出七彩之光。小海燕激动得手舞足蹈:“快看火啊,太漂亮啦!”惊慌失措的外婆和妈妈一阵手忙脚乱将她的杰作扑灭。

吴海燕的母亲是个医生,父亲是个喜欢绘画的南下干部。也许是秉承了父亲的基因,她天生就喜欢绘画,家里到处是她的涂鸦之作。根植于少年时代的对色彩的迷恋,使吴海燕打下生命的底色,最终使她成为中国时尚的引领者。

1979年早春,春寒料峭。北京街头,一位身着呢大衣的外国男子和几位金发女郎引起市民的围观,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带着女模特第一次来到中国。面对满街清一色的“蓝蚂蚁”,皮尔·卡丹也感到非常好奇。

卢梭说:“时装以其现实的美点缀着世界。”此时的中国却没有时装。皮尔·卡丹第一个把时装带进了中国———1981年,他在北京举行第一次时装展览会。

尽管如此,要让中国人接受时装还要等上若干年。

1980年,吴海燕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染织专业。

1983年,吴海燕和全班同学一起到敦煌考察。敦煌,美术工作者的圣地;千佛洞,中国古代绘画辉煌的源头。吴海燕一踏进神秘的石窟,顿时被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壁画、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彩塑、一个个凌空飘逸的飞天所震撼。这是祖国的艺术瑰宝!那飞天飘逸的服装,彩塑华丽的服饰,表现的是远古的时尚!这位未来时尚的引领者此刻却拜倒在古代时尚面前,她匍匐在壁画前,打着手电,虔诚地一笔笔临摹着。

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应该将中华文化的精华表现在服装设计上!这一想法此后一直在她心中萦绕。

1984年,吴海燕毕业留校担任染织专业教师。此时,中国服装业正在迅猛发展,服装企业遍地开花。而服装教育却严重滞后。吴海燕初登讲台,没有教材,没有教案,没有实践经验,如何开展教学工作?

友人从日本买到了一套12本服装设计丛书送她,她如获至宝,立即如饥似渴地阅读。

此时,国门已经打开,国外的东西不断传进来,她孜孜不倦地学习、吸收国外的时尚信息,每逢国外同行来中国做学术报告和讲座,她便会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求教。此外,她积极参与企业的服装设计,用实践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渐渐地,她对服装设计体系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走向鼎盛

1992年,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设立服装设计专业,吴海燕被调到服装设计专业任教,她的辉煌从此开始。

就在这一年,中国服装服饰学会成立。学会成立后首次举行服装服饰论文研讨会,这是中国第一次就服装服饰问题举行论文研讨。吴海燕寄去了《服饰基础教学之我见》一文。这篇论文获得二等奖,并被刊登在《中国纺织美术》上。

1992年底,中国服装服饰学会举行全国首届服装设计绘画艺术大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服装设计大赛,吴海燕积极参赛,她创作的《远古情怀》将民族风情、时尚气息、个性色彩完整融合,在比赛中一举获得一等奖。

雏鹰试啼,赢得喝彩声一片。吴海燕信心大增。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服装设计界的黄金时期,各种赛事不断,与国外的交流也更加频繁。

1993年5月,“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将在北京举行,这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第一次在中国举行,世界各国的青年服装设计师将云集中国,这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在服装设计上走向国际并与世界服装设计师在同一平台较量。

这一信息使吴海燕既激动又不安。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与国际服装大师同台竞技吗?

一定要设计出具有国际水平的作品来!

什么样的作品才具备国际水平呢?应该反映中国的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设计的灵魂,中国的设计师一定要张扬民族的精神!

那么选什么题材,用什么形式表现民族精神呢?

她想到了敦煌。近10年了,她心中一直酝酿着要把敦煌的艺术精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但一直找不到突破口。此时,吴海燕突然感到灵光迸发———将恢宏、大气的敦煌飞天服饰和柔美、秀丽的江南水乡服饰融合在一起,将古典与现代、北方与南方交融,材料就用丝绸———丝绸是中国服装的灵魂,用丝绸这一民族精华来表现!

对丝绸,她曾有过刻骨铭心的感受。一次在巴黎的地摊上她发现了中国的丝绸。丝绸是中国的精华,在法国却沦落在地摊上,这使年轻设计师感到痛心。丝绸在国内也命运不济,丝绸服装成为低劣的沙滩裤在地摊上甩卖。

然而,一次她在日本参加时装节时发现,许多亚洲、欧洲设计大师都对中国丝绸面料情有独钟,选择丝绸作为制作高档服装的面料。服装设计要从舞台走进生活!中国的丝绸应该成为高档服装的面料!后来她设计了大量行销国内外的丝绸时装便是基于这一想法。

她开始构思,潜心创作。敦煌展示的是当时中国的鼎盛。而今天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正走向鼎盛。服装设计要展示的就是今天中国的鼎盛,年轻的服装设计师决心通过服装表达内心深处的愿望———期望中国再度辉煌!

她将作品命名为《鼎盛时期》。

吴海燕沉浸在创作的激情中。到大年三十晚上,她终于完成了《鼎盛时代》系列服装的设计图。

春节过后,她开始将图纸付诸实施。为完成服装的头饰、手饰、颈饰与灯饰,她从大山深处找来竹制品的打样师傅,通过竹编进行造型,把丝绸、竹片这些民族元素凝结在一起。

1993年5月7日,北京国际饭店表演厅内,灯光渐暗。突然,如豆的灯火从后台闪出,渐行渐明,8位模特手持流苏低垂的竹编灯笼,朦胧的烛光中,头戴竹编檐翅高翘的帽子,身着手绘的丝绸服装,就像从远古飘来的飞天,翩翩出现在 T型台上。灯光突然大亮,顿时,雍容典雅、华美俏丽的模特出现在观众面前,顿时,全场掌声雷动。

世界服装设计界巨头法国皮尔·卡丹、意大利华伦天奴和费雷尽情地享受了这场视觉盛宴,他们为中国设计师的作品所震撼。

《鼎盛时代》获得了本次大赛唯一的金奖。

这次大奖使吴海燕赢得了国内外名家的一致好评。大奖给吴海燕注入巨大的动力,她开始向设计界的高峰进发。

1993年,吴海燕首次在杭州举行了个人服装设计发布会。

1994年,在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首次推出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个人作品展,吴海燕专场在业界好评如潮。

随着吴海燕在业界的影响日益加深,许多服装企业纷纷聘请她为设计师。1995年,吴海燕兼任浙江最大的丝绸服装企业———杭州凯地丝绸集团的总设计师。她设计的时装开始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从此,年轻设计师头脑中偶然的灵感一闪,便会化作新颖的时装,化作中华大地姹紫嫣红的一片。

1995年,吴海燕获得首届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荣誉。

同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第二次推出吴海燕个人作品专场,此次展示在国际时装界反响强烈。当年,日本将她列入中国“五佳”服装设计师之首。

1996年,日本东京时装节举行《亚洲的力量》专场,这是一场亚洲顶尖的赛事,举办方选择了亚洲6个国家6名最具实力的服装设计师在东京展出,吴海燕成为中国唯一的设计师参展。

吴海燕开始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1996年,她应邀为北欧世家皮草、意大利哥伦布公司、T ENCL等国际服装、面料公司设计时装。

1997年,中国首届服装设计博览会,吴海燕奉献给这次盛大展会的是12个系列、300多款丝绸时装,外国专家一片惊呼:“这场表演原封不动地搬到米兰、巴黎都绝对是一流的。”

1997年,一流的吴海燕连任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

荣誉频至,名声日隆,自《鼎盛时期》始,吴海燕的艺术生涯走向鼎盛,她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此时,一双眼睛已紧紧盯住她———那是日本三菱公司旗下的服装企业菱宣公司总裁岛林。

中国设计师

1997年3月的一天,杭州凯地集团,吴海燕在印染厂、服装制作车间、商场间来回奔忙,为一批出口时装做最后的检验。

在现场,她一次次与一位日本老人相遇。这位老人便是正在凯地考察的岛林。

岛林对中国的丝绸服装情有独钟,尤其是凯地的丝绸服装,式样新颖、典雅,每件服装都透露出设计者的匠心。当岛林一再与这位娇小美丽的女子相遇并得知她就是凯地的总设计师,得知凯地7个系列100多款已畅销国内外的高档时装都是她的作品时,他顿时对吴海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菱是世界500强企业,菱宣公司是三菱旗下的服装企业,在日本服装界很有影响。但菱宣公司只有职业服装,没有时装,缺的就是像吴海燕这样高水平的设计师。若吴海燕加盟,菱宣公司将如虎添翼,可驰骋世界服装市场。

岛林对吴海燕“一见钟情”,他推迟了回国日期,开始调查吴海燕的情况,甚至,他还将最近4年的《中国服饰报》都买了来,查阅有关吴海燕的报道。

第三天,岛林约吴海燕见面。

“你是中国最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岛林说,“你愿不愿意成为世界级服装设计大师?愿不愿意把你设计的服装打到世界去?”

吴海燕的眼睛睁大了。

“我准备成立一个吴海燕国际服装公司,把你推到国际上去,把你的品牌打响,你将会成为中国的夏奈尔!”

岛林的话使吴海燕非常激动。哪一个设计师不希望自己走向成功,走向世界!善于心理攻势的日本企业家一下击中了中国服装设计师的要害。

岛林之所以喜欢吴海燕还有一个原因:吴海燕的作品很像日本著名设计师森英惠的作品。森英惠已70多岁了,岛林希望吴海燕能成为菱宣公司的森英惠。

岛林与吴海燕的谈判非常顺利。岛林提出吴海燕公司的创意、策划与包装方案,准备在全球打造吴海燕的品牌,公司成立时将举行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发布消息;为吴海燕拍摄一部专题片,展示中国顶级服装设计师的成就和风采,通过三菱公司向全世界宣传这位中国的夏奈尔。

吴海燕为美丽的前景所激动,她同意与岛林合作。她绝没想到,这美丽的前景中竟蕴藏着温柔的陷阱。

此后,岛林每半个月来一次中国,开始筹备电视片的拍摄。同时,他在美国和东京选好了公司的地址。

1997年底,中国服装设计界将举行最高级别的一项评奖,吴海燕当然得参加。因此,双方商定,等评奖结束双方就签约。

一切都进展得非常顺利,合作的气氛非常和谐。

然而,意想不到的结果提前来临了。

就在吴海燕积极准备迎接北京评奖时,岛林提前送来了合同,要她立即签约。

看了合同,吴海燕惊呆了。这个合同无异是一纸卖身契,一旦签下,她必须离开教学岗位,全身心投入到公司中去;今后她吴海燕的所有作品都将属于吴海燕公司,甚至吴海燕的肖像权也要吴海燕公司同意才能使用;而吴海燕对吴海燕公司却没有控制权,吴海燕只是吴海燕公司的成员,控制权掌握在岛林手里。

这纸合同一旦签下,吴海燕将把自己连同中国人的身份以及人格国格一起卖给日本人,虽然价钱不菲,她可以立马致富,一举成名,名扬世界,但她却从此成为日本人手里的木偶,任人摆布,失去自由。

吴海燕是中国设计师,这位在设计上一直坚持民族精神的设计师,岂能为了个人名利丧失民族气节,拿人格国格做交易!她拒绝在合同上签字。

吴海燕的态度使岛林深感意外,他绝对没有料到这位柔弱的江南女子会采取如此强烈的态度拒绝致富拒绝出名拒绝成为世界级大师的机会!

岛林流泪了。他不甘半年的心血付诸流水,连续3天做吴海燕的工作,吴海燕不为所动,最后,岛林失望地离开了。

命运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必然打开了另一扇窗。就在吴海燕作出“做中国人不做日本人”这一重要决定时,中国服装集团邀请她担任总设计师。

引领时尚

吴海燕在服装设计行业里声名日隆,她曾为江泽民夫人设计服装;韩国总统访问中国时,她应邀专门为总统夫人设计中式旗袍;博鳌论坛上,她为各国首脑设计了中式唐装。她的设计从中国走向世界,作品一次次赴欧、亚、美、澳等国家和地区展演,参加香港、慕尼黑、杜塞尔多夫时装节展示,受到世界同行的赞赏。同时,她获得了“杰出青年”、“十佳服装设计师”、“文化部优秀专家”、“鲁迅文学艺术奖突出成就奖”、“全国优秀教师”等众多荣誉。她担任中国服装设计师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追逐时尚绝非是理想目标,引领时尚方才是最高使命。吴海燕开始引领服装的时尚。

受中国流行色协会委托,吴海燕1999年开始主持“中国服装流行趋势研究发布”这一课题。国际上每个博览会都会在展馆中心位置发布流行趋势研究成果,因为流行趋势是一种时尚,会带动商业。中国一向缺乏这项工作。但做流行趋势研究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不但不赚钱,常常还要贴钱。吴海燕坚持下来了。她将这个课题从原先仅仅局限于着装理念的发布,扩展到文化、政治、社会以及生活方式等在服装上的研究与反映,联合企业共同举行流行时装的发布会,使得服装流行趋势的发布成为每年一度的文化盛典。

2000年,吴海燕在北京设立吴海燕服装设计公司,为企业提供更直接的服务。

2001年12月,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举行。吴海燕开启的又一项新时尚引起轰动:她举行了一场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时装展示会。

这是一场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展示会,展示地址的选择成为这次轰动的一大原因。她在北京郊区找到一处已废弃了的706兵工厂,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厂房高大空旷,斑驳的铁门,废弃的车辆,车间里杂乱堆放着的废汽油桶,车间壁上残留着“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图像,这些与时装毫无关系却给人强烈历史感的元素,一经艺术包装,与艺术融合,竟成为中国艺术的一种全新的时尚。

这是一场独特的时装展示会。吴海燕将其命名为“观点2002”。天寒地冻,郊区,废弃的厂房内,这样的时装秀有人来吗?

首先响应的是著名模特吕燕和李欣,这两位在法国发展的名模是专程从法国赶来参加国际时装周的。听说吴海燕筹办这样一场时装秀,马上主动请缨,免费为她演出。这使吴海燕既感动又兴奋。

紧接着,许多业内的权威也纷纷表示出席。

12月的一天晚上,僻静的706老厂区突然热闹起来,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迪迪埃·戈巴克来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当岐来了,著名画家陈丹青来了,著名电影演员邬倩倩以及众多艺术时尚界人士、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各大艺术院校的师生纷纷赶到现场观看发布会。

吴海燕不经意的一场秀事,却开创了中国LOFT 的先河。从此,这个废弃的厂房竟成了艺术的圣殿,中国设计师协会进驻706,这里成为常年展演时装的场所。

从此,这一模式为全国各地所模仿。

就在这个国际时装周上,她获得了时装界最高奖“金顶奖”。

在这场时装秀之前两个月,吴海燕在杭州倡导了另一场时尚,从而拉开了杭州丝绸女装的序幕。

2001年10月26日下午,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杭州西湖的西泠桥头,50名女模特展示了吴海燕设计的150套创意丝绸时装。这是由吴海燕创意,中国美院与杭州市政府合作的时装秀———“东方丝国”。

正是这场时装秀从此正式拉开了杭州女装的序幕。5年后,吴海燕在杭州的河坊街举行第二次“东方丝国———天下河坊”展演,100多位著名模特展示了吴海燕设计的120套创意服装,这些时装以杭州丝绸为主体,演绎了杭州的古都文化和风雅之城的性格。这场时装秀更具设计原创精神,丝绸与女装的组合更有力地推动了杭州女装业的崛起。7年时间,杭州女装业年产值已达到200亿元。

此时的吴海燕的设计思想已臻于成熟,吴海燕认为,时装设计要左手抓住中国传统文化,右手抓住世界文化思潮,光有传统没有时尚不行,光有时尚没有传统则没有根。只有把这两种文化融入设计中,作品才能体现“以民族精神为魂,以传统文化为根”的精神。

为了更好地践行自己的设计思想,2007年,吴海燕在杭州的西湖创意谷创办了“东方国”设计公司,组建了一个设计团队,以挖掘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从此,一件件张扬中国东方神韵的作品通过服装语言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走向世界。仅一年时间,东方国已有2万多人前来参观。

“名利瞬间可得,而艺术则要在永恒的追求中寻觅。”吴海燕说。

吴海燕还在追求中,一个中国服装设计师的追求,她的追求将连同中华民族的精神化做永恒。

(载《光明日报》2009年1月9日)

同类推荐
  • 布衣天子刘询

    布衣天子刘询

    本书是黎先生“海昏侯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书,写的是与海昏侯刘贺关联密切的另一个西汉著名历史人物汉宣帝刘询的故事。刘询执政的25年是继“汉武盛世”之后,汉朝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被称为“孝宣中兴”。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91年,就是汉武帝征和二年的秋天。长安城里的大火和喊杀声喧嚣了一周方才渐渐平歇,空气中仍然弥漫着的血腥气味,这座繁华的大汉都城依然沉浸在惶恐不安之中。这天的深夜,月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惨淡地映照着长安城郡邸狱。郡邸狱就是汉朝时候各诸侯王、各郡守、各郡国在京都长安的府邸官舍中临时设置的羁狱。在这幽暗的月色下,囚室四周冰冷的墙壁泛出暗淡的绿光。除了偶尔传出几声蟋蟀的鸣叫声外,整座郡邸狱死寂得几乎没有一丝声响。
  • 中国十大文豪——曹雪芹

    中国十大文豪——曹雪芹

    曹雪芹(?—1763,一作1764)清代小说家。名,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上为汉人,其远祖曹彬是宋代开国大将军。曹彬生七子,其中一支后来移居辽东。曹雪芹先祖世选(又作“锡远”),约在明万历年间被满军俘虏,做了奴隶,不久就跟了多尔衮,属满洲正白旗,后称“上三旗”包衣人(包衣,满语译音,即奴才)。
  • 张抗抗文学回忆录

    张抗抗文学回忆录

    本书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张抗抗关于文学创作的反思以及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对人生、社会和历史诸问题的思考,体裁涵盖回忆性的随笔散文、创作谈、访谈、序跋等。
  •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是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忆录合集。本书由苏联著名陀学研究专家多利宁编辑,是研究、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基础、最直接的资料。回忆录呈现了多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理解其人其作颇有助益。
  • 我们不能停止不爱:杜拉斯传

    我们不能停止不爱:杜拉斯传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与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为小资读者必读作家。她引导了世界文学的时尚,文字风格隐秘、沉郁,又幻美如荼毒,令国内读者乃至许多当代作家为之深深着迷,更是对安妮宝贝的作品有着直接的影响。她的人生经历则惊世骇俗,放荡不羁,随着由她自传体小说改编的电影《情人》上映,杜拉斯的艺术魅力,已经风靡世界。写作与爱情,是杜拉斯生命的全部。七十多部作品、近二十部电影、诸多的情人,成就了她独特的美丽与孤独。
热门推荐
  • 纤黎蒹葭

    纤黎蒹葭

    她,身为猫族女王却被自己的亲妹妹赶出皇宫,又因凤凰锁牵引寻得月魅石,误入狐族宫殿,遇他,强大如斯的狐王,妖魅入骨,却又对她穷“追”不舍,是利用,还是被她所迷?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爱恨情仇?
  • 仙殊

    仙殊

    混沌初辟,历经太古、上古、中古之后,今古为何如此短寿,再无人可以注籍长生?远古的奥秘,纪元的湮灭,大千世界的传说……一切尽在仙殊!----------------------------------------更新时间:每天中午12:00左右和20::00左右。本书已A签,求收藏求推荐
  • 王俊凯之星空下的你我

    王俊凯之星空下的你我

    三位身份不平凡的女孩,遇上了三位身份同样不平凡的男孩,他(她)们在恋爱的途中又会有那些不平凡的事呢?遇到了误会是否相互信任呢?不经历风雨后,怎能会迎来彩虹呢?快进来看看吧!(新人作品,刚开始后面写的特别不好,不过后面就好了很多。)
  • 重生之异能女将

    重生之异能女将

    苏染染因种种原因被家人嫌弃,却意外与男主相爱,成为了一国的皇后以及将军,最后回到了21世纪
  • 修元灵纪

    修元灵纪

    同样的年纪,承受着不该承受的磨难。五岁丧父,母亲离奇失踪,全村人被灭。让他明白了这个世界的残酷,弱者只能被践踏,连拥有幸福的资格都会被抹杀。从那时起,他明白了,只有强大到极点,才能守护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
  • 江湖的九种毒药

    江湖的九种毒药

    人生在世我们在追求什么?有的人行事在外人看来莫名诡异,而他们却自有一个道理。我们不必去一一认同或批判,只需坚守住自己的那个理,便是这个江湖的理。古月龙的“金丝羽”,肖一平的“银屑散”,高思思的“媚齿香”···都不是江湖中至毒至猛的毒药,却是江湖上最能站住那个“理”的毒药。所以这个江湖只说九种毒药。
  • 我的舔狗人生

    我的舔狗人生

    田苟是田氏集团的大少爷,家财万贯,一直以为没有什么会吸引到他,没想到那天...
  • 李洱作品系列(全8册)

    李洱作品系列(全8册)

    李洱作品系列收录了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的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包括《暗哑的声音》《午后的诗学》《问答录》《石榴树上结樱桃》《导师死了》《儿女情长》《鬼子进村》《花腔》。李洱,男,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198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后为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兼任《莽原》杂志副主编,现任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当代中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始终坚持知识分子写作立场,百科全书式描写巨变的中国。著作有《导师死了》《现场》《午后的诗学》《遗忘》等中短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长篇小说。《花腔》2002年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10年被评为三十年(1979—2009)中国十佳长篇小说。曾获第三、第四届“大家文学奖”(荣誉奖)、首届“二十一世纪鼎钧双年文学奖”。长篇小说《应物兄》则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作品被译成德语、意大利语、法语、英语、韩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文字。
  • 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

    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

    李星星发现,刚出生就被遗弃于深山,爷爷收养她,祖孙俩机缘巧合地穿到六十年后。长到十八岁,她又穿回一九六零年的遗弃地点。不想做黑户的她误打误撞找到亲生父母,却是爹做官,娘发疯,早已离婚。然而她有一位神奇的爷爷。爷爷去世前用一整条街的门面给她做农村版大型百货批发超市,陪她一起跨越时空。别人一穷二白,缺衣少粮,她有充足的米面油肉衣服鞋袜。金手指的快落无处不在。衣食住行不用愁,找啊找啊找朋友,找个英俊男盆友。他们的口号是:一起好吃懒做当咸鱼,一起过上快乐小日子!就是重生版的大嫂处处看他们不顺眼,一心撺掇丈夫公婆把他们撵滚蛋,俗称分家。
  • 阿瑟王子落魄记

    阿瑟王子落魄记

    一只叫做阿瑟王子的名贵宠物猫在乘坐私人飞机,跟着主人一家去度假的时候,私人飞机突发事故而坠落,而他幸免遇难、阴错阳差地来到一片乡村的田野,这里不是他跟主人要去的私人度假山庄,而是一片无名的乡野之地……至此,阿瑟便从一只锦衣玉食的猫王子变成了一只落魄无助的流浪猫,求死没勇气,求活无所适从……直到遇到了三只野猫和两只小野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