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534000000021

第21章 辩论的口才艺术(4)

“引而不发”在论辩中的作用,一是简洁有力。如“宁做辛勤的蜜蜂,不做悠闲的知了”这一句话,要用完整的推理形式表达出来,则为“或做辛勤的蜜蜂,或做悠闲的知了。”推理的形式是完整的,但这样的话是没有人要听的。而用“引而不发”处理,得出“宁做辛勤的蜜蜂,不做悠闲的知了”,就简洁有力多了。

“引而不发”还可以起到委婉、含蓄的作用。例如,我们劝学生不要吸烟,如某学生聪明,自尊心又强,我们就可以含蓄地说:“不好的习惯应该努力戒除,吸烟就是不好的习惯。”这里省去结论:“吸烟是应该努力戒除的”,但对方一听就会明白。这种你讲道理他得结论的效果就比生硬地说:“你吸烟的毛病要努力戒除”的效果好得多。

“引而不发”的雄辩技巧在实际运用中必须注意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例如:“这是一个多么高尚的人啊!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段话的结论是用感叹句表达的。“这是一个多高尚的人啊!”根据上下文可以知道,它表达的是“他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作为小前提的那个判断,语言表达上也比较特殊。

在这个句子里,逻辑主语与句法主语差别较大。这句话的逻辑主语是“他”,谓语是“在心里装着全国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人”。这个省略式省略的是大前提“所有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人都是很高尚的。”

(十八)控场制乱技巧

雄辩家不仅要善于控制自己,而且也要善于控制会场,才能唤起听众的良知,激动听众的热情,开启听众的心智,获得演说的最佳效果。这就是“控场制乱”的雄辩技巧。

一般说来,会场的骚动大都是由于辩论者的话激怒了听众引起的。因此,“控场制乱”的要义,是设法与听众保持一致,而不是加剧彼此之间的对立情绪。

用高压政策强迫听众“静”下来实属下策,或是引起听众反感,加剧对立情绪。“话不投机半句多”,白费口舌;或是声嘶力竭,强争硬辩,干脆被听众轰下台,彼此不欢而散。

“控场制乱”还要因时因事,关键是雄辩家要及时发现“乱因”。如果是语误或解释不清,就要及时承认或详加解释;如果是外界因素,则要想方设法加以排除。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有一天,他接受了王曲军官训练团的邀请,不顾危险,只身赴会。

到了王曲军官学校,气氛十分紧张。周恩来从容自若地穿过两旁站满愤怒的全副武装军官的通道,面带微笑地登上礼堂讲台。

周恩来礼貌地问候罢,随和地说:“我今天来贵校,是要听听诸位的意见的,希望大家不要拘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爱国军人!”

台下有人大声说:“蒋介石丧权辱国,罪大恶极,为什么不杀?”

周恩来没有立即回答,他只是接过话茬,说:“这个问题提得好!”

决口打开了,青年军官们把心中要说的话全倒出来:“不杀他,捉他干什么?”“不杀蒋介石,后患无穷!”“不杀他不足以民平愤!”……直到大家把话几乎说尽时,周恩来才大声地说:

“要杀,这有什么困难。一句话就行了!”

出乎意料的回答,一下子把全场的人都镇住了。

周恩来没有讲杀不杀的问题,话锋一转。讲开了西安事变以后国内外的政治军事形势,然后,又很自然地回到原来的话题。把不杀蒋介石对制止内战,逼蒋介石抗日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使广大青年军官心里疑团都解开了。

但有的人还是不通。有位青年军官质问道:“你们共产党一向是主张反蒋抗日的,为什么现在变了?”

“你的意思是,我们和蒋介石打了10年,势不两立,为什么不趁机报仇,处置了他,是吗?”周恩来温和地问道。

“对,就是这意思。”

“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周恩来用深沉的语调说:“我们红军有位将军,叫徐海东。他全家36口人呐,35口全叫蒋介石杀害了。很惨啊!他的这个仇是够深的了吧?可是,这次他还是主张不杀蒋介石。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共产党员,对共产党员来讲,民族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这时全场的军人都感动了,随之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正是周恩来善于运用“控场制乱”的这一雄辩技巧制止了骚乱,达到了自己辩论的目的。

(十九)戏谑论辩技巧

戏谑,既开玩笑。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论辩中的戏谑谋略,即面对逆境,以轻松的态度,开玩笑的方式应付,以此解决矛盾,折服对手。

这两种方法称为“戏谑论辩”法。

有一辆十分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个急刹车,一个小伙子的皮鞋一下子踩在一位姑娘的脚上。姑娘“喔哟”一声,立即怒目圆睁,骂骂咧咧。小伙子见状,马上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他见对方怒气未消,还要说什么,也觉得光道歉是不够的,便把自己的脚往前一伸,说:“要不,你也踩我一下!”这个举动,周围的人都笑了,那个姑娘也忍不住笑了。

小伙子解决矛盾的方法可谓别出心裁,出奇制胜,大凡按照一般的处理方法,或者向姑娘解释原因,或者赔不是,或者对着骂,但小伙子的方法很特殊,让姑娘也踩自己一下,结果,周围的群众笑了,姑娘也笑了。

防守者最大的被动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难以脱离旧的巢臼,而出奇用智的人却一反常规之法。只有逆寻常的习惯,反用正法,必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小伙子的以笑对怒,以柔克刚,用开玩笑的形式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解决了矛盾,说服了对方。

戏谑也属幽默,但幽默却不止戏谑一种形式,范围要大得多。

戏谑以玩笑的形式面对各种环境,表情达意,说服对方,因而它具有多种功能,如愉悦性功能、启发性功能、柔化性功能等。

戏谑有时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是对生活愉快自豪的表现,通过笑,激起人们的愉快感,使人在笑中得到感情的解放。

有一次,一个青年在酒店里吃包子,他津津有味地吃着,无意中却把肉汁溅在旁边的另一位男青年身上。

这位男青年被弄脏了衣服,心中不无痛苦,但碍于坐在旁边的女友,一时不好发作,见状他女友赶忙递上一块手帕让他擦,男青年笑着说:“等一等,他还没吃完呢?”一句话把大家逗乐了,紧张的空气顿时为欢笑所替代,吃包子的青年也感到过意不去,赶忙道歉。

“戏谑论辩”的这一雄辩技巧以其特殊的方式活跃气氛,来暗示自己的思想,启发他人的思考,因而产生一种含蓄委婉的效果。有时尽管十分尖锐的意见,进攻性却被柔化,有时出现十分紧张的局面,也会化险为夷。

(二十)一针见血技巧

论辩语言的精炼锋利,有如尖刀。俗话说:“寸铁可以致人死命。”锋利的语言何尝不是如此。它只要一句两句,足可以使论敌哑口无言。锋利的语言要求何在呢?

语言要简洁精炼,在论辩中,要一下子把握住问题的要点,并在瞬间表达出来,这样的语言,蕴含无可辩驳的力量,一语既出,使对方无暇思考,不能辩驳,这种雄辩技巧称为“一针见血”法。

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一次大会上对形形色色的听众演讲。结束后,忽然有人喊:

“您讲的笑话我不懂!”

“您莫非是长颈鹿!”马雅可夫斯基感叹道:

“只有长颈鹿才可能星期一浸湿的脚,到星期六才能感觉到呢!”

“我应当提醒您,马雅可夫斯基同志,”一个矮胖子挤到台上嚷道,“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不错,”马雅可夫斯基边说边用指着自己和那个人:

“从伟大到可笑,正是一步之差。”

诗人接着回答条子上的问题。

“马雅可夫斯同志,您今天晚上得了多少钱啊?”

“这与您有何相干?您反正是分文不掏的。我还不打算与任何人分哪!”

“您的诗太骇人听闻了,这样写诗是短命的,明天就会完蛋,您本人也会被忘却,您不会成为不朽的人。”

“请您过一千年再来,到那时我们再谈吧?”

尽管马雅可夫斯基说这些话已离今天有半个多世纪了,但那闪烁着战斗锋芒的句句妙语,仍然一针见血震撼着人们的心。

论辩的语言要高度凝炼,要能有“一针见血”击中要害的功力,就像马雅可夫斯基那样简洁明快妙语连珠又精炼锋利,要有一个长期的磨炼过程。

精心锤炼具有“一针见血”的语言,就要精心炼意。炼意是为了追求一个好的意境。有了一个好的意境,就有了得以精炼话语的根基。思想混乱,观点繁杂,话语表达势必枯燥、繁冗。古语说:“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言贵精当”。

“修氏定理”的女主人修瑞娟出席美国第二十八届微循环年会,会议规定每个学术报告不超过15分钟。修瑞娟的报告是反映难度极大的尖端研究成果,逼得这位女学者非浓缩内容,锤炼精华不可。她关在屋里炼就三天后,又请来同事“会炼”,撷采最尖端的发现,选取最经济的语言,终于在规定的15分钟内驾轻就熟地作完了精彩的报告,一针见血地点破了定理的奧秘,使“修氏定理”一举闻名于世。

诚然,在论辩中要熟练运用“一针见血”的这一雄辩技巧,就要杜绝一切空话和废话,但又不是简单地将长话删成短语。含而不露,留有余地,也是求得言深意远的有效方法。

(二十一)以类相比技巧

“以类相比”在论辩中运用是较多的。

1920年,加里宁在一次会议上,由于农民对工农联盟的重要性不理解,向加里宁提出这样的质问:

“什么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

……。”

对此,加里宁提高噪音反问道:“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右腿还是左腿?”

这里“以类相比”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农民欢呼起来,掌声雷动。他们终于认识到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在运用“以类相比”时,一些常用的寓言、典故、生动的故事、历史传说,都可以作为“以类相比”的材料。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南辕北辙”等寓言都曾被人们在运用“以类相比”时引用过。

运用“以类相比”这一雄辩技巧,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两类事物表面的、偶然的相似作为根据,或者把实质上不同的两类对象进行类比,否则就会犯“机械类比”的错误。

(二十二)引蛇出洞技巧

引蛇出洞法即指在论辩中把话说到一半,再让对方把话说下去,然后分析那句完整的话就可测知对方的心理状态及思想。它妙就妙在当您用这种方法去诱使对方暴露思想的时候,对方十有八九会像这种方法所要求的那样,不加考虑地把这句话按他的意思讲完,这样就无异于增加了您对对方的了解。

“引蛇出洞”的“引”是手段,“出”是目的,对方将自己防范得紧紧的,您又怎能引诱出来呢?只有麻痹对方,松懈其意志,敞开其心胸,这才能谈得上引诱“蛇”出“洞”,实现其目的。这是引“蛇”出“洞”的一个基本点。

名律师乔特斯为有杀妻嫌疑的拉里辩护,这时律师麦纳斯提出了对拉里十分不利的证据:拉里曾向麦纳斯提出过,要麦帮助他与妻子离婚。由此推理拉里在无法达到离婚目的时,会采取极端措施。

乔特斯对此并不直接反驳说:要求离婚并不等于有杀人动机,而是采取迂回方法,引诱对方步步向自己的目标靠拢。

乔特斯向表纳斯承认,自己对离婚是外行,一边恭敬地问对方是不是很忙。

麦纳斯踌躇满志地回答:“要我处理的案子要多少有多少。”后来又补充说:“每年至少有200件。”

乔特斯赞叹说:“呀,一年200件,您真是离婚案的专家,光是写文件就够您忙的了。”

麦纳斯声音犹豫起来,感到说得太多人们难以相信,就只好承认说:“可是……其中有些人……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改变了主意。”

“啊!你是说有重新和好的可能,那大概有百分之十的人不想把离婚付诸行动?”乔特斯接着话题说。

麦纳斯不安地说:“百分比还要高一些。”

“高多少?百分之二十、三十?”

“接近百分之四十。”

乔特斯用惊奇的眼光盯着他说:“麦纳斯先生,您是说去找您的人中有一半最后决定不离婚。”

“是的。”麦纳斯这时已觉察到对方的用意,但已经没有退路了。

“嗯,我想这不会是因为他们对您的能力缺乏信任吧?”

“当然不是。”麦纳斯急忙自我辩解,“他们常常一时冲动,就跑来找我。可是一旦真的要离婚,便改变了主意……”

他突然止住,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谢谢”乔特斯说:“您真帮了我的大忙。”

这场论辩中,乔特斯由于运用“引蛇出洞技巧”,所以,能使麦纳斯自我暴露,为乔特斯所掌握。

这里,乔特斯先坦率承认自己对离婚是外行,并恭维对方很忙,当麦纳斯得意地表示自己很忙时,乔特斯却又诱使对方说出,找他的人中有一半最后决定不离婚。而当麦纳斯说出“是”

时,便没有退路了。于是乔特斯进一步诱使对方说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

由此可见,“引蛇出洞”是了解和控制论辩对手,从而使其不攻自破,达到我方目的的一种雄辩技巧。

(二十三)幽默雄辩技巧

论辩,是刀光箭影、唇枪舌剑、硝烟弥漫的“战场”,同时又是诙谐、幽默、嬉笑怒骂的“舞台”。论辩不仅要严密科学的理论论证与驳辩,而且要轻松活泼的幽默式说辩。论辩中有幽默,在攻击时可表现自己胸有成竹;在遭到攻击时,可表现出自己镇定自若。

论辩中的幽默是自信的表现,它对对方造成一种心理优势,为队友树立必胜信心,在观众中留下良好印象。论辩中的幽默可深化主题,强化反击力;可缓和紧张气氛,解除窘困局面,等等。总之,论辩需要幽默。我们将这种把幽默手法用于论辩技法,称之为“幽默雄辩”。

1944年,美国共和党人指责民主党总统罗斯福派一艘驱逐舰到阿留申群岛去接他的爱大法拉,企图以此挑起政治风波。罗斯福在一次讲话中说:“对于有人指责,我不怨恨,我家人也不怨恨,但是法拉怨恨。从那时起这只狗一直不如从前。”罗斯福运用了幽默的辩白,起了降低这个问题重要性的作用。

运用“幽默雄辩”这一雄辩技巧,还可以避免论辩双方进一步的刺激,也可以为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或各自作一定的让步和妥协创造条件,也就是干戈因一笑而息。

有一次,美国有位善辩人士在街上演讲,当他讲到社会种种问题时,激昂地说道:“为使这些老爷们清醒,我们唯有把宫殿和众议院烧光。”

由于听的人越来越多,挤满了街头,几乎水泄不通。维持交通秩序的警察走过来向群众说:“各位请散开吧。要烧宫殿的请到左边来,要烧议院的请到右边来。”群众爆笑起来,自行散开。假如这个时候,警察大喝:“离开!离开!”也许会聚集更多的围观者。

幽默的手法尽管很多,但在运用上要注意意会性,即它不像一般笑话那样,比较直接了当地展示其喜剧性矛盾,而是千方百计的包藏它、掩盖它,使对方不经一番思索和体味,就不易悟出其潜在的喜剧性内容。要达到意会性,首先要避免直露,可以肯定另一方面的事物,来影射这一事物的存在。例如:

一顾客到饭馆吃饭,饭中沙子很多,顾客把它吐出来一一放在桌上。服务员见此情景,抱歉地说:“净是沙子吧?”顾客摇头微笑地说:“不,也有米饭。”这种曲折迂回的回答方法,并没有正面肯定服务员的说法,而服务员却能体味出来。

(二十四)扭转劣势技巧

在论辩中,有时不免要涉及到论辩者的外貌形象。

美国三四十年代,有个政界要人叫凯升。他首次在众议院里发表演讲时,打扮得土里土气,因为他刚从西部乡间赶来。

一个善于挖苦讽刺的议员,在他演讲时插嘴说:

“这个伊利诺斯州来的人,口袋里一定装满了麦子呢。”

同类推荐
  • 公务礼仪大全

    公务礼仪大全

    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公务礼仪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礼仪在公务活动中的具体应用。作为现代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务人员代表政府的形象。为此,各级公务人员应“内修素质,外塑形象”,深入学习公务礼仪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做学礼、知礼、懂礼、重礼、明礼、守礼、讲礼的优秀公务人员。《公务礼仪大全》从仪表、日常办公、公务活动、外事、交际、公共场所、网络七大方面讲授公务礼仪,贴近公务活动实际,是公务人员礼仪培训最值得选择的教程。
  • 财富巨擘的企业家(1)

    财富巨擘的企业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善心做人凡心做事

    善心做人凡心做事

    书中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从懂事起他的爸爸妈妈就通过各种方式教导他去做一千善良稳重、品格高尚的人。但是男孩逐渐注意到,身边总会有一些孩子自私自利,甚至损人利己,自己的事情总要别人代劳,对身边的人漠不关心。时间长了,他开始怀疑爸爸妈妈的话是否正确。直到最后爸爸妈妈和当地一位很有威望的神职人员探讨了小男孩的问题。善良,甘于平凡,做一个善良的人,以一颗平常心踏踏实实地过一生就是幸福的源泉。
  • 有种生活比上班幸福

    有种生活比上班幸福

    5年的宅人生活,不仅没让他贫困潦倒节俭度日,反而有了让不少金领都羡煞的收入。5年的宅人生活,不仅没让他脱离社会沟通退化,反而认识了更多的宅友、淘友、驴友,当然还有他最亲爱的女友。5年的宅人生活,不仅没上他空虚焦虑纠结莫名,反而让他实现了不少上班时看起来完全不可能的梦想。对他而言,宅就是在工作,宅更是在生活。他告诉我们:有种生活其实比上班幸福!
  • 菜根谭处世全书

    菜根谭处世全书

    本书表达了是作者对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治学齐家的认识和体会,是一部处世智慧的奇书。本书从《菜根谭》原典中精选出99条,按照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原则都加上标题,进行言简意赅的翻译,并结合经典故事加以阐述说明。
热门推荐
  • 熊出没之我乃哥斯拉

    熊出没之我乃哥斯拉

    特种修仙高手唐墨因为私仇坠入深渊,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哥斯拉。于是,基多拉魔斯拉拉顿金刚霸王龙.......各种巨兽成片跑错片场,这让熊出没剧情被改,唐墨化身地球保为者,击退各种各样的史前巨兽。
  • 君安我心安

    君安我心安

    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有那么一个人让我们刻苦铭心,总有那么一个人让我们念念不忘。你是我内心深处的那个秘密,犹如一道光照亮了我的心房,陪伴我成长。你说,不要爱上一个全天二十四小时陪伴我的那个人。你说,不要毫无顾忌的去相信一个人。但最后我才明白,你早已深入我心。如果时光能够重来,如果我没有先告白,如果我和你只是朋友,那我们是否还会像现在一样陌路不相识?多年以后,你是否还会记得我?
  • 给大忙人看的炒股买基必读书

    给大忙人看的炒股买基必读书

    本书针对我国股民、基民的特点,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作者多年的实战经验,从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出发,全面揭秘了买基金、炒股票的种种技巧和绝招,并针对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您逐一答疑解惑。
  • 我在大唐当王爷

    我在大唐当王爷

    李小天,被时间“眷顾”的人,二十出头,却白发苍苍,面容苍老,宛若一位七十高龄的老者。可是谁知道,当他离世之后,却是他另一个人生的开始。时空之门为他打开,再次醒来,已身在唐朝皇家之中,从此走上开挂人生,娇妻成群,花丛之中,逍遥余生。
  • 仙古道尊

    仙古道尊

    一次稀里糊涂的穿越;一片神秘莫测的土地;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从地球上意外穿越的王辰将展开一段奇妙的旅程。
  • 这个太子不正经

    这个太子不正经

    礼部尚书有本要奏:“陛下,太子不顾礼法,数次入青楼,实在有失国体!”户部尚书有本要奏:“陛下,太子横插户部经济措施,一派胡言!”吏部尚书有本要奏:“陛下,太子欲废除我朝官吏选拔措施!”工部尚书有本要奏:“陛下,太子言工部建设走错了方向!”刑部尚书有本要奏:“陛下,太子说我朝律法应当大变革,贪官不除,官场不清!”兵部尚书有本要奏:“陛下,太子让兵部建制改良,说军中有大弊!”夏皇扶额,怒拍龙案道:“那逆子现在何处?”“回陛下,太子殿下正在翠香楼!”太监总管答道。“翠香楼?”夏皇眉头一皱。太监总管小心翼翼的道:“便是那烟花之地!”“混帐…!”夏皇举起袖子便要去找太子算账!
  • 百花图卷

    百花图卷

    少年庄周外出旅游闯入神秘地府,获史前神级功法,得到火神传承,与七仙女结缘,追得天道,代天行事,在轰轰隆隆的神战中大放异彩,成就不灭神君。重构上古神话,追溯华夏源流。一个少年的寻梦旅程。
  • 暮拾晨妆

    暮拾晨妆

    暮拾晨妆女主:辛璃从小与他一起长大,儿时甚熟,年岁过后却渐行渐远。他玩他的音乐,而她随家里人移民,大学学习法律,辅修美术。她受国内杂志邀请,请她回国画一期封面图。而这时候,她见到了他。他有女友在身旁,一腔热血,一腔激情。而她好像被生活变得有些迟钝,她爱那些带有点平静的生活。从玫瑰园走过去教学楼上课,一晚上在自习室看书,就这样的生活。可他的热情,点燃了她的热情。就这样慢慢地,慢慢地,阴差阳错,她与他在一起。她温柔却不懦弱,而他一贯的洒脱与坚毅。于是,故事开始了。
  • 柳絮翩飞笛声飘扬

    柳絮翩飞笛声飘扬

    一个立志伪装小透明的天才少女,却在遇到帅气老师之后频掉马甲。柳笛:柳笛,你要忍住!徐飞扬(温柔的笑):柳笛同学,下次认真一点,好吗?柳笛(毫不犹豫):好!(我是谁?我在哪?我说了什么?)——这是一个关于轻度颜控和重度妻管严的故事。
  • 虚妄剑主

    虚妄剑主

    苏渊慢慢的走上前,看向挡在小公主面前的白衣分身。分身和苏渊一样的装扮,只是头上多了一副诡异的笑脸面具,而分身听到苏渊问话更是没有丝毫动作,仿佛仅仅只是一个死物罢了,但苏渊却是深深地感知到了白色面具下那无尽的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