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47200000010

第10章 李金初改革、选择与发展(4)

那年,那天,夕阳西下。李校长临窗而坐,侧进的光线,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脸庞。李校长不时为加重语气而挥动着手臂……不知怎的,从那时起,李金初的校长角色竟渐渐淡去,而一位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军形象,却不知不觉在人们心目中悄然定格。7年后的今天,当再度采访李校长时,突然领悟到:李校长当年留下的绝不仅仅是一串数字,那背后有他对个人与学校了如指掌的分析,有他对历史、现实与未来全方位的系统思考。正是有了这种知己知彼、开阔而又纵深的理性思考,李校长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做什么。透过这一串数字,李校长在纵横交错、铺天盖地的网状世界中确定了自己的办学目标——“设备现代化,队伍高水平,质量上一流,市区窗口校”。

他的大账,算出了道路。

怎样实现办学目标?李校长又在算账:

全市有25所市重点校,40所区重点校,假若市里一年扶持一所学校,则需要65年,才“可能”轮到我们。怎么办?“等待”?那无异于虚度此生,这不符合李校长的个性;“靠要”?不能说一点指望也没有,但肯定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还有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像十一学校这样的普通学校,要想变得不普通,如果“没有超常规的思维,就不可能实现超常规的发展,也不可能打破学校原有的固定排序。”李校长算账的结果是:十一学校必须走第三条路——改革之路。

那么,第三条路如何走?李校长和他的同事们算来算去,推出了一条于国于校都合情合理的方案,即“五自主”的改革试验——自主筹集日常办学经费、自主招生、自主用人、自主工资分配、自主教育教学实验改革。其中的关键是用“自主筹集办学经费”,换取办学自主。而靠什么自筹经费?李校长带领他的同事们开始了探索:他们也落过俗套,十一学校曾红红火火地搞过校办企业。但后来发现,学校办企业,不仅精力流失,更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以己之短,搏人之长,胜算的筹码不足,即使是李校长这样的精明人,也难免出现失误。李校长继续探索,他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校只有靠自己的本事吃饭才硬气。这自己的“本事”,试来试去只能落在办学上。最终,李校长算出了一条“国有民办”之路——

李校长心中的“小九九”是这么拨的:从国家的角度看十一学校,以1992年为例,国家一年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占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4.2%的水平,还不如印度等国家。国家以极有限的经济财力承担了过重的不相称的教育经费负担,穷国办大教育的状况短期内不会得到解决;同时,社会上又存在办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国家单一投资办教育的体制是对其的限制和忽视。十一学校是否可以为国家寻求一条公办学校走出经费困境之路,以缓解国家教育投资的紧张局面?从兄弟学校的角度看十一学校:长期以来,国家以有限的财力,重点扶持了一批重点校和条件较好校,十一学校也是得天独厚的幸运者。那么,当国家有困难时,他们有责任替国家着想,为国分忧。十一学校分3年,断了国家的日常经费拨款,一年就能省出几百万(2000年将是500万),这不是个小数字。如果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能够靠自己的优势发展起来,国家用省下来的钱去支援基础薄弱校,就可以缓解办学经费的困难和校际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这对发展整个国家的教育有利。从十一学校自身来看:用经费自筹,换办学自主。换句话说,一年虽失去几百万的国拨经费,却可能换回上千万的自主经费和办学自主权,这有利于学校更快发展,有利于办出特色。从校长个人的角度看:最坏的结果是丢了乌纱帽,前几十年白干了……利弊权衡,李校长愈发坚定了走“国有民办”制改革之路的决心。如果改革成功了,是给后人开出一条路;假若失败了,就竖一块牌子,上书“此路不通”,以警示后人……

他算大账,抓住了“机遇”。

有了目标,找到道路,李校长又在寻找切入点。1988年,北京市学校掀起了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浪潮。李校长以他特有的敏锐预感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决不能轻易放过。当时,首批试点校中并没有十一学校的份儿,而李校长最早拿出方案,通过争取,搞“自费”改革,硬是带领十一学校“挤”了进去。从此,连区重点都不是的十一学校,以改革为龙头,将校内方方面面的工作理顺。

1992年,十一学校完成了第一轮改革。李校长又在思考:如何导入第二轮改革、使学校工作更上一层楼?恰逢此时,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以及不久之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又进一步活跃了人们的思想。李校长本能地预感到,这是一次更大的机遇,思想还应该更解放一点。经过一番思考和论证,李校长和他的同事们及时“推”出了“五自主”的改革实验。从此,凭借政策上的优势,十一学校的工作进入良性循环。不久,李校长又进一步提出校长“承办制”的概念……。然而,李校长还是没有满足,他依旧寻寻觅觅,寻找那更大、更“根本”的东西。

1995年,李校长在北京教育学院举办的高级校长研修班论文答辩期间,有机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想。这是一次难得的梳理。这期间,李校长的改革思想不断升华,越来越清晰:国家提出在经济上要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共同促进经济增长的格局,教育上也提出了要引入社会力量举办民办学校。虽然这些政策并非直接指向公立学校,然而这里边大有文章。它说明国家承认混合型的东西,并开始研究它了,而混合型的东西具有“杂交优势”,具有新的增长点。经济领域如此,教育领域亦如此。在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必定会出现一类中间性的办学体制。它既不是原有的公办学校,也不是原有的民办学校;它可以有公办学校比不了的政策优势,又可以有民办学校比不了的基础优势;它就是国有民办制学校。一些办学条件比较好、办学质量比较高的学校,在改革开放时期,在国家相应政策的扶持下,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潜力,盘活有形和无形的资产,形成自我发展的机制……以此观点看待十一学校目前进行的“五自主”改革,就非同一般了:第一,它证明了这类学校的存在;第二,它本身就含有“混合型”的因素;第三,它内在的发展必然呼唤着再向前跨进一步……至此,李校长在完成结业论文的同时,也完整地“创”出了他的“国有民办”理论。他终于找到了“根本”——“新的体制”!他又一次把握住机遇,全身心地要去实现体制转变的“政策”……李金初成功了!最终,他“创”出了一所国有民办制学校。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当众多的公立学校校长正在为要资金、要设备、要人才而奔波劳累之时,李校长却没有从众,他没在“流”上使劲。明摆着,在“流”上使劲,只能“要到多少是多少,而且所得有限”;在“源头”使劲,可能大不一样了。他要的“源头”就是政策。就像麦子会分蘖一样,“根本”的东西往往还可以生发出许多,许多……事实上,李校长凭借政策上的优势,没有的资金,获得了;没有的设备,在不断添置;缺乏的人才,源源引进……

抓住了三次机遇,如同三级跳,每一跳都为学校带来了超常规的发展。

毫无疑问,李金初赶上了好时代,是改革开放的年代为李金初提供了大背景。而笔者更想强调的是,只有当一个人想改革、敢于改革之时,尤其是当一个人具有独立品格、富于创新意识之时,他才能求新、求变,和外界的机遇一拍即合。这就是所谓的准备,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之人。

李金初善算大账,更会“抠”小账。如果说,他的“善算大账”表现出他善于宏观设计、战略家的一面,那么,他的“会抠小账”又展示了他精于落实、实干家的一面。他的“大政方针”无一不是在“抠”小账中逐一得到落实的。

李校长常说,任何一个好的思想,如果找不到实施的途径与办法就等于零。

就拿搞“国有民办”制改革的决策来说,学校书记和其他主要领导都忘不了当年的决策会;当时,会场上气氛凝重,人人心里都沉甸甸的。搞“国有民办”制的改革,谈何容易!放着国家给的一年几百万不要,纯属自讨苦吃,是自己逼自己。走“国有民办”之路,无异于带领大家“集体下海”。成功了还好说,失败了怎么交代?学校要尽什么责任?承担什么义务?怎样确保改制的成功?到那时以质量求生存,质量怎么抓上去?队伍应做哪些准备,管理上怎么要求?思想建设上怎么跟上……直到方方面面都拿出了实施方案。

在十一学校,无论什么工作都是层层贯下去的。首先,有干部例会制度,每遇大事,更是如此,且在这方面不惜投入时间、精力和经费。其次,学科教研室、年级组、党、政、工、团等,定职、定岗、定责,条条纵线推下去。最后,全面铺开,全员贯彻。此外,再辅以健全的规章制度:教师有行为规范60多条的要求;干部在此之上,又加上“公、勤、谦、坦”4个字的12条要求;学生有50条的校规要求,甚至微观到学生不同型号自行车的摆放都被严格地管了起来,《中国教育报》还曾以《特别风景点》为题作过报道。

在李校长的领导下,久而久之,十一学校形成了这样的工作作风:做什么事都注重分解,要具体到战术上每一步怎么走,分解成几块做,每一块又分为几个步骤做,由谁来做。另外,还有完成任务的时间表。

在这样一个网状的管理体系下,如果你再拿件什么小事去向李校长问长问短,没准就会被他驳了回来:“这件事不该我负责。”这话听起来冷冰冰,有点硬,但现代管理的理念正蕴涵其中。当整个学校的工作都运转起来之时,李校长则最显悠闲——他该开会开会,该出国出国。用李校长自己的话说:“我很少干现在的事。学校现在干的是,是我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就开始策划的,而我现在策划的多是将来的事。”

1987年,李校长刚上任就遇到了分房的大难题。对此,有人焦虑,有人准备看笑话,也有人预言“那将是一场头破血流的混战”……而此时的李校长却静下心来,开始了缜密的测算:第一步,列出华侨名单,争取区里的照顾;第二步,挑出民主党派,向区里要政策;第三步,找出爱人可能有房源的教职工,向对方单位要房源;第四步,创造出2+1(二居室+一居室)的三居室,增加房源……经过半年的艰苦调查、测算、运筹,最终,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干净、利索地把房分了下去。结果,人人满意,皆大欢喜,至今不见后患。

1988年,学校启动第一轮改革之时,校办厂交到李校长手里的资金不足5000元。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攥着这区区几千元,改革该怎么个搞法?李校长将眼光投向了校内——他又开始了测算:当时,学校共有教职工288人,经过定岗、定责,核定的结果只需要233人即可,超编了将近60人。测算,使李校长心里有了底,就从挖潜、消“肿”开始。只要消化掉超编之人,就等于净增资金近10万。于是,改革有了思路:第一步,先安顿好后方——制定出种种优惠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细致而又耐心的工作,使能离退的,退下去;能干的(制定了校办厂可以三年不交利润的优惠政策),干起来;能辞的(临时工),辞掉(创造转岗的机会);能合的(与外单位合办),合起来……第二步,再赴前方攻坚——用空余出来的经费,调动在编的233人,多劳多得……改革的目标终于实现了。

“抠”小账,解决了大难题。

这样的事还很多。

李校长不仅自己精于测算,还常常要求他的下属抓工作不能“大概其”,一定要量化,要拿出具体的数据来。一个实验搞下去,不能刚在个别学生那儿有效果,就说普遍都好;也不能只有一两个人吵吵,就退回去。一个新东西搞出来,到底有多少人赞成,占多大的百分比?有多少人反对,又代表了多大的面?都要有数量分析。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在李校长的引领下,参观新建初中教学楼。在这里,李校长注重落实、长于“精耕细作”的另一面,被展示得淋漓尽致——

一楼的大厅,光线明快、通透,再配以彩灯喷泉,给学习之余的学生送去清新与舒展。遗憾的是,大厅两侧的墙面还是空白。李校长说:“这里的装饰最重要,一定要先想好了再干;没想好时,就宁可先空着。”

同类推荐
  • 徜徉汉语王国

    徜徉汉语王国

    《徜徉汉语王国》可以告诉读者许多语言文字方面的常识。《徜徉汉语王国》共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牵涉古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的许多方面,牵涉文字、修辞、逻辑中的诸多问题;后半部分主要是与汉语特点息息相关的“信函”“赏析”“对联”等等。
  • 近忧远虑

    近忧远虑

    全书涉及历史人文、地理风俗、城市建设、时事热点、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上至人大、政协,下至机关、学校、民间团体,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拨云见日,提振人心!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以及作为政协常委、知名学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热门推荐
  • 一品相师

    一品相师

    二十一世纪少年郎张一帆本想混一口饭吃。奈何天运不济,终究卷入乱世。
  • 快穿之仙君的仙鹤

    快穿之仙君的仙鹤

    每个少年仙君,都有一只专属的仙鹤相伴。但萧恕不大满意他这只。太呆,太胖,吃得多,飞得慢,毫无仙风道骨,饱受同门嘲笑。萧恕无奈:“阿京你多少努力一点,至少不能让我天天迟到。”在雨中呆立半个时辰的阿京终于回头:嘎?*云京万万没想到,自己穿进书里做了一只鸟。鸟就鸟吧,歌喉清脆,羽翼绚烂,挺好。结果往水面一照,差点将嘴里的鱼吓掉:这大脑袋,这宽鸟喙,这沙雕的眼神,这蠢萌的气息……原来她是一只鲸头鹳?鸟头天下第一大的那种?仙气缥缈的修仙界,为什么要存在这样一个格格不入的天然呆啊!云京:谁让我穿的,过来让我用大嘴咬一口。*每天光是吃东西和发呆,就已经很辛苦了,费力送仙君上学居然还要被他嫌弃!云京:告辞,不做鸟了!等她修炼有成,她也要狠狠嫌弃仙君一回!萧恕只能紧张地呵护左右,小心哄着:“我没有嫌弃你,我一直都喜欢你,第一眼就喜欢,什么样都喜欢。”
  • 一个女人一辈子不容易

    一个女人一辈子不容易

    主要人物:许聪慧简介:作者第一次写小说没有经验真人真事一个农村妇女在农村一辈子遭遇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感谢大家!
  • 心之黑客

    心之黑客

    一个小职员,将纨绔子弟、高官巨鳄玩弄于鼓掌之间。偶得读心术,把涩妇萝莉、顶头上司折腾得神魂颠倒。是男儿就要挺起,而亦正亦邪,方显男儿本色!精灵新书,体验平步青云的乐趣、美女投怀的激情、惩恶扬善的快感,这是本够味道的书,不容错过。仗剑把酒,纵横都市。快意职场,唯我独尊。——祁风《心之黑客》讨论群:18029709(感谢小美)通告:感谢读者的意见,修订完毕,我会写好。
  • 魔王的行动纲领

    魔王的行动纲领

    被召唤到异世界的勇者打败了魔王,迎娶公主走向了人生巅峰……才怪!被贵族轻视为野蛮人,在艰苦条件领军下与魔族战斗也算了,在与魔王决战时被同伴暗算是怎么回事?要封印魔王也要考虑友军吧!在魔王帮助下死里逃生的勇者开始了思考。决心继承魔王之位的他,将要面对的是用魔族的两万军队对抗魔族讨伐军的八十万大军的死局……不想征服世界的魔王不是好魔王。将前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结合起来制定政策,顺便连币制改革和奴隶解放也一并进行,这种乱来的做法真的能力挽狂澜吗?
  • 魔法三处

    魔法三处

    看似平静的世界,实际上确是暗流涌动,有一少部分人在进化的过程中掌握了魔法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出现,无疑是对社会很大的威胁,但是既然已经存在了,那就需要有人去管理,于是魔法部建立了起来,专门负责登记管理这些具有魔法能力的人。金城魔法三处,一个在金城最差劲的魔法部门,今天却突然来了一个实习生......
  • 梦幻西游之十倍奖励

    梦幻西游之十倍奖励

    重生在2011年,面临人生困境的那一刻,再一次登录梦幻西游这个自己玩了好些年的游戏。林天浩发现自己在游戏里的人物角色所获得的经验、物品奖励等等很多方面居然拥有着十倍奖励。恭喜你获得了金刚石*10!恭喜你获得了高级魔兽要诀*10!恭喜你获得了制造指南书*10!.......凭借着十倍奖励,林天浩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 狗尾草青青

    狗尾草青青

    听过狗嘴乞食的传说吗?听过狗尾草名字的由来吗?
  • 将王嫡女谋权策

    将王嫡女谋权策

    将王心心念念都是自己的小女儿,却因一次意外,他得知她失踪,满城疯狂的找,最后,却在14年后,再次见到,她却满身伤痕……
  • 笑侃封神榜

    笑侃封神榜

    笑侃封神榜,为您解密封神背后的故事,那些风神时代的仙神们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一面呢,让作则为您八卦一下,本文纯粹搞笑吐槽,不喜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