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13000000004

第4章 变化是唯一的永恒

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盛夏,骄阳似火,燠热难耐。“晒经日”这天,别人晒经,说是给吹晒经书的山风吹一吹,便可消病免灾。大德寺有个和尚却来晒身。

只见那位和尚在一棵古树下找了一块阴凉地,把上半身的法衣解开,袒露胸臂地席地而睡。

山僧见后大吃一惊,香客这么多的时日,哪个野和尚竟然这样寡廉鲜耻,败坏山门风气呢!山僧怒气冲冲地走上前,想教训他一顿。啊!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这位晒身的和尚竟是一休禅师,他可是德高望重的名僧哪!

“老禅师,你这种举动不太适宜吧。”一休听山僧口出此言,哈哈大笑道:“睿山纸经比人还重要吗?老僧体能饮食,口能说法,到底是我这个活经重要呢?还是那堆消灾免祸的故纸重要呢?今后你们亲自读读活经怎么样?我现在在晒活经,你不介意吧!”

山僧顿时哑口无言。

波浪滔天时,坐在船中的人并不知道害怕,而把站在船外的人都吓得胆破心寒;当酒宴中有人酒醉时谩骂在坐的人,同席的人并不知道警惕,反而把站在席外的人吓得目瞪口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有才德的君子,即使被某件事卷入其中,心智却会抱着超然事外的态度。昏暗和明朗就会迥然不同。

“人人都有观自在,何必他方远处求?”生活中如果能做到不“心随境转”而能“心能转境”,怎么会不自在呢?虽然事情千般万种,我只求简单,如此怎会不自在呢?道理固然玄妙莫测,我只以平常心感受,又怎么会不自在呢?他人的心意虽千变万化,我只以平常心对之,又有何不自在的呢?

感悟人生

与美好的自然融为一体

长沙和尚一日在山中小径上信然漫步,兴致盎然。

回到寺院门前时,首座问道:“师父,你到哪里去了?”

长沙答道:“到山里散步去了。”

首座又问:“去到何处?”

长沙随吟一偈:“去随芳草,归逐落花。”

何等悠然自得的游戏三昧的无心化境。这种境界超越了无功用、无作之作的境界。

首座又道:“真是春风得意,长庭信步啊!”道得极为真切,可见底蕴不浅。

长沙答道:“胜于秋露滴荷叶啊!”

既舒心,又自然,一个与美好的自然化为一体的禅师形象活脱脱呈现在我们眼前。

生活中,许多人有这种感受:每当周围环境喧嚣杂乱使心情浮躁时,平日所记忆的事物,都会忘得一干二净;每当周围环境安静使心情平静时,以前所遗忘的事物又会忽然浮现在眼前。可见心神的浮躁和宁静只要稍有一点点的区分,眼前的境界就会迥然不同。

盘山和尚问众弟子:“这个世界里什么都没有,你们到哪里去求心呢?”原文为“三界无法,何处求心?”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指我们凡人居住的地方。法即存在的意思。

最高妙的莫过于雪窦和尚的偈颂:“三界无法,何处求心。白云为盖,流泉作琴。一曲两曲人不会,雨过夜塘秋水深。”所谓三界无法,实际上是说,三界都是“无”之法,这无正是我们的心。

抬头是白石悠悠,低头是流水潺潺。当我们俯仰之际,伺等畅快!有谁听得懂这无弦琴奏出的妙乐?真正了悟人生之士,内心既无寂寞又无喧哗,纯真的天性与自然融为一体,就是心的本来面目。

真情随意地生活

一切都自在

桃水和尚在禅林寺任住持时,认为禅并不只在寺内才可修得。为了打破寺院修行的形式主义,他离开寺院,与乞丐一起生活,世人都不知道他的行踪。

一天,在京城的一座小桥下的茅屋里,有个人拿着一张如来佛的像匆匆赶来。他进屋后说:“桃水,你当和尚不祭佛是讲不过去的。我从庙里给你讨了一张佛橡,你就好好祭拜它吧!”原来,有名的桃水和尚就住在这里,靠编草鞋卖钱来维持生计。

桃水接过佛像道了声谢,便把佛像挂在茅舍的墙上,并用笔在画像下面写了几行字:“如来佛啊,你这匆匆过客,你就在我这里暂时留宿一会儿吧!请别介意我的茅屋窄小,更别以为我会为进天国之事烦扰了你。”

别人都是请神拜佛,桃水和尚却把狭小的陋室借给如来住,毫不顾及他人的反应和态度,这是怎样自在的真性情的流露啊!这样活着怎不令人羡慕。

自在人生,人所向往,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真自在的人生呢?

有一个和尚问衡州华光院范禅师:“牛头法融未见四祖时如何?”

禅师说:“自由自在。”

和尚问:“见到四祖之后呢?”

禅师说:“自由自在。”

这里,范禅师回答和尚的两个“自由自在”有两层意思。前一个“自由自在”是指内心的本来状态;后一个“自由自在”是指牛头法融见四祖道信后,经过点拨,一切的烦恼束缚,一切妄想邪念都被自心的观照解开,从而真正获得了心性自由的大解脱、大自在。

水中鱼是自由自在的,天上飘浮的白云也是自由自在的。然而美景虽好,有几人能够像它们这样惬意随心?不能自在是因为不懂得自在的真谛。真情随意地生活,一切都自在。

内心宁静

才会享受怡人景色

一天,百丈怀海陪着师父马祖道一在河边散步。河边水草萋萋,河虽不宽,但那平静的水面衬着河边的树林就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师徒两人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着着周围的景致,体悟自心的真常。

突然,一群野鸭子飞过,发出嘈杂凌乱的叫声,打破了片刻的宁静和安详。师徒的讲话也都停止了。

正沉醉在宁静的自然中的百丈怀海猛地抬起头来看着天空的野鸭子,马祖心中仍然沉醉于自己心中那份宁静。但他想知道自己的弟子最近参悟的功德如何,于是就问百丈怀海:“是什么声音?”

怀海答道:“野鸭子的叫声。”马祖心中一叹,没有说话。怀海见师父不再发问,也紧跟在后面,静静地走着。

过了好久,马祖又问百丈怀海:“刚才的声音哪里去了?”

怀海答道:“飞过去了。”

马祖就停下来,说道:“并没有从你的心上飞过去吧?先祖师有言:事如春梦了无痕。你现在心中还记着,看来你的心中痕迹太重呀!”怀海感觉很是惭愧。

自从六祖那首著名的偈子出现后,尘埃几乎成了心中迷误和心灵耽于外物的代名词。

尘埃虽小,却容易阴蔽在深处。尘世中的人们对过去的事情更要“事如春梦了无痕”,及时扫去心头的尘埃,让内心得以解脱。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享受清风下的花朵随风摇曳的飘然洒脱,光逐云辉映的明朗清宁这种怡人的景色。

任其自然

世间没有永恒的事物

夏季暴雨过后的一天,佛陀和他的侍者走在路上。中午时分,太阳格外强烈,佛陀饥渴难耐,便对侍者说:“你到前面看看有没有河流,去弄些水回来。”

侍者于是拿着盛水的容器去了。走了没多远,他很快就找到了一条小河。但是他刚走到那里,却发现河面上漂着不知从哪里来的杂草等,河水浑浊不堪。“这怎么喝呢?”于是他就转身回去了,告诉佛陀说:“河上漂着许多杂物,不能喝了,还是找条小溪吧!我听说前面就有一条小溪,溪水非常清澈。”

佛陀说:“我们离这条小河近,而且我现在口渴难耐,就别再去找前面的那条小溪了?你还是再去一趟刚才的那个小河看看吧。”

侍者满脸不悦地拿起容器,心想:刚才不是看了嘛!水那么脏,怎么能喝呢?现在又让我去,不是浪费时间白跑一趟吗?

佛陀看出了他的心思,说道:“你去了就知道,这次肯定不会白跑的!”

侍者只好又去了,当他再次来到那条小河旁边的时候,看到河水是那么地清澈、纯净,那些杂物都不知被冲到哪里了。

侍者高兴地捧着装满水的容器,来到佛陀面前说:“刚才还污浊的河流现在却清澈见底,多神奇啊!”

佛陀说:“世上的事物就是这样,任其自然,真正禅境。”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不刻意去改变,也不怨天尤人,顺其自然,掌握自然的规律,你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福州罗山道闲禅师去拜会石霜禅师,说:“心灵的知觉已现,却往会被一大堆纷乱的念头束缚住。在这种起伏不定的时候,我该如何用功呢?”

石霜禅师回答说:“最好是正视它,直接把各种念头抛弃掉。”

道闲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便又去请教严头全豁禅师,问了同样的问题。

严头禅师说:“那狂妄之心该止时便会止,顺其自然好了,管它干吗!”

山有山的性格,水有水的性格,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倒是人心总是纷乱复杂,起伏不定,愚痴的人总想改变什么,智慧的人能够顺其自然。

心境恬淡,绝虑忘忧

有一位姓刘的尼姑,当时的人叫她“刘铁磨”。她在沩山和尚的院旁结庵修行,跟沩山参禅,也时常帮助云水僧们。

有一天,刘铁磨又来参禅。沩山一见到她,就笑着对她说:“老犟牛又来了!”语似不恭,意却亲切。说尼姑是铁磨,是讲她禅机甚锐。而老犟牛在禅里常代指功底不凡。

一头水牯牛,百头老母牛,正逢对手。刘尼见沩山挑战,便说:“明日五台山大供斋食,放主济济,老师去么?”

五台山在山西,沩山在湖南,恐怕怎么也来不及吧。沩山听完刘尼之言,当即倒下便睡。对她说:老僧瞌时即睡,饥则饱食,不需什么斋供;也不用到什么五台山去,老僧寝食之处便是人间仙境。

世间极高深的哲理,往往产生于极平凡的事物中;极美的诗往往也是出于无心的真心流露。像沩山这样心境恬淡,没有非分之念的人,任何名利的诱惑又能奈他何?正是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人只要在内心维持一种真实的境界,对自己的现实处境感到满足,那么即使没有音乐来调剂生活也会感到舒适愉快,不需要焚香烹茶就能使满室散着清香。能做到这些,就会忘掉一切烦恼,使自己逍遥游乐在生活中。

认清自己

不能超脱就做个平常人

一个立志修行的和尚不顾家人的阻拦去寺庙拜师。可是,不久就因为忍受不了佛家的寂寞下山还俗去了。

还俗之后,尘世的烦心事和亲戚邻里的口舌是非让他无法忍受,不到一个月,又上山了。

又不到一个月,他耐不住寺庙的清心寡欲的寂寞还是还俗去了。

和家人发生争执后,他又上山了。

如此三番,老僧就对他说:“你干脆脱去袈裟也不必信佛,也不必认真去做俗人,就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设一个去处,卖茶如何?”

于是,这个还俗的人就按照老僧的指引支起一处茶店,还讨了个媳妇。日子也就这样过下去了,他也不必再为上山和下山而苦恼。

不管是别人点悟也罢,还是自己明白也好,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样的事,不强求自己,自性自愿地活着不就自在了吗?

善财童子拜访53位大师时,首先他去访问和合山中的德云比丘。可是他连访了七天也没找到德云的踪影。第八天,他终于在一座小山上发现了在这些偏僻角落传经布道的德云。

他对德云说:“我多日云游诸峰之间,都未觅得仙踪。”

德云对道:“我没有下过一次妙峰顶。”

云游诸峰之间就是独坐于妙峰孤顶。“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临济和尚说:“一个人站在孤峰顶上,就没有超越世俗的出路;一个人若站在街头,便可得自由。”孤峰顶上即可求得菩提,向上求得妙悟之路;十字街道是下化众_生,教化众生之路。

“有一人永在途中却不离家舍;有一人离了家舍也不在途中。”不在“真空平等”的妙峰顶独坐,而是走下山来,走到“妙用差别”之中,为济度众生而忙碌的德云比丘的境界,就像是那些不沉于悟境之中而跻身于尘世的救世的愚者,和他们一起担雪填井。一个有平等心的禅师都应做到这点。

离开了日常生活,一味只求自己的开悟和超脱固然潇洒,但不免孤单矣。像德云比丘这样不图报酬的济世之士,不求自己的超脱,只求做平常的僧人,能认清自己,顺着自己的性情生活,自能安然自在。

心无杂念

凡尘也会变成天堂

岩阳尊者问赵州和尚:“师父,一个什么东西都不带的人该如何?”

赵州回答:“放下着。”

尊者则说:“一件东西都没带,放下干什么?”

赵州回答:“担取去。”

岩阳尊者问:“我抛弃一切两手空空,心里坦荡荡地来到这里,我悟到禅了吗?”

“那么你把你心里紧紧抱着的观念放下吧。”赵州回答。

“我心里不曾有什么观念啊?”

“那么你就带着吧?”赵州揶揄地回答。

赵州从正反两面点明了禅者的达观清澈,不执着于物,亦不执着于念,才是真正的悟。

山川秀丽的林泉一旦过于留恋,就会把幽境胜景变成庸俗喧嚣的闹区;琴棋书画本来是骚人墨客的一种高雅趣味,可是一产生贪恋的念头,就会把风雅的事变得俗不可耐。一个人快乐与否,关键取决于心灵的态度。只要心地纯洁,灵魂无纷扰,即使置身人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也能建立自己内心快乐的仙境。

活得投入

不在乎命运的刻意安排

四祖禅师年轻时曾在寺院中说禅论法,引来无数听禅的人。多年后,禅师明白年龄不饶人,便有心找一个传扬禅法的入室弟子。但是他发现那些听禅的人往往都是慕禅法而来,听完即去,寺院中的侍者往往也只是听,不能有所悟,都不是理想人选。于是,禅师就离开寺院,一边云游天下,一边寻得有慧根之人,传自己的法嗣。

一天,他来到黄梅县。匆匆赶路之时,他无意中看见一户穷人家的小孩在路旁坐着。这小孩尽管满脸菜色,却并不忧虑,而且骨相奇秀,异乎常人。禅师忍不住问那个小孩:“你姓什么呀?”

小孩儿居然毫不怯生,仰脸儿看着禅师,口齿伶俐地回答说:“我的姓还是有的,但不是寻常的姓氏。”

禅师对孩子的回答感到有趣,接着问道:“那么,到底姓什么呢?”

“是佛性。”

禅师想小小年龄也懂佛性,就决定考一考他,问:“佛是没有性的。这么一说,你也没有姓了?”

没想到那个小孩儿居然出语惊人:“性空,才无姓。”

禅师因而大喜,这不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最理想的继承人吗?于是,他随孩子到他的家中,求其母让他出家为僧。这个小孩儿就是后来的五祖。

禅并不讲究外在的名号,不在乎刻意的安排。所以,童子说无姓,不是没有姓,而是他心中没有对姓的执著,这很符合学禅悟道的要求。

太阳住在虚空之中,看起来好像无所依靠,其实它一点也不危险。无住就是它的安住。看似无家,其实处处为家,这是何等的逍遥自在!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自己的父母,但那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活得投入,活得出色,不把命运的安排当成沉重的包袱。

内心清净的人

做事只求适应自我本性

曾经有这么一位与众不同的禅师,生活在俗世和寺院之间。他悟得真谛后,不居住在寺院反而回到俗世的生活中,去过俗世的生活。可是,每过不久他又会回到他的寺院讲法弘道。

由于他在寺院的讲法非常精彩,不但吸引了本寺院的弟子,就连另一个寺庙的人也都跑来听,这无疑砸了那个寺庙住持的饭碗。

那个住持特别忌恨他,于是,怒气冲冲地去找当地的县官,编造罪名说:“那位禅师在蛊动邪说,以非法来谈佛法。他自己过着世俗的生活,还大谈什么出家人的禅理,真是不伦不类。佛门不幸啊!希望官府维持佛门清净。”

本寺院的弟子听说此事,赶紧通报禅师。但是,他怡然自得地说:“他怎么说由他,我自己心中最是清明。即使死了也没什么,可悲的是耽误那些善良的众生呀。”

就是这样一位为众生着想的禅师在俗世生活时,他也和红尘中的人一样交一些江湖人物,过着一种放浪形骸的生活。这自然也招来一起起善意的人们的不解。

有一天,有人过来问他:“禅师,你过这样的生活还是佛门弟子吗?你何苦这样糟蹋自己的名声呢?”

他听了,哈哈大笑,神色自若地答道:“我自调心,关你何事?”

一个内心清净而俗事又少的人,做事情只求适应自己本性。喝酒时谁也不劝谁多喝,以各尽酒量为乐;下棋只是为了消遣,以不为一棋之争伤和气为胜;吹笛只是为了陶冶性情,不一定要讲求旋律节奏。反之假如有丝毫受到世俗人情礼节的约束,就会落入烦嚣尘世苦海而毫无乐趣了。

人生短暂,假如在这有限的生命中还不停计较和困惑,那么不但难以解脱而且必定虚度此生。人生自在适意即可。

名利就像一只皮箱

要拿得起放得下

洞山禅师感觉自己不久即将离开人世了,但心中有一个愿望还未实现,于是便告诉世人,问谁能了却自己的愿望。

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连朝廷也派人急忙赶来想了却一代名师的愿望。

这天,洞山禅师走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净莲般的微笑。他看着满院的僧众、周围的村民和朝廷派来的人,大声说:“我在世间沾了一点闲名,如今躯壳即将散坏,闲名也该去除。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替我除去闲名就是了结了我的心愿啊!”

殿前一片寂静,人们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也有人在小声议论着。

忽然,一个才上山没几天的小和尚从后面走过来,恭敬地向洞山禅师施了一礼。之后,高声说道:“请问和尚法号是什么?”

话刚一出口,所有的人都投来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声斥责小沙弥目无尊长,对禅师不敬,有的人埋怨小和尚无知,院子里顿时乱哄哄的。

谁知洞山禅师听了小和尚的问话,并不恼怒,反而大声笑着说:“好啊!现在我没有闲名了,还是小和尚聪明呀!”在人们还没弄清怎么回事时,禅师已满足地坐下来闭目合十,就此离去。

这时,小和尚眼中的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但他立刻就被周围的人围了起来。他们责问道:“真是岂有此理!你为什么在禅师要离去时,问这种不敬的问题,真是胆大包天!幸亏禅师大恩大量。”

小和尚看着周围的人,无可奈何地说:“他是我的师父,他的法号我岂能不知?”

“那你为什么要那样问呢?”

小和尚答道:“我那样做就是为了除去师父的闲名!”

名利就像一只皮箱,在我们用它时,就将它提起,不用时就把它放下。倘若不用时,你仍然把它提在手上,便是累赘。为了名利终其一生,即使置身山间的快乐仙境,也会使精神堕入痛苦深渊。

一个人生存处世,就应该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广阔胸怀。那样做人才能潇洒自如。

调整心情

随缘适意

法眼文益开始参禅的时候在庆辉禅师处,但是始终不能悟道,甚至连入门之道都找不到。于是,他就拜别师父四处云游,希望接近纯真的自然,有益于身心返璞归真。另一方面可以拜访一些著名的禅师,得到他们的指教。

那年夏天,正好遇上了雨季,法眼文益就在附近的一个小寺院中避雨。这是个规模不大的小寺院,正好方丈出行去了,只剩下几个随和的僧人和一个知客僧。没过多长时间,法眼文益就和他们熟悉起来了。

当他们得知法眼文益欲四处云游时,便问他:“法师打算往何处去呀?”

法眼文益答道:“我也不知道,只是四处走走而已。”

知客僧说:“这样四处云游会得道开悟吗?”

法眼文益不假思索地回答:“云水随缘。”

周围的人羡慕地说道:“云水随缘。你好逍遥自在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法眼文益竟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原来自己一直急急忙忙地四处求道,寻找成佛的解脱还不如自己的逍遥自在。

随缘就是一种人生适意的表现。如果像法眼文益禅师那样云水随缘,对待生活和生命,才是真正的悟禅之道。

后唐保福禅师将要圆寂时,向弟子们说道:“我近来气力不济,想太概世缘时限已快到了。”

弟子们听后,纷纷安慰他说:“师父法体仍很健康”,“弟子们仍需师父指导”,“要求师父常住世间为众生说法”等,种种议论不一。保福禅师用非常安详的口吻说道:“时限若已到,你们都是我的忠实北子,不要欺骗我。告诉我,是去好呢,还是留好?”忠实弟子,不要欺骗我。告诉我,是去好呢,还是留好?

其中有位弟子毫不考虑地答道:“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随缘任它去好了。”

禅师哈哈一笑说道:“我心里要讲的话,不知什么时候都被你偷听了。”说完,就圆寂了。

人生的生死得失常常受外界因素的控制,并非是人力所能改变。既然如此,我们所能做好的,就是事事随缘,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做到宠辱不惊,得失坦然;让自己的心随缘适意,用一种自然轻松、自由自在的态度来生活。

每个人都能制造幸福

都能与人友好相处

曾有两个和尚一起学禅,甲和尚捡回了一条奄奄一息的狗,并对乙和尚说:“我去讨点稀饭来给它喝。”

甲和尚才走一会儿,乙和尚就发现狗已死了,于是就对狗念起了又长又深奥的经文。甲和尚讨了稀饭回来,看见同伴正一本正经地合眼祷告着,就打断他说:“这么深奥的经文它怎么听得懂,我来吧。”

乙和尚不满地说:“经文不都这么念吗?你还有别的名堂?”

只见甲和尚把稀饭端到狗的面前,说:“你这辈子过得太辛苦了,喝了这碗稀饭吧,希望你下辈子天天能喝上奶,健健康康!超度完毕。”

旁边的乙和尚不解地问:“这就是禅?”

甲和尚回答:“禅就这么自然简单,有爱心有人情味就是禅?”

乙和尚顿时醒悟,怪不得师父平时总是称道他呢!

禅要随意,随情任性。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制造幸福、和平,能与别人友好相处。只要我们有心有情有义有爱,对事情更专心、更投入,对万物更有慈悲心怜悯意,就会活得开心,活得快乐。

过分客气

是虚假的表现

有一位高僧一天接待了一个来访的居士。这位居士年轻博学,十分善谈;高僧颇有遇到知音的感觉,和他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

中午时分,到了吃饭的时间,高僧留居士吃饭,并命徒弟上饭。徒弟端上来一大碗面,不好意思地说:“没有大碗了,只能用小碗盛。”

高僧看了一下面条,将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说道:“你吃大碗的吧!”

那位端饭的徒弟听到还特意提醒了一句:“那是师父的碗。”居士好爹没听见那位徒弟的话一样,一点都没有推让,张口就吃。

高僧见他这样,不由皱起了眉对,心里想:“本以为他慧根不浅,可是居然一点都不懂得礼仪!”

居士吃完后,看见高僧面前的小碗面一根儿没少,便笑着问高僧:“师父为何不吃?”

见到高僧一语不发并且面有愠色,居士笑着说:“我确实是饿了,只顾自己狼吞虎咽,忘记让师父了。再说小碗根本不够我吃,如果我将大碗再推到您面前,那不是我的本愿。我要问师父,你推我让的目的是什么?”

高僧答:“让你吃饱饭。”

居士说:“既然是让我吃饱饭,我再让你不是违背我的真心和你的诚意吗?难道说您把大碗让给我不是真心的吗?如果不是真心的,那你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高僧听完居士的话,颇为赞许地点了点头。

参禅有趣,为明心见性;处世无奇,以率真为本。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真心真实,菩提道场。

思想家卢梭说:“你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人存活于世间,应以本色天性面世,不费尽心机。过分客气是虚假的表现,繁琐礼仪是多余的形式。坦率真诚才是做人的本色。自然真实,怡然自得,就能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不让世俗的标准

束缚自己

唐朝南泉普愿禅师住庵时,有一位和尚前来拜访他。禅师要上山传法,便对来访者说:“我去上山,中午请你自己做饭,并给我送一份上来。”

中午时,这位来访的和尚就自己做饭吃了。他一时闲散无事可做,躺在床上就睡着了。南泉在山上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那位和尚送饭来,就回庵去。没想到那位和尚躺在床上正呼呼大睡呢。南泉没有责备他,反而很幽默地也上床躺在他身边睡觉。

又过了一会儿,那位和尚很舒服地打了个哈欠伸伸懒腰起床了。看到身边的南泉,他也并不觉得奇怪,仿佛南泉根本没给他说过送饭的事。

南泉对那位和尚说:“我以前曾经看过一个‘灵利’活泼的道人,直到现在没有再见过。”接着拿起一只掸子摇一摇对那位和尚说:“那个‘灵利’道人像这个吗?”

那位和尚说:“不一样。”

“哦,”南泉说,“你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过,怎么知道他们不一样?”

那位和尚回答:“如果你想知道我在哪里见过,请师父你先放下掸子来。”

南泉高兴地说:“我印证了你一双自然流露智慧的眼睛。”

禅宗常常用法器和法物来象征禅道、传衣、传钵,就是用衣钵代表禅法。在这里,掸子也代表禅法。

如果那位和尚拘泥而不自在,就会失去自由,一直牵挂着忘了送饭的事,见到南泉也会诚惶诚恐地赔不是。如果他自己是一位“灵利”道人,自由自在,过去的事就不会在他心中留下痕迹,就很自然地请南泉放下那可以用来打人的掸子。南泉正是看到了他的自然本性,才赞许他。

人们的真性情都是自然流露,如同天上浮云不受羁绊。当我们抑制自己的本性,祈求获得别人的认可时,不但自己失去生机和朝气,而且生活的欢喜乐趣也会丧失殆尽。从世俗的眼光中,真正解脱出来,何谈不自在呢?

不把人生

掌握在别人手中

相传地狱里的赵判官,一天,奉阎王之命,到人间来告知世人的阳寿还剩多少。

这天,张三和李四正好走在同一条路上,张三做官,李四经商。不巧,碰见了赵判官。

赵判官坐在路边,手拿摇铃,对着告老还乡的张三说:“你的寿命只剩下三个月,三个月后我会到你家摇铃,只要铃声一响,你就要随我的引导而亡。”

张三一听,顿时晕了过去,最后是过路人把他抬回家。从此以后,张三每日忧伤烦恼,想到自己只剩下三个月的寿命,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每天只是看着自己多年为官所赚得的钱财发愁,手中不断地数着花不出去的财富,不知如何是好!

赵判官又再摇铃一声,对着经商路过的李四说道:“你的寿命也是只剩三个月,三个月后我会到你府上摇铃,在铃声中,你将随我而亡。”

而李四却与张三不同。他想到自己还剩下三个月的生命,深觉人生苦短,即使拥有万贯家财,于我又有何用?因此他广行布施,到处造桥铺路,随缘济贫救困,如此一忙,竟然忘了自我。

当三个月期限一到,赵判官依约来到张三府上,本来已因忧郁烦恼、心神不宁,导致身体衰弱的张三,一看到赵判官,连铃声都还没响起,他就已经倒地而亡了。然而李四则因为行善布施,造福乡里,人们为表谢意,正在赠送牌匾。一时锣鼓喧天,热闹不已,因此任凭赵判官的铃声再响,李四均未听见,仍然自在地生活,深感为善最。

那些功名富贵、金钱物质不是不重要,只是你可以用它,但不能被它所用。分散一些给社会大众,自己的生命也会得到延展。能操控生命的长度与活法不是最大的自在吗?人生的前途,得失苦乐,不是求得的,而是做到的。一切操之在我,不由他人也。

不做权势的奴隶

有一则寓言,内容是这样的:

有一天,凤凰过寿,百鸟都去朝拜,独独蝙蝠不去。

凤凰见蝙蝠如此无大无小,责骂道:“你的地位在我之下,为何这样傲慢无礼?”

蝙蝠回答:“我有脚,属于走兽,不是飞禽,为何要为你庆贺,为何要向你朝拜?”

过了不久,麒麟过寿,蝙蝠还是不去。麒麟也责备它太孤傲。蝙蝠说:“我有翅膀,属于飞禽,你过生日,我为何要向你拜贺呢?”

又过了不久,龙王欢度千岁大寿,不但水族同类纷纷前往庆贺,就连各种飞禽走兽也各显其能,在海边大摆宴席。蝙蝠还是视若无睹。

龙王对它大发脾气,蝙蝠说:“你住在水中,我住在山洞,我又不能下水,如何向你朝拜?”

蝙蝠这样做不是傲慢,也不是偏执,因为它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独特的性格。它不肯趋炎附势,只求能过自己安定的生活,所以凤凰也好,麒麟也好,甚至龙王也好,又怎能奈何它呢?

我们在世间生活,只要觉得自己有理,只要自己活得有尊严,不卑不亢,则虽居小小斗室,其安全也,又有谁能比呢?所谓“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顺治皇帝感叹“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他们对于解脱自在的人生,是多么向往啊!不住在五欲六尘里,自可随缘放旷,安然自在!

同类推荐
  • 当现实照进梦想

    当现实照进梦想

    本书一方面给读者心灵上的指导,让迷茫的年轻人找到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有实用的地方,比如:如何找工作,如何适应残酷的职场竞争,如何跳槽,如何增加收入和理财等。
  • 礼仪全书2

    礼仪全书2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 销售口才的锤炼

    销售口才的锤炼

    正所谓:”买卖不成话不到,话语一到卖三俏。“做销售,不仅靠精明的头脑,更重要的是优秀的口才,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做一个成功的销售人员,锤炼自己的口才很重要。
  • 青少年自我保护实用知识100问

    青少年自我保护实用知识100问

    本书针对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一些基本的、简单的自护自救常识,提出了预防和应对各种危险的有效方法、措施及有关的法律规定。
  • 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

    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讲述了专业演讲谋略、专业口才训练、口才艺术的运用等方面的内容,收集了大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以及丘吉尔、林肯、马克·吐温、普希金、萧伯纳等人精彩的讲话案例,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和实用性。
热门推荐
  • 替身皇妃:绝色弃妇

    替身皇妃:绝色弃妇

    莫非是我太歹毒,连哥哥的准新娘也害,老天罚我穿越到古代就当枚弃妇?还让我被人指证通奸?很没面面的是,我家相公有眼无珠,放着我这个超级大美女不爱,偏偏去爱他那楚楚可人的小妾?还很有理曰:我抢了他爱妾的正妻之位?更加诬蔑我联合表哥图谋他家钱财想害他命?OKOK,你敢当我面玩,我还不敢看?有道是不看白不看,看了还想看,拉了张椅子,挑了颗苹果,我津津有味地吃,兴高采烈地看……某晚跟亲亲相公圆了房,隔天,相公当着众人的面责骂我不守妇道,婚前偷人非清白之身,他大笔一挥,休书一封,美女我成了弃妇。
  • 从甜而降的你

    从甜而降的你

    衰到底的田甜,生命中出现的那个他。人生从此不一样
  • 等待岁月青睐

    等待岁月青睐

    她的岁月年华,青春可待一切只因遇见他从此爱恨交织,未来遥遥生死纠葛,如何原谅苏樱家境不是很好过去很多年都住在乡下听村里的老人说名字是两个字的人命里总会缺点什么要经历,才完整!经历……
  • 全能修神者

    全能修神者

    一个修炼了特殊辅助心法的人,重生在灵气稀少的地球,他为了最后的修炼,隐于大都市,建立了自己的修炼福地,由于一时大意使得灵气外泄,重而引来了无数的麻烦,等他把一切麻烦解决掉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是众人仰慕对象了。
  • 天道更新了

    天道更新了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而我苏沐天运加身,穿梭于时间和空间之中,觉醒无上记忆,来到天道更新的大虚拟时代……
  • 婉笙决

    婉笙决

    神秘组织凭空出现,诡异图腾离奇降世。一场阴谋霍乱江湖。盟主令一出武林中人莫敢不从,腥风血雨波澜再起。小剧场(遇到小晟之前许婉言是这样的:)“要杀滚远点,脏!”亦或是这样的:“滚,我再说一遍,否则下场如他。”随后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不要惊动旁人,否则你们一个都走不掉。”(遇到小晟之后的许婉言是这样的:)“阿言,阿言,小晟要抱抱阿言。”许婉言无奈扶额!“小晟想和阿言一起休息嘛!”扶额加一“小晟就想和阿言一直在一起。”扶额加二捡到了一只小奶狗,天天被缠着,怎么办,在线等急求。(男主前期奶但也腹黑有埋线读者自己发现,后期妖孽腹黑。)
  • 妖心鉴

    妖心鉴

    本是高级码师,遭人陷害而失去一切,为复仇走上了歪路,危机时刻家传玄玉突然泛起神秘红光,主人公从此踏上了异界不归之旅。
  • 将心以旧

    将心以旧

    每一轮阴谋的背后,到底是人性的沦丧,还是不敢直面现实的怯弱。答案,但寻未果。
  • 超能文明之古神觉醒

    超能文明之古神觉醒

    五元太虚!上古仙域!幽冥崛起!诸神幻灭!第二命!善与恶!美与丑!虚伪与杀戮!人性中两面化作真实中存在的两个人时,他们将如何改变彼此命运,甚至影响所有人生死存亡。
  • 农门骄女

    农门骄女

    孤身一人白手起家十余年,总算做出点成就了,转眼间却到了某架空年代的穷山沟沟里!好吧,她承认她是不讨厌这种悠然山野间的生活,可她不想饿肚子啊!想寻个好出路,却没想到被某男直接打包扔花轿!神马叫:媳妇儿,你逃不掉的,喂,我不是你媳妇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