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99900000006

第6章 千年古代有多少玄机

在我国,以千佛命名的山、崖、洞、塔、殿,比比皆是,而以千佛命名的碑却比较罕见。四川省新都县宝光寺内的千佛碑刻造于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宝光寺千佛碑堪称国内稀有而珍贵的佛教之物。最奇的是,这个寺庙里有一个巨大的脚印,谁也不知道这个脚印的来历。

宝光寺千佛碑的佛像高约5厘米,双手合十坐于莲台,纵横有序地排列在高175厘米宽65厘米,厚14厘米的碑身四面,足有1000之数。碑正中有一穹窿状龛窟,内刻有一佛(释迦牟尼)二菩萨(文殊、普贤),佛祖正襟危坐,菩萨侍立两旁。碑下端为东、南、西、北四大天王,手执法器,勇武威严。碑额中心为接引佛,佛座下刻二力士,佛左右刻“双龙盘缀”,两条舞龙形体矫健,首尾相接。

就在此碑碑额的接引佛下,刻有一只脚印。别看它只有17厘米长,如按碑上佛像的比例折算,是相当大的。刻制佛的大脚印,在我国并不多见。据成都昭觉寺清康熙年间石刻的“释逝双迹灵相图”题记所述,释迦牟尼在逝世前,曾站在大石上对弟子阿难说:我现在即将涅磐了,特别留下这双脚印,百年之后,将有无忧王(即公元前三世纪统一印度的阿育王)到这里来弘扬佛法。

可见,许多佛教胜地刻制释迦牟尼双脚印的目的,是希望佛教教义广被天下、世代相传。但是,宝光寺内千佛碑上刻的是单脚印。就单脚印而言,国内其他地方尚未见到。据我国东晋高僧法显在其所著的《佛国记》中说,现今斯里兰卡中南部的圣脚山山顶,有一只长约1米的脚印,乃是释迦牟尼来此说法时留下的,这是一只左脚印,而千佛碑上刻的却是只右脚印。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别的含义和来历?

悬崖上何来巨型足迹?

在四川邦达至昌都的公路边悬崖峭壁上,印有一左一右两个一人余高的巨型神秘脚印。据目测,两个巨型脚印在离地七八米高的悬崖峭壁上,长约140厘米,宽约40厘米,一左一右前宽后窄,绝非人工雕刻。

据当地人介绍,1997年扩建邦达至昌都公路时,施工队沿途开山炸石,一声炮响后,一块巨型岩石从此处落下,人们惊讶地发现被炸开的峭壁横切面从下至上有一串巨大的脚印。其中下方3个脚印已模糊不清,而最上面两个脚印却保存完整。

对于这一神秘脚印,有人说是冰山雪人,有人说是外星人遗迹,考古人员认为该神秘脚印可能是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古脊椎动物活动的遗迹,并在此脚印旁注明了这一考证结果。

当《成都商报》报道了西藏发现1.5亿年前动物脚印的消息后,引起了彭州市新兴镇狮山村村民的共鸣。原来他们村狮子山一峭壁由下至上也有一大一小两行神秘脚印,蜿蜒延续10多米。

面对这种奇怪的现象,人们不禁会问,这两个地方的脚印究竟是谁留下的?有没有什么内在联系?

在狮子山半山腰一峭壁离地十多米高处,陡现一大一小蜿蜒而上的两行脚印。右侧一行脚印长约40厘米,状如人脚;左侧脚印约10厘米,碎步难辨。当地村民说,这些神秘脚印是当年二郎神收伏孽龙时留下的。

据传,孽龙兴风作浪水淹彭州,震怒玉帝,二郎神受命收服它。孽龙闻风而逃,带着哮天犬紧追的二郎神挥剑斩之,孽龙腾身闪躲,二郎神一剑把这狮子山腰一巨石劈为两半。孽龙飞上峭壁,二郎神和哮天犬步步紧逼,遂在峭壁上留下一串脚印。孽龙侧身钻进峭壁左下侧,顺着山洞逃到都江堰,二郎神费尽周折才在都江堰将孽龙制服,镇于伏龙观下。

被“劈开”的裂缝非常平整,内侧生有暗红色苔藓,相传这是二郎神剑劈岩石留下的铁锈。传说中孽龙逃窜时所穿越的山洞,其洞口如今已被树木掩映。据说上世纪初,当地人组织入洞寻找通往都江堰的出口。洞内虽无歧路,但因河沙堵塞,估计有暗河存在,行走艰难。当探险队点燃第七根蜡烛继续前行时,突然阴风大作,吹灭了蜡烛,也吹灭了探险队最后的信心。山洞是否真能通到都江堰?当地人至今仍争论不休。

关于这两行神秘的脚印还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当年,四处捣乱的孽龙来到关口(现彭州九龙镇),一时兴起就撒了一泡尿,哪知竟使整个彭州陷入一片汪洋大海!正在都江堰治水的李冰立即派儿子李二郎赶来收服孽龙。激战中,李二郎一剑竟将山腰一块巨石劈成两半,四射火星溅在峭壁上顿时化作艳丽金黄的金采花。孽龙逃往都江堰,被李冰布下的天罗地网捕获,李冰遂将其镇于伏龙观下。李二郎骑着战马跃上峭壁腾云而去,神秘脚印从此永留人间。

狮山村村长刘应平称,他曾在距神秘脚印5公里外的深山里发现一巨大的椭圆形“铁蛋”。“铁蛋”色泽奇异,用力摔开后如“千层锅盔”,一层层剥去后只剩很小的内核,他估计是恐龙蛋化石。狮山村向都江堰方向西行10公里便是磁峰镇蟠龙村,而该村果真发现过恐龙溃诩!

1981年7月,蟠龙村村民炸山采石时意外发现两个巨大的神秘脚印。经省考古队考证,这竟然是距今两亿多年前的晚三叠纪恐龙脚印。经测量脚印长32.5厘米,最长脚趾达17.5厘米,两脚间距为96厘米。估计恐龙体长七米,重达数吨。

这下更加扑朔迷离了。难道附近真是恐龙或者其他古代巨型脊椎动物生活过的地方吗?它们在什么情况下在岩石上留下自己的脚印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还是什么特殊原因?

只在3平方米内降雨之谜

最近,在辽宁丹东五龙山游玩的人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明明是晴空万里,可只要走到离佛爷洞约20米远的两块面积3平方米左右的空地上,就能感觉天空下起毛毛雨,一离开这里,就丝毫不见雨点。这两块空地上都有树木遮蔽,人站在树下拍手或者说话声音大,雨就会越下越大。“十一”黄金周期间,景区还组织30名游客同时站在树下体验这一奇观,游客一起拍手后发现,雨点降落的速度果然明显加快,众人不由得惊呼“神奇”。

晴朗无云的天空为什么突降小雨呢?而且独独在这两个面积仅3平方米的小区域?据五龙山负责考察的张春生经理称,景区工作人员在这里已经观察了一段时间,但目前为止仍无法解释晴天下雨的现象。他介绍道,出现晴天下雨的地方处于五龙山半山腰处,主峰高708.5米,海拔300多米,两处下雨之地直线距离约7到8米,中间有一不大的小古井,被称做“圣水井”。该地在当地人心中一直充满了神秘色彩。在“圣水井”上方的佛爷洞经常有人到那里上香拜佛,“圣水井”与佛爷洞之间还供奉着“滴水观音”。当地传说“圣水井”的圣水可以治病。清朝末年的时候,当地100多天都没有下雨,非常干旱,百姓头上戴着用柳条做成的帽子,手里拿着柳枝来到这里求雨。百姓们从圣水井中打来一些水,然后用柳条往地上洒,跪在地上求雨、上香。结果在晴空万里的时候,竟然就真的下起了绵绵细雨。

当然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不过有一个奇怪现象也引起了张春生的注意,那就是很多次晴天下雨的现象似乎都发生在10月:“我们此前也知道这里晴天下雨,但没有深究其原因。现在想来,这几次发现还有一些共同点,不知是巧合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1993年10月,五龙山重修佛爷洞,上午10点左右开工的时候,半空中不知不觉就飘来了丝丝的细雨,当时就已经有人注意到,而且天空中也并没有发现云。当时有人把油毡纸铺在地上,果然,一会儿的工夫油毡纸上就出现了亮晶晶的小水珠。

1995年10月,丹东市的一位刘姓市长,到山上来视察景区建设,途经佛爷洞的时候,同样晴空万里,但仍有细雨渐渐地飘下来。

难道这里只有10月份才会出现晴天下雨的奇观吗?晴天下雨和季节有关吗?五龙山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在冬天的时候也看到这里的台阶上会出现一些霜。同样经常来山里的一些当地老百姓说,在春天和夏天的时候也看到过晴天雨。那么一年四季都会出现晴天下雨的景象,究竟是何原因呢?有人提出会不会是因为树叶上雾气比较重,上午可能有露水产生,树叶上的水滴掉下来就形成了晴天雨呢?为了验证这种说法的可能性,五龙山的工作人员经过连续几天的观察发现,整个白天树下都在不停地下雨。即使在下午,相对湿度特别小,树叶上没有看到水滴的情况下,雨滴仍在不停地往下飘。

出现晴天雨的地方周围种满了树,是否与树木种类有关呢?据资料记载,在南美洲等一些热带地区,有一种“雨树”,高约24米,树冠呈平顶状似伞形,扩张面积最大可达30米。这种树之所以会下雨就在于其奇特的树叶。长约40厘米的“雨树”树叶呈碗状,落到叶面上的液体都会被聚集起来,晚上叶面会卷起来,将聚集到的液体包裹其中,白天气温高时叶面会慢慢舒展开,聚满的液体就会溢出叶面形成一种“下雨”现象。还有一种名为红豆杉的树木,根系相当发达,吸水能力强。如果距树不远处有水井,周边水源充足,阳光强时,蒸发出的水分很多,细小光滑的叶片无法承载,就会滑下,形成晴天下雨的自然景观。而且水分经红豆杉吸收后而蒸发出来,还具有相应的药用功能,所以民间流传把红豆杉当成消灾祛病的树神来供奉。

对于树木影响的猜测,张春生也认为可能性不大,他告诉记者,晴天下雨的地方除了生长着一些枫树、腊树和柞树之外,并没有上面提到的这两种树。

排除了树种的原因,也有人想到从气象学上进行解释。雨水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条件,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并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因重力的作用而落下,真正的晴天是不会下雨的。那是否有可能是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的局部小气候呢?

毕业于空军气象学院、在航校从事7年气象工作、曾任气象台副台长的张春生认为,虽然此处处在半山腰,暖湿空气对流有凝结现象会有雨滴落下来,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尤其是10月份进入秋天,相对湿度会比较低,更不容易产生这样的情况。只有当湿度大,有雾气,且蒸发特别迅速,湿气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会迅速冷却,从而形成降雨,但也不至于降雨就出现在3平方米左右的区域。

那么,晴天雨形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又为什么仅仅出现在3平方米左右的狭小范围?我们期待着科学家们能尽快给出合理的解释。

千年古塔潜藏几多玄机?

武汉市武昌洪山公园的一座神秘古塔,近来引起考古探幽者的浓厚兴趣。人们引经据典、遍索黄卷仍难解塔里塔外的千年之谜,古塔潜藏着现代人难以解读的数重玄机。

一条蛇形山脊突起在武汉江南平川沃野大地,它自南而北绕东湖、穿城垣(武昌城),直抵长江南岸,与对岸龟山隔江相望。这就是著名的“江南龙脉”之地武昌蛇山。江南四大名楼黄鹤楼正位于龙头之上,而洪山公园的这一古塔就在龙尾之处。

据传,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此“龙脉”耿耿于怀,多次派人建楼、挖洞、修塔以镇龙头、断龙身、压龙尾,直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之前。此塔正是传说中的镇龙之物。

这一四层砖塔又名为“洪山无影塔”。无论太阳在什么位置,该塔身后均无影子。此乃该塔一绝。为何无影,众莫能破。

武汉市园林部门称,该塔的实际是用以镇压地下水眼的防洪设施。《江夏县志》载,该塔下有一浪花井,常沸涌如浪,其脉通江,建塔以镇之。又曰“建塔以安澜焉”。小小一塔,何以镇住汹汹地下涌水,塔下用的又是什么材料?此又一谜。

景山坐像:道家养生图示?

几年前,国家测绘局宣布,遥感拍摄的北京景山公园平面园林图,酷似一尊盘腿打坐的人像。此被称之为“景山坐像”。园林北部寿皇殿建筑群是“坐像”的头部,大殿和宫门组成眼、鼻、口,眼眯着,带笑容;胡须是松柏;肩、胸、手、腿是南部那座山。几年来,尽管科技、考古人员为此作了大量的研究考证,仍收获甚微。

前不久,武当山拳法研究人员、湖北省丹江口市文化馆干部谭大江经过倾心研究分析,认为北京“景山坐像”与武当山“紫霄坐像”均为道家养生图示。“紫霄坐像”是数年前谭大江与有关人员在武当山古建筑群研究中的一个新发现,他们认为武当山紫霄宫建筑群与其周围山势地形是根据人体形象妙意安排的。说“景山坐像”系道教之神,是因为“坐像”头上戴冠,有胡须,手合于腹前,符合道教之神的貌态,特别是与真武大帝相似。

“景山坐像”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打进南京,夺了皇位,他对外宣称是得到了真武大帝的帮助,因此即位后立即修建宫观报答真武大帝。

道家为什么要将建筑设计为养生图示而却又让人不易发觉呢?谭大江的解释是,道教的经典始终贯穿一个意图,那就是“长生不老”。道家按照“天人合一”的道义修性炼真,并力图把这种奥秘告知世人。但是,在“神”的限制中,在清高脱尘的心理和观念的支配下,他们又不愿将“天机”廉价地送给“俗人”。总是故作玄机得等待“有缘人”的发现。这便是“景山坐像”在500多年后的今天才引起人们惊奇的原因。

说“景山坐像”是道家练功图示,还在于景山公园的建筑布局、方位以及建筑景点的名称都符合道家内功修炼的术语要求,而道家修炼功的术语从来都是以隐语出现的。

当然,这也仅仅是一家之言而已,至于“景山坐像”是否真是道家养生图示,目前尚无定论。

长白山天池惊现水怪?

长白山是位于中国东北边陲的一座多次喷发的中心复合式火山。火山喷出的炽热岩浆冷却后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一个圆锥状的高大火山锥体。锥体中央的喷火口,形如深盆,积水成湖,即文明遐迩的火山口湖——长白山天池。湖内最深处达373米,平均水深204米,年平均气温-7.3℃,年积雪日达到258天,积雪最深3米,是中国最高、最大、最冷的高山湖泊。天池本来就以澄澈的湖水、沸腾的温泉和轰鸣的瀑布吸引了无数的游客,而自1962年8月有人用望远镜发现天池水面有两水怪互相追逐游动以来,它的名声就更大了……

1976年8月的一个中午,在长白山天文峰下碧蓝幽深的天池边,一群旅游者正在野餐。突然,一个姑娘发出一声尖厉的惊叫:“你们看,水怪……”众人都惊愕地回头看,只见一头毛色黝黑、状若棕熊般的狰狞水怪,正伏卧在天池边的一块嶙峋怪石后,双眼灼灼地向近在咫尺的人群窥探,它听见惊叫,惊骇地霍然蹿起,扑通一声,跳入水中,转瞬间就无影无踪了。这就是许久以来一直被人传说的“天池水怪”。它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从水中跳到岸边来了!众多目击者都异口同声地肯定了这一事实。

1980年8月21日至23日,天池连续3个上午出现难得的晴天(这些日子正是长白山雨季),恰恰在这3天,人们目睹了天池水怪的风采。8月21日晨,中国作家雷加等6人发现在天池中间有一个水怪,远远望去,它的尖端时而露出盆大的黑点,形似头部,时而露出拖长的梭状形体,形如脊部。它在池水里来回绕圈子,后来离开了水面消失了。翌日晨,五六只水怪又突然出现在远处的湖面上,约40分钟后才相继潜入水中。由于连续两天有人目睹到水怪,更多的好奇游客都想一睹水怪身形。第三天早晨8点半,有几人首先发现了两只水怪浮出水面,它们先是看看目击者,然后掉转方向,一前一后向湖心游去,直至距岸四五百米处才相继下潜,历时10分钟左右。有位天池气象站的同志不死心,耐心地等待着它们再次出现。1个多小时后,他忽然看见在前方四五十米的水面上露出了一个硕大的头,1米多长的脖颈和部分前胸。他清楚地看到:水怪有黑褐色的毛,颈底有一白色环带,宽约5~7厘米,圆形眼睛,大小似乒乓球。见水怪向他游来,他慌了,赶忙举起带来的枪瞄准,这时水怪忽地掉头向湖心游去。啪啪两声枪响,但它丝毫不在乎,游了一段距离后便潜入水中。

据统计,自1962年至1980年,共有20多人分5次目睹到天池水怪,他们对它的描述归纳起来为:头比牛头还大,嘴突,颈长,体硕。1981年6月17日,有人在湖边拍照时发现一个白色斑点在湛蓝的湖水中显得格外醒目,人们通过望远镜惊奇地看到一条长约两米的水怪,它的脑袋又大又圆像豹头,除了前额及头顶是纯白色外,身体余下可见部分均为蛋黄色。它的身体细长,浮在水面上的身体形状像一条凤尾鱼,它拖着一条尾巴,正浮在水面上,好像在晒太阳。

对天池水怪持否定意见者认为,天池由活火山口积水而成,形成时间并不长。史料记载长白山曾有三次喷发,即1597年、1668年、1702年,最后一次喷发距今只有300余年的历史。因此,它的形成时间并不算长,加之天池在海拔2000米以上,水温非常低,一直被认为“自古无生物”。假设确有这样一类大型动物在天池中生活,那么它们的食物来源很成问题。除微生物外,湖中没有发现其他生物,湖畔的草甸上也无啃吃的痕迹。因此,无法解释这类大型动物的食物来源。还有人认为,天池中常有时隐时现的礁石和火山喷出的浮石,如动物一样有时露出水面,有时沉入水中。还有火山喷出的大块浮石,它在水中漂浮,在风吹下也一动一动地在水面浮动,远远看去,也如动物一样在水中游泳。也许这些就是天池水怪之谜的谜底。天池水怪难道是目击者产生的同一种错觉?如果不全是,它又会是什么呢?

变色湖中的“水怪”是何物?

在中国的西北部阿尔泰山峰的南侧,有一个被称为“变色湖”的哈纳斯湖。为什么叫“变色湖”呢?原来,在一天中湖水的颜色可以随着太阳光线的角度变化而变化。一年中,湖面也会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时时变换颜色:晴天深蓝绿色;阴雨天暗灰绿色;夏季炎热的天气里湖水会变成微带蓝绿的乳白色。哈纳斯湖有几大奇观,一是公里枯木长堤,这是哈纳斯湖中的浮木被强劲谷风吹着逆水上漂,在湖上游堆聚而成的;二是据说湖中有巨型“水怪”,常常将在湖边饮水的马匹拖入水中;三是雨过天晴时才有的奇景——哈纳斯云海佛光。其中,最令世人关注的就是湖中的“水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有人称在哈纳斯湖中发现了水怪,这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当地人也都坚持认为这个哈纳斯湖有水怪,他们知晓许多奇异的故事。有人说很多年以前,有一个放牛的小男孩在湖边放牛,一头牛犊在喝水。当他把别的牛都赶上去,回来再赶这头牛犊的时候,一看小牛犊没有了,只见水面上漂着漩涡。据说,有人还亲眼见过水怪。1931年,当地有位牧民在放牧的时候忽然听到巨大的水声,接着就见十几条硕大无比的怪物在湖面上上下翻腾,时而聚在一起,时而依次排开在湖中游动。这些神秘的怪物外形和鱼相似,但却比普通的鱼体形大许多,他们划水的声音一时间震耳欲聋,但是很快就消失了。更早的时候,19世纪有个俄罗斯族渔民在哈纳斯湖中打鱼时曾捕获到一条巨鱼,有几吨重,十几米长。据生活在当地的居民说,现在夜晚来临的时候,他们有时也会听到远处湖面上传来巨响。

也许传说并不能说服那些未曾目睹水怪的人,但是1987年新疆环保科研所的一只考察队的发现更有说服力,有数名队员看到了这一奇观。7月24日,新疆环保所考察队员登上了湖边的骆驼峰,从峰顶上的一个八角亭上向湖面上望去,湖面上突然有一团团褐红色的水藻漂浮着。一个拿着望远镜的队员喊道:“快看!大鱼!那是大鱼!”队长连忙接过望远镜仔细观察,此刻那些像水藻的红色东西开始浮出水面,这些水藻团正是大鱼。在望远镜中,鱼头上巨大的眼睛清晰可见,到了中午,这些巨型的怪物竟然聚集了有六十多头。据当时亲眼目睹这一壮观的队员说,鱼头的宽度大约有1米到1.5米,鱼长10米以上,最大的鱼竟有15米长,重量大约有两吨。如此巨大的鱼是不是鲸鱼或者其他巨型生物?

生物学家否定了这种猜测,因为像鲸鱼这样的生物只能生活在海洋环境中。像哈纳斯湖这样的淡水湖,鲸鱼在这里是生存不下去的。况且,从外部体征来看,颜色体形等方面两者都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到底这是何种生物呢?它为什么会生活在哈纳斯湖?能不能捕获到一只呢?队员们立即动手制作了两个巨大的鱼钩,再放上羊腿和活鸭,希望能够钓到实物。但是没有成功。虽然没有实物作证,但是考察队员们的亲眼所见往日的传说并非无中生有。此外,新疆大学也组织了考察活动,据新疆大学考察队的队员们称,他们在湖里发现了一条有“北京吉普车”那样大的鱼。种种研究考察的结论都证实了哈纳斯湖有水怪这件事,一时间这个小小的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消息一传开,不少外国科研机构和观光者纷纷来到这个冰山脚下的小湖边,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睹“水怪”的真面目。同时,所有的人都在追问,这个巨大的“水怪”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提出:这种生活在湖中的奇特生物就是巨型的哲罗鲑,它属于鲑形目鲑鱼科,是一种产于北方的冷水型食肉鱼类,它在繁殖季节鱼体呈红褐色,因此当地人又叫它“大红鱼”。但是也有人提出质疑,理由是这哲罗鲑一般身体不会超过两米,据历史记载,最大的体长也不过3米多,体重最多为五百多公斤。虽然水怪的体色与繁殖期的哲罗鲑相似,但是哲罗鲑在个头上和水怪还差很多。

如果这种水怪是哲罗鲑的话,那为什么会如此巨大,使它变大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是哲罗鲑,那又是什么动物?这一系列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十分满意的科学解释。

泼水竟能现竹

难解的“鸣沙”之谜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听到起风时沙子被吹得沙沙响的声音。但是会发出各种声音的沙子则是我们所不熟悉的了,以至我们会怀疑鸣沙是否真的能“鸣”?那它又为何能“鸣”?

所谓鸣沙,其实就是会发出声响的沙子。鸣沙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美国的长岛、马萨诸塞湾,英国的诺森伯兰海岸,丹麦的波恩贺尔姆岛,波兰的科尔堡以及巴西、智利和亚洲与中东的一些沙滩、沙漠都会发出奇特的声响。

中国有4处鸣沙地,第一处是已为古志(《太平御览》、《大正藏》)所载的今甘肃敦煌县南的月牙泉畔鸣沙山,又叫雷音门;第二处是竺可桢在《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中描述过的宁夏中卫县沙坡头黄河岸边的鸣沙山;第三处是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鸣沙山;第四处是内蒙古达拉特旗(包头市附近)南25公里库布齐沙漠罕台川(黄河支流)两岸的鸣沙湾,这处沙山有60米高,100米宽,又叫银肯鸣沙(“银肯”一词的蒙语为“永久”之意)。

鸣沙这种自然现象,在世界上分布广泛。而且鸣沙发出的声音多种多样,有的如同哨声、笛声、竖琴声、提琴声,有的像雷鸣、飞机和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还有的像狗叫声。人们对不同的鸣沙,赋予不同的名称,有的称鸣沙,有的叫歌沙、音乐沙,也有的叫咕噜沙、神沙等。

然而,沙为什么会“鸣”呢?这个问题使人困惑,也激起了人们对它一探究竟的兴趣。于是对鸣沙原因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一些学者认为,沙粒涂上了一层薄薄的钙镁化合物,在大量的沙相互摩擦时,产生了类似提琴用琴弓沿着琴弦奏出乐曲一样的声音。还有的研究者认为,鸣沙的基本原理在于空气在沙粒之间的运动。当沙粒在滑动的时候,它们之间的孔隙一会儿扩大,一会儿缩小;空气一会儿钻进这些孔隙,一会儿又被挤出这些孔隙,因此便产生振动而发声。也有一种解释:沙因带了电而引起发声。前苏联学者雷日顺利地制成了人造的发声沙。他取普通的河沙弄干,清洗沙中尘土,再从中清除别的杂质,然后在一般的起电盘的帮助下充电,接着沙开始响起来——再用一只手挤压它时,沙就发出提琴拉奏的响声。

前苏联科学家马里科夫斯基在考察苏联卡尔岗上的鸣沙后,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每个鸣沙沙丘的内部,都有一个密集而潮湿的沙土层,它的深度是随雨水的多少而改变的。夏季,潮湿层较深,它被上面干燥的沙土层全部覆盖起来,潮湿层的底下又是干燥的沙土层,这就可能构成一个天然的共鸣箱。当雪崩似的沙粒沿着斜坡倾泻下来时,干燥沙粒的振动波传到潮湿层,就会引发共鸣——像乐器的共鸣箱一样,使沙粒的音量扩大无数倍而发出巨大声响。

前苏联另一位学者在考察了中国宁夏的中卫沙坡头和内蒙古达拉特旗的鸣沙湾后发现,两地沙子的质地均属细沙类,而且石英质地的沙粒占其中的52%~62%。于是他认为,由于石英晶体具有特殊的压电性质,使鸣沙中的这些石英沙粒对压力非常敏感,一旦受到挤压就会带电,在电的作用下它又会反复伸缩振动。振动得越厉害,产生的电压越高;电压越高,振动越厉害,于是“歌声”就越来越响。不过石英沙的分布很广,但是鸣沙却没有那么普遍,而且一般鸣沙换个地方就会变“哑巴”,所以更多的人还是认为鸣沙的形成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

1979年,中国学者马玉明撰文《鸣沙》,提出新见解:鸣沙的“共鸣箱”不在地下,而是在地面上的空气里。他认为鸣沙的发生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沙丘高大且陡;二是背风向阳,背风坡沙面呈月牙形;三是沙丘底下有水渗出,形成泉和潭,或有大的干河槽。而且提出,由于空气温度、湿度和风的速度经常在变化,不断影响着沙粒响声的频率和“共鸣箱”的结构,再加上策动力和沙子固有频率的变化,鸣沙的响声也经常变化。有时下雨天去看鸣沙,发现鸣沙不响,正是由于温度和湿度的改变破坏了鸣沙“共鸣箱”结构的缘故。像宁夏中卫沙坡头的鸣沙,就是由于周围造林绿化等原因破坏了共鸣的条件,鸣沙已有十几年不响了。

然而,国外一些海滨的鸣沙沙滩是相当平坦的,不存在高而陡的月牙型沙丘,而且它们往往只会在雨后不久,表面层刚刚干燥的时候发出响声。这又如何解释呢?日本京都府北面丹后半岛的海水浴场上有两处鸣沙:一处叫琴引滨;一处名击鼓滨。这两条沙滩不仅音色截然不同,甚至还有季节性变化。由此日本学者得出结论:海滨鸣沙最重要的条件是要洁净的海水不断的冲刷。夏天游泳的人太多,把海水弄得太脏,沙子便不愿响了。但这种解释与沙漠的鸣沙的“脾性”似乎完全两样。

中国的几种鸣沙山还有两个奇特的地方,据古代书籍记载:第一个奇特的地方是山麓都是清泉,尽管周围的沙丘一个紧连着一个,可是千百年来泉水一直没有被黄沙掩埋。第二个奇特的地方是不管有多少人爬到沙山顶上,滑落下来多少沙子,到了第二天风又会把沙子吹到山坡上去,使沙山变得跟原来一模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它们和鸣沙的秘密一样,也没有一个能令所有人信服的答案。

海面上为什么会有“海火”?

1975年9月2日傍晚,江苏省近海朗家沙一带,海面上出现了奇怪的光亮,随着波浪的起伏,就像燃烧的火焰那样翻腾不息,一直到天亮才逐渐消失。第二天夜晚,亮光再次出现,而且亮度较前日加大。以后各日夜晚,亮度逐渐加大。到第七天,海面上竟涌出很多泡沫。当渔船驶过时,激起的水流明亮异常,如同灯光照耀,水中还有珍珠般闪闪发光的颗粒。几小时后,这里发生了一次地震。这种海水发光现象被称为“海火”。它常出现在地震或海啸之前。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的前一天晚上,秦皇岛、北戴河一带的海面上也出现过发光现象。神秘的“海火”像一个可怕的幽灵困扰着人们。

“海火”是怎样产生的?一般认为,“海火”与海里的发光生物有关。水里的发光生物因受到惊扰而发光,是早为人们所熟知的现象。这些生物种类繁多,除甲藻外,还有许多细菌和放射虫、水螅、水母、鞭毛虫以及一些甲壳类、多毛类等小动物。因此,人们推测,当海水受到地震或海啸的剧烈震荡时,便会刺激这些生物,使它们发出异常的光亮——“海火”。对此,一些学者却持有异议。他们指出,在狂风大浪的夜晚,海水也同样受到激烈扰动,为什么不产生“海火”?一些人认为,“海火”作为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很可能有多种成因,生物发光和岩石爆裂发光只是其中两种成因,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其他成因。但究竟还有些什么成因,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石头也能“下蛋”

众所周知,地球上高等动物的繁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胎生,一种是卵生。像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各种昆虫和鱼类都是通过下蛋来繁衍后代的。然而奇怪的是,有些石头也能“下蛋”。下蛋石是中国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特有奇观,被称为黔南六大谜之一。在县城西南12公里处的瑶人山里,陡峭险峻的石崖上,挤出了一些圆溜光滑的石疙瘩。把石蛋剖开后,里面和普通石头无异,找不到动物的基因。几十个大小不等、形状逼真的石蛋错落排列在山崖上,真是蔚为壮观。更令人惊讶的是,石蛋的出生似乎有一定规律。据当地人说,大概每隔30年左右出现一次。石蛋出生时,只要用手轻轻一敲,外层岩石就会脱落,露出一个完整光洁的圆蛋。

这些古怪的石蛋是怎样形成的呢?有人认为,贵州一带曾经是汪洋大海,某些物质在海中旋涡的作用下积聚成球状物。后来陆地上升,这些球状物便附着在岩石中。由于二者的密度不同,当周围岩石脱落后,“石蛋”就露了出来。但是海陆变迁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为何只有贵州的岩石中藏有石蛋?还有人认为,石蛋可能是岩石中的特殊矿物质受热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晶,在地壳的热运动中逐渐从岩石中挤出来。但是石蛋每隔30年就出生一次又作何解释?地壳运动会这么有规律吗?

海滩古井为何清泉不绝?

中国广东省南澳岛的前海滩有一口神秘的古井。古井用花岗岩条石砌成,口径约1米,深约1.2米。在这样一片连接滔滔大海的海滩上,怎么会有这样一口古井呢?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古井常常被海浪、海沙淹没,一旦显露,井泉仍奔涌不息,尽管四周是又咸又苦的海水,涌出的水却质地纯净,清甜爽口。

据《南澳志》记载,1277年冬,元兵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大臣陆秀夫、张世杰等护送年仅11岁的皇帝赵呙和杨太后等仓皇南逃。他们乘船登上南澳岛,修建行宫,挖掘了水井。但不知为何,人们后来见到行宫遗址,却不见水井的影子。1962年夏,当地一位青年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口水井,并在井石四角的石缝中捡到四枚宋代铜钱。经有关部门考察分析,发现古井所处的海滩原是滨海坡地,后因陆地下沉形成海滩。古井也就被海沙吞没了,难以被人发觉。但当特大海潮袭来,惊涛骇浪卷走大量沙层,古井便会显露。这种露井现象,自1962年后又出现过几次,并且都是在强台风掀起罕见的大海潮之后。

古井井水并非咸水或半咸水。即使将苦咸的海水倒入古井,一会儿之后,井水依然纯净甘甜,令人称奇。有人分析认为,当雨水降落在地表后,一部分渗入地下。由于古井所处的海滩地势较低,渗入到地下的水便向古井海滩汇集。一旦井露,地下水就有了出口,在水位差的压力作用下,就会在井底形成泉涌之势。同时,因为古井底质为沙,沙的孔隙中的水质点较为稳定,淡水和咸的海水混合得非常缓慢,海水比重大于淡水,所以淡水可以浮在海水表面。

但古井水质异常纯净的问题仍给人们留下了疑团。有人用测量表测得古井水比当地的自来水还要纯净。古井水贮藏上千年而不腐,这又如何解释呢?

水往高处流?

一般来说,水都是往低处流的,哪能往高处流呢?然而这样的怪事的确存在。在新疆大漠深处,围绕高原之巅有不少奇闻趣事,其中最为奇怪的就是“水往高处流”这一自然奇观。

奇观发生在新疆南疆克孜勒苏自治州乌恰,距县城190公里处一条名叫什克的小河上。这条小河呈南北走向,眼看着河水从上游的低洼之处沿着山坡像蛇一样蜿蜒向上流行,最后竟爬上一个十几米高的小山包。河水在山包上转了两个弯,然后在山包的另一侧又顺着山坡向下游流去。驻守在这个小山包上的边防战士天天利用这股“神水”烧水、做饭、洗衣、浇地,只是弄不清楚这河水为什么竟往高处流。测绘人员曾专程来这里实地勘察,证实山包确实高出上游河面14.8米。

有不少地理、地质学家亲临实地考察,也没有得出科学的解释。

一觉醒来竟能说唱百万长篇史诗?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著名长篇英雄史诗,从其原始雏型发展到今天共有百余部之多,可谓长篇巨制,《格萨尔王传》在民间以两种形式流传,一是口头说唱形式,一是以抄本、刻本形式。口头说唱是其主要形式,是通过说唱艺人的游吟说唱世代相传,而说唱艺人往往有着各种传奇。

在众多的说唱艺人中,那些能说唱多部的优秀艺人往往称自己是“神授艺人”,即他们所说唱的故事是神赐予的。“神授说唱艺人”多自称在童年时做过梦,之后生病,并在梦中曾得到神或格萨尔大王的旨意,病中或病愈后又经喇嘛念经祈祷,得以开启说唱格萨尔的智门,从此便会说唱了。

这听起来似乎过于玄虚,但确有其事。在藏区,有些十几岁目不识丁的小孩病后或一觉醒来,竟能说唱几百万字的长篇史诗。这一神秘现象至今仍无法解释。

诡秘的明都大灾难

1626年5月20日(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明朝故都北京城西南王恭厂(今宣武门)一带发生了一场破坏惨重的灾变,至今使人闻而骇然,难解事发端倪。

当天早上,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顷刻,大震一声,天崩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若乱丝、若五色、若灵芝状的烟气冲天而起,经久方散。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1.5公里,周围6.5公里,上万间房屋,2万余人皆成粉碎状。瓦砾盈空而下,人头及臂、腿、耳、鼻等纷纷从空中落下。街面上碎尸杂叠,血腥味浓,人亡惨重,驴马鸡同时毙尽。在紫禁城内施工的匠师2000余人,从高大的脚手架上震落,摔成肉饼。成片的树木连根拔起,飘飞远处。石附马大街一座500公斤重的大石狮子也飞出顺城门外。象来街的皇家象苑,象房全部倾倒,成群大象受惊而出,狂奔四方。

死难者奇况颇多。承恩寺街上8人抬一女轿正走时,赶上灾变,大轿被打坏放在街心,轿中女客及八名轿夫全都不见。菜市口有位姓周的绍兴来客正与6个人说话,忽然头颅飞出,躯肢倒地,而近旁6个人则安然无恙。

令人咄咄称怪的是,死难者、受伤者以及无恙者,都在灾变中瞬间被剥光了衣服,赤身裸体。元宏圭街一顶过路女轿,灾变时被掀去轿顶,女客衣饰尽去,赤体在轿,却毫无伤迹。一位侍从在灾变时,只觉棕帽、衣裤、鞋袜瞬间俱无,大为惊奇。有一被压伤腿的人,眼见周围的男女一丝不挂,有的以瓦片遮挡下身,有的用裹脚带缠掩下部,还有的披着床单或半条破裤,相互间啼笑皆非,无可奈何。

人们的衣服都被掠到何处去了呢?灾变后,有人报告,衣服全都飘移到几十里外的西山了,大半挂在树梢上。户部(明朝管民政的机构)张凤奎派长班(即侍从)前往查验,果然如此。只见西山昌平州教场上衣服成堆,首饰、银钱、器皿无所不有。

1986年北京城特大灾变360周年之际,北京地质学会等20多家团体发起了对这场灾变原因的学术研讨。学者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主要有“大气静电酿祸”说、“地震引发火药爆炸致灾”说和“地球热核强爆作用”说等。但这些观点都不能解释灾变中的低温无火、衣物荡尽等罕见现象。

当时的天启皇帝朱由校认为这场灾难是因自己当政不端所致,并下“罪己诏”来责备自己。

但我们今天重新审视这场浩劫,只能称这是一个旷古谜团。

墨龙滩石壁:泼水竟能现竹?

在四川仁寿县黑龙滩水库的峭壁上有被称为蜀中奇观的“泼水现竹”的石壁画。900年来,无人能解其中原因。

黑龙滩北端悬崖上镌刻着1米见方的“龙岩”二字。距其东南300多米的紫色石壁上,有一尊大佛坐在窟中。石窟左侧四进的平面石壁上,用净水泼洒后,出现“泼水现字”几行墨笔字,署名处清晰地现出“乾道五年”等遒劲字迹。石窟右侧石壁凸起的平面上,有些不规则处,经山泉泼洒就会出现这样的奇观:石壁条幅上,墨竹主干亭亭,枝叶潇洒;竹根临怪石处派生出一丛幼竹,婀娜可爱;顶部侧叶,长剑当空,刺向云天。据说这“怪石墨竹”的作者是文同,字与可,人称石室先生、文湖州,北宋梓州永泰县(四川省盐宁县永泰乡)人。他平生爱竹、种竹、写竹,开拓了“湖州竹派”。著名成语“胸有成竹”,就是他写竹经验的结晶。仁寿(古称陵州)县志记载:“文同北宋熙宁四年知陵州后,在龙岩写怪石墨竹,两壁摩岩隐隐有光,怪石墨竹既无墨迹,又无雕镂痕,用水涤石,画面犹新。”

“怪石墨竹”写于1171~1173年之间,距今已逾900年。而这“怪石墨竹”经水洗涤至今画面如故的谜底仍未揭开。相传,这是写竹用的墨所致。那墨是在其主要原料松烟、煤烟中,投入了珍稀的某种鱼的尿液,经铜炉炼制而成。当地百姓则说,是因为龙岩处于神秘莫测的奇特位置。先前,岩顶有参天古树荫蔽,岩下有从河水中不断蒸腾升起的某种地气,再加上龙洞中山泉孕育,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更有古稀老人说,是文同的表弟一宋代名人苏东坡在密州就任期间,从徽州买来一种“魔墨”相赠,并引举苏东坡《送与可出奇陵州》那首七言律诗为证。根据化学原理解释,“怪石墨竹”处的紫色岩,含化学元素钾,钾的化学性活泼,容易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可能生成氢氧化钾。龙岩泉水可能和指示剂石蕊有相似的化学成分,石蕊遇氢氧化钾显墨蓝色,看上去酷似黑色。

然而,到底为何泼水才能现竹,仍然没有人能真正解开这个谜。

花山石窟:古人屯兵处?

在中国安徽屯溪花山,人们发现了巨大的地下石窟,石窟拥有的石洞之多,令人称奇。

如果这些石窟是人工开凿的,那么单单从里面运走的石料就有几十万立方米。如此浩大的工程,为什么在地方志等古籍史书中却没有任何记载?这些石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古人为什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凿它?留下如此多的洞窟又作何用?那些曾在洞内的石头又运至何处?层层的谜团引发了各方的猜测和遐思。

因为花山环境优美,是个风水宝地,有人推测这些洞窟可能是一处凿就的皇家王陵。只是洞窟里的石洞杂乱无章,方向和大小都不统一,不像是皇陵中间一洞、不设旁系的格局,所以人们对此说很是怀疑。于是又有人提出了屯兵的假设。本来屯溪这个地名就有典故可考,三国时期的孙权曾派人在此处的溪水屯兵,于是有了屯溪之名。这些石窟会不会有军事之用呢?不过石窟的布局让人对这个假设提出了质疑。这些洞窟都极为宽敞,不具有防御能力。加上所有的洞窟只有一个出口,也不适合大批人在此驻扎与生存。基于以上疑问,人们就想它会不会根本就不是有意的行为,而是大量采石后无意中留下的洞窟呢?只是采石多半在露天,而且石窟中有很多没有支撑作用的薄墙,采了石头后也不方便运出。石窟壁上还有十分漂亮的花纹,如果仅是工人采石,又为何雕这些花纹呢?

神秘的花山石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难解的谜。

“清凉宫”:迷雾有几重?

花山谜窟中三十五号窟是如今已探明的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内结构复杂奇特,酷似宫殿,因此被称为“地下宫殿”;还因窟内夏季清凉如秋,所以又被称为“清凉宫”。

三十五号窟洞口异常宽大,进入洞内,便感觉有丝丝凉气迎面扑来。此窟洞深176米,面积约12000平方米,洞内的最高处竟达18米。在洞的前厅,一根周长近27米的巨型石柱立地而现,据说需要15个游人手拉手才能勉强围柱一周。更为奇特的是,此窟有一长达20米的引洞。走过长长的引洞,一座面积约4000平方米并由26根周长都在十几米粗的异型石柱拱卫着的地下宫殿出现在游人的眼前。置身于此,毫无洞穴内的压抑之感。这洞中有石桥、地下长河、楼上楼、聚会大厅、寝厅、蓄水池、通天洞,壮观神奇,令人叹为观止。环顾四周,在这洞窟的深处竟有36间大小不一的开凿精致的石房井然有序地环绕在大殿四周,小的石房仅有2平方米。而这些石房三面封闭,惟有朝向大殿的一侧开有仅容一人进出的扇形门洞。大殿内人工开凿的石头看台错落分布,游人伫立看台,尽可以俯视这窟内殿堂的恢弘壮观场景。各间石房内人工雕凿出的一条条整齐工整的石纹,犹如居家装饰的条纹壁顶。房内墙壁状如刀削,清晰地显示出美丽的带状凿痕。石窟内似乎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游人就是在这窟内大声喧哗,也无一丝的回声和嗡嗡之声。看这情景,俨然是古人在此聚族而居的场所。

行走于三十五号窟内,有许多的谜团令人难解。先是这呈“品”字型凿建的巨型石柱,难道古人当时就知道用三点支撑一个平面最稳固的力学原理吗?若古人在凿洞时是边开凿边随机保留这支撑窟顶的石柱,能达到如此绝妙的地步吗?但若不是如此开凿,那是否在开凿洞窟前,古人就有了一个事先设计好的图纸呢?特别是在这窟中出现的那仅有10公分厚的石房墙壁,莫非当时的古人有先进的力学测量仪器,能测出此处的承重仅需如此的薄壁?从今人测绘标注出的石柱分布图上来看,花山石窟群中的石柱分布竟是惊人的合理,它们或是像这大殿内一样三角鼎立,或是如这薄壁一样线性延伸,或是矩形排立,或是众星拱月,古人这样高超的设计着实令人为之叹服。

就在这石窟深处,有一块呈圆弧型的大斜面又让这难解的谜团把人困惑在了这神奇的洞穴内。走近观看,斜面竟宽15米、长30米,其形成的圆弧型坡度约在45度左右,斜面石壁上人工凿出的弧型线条清晰优美,一行行一条条整齐有序地密布其上,横贯这样长的距离中间竟然不见间断之痕。据说当时在清理这35号窟时,人们清淤至此因遇到石壁,原以为清理到头了,但等到清除地面时才发现,随着地面淤泥的清除,前面的石壁都是呈斜面状在向前延伸着,因此才发现了这窟内气势异常壮观的这大斜面。古人为何在此留下这神奇的大斜面呢?原来,这石窟是就着外面的山势开凿的,古人当时在开凿这石窟到此深度时,若不改变方向仍旧平着向前开凿的话,定会把此处呈坡形的山体凿透的。据介绍,这大斜面与外面山体坡度这样恰到好处的平行走势,是今人用红外线测试仪勘测后才能得知的。那么,古人当时又是怎样做出如此精确的测量,这样准确无误地判断出外面山体的坡度,从而在开凿过程中避免把这石窟凿通呢?

花山三十五号窟,实在是一个难解的谜团。

中国古建筑抗灾之谜

我国的古建筑有很多难解之谜,特别是在抗灾性能上令现代科学家叹为观止。

天津市蓟县有一座独乐寺,其中的观音阁柱子是一截一截叠起来的。清康熙年间曾发生一次8级地震。1976年又发生唐山大地震。这两次地震使许多建筑毁于一旦,而这座观音阁却安然无恙。

浙江宁波市洪塘镇北的保国寺,历经千年风雨,经受多次台风袭击和地震考验,迄今岿然不动。更为奇妙的是,它不为虫蛀,不为鸟宿,连苍蝇、蜘蛛都不光顾,实为古代建筑的珍品。

50多年前,山西省灵丘一带曾发生一场震中裂度为9度的地震,各种建筑物皆倒塌,惟有位于应县震区高达67公尺的佛宫寺释迦塔丝毫无损。前几年,应县一带发生5~6级地震。1998年张家口地震又波及应县,释迦塔仍象没事儿似的。1926年,山西军阀混战,约有200发炮弹击中了它,仍然没有损伤它。更为神奇的是该木塔可以避雷防火。历史上的好多木塔曾毁于雷击,葬身火海,而该木塔却经受住了无数次特大雷击,没有对它造成任何损害。如果是其他木质建筑,早就化成灰烬了。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从公元1487年到1721年,由于多次地震,西安小雁塔有过“三裂三合”的神奇经历。第一次明成化末年,长安地震,土裂尺许。正德末年,地再震,塔却一夕如故。第二次是明嘉靖乙卯年地震,塔裂为二,癸卯年复震,塔合无痕。第三次是清康熙辛未年震,塔又裂,辛丑年复合。史料所记载的这6次地震中,有几次是破坏性极强的。如1555年关中8级大地震,死亡83万人,波及19个省,曾出现山崩地裂,城镇陷落的惨剧,惟有位于地震区的小雁塔屹立不倒,令人百思不解。

中国古建筑神奇的抗灾功能,不但引起了中国科学家的兴趣,也一直是全球考古学家和建筑学家关注的焦点。遗憾的是虽然研究者们提出了种种假说,如建筑结构说、地质结构说、地理环境说等等,但均是一家之言,至今没有定论。

“辟谷食气”究竟是怎么回事?

练过气功的人一定会知道“辟谷食气”这种说法。“辟谷”就是不吃东西的意思,“食气”是说练气功。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练气功的时候能达到一种自动停止吃喝的状况。它不同于人为追求的节食和断食。因为“辟谷”对身体有利无害,而节食、断食则会使身体虚脱而生病。“辟谷”境界中有一些不同的情况。修炼气功到一定程度,或者受到其他气功大师的“辟谷”影响后,有些人会自动出现厌吃厌喝的感受,如果将此感觉付诸行动,专心练功,那就是“辟谷”境界。在进入这个过程后,有的练功者开始时会喝水、吃一些水果,但到了一定境界,就根本不吃不喝,却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这种神奇却又容易被人误解的状态,早在中国古书上就有记载。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还有一卷专门描述“辟谷”之事。看来古人相信并见识过这种事情,才会郑重其事地将它记载下来。现代医学对与自己理论格格不入的“辟谷”境界也产生了兴趣。通过实验调查发现,“辟谷”状态对人的身体没有明显损害。练功者本身没有饥饿感。他们的睡觉时间大大缩短,精力却旺盛了许多,日常活动完全正常进行。有了“辟谷”经验之后,很多人的生理指标比之前还能好很多。为什么人在不食五谷而食气的状态下生理状态会更好?他们究竟是靠什么在维持生命呢?医学无法解释,我们也百思不得其解。

蒙汗药的成分到底是什么?

在《水浒传》以及许多武侠小说中都提到过一种神奇的古代迷药“蒙汗药”。据说它溶在水里或酒中无色无味,不知情的人喝下之后就会全身发软动弹不得,甚至昏迷不醒,但只要吃下解药或在脸上洒点凉水,即可平安无事。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对它的成分充满了好奇。

关于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大概有3种说法。一是草乌。草乌中含有乌头碱,对人的神经末梢有先兴奋后麻醉的作用。但乌头碱有大毒,三四毫克就可致人死命,似乎与书中所载蒙汗药对人无害的药效不符。二是曼陀罗。这种说法流传最广。包括《本草纲目》在内的许多医书都载有以曼陀罗为主药的麻醉剂。现代医学临床证明,曼陀罗确实是优良的麻醉药,而且它能抑制汗腺分泌,使肌肉松弛无力,这也与古书中的描写相符。另据沈括记载,有一种名叫“坐拿草”的植物叶子能使昏迷的人苏醒,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解药了。但用过上述麻醉剂后用凉水洒在脸上并不能解除麻醉。蒙汗药是否在主药曼陀罗之外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辅药呢?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押不卢。在南宋周密的记载中提到押不卢产于回回国西边数千里。用一点点粉就能使人昏睡不醒,3天之后再用另外一种药即可醒来。到底古书中的蒙汗药是哪一种呢?其实,只知道主药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它的配方。蒙汗药的解药配方,也同样在人们的关注之中。

会生白发的石头?

普通的鹅卵石上长出一头飘逸的“长发”,这个世人眼中的“怪物”因梁羽生小说人物的缘故,得了个“白发魔女”的称谓。是植物,是动物,还是某种天外来客?又或者只是人工伪造的普通石头?20年来奇石主人东奔西走希望揭开“白发魔女”的身世之谜……

这块“生发石”的主人——辽宁本溪的收藏家田恩宏还记得,自己是1987年在青岛出差时从民间购买并收藏的,对“生发石”一见钟情也是缘于这块椭圆形的鹅卵石上长着和人的头发一样的白发。

把“生发石”带回家后的20年来,田恩宏一直想弄明白石头上为什么会长出头发。尤其令田恩宏一家人感到惊讶的是,最初两年,“生发石”的发须竟然还在生长。这个有生命力的“怪物”究竟是动物、植物还是别的什么生物呢?田恩宏走访过不少奇石收藏家,也到过一些科研单位,“生发石”的身世之谜却始终没能破解。2004年10月,奇石主人曾将“生发石”送到中科院微生物所进行鉴定。“生发石”奇特的外形让在场的研究人员大呼惊讶,却也无能为力。不过73岁的老专家、中科院院士魏江春却提供了一条线索,他怀疑,“生发石”的发须可能是某种海洋生物,建议将“生发石”送到中科院海洋所。

带着最后一丝希望,奇石主人把“生发石”带到了位于青岛的中科院海洋所。刘瑞玉院士以及几位教授对“生发石”早有耳闻,专家们聚集在一起,希望能替它验明正身。安建梅博士还记得第一次看到“生发石”的情景。“生发石”与普通鹅卵石并无两样,通体呈乳白色,高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形状宛若人的头部。“生发石”的奇特之处在于,石头的一面生有“白发”,上千根白色“须丝”俨然一头飘逸的长发。“白发”长约5厘米到10厘米,比人的头发还略粗一些,发须是中空的。

刚开始,大家怀疑“生发石”是不是一种海洋植物。如果是海洋植物,那么极有可能是一种藻类。长期从事海藻系统分类与研究工作的夏邦美教授通过检测和观察否定了这种猜测,因为通过把“生发石”的发须浸泡在盐酸中发现,发须中不含钙质。

难道“生发石”竟然是一种动物?排除了是海洋植物的推测,“生发石”被初步认定是一种生活在潮间带的海洋生物,是海洋生物附着在石块上后慢慢生长逐渐形成的,并由于某种原因被转移至浅海生活所致,而非石头长出“头发”。刘锡兴教授和徐凤山教授都长期从事海洋无脊椎动物研究,他们通过对“生发石”进行仔细观察后进一步推断,以它这种生活方式和生长状态不可能是其他动物,“生发石”的发须应该是无脊椎动物中比较高等的一种——头盘虫,属于半索动物门。

头盘虫最基本的构造是,虫体附着在石头或者贝壳上面,然后虫体的分泌物逐渐形成一根细细的管子,虫体前面头部像个圆盘子一样。这块“生发石”到底是不是海洋动物头盘虫呢?

在刘瑞玉院士和几位教授的鼎力帮助下,安建梅博士开始查阅大量资料和文献,对比已经发现的头盘虫种类,并对“生发石”的发须进行切片观察。

“头盘虫每一根管都是一个个体,每一根管里面都有一个虫体,主要是对发须也就是管里面的结构进行观察,看它里面原来是不是有生物。管里面即便有生物,经过这么多年也已经腐烂了,但即便腐烂了,也应该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安建梅解释说,“我们通过切片观察,发现管里面果然有细胞结构,证明一开始的推测是正确的,这确实是一种头盘虫。”

目前世界上共发现了18种头盘虫,大部分生活在南极周围海域,其中在日本和澳大利亚各发现过一种,中国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头盘虫的踪迹。那么这种头盘虫又是属于哪一种呢?

所有头盘虫的虫体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只是管的形态各异,那么要确定它的种类只能从管的形态下手了。安建梅在解剖镜下面对“生发石”的发须进行观察,并和其他已经存在的头盘虫的管进行对比,令安建梅感到惊讶的是,这种头盘虫的管和其他18种头盘虫都不一样,比较特殊。难道这是一种新的头盘虫?

这种头盘虫的管特别细、特别长,而其他种类头盘虫的管都比较粗、比较短。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特征,管的末端有类似伞状的结构,好多直板片组成一个圆盘状的伞,这在其他头盘虫身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而且其他很多种头盘虫的管是有分叉的,就好像树枝一样,从主干分出很多枝干。但是这种头盘虫的管是直的,没有分叉,就好像人的头发一样。

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对比检测,“生发石”的身世之谜终于揭开了,科学家鉴定为半索动物门羽鳃纲头盘虫属的一个新种,定名为多板直管头盘虫。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终结,有一些科学家并不同意“头盘虫”的说法,他们认为将“生发石”的身世简单地归结于一种新的“头盘虫”过于武断。还有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生发石”是一种不为我们所知的“外星生物”。可见,笼罩在“怪石”头上的迷雾并没有真正散去,而“怪石”身世之谜的最终解开,还有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同类推荐
  • 中国地理博览1

    中国地理博览1

    《中国地理博览(图文版)(套装全4卷)》全面展示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生动再现华夏大地的迷人风姿。浓缩中国地理之精华,行走中国,步入充满魔力的、震撼人心的地理秘境。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感受中国自然无地理和人文环境的良好氛围。
  • 昨日重现:著名海难大揭秘

    昨日重现:著名海难大揭秘

    海难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灾难、伤痛。有人对生命漠视,也有人倾尽所有帮助遇难的人,这是人性的考验!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你的挖掘,古斯特洛夫号:是谁让万条生命葬身大海?阿波丸号:愚人节的“黑色杰作”?太平轮:六十多年未能愈合的伤口;渤海二号:行政问责第一大案;库尔斯克号:核泄漏即将发生的时候;威望号油轮:史上最大的海洋生态灾难;沙拉姆98号:红海少年创造生命奇迹。
  • 庞大的生物家族——昆虫

    庞大的生物家族——昆虫

    早在四亿年前,地球上就有了昆虫。它们的历史比人类要早得多。在险象环生的自然界中,昆虫们一个个崭露头角,各显神通。它们扮演着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角色:有翩翩起舞、美丽如仙的花蝴蝶,有辛勤劳作的蜜蜂使者,有与恐龙同时代的蟑螂,还有善于伪装的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的世界真可谓是卧虎藏龙、文武双全啊!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绝佳生存技巧,也正因如此,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流光溢彩、神奇诡异的昆虫世界……本书旨在引领青少年走进昆虫世界,了解昆虫世界的奥妙,把昆虫中最常见、也最有特色的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种类的昆虫介绍给大家。这些昆虫各有特点,本领大,可谓是昆虫王国里的莘莘骄子。
  • 未来的101张面孔

    未来的101张面孔

    本书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科学技术(物理、航天、计算机、人工智能、基因技术、材料技术、核技术等)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在勾勒出未来世界面貌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对科学技术与未来的思考。打造传承于世的大师之作,积聚中国各领域最优秀的学者,多维度、开放式地描绘未来,“把目光投向远方和未来,看看天地交接的那条地平线”
  • 地球谜团

    地球谜团

    《破译天下谜团:地球谜团》分为地球迷宫、地球怪象、地球难题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地球藏了多少秘密;地球有多大年龄;地球生命是如何来的;为何地球上有伤口等。
热门推荐
  • 全民开战

    全民开战

    简历:我叫秦天,来自盘龙大陆不知为何我来到一个叫地球华夏国的地方。我在这生活了二十年,熟悉了这的一切。
  • 星际红尘

    星际红尘

    在这个地球上,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外星人,他们与地球人共同生活,产生了种种感情的纠葛。然而面对理智与感情的冲突,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 哦我的狐狸大人

    哦我的狐狸大人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从前有一只美丽的狐狸,他美得足以倾倒世界万物,但是性子却太猖狂了,于是天庭把他打入凡间,让他从神兽变成了情兽......故事从这里开始,千年的羁绊,剪不断理还乱,其实没那么复杂,这是一本纯爱,作者文笔纯苯故事老套,感情基调幼稚,女主沈岚表面冷酷实则腹黑又闷骚,男主狐狸表面自私狂妄又狠心,总之,两人都他*不是好东西,爱情是一场硬仗,一场持久战,看就看谁先说“崴泥!”,那么谁就先败下阵来,一开始俩人就都输了,但是谁敢承认呢?死不要脸,宠文,先苦后甜啊......
  • 凹凸世界之神女

    凹凸世界之神女

    “云汐”创世神之女,除创世神以外的神。因为小时候的弱小,而被创世神派往其他的世界历练。希望她可以继承创世神的神位。【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如果不喜欢请不要看,至于更新吗?看情况还有我再说一遍:“不喜勿进”。】
  • 王俊凯,你老婆又闯祸了!

    王俊凯,你老婆又闯祸了!

    “我王俊凯的女人还要被别人欺负吗?我王俊凯什么时候连保护自己女人的本事都没了?”“老公,我不小心把几千万的花瓶砸了!”“没事,尽情砸,你老公我有的是钱,不怕!”
  • 乱世女王:十年沉渊

    乱世女王:十年沉渊

    谢开言是南翎国谢族的预备族长,因疚爱上了白衣王侯叶沉渊,自愿脱离世族,入华朝做氓隶小民。刑律堂族叔谢飞得知后大发雷霆,将她流放到西北边境。娇惯的开言忍受三十刑杖之苦,穿过荒漠渡过百花毒瘴,遍体鳞伤来到叶沉渊面前。此后,南翎国与华朝发生战乱,谢族在一夕之间被覆没殆尽,谢开言下落不明。叶沉渊历经十年艰苦重整华朝势力,手拥兵权自立为太子,离九五之尊只差一步。正值他迎娶理国公主前期,有“炼渊”之称的苦寒极地传来消息——有人炸开了冰川底层,放出了被他囚禁在冰墙里长达十年的谢开言……
  • 元天歌

    元天歌

    伐六道之轮回,定宇宙之乾坤。大道有三千,尽始于吾足。
  • 山水田园:我的后宫生活

    山水田园:我的后宫生活

    《山水田园》一道圣旨,她被册封为皇后,风光霞帔入主后宫,多了一个皇帝丈夫,还有一众如花似玉的姐妹,她想守住自己的心,却慢慢的沦陷了……
  • 云初之约

    云初之约

    一片倾心,只为君卿,豆蔻年华的一片痴心,让她从高贵的相国之女沦为罪臣之女。冷宫三年,终得以自由。灵山云颠,江湖之约,翩翩佳公子摇扇笑看四方。后宫,朝堂,江湖她叫云初,集灵秀山川之气,一世佳人也。
  • 探秘——世界未解之迷(动植物篇)

    探秘——世界未解之迷(动植物篇)

    与太阳适度亲密的距离、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种种机缘使地球成为了生命的摇篮。目前,地球上人类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30万种,植物大37万种,每一种都有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在这些植物中到底蕴藏着什么样令人着迷的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