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972800000006

第6章 电磁学的发展(1)

古代电磁学知识

我国是用文字记载电磁现象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5世纪,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字中就有“雷”字;西周时代的青铜器上发现刻有“电”字。西汉末年,《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的记载,它告诉人们经过摩擦的玳瑁,能够吸引微小的物体。东汉王充已把顿牟被摩擦后可以吸引微小物体,与磁石吸引针的现象同时提出,这说明当时对这两种吸引现象引起了同样重视。在《三国志·吴书》中,曾有这样的说法:“琥珀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这就是说,腐烂的芥草不被摩擦过的琥珀吸引,比较柔软易于弯曲的金属也不被磁石吸引。这个发现说明当时已经初步可以分清哪些物质可以被吸引,哪些物质不被吸引。晋代张华曾发现用梳子梳理头发和解脱丝绸毛料衣服时的起电现象。明代的都邛在《三余赘笔》中,曾记述了一种丝绸摩擦起电现象,“吴绫出火。吴绫为裳,暗室中力持曳,以手摩之良久,火星直出。”

号称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泰勒斯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可以吸引轻小的干草叶。琥珀是一种矿物化的黄色树胶,在古代用于装饰,琥珀和金子一样发亮,因此当时被称为“琥珀金”,后来则称为“琥珀电”。古罗马自然哲学家普林尼(Pliny,公元23年~79年)曾讲了两个传说:其一是说牧羊人玛格内斯在克里特岛的艾达山上时,他的鞋被山石所吸,以至于很难行走;另一个是说,有一座沿海的磁山,它可以使驶向它的船四分五裂,原因是钉在船上的钉子,在磁山的吸引力作用下被拔掉了。这些传说证明西方古代也是很早就发现了磁现象。据说磁石这个词,是古罗马自然哲学家和诗人卢克莱修从磁铁矿的产地,小亚细亚的地名Magnesia得来的。

为什么会产生前面所叙述的这种吸引现象,古代人曾试图给予解释。在《论衡·乱龙篇》中这样写道:“他类有似,不能掇取者何也?气性异殊,不能相感动也。”这就是说,琥珀和磁石为什么对有些类似的东西,不能产生吸引的效果呢?是由于气性不同,不能互相感应的缘故。东晋郭璞在《山海经图赞》中也有类似的解释,其中写道:“磁石吸铁,玳瑁取芥,气有潜通,数有冥合。”西汉刘安(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22年)等人著的《淮南子》中,对雷、电作如下的解释:“电激气也”,“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这就是说,当时把雷看做是阴阳相互作用的产物,把电则看做是激发的气。这种看法,是比较接近几百年后的近代关于电的学说的。

卢克莱修在他的《物的本性》长诗中,对磁石吸铁现象作了这样的解释:从磁石中发射出一种看不见的细小微粒,这种微粒通过空气进入铁中,从而引起磁石与铁的相互吸引现象的发生。宋代的陈显微在《古文参同契笺注集解》中,对磁石吸铁有过这样的解释:“磁石吸铁,皆阴阳相感,阻碍相通之理……”这就是说,磁石吸铁也是由阴阳相互感应引起的。

由此可见,古代对电与磁的吸引现象的产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阴阳感应作用引起的;一种是“气”或“微粒”的作用引起的。

磁石吸铁现象,在指南针发明前就有各种应用的记载,如《水经注》等书中,提到秦始皇为了防备刺客行刺,就曾经用磁石建造阿房宫的北阙门,以阻止身带刀剑的刺客入内。此外医书上还谈到用磁石吸铁的作用,来治疗吞针。

把磁石利用在指向上,是在发现地磁场对磁石作用之后,并且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最后制成了指南针。

最早指南的磁石,叫做司南,它是由磁石制成一种勺状的物体,把它放在光滑的圆盘上,勺底(球形)与盘接触,勺柄作为指向用。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对司南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他写道:“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这就是说,把勺状的磁石,放在刻有表示方位的铜盘上,它的柄停止在指南方向上。虽然司南只是天然磁石的利用,它的灵敏度是很低的,但是它却给人以启示:有一种地磁存在,利用磁石可以指向。

北宋时期,已经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制造一种新的指向仪器,这就是指南鱼。它的制作过程,有个重大的突破,就是采用磁化的方法。制作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使鱼形铁加热,达到700℃左右变成顺磁体;第二步再把鱼尾对正子位(北方)进行蘸水,使鱼磁化,成为一个指向仪器。

关于指南针的制造和安装方法,最早出现在北宋沈括(1035年~1095年)的《梦溪笔谈》的第24卷《杂志一》中。其中对指南针的制造有这样的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说明沈括不仅发现了针状的指南仪器,而且也发现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球的南北方向并不完全一致。此外,沈括还提出了四种简单的指南仪器的结构。第一种是水浮法,就是将指南针穿在几节灯芯草上,并使它浮在水面指示方向。这就是后来常用的在远海航行中曾使用过的水浮磁针仪器。第二种是指旋法,就是将指南针放在拇指的指甲上,经适当的转动而指示方向。第三种是碗唇法,就是把磁针放在碗沿上,待磁针停稳后以指示方向。第四种方法是丝悬法,就是用芥子那样大小的一滴蜡粘接一根蚕丝,并把磁针用丝缕悬挂起来,以指示方向。这种丝悬法最接近近代的各种指示仪器的方法。对这四种方法,沈括自己有一个评价,他认为前三种方法都有明显的缺点,唯独丝悬法最好。

沈括所记载的几种方法都没有方位盘。不久磁针与方位盘结合起来,使指南针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罗盘的出现为航海提供了一个可靠而方便的指向仪器。最早在我国出现了水罗盘。南宋朱继芳的航海诗中就有:“沈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的诗句。后来,我国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西方制成了旱罗盘,罗盘的磁针支在一个固定的钉尖上,可以自由转动,而钉盘就是刻有方位的方向盘。到了16世纪,欧洲出现了航海罗盘,这种罗盘的结构,增加了两个铜圈组成的常平架,小铜圈正好内切于大铜圈,并且由曲枢轴把它们联接起来,然后再把它们安放在一个固定支架上。

指南针的发明,不仅为航海提供了一个非常准确的指向仪器,而且也为研究地磁三要素创造了条件。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磁针的南北指向与地球的南北方向并不完全一致,这就是说存在着一个磁偏角。但是这个偏角多大,当时并没有进行定量的研究。美洲大陆的发现者,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于1492年在海上航行时,发现罗盘上的指针并不是指向北极星,而是向西偏5~6度。在陆地上最早对磁偏角进行定量测定的,是德国天体物理学家哈特曼,他在1544年3月4日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指出:“磁针指北端稍向东偏9度左右,并且还发现磁针并不保持水平,其中一端向下倾斜。”他在信中向友人表示,磁针向下方倾斜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

磁倾角的大小,是由罗盘制造者、英国地质学家罗伯特·诺曼测定的。他在1581年出版的《新奇的吸引力》小册子中,介绍了他实验的结果。他自制了一个简易的磁倾角测试仪,并于1576年测得伦敦的磁倾角为71°50′。他还发现悬浮在水面上的穿在软木上的磁针,尽管方向上发生偏转,但只是在原位置,并不产生移动。于是,他断定使磁针发生偏转的力,不是移动力而是一种定向力。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力矩。

对地磁的另一个要素——强度的测定要稍晚些,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博达于1776年利用磁针振动法测得的。

静电的奥妙

物体经过摩擦以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任何两种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你可以做一个实验:把一根干燥的细长圆木棍搁在椅背上,使它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拿一张干燥的报纸平铺在门板上,用干燥的手心(也可以用干燥的刷子)在报纸上来回地刷。刷一阵子以后,报纸像刷了浆糊那样地贴在门板上了。揭下报纸,挨近木棍,报纸就把木棍吸了过来。慢慢移动报纸,木棍也跟着转动。这是经过摩擦的报纸带了电的缘故。

你可能会有疑问,所有物体都能摩擦起电的说法不对。一手拿金属棒,一手用丝绸去摩擦,金属棒就没有起电,不能吸引轻小物体。但是,如果戴上干燥的橡皮手套重做这一实验,金属棒一定会带电。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金属棒、人体和大地会传递电荷,摩擦产生的电荷被迅速传到大地上;而橡皮不会传递电荷,因此在后一种情况下,金属棒就带电了。

容易传递电荷的物体,像金属、碳、大地、人体、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叫做导体;不容易传递电荷的物体,像琥珀、橡胶、玻璃、石蜡、塑料、纸、油类、干木材、空气等,叫做绝缘体。当然,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也没有绝对的界限。随着条件的改变,绝缘体的导电能力也会增强,甚至变成导体。比如木材湿了,玻璃加热到红热的程度,就都变成导体了。

物体摩擦可以起电,这电从哪里来的?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18世纪中叶做了下面的著名实验。

甲乙两人并立在和地面绝缘的蜡板上,丙直接站在地上。开始,甲用手摩擦玻璃管,使玻璃管带电。然后乙用手指接触甲手里的玻璃管,乙身上也带了电。最后,甲乙两人分别同丙接触,结果在接触的时候都出现了电火花。但是,如果乙和甲手里带电的玻璃管接触之后,又和甲的身体接触,那么他们分别接触丙的时候,就都没有火花产生。为什么呢?富兰克林解释说,甲乙丙三人所带的电本来处于正常状态,因为摩擦使甲身上的一部分电转移到玻璃管上,乙接触玻璃管的时候电就转移到乙身上。这样一来,甲身上的电减少了,乙身上的电变多了。因此当他们分别接触电量处于正常状态的丙的时候,就产生了电火花,使三者所带的电重新处于正常状态。如果乙接触玻璃管以后又接触甲,电就会在他们之间流通,使甲乙达到摩擦以前的正常状态,因此甲乙接触丙的时候就不会有电火花。

富兰克林认为,电不是摩擦“创造”出来的,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且在任何一个绝缘体系里总电量是不会变化的,这是电荷守恒定律的最早表述。在这次实验中,富兰克林首创了用“-e”表示甲身上的电荷,用“+e”表示乙身上的电荷。这是电学史上第一次用数学上的正负概念来说明两种电荷的性质。

过去,人们只知道有“玻璃电”、“橡胶电”、“松香电”等,自从富兰克林提出正电、负电以后,人们发现,无论哪一种电都可以归结为正电或者负电。于是就规定,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

后来建立起来的电子论,完全证明了富兰克林假设的正确。电子论认为,任何物体都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绕核转动的电子所组成。由于正负电量相等,在通常情况下,原子不显电性,整个物体也是中性的。原子核里的正电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的数目却不难改变。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它就带正电;得到额外的电子,它就带负电。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其中必定有一个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得到额外的电子。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只是把正负电荷分开,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比如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就是把玻璃棒上的一部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失去电子就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就带等量的负电。

让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接触,如果带负电的物体把额外的电子完全传给带正电的物体,两个物体就都恢复到不带电状态。这种现象叫做正负电荷中和。如果让两个带异种电荷的物体靠近,在它们之间就会发生火花,同时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当你从身上脱下毛衣和头发相擦的时候,会听到细微的爆裂声;如果在黑暗中,还可见到点点闪光。这是摩擦产生的电在你身上形成的现象,通过放电正负电荷得到了中和。

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先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把半张干燥的报纸剪成十几个窄条,每条都不剪到头,使它们的上部仍旧连着。然后把剪过的报纸铺在门板上,用一只手按住上部,另一只手在纸条上来回刷一阵子。取下报纸,手捏住报纸上部,围成圆圈。这时,这些纸条不是竖直下垂,而是向四周散开,好像一条张开的“裙子”。假如你用带负电的橡胶棒从下面伸进“裙筒”,“裙子”张得更开了;如果用带正电的玻璃棒从下面伸进“裙筒”,还没等伸进去,纸条立刻都聚拢到玻璃棒上,经过摩擦的纸条带上了负电,就张成“裙子”,这是负电荷相互作用的结果。实验证明,带同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带电体所特有的这种相互作用性质,简单叫做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最早是在1785年,由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库仑扭秤测出的,他从中总结出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定律。当带电体的大小比带电体之间距离小得多的时候,这些带电体就可以看成是点电荷,就是电荷好像集中在一个点上。

库仑指出,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的电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这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点电荷用q1、q2表示,距离用r表示,写成公式是:F=k(q1q2/r2)这就是库仑定律,力F称做库仑力,k是一个和单位选定有关的比例常数。电荷同号的时候,库仑力是正的,表示排斥;电荷异号的时候,库仑力是负的,表示吸引。

电荷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是怎样产生的呢?原先人们都以为它是用无限大的速度在两个带电体之间直接传递的,叫做“超距作用”。后来,法拉第认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直接传递,而是通过中间媒质用有限的速度传递的。这种相互作用叫做“媒递作用”,是电场概念的起源。

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在电荷周围,总存在着电场;正是通过电场,才对场中其他电荷发生力的作用。静止电荷周围形成的电场,称做静电场。静电场对场中静止电荷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也就是库仑力。

同类推荐
  • 探索未知-趣说有机化学

    探索未知-趣说有机化学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探索与发现

    探索与发现

    金字塔里面神奇的灵异事件,麦田怪圈预示什么,地下长廊真的存在吗……本书以生动的文字、缜密的思维,向读者讲述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鲜为人知的神秘故事……
  • 走向孤独

    走向孤独

    大约有十七八年了,我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田野调查上,了解中国土地荒漠化、江河与湿地等关于生态环境的状况,走得最多的是西部,更确切地说是河西走郎以西,风沙线和干裂的土壤以及大漠戈壁,胡杨红柳从此烙印在心的深处,成为一种生命感觉。我从大地之上、之中得到的启迪,由此而发出的思之种种,应是我写作生涯中最值得庆幸的一段历程,至少在这举世滔滔皆言利的年代,我曾在旷野中呼告守望,我没有变得更为浅薄,但,深刻与高贵是谈不上的,尤其是和大地之上的万类万物相比,我怎么能连根带叶地理解一根小草?我该如何去感觉在荒漠中兀自高大,而到了秋天那叶子金黄得醉人的独树胡杨呢?
  • 走进科学丛书:不懈追求的大科学家

    走进科学丛书:不懈追求的大科学家

    本书包括观测天文学大师第谷、开创钢铁时代的发明家、一个新元素的诞生、不懈追求的科学伉俪、萨哥拉贫困潦倒、培根遭祸两次入狱以及布鲁诺至死不渝等内容。
  • 探究式科普丛书-大自然给人类的礼物:能源

    探究式科普丛书-大自然给人类的礼物:能源

    本书分为知识篇和现实篇共两章十五节,详细介绍了最基础的能源知识,并对人们所常用的能源逐一作了全新说明和阐释。内容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煤、石油、天燃气、可燃冰、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众多领域,并结合我国能源问题和现状进行了探究式思考,同时本书也展望了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大自然给人类的礼物》知识全面,内容翔实;语言生动,脉络清晰;图文并茂,意趣丛生;理沦联系实际,百科知识相随。我们相信本书是一本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能源科普知识必备的图书。
热门推荐
  • 佑明

    佑明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明末清初这一乱世。英雄想要功成,何止万骨。更何况.却还是要为大明力挽狂澜。注定尸堆如山,血流似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宅男最平淡无奇的穿越。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白脸却附身于一个膀粗腰圆,野蛮至极的魁梧大汉......
  • 痴痴幽竹归

    痴痴幽竹归

    仙者不仙,魔者不魔。这般世道,这般嘲讽。既然如此,本神便毁了这世道。害我者,手起刀落,尸首分离,助我者,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可,为何心里总是空荡荡的?原来,原来,她心里早已住了一个人,一个总是在紧要关头救她性命的人,一个与她前世便有所羁绊的人。那……“救命之恩,当以身报之”她巧笑嫣然缠了他三百余年。他无奈,道:“罢了罢了,本君便勉为其难的收了你吧,免得祸害芸芸众生。”她:“……”臭不要脸。
  • 生人勿近邪花

    生人勿近邪花

    关于我:一个落魄的才子与QQ好友发生的那些美好故事。
  • 天书白卷

    天书白卷

    天书落字,字成金。天书落愿,愿成真。天书白页,一页一愿,似神赐,似人铸。
  • 诱惑!拽少爷的女管家

    诱惑!拽少爷的女管家

    “头发那么短,丑死了!把头发留长!”“那……待我及腰,君娶我可好?”原本只是开个玩笑,却没想到……“好!”三次的离别,究竟该何去何从,自己的心,究竟是否还能坚持……一次一次的伤害,我已经无力可爱了。【待我长发及腰,君娶我可好?】他是如风般潇洒,高高在上的名门少爷;她是如花般灿烂,卑微的厨娘之女。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身份之差却宛如沟壑。一场意外,“天人永隔”。再次相遇,身份已变,却不再识君……暮光中永不散去的容颜,生命中永不丢失的温暖。花开朝颜复夕颜,谁染相思又一年!“你是我这辈子唯一的女孩”……吊儿郎当,肆意妄为,深邃的眼眸洞悉一切,永远生活在不为人知的黑暗当中。“我治好了你,却治不了自己”
  • 花季宠爱

    花季宠爱

    青春就是一个眼神,一个笑容,然后悸动不已。温韫的青春有傅子昂,齐筠霁……而我的青春有你。
  • 异界之暗黑魔神

    异界之暗黑魔神

    张明,,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原本事业和爱情都很顺的他,在他爷爷突然死亡的而后三天,原本有着很好工作的他被突然辞退,自己的女朋友也被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抢了去。落魄走在街上的张明看到自己的女朋友正好他最好的朋友卿卿我我的,由于一时冲动,他竟当街杀死了他的那个朋友,而后,为了躲避警察着追查,他躲到了他爷爷的老房子里,没曾想到,他竟在他的爷爷的这座老房子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故事纯属虚构。)
  • 九衍至尊

    九衍至尊

    踏红尘,临天下。九衍在手,败尽世间英雄!挫强敌,寻天道。兄弟在侧,红颜为伴,快意恩仇江湖路。大道圆满为至尊。且看少年叶寒,如何纵横天下,成为这苍穹至尊!诸君可愿和主人公一起,并肩战天下,笑傲寰宇间!
  • 重生只为练剑

    重生只为练剑

    在苍穹大陆上,以刀为尊,五大至尊皆以刀证道,男主叶辰偏要以剑为武,谱写一代至尊的神话。
  • 奈何之灵魂念想

    奈何之灵魂念想

    千年前的神魔之战四大领主只留冥王莱斯特,封印中的魔王阿克曼弥留之际死神蒂娅给冥王莱斯特留下了四句诗“月影行三人,孤有桥奈何。弥留寄念想,三生孽无缘。”当时死神蒂娅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她肚子里面孩儿的出生并起名为奈何奈何一度伤心,三生一度改变奈何三生缘起缘灭魔王阿克曼解封奈何三生何去何从今生无缘三分,来世期盼三年。如有来世相识,我定以身相许。敬请期待小蝶的重磅代表作《奈何之灵魂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