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07600000005

第5章 演讲过程中的语言艺术(1)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演讲者语音语调的处理办法

声音是有很大魔力的,优美动听的声音,会让听众如着魔一般,如痴如醉;而枯燥单调的声音,也会让听者无法忍受。有人说,迪士尼名篇《米老鼠与唐老鸭》在中国之所以深受欢迎,除了影片本身拍得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找了李扬为唐老鸭配音,李扬那稍显沙哑又经过特殊技术处理的声音,将唐老鸭悲惨的命运与不屈的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当然,这是艺术,不是生活。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讲话不需要这么多艺术色彩,对语音的要求不会这么高。但是,演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对语音语调还是有要求的。

1.每个字都要读清楚

汉语与印欧语系不同,汉语是形音意结合的文字,是表意文字,一般每一个音节都表达一个含义。印欧语系则是表音文字,音节与词含义无必然联系。拼音文字里有连续、变音等,但汉语口语都讲究字正腔圆,吐字清晰准确,发音圆润优美。

(1)以严格的普通话音标为发音标准,校正字音。过去,由于交流不全,我国虽然有统一的文字,但是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地域发音却不相同,形成一个个方言。方言的存在使得各地区间的交流变得很困难,不同方言之间对话有理解障碍。后来国家推广普通话,确立了一套标准发音,以方便交流。

在交往场合,普通话是必然的选择,要说好普通话,就必须熟练掌握普通话发音规则,了解并熟练使用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并以此为标准纠正自己的方言习惯或其他不良口语表达习惯。

(2)把握好语速,吐字要准确而清楚。只知道普通话发音规则还是不够的,如果控制不好语速,会造成音节的拆分或合并,使讲话表达不清,有些字词无法准确读出。在讲话训练时,应先保证每一个字都发音清晰,在此基础上再提高语速,经过练习之后,即使讲话速度很快,也能做到字字清楚。

(3)吐字气流控制到位。吐字时应掌握好普通话发音对各器官位置的要求,控制好气流的大小,使说出来的话语音准确,轻重合适。发音时也要注意呼吸和运气,保持中气充足,说话才能顺畅。如果换气不当,将会导致上气不接下气,话语零乱。控制气流,是让话语悦耳动听的保证。

2.演讲中注意轻重音的把握

一句话,重音位置不同,很可能造成表达效果不同,甚至造成话语的含义不同。如一句话“他什么时候到”,重音在“他”,则问的是此人而非别人,重音在“什么时候”则问的是时间而非其他,重音在“到”则问的是来此地而非别处。这句话重音不影响意义。有些对话中重音位置不同,会让人误解。比如说“他是什么人哪”,重音在“他”,这句话很可能是感叹句,不是问句,只是感慨“他”这个人很特别;重音在“什么”,则是个问句。

讲话中要根据语境与内容的需要,找准重音点,把语言的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都表述准确。由于汉语中重音没有固定位置,重音的把握是无规律可循的,只能凭日常对话的经验积累和对讲话文稿的理解来学习和掌握重音技巧,避免重音发挥不对位带来的尴尬乃至歧义。

3.把握语音停顿的方法和规律

即使是气势如虹、滔滔不绝的讲话,中间也是有无数的停顿的。句子间、段落间的停顿,是话语结构的内在要求,一般而言不会在这方面犯错。关键是一些技巧性的停顿,如词语间的停顿,如故意的语音延长与突然中止,可以传达出特别的含义与情感,同时能使讲话更具节奏感,给讲话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一句话,如果停顿的位置不同,可能使表达的意思不同,比如“你想我不想”如果是“你想/我不想”指的是两个思想不同,一个在想,一个没想;而“你/想我不想”则是个问句,问对方是否想自己。

有时候,巧设一些停顿,控制讲话速度和节奏,能够让听众感到突兀和好奇,创造出特别的讲话效果,从而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

4.制造抑扬顿挫的表达效果

讲话时语言表达进程中语调高低起伏的频率与顺序变化,会造成一种抑扬顿挫的表达效果。这种表达效果如果处理得好,就像音乐的旋律一样,会牵动听众的心跟着起伏变化,心理活动被完全牵着走。

语言表达的抑扬顿挫,会使话语中表达的情感更丰富,话语中隐含的意义更多,从而造成讲话感情色彩丰富、语言含蓄婉转的效果。比如一个人向别人借钱,对方答复时,抑扬顿挫不同,情感与含义将完全不同,如“噢,四千块钱是吧!”语速平缓,无高低起伏,证明对方可能有,也乐意借;“啊,四千块钱?”前面感叹词音高,后面音稍低且稍慢,则表明对方可能比较为难,但不是拒绝;“什么,四-千-块?”前后音都重,且字字停顿,表明对方根本无意借。

语言表达的抑扬顿挫也是经验性的,无一套规律可循。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是学习停顿与抑扬顿挫表达的学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熟练掌握这一技巧。

声音是情感的波动,是话语的载体。思之于心,发之于声,讲话要想更好地传达内心所想,应该掌握好语音技巧,使声音更好地传达心意,真正做到言为心声。

(二)语言逻辑性和连贯性的训练

逻辑是思想的规则,是语言的框架。逻辑能保证说话顺畅,能让别人理解话语的内容。没有逻辑学知识,不讲究语言逻辑性,说话的人将陷入语言混乱、思维混乱之中,把握不了演讲的主题与步骤;而听者更会坠入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不能理解讲话内容。作为一个哲学范畴,逻辑是难以给出明确定义的,只能通过逻辑范畴的一些概念与规律来揭示逻辑的含义,来了解逻辑方法,来了解如何在演讲中做到逻辑严密。

1.对基本逻辑术语的了解

要做到讲话具有逻辑性,首先要了解逻辑范畴包含些什么内容,有些什么样的要求。逻辑作为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以三个次级范畴为基本研究内容:

(1)概念。概念是反映客观对象特有的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反映在语言上,就是用一个词或词组对特定的对象进行标识。

从概念方面来说,讲话的逻辑性,就是指在讲话的用词造句中,同一个概念必须保持前后一致,概念明确,内涵外延确定。

概念是思考的基石,是语言的细胞。如果概念前后不一致,内涵外延经常变化,语言表述就难以做到准确具体,甚至造成思想混乱。

(2)判断。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是用语句的形式对事物进行的描述或者说明。一个判断,是构成一个完整语句的基本要求。

判断是语言表达的最主要形式,人的话语,就是一个个判断根据特定的关系进行的组合。正是因为有判断,概念才能够确定自己的内涵与外延,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得以成立。

从判断方面而言,要做到讲话的逻辑性,就要保持判断的明确。判断不能模糊不清,不能前后矛盾。

(3)推理。推理是一个命题序列,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是产生新东西的思维方式,用一定的形式将一组判断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产生一个新的判断,形成新的概念。任何说理的过程都是推理方法的运用。

推理中,作为前提的判断与作为结论的判断之间,并不是任意的,必须有一定的推论关系,亦即一定的因果关系,不能把一堆风马牛不相及的判断随意堆积,去拼凑结论。

有关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知识是非常复杂而深奥的,不是简单地用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要提高讲话水准,讲话者应该注意学习一些普通逻辑的知识,了解一些基本的推理规则,使自己的讲话更有逻辑性,更有说服力。

2.讲话要尊重语言的逻辑规律

逻辑规律是人们在千百年的语言对话和思维发展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思维规律,是确保语言能够表达清楚意思、被人理解的基本要求。讲话必须尊重逻辑规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不仅是确保讲话者自己思路通畅、表达顺畅的基础,也是保证听众能顺利接收信息,愿意静下来听讲话的前提。

(1)同一律。同一律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或者同一次讲话中,思想或者语言要保持其自身的同一。具体而言,就是每一个概念、判断都是确定的,前后一致的;一个判断的真假也是前后一致、不能混乱的;每一次思考或者讲话都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或者中心,不能有另外的中心。

要做到同一律,在讲话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概念明确。明确了概念的逻辑要求后,讲话过程中,使用了某一个概念,就必须前后都用这一个概念,这就意味着同一个概念出现在同一次讲话中,它的内涵和外延必须是完全一致的。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概念的组合要有逻辑合理性,比如一句话“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业取得好业绩的条件。”“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个选择性概念,而“取得好业绩的条件”则是唯一性概念,前后不搭配。

②主题始终如一。讲话的主题应该统一,确定后就要贯穿于讲话的始终,不能随意转换主题。讲话脱离主题,任意发挥,海阔天空地讲,不但自己无法把握讲话的进度与思路,更会使听众迷惑。

(2)矛盾律。矛盾律指的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对立的判断不能同时成立,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如果同时成立,那就是自相矛盾。

矛盾律要求在讲话时,确定的思想或立场前后一贯,不能摇摆不定,自我否定。许多领导的讲话,官僚气味很浓,往往会自相矛盾,如“我基本上完全同意他的观点”,“这个问题研究研究,必须立刻解决”等话语,互相矛盾的概念出现在同一句话中,让人感觉很滑稽。

(3)排中律。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次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假,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的。排中律要求讲话中表述的思想观点必须鲜明,立场必须确定,不能模棱两可,折中骑墙。

违反排中律,讲出来的话就让人不知道究竟是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比如一位领导在会上说:“他犯了错误,但毕竟是初犯,我是不赞成给他处分的,但也不赞成不给予他处分……”他这一番表白,除了让旁人云里雾里,不知所措外,是不可能有其他效果的。

(4)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是指在论述一个道理时,理由要充分,证据材料要充足,使论证有说服力。充足理由律的所谓充足,既有量的要求,即作为证据材料的理由要大量、翔实;更有质的要求,即这些材料是以说明结论成立与否,与结论有着不容辩驳的内在联系。

讲话违背充足理由律,拿一些数量不多、说服力不强的材料去说明观点,即使辞藻华丽,也会让人觉得苍白无力。

3.反逻辑的语言技巧

反逻辑语言技巧是通过故意的违反逻辑,或者利用逻辑漏洞来组织语言,使讲话幽默、引人高兴。诡辩就是一种反逻辑语言技巧,它们能为语言增添无限色彩。有人说古希腊智者欧德谟说谎,他辩解说“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是没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说谎。”这就是利用一个错误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得出的结论永远不正确。

逻辑是思想的规律,是大脑运行的法则,是语言表达的框架。学习逻辑知识,掌握逻辑方法,巧用逻辑技巧,不仅是提高语言说服力的需要,也是让语言更具艺术色彩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语言表达具有内涵的训练

一个成功的演讲者,肯定是个善于旁征博引的人,在他们的讲话中,经常会引用一些事例、典故,或者穿插一些历史知识、名言警句。通过引用,他们讲出来的话就形成一种博古通今的气势,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旁征博引的讲话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能激发听众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援引事例典故或名言警句,可以将一些用普通用语不易说清的道理通俗形象地说出来,不但使讲话更具趣味性,而且会更深刻、更有说服力。

1.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话

有些道理,要纯粹从理论上来说明,用口号来呼吁,不但很困难,而且会让人感觉枯燥无味。而如果通过举一些事例来解释和说明,则既能有效地阐述观点,说明道理,让听众信服;又能让讲话内容充实,形式活泼,让听众感兴趣。

引用事例,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也包括一些名人的事例,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确定主题,简单明确地说出观点之后,再选择能够支持观点的事例来展开论证。比如说论证“青年人是最有创造性的”这一观点,先把观点用这样一句话表达出来,然后再举出古今中外一些非常有名的人,他们取得成就都在青年时期。这种论证方法,比从理论上论证,比如从青年的大脑结构、思想方法、社会经历等方面去论证,就要生动具体得多,而说服力只会更强,不会更弱。

援引事例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所举事例需准确、具体、真实。事例应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人真事,不能杜撰。对事件的了解要详细、准确,不能引用自己都不清楚、不完全了解的事例。更不能断章取义,为了拼凑事例而将一些完整的事件切割开来。同时,事例应该是具体的行为和结果,不能是抽象的东西,应该有时间、地点、人物及部分细节描写。

保证事例真实、准确、具体,可以让听众有如身临其境,去经历、去感受、去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果事例失实或本身就很难理解,听众就会对讲话产生怀疑或失去兴趣,影响讲话效果。

(2)事例应新颖生动。为了使听众对材料感兴趣,所引的事例应该新颖生动,是有血有肉的人物所经历的事,是离人们的生活很近的事,这要求人们在援引事例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尽可能用第一手资料。讲自己亲身经历的、耳闻目睹的事情,不要讲道听途说、无法证实的事情;讲新近发生的或者虽发生于过去,但听众还没了解到的事情。

②多举与普通人生活接近的事例。伟人的伟大创举或许很感人,但是毕竟与普通人的生活离得太远。那些要求太高、可能性太小的伟人事例,是不容易激发人们产生共鸣的,如果举生活中的事例,举普通人都会遇到的事例,将对听众更有说服力。

③避免老生常谈。有些事例几乎都成了论证某些观点的套话,比如说张海迪之身残志坚,雷锋之于无私奉献,包拯之于公正无私。这类的事例因为被用得太多太滥,现在不但失去了论证意义,反而可能招人厌烦。

多用新颖生动事例,可让人感觉亲切诚恳,缩短双方心理距离,调动听众兴趣与思考,使讲话内容深入人心。

(3)事例与观点需贴切。举例子就是为了论证观点,因此选择事例必须选那些最能体现观点、最能说明问题的事例。引用事例要避免几个误区:

①事例体现的观点与要论证的观点矛盾。这样的事例,不但不能论证观点,反而会造成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尴尬。

②事例与观点不相干。这就是所谓的两张皮的状况,事例说的观点与要论证的观点,风马牛不相及,白白浪费时间。

③事例与观点有关但关系不大。事例本来不是主要来论证这一观点的,只是有很小一部分涉及这一观点。若把这种事例列举出来,将难有很强的说服力。

同类推荐
  • 口才改变命运全集

    口才改变命运全集

    本书全面汇集了口才技巧及其训练方面的有关内容,不仅介绍了口才对成功的重要性,同时还告诉你如何把握各种人际关系,创造良好谈话氛围,拥有优雅的谈吐,让你能在各种社交场合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 改变一生的10堂口才课

    改变一生的10堂口才课

    古代有“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现在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笑,一句话也可让人跳”。由此可见,口才的重要性。卡耐基说:“好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只有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和原则,才能够达到“一语惊起千层浪”的效果,才能够掌握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 良心启示录

    良心启示录

    《良心启示录》主要内容简介:若要多威好,良心是首要。用户如父母,工友如家宝。
  • 幸福营造

    幸福营造

    本书作者希望能够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分享给大家,教大家正确的认识幸福,学会一些获得幸福的方法,找到自己实现幸福的途径。笔者认为幸福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包括生命、命运、健康、快乐、亲情、爱情、友情、成功、财富、时间、感激、奉献等。
  • 像铁人一样工作

    像铁人一样工作

    拥有铁人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拥有铁人的企业,是具有强大凝聚力、执行力、竞争力,充满活力、前途光明的企业。铁人精神具有跨时空的不朽价值和永恒魅力,具有凝聚人心、激人奋进的永恒力量。它是卓越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赢定残酷竞争的有力武器;是企业和个人无往不利的法宝……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狸的冒险

    小狸的冒险

    讲述拥有龙族血统的小狸寻找龙帝的故事。新人处女作品。
  • 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

    她四处探头寻找刚才看见的刘晓瑜的人影,却寻不见踪迹。
  • 2023的守候

    2023的守候

    “hello,大家好,我们是TFBOYS。”2023,国际巨星TFBOYS正式出道十周年2023,3652个日日夜夜正式结束2023,橙海燃起,TFBOYS对外宣称,“我们TFBOYS不会解散”2023,属于我们的十年之约……接下去的路,就一起走吧。
  • 爱你生生不息

    爱你生生不息

    “你为什么想来我们这里工作?”“因为喜欢。”洛以柠本来以为来店里应聘的这位帅哥是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爱花之人,谁知……此意竟非彼意。而这人,竟然还是大名鼎鼎的穆少!“其实我们很久之前就见过。”“……是吗?”那时,你告诉我,人要像花儿一样活着,生生不息。现在,我要告诉你,爱你这件事,也像花儿一样,生生不息。
  • 二战史·铁胆勇士

    二战史·铁胆勇士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 魔道至尊

    魔道至尊

    昔日一代魔道天骄萧惊禅陨落之后,竟然重生回自己年少之时……哼,且看我谢玄如何重返魔道至尊!!
  • 中国近代诗歌史

    中国近代诗歌史

    本书通过代表性诗人、诗派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研究了清代道、咸、同、光四期诗史,力图显示出当时诗歌发展的总风貌,阐发其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主要内容包括:古典诗歌的历史建构与定型、强大传统引力场控制下艰难的新建构、传统内反叛与艺术遗传中的局部变异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桐雨

    桐雨

    生死之交如何,所谓忠诚,只是背叛的筹码不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