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89100000015

第15章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教育(1)

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形成教师教育的新知识和新理论,探索符合时代特征的、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支撑的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从国内外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教师教育的理念经历了从知识本位到情感本位、人格本位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以培养教师的知识素养和认知能力为目的的发展道路,而以知识和认知能力为核心素质的教师是无法实现对学生完整德性生命之创生的。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既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师教育专业化

一、教师教育性质的定位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决定于对教师教育的性质定位。教师与教师教育的性质是什么?有人认为教师是艺术家,“如果教学不是科学而是艺术,那么教学应该是由美学批评家而不是科学研究者进行研究”;还有人认为教师是临床医生,“教学可以被概括为一种问题解决和决策的形式,这种形式与医生的工作相同”。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理解他们的教学活动”。不过越来越多的人把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对待,把教育教学作为一种专业对待。我国学者孙喜亭先生认为:“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传递人类文明和传播思想的专业人员”;不少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教育是专业教育。比如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有五个关键标准:提供重要的社会服务;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在本领域的实践活动中个体具有高度的自主权;进入该领域需要经过组织化和程序化过程;对从事该项活动有典型的伦理规范。教师是不是达到了这五个标准呢?

首先,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教师或教学毫无疑问地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这种功能的重要性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日益重要;其次,教师必须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做好教学工作。尽管对怎样确定这些专业的知识基础一直存有争议,但却是必不可少的;第三,尽管管理权力和教师的自主权之间有冲突,学校管理的权力大于教师的学术权威,但学校作为“二元结构”(在学校中存在着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二者相互联系,但相对独立。校长的权力属于行政性的,而教师的权力则属于学术性的)可以使管理权力和教师的自主权在不同的范围内展开。校长并不随意干预教师的教学事务;第四,同其他专业比较,虽然教学在自我控制其地位和独立性方面一直比较弱,在大多数国家中,教师是国家的雇员,教师参与的是联合会,而不是专业学会,但教师群体对专业地位等方面的影响力在提高。比如美、加等国家的教师专业学会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五,教师职业有自己典型的伦理规范。比如尊重儿童的个性、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等等。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制定了专门的法规严格规范教师专业标准,只允许那些达到标准的人进入到教师队伍中。分析表明,教师具备专业人员的基本特点,教学具有专业的基本属性。不同的是,教师和教学还有其特殊性,即“双专业性”或“边际性”。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掌握“如何教”的教育学科专业知识。这两方面的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既然教学是一种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教育也就需要专业化。首先,受教育者的需要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前提。到了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文化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更加专门化、系统化,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教育应运而生。如何把无限丰富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受教育者、如何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何使受教育者具有创造能力等问题就成为每一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仅仅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把教师教育作为一种职业定向或职业分配就已经远远不够了,当代青少年的培养需要的是专业化的教师,这就需要把教师教育作为专业教育。其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为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提供了可能。如果把教师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该专业必须拥有特定的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就是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这两类学科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表现为每年这两类学科都要授予大量的、和医学、法学等等学位同等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世界各国有大量的教育研究杂志,每年有成千上万篇论文问世,对教育的各种问题都有深入和细致的研究。第三,教育的发展为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提供了条件。我国普九任务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加快,教师教育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过去仅仅是为了满足基础教育对教师在数量上的需求,而现在开始有条件满足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对高素质教师的需要。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时代已经来临。

二、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调整

作为“边际性”专业或“双专业”性质的教师教育同传统的职业定向教育是迥然不同的。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结构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主要是由三大方面构成的: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限制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170学分左右。当前公共必修课程主要有政治思想品德类(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思想品德、社会主义建设、国际政治与经济)、教育学科类(含教育学、心理学、电化教育)、英语、电脑、体育、军事等,50学分左右,教育学科类为8个学分;专业必修课主要是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实习,共80学分左右,实习为6个学分;选修课程40学分左右。教育学科课程和教育实习共计14学分左右,不足总学分的10%。从课程结构上看,没有把教育学科课程和教育实习单独列出;从学分比重看,教育学科课程在整个课程中不成比例。可见,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特征不明显,主要是仿照综合性大学的课程模式建立的,有师范教育之名,无师范教育之实。

体现教师教育专业特性的课程结构包括哪些内容?我国有学者认为:“作为教育研究者或学科教师应具有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学科专业知识;二是教育学专业知识;三是教育实践技能。”尽管不同的学者对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基本构成有不同的见解,但在基本的方面是有共识的,即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术。根据这种认识,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结构大致上是由普通文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所构成。普通文化课程也可以称之为人文学科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社会、伦理等方面知识的课程,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宽阔的普通文化基础,使学生对社会和文化有全面的理解;学科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要教的内容,包含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科课程的内容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学校卫生学等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类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理解教育原则、人的发展;教育技能课程主要是指做教师所必备的技能和技术,包括所教学科的教学方法、板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形象设计技术、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评价和测量、信息技术等,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具有教育教学的特殊技能;教育实践课程主要是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把所学到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并通过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普通文化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是教师教育的基础性必备课程,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的标志性必备课程。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五个方面的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所以,无论采取开放还是封闭的教师培养体制,这五个方面的课程都是必须开设的。

确定以上五个方面的课程各自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比重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比重主要是指各类课程的学分或学时在总学分或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比重可以设计如下:一般文化课程占20%,学科专业课程占40%,教育学科课程为20%,教育技能课程占10%,教育实践课程占10%。这样可能保证了教师教育的双专业性质。

三、教师教育课程模式改革

把教师教育作为一种边际性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可以有三种模式:一是在独立定向的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对教育学科专业课程结构进行一些微调;二是在师范院校内部对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做较大的结构性改革;三是开放教师教育,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

(一)定向型教育学科专业课程结构微调

我国教师培养是以独立定向的教师教育院校为主体的,在不改变独立定向性质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教育学科课程的门类和改善这些课程的质量来提高培养的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但这种课程模式的发展空间不大,所增加的课时不可能满足教师教育专业的要求。因为我国的高等教师教育院校是以综合性大学课程设置为标准的,国家或社会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水平来衡量高等师范院校,过多地增加教育学科课程必然影响学科专业的质量,达不到国家的教学评估指标要求,影响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学术地位。所以,对这种课程结构只能做有限的改革。不过在现行的体制下进行这样的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师范院校内部专业课程结构改革

师范院校(包括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内部专业改革指国家规定教师教育专业本科和硕士的基本课程门类、学时和学分、毕业的标准,由师范院校中的各专业院系为准备当教师的学生提供一般文化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由教育院系为其提供专门的教育学科课程,为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士学位或教育硕士学位。这也是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化的第一步。它与我国目前的师范院校的不同之处在于,新模式的前提是各专业院系是按照综合性大学的模式在办学,学生入学时并没有定向,只是那些愿意当教师的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或在本专业毕业后,到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接受教育学科专业的系统的教育,毕业后到中小学任教,其余的学生则在本院系毕业;现行的师范院校各院系的学生则都定向为教师教育,但由于接受的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太少,虽然是师范生,实际上不具备做教师的基本素养。

这种模式可以有多种类型:混合式、“3+1”、“2+2”、“3+2”、教育硕士。(1)本科“混合”式是指学生入校后在各专业院系选修一般文化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同时在教育院系选修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毕业时授予教育学士学位。这种模式和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是相像的;(2)本科“3+1”或“2+2”式。学生入学后到各专业院系接受2年或3年的普通文化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的教育,然后到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接受1年或2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的教育,毕业后获得教育学士学位;(3)本科“3+2”式。这种模式指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招收其他学科专业专科毕业的学生或在职教师,为其提供2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毕业时可获得教育学士学位;(4)“4+1”或“4+2”教育硕士。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招收本科毕业并具有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或往届毕业生,为其提供1年或2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学生毕业可获得教育硕士学位。

我国推行这种模式有了一定的基础。现行的本科教育学专业很难招到学生,原因是它的目标是为中等师范学校培养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而现在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都开始趋向于本科化,中等师范学校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所以教育学专业必须把培养目标转向教师教育,即对数学等等学科的学生或在职的本科毕业的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的教育,使其成为真正的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师。但无论是混合式还是“2+2”、“3+1”、“3+2”或教育硕士都需要在课程设计上以教师教育专业化为标准。所以,这就需要扩大师范大学中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系的培养能力,使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有能力承担这种专业化教育。

(三)建立开放型教师教育课程模式

开放型教师教育课程模式指,允许所有的有资格的高等院校设教育学院或教师教育学院,为所有愿意当教师的在读其他专业的学生或已经毕业于其他专业的人提供教育学科专业的课程,达到规定的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和标准,就可获得教师教育毕业证书和相应的学位。发达国家在50年代后基本上都采取了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很明显:既可以充分发挥各院校学科专业的功能,也可以使教师教育专业化;既尊重了学生个人的需要,也满足了社会对各种类型教师的需要。

推行这种模式有两种做法:一是把师范院校办成综合性大学,把原来的教育院系建成专门为愿意当教师的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提供教育学科专业课程的部门。这种模式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推行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因为国家政策还不允许把师范院校改为综合性大学。但国家允许师范大学办非师范专业,这就为独立的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过渡打开了缺口,师范院校都办了非师范专业,如果非师范专业的种类多于师范专业,不就变为综合性大学了吗?师范院校改为综合性大学绝不是不要办教师教育专业,而是把原有的教育院系扩展为专门进行教师教育的部门。这样,其他各院系就专心进行学科专业教育,教育院系专业进行教育学科专业教育。这样就不存在“学术性”和“师范性”之争了,也不存在教育学科课程抢占学科专业课程的时间的问题了。

同类推荐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学模式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学模式

    教育目的问题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作为人类所特有的实践活动,它同人类其它实践活动一样,应具有超前意识,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教育目的就以表象形式存在于教育者头脑中。因此,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存在无目的教育实践活动。
  • 优秀教师转变角色的18个细节

    优秀教师转变角色的18个细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的传统。在中国,经济步人快车道,改革开放已经开辟了广阔市场,学校教师也应结合实际要求,发扬中华民族敬业的优良传统,大力提倡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道德,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教书育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对本职工作,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教育不仅仅是良心的工作,更应该是专业的工作!怎样表明教师的专业?课堂实效的好坏是其重要标准之一。本书教你如何做一个好的教师。
  • 哈耶克社会理论

    哈耶克社会理论

    在西方自由主义或政治哲学领域中,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无疑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然而他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并不只在于他曾经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自由主义学术团体“朝圣山学社”的领袖人物.也不只在于他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而毋宁在于他对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转向或发展以及他对当代社会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宽所做的知识上的贡献,一如S.Gordon在评论哈耶克政治经济学时所指出的。“哈耶克要比罗尔斯、福里德曼、熊彼特或J·克拉克更重要。甚至比任何以经济学为基础而对政治哲学给出综合论述的学者更重要”。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新策略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新策略

    以前,我们认为托尔曼的学习理论研究,既有行为主义的外壳,又有格式塔心理学的内涵,所以将其称为“折衷的学习理论”。
  • 播音主持艺术10

    播音主持艺术10

    本书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者虽对来稿有所选择,但书中论文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或编委会的看法。我们将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全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来稿,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稿,就播音主持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热门推荐
  • 终回幻想

    终回幻想

    我已经想不起什么时候来到这个世界了,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该回去了,但为什么,好像总有人在等我。“大人,不管你去哪,我们都会追随着您。”“人类,感谢我吧!我允许你侍奉我永生,永生都不得死!”“佑,新的征程要开始了么?”“陛下,请再次使用我吧!”在我身边总有这群不是人,却又无限接近人的他们追随着我。
  • 私逃的女神

    私逃的女神

    一个美丽的女神羡慕人间的美男子,就私自下凡去寻找那份浪漫的憧憬。她会找到吗?
  • 重生之妖孽追仙师

    重生之妖孽追仙师

    她本是开在水家后花园的芙蓉,与他纠缠不清,只因要为水家小姐讨回一个公道。不料泥足深陷,为他,甘愿放弃千年道行,化作一缕孤魂。千年后,她投胎为人,前世记忆全失。而他,却已经是高高在上的仙,普渡众生。机缘巧合之下,她拜他为师,而他空有一身仙法,却算不出她的前世。千年前,是不愿爱。千年后,是爱而不能。当她再次选择为爱燃烧,他的心,还能再一次承受失去么?
  • 史上最酷心理学:婚姻与恋爱的秘密

    史上最酷心理学:婚姻与恋爱的秘密

    为什么男人都喜欢美女,而女人都喜欢帅哥?为何“高富帅”称霸婚恋市场,凤凰男却频遭女人驱逐?为何男人喜欢一夜风流,而女人偏爱一世承诺?婚都结了,为何他/她还要求那么多?家有贤妻,男人为何还执迷于“金屋藏娇”?女人的价值跟婚姻成正比还是反比? 本书涵盖了当下最容易出现的婚恋问题,实情引入+进化分析,在看似戏谑的语言里,给深陷婚恋泥沼中的男人女人们提供一个解决现实问题或者改善心态的新方法,告诉你一些你所知道和不知道、你懂得却不会表达的恋爱与结婚心理、两性交际之道。
  • 秋暮夕月

    秋暮夕月

    她是他心之所属,他是她情之所钟,既不能同生,但求同灭。
  • 红警争霸异界

    红警争霸异界

    悲催的18岁小宅男林风意外穿越到千灵大陆,哼!我在这什么都不怕,什么天才,神器,神品功法对我来说都是一群垃圾。劳资靠红警助修系统打败天下无敌手,天启坦克,基洛夫飞艇,光凌坦克,镭射幽浮,心灵终结仪.....
  • 坑神记之妖孽重生

    坑神记之妖孽重生

    唐隐,被一位从原界监狱逃出的妖孽和尚,剥夺了肉身,命魂被一脚踢到原界替和尚受罪···浩瀚的道法,瑰丽的仙术,还有装傻卖萌的徒儿,泡了无数美女跑回来气他老人家!一本与众不同的仙侠传奇,偶然拾起,换换口味也是不错的。好吧,放句狠话,神佛仙魔,揍扁再说!幕后那黑手,勿要以我为棋,围棋,哥哥确实不擅长,不过论起五子棋,你是我的对手吗?!
  • 无限红包

    无限红包

    当红包遇到无限系统?年轻白领莫小凡接到好基友开发的无限红包APP却意外的卷入了一场又一场诡异莫名的无限世界中,匪夷所思的无限任务,残酷的红包任务。爱丽丝、钢铁侠、美国队长、黑豹;浦饭幽助,美人鱼;幽鬼,狮子狗……一个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在红包群里横行,弱小的莫小凡该如何在这残酷的世界里生存。成长机遇与危险挑战并存,莫小凡心中却哀嚎:我只是想抢个红包啊……
  • 薄荷不清冷

    薄荷不清冷

    转学生高冷女神居然是他的青梅竹马顾薄荷?都说她冷酷,清冷,理性,不知在他面前全无“智慧”可言;她交友广泛,每个人都能和她说得上话,事实上没有人能真正走进她心里(直到一个女孩出现)——她凉薄又冷静,从不意气用事;可又执着,敢爱敢恨。陆槐序,老师眼中调皮捣蛋的“坏学生”。成绩差,不守纪律,甚至打架;每天嘻嘻哈哈没个正经,对什么都漫不经心的模样,可恰恰最在意她的看法。全世界都不认同他,只要她理解,就足够了。这是青春,成长,恋爱,努力,人情世故——这是一生遵守的承诺——“你从小就要成为飞行员,所以,在我心里,你就应该是飞行员。”顾薄荷看着他,笑容暖暖的,不清凉。“你呢?从来不用我担心啊!”陆槐序摸了摸她的头:“我这个男朋友真是不称职啊,我的小科学家。”夏,又名槐序;薄荷,夏季盛开。夏之薄荷,因有暖阳,从不清冷;清凉之下,蕴着暖意。
  • 请叫我疯狗

    请叫我疯狗

    你真是像个疯狗一样!这基本上就是骂人的话了。但实际上说出这句话的人才多半是像疯狗一样的人,因为恭谦礼让的人是很少用这样的词语的,所以这句话有时候却反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