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50400000017

第17章 痛失伴侣

荣誉使我变得越来越愚蠢。当然,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就是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往往与别人认为他是怎样很不相称。比如我,每每小声咕噜一下也变成了喇叭的独奏。

——居里夫人

(一)

1904年12月6日,37岁的玛丽又生下一个女儿,他们为她取名为艾芙。玛丽的姐姐布罗尼娅特地从波兰赶来,照料玛丽生产。

转眼就到了1905年的夏天了,皮埃尔的身体好了许多,拖了一年的诺贝尔演讲不好再拖下去了,于是居里夫妇决定在6月份一同前往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6月6日,皮埃尔代表他和妻子玛丽,在瑞典科学院作了题目为《放射性物质镭》的演讲。

首先,皮埃尔表示了自己的歉意:

“由于一些我们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我们未能于1903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与大家见面。”

接着,他又说道:

“要讲放射性物质的特性,我当然不能只讲我们两个人的研究工作……”

在演讲过程中,皮埃尔对镭的特性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也对将来的问题做了一些详尽的专门性解说,使所有学者不得不重新评估他们的研究价值。

在作演讲之余,皮埃尔和玛丽还游览了当地美丽的景色。此时正值斯德哥尔摩一年中气候最为宜人的季节,这也令居里夫妇的健康状况大为好转,而且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悉心的照料。这可能也是皮埃尔短暂的一生当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吧。

在来斯德哥尔摩之前,居里夫妇还担心又会出现那种过分的轰动、欢迎、采访、接见等拥挤的局面,那会让他们不胜其烦。但来到之后,他们非常满意地发现,瑞典科学院的安排很有分寸,官员门也很少出现在这种科学活动之中。

总之,他们原有的顾虑都一扫而光,轻松愉快地作完演讲,又在北欧这块神奇的国度里游览了几个城市,便尽兴而归。

回到巴黎不久,即7月3日,皮埃尔终于被选为巴黎科学院院士。虽然过程不甚顺利,但努力和成就终于得到了人们的承认。

自从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居里夫妇的工作条件就有一定的改善,一方面收入增加了,家里的生活不会那么拮据了;另一方面,实验室里也配上了助手,他们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干那种超过自己体力的重活、粗活了。

但是,实验室的设备仍然十分糟糕,皮埃尔对此深感愤懑,但也无能为力。皮埃尔一直都想回到他以前的结晶体研究课题中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验设备的困扰。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觉得人们的评价不太公平,总是把发现镭的功劳归功于他一个人名下,说玛丽如果没有居里先生,只不过是个一文不名的移民者罢了。如果他开口为玛丽辩解一下,人们马上就会说他太谦虚,将功劳都让给了夫人。如此等等,让皮埃尔的心理感到不能平衡。

当然,玛丽是根本不在乎这些名誉和地位的。只要能够专心地进行科学研究,那些名誉归功于谁又有什么关系呢?

到1905年的年底,居里夫妇的生活和工作总算一步步走向顺利了。那时,皮埃尔46岁,玛丽才38岁,他们都精力旺盛,正是安心从事研究工作的时候,而且也有了还算不错的工作环境……

一切的情形,已经渐渐合乎居里夫妇的愿望了。这一对志同道合的伴侣,如果能够一直并肩努力下去,他们的成就将会有多大,谁知道呢?

然而,生活总是不能够尽如人意。

(二)

自从皮埃尔被选为巴黎科学院院士后,他们开始适应着新的生活。每天,皮埃尔要备课和做实验,玛丽则和从前一样,在赛福尔教书。等到教课忙完后,两个人再在居维埃路的那个狭小的实验室里见面。

安德烈·德比尔纳、阿尔伯·拉伯德以及美国人杜亚纳教授,还有几个助手或学生,都在这个实验室里继续从事着有关镭的研究。

1906年4月的复活节期间,天气特别好,皮埃尔便带着玛丽和孩子们到乡下小住了几天。

在这里,他们每天晚上都带着女儿到附近的农庄去取牛奶。艾芙刚刚14个月,连走路还不稳呢,但却顽强地要踏着那干硬的土车辙走,皮埃尔看着直发笑。

到了星期日,远处钟声一响,夫妇两人就骑着自行车到附近的树林里去野游,然后带回一些开着花的枝子和水毛茛。

第二天,皮埃尔觉得累了,就懒洋洋地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柔和可爱的日光慢慢把笼罩山谷的朝雾驱散。艾芙坐在一条毯子上乱喊乱叫,伊琳娜则挥动着一个绿色的小网在草地上追捕蝴蝶,并为她很少到手的捕获物而快乐地大声欢呼。

皮埃尔和玛丽彼此靠近躺着,欣赏着孩子们的游戏。

或许就在那天早晨,或许是头一天,迷人春光的魅力和宁谧使皮埃尔平静下来,他看着草地上两个蹦蹦跳跳的女儿,再看看一动不动地躺在自己身边的玛丽。

他抚摸妻子的面颊和金色头发,低声说道:

“在你身旁,生活是多么甜蜜的,玛丽。”

星期一的晚上,皮埃尔带着一身春天的气息乘坐火车先回到巴黎,而玛丽和两个孩子又在乡间享受了两天春光明媚的阳光和原野清新的气息。

4月18日,星期三的晚上,玛丽带着两个孩子也回到巴黎。这两天,巴黎都是阴霾密布,阴雨不断,街道也很泥泞,路上的行人常常会打滑摔倒。

4月19日这天早晨,雨依然在下着。这天,皮埃尔要到法乐特饭店参加理学院教授联会的午餐聚会。聚会后,他还要去拜访出版社格吉耶·维亚尔,看一篇论文的清样,然后到科学院……

在临出门前,皮埃尔向楼上的玛丽高声问了一声:

“玛丽,你今天还要到实验室去吗?”

玛丽正忙着给艾芙穿衣服,她边穿边回答说:

“今天恐怕没有时间去……”

她也不知道皮埃尔听见没有,每天都是这样,谁会把今天早晨的话特别记在心里呢?可她万万没想到,这一问一答竟然是他们此生的最后一次交谈……

下午两点半,皮埃尔和教授们在聚餐结束后,雨还在下,皮埃尔便打着雨伞步行到出版商那里去。

到出版商那儿时,大门紧闭。皮埃尔便转身返回来,准备抄近路去科学院。

这里是巴黎的旧区,道路狭窄而泥泞,路上的行人也很多,还有出租的马车来来回回地在路上疾驶,路人的身上时常被飞驰过去的马车溅得满身泥浆。

皮埃尔本能地找人少的路走,有时走在石铺的路边,有时走在路上,步伐有点不稳,好像正在思考什么问题,脸色凝重。

他在沥青路上走了一会儿,跟在一辆慢慢驶去的轿式出租马车后面。到了拐弯处时,皮埃尔就想穿过马路,走到那边的人行道上去。

他心不在焉地移动,离开出租马车给他的掩护,这辆车的四方车箱便遮住了他的视线;他向左走了几步,忽然另一辆马车从他的对面冲了过来,马车夫本能地想立刻停下马车,可由于惯性作用,马车根本不能马上停下。

皮埃尔这时好像突然从沉思中惊醒过来,见一辆马车朝自己横冲直闯过来,害怕地想赶紧躲开,可泥泞的地面却让他一下子滑倒了……

接着,一场人类的悲剧出现了:马蹄和马车的两个前轮从他身体的两旁过去了,并没有碰伤他,可马车的后轮却碾过了他的脑袋…

鲜血在骤雨的路面流散满地,交通警察跑了过来,并赶紧找来一副担架把死者抬到附近的警察局里。从他衣服口袋里的证件,人们才知道遇难者是居里教授。

警察立即打电话通知了索尔本大学理学院,皮埃尔的两个助手马上赶到了警察局,可是看到的,只是教授血肉模糊的尸体,他们失声痛哭。他们不敢相信,一个如此有活力、有智慧的科学家,怎么会突然之间就死去了呢?上天为什么如此残酷、如此不公?

索尔本大学的亚伯特校长和博朗恩教授匆忙赶到居里家中,可玛丽却没有在家。不知道玛丽知道这个噩耗后,会是怎样的悲痛欲绝啊!

(三)

傍晚6点多,毫不知情的玛丽才回到家里。

刚一进门,就看见亚伯特校长、博朗恩教授和四五个陌生人都在家中,玛丽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玛丽疑惑不安地扫视着他们,大家都木然地望着她,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在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中,最终亚伯特校长艰难地开口了:

“夫人,你不要太悲伤……事情实在太突然、太不幸了,居里先生他……他刚刚出了车祸……”

“你说什么?那……那皮埃尔现在怎么样了?”玛丽紧张地问。

“他……他已经去世了……”

“皮埃尔死了?真的吗?”玛丽僵住了,仿佛身处梦境一般,慌乱地重复着这句话,似乎根本就无法相信这个消息。

大家都在身边安慰她,可她一句话也听不进去了,她不再言语,眼神呆滞地坐在一边,嘴里不断地嘟哝着:

“皮埃尔……怎么会这样呢?”

但是,这的确是个真实的悲剧,不是恶梦!

当皮埃尔的尸体被抬回家时,早晨还微笑出门的皮埃尔,现在却是头绑绷带,直挺挺地躺在担架上,这怎么能不令玛丽哀痛欲绝呢!

手表、钢笔、钥匙、证件也都被送了回来,一样也没有少,可是她的皮埃尔,却已经停止了呼吸。玛丽悲伤地亲吻着皮埃尔的双手和脸颊,可是,皮埃尔再也不知道了。

“啊,皮埃尔真的不在了!”玛丽的泪水如同决堤的河水一般倾泻下来。

“皮埃尔走了,我该怎么办?”

在广阔的法国,皮埃尔是玛丽唯一的依靠,而现在,他却离开玛丽和孩子们先走了。玛丽一下子丧失了精神支柱,以后的日子,她和孩子们该怎样度过?

皮埃尔不幸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法国,家里的门铃不断地想响起,来悼念的,来采访的……接踵而来;国王、总统、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都接连不断地拍来电报,写来慰问信,堆积如山。

这时大家最关心的,就是皮埃尔的葬礼什么时候举行?由谁来致悼词?谁代表政府?谁代表科学院?……

然而,玛丽深知丈夫厌恶这种表面热闹实则劳民伤财、没有任何意义的仪式,因此,她毅然决定在皮埃尔去世的第三天,即4月21日的上午将皮埃尔的遗体下葬,并表示不会举行任何仪式,只允许几位亲人和皮埃尔生前的好友参加葬礼。

这一天,法国的《新闻报》写了一篇报道:

居里夫人与她的公公挽着胳膊,走在棺木的后面,直到墓地挖好的墓穴中。墓穴周围有几棵栗树。她伫立在墓穴旁,脸色苍白,目光凝滞而严峻。当有人将一束花送到墓穴旁时,她接过花,将那个花瓣一朵朵地撒在棺木上。

她的动作缓慢而从容,似乎世界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旁边的人都深受感动,默默地看着她。

葬礼主持人提醒居里夫人,她应该接受送葬人的慰问,于是她将花瓣全部撒在棺木上,离开墓穴,默默地站到公公旁边。

那天晚上回家后,玛丽将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默默而又痛心地想念着与她志同道合的老师、伴侣、朋友。他们已经结婚快11年了,现在,她却失去了他。

玛丽将自己的万般痛苦头倾泻在日记当中:

皮埃尔,各地的吊唁电报、信件,在我的桌上堆积如山,报纸也天天报道你的事。但是,任何劝慰和悼念都不能减少我的悲伤,因为它们无法换回你的生命。

……

你为了申请研究费的补助或想加入学术会员行列,屡遭法国政府当局和大学教授的拒绝,可是,现在他们却都向我致歉,并想在葬礼前举行追悼演讲会,我都予以恳辞了。我知道,不论他们如何颂扬你,你的灵魂也不会高兴的。如果在你生前,政府能够答应你的请求,那么在你短暂的一生中,也许会有更大的成就。

可是现在,一切都太迟了,你再也不会回来打开研究室的门了。啊,皮埃尔,我最敬爱的丈夫,我最亲切的老师,现在你把这艰难的研究都留给我了,我该怎么办啊?

……

哥哥约瑟夫和姐姐布罗尼娅接到电报后,都匆匆从波兰赶来,但却没有赶上葬礼。消息来得太突然了,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安慰玛丽,只是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如果布罗尼娅真的开口,那么大家都会失声痛哭的。

葬礼接受后,玛丽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不愿意开口说话,对前来慰问的人也只是木然地点点头。

大家都很担心她,怕她想不开而寻短见。然而,玛丽的外表看起来好像因悲伤过度而麻木,其实,她的内心正在努力地用坚强的理智来压抑着悲伤。

法国政府似乎也为这突如其来的悲剧感动了,主动向玛丽提出,政府可以为皮埃尔·居里的遗孀和遗孤发放一笔国家抚恤金。

然而,玛丽却断然拒绝了:

“我不需要抚恤金,我还年轻,才39岁,我可以挣钱养活我和我的孩子。”

从这件事中,大家又看到了希望。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郭嵩焘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郭嵩焘

    在近代中国,出现过很多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志士仁人,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是他们的代表,郭嵩焘也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郭嵩焘从小聪明过人,深得父辈喜爱。加之他又勤奋好学,因此,家里决定不惜一切让他读书,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超越前辈、有所作为的人。1835年,郭嵩焘17岁。这一年,他考中秀才,在科举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第二年,家里送他到湖南最有名的岳麓书院读书。在岳麓书院,他与后来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家的曾国藩、刘蓉等结为至交。
  • 成吉思汗(名人传记丛书)

    成吉思汗(名人传记丛书)

    蒙古族是一个崇尚“强权即真理”的民族。他们骁勇善战,崇尚武力,与农业民族“化干戈为玉帛”的观念大相径庭。蒙古西攻欧洲,南取中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强盛的帝国——元朝。这个帝国的创始人就是成吉思汗。
  • 一路有树

    一路有树

    周末的晚上,应朋友之邀去看京剧《杨门女将》,中国京剧院莅临成都演出。我这个人很少做随意性的事,那么一个不懂京剧的人架起势去看京剧,肯定是有原因的,其一,附庸风雅,想想那是国粹,自己一个文化人应当对之有兴趣才是;其二,怀想逝去的青春。
  • 丁道尔的故事

    丁道尔的故事

    威廉·丁道尔是16世纪英国翻译家,他的工作给暮气沉沉的中世纪生活敲响了丧钟,也正因如此,他遭到了旧势力的疯狂迫害,英勇献身。本书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他本人貌不惊人,过着平淡的生活,但他在逆境之下坚持理想,献身于人民思想解放的事业,毫不妥协,宁死不屈。在危险重重的流亡之中,他从一地逃到另一地,其间始终不忘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笔耕不辍,树立了一道不朽的丰碑。
  • 起点不决定终点—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0封信

    起点不决定终点—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0封信

    我相信个人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个人对生命、自由和幸福权利的追求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我相信权利之中必包含责任,机会之中必包含义务,拥有之中必包含职责。我相信法律皆是由人所制定,而非人被法律所掌控;我相信政府是人民的仆人,而非人民的主人。我相信人因为工作会变得高贵,不管是用脑力还是体力;我相信世界会给予每个人谋生的机会,但它并不对人类之生存负有义务。
热门推荐
  • 再世为人种田修仙

    再世为人种田修仙

    带着前世无法弥补的遗憾和最深爱的男人给予的伤害重生,再世为人,只为了能弥补前世的遗憾,不再理会那份爱得深伤的更深的爱情,种田修仙,再次遇到那个男人,她要怎么办……
  • 风兮雨夕

    风兮雨夕

    风兮,剑舞惊鸿。雨夕,伊人落幕。尘归尘,土归土。
  • 四姐妹的幸福爱恋

    四姐妹的幸福爱恋

    辰:遇见你,是上帝的恩赐,我会用心守护你。雪儿:碰到你,亦是上帝的恩赐,我会用心爱你。一场打赌,一次意外,命运圈住了这四个姐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我在异世当猫咪

    我在异世当猫咪

    这是一本关于某公司高管被刺杀后,带着系统转生到异世成为一只猫咪的故事,看一只猫咪如何称霸世界!
  • 嘤嘤嘤人家不是故意的

    嘤嘤嘤人家不是故意的

    胖脸怪和他的人类室友的友(并不)好同居故事。无cp向,话说,总不能让他和它组cp吧?
  • 剑魂惊梦

    剑魂惊梦

    一场江湖惊魂梦,墨阳嗜血主浮沉!各势力相互倾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何时才能还江湖以安宁?——冷血的外表、果决的性格、不容侵犯的霸道。独步天下的常十三,内心深处却是无尽的茫然。真正的洒脱快意,到底距他还有多远?小兄弟少安、知己红颜,能否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本书为传统武侠,不掺杂任何元素。没有套路、不是复仇、不存在打怪升级模式,主角上场即是江湖第一。希望这本书能带大家走入一个不一样的江湖世界。——在下常十三,今与诸位共聚天云山,纵横叱咤,歌一曲“剑魂惊梦”!
  • 遇见的人们

    遇见的人们

    此文是架空背景古代文,钟悦自穿越到这个时代,遇见了照顾她的“父亲”,善良坚毅的“弟弟”啊淼,侧福晋处处刁难,太子阴晴不定,钟悦小心翼翼周旋,只愿在这四四方方的府中,安稳度日。她遇见了她的温若谷,钟悦一眼倾心这位温暖谦虚的若谷先生,梦中走出来一般的温若谷虽是投在四王爷门下……两人依旧心心相惜,本想日子这样过,也可。但常常被太子唤在身旁伺候的她,渐渐察觉太子一些异样,竟牵扯上啊淼,钟悦倍感心慌,她想带“父亲”“弟弟”温若谷离开,寻一处安居所,终究天不遂人愿……太子府大宴,钟悦身心俱疲的往宴客厅走去。隔着长廊,一眼望见了人群中的温若谷,钟悦呆呆的望着他的微笑,他微微欠身和府中的谋士行礼,他说“旷兮其若谷,这是不才名字的由来”,她霎那看不清别的面孔,听不见谁在说话,她牢牢记住温若谷这三个字。席间,阴差阳错她竟坐到温若谷的旁边,她一度疑心自己打鼓的心跳声已被他听去……??“听闻先生博学,钟悦有一字想请教”温若谷认识钟悦从一个字开始,他十分讶异这个姑娘唐突的话语却说的那么自然,似乎是在跟一个老朋友叙说自己的感想“博学不敢当,姑娘请问,在下定知无不言”温若谷说完,只见这姑娘轻点右手的食指……
  • 牛虻

    牛虻

    《牛虻》是爱尔兰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的长篇小说,描写19世纪意大利爱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的斗争。本书描述了意大利青年牛虻的成长历程,讲述了他如何在黑暗现实的教训下觉醒,如何自觉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并成长为一名坚强战士的人生历程。牛虻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爱国志士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典型形象,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