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38200000005

第5章 拯救自己

关于“自戕”,有哪些东西是忽悠人的。

尽管是好心,但还是有太多的人都给厌世者支错了招。

尽管一再拖后,但是,把话说到这里,我们还是不得不面对、触碰一个严肃而沉重的话题——自戕。

其实,也许会大大地出乎人们的意料,“自戕”这个话题,尽管严肃,尽管恐怖,但却意外地离我们很近。因为在现实世界里,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或多或少地动过这个念头,甚至曾经不同程度地付诸过行动。

爱情遇挫、家庭矛盾、工作压力、事业失败、人际关系紧张、健康问题、亲朋离去……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些挫折和打击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抑郁心理,而这个时候,“自我了断以便彻底地结束痛苦”这个念头就会时常地蹦出来,跳进我们的脑海。而且,恐怕更加出乎你意料的是,这个念头的出现,在很多情况下都未必是一件坏事,恰恰相反,有时还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就是说,它不仅不会毁灭我们,反而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拯救我们。

那位说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也太惊世骇俗了点儿吧?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惊诧,事情的本质很简单。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自戕”这个念头的产生,都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严肃性。就是说,其实我们的内心深处并没有把这个念头太当真,之所以这么想完全是为了给自己焦虑的情绪寻找一个发泄的出口,发泄完了,身心就轻快了,这个念头也就自然会烟消云散了。所以,偶尔动一下这个念头,是我们的一种本能的“自我拯救”行为,就像人疼了会揉一揉,痒了会挠一挠一样,对我们有百利而无一害。

举一个相近的例子。其实不只是自戕,“戕人”的念头,我们每一个俗世中人也没少动过。打个比方,单位里有一个令你非常讨厌的领导或同事,或你家隔壁住着一个态度和行为举止极为恶劣、嚣张的人,估计你会不止一次地在幻想的世界(比如说梦境)里“干掉”过对方,结结实实地出一口恶气。

在这种情况下,“干掉对方”这个念头本身就已经抚平(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抚平)了你的焦虑情绪,这一切都发生在虚拟的世界中,通常是不会发生在现实世界里的。

但不可否认,自戕和戕人的悲剧,确实在现实世界里真实地存在着。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件事情呢?

还是回到前面那个逻辑中来剖析一下这件事情的本质。简单点说,这种事情从虚拟世界中脱身而出,发生在现实世界里的理由,就是由于这些念头的产生本身对焦虑情绪的抚平作用太弱小了,而剧烈的焦虑情绪不断积累的最终结果就是两个字——爆发,不可遏止地爆发。所以,我们经常说某人做出惊人的举动是出于“一时冲动”,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其实,这些说法并不完全准确。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种极端行为的发生都不可能源于一时冲动,它的发生,一定经历了一个无比漫长的酝酿和成熟的过程,所谓“冲动”,只不过是为它的发生提供了一个契机或导火索而已。而这种现象的存在,是极为可怕的,简直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为什么会这样?道理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现实世界里积累剧烈的焦虑情绪,同时又得不到足够的发泄或被抚平的机会。这意味着什么?从理论上来说,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而且重点是,不是在虚拟世界,而是在现实世界里发生那种不堪的极端事件。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身边的每个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都是一颗危险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这绝不是什么耸人听闻。每一个发生极端事件的人出现后,他身边的人,无论是亲友还是同事往往都会觉得震惊不已、不可思议,就雄辩地证实了这一点。

因此,未雨绸缪、从本质上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然后寻找出一个真正永续有效的预防方法,对于现今这个闷在高压锅里、躺在火山边儿上的时代而言,绝对是一个当务之急。

如果想找到预防自戕的妙招,那么很显然,我们有必要先捋一遍到底有哪些招儿不灵。

下面,让我们试着列举一下“不灵光招数”的清单。

1.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坦白说,这话正确,但说不说两可。因为做这事儿的人根本就不信这个,信这个的人也不可能做这事儿。

2.要从小就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这也是一句不折不扣的废话。因为“良好的教育与成长环境”和“空气”不一样,永远都不可能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惠及天下所有生灵,尤其是我们这些以屌丝自居的社会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一件奢侈品,属于那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稀罕物。所以,把它作为人类的一个永恒的奋斗目标当然没问题,但要解决大量的现实问题则很明显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说了,现在正在动自我了断念头的人也已经错过了这个机会,时光不可能倒流,更不可能有后悔药吃。

3.要多想想你的亲友、子女,你要对他们负责任这句话令人鼻子发酸,但非常遗憾,也是一句无用之言。道理很简单,我绝对相信这句话是自戕之人付诸行动前的一个最大的障碍,但他们之所以能够付诸行动,显然已经越过了这道障碍。许多人在对自己动手之前,都会留下情深意切的遗书,写上一些诸如“把孩子拜托给谁谁谁,请你们务必将他拉扯大,长大后对他说爸爸(妈妈)对不起他”或“爸爸妈妈永别了,我爱你们,下辈子还做你们的子女,好好孝敬你们”之类的话,就是说,他们已经通过写下这样的文字等形式,越过了心中那道最难迈的坎儿,将自己的行为彻底正当化了。再说得简单一点儿,他们认为只要自己这样做了,就是“尽了责”,因此,内疚也好,责任感也罢,这些东西对他们而言,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4.要想想看,这个世界多美好啊!肯定还会有令你留恋的地方此言不假。无论是个人爱好的存在,还是这个花花世界本身的诱惑,都应该是一个巨大的牵绊,让人不忍对自己下毒手。所以,这个东西肯定也是自戕之人行动前的一个巨大障碍。自戕者如果要付诸行动,一定会像通过写遗书来解决“责任和情感”问题一样,为自己找一个合理的理由。而既然他们最后付诸了行动,说明他们也已经找到了这个理由。

这个理由,无非有以下几种:第一,两害相权取其轻。对他们来说,对这个世界的留恋,完败给了对这个世界的厌恶。所以,选择“离开”要比选择“留下”更富有吸引力。第二,受某些人、某种思潮或哲学的影响,坚定地相信“另一个世界”要比“这个世界”更有魅力,更值得去一趟。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说现代西方的某些不健康的网站宣扬“自戕是一种很酷的行为”的理念,而这种理念对于许多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的毒害绝对不可小觑。它带来的恶果是触目惊心的:相当多的无知青少年仅仅因为一个如此弱智而幼稚的理由就轻率地做了傻事。

5.要多找朋友谈谈心,必要时要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坦白地说,这种方法不能说无用。确实有许多差点儿对自己下手的人通过这种办法重新获得了新生。但是,既然这个世界上依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成功地实施了这一行为,说明这种方法还是有着不可挽回的缺陷。理由也很简单:其实,真的能在行动前还能惦记着找朋友聊聊,甚至于主动给心理咨询医生打电话的人,说明他(她)的自戕念头还远远称不上顽固,本身就有很大“自救”的可能。

……

所以很明显,以上这些路数,都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有些招儿即便能有一时之功,可以暂时避免悲剧的发生,但也往往无法挽回最后的悲剧——“自戕念头”这个东西,是有极大的反复性的。对许多人而言,就算一时想开了,可假以时日,遇到相同的坎儿时,往往也会再次萌生这个念头,甚至会比上一次更加强烈、更加不可遏止。

因此,想要真正治本,一定要顺其自然,绝不能勉为其难。说得再明白一点儿,既然人家想对自己下毒手,其实你想拦也拦不住,因为真正能够阻止这种行为的,只有他们自己。在他们自己强大的意志面前,任何外力都是渺小的。所以,放弃与他们强大意志的无谓对抗,钻进他们的意志之中,影响甚至改变他们的意志本身,才是一个永续的治本之招。

好在这样做需要的一个重要资源——时间,绝对是充裕的。我在前面已经说过,自戕这种行为,完全不可能是一时冲动,而是行为实施者长期酝酿、权衡的一个最终结果。说得再直白一点儿,也许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他们在付诸行动时,头脑往往是冷静的,理性的力量不但没有丧失殆尽,反而极为强大。他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这么干的后果是什么,他们是否能够承受这种后果。就是说,他们常常是非常冷静地行动、非常理性地“离开”的,真正头脑发热、在一种稀里糊涂的状态下莫名其妙地结束自己生命的人的比例还是非常小的,至少远远小于绝大多数人的想象。

就拿富士康那个著名的“十二连跳”来说,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自戕传染效应”惹的祸,我却不这么认为。尽管我认可“许多人会因为一个特定的理由,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或地点实行一种近似于集体行为的自戕行动”这种社会现象确实存在,但也不能简单地对这种现象做“传染病”这么幼稚的解释。道理很简单,在旁人看来,这种现象好像是一种“传染病”,甚至是“赶时髦”,但对于那些离去的人而言,这可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生命的离去,绝对不会出于一个如此幼稚的理由,一定有其内在的、更为复杂而沉重的成因。而这个成因,也绝对是经历过一个漫长而纠结的形成乃至成熟的过程,而不会是“瞬间灵感”的结果。否则,我们就无法对富士康那十二条鲜活生命的离去作一个合理的解释——听说隔壁宿舍的张三昨天跳楼了,所以哥们儿今天也想跳一把给大家开开眼!——可能吗?!这实在是太可笑了。

所以,对于任何即将实施这种极端行为的人而言,我们的机会是——也许我们还算幸运,我们还拥有“时间”。

因此,下面的事情就是,我们要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切入这些人的意志深处,并尽力尝试着扭转它。

在对自己下手之前,不妨来玩一个“游戏”

只要生命中存在哪怕一点点的“建设性”,这个生命就绝无可能终结。

经典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叫李晓红的女孩因为恋上自己的老师,却又无心破坏对方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百般纠结下决定了却自己的人生,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彻底终结这段今生注定不会有任何结果的孽缘。但是,在对自己下手之前她还是按捺不住给编辑部打了一个电话,希望有人能最后一次聆听一下她的心声——我不是个坏女孩儿。可令李晓红万没想到的是,这个电话居然把葛优扮演的编辑李东宝招到了家里。在“诡计多端”的葛大爷成功的心理攻势下,她曾经一度以为坚不可摧的必死意志被兵不血刃地破了功,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自戕的念头。

不过,葛大爷的招法也没有什么特别高深之处,就是两条:一、尽量迟滞对方的行动,为自己的作为争取时间。二、用最短的时间,给对方的生活里注入尽可能多的“建设性”。

生命的价值,在于“建设性”,亦即我们常说的“意义”。人活着是因为有这个东西,寻死也是因为失去了这个东西。所以,如果你能为一个一心求死的人寻找到“建设性”,就等于成功地挽救了他的生命。而葛大爷为李晓红寻找到的“建设性”是这样的:为了不让李晓红死,葛大爷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是苦肉计。这种真诚打动了她,让她真切地感受到了原来自己的死居然会让一个陌生人介意到如此程度。正是这种对生命价值几乎堪称微不足道的“再确认”的过程让她重拾了生的勇气。

当然,在现实世界里不是所有厌世之人都有那份运气能碰上葛大爷这样的热心人。所以想要解决问题,还得靠我们自己。只不过,葛大爷的经验大可拿来一用——在对自己下手之前,哪怕一次也好,让我们为自己的生命再寻找一点“建设性”。

不妨尝试着做一个游戏。在一张纸上列出所有置你于死地的原因。然后,找个软柿子捏:寻找一个真正有“建设性”的突破口,做一件真正有“建设性”的事情。这件事情的成功,将打开你的重生之路,让其他的环节也能迎刃而解,或至少变得不再那样致命。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工作压力大富士康的十二连跳、河北与海南的青年教师相继自戕,所有这些令人痛心的事件,似乎都在控诉着一个现代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恶魔——工作压力。不过,也许有人会说:就凭这样一个理由至于寻短见吗?换一个工作不就完了?

可事情哪里会有这么轻巧?在现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换工作”谈何容易?尤其对于这些自寻短见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之所以宁可被工作压力压死也不换工作,说明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这份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或者至少是一个不能换的工作(比如说薪水还可以;社会地位比较高;家人的意志等等)。

因此,既然工作压力会“压死”人,显然“换工作”这招儿不灵光。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另想辙儿。

我的招儿很简单。那就是不妨做一个游戏,让我们来“偷懒”。

别急,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能让工作压力“压死”的人个个儿都有精神洁癖,对他们而言,凡事要干就干到最好,否则不如不干,“溜奸耍滑”这些下三滥的伎俩对他们而言绝对是“不可能发生的故事”。

所以,我不会蠢到向这些人推销如此幼稚的“游戏”的程度,我所说的“偷懒”,完全是另有所指。

说来也简单。工作成果(或工作质量)往往只取决于一个因素,即工作效率,而在很大程度上与工作量抑或工作时间无关。而工作压力则不同,它几乎完全来自于工作时间和工作量。

所以,只要你能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在保证工作质量不降低、工作成果不减少的情况下,工作量以及工作时间对于你而言就不再是个问题了。

这其实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简直就是一捅就破,但遗憾的是,在现实世界里却极少有人能够真正地意识到,更别提熟练地运用了。

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加强这方面的锻炼,相信以你的智商,一定能想出一百个让自己“轻松”起来的妙招。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这个游戏的最大结果还不在此,而在于它能造就一个更强大的职业人士,让你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更加胸有成竹、如鱼得水。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总是能够做到把八小时的工作在两三个小时之内搞定,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在网上冲浪(当然是背着老板),可由于工作质量高,也得到了老板的高度肯定,升职加薪之类的事儿每次都少不了他。这就是个典型的高质量的“偷懒”案例。

所以,请绝对相信我,压力这个东西是一个纸老虎,专找软柿子捏,只要你不怕它,它就会怕你。天底下能活活要了人命的压力,理论上还真不存在,真正要了你命的罪魁祸首,其实恰恰就是你自己。

2.没钱。

其实,这个困惑了大多数人的难题恰恰又是这个清单中最容易搞定的一个。至于说为什么,看完此书你就会明白。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这里就一带而过,不再赘述了。

3.人际关系紧张。

正所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阮玲玉就死在这一点上,以著名影星崔真实为代表的众多寻短见的韩星也死在这一点上。所以,“人际关系”堪称现代人最大的杀手之一。

但是,想摆平这件事情,其实也不难。道理很简单,许多因为“众口铄金”而自行了断的人,恐怕都死在了这个“众”字上。因为这个“众”,就意味着“乱”,而当一个人处于一种“一团乱麻”般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舆论环境中时,往往会方寸大乱、不知所为,最后干脆了断自己、“一了百了”。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非常简单的,即,打破这个“众”字的魔咒,把自己彻底地解放出来。

秘诀就是——死死揪住一个人,将其他人全部忽略不计。你可以按照如下思路为自己设计“游戏”。

(1)给你造成巨大困惑的是“谣言”打个比方,假设有许多人同时造你的谣,而你又一时找不到那个始作俑者。那么,你的应对办法很简单:甭管是谁,挑个嗓门最大、叫唤得最勤的;或者,如果你的胆量不够大,那就找个相对好对付一点的软柿子,然后死缠烂打,彻底将其制服;如果你还有精力,那么就请毫不犹豫地锁定下一个目标,如法炮制、各个击破。

相信我,只要你这样做了,就算你最终没能成功地消灭谣言,但是你奋力反击的样子,也一定会深深地震慑造谣者,并赢得很多人的尊重。

既然这件事情已经让你如此痛苦,甚至恨不得了断人生,那么至少在走之前,你要为自己拉上几个垫背的。

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以死明志”,其实,这个结果你并不能完全预知,因为造谣者不会放过你,你这样做也许反而会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诋毁你的口实,因为他们完全可以说你这是“畏罪自杀”。这实在是太不值得了。决不能轻易地便宜了这帮孙子。

(2)给你造成巨大困惑,对你做过卑鄙恶行,令你的身心遭受严重伤害的“恶人”

这件事情就更好办了。“游戏”的要点如下:要点一:挑一个相对好对付的“软柿子”下手,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让他(她)好好地栽一个大跟头。这里的重点是,为了防止对方的报复行为,先不要让他(她)知道那个幕后的黑手就是你。

要点二:只要你能成功一次,你就会获得巨大的心理快感,即,你就拥有了一个摆脱相对于这个人的长期心理弱势的机会。

随着你对于这个人的心理变得愈发强势,你可以从“幕后”逐渐走到“台前”,让他(她)结结实实地见识一下你的新风采,领教一下你的厉害。

要点三:解决了一些“软柿子”之后,再把你的目标逐步转移到一些“硬骨头”身上,如法炮制、各个击破、扩大战果。

这个“游戏”的结果就是,你会从深受这些“恶人”制约的噩梦中解脱出来,然后惊异地发现,这些曾经让你生不如死的“恶人”,其实也不过如此。

而且,正因为你有着严重的道德洁癖(这一点,从你受到了坏人欺负后,从未想过报复,而只惦记着自行了断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所以,你要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那就是你只会把这些“阴招”用在坏人身上,而不会用在好人身上。简单点儿说,你并没有因为这样做而变成“坏人”,你的“好人”身份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恰恰相反,正因为你这样做了,你的“好人”身份反而会被进一步强化——你将从一个“脆弱”的好人,变身成为一个“强大”的好人。

而这绝对是一个积极的、值得高兴的、甚至是大声喝彩的变化。

4.爱情失败。

这一条恐怕是所有“致命诱因清单”中最难办的一个。让“为情所困、为情所伤”的人在了断自己的人生前玩一个“游戏”,确实是难上加难。

但是,也并非毫无可能。机会也许就存在于“自卑”二字上。

就是说,任何一种爱情的失败,无论是被抛弃,还是求之而不得,抑或“连求的机会都没有”(比如说单相思,如《编辑部的故事》中那个深深地爱上自己的已婚老师却并不想当个不光彩的第三者,更不想破坏心上人美满家庭的女孩儿),对人造成的种种打击中,“自卑”,即“觉得自己不够好”这一点所占的比重,一定是最大的。

明白了这一点,问题就好办了。游戏可以是这种形式——让我们在了断自己的人生之前至少做一件会让对方大吃一惊甚至对我们刮目相看的事情。重点是:这件事情一定是对方“会在意”的事儿;同时对于你而言,这件事情绝非“比登天还难”,属于经过努力(哪怕是艰苦卓绝的努力)一定能办得到的事儿;关键在于,这件事儿你必须办得非常漂亮,要无懈可击。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说,对方嫌弃你的身材太过肥胖——简单,给自己一年时间,到健身房或马路边儿上挥汗如雨去吧!一定要彻底变苗条了给他看看!比如说,对方嫌弃你没有文化、学历太低——简单,给自己两年时间,哪怕天天点油灯,悬梁刺股,也要考个拿得出手的文凭给他看看!比如说,对方嫌弃你没钱——简单,给自己三年时间,哪怕西山挖煤、市场里摆摊儿卖白菜,也要把钱挣出来给她看看!

……当然,你这样做的目的不在于重新得到他(她)的青睐,挽回那已然逝去的感情,你这样做完全在于给自己一个交代,让自己不能就这么窝窝囊囊地走。

既然“自己不够好”这一点已经把你逼上了绝路,那么,你至少要拿出点骨气出来,在最后的日子到来之前让自己至少能在一件事情上“好”起来。

而且,只要你愿意,你一定能做到这一点,让自己好好地出一口恶气——就算老子(娘)配不上你,但在“临走”之前,也绝对不能让你彻底看扁了老子(娘)!

不过,请绝对相信我,当你真正漂漂亮亮地把这事儿办了的时候,其实你的复仇心理也自然会烟消云散了。道理很简单,因为那个时候你已经足够强大,对自己足够有信心,完全用不着“报复”任何人了。当然,那个“自我了断”的念头,也会被你重新树立起来的强大信心击得粉碎。而且重点是,你不会为此感到惭愧,因为你已经赢得了一个更为重要的战果——自己的人生。

5.至爱亲朋的离去。

和上面的做法相仿,你要选择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做一件让你魂牵梦绕的、已然身处另一个世界的至爱亲朋高兴的事情。就是说,既然你无法按捺住对逝者强烈的思念情绪,已经下定决心投奔他们而去,你至少要做到一点——绝不能空着手去,一定得带上点礼物才行。否则,也太没有面子了,对你深爱的逝者们而言,也太没有礼貌了。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说,你挚爱的某位逝者生前最喜欢登山,但是没登成某座名山是他(她)心中永远的遗憾——那么,你至少要在追随他们而去之前,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登上这座山,替他(她)完成这个遗愿。

比如说,你挚爱的某位逝者生前最喜欢吟诗——那么,即便你对吟诗作赋一窍不通,你也要咬咬牙做一个“附庸风雅”的人,用上几年时间学学写诗,哪怕写一本三流诗集(水平三流,但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感情绝对是一流)也没关系,总之不能空手去见那位逝者。

比如说,你挚爱的某位逝者生前最想做的事儿是周游世界——那么,哪怕你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要在了断自己人生之前办了这件事情,替你挚爱的逝者还愿。千万别心疼钱,“钱财乃身外之物”,既然你已经决定脱离这个俗世,那就不妨彻底放弃这些俗念头。

……总之,这个“游戏”的要点在于——你要选择在最后的日子到来之前做一件事,而这件事情必须要有“建设性”,好让自己去得其所、去得安心。而且,我敢向你保证,只要你这么做了,你就等于推开了一扇自救的大门,迈上了一条重生的光明大道。原因很简单,因为只要你做了这个“游戏”,你就会惊异地发现。

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身上蕴藏着多么强大的力量、多么伟大的能量!而这个“游戏”的秘密就在于——它巧妙地把这个伟大的能量从“激励人完成自我了断这种行为”上,转移到了“激励人重新发现自我价值,重新认知自己的巨大潜力”上。

就是说,这个“游戏”给你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让你能够亲眼见证一下自己身上蕴藏着的这个巨大的能量,而且重点是,这种“见证”不是通过“自绝”这一极端的、一次性行为来完成的,而是通过做一系列有“建设性”的事情来实现的。而只要你是一个正常的人,当亲眼见证了自己无与伦比的巨大能量和潜力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会被吓到,情不自禁地惊叹于自己的强大:一旦你有了这种意识,“旧我”将会离你而去,一个熠熠生辉的“新我”将会矗立在你的面前。这就意味着,对于你而言,美好人生的大门将正式开启,好日子就要来了。

“入戏”与“出戏”

只要知道了“出戏”的办法,“入戏”就不成问题了。

那位说了,你支的这招儿还是不靠谱。1.正如你自己所说,能想到这招儿的人,恐怕也死不了,因为他们本身就具备极强的自救意识;反过来说,真正想死的人,也根本就不可能用你的招儿。

2.濒死之人的心情都会极度焦虑、压抑和沮丧,哪有那个闲心玩神马“游戏”呢?

3.一心想死之人,思绪肯定是极端混乱的,哪里还能做出如此细致而理性的事情?

针对这些疑问,我的回答如下。

关于1:此话不假,确实对于一个一心想死的人而言,任何带有明显“施救”意图的行为都会唤起他极大的警惕心理,从而导致救援行动的破产。所以我才会说,对于那些真正具有危险性的顽固派,聊天、开导、心理医生之类的招儿,应该已经不会有任何作用了,因为他们会本能地反感乃至抵制这些东西。《编辑部的故事》里的那个想自杀的女孩,就对葛大爷扮演的编辑充满了提防心理,生怕给他的花言巧语一不留神破了金身,毁掉自己好不容易才痛下的决心,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我支的这招儿里却有一点与那些明显存在“施救企图”的路数不同,即“游戏”二字。怎么也是一死,死之前何不来玩一次“游戏”?赢了,你将获得一个重生的机会,输了,也就死而无憾了。换句话说,我的出发点和别人的招儿最大的区别在于:我的目的并不纯,并不是一心施救,因为“施救”很有可能治标不治本,你救了他这次,也未必救得了他的下一次。我支这招儿的初衷,完全是另有所图:在定下必死决心的情况下,不妨再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做一个颇具挑战性的“游戏”,尝试一下一个崭新的活法。反正成功或失败都无所谓,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你都已经为自己准备好了下面的路。

但是,请绝对相信我,这个游戏的成功概率,将是极大的。理由有二。一、“背水一战”的胜算最高,这是兵家的常识。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果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这个世界上也就应该没有什么能够难倒他了。

二、我已经反复论证了“一心向死之人绝不是喜欢冲动的幼稚之辈,而往往是拥有强大自我控制力的理性之人”这个道理。这一点很重要,无与伦比的重要。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在拥有充分理性的前提下还能够慷慨赴死之人,他的心理该有多么强大、多么惊人!拥有如此强大心理之人,按照一般的逻辑来讲,绝对有机会赢得一个无比强大而彪悍的人生。

但遗憾的是,这一点,恐怕被所有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因为所有人,包括自我了断的人自己在内,都对此事拥有截然相反的认识——他们认为,自寻短见的人全部都是神经脆弱、心理弱小的人。正因为脆弱,所以才会通过采取如此极端的方法来脱离苦海。这真是一种悲剧性的认知方式。

诚然,动“自我了断”的念头确实是心理脆弱的一种表现,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当事情发展到“经过长期冷静而理性地分析与权衡,终于下定决心付诸行动”的阶段时,事情的性质就变了,脆弱者的心理和神经陡然间变得极为强大,这种强大本来预示着深深地埋藏在他们身体内的某种潜力被充分地激发了出来,而且这种强大的心理本来是足以支撑他们营造一个更美满、甚至更彪悍的人生的。但遗憾的是,几乎很少有人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对这种突然发生的强大心理和随之而来的巨大能量完全缺乏准备,所以只用它来做了一件事——“了结生命”而已。这实在是太可惜了。

当然,这一点对于那些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或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病人群体也许并不适用。但我坚定地相信,绝大部分选择自我了断的人,哪怕是一些已经被诊断为某种心理或精神疾病的人,其实都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病人,他们依然有极大的可能拥有强大的、足以自我解救的理性。但现在的问题是,没有人意识到甚至“愿意”意识到这一点,包括当事人自己在内。这真是悲剧中的悲剧。

关于2:这依然是一个事关情绪容量的概念。具体地说,无论多么焦虑、压抑和沮丧,只要没有发展到患上严重心理和精神疾病的程度,那么,这种情绪的瞬间爆发力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递减,抑或沉淀下来。就是说,当事人完全有可能从这种极端的情绪中、至少是暂时地脱离出来,让自己放松一下。何止如此,事实上,很多拥有严重焦虑心理的人都会拼命地追求放松,酗酒、蹦迪、通宵上网、狂唱KTV、胡吃海喝、疯狂健身等等,这种放松就是他们“发泄”的主要方式。在这种心理背景下,玩一个与众不同的“游戏”的心情,绝对是一件“可以有”的事情。

关于3:这个疑问更好解释。道理很简单,就像我反复论证过的那样,真正一心求死的人,绝不会在一个短时间内决策并执行这件事情,他们一定是经历了一个长期冷静而理性的分析、评估和权衡的过程,只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所以,在一个如此漫长的理性过程中,玩一个稍微“认真”点儿的游戏,完全是有可能的。

但是必须承认,这个招儿里似乎还存在着一个先天性的死结,那就是如何“出戏”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游戏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随时“出戏”。因为可以出戏,所以才玩得起。打个比方,为什么无论多么恐怖悲惨的电影都会有人看?就是因为观众在潜意识里知道电影是假的,只要放映结束,影院里的灯光亮起,他们就会立刻平安地回到现实世界中来;退一步讲,如果影片实在过于恐怖,让人很难熬到最后,他们还可以随时起身离场,终止这种令人不快的心理体验,因为他们有这样的自由。也就是说,“随时可以出戏”这一点为观影者提供了强大的安全感,这是促使他们能够心安理得地迈进影院观影的一个潜在前提。

因此,至少从表面来看,“游戏”似乎只能在虚拟世界里才能成立。因为虚拟世界为游戏者提供了天然的出戏通道,所以才能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参与进来。但是,如果把它放到现实世界中,情况则大不相同。因为现实世界是残酷的,只要你敢于玩游戏,就必须接受游戏的后果,不可能有“出戏”的机会。而没有“出戏”这个潜在前提,真实生活中那些赤裸裸、血淋淋的游戏你就玩不起。

所以,如果有人因为这个对我支的招表示质疑,似乎很难反驳。但是且慢,让我们再好好地想一想。我们现在说的是什么话题来着?

“自戕”对吗?

这就好办了,找到解决方法了。实在不行,真把游戏玩砸了的话,不是还有“自戕”垫底儿吗?“自戕”就是一条最好的“出戏”之路。其实,有自戕意图的人之所以会这样做,其根本目的也就是为了“出戏”。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由于这场戏演得实在是太累、太痛苦,他们不想再演了,想从角色中走出来,到台下当个观众。只是对于他们而言,这个“台下”意味着“另一个世界”而已。

其实,类似的“出戏”方式还有很多。比如说远走高飞、人间蒸发,比如说归隐山林、出家当和尚等等,都是如此。只不过,自我了断是这些“出戏”方式中最极端的一个而已。

好了,问题解决了。既然我们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这条“出戏”之路,那么,就意味着“游戏”可以开始了。

同类推荐
  • 每天一堂礼仪课

    每天一堂礼仪课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形成的,涉及语言、行为、衣着、用品、程序等方面的律己敬人的规则。它是人际交往的方法和艺术,它是人类文化的积淀,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成为世界各族人民共同享有的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对于一个人来说,礼仪实质上是人的内在修养、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尊重、恭敬他人的表现形式和行为技巧,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塑造形象的良方、赢得人脉的法宝和竞争取胜的利器。
  • 说话的艺术

    说话的艺术

    本书以说话对象的心理、说话的基本技巧、说话的艺术体现三部分,介绍了“说什么”和“怎么说”这两个概念,诠释了“说话也是生活的艺术”这句话,并告诉读者“在人生的胜局中,不会说话是万万不能的”。
  • 与鲨鱼共游:不被吃掉的职场生存法则

    与鲨鱼共游:不被吃掉的职场生存法则

    跳槽不谨慎,小心千古恨。职场不规划,未来真可怕。我们工作中的上司或者BOSS,就像身强力壮的鲨鱼。我们如何才能周旋于他们之间获得高薪或晋升呢?本书提供给每个职场中人拍手叫绝的现实宝典,让人们学习如何处理当今职场生涯中的上下级关系、如何获得高薪或晋升等一系列常见的问题,并通过问题展开论述,以大量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讲道理。相信读完它之后,“与鲨鱼共游”不再是梦想。
  • 优秀员工不抱怨

    优秀员工不抱怨

    你还在抱怨工资太低?抱怨工作条件太差?抱怨工作太累?抱怨压力太大?抱怨工作枯燥乏味?……别再抱怨了。在你的抱怨声中,那些默默苦干的人已经远远赶超了你。突破职业瓶颈,获得职场重生,与其抱怨工作,不如改变自我。让自己永不“贬值”。
  • 创业要趁早

    创业要趁早

    本书依照开创和发展事业的过程,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创事业”,介绍创业须知的事项,例如,抓准创业的最佳时机、需不需要取得校方同意、学生一般的创业种类等等。第二部分“募集资金”,说明如何找到人投资或赞助校园事业。第三部分“兼顾事业与学业”,指出许多平衡工作、人际关系和学业的方法,教你如何保持好成绩和准时毕业。
热门推荐
  • 实用心理学3

    实用心理学3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心理学,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勒温在他的“场论”中所阐述的那样,离开了对心理动力场的分析,我们就无从理解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本质。本书以社会生活中的人类心理与行为作为分析对象,从心理学本身的发展以及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为主题,分析了人格、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交换、社会态度、人际关系、团体、文化以及健康等领域的心理学应用问题。这些分析对我们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生活的意义,以及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荡剑诛魔传

    荡剑诛魔传

    【原名:相忘江湖】外夷霍乱平息十余年后,邪门魔教阴谋逆乾坤,名门正派羸弱难自保,贼臣奸宦弄权搅风云,高举侠义大旗的新兴江湖势力腹背受敌下,竟兵戈相向。中州朝野一片混沌,昔年遗患暗流涌动,风云际会,谁主天下沉浮?为侠,为大义而舞剑?为魔,为己欲而操戈?是非善恶谁能断,不过戏说,且听戏说。故事从十六年前,主角出生的那年开始……-----------------------------------ps:新人处女作,希冀能以古龙的文风刻画出金庸的丰满故事,望各位书友能一同见证尘缘叹与姜逸尘的成长进步,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担待。flag:本书绝不太监!
  • 与偶像的距离

    与偶像的距离

    当红艺人邹希仁还是一个在校大学生,作为他的忠实粉丝鹿小婉也是一名大学生。明明读的是计算机专业,却非要去邹希仁的经纪公司当一个经济人小白。阴差阳错的被安排到邹希仁的经纪人身边跟着学,又因为阴差阳错邹希仁的前任经纪人有事情,把邹希仁丢给了鹿小婉一段时间,这对鹿小婉来说,无意是超级开心的事情了。在这段时间里,邹希仁突然官宣他跟自己发小的恋爱关系,后来……
  • 公爵达维安

    公爵达维安

    这是一部西方奇幻类型的小说。虽然归为奇幻类型,但却并没有网游练级似的修炼过程和奇奇怪怪的武力等级划分。有的只是引人入胜的情节,催人泪下的故事。自夸就到这里,请大家关注拭目以待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狂妃难驯

    狂妃难驯

    他是辽国王爷,惊采绝艳,却嗜血霸道,姬妾无数。她是被现代遗弃的穿越女,间谍求生,却暗藏芳心。他说“我爱你,便要将你折磨在手心,让你生生世世只是我的人。”她笑的美眸流转“若你爱我,不如地狱等我。”情路纠缠,她与他斗了一世,他也折磨了她一生,而最终的心是否还一生不悔?
  • 万界集卡系统

    万界集卡系统

    孟煜重生斗罗大陆,表示压力山大。孟依然:孟煜你可以啊,先天魂力比我高孟浩然:哇!煜哥好厉害啊!龙公孟蜀:小煜啊,你就是我们家族振兴的希望啊……
  • 异界为兽我为尊

    异界为兽我为尊

    一个意外引发的身份转换,一头无知小兽闯入天变乱世,一场情感造就世事无常。天地初开异兽最为强大,然而玄祖之后人族为尊,兽族迫于人族的威胁安于一隅。魔门野心勃勃,人族中各种势力尔虞我诈,而身为异兽的主角却因种种原因不得不在这世界激流中逆流而上,他又将怎样改变这个世界,这一切尽在异界为兽我为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学渣联盟

    学渣联盟

    赤色彗星撞击地球造成惊世灾难,学霸组建少年特攻队拯救世界。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