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76600000001

第1章 晋楚争霸

晋楚争霸中原,先后爆发了与楚较量的战争——邲之战、鞍之战、鄢陵之战……晋悼公采用保宋、和戎、联吴及疲敌战法兴复霸业;晋平公率领晋、宋、卫、郑、邾、滕、曹、杞、莒、薛、小邾联军重创齐军——平阴之战;晋卿士魏舒率军在大原重创狄军——大原之战。

一、晋楚争霸中原之战

(一)邲之战

邲之战是春秋中期(公元前597年)的一次著名会战,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国和楚国争霸中原的第二次较量。

楚庄王因为这次战争的胜利,无可争辩地挤入了史所称道的“春秋五霸”的位置。

晋霸战争

楚国长期以来是南方的大国,物产丰富,兵力充裕,虽然在城濮之战中遭到了失败,但它仍具备着东山再起的实力。

城濮之战后不久,楚国即与晋国讲和,以减轻晋国的压力,转移晋国的视线。在达到这一目的之后,楚国积极发展军力,伺机再次北上中原,同晋争霸。

晋国自从取得城濮之战的胜利后,就开始放松对楚国动向的警惕,又与原先的盟国——秦国之间产生了矛盾。矛盾不断激化,两国间先后几次发生战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殽之战。这次战争中,晋军虽然伏击秦军成功,使对方“匹马只轮未返”,取得了战役上的大胜,但是在战略上却比较失败。它使得秦晋同盟的关系陷于瓦解,两国间的战事频繁发生。秦国亲近楚国,从而极大地牵制了晋国的力量,这就为楚国再次北进中原提供了客观上的帮助。

于是,楚国便利用这次机会,再次向中原地区用兵,扩张自己的势力。它接连吞并了中原南部的江、蓼、六等小国,并讨伐了郑国和陈国,使他们降服。接着它又先后迫使蔡、宋等国归附自己。

楚庄王继位之后,英明有为,在他的整治下,楚国的实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甚至借出兵讨伐陆浑之戎的理由,公然布兵于洛邑境内,向周天子询问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九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王这样做,无疑暴露了他想要取代周天子的用心。这个举动虽然遭到周臣王孙满的批驳,但是却充分反映了楚国实力再度崛起的这一客观事实。

当然,楚庄王心里很清楚,要真正号令中原诸侯,仅仅征服陈、蔡等国是不够的,必须从军事上战胜晋国才能实现自己的夙愿。于是,他伺机寻求与晋交战。

这个时候,晋国看到楚国势力重新弥漫于中原的局面之后,很不甘心,所以召开盟会,取得周边许多国家的支持,想要抑制楚国向北进军。

当时,郑国和宋国夹在晋国和楚国的势力之间,对哪一方也不敢轻易得罪,只好两面讨好,以求自保。尤其是郑国,由于它位于中原腹心四战之地,处境更是微妙。这时它被晋国威逼,权衡利害关系,又投靠了晋国。

楚国知道郑国在争霸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决定对郑国宣战,迫使郑国投靠自己,以便进而封锁黄河,组织晋国南下。

晋国召开盟会

于是周定王十年(公元前597年)的春天,楚庄王就以郑国和晋国同盟为罪名,开始向郑国发兵。于是,晋楚之间战争的序幕便拉开了。

同年六月,郑国的都城被楚军围困了几个月,但一直顽强抵抗着,由于得不到晋军的及时援助,终于被楚军攻破。

郑襄公向楚军求和,楚庄王答应了这个请求,退兵30里,与郑国达成了同盟,郑国将襄公的弟弟子良派往楚国作为人质。

郑国是晋国进入中原的重要通道,晋国当然不允许楚国控制这里。所以当楚国围攻郑国两个月以后,晋景公就委任荀林父为中军元帅,率领军队营救郑国。

然而,由于晋军发兵时机已经晚了,延误了良好的作战机会,进军又不迅速,所以当郑国与楚国达成同盟的消息传来时,晋军才抵达今黄河北岸的河南省温县地区,因此而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晋军内部对于下一步的战略方案产生了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执。

荀林父认为既然郑国已经向楚国投降了,那么晋军再去营救郑国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他主张暂时不渡黄河,留守观看形势变动,待楚军南撤后再进兵,逼迫郑国向己方投靠。上军主帅士会认为荀林父的意见有道理,强调己方只能观察形势采取行动,楚军正处于有理、有利、有节的优势地位,现在同它作战对晋国是不利的,主张另寻时机,再树霸权。

但是他们的意见却遭到了中军副将郤穀的坚决反对。他认为晋国之所以能称霸中原,是因为军队勇武,臣下尽力。如今晋国失掉郑国,就是不得“力”;面临敌人而不打,就是不得“武”。若是在我们这些人手上失掉霸主地位,那我们还不如去死。并强调“成师以出,闻敌强而退,非丈夫也。”在这种好战心理的驱使下,郤穀不顾荀林父的军令,擅自率领自己的部属渡过黄河,向南进军。他的这种行为无疑严重干扰了晋军统帅中枢的有效指挥。

晋下军大夫认为郤穀擅自渡河是必败无疑的。

这时司马韩厥向荀林父提出了建议:他认为郤穀不服从指挥去攻打敌人,势必会招致危险,荀林父身为元帅,对这件事情是负有很大责任的。所以还不如命令全军渡河前进,这样,即使是打了败仗,责任也是由大家共同承担的。

荀林父听了这个建议,犹豫不决,最后被迫命令全军南渡黄河,行至邲地(河南衡雍西南),由西向东背靠黄河列阵。

伍参向楚庄王建议同晋开战

楚军方面听说晋军已经渡过黄河,内部也出现了分歧,令尹孙叔敖主张见好就收,及时撤兵,不和晋军作正面的冲突,而宠臣伍参则认为晋军内部出现了将帅不和的局面,这非常有利于楚军攻打晋军,因此向楚庄王建议向晋军开战。楚庄王采取了伍参的意见,打消了南撤的念头,率领军队向北推进,抵达管地(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

就在大战一触即发的前夕,郑襄公派遣使臣皇戍前往晋军的营地,劝说荀林父进攻楚军,并答应郑军会协同晋军作战。

对于郑国的这一劝战建议,晋军将帅中又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郤穀极力主张答应郑国的要求,赞成立即出战,认为打败楚国,降服郑国就在于此战。

下军副将栾书不同意郤穀的意见,认为楚军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士气骄躁、毫无防备。郑国来劝战,纯粹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希望晋国和楚国速战速决,以战争结局来决定郑国的去从。中军元帅荀林父一时犹豫于两派的意见之间,迟迟没有作出决断。

正在晋军进退不决的时候,楚庄王派遣使者去见晋军的主帅,表示楚这次出师北上,只是想要教训一下郑国,并没有得罪晋国的意思。

晋上军将士会代表荀林父答复说,晋国和郑国一同受命辅佐周王室,如今郑国怀有二心,晋国才派使者来质问郑国,而与楚国没有关系。回答得比较客气,所以郤穀对此极为不满,认为荀林父谄媚楚国,便派中军大夫赵括用挑衅性的语言答复楚国的使者。说晋国出兵是为了把楚军从郑国赶走,所以会不惜同楚军交锋。

赵括与楚国的使者

这样一来,晋军内部的混乱分歧,便直接暴露在楚国的面前,从而使楚庄王掌握了晋军的真正意图和虚实。

为了进一步迷惑晋军,确保决战的胜利,楚庄王再次派人向晋军求和。荀林父原先并没有决战的决心,见楚军求和,即予以答应,并放松了戒备。这时,楚军就乘机派遣乐伯、许伯、摄叔等人乘战车向晋军挑战。既打击了晋军的士气,又摸清了晋军的虚实。

楚军向晋军挑战后,晋军中有两个将佐魏锜和赵旃心怀不满,希望楚军失利。并先后要求前去向楚军挑战,未被允许,就改为出使请和。

赵、魏两人进至楚军的营地以后,擅自向楚军挑战进攻,结果恰好被楚军利用,楚军于是全力出击,猛烈地攻打晋军各部,给前来挑战的晋军魏锜、赵旃以沉重的打击,并乘胜进逼晋军大营。

这时,荀林父还在军营中等待楚军派使者前来议和。楚军突然如潮而至,使得他不知所措,无计可施,竟然在惊恐中发出全军渡河北撤的命令,并大呼要奖赏先渡河的将士。

这样一来,晋军更是陷于一片混乱中,大败溃逃,拥挤于黄河河岸附近,争相渡河逃命,船少人多,渡河也缺少指挥。先上船的怕被楚军追及,急于开船,未上船的跳入河中,手攀船舷,以至船只不能开动。结果引起一阵自相砍杀,使晋军蒙受重大的损失。

所幸的是,楚军没有压迫晋军在河岸聚歼的计划,晋军大部才得以渡河逃脱战场。另外,晋上军在士会的指挥下,做好准备,设伏挫败楚公子婴齐率领的楚左军进攻,有条不紊地向黄河北岸撤退;晋下军大夫荀首为了营救他的儿子荀罃而奇袭楚先头部队,并取得成功,射死了楚将连尹襄老,活捉了公子谷臣。所有这些,也都起到了掩护晋军渡河的客观作用,减少了晋军的伤亡。

楚庄王与楚军将帅商讨对晋作战方案

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楚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邲之战自此结束。

接着,楚庄王进驻衡雍,在那里修筑了楚先君的宫殿,举行了祭河仪式,并召开了祝捷大会,然后撤军凯旋南还。

从此,楚国在中原的地位更加坚固了。

(二)鞍之战

鞍之战是指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晋卿郤克率领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在齐地鞍(今济南西北)击败齐军,迫使齐军背弃楚国而从晋的作战。

十八年春,齐国趁晋国霸业中衰的时机,出兵攻打鲁国,然后攻打支援鲁国的卫国军队。面对齐军强大的攻势,鲁国与卫国向晋国求救。当时,晋国的宿敌楚国已经从晋国的手中夺取了对中原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正努力施展拉拢齐国的外交手段,以进一步削弱中原地区抗击楚国的势力。

晋景公深知,如果楚国拉拢了齐国,必将给晋国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晋国为了惩戒叛逆,震慑诸侯,复兴霸业,命令中军元帅郤克率领上、中、下三军战车800乘,会同鲁、卫、曹及狄人的军队进攻由齐顷公率领的滞留在卫国的齐军。

齐顷公听到这个消息,命令齐军避开诸侯联军的锋芒,迅速东撤。

六月十六日,联军尾随齐军至齐国西南部的靡笄山(今济南千佛山)下。齐顷公下令停止撤退,并派遣使者向郤克挑战。

第二天早晨,双方在鞍列阵。求胜心切的齐顷公自认为齐军勇猛,于是马不披甲,催动其所乘的战车,率先向晋联军冲击,于是两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郤克及其战车御手解张虽然身受箭伤,但仍然坚持指挥战斗,顽强地同敌军作战。解张一手挽缰,一手击鼓,带领军队向齐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齐军不敌晋军,终于溃散。晋联军乘胜追击,继续向东进军,经五舆向北,攻打齐国的都城临淄西南方的马陉(今山东淄博东南),进而威胁临淄。齐顷公被迫派遣使者向郤克求和。

七月,晋、齐两国在爰娄(又作袁娄,今山东淄博临淄西)结盟,齐国再次屈从了晋国。

(三)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发生于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年)六月,在鄢陵地区(今河南鄢陵西南)。

这场战争中,晋军善于观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了同自己争霸中原的老对手——楚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

从这层意义上说,鄢陵之战堪称为当时晋楚争霸的最后一幕。

公元前578年,晋国取得了对秦麻隧之战的胜利后,开始处于争霸的最有利的战略地位和历史时期。这时,秦国被打败,一时无暇顾及东方的形势;齐国和晋国的同盟正处于巩固阶段;中原的许多小诸侯国都向晋国称臣;南方的吴国和晋国联手,把楚国当做共同的敌人。晋国在寻找有利的时机同楚国战斗,以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中原地区的霸权。鄢陵之战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周简王九年(公元前577年),郑国率领军队攻打许国,攻入许都外城,许国被迫割地求和。但是,由于许国是楚国的附庸国,郑国的行动引起了楚国的干涉。

于是,第二年楚国便起兵攻打郑国,郑国不得不屈服于楚国。郑国背叛晋国后,依仗着有楚国作为自己的后盾,发兵进攻宋国。郑国的所作所为,直接违反了诸侯的盟约,并且为楚国势力的北上提供了便利条件。

对此,晋国当然不能毫不顾及,于是决定发兵讨伐郑国。任命栾书为中军帅,并联合齐、鲁、卫等国一齐出兵攻打郑国,当时是公元前575年。

楚共王听到晋国出兵的消息,也不甘示弱,亲自统率楚军同郑军、夷兵,任命司马子反为中军帅,迅速北上援救郑国,于是,晋国和楚国的军队便在郑国的鄢陵相遇了。

当时晋国的盟军齐、鲁、卫军还在赶往鄢陵的途中。对于这样的情况,楚军统帅部做出了这样的决策:趁着齐鲁各国的军队还没有到达战场,先集中优势兵力打败晋军,进而把握军事上的主动权。

晋、楚两军在鄢陵相遇

为此,楚军于公元前575年的阴历六月二十九日发兵攻打晋军,而这一天是古代用兵所忌的晦日。楚军趁晋军毫无准备的机会,利用晨雾作为掩护,突然迫近晋军的营垒布列,想要同晋军速战速决。

这个时候,晋军还没有看到盟军的援兵,而且晋军营垒的前方有泥沼,楚军逼近后,兵车无法出营列阵,因此处于极其不利的形势下。

鉴于这种形势,晋军的主帅栾书认为应该守住阵地等待援军的到来,然而新军的统帅郤至认为楚军有许多多弱点,如:楚军中军帅子反和左军帅子重的关系比较僵化;楚王的亲兵不精良,而且郑军的列军阵势毫不整齐;随楚出征的蛮军丝毫不懂得阵法;楚军在用兵的晖日发兵很不吉利。郤至认为敌军这样的形势丝毫没有斗志,因此,他认为楚军应该趁着这个绝好的机会发动进攻。

晋厉公认为郤至的分析十分有道理,于是改变了原先等待援军的计划,决心趁此有利的时机,立即同楚军决战。随即调动了上、中、下军及新军布列阵势。

双方在决战前都进行了战场的侦察活动。

楚军方面,在晋国叛臣伯州犁的陪同下,楚共王登上战车,观察晋军阵营中的动静。伯州犁逐一向楚共王解释了晋军活动的性质和目的,介绍了晋军在战斗前的准备情况。然而,楚军并没有由此而判明晋军的作战意图,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准备。

晋军方面,在楚旧臣苗贲皇的陪伴下,晋厉公登上高台观察楚军的阵势。苗贲皇对于楚军的内情非常熟悉,便向晋厉公提出了建议:楚中军的王族部队是楚军的精锐部队,所以晋军应该先以精锐部队将楚军的左右军一一击破,然后再合军集中攻击楚中军。

晋厉公和栾书采取了这一建议,及时改变了原有的阵势,任命中军将、佐各率领精锐一部加强左右两翼。确定了首先击破楚军中薄弱的左、右军,然后围歼楚中军的作战方案。部署完成之后,晋军马上出营,绕营前泥沼的两侧,向楚军发起了进攻。

楚共王看到晋中军的兵力十分薄弱,马上率领中军攻打,想要先击败晋中军,却遭到了晋军的顽强抗击。晋将魏锜用箭射伤了楚共王的眼睛,楚中军不得不后退。

楚共王中箭受伤的消息很快传遍楚军,造成人心浮动。晋军趁着这样的形势猛烈地攻打楚左、右军,楚军终于抵挡不住,陷入被动的局面,阵势大乱,纷纷向颍水北岸方向撤退。双方一直从早晨作战到傍晚,楚军的损失很大,公子茂也成了晋军的俘虏。楚共王只好收兵,而晋军见天色已黑,也暂时中止了追击。

当天夜里,楚中军帅子反检查救护了受伤的士兵,补充兵卒战车,修理甲胄兵器,整顿部队,准备次日再战。

晋军看到楚国还不服输,也积极行动起来,补充军队,秣马厉兵,准备来日再一决雌雄。

楚中军帅子反后悔万分

楚共王听到晋军备战的消息,感到十分不安,急忙召见子反商量对策。但此时子反却因多饮了两盅,大醉卧帐,不能应召。楚共王见元帅如此,不禁心灰意懒,自己料定再战也不会占不到什么便宜。于是率军宵遁,撤退到瑕地时,楚中军帅子反后悔莫及,便自杀身亡。

第二天,晋军进占了楚军营地,鄢陵之战以晋军的胜利至此结束了。

二、晋悼公兴复霸业之战

晋悼公兴复霸业之战是指周简王十三年至周灵王十四年(公元前573年—公元前558年),晋悼公为在中原复兴晋国霸业而进行的战争。

春秋中晚期,中原诸侯的盟主晋厉公总是失信于诸侯,使得中原许多国家不满而想要背叛晋国。当时,晋国栾氏、郤氏、中行氏三个卿族的势力越来越庞大,晋国因此而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晋国的霸主地位也越来越衰弱。

周简王元年(公元前585年),晋国将都城迁到了新田(今山西侯马西)。晋厉公开始任命亲信为执政大臣,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君主权利,铲除国内的各个强族。

在晋军打败了强敌楚国之后,晋厉公趁卿大夫之间不合的机会,杀掉了郤氏三个卿大夫,并剿灭了他们的部族。栾氏及中行氏担心自己也会遭此结果,便杀掉了晋厉公。

十三年春,年仅14岁的晋悼公继位,他天资聪颖,颇具雄材谋略,即位后便致力于重振晋国霸业。他重用了吕相、士鲂、魏颉、赵武等有才能的人,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令,如整顿内政、救济灾患、薄赋宽刑、用民以时及严格训练军队等,旨在富国强兵,并努力贯彻实施,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在晋国的霸业衰弱的时候,晋国的宿敌楚国趁机从晋国的手中夺取了对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国及南部的陈、蔡等国的控制权。

十二年,楚国又发兵攻灭了东方的小国舒庸。晋悼公元年(即周简王十三年)六月,楚共王趁着晋国新立国君的时机,同郑军联合发兵攻占了晋国和宋国边界的东部要邑——彭城,以此来压迫宋国,并企图截断晋国和吴国之间的联络。同年的冬天,宋国发兵收复彭城,但却没有成功。由于宋国受到着楚国大兵压境的威胁,便派遣使者到晋国去请求援助。

晋国的主政卿士韩厥认为晋国应该发兵援助宋国,这样可以在诸侯国中重新取得威信,以便晋国重新取得霸主地位。悼公认为很有道理,便开始采取一系列的外交会盟与武力进攻。

(一)晋悼公兴复霸业的方略

晋悼公兴复霸业的方略主要是保宋、和戎、联吴及疲敌战法。

由于中原南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已经先后被楚国控制,只有地处中原东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宋国和卫国仍然臣服于晋国。黄河与济河流经宋国,地势十分开阔,如果被楚国占领,楚国就可以直接进攻曹国和卫国,然后进而攻打齐国和鲁国,最后进攻晋国。所以晋悼公十分重视宋国这样一个重要的据点。

于是,晋国于周简王十四年的春天,率领诸侯联军收复了彭城。同年的五月,晋国再次率领诸侯联军进攻郑国、楚国和陈国,以此以在诸侯国中树立晋国的威信。第二年的冬天,晋国趁着郑国丧君的机会,率领齐、鲁、宋、卫、曹等国联军攻占了靠近郑国西北边境的战略要地——虎牢筑城,这使得郑国再次受制于晋国。

晋悼公四年(即周灵王二年,公元前570年)的夏天,晋悼公偕同周卿士单于与齐、鲁、卫、郑、宋、陈、邾等国的国君在卫邑鸡泽结为同盟。于是,晋悼公的霸主地位重新得到确认。

周灵王三年冬,晋悼公为了扩大自己的成果,采纳了大夫魏绛“和戎”的建议。

首先与晋国东北方的山戎无终国媾和,然后又善待诸戎,这样使得晋国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可以集中兵力攻打楚国。

同时,为了进一步牵制并且削弱楚国的力量,晋悼公坚持使用晋景公的“联吴制楚”战略,继续和吴国交好。于周灵王九年的夏天,晋国派兵联合诸侯的军队进攻了在地理上阻碍晋国和吴国交往的夷族小国——倡阳。

晋国的势力不断扩大,楚国不敢与其轻易发动战争,所以在同晋国争夺对宋、郑、陈等国控制权的过程中,采取了“晋来则退,晋去则进”的战略。为此,晋国在悼公十年(即周灵王八年)的冬天,在以武力征服了郑国之后,采取了卿士荀罃的建议,将晋军的上、中、下、新四军分为上、下、新三军,每军都配合一定的诸侯军队,轮番南下作战,要求速进速退,不是为了取胜,而是要使楚军劳顿。

荀罃向晋悼公提出“疲敌战法”

同时,为了配合疲敌战略的实施,魏绛提出了减轻劳役、改革经济的建议,晋悼公采取了此建议,经过改革,晋国内出现了富强的局面。

随后,晋国于悼公十一年、十二年利用其比楚国接近郑国的有利条件,三次发兵会同诸侯联军攻打叛服无常的郑国,这使得楚军为了营救郑国而疲惫不堪。在这个过程中,晋国始终掌握着战斗的主动权。

周灵王十年九月,晋悼公亲自率领诸侯联军攻打郑国。由于楚国没有能力救援郑国,所以郑国从此诚心归服于晋国,此后二十余年间不再反叛晋国。楚国也没有力量再与晋国争夺郑国和宋国。

周灵王十四年十一月,晋悼公逝世,他复兴晋国霸业的举措也从此结束了。

(二)平阴之战

平阴之战是指周灵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晋平公率领晋、宋、卫、郑、邾、曹、薛、杞、莒、滕、小邾联军在平阴(今山东平阴东北)重创齐军的作战。

十四年十一月,晋悼公病逝,他的儿子晋平公继位。一向怀有争霸志向的齐国趁着晋国立新君的机会,公然背弃中原联盟,与楚国通使交好,并且发动兵力攻打鲁、卫、曹等中原盟国,想要代替晋国称霸中原。

周灵王十七年,为了巩固中原联盟,维护霸业,晋平公亲自领兵出征。晋、宋、卫、郑、曹、滕、薛、莒、邾、杞、小邾十一国军队在鲁济(即鲁界内济水,今山东境内)会师。齐灵公率领军队在平阴组织防御准备,并在平阴附近的防门挖壕筑墙以坚守平阴。

诸侯联军兵分两路,以主力攻打平阴的齐军,余部经鲁、莒国境,越沂蒙山,袭击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联军主力在防门展开攻坚战,齐国的守军死伤很严重。

为了迷惑齐军,联军又在平阴南面山泽险要的地方虚张旗帜为阵,用战车拖着树枝扬起尘土,恰似大军驰骋。齐灵公见此情景,大为震惊,就在夜里率领军队逃遁了。

联军侵入平阴,俘虏了齐军的殿后将领殖绰、郭最。继而占领了京兹(今山东平阴东南)、邿(今山东平阴西南)、围卢(今山东平阴东北),主力直逼临淄城下,与先遣之军会合,将齐都团团包围,火攻齐都四面城门。

齐灵公想要逃到邮棠(今山东平度东南),被太子和各大臣劝阻。联军对溃逃的齐军穷追不舍,东至潍水,南及沂水。此时,楚国发兵攻打郑国,以此来营救齐国。晋平公唯恐腹背遭到敌人的攻击,于次年春与诸侯在督扬(今山东长清东北)会盟后撤军。

(三)大原之战

大原之战是指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晋卿士魏舒率领军队在大原(今山西晋阳南)重创狄军的作战。

春秋时期,晋国周围分布着许多狄族,屡次挑起战争。公元前541年夏,晋卿士魏舒随同主将荀吴率领军队与狄军在大原相遇,发生了激烈的战争。

晋卿士魏舒亲自率军与狄军作战

由于战场地形比较复杂,道路十分险要,战车难以施展作用,这对于以车兵为主的晋军是十分不利的;狄军则多为步兵,并且他们适应了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由于这样的原因,魏舒建议放弃战车,改用步兵编制,五乘战车的甲士被编为三伍。荀吴认为这样很有道理,采取了魏舒的建议。

晋军将步卒与甲士混编为五个方阵,各阵之间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作战整体。

战斗刚刚开始的时候,狄军对晋军的新阵法不以为然,还没有布好战斗阵列,就向晋军发起了进攻。晋军诱敌入阵,重重地打击了狄军。

同类推荐
  • 风雨狮子庙

    风雨狮子庙

    三娃的一生虽然记载了太多的苦难,单纯憨厚的他却没记住多少,反而幸福的往事却经常回忆在脑海中。家产被分,被叔伯兄弟欺负,性格变得胆小怕事,畏手畏脚,经常被取笑被捉弄,然而幸福也经常围绕在他身边,幸运之神总是光顾到他身上,惹来了更多的羡慕和嫉妒,三娃知道那是上帝的眷顾。直到有一天,美丽的新娘子成为大家族的主事,三娃的命运才开始改变。而那些欺负他、捉弄他、取笑他的那些人,命运捉弄没有一个不贫困潦倒。而善良的三娃并没有记住仇恨,而是用善良和包容对待他们。傻人傻福,好人好报是永恒的主题。
  • 堕空

    堕空

    无意中陷入沉睡,无数次只有死后才能醒来,可是醒来之后却依然还是在梦里……
  • 恶霸天下之潜龙

    恶霸天下之潜龙

    变身西门卿,在努力扭转自己恶少形象的过程中,无意发现这一切不过是恶仆为了谋夺家产设下的温柔陷阱,斗恶仆,除家贼,清理暗瘤,重整家业,拓展商业帝国的过程,不意流落江湖,被柴飞烟所救,上梁山,下东南,克服艰难险阻,交结天下英豪,为即将到来的乱世打下了深厚的武力基础。救艾云晚,得大辅助,征服大宋文坛,认清历史大势,谋局深远,渔利天下,然后盘龙伏虎,除辽灭夏,飞龙在天,漂洋过海,雄霸全球,凡是风能吹到的地方都成为汉人华夏的后花园,西门卿也成为全球千古第一传奇帝王。
  • 贼公贼婆

    贼公贼婆

    华夏国土安全局的7名特工奉命执行一项绝密计划,穿越回大明寻找传说中建文帝宝藏,谁知时空传送门发生意外,他们无法返回现代,为了生存她们毅然选择了最有前途的职业——海贼。
  • 坡沟往事

    坡沟往事

    一个现实村落,展现黄土高原曾经的人世百态。一个村落,再现父辈的童年记忆。80年代初,满满的回忆,细节展现,直指人心。
热门推荐
  • 龙首约

    龙首约

    神,多少人也未曾踏入的境界。有一个地方,却孕育着神的传说。这里的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拥有一种特殊的职业,简称——神职。那是一个用鲜血换来的强大帝国,有人用神力篡夺皇位,也有人在用神力捍卫那永恒不变的尊严。战神的儿子,势必要为洛斯顿帝国的尊严而战,这条路属于英雄,生而不凡与命运为敌,痛苦与苦难并存,英雄与逆境同在,待英雄而来。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我还没出生就无敌了

    我还没出生就无敌了

    猪脚还没出生就无敌了,出生后还是无敌,长大后真正的无敌了····
  • 仙界的陷落

    仙界的陷落

    陆红莲穿越到一个诡异的修真界,睁眼看到通天的黑柱,转身遇到遮天蔽日的荒凉,入睡梦到巨兽拉棺,遇险误入葬仙墓……虚鲲、尸鲲、骨鲲、九鲲、异瞳鲲、帝王鲲、冥鲲、远古大鲲、何罗鲲、蠃鲲、夔鲲……三十二个鲲在荒凉的统领下,镇守四方!何为正?何为邪?众生皆平等,不过是成王败寇罢了。
  • 枫叶诡事录

    枫叶诡事录

    诡异的事件多源自于生活中的某些巧事,这些机缘巧事并做于合,也便成了故事,更有甚者成为了传说。。。
  • 金雕

    金雕

    辅弼无分先主后主,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谤誉青史公自论;干城何辩往日今日,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是非留待后人评。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里,他经历了灭门、逃难、为匪、从军,最终得以拨云见日。在痛苦与折磨之中,苦苦坚守着哪怕付出一生也要实现的承诺。他们死了,我还活着,真不知道,这到底是痛苦,还是幸福。
  • 珍稀动物2

    珍稀动物2

    这是一套美丽而有趣的书籍,它将把你带入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书中介绍的动物都是地球上存量已经很少的珍稀动物,其中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光彩夺目的棕尾虹雉、舞姿翩翩的白枕鹤、威武雄壮的老虎等等。
  • 若从未遇见,就不曾相恋

    若从未遇见,就不曾相恋

    “我们一开始就是错了,还纠缠什么?““趁早分了,对你我都好,我们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林暖熙边走边说。每个字都刺着沈世清的心,从小就是什么事都不能如意,都要靠自己努力。就连最爱的女人也要离开他,上天对他为何不公?……“是你?!”“是你!?”不,其实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 高武—进化之路

    高武—进化之路

    武道分四修; 巫傩、萨满、降头、御魂、控妖、道术、修佛、符术、奇门、神父等等都属于—神修。 古武、摄灵气,修内丹、锻铜皮铁骨等等侧重于人类体能突破的归类于—武修。 一些天生的特殊能力,如神眼、超听、掌控元素,身体异化等等被称为—异能。 芯片植入、基因改造、机甲战士、战舰操控等则是—科技。 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万物齐头并进的时代。
  • 我和人格们的迷之日常

    我和人格们的迷之日常

    说起我的人格啊,有东北纯爷们,还有学霸,额。还有萝莉啊,御姐啊,狐仙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