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07500000043

第43章 奥地利风情

讲究的第一餐

从莫斯科乘奥航飞抵维也纳,办完入境手续,走出机场已近黄昏。还未容我们仔细地看一眼仰慕已久的维也纳,奥地利汉学家施华滋和洁秀、艾娃两位小姐,便引我们到机场附近一家餐厅用餐。这是我们作家访问团到奥地利的第一餐。

在我的印象里,我们国家机场、车站、码头附近的一些餐馆一般都是大众化的,很少高档的,因此我猜想,我们要去的这家餐厅,大概也是便利旅客的大众餐馆。推开餐厅的金饰茶色玻璃门,我完全被眼前的情景愣住了。原来这是家相当豪华的餐厅,里边金碧辉煌、清幽宁静,客人在悠扬的钢琴乐曲声中慢条斯理地饮酒用餐,使人觉得分外安逸、恬适。

陪同我们用餐的,除了奥地利文化界的三位朋友,还有我国驻奥地利大使杨成绪、使馆三秘郑涌波。似乎是一顿便餐,但是接待的程序却不随便,完全是一派讲究的绅士派头,使我感到十分拘谨。先是洁秀小姐代表主人,向访问团的唯一的一位女作家,恭敬地赠送了一块丝巾,对她的来访表示欢迎。奥地利人如此厚爱女客人,使得我等男士不免羡慕和嫉妒,国内的“半边天”在这里占据了整个天际,这位幸运的女作家好不威风。接下来同样受尊敬的便是我们作家访问团的长者康濯。一位穿着黑色燕尾服的男侍者,用一块洁白的餐巾托着一瓶白兰地酒,迈着轻盈的脚步走到康濯老面前,请他看一看这瓶白兰地酒是否满意,待康老示意看过,他才托回工作台开瓶。侍者托回开瓶的白兰地,先给康濯老倒满杯,然后又给这位女作家倒酒,其次才是我等依次满杯,不管你坐得多么分散,这严格的主客次序绝不马虎。侍者倒酒时右手用白巾托瓶,左手放在背后侧身倾倒,动作娴熟、轻灵,一看便知是受过严格礼仪服务训练的。

使用的餐具和摆放位置之讲究不必说了,就连由谁来提出散席在这里都有讲究。我们中国人历来是“客随主便”,主人让吃便吃,主人说罢便罢,作为客人不必操心宴席上的礼节。用过餐之后好久,话也说得差不多了,可是主人并不宣布散席,我们依然在大眼瞪小眼地发愣,不知如何是好。汉学家施华滋教授毕竟是在中国多年的“中国通”,面对着如此尴尬的局面,他立即意识到是我们不懂得习俗,便对康濯老说:“康老,按我们奥地利的习惯,散席得由年长的客人提出,要是您不再用什么了,是不是可以走了。”这时康濯老才礼貌地向主人表示了谢意,主人才起身让侍者收拾餐具。

奥地利是个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国家。既然饮食也属于文化范畴,在用餐方式方法上当然也要讲究,这样才会体现出这个国家的文化。后来我们又到过多家餐馆、咖啡厅,有古老的,有现代的,每家的陈设、布置和待客方式都不一样,但是无一例外地显示出好客、礼貌和文化。在维也纳有家名为新酒酒家的酒馆,据说大音乐家贝多芬经常来此,那里尚存的古朴、粗犷、优美的文化气息,使每个去过那里的人难以忘怀,可以说更为完美地保留着奥地利普通人的饮食文化。

街头漫步

在我们出访奥地利之前,奥方寄来一份活动安排表,其中有一项:维也纳街头漫步。当时我曾想,不就是逛街吗,这也算一项活动?街头会有什么好看的,若是像北京王府井那样,走在来往穿梭的人群里,岂不是自找烦乱。到了维也纳才发现,这座世界名城的街头,的确有它的迷人之处。

维也纳典雅古老的房屋建筑,几乎每座都有自己的故事,或今或古,使你边观赏边产生无限遐想。随处可见的历史人物雕像,耸立在楼间碧绿的草坪上或葱笼的浓荫里,向人们昭示着他们带给这个国家的荣耀,以及活着的人对他们的崇敬。奥地利地处欧洲中部,西方盛行的大幅广告画在这里也不少,只是张贴布置得很有规则,强烈的色彩和夺目的画面并未破坏城市和谐的色调。恬淡、洁净、安详的城市环境,可以看出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们,都是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奥地利人。

在这立体静物的城市背景里,流动着的车辆和行人,并未冲散城市的宁静氛围,反而增添了城市清幽的美。维也纳市人口不算多,只有160多万人,客观上提供了比较好的管理条件,但是人们遵守法规的自觉性,对于城市建设也起着重要作用。这里的汽车一起步就是高速,街上急速行驶的汽车好似织机走线,只有在出现红灯时才间断下来,或者偶尔有行人横穿马路才放慢速度。行人即使在无车辆通过的情况下,也要等待绿灯开亮才行走,这样遵法守纪的习惯据说是自幼养成的。

我们作家访问团拜访中国驻奥地利使馆那天,同大使杨成绪谈起这些事,这位文化人出身的外交宫,建议我们再去听听维也纳街头音乐。当天傍晚,我们来到维也纳一区市中心的商业街,白天川流不息的人群渐稀了,五颜六色的广告灯在夜空里闪烁,使这座城市显得比白天更喧嚷。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有的开车去什么地方过夜生活,有的迈着悠闲的步子带着狗散步,年轻男女更是无拘无束地依偎着戏闹,维也纳再不像白天那样文静。就在我们饱览这城市傍晚街景时,在前方不远处传来动听的歌唱声,唱的是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雅》,浑厚深沉的男高音抒发着真挚的感情,听来十分感人。我们寻着歌声走过去,只见一位约四十几岁的男子,怀抱着紫褐色的六弦琴边弹边唱。他那双明亮的眸子和一副棕色的络腮胡子,在魁伟身躯的映衬下显得越发英俊潇洒,只是那稀疏的头发未免有点不相称,不然我会怀疑是帕瓦罗蒂在演唱。像这样的街头音乐家在这条街上有许多位,有的在独奏小提琴,有的在拉手风琴,有的是独唱,有的是重唱,无论是琴声还是歌声都很优美动听,吸引得路入不时停住脚步欣赏。音乐家们的演唱演奏形成了维也纳的街头一景,更增添了这座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的艺术情趣。

至于古老的马车,旧式的电车,以及方形玻璃罩灯、雕花廊饰等,更给维也纳街头染上古朴、文明的色彩。即使在现代生活方式的环境里,这些前人的创造仍不失智慧的光芒,它们同样拥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维也纳简直就是一个古老文明和现代生活有机结合的城市。

咖啡店

结束了奥地利的访问,取道莫斯科乘中国民航机回国,一走进波音767客机机舱,如同踏上了生养我的土地,我深深地舒了口气,首先在语言上我“自由”了。我要干的第一件事,便是找空中小姐要茶喝。一杯、两杯、三杯……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我足足地喝了个透。在奥地利的这十多天里,除了在中国餐馆喝了几次透茶,在奥地利西餐馆只能说是尝尝,哪里能痛快地喝上一顿呢?一路上几乎全是咖啡代茶。

不过,在奥地利喝咖啡,还是满有意思的,它使我了解了奥地利人的生活,以及这个国家的饮食文化。奥地利究竟有多少咖啡店,我没有问过奥地利朋友,我只是有这样一个印象,要是想喝咖啡,无须走多么远,随时都会轻易找到咖啡店,奥地利的咖啡店,每一家都不尽相同,从厅堂的布置、家具,到使用的杯盘、餐纸,都像艺术品那样讲究,从中可以看出店主的文化素养。在这些咖啡店里喝咖啡也可在精神上得到享受。这些咖啡店有个共同的特点:留去的时间不限。只要你要一杯咖啡坐下来,可以喝完了就走,也可以坐一会儿再走,若是你愿意还可以坐上一天,所以有的作家、作曲家干脆来这里写作,有的大学生来这里读书,还有的学者约朋友来这里切磋学问。咖啡店在奥地利是个极其文明高雅的活动场所。

奥地利汉学家施华滋教授,曾带我们到过中心咖啡店,这是维也纳一家比较高级的咖啡店,历史也长,来这里的人大都是文化人或上流人士。走进宽敞的店门,只见有位头发脱落的老人,独自坐在一张圆形桌前,若有所思地观看着什么,他桌上白瓷咖啡碗是空的,似乎压根儿就未装过咖啡。我们走近他身旁仔细一看,噢,原来这是一具蜡像人。施华滋教授告诉我们,这是早年奥地利的一位作家,他生前每天都来这里,要上一杯咖啡,边喝边写作,一呆就是一天,后来他去世了,人们为了怀念他,同时也为了他带给咖啡店的荣幸,咖啡店的老板给他常设了这个座位。据说,音乐大师舒伯特、贝多芬、施特劳斯等人,健在的时候也曾来过中心咖啡店。中心咖啡店之所以在今天还享有很高的声誉,大概同它有过的那段历史有一定关系,同时也可看出奥地利人是多么珍惜自己的文化。

奥地利人爱喝咖啡,如同我们中国人爱喝茶,现在已经到了离不开的地步。但是咖啡的传入还是得力于土耳其人,那是在奥土战争结束以后,奥地利人击退了土耳其人,逃离奥地利时丢弃了一些咖啡豆,奥地利人起初以为是骆驼粪,后来被一个商人认出,他收下来在维也纳开了咖啡店,从此咖啡成了奥地利人喜爱的饮料。由此可见好的精神和物质文明是人类共有的,迟早会跨出国界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或享用,任何闭关锁国的做法都是愚笨的。

高山墓地

绵延不断的青山、草坪,间或出现的典雅建筑,还有那色彩斑斓的广告,使你很难准确地分辨清楚,汽车究竟行驶到了什么地方。统一和谐的气氛与色调,如同一块染织精美的绒布,铺在奥地利838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打听好客的主人才会知道,这是乡村还是城镇。奥地利全国分为9个州,我们作家访问团到了其中的8个,都是那样幽静,都是那样美丽,无论走到哪里都令人心旷神怡。

同访的一位女作家说,上帝太偏心眼儿,把奥地利安排得这样美。其实上帝岂止是偏心眼儿,我甚至觉得他私心太重,不信你仔细地看看,在奥地利,哪里最美丽最安静,哪里就有圣殿、圣像,我怀疑上帝是为了自己,才开拓了这人间佳境。奥地利人是沾了上帝的光才活得如此恬适、安详。

活着的普通人在勤奋劳作,应该享点人间清福,不然就没有吸引力。那么,死了的人—在人间经历过快乐和烦忧之后,当上帝把他们召回时,他们会是怎样的呢?好奇心驱使我爬上高高的山巅,在那块静寂得出奇的墓地,游历了一番“洋地狱”。

这是一座精致、美丽的小山城,名字叫赞阿斯塔特。15世纪建成的大教堂,给这座山间小城凭添了些许神圣的色彩,而建在山上的墓地又令人严肃思索。往日有过的那些欢忧和尘欲,在这里完全得到了净化,迫使你不得不淡泊人生。

墓地建在山巅,面向清澈的大湖,环境十分幽美。一方一方的墓穴前,立着雕刻精美的石头墓志铭,有的还有小巧的花坛,坛内种植着各色花草。我们是上午9时左右上山的,花草上还闪着莹莹的水珠,显然是有人刚刚浇过。据陪同我们的奥地利汉学家施华滋教授说,死者的亲人几乎天天都来洒水,以表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奥地利人做古之后,倘若都能在亲人的爱抚下,长眠于青山绿水间,说来也倒死得自在。那么,在这并不宽敞的墓地里,每位死者都要这样永远享受人间抚爱,这墓地岂不很快就不够用了吗?

施华滋教授又引我们看了山洞骨穴,这才解除了我们心中的疑惑。原来这里并不实行“终身制”,死后绝对人人平等。无论什么人,只要死后葬在这里,到了10个年头,便要由家人帮助离开墓穴,把头骨陈放在幽暗的骨穴里。在这个幽暗的山洞骨穴的门前,借着微弱的光亮,我们定睛细看,只见那一颗颗大小差不多的头骨,像商店的商品似的整齐码放在那里。头骨上刻有字迹,大概是死者的姓名、去世年月,别的则完全没有记载了。但是也不是抹杀人们生前的业绩,只要你对国家、人民做过好事,活着的人也会纪念你、颂扬你。我们在奥地利访问期间,见过许多雕像、墙刻,就是在记述着这些民族精英的生平事迹。更不要说那些随处可见的名人故居、题签。

走下山来,我缓缓地步着阶梯,耳边不时有清风低吟,仿佛是这些奥地利的阴间公民在欣慰地向我诉说:活着的时候,我们这些人的地位、经济、学识,也许是不同的,死后一切都是一样的,完全平等。于是,我又下意识地回头凝望了片刻,然后才有所悟地走下山来。这时我的心胸异常开阔,许多烦恼和欲念,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公路赛车

维也纳是座美丽、幽静的城市。斯蒂芬大教堂附近的商业街、“救救我玛利雅”商业大街,尽管比其他街道流动人口要多,但也不是怎样拥挤、喧闹。置身在这座多瑙河畔的名城,使人感到恬适、自在,无论什么时候神经都是松弛的,绝无杂乱慌惧之感。

细心的奥地利朋友,可能是考虑到作家们大都喜欢安静,特意安排我们在郊区的纳贝特尔饭店下榻。这家五星级饭店,背依青山,面向公路,环境之清新、淡雅,使人越发觉得宁静。可能是在市声噪杂的北京生活惯了,这里静寂无声的氛围,头一夜使我未能沉睡,朦朦胧胧地挨过七八个时辰。凌晨头脑渐渐清醒,忽听室外有接连不断的沙沙声,似雨,推窗低头观望,洁净的土地笼罩在灰蒙蒙的曙色里。会不会是楼后山上的树涛声呢?我走出居室绕到室外楼梯阳台上凝望青山,起伏山峦上的每棵树都在默默地睡着,不知做着怎样的梦。

好奇心驱使我走出饭店大门,站在门前的高处望去,只见隔音墙挡住的高速公路上,不时掠过道道杏黄色的灯光,一辆辆急驶的汽车擦地的沙沙声,似雨像涛。原来这里即将开始一年一度的国际自行车赛,得知这一消息的体育爱好者们,驱车赶早去车赛启程地点观看。在维也纳市区平时很少有人骑自行车,一般人大都是自开汽车或乘公共汽车代步,只有在每周休假的时候,人们把自行车运到郊外作为体育锻炼的器具,这时才会看到自娱的人们骑着各色自行车。奥地利人对于自行车赛如此痴迷,我想与平日很少接触自行车有一定关系,如同我国群众爱看汽车、摩托车大赛一样,同样是因接触少有种新鲜感。

我们下榻的纳贝特尔饭店,作为车赛的中间站,这天也像过节似的热闹起来了。门前搭起一座高高的塔台,用色彩鲜亮的布匹包裹着,从远处望去如同一只五彩的立柱,给赛车者以奋进的鼓励。饭店建筑群周围竖着的红、蓝、黄、绿的绸旗在清风中抖动,几百名身着各式艳丽服装的儿童手牵气球欢呼雀跃,这色彩,这欢声,给平日里幽静的青山绿野凭添了新的妩媚,使居住在这里的客人领略了静中有动的气氛。

主持者手执话筒即兴地讲述着什么,因为我们听不懂,又不便麻烦翻译,只能观察周围情况,判断主持者说话的内容。忽然,两位漂亮的姑娘走到我们跟前,微笑着递给我们一些画册之类的宣传品,嘴里还一再说着什么,显得十分有礼貌和热情。经翻译翻过来,我们才知道,原来在这众多的人群中,只有我们四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人,被主持者发现并问过饭店工作人员之后,他特意表示欢迎“尊贵的中国客人”,这样,那两位姑娘才跑过来。这可以看出奥地利这个中欧的中立国家,他们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是多么友好,即使在这样的场合偶然见到,他们也要表示一下他们美好的情感。

不一会儿,扩音器里播放出大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著名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旋律悠扬、轻快,使生活在音乐之乡的奥地利人顿时情绪昂然,这预示着赛车队即将到来。人们急速地散开,各自寻找满意的高处,向公路的远方眺望。果然,在公路的远方呈现出一片色彩斑斓的形体,由朦胧到清晰,由蠕动到疾驰。这是几百辆自行车组成的车赛长方队。赛车者个个奋力拚搏,一路上并驾齐驱。待从我们眼前掠过时,好似一辆轻型的多轮彩车,在观众中引起热烈的喧腾,音乐声、鼓掌声、摇晃的彩旗、飘飞的气球,鼓动着运动员再接再厉。直至这色彩斑斓的形体,由清晰到朦胧,由疾驰到蠕动,渐渐在淡蓝色的远方消失,人们才兴高采烈地散开。

回到住室,谈起这次巧遇车赛,我们都很兴奋,感触最深的是奥地利人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后来同奥地利朋友谈起此事,他们告诉我们,有许多地方每逢休假日都有车赛,有的地方还有别的体育比赛,人们利用度假锻炼身体。难怪奥地利人的体魄都那么健壮,这也反映出奥地利人既会工作又会休息,但这休息并不是静止的求安闲,而是在活动中获得轻松。

五月花

我们这个四人作家代表团,在奥地利各地访问了几天返回维也纳,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思念起祖国。人大概都是这样。当你终日厮守在家乡的小天地里,总是渴望有一天出去闯闯,看看世界到底是啥模样。出来以后由于语言、生活习惯的不同,又说不定有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还是觉得生养自己的地方好。

我们对祖国的思念是由老作家康濯引起的。那是在连续吃了多天西餐以后,康老有些耐不住了,他同翻译说,能不能跟主人商量一下,让我们吃顿中餐。听了康老的这一建议,我和那位女作家立刻表示支持,而且我们的想法更为具体,最好是稀饭面条一类的食品,润润我们吃惯了汤水的肠胃。

在维也纳吃中餐同吃西餐一样方便,全市有300多家中餐馆,随便走进哪家都会受到很好的招待。奥地利的作家朋友,很能理解我们的心情,次日中午便作了安排,让我们在一家颇有名气的中餐馆就餐。这是一家店堂很大的餐馆,古画宫灯,方桌漆凳,完全是一派典雅的氛围。在悠扬的广东音乐伴奏下,我们说说笑笑的进餐,几个人犹如鱼儿得水,吃西餐时的力巴、拘谨,这时全不见了。

出访以来,这顿饭吃得最舒服。我们的思乡之情,当然也得到些慰藉,大家都很高兴。俗话说,吃好了不想家。这句话在这里完全得到印证。走出餐馆的大门,几个人立刻来了劲儿,连车都未坐,徒步往下榻宾馆走。

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城,建筑、环境都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在街上散步也是种享受。我们沿着古朴的大街前行,街上行人不多,很幽静,正好松弛一下旅途的疲劳。走到著名的斯蒂芬大教堂广场时,只见前边拥来一群人,有男有女,边走边唱,给这寂静的街道凭添了些欢乐。我们迎着走过去。他们之中的一位年长者,突然在我们面前站住,右手伸出五个手指,左手伸出一个手指,边晃动边说些什么。这时其他人也同他一起停住脚步。从他脸上绽出的笑容,我们猜测是在问候,几个人便用中文连连道谢,但是这手指的意思,却一点儿也猜不出来。后来翻译告诉我们,这才知道,他是说,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向朋友们祝贺,欢迎你们同我们一起庆祝。

哦,这些天尽顾访问、游览了,竟然忘记已是“五一”劳动节了。翻开各国的节日历史,很难找到相同的节日,能让全世界共同庆祝的,大概只有这五月一日的劳动节。这是全世界劳动者共同欢度的节日。虽然我们此刻正在异国他乡,不能在祖国庆祝节日,但是作为中国的劳动者,我们能向奥地利劳动者致以问候,使我们感到这个节日过得更有意义。我们一边向他们祝贺节日,一边向他们解释访问的日程安排得太紧,就不参加他们的庆祝活动了。

这时年长者又同翻译交谈了几句,他们立刻显得更活跃了,有的把自己佩戴的徽章拿下来挂在我们胸前,有的把手中的花束送给了我们,那种高兴劲儿好像遇到了多年不见的朋友。原来他们了解到我们来自中国,为了表达对我们文明古国的崇敬,便把这些作为节日礼品赠给了我们。离开时还都不停地说些友好的话语。花束是玫瑰花,鲜艳明丽。徽章上也是玫瑰花图案,红花绿叶。我不理解这些花象征什么,更不知道在奥地利人眼里,这些花会有什么特殊意义。但是它盛开在五月的维也纳,在普通劳动者的心中吐露芬芳,我想它一定寄托着爱花者的理想和追求。这花让我想起德国大诗人歌德,他在那首著名的诗篇《五月之歌》中,曾经满怀激情地这样吟唱:“千枝复万枝,百花怒放,在灌木林中,万籁俱唱。万人的胸中,快乐高兴,哦,大地,太阳,幸福,欢欣!”于是,我高兴地擎起这花束,走过这美丽的维也纳街头,庆祝在异国土地上迎来的五月一日。

这一天,吃过中餐,又这样度过了节日,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限的欣慰。

柔情似水

古老的多瑙河,在维也纳静静地流着、流着……我们攀上高高的箭型多瑙塔,在旋转餐厅明亮的咖啡间,边饮咖啡边俯视维也纳。多彩多姿的建筑,葱笼茂密的树木,宛如一组组精美的雕塑,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妩媚、飘逸。从高处看那条举世闻名的多瑙河,只不过是条浑浊的水流,很难说有什么迷人的地方。但我依然怀着崇敬的心情凝视着,因为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蓝色多瑙河》《多瑙河波》优美的旋律。这条流经欧洲多国的母亲河,她所哺育过的多少历史风流人物,即使越过百载千年,都会同她一起闪着粼粼波光。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这中欧宁静、清幽、美丽的山水,赋予了奥地利人白净的肤色,也给了他们多情、美良的心灵。我们走在维也纳街头,不时会有微笑的目光投来,有的还微笑着点头致意。这不用言语的情感交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农艺师艾娃小姐家中做客,她那演员出身的80岁老母热情、文雅的谈吐,越发使人感到奥地利人的坦诚和讲究礼仪。

我们作家访问团起初被安排在郊区一家五星级饭店,环境之优美,设施之齐全,都是让人无可挑剔的,唯一的缺点是距离市区较远。翻译金搜每天要带着康濯老我们几个人,从郊区找出租汽车进入市区活动。在维也纳叫出租汽车同打电话一样简便,车多,司机态度也好,所以我们并未觉得有什么不便;相反觉得这很有意思,借乘车的机会同司机聊天,可以从中了解一些普通人的生活。

有天早晨,我们照例离开下榻的饭店,来到出租汽车停车处,在一辆汽车前停下来,由金搜说德语要车。这次却不知怎么的,坐在车内的司机,好像没有听见或者听不懂金搜的话,没有任何反应,依然漫不经心地听音乐吃早点。金搜不得不再次重复他的话,这位司机才打开车门,让我们跨进汽车。坐上车以后金搜询问他,刚才要车时他为什么不答应?司机并不正面回答,而是反问我们是哪国人。当我们说出是“中国人”时,他立刻活跃起来,说:“我以为你们是日本人。刚才我正在喝中国茶,才有点滋味,以为是日本人打扰了我,当然不高兴。”随后他眉飞色舞地学起鸭子叫“呱呱”,并说:“北京的烤鸭好吃。”金搜问他去过北京没有,怎么知道北京烤鸭好吃?他说他岳父是养鸭子的,告诉他北京烤鸭好吃。他还告诉我们,今年秋天他要到北京,亲自尝尝北京烤鸭。

这位司机已是五十多岁的人,同我们说起话来,好像是个活泼的青年,高兴时双手离开方向盘,边说边比划。我们于担心中又不能不佩服他娴熟的驾驶技术。维也纳的汽车司机,有的来自波兰、南斯拉夫,有的来自意大利、土耳其。这位司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以及他对中国的了解,我们以为他是波兰或南斯拉夫人。后来一问,方知他是道地的维也纳人。像这样热情好客的维也纳人,在其他地方我们还遇到一些,使我们深深感到这个城市的居民,大都很重视友情和有一定文化教养。

维也纳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城,这里无处不飞旋的优美动听的旋律,于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人们美好的心灵。在维也纳逗留几天使我隐约地觉得,这里的天空是多情的,这里的河流是多情的,这里的森林是多情的,这里的人更多情。我们带走的维也纳的绵绵情意,如同那多瑙河的闪闪浪波,不时掠过我记忆的河床,将会永远静静地流着。

优美的旋律

维也纳不愧是世界音乐之城,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会听到优美的音乐旋律。

餐馆、咖啡厅、商店、街道、广场、宾馆、酒吧,甚至于公共设施的卫生间里,都会飘着缕缕轻柔的旋律,使你无时无处不痴醉在美的音乐氛围里。在这些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最让人心驰神往的还是名曲,如《蓝色多瑙河》《多瑙河之波》《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好像只有它们才属于维也纳,是真正的维也纳旋律。每逢听到这些自少年时代便耳熟的旋律,我的心仿佛被轻云流水填充,久已消逝了的幻想,这时又张开了飞翔的羽翼,音乐在维也纳比之任何地方更富有神奇的魅力。

不朽的音乐大师莫扎特、贝多芬、海顿、施特劳斯等,他们都是把自己的天才溶汇进维也纳的旋律中,给酷爱音乐的维也纳人以永恒的享受,并给维也纳带来无尚的荣耀。为了纪念音乐大师们创造的人类文明业绩,维也纳人在街头精心建造了大师们的塑像,行人从这里走过耳边立刻会响起他们创作的那些迷人的乐曲。这其中最著名的是维也纳街心公园的约翰。施特劳斯的纪念铜像。施特劳斯手持小提琴站立在高台上,斜身倾首奏出的那串飘动的音符,仿佛在诉说音乐家对维也纳的深情爱恋,抑或是在赞美着脚下的这片明丽的土地,于是,在他的周围,云朵腾飞,天使起舞,越发衬出施特劳斯那永远迷人的魅力。凡是来这里的人很少不久久流连和拍照留念。贝多芬、莫扎特、海顿的形象同样随处可见。我在维也纳买过一盒包装精美的巧克力糖,那金纸上便印有音乐大师们的形象,以至于带回来以后长久不忍打开。至于音乐大师们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奥地利朋友们最愿意同客人讲的也是这些,这样就给维也纳增添了些许浪漫的色彩。

我们去我国驻奥地利使馆拜访杨成绪大使,杨大使向我们介绍维也纳情况时,他不止一次地跟我们说:“你们是作家,来维也纳,一定要欣赏街头音乐,不然就不了解维也纳。”后来我们按照大使的指点,在黄昏时分来到步行街,不远的几步便有一二位或三四位音乐家,操着小提琴、大提琴、手风琴、六弦琴、小号等不同的乐器在演奏,有的还在那里自由自在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歌声溶在傍晚的霞光灯影里,给维也纳宁静的市街增添了不少情趣。在我这音乐的门外汉听来,这歌声琴声是那么充满深情,如果说维也纳是一部“音乐之城”交响曲,那么这街头演出便是其中的一个声部,而且比之剧场演出更接近人民的情绪。难怪大使建议我们来这里看看。

维也纳的旋律是迷人的、温馨的,同时也是非常神圣的、高雅的,在维也纳入的心目中可谓是又一位上帝。我们曾在维也纳看过一次歌剧,在去歌剧院之前,奥地利著名作家、汉学家恩·施华滋教授便提醒我们,要把最好的衣服穿上,刮刮胡子,并且对我们中的唯一的一位女作家说,最好打扮一下,穿的也要讲究些。后来临上车时我发现,老作家康濯穿了一身质地很不错的西装,领带的颜色和衬衣色也很和谐;这位女作家则脱掉了她的宽衣长裤,穿了一件颇为考究的连衣裙,又精心打扮了一番,所以这二位显得比平日潇洒端庄了许多。相比之下我要逊色得多、寒酸得多,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这套灰色西装和两条廉价领带,实在没有换穿的象样的衣服,只好硬着头皮尾随他们二位之后了。

我们走进金碧辉煌的歌剧院一看,的确像施华滋教授所说,男士西装笔挺,女士裙服飘逸,如同来这里参加什么历史性的大典。演出正式开始以后,观众个个屏患端坐,很少交头接耳的人,但是从神情上看又无半点拘谨。这时我才意识到,人们之所以把维也纳称为音乐之城,并非完全因为它有过几位不朽的音乐大师,还因为它有着真正崇拜音乐的有教养的众多听众,共同缔造了维也纳这永不衰弱的旋律和声誉。

哦,维也纳的优美旋律,在我的心中,你同样是圣洁的、不朽的,如同你那条名为多瑙的河流,将会永远在我的记忆里流淌。

同类推荐
  • 你如热雪,从未妥协

    你如热雪,从未妥协

    我们一起牵手,手持爱与热情,和未来相遇!没有穿不透云层的阳光,没有无法到来的以后。世间所有的遇见,都值得珍藏。献给那些正用这份单薄的青春,触摸世界的你们!
  • 名人传(译文经典)

    名人传(译文经典)

    1903年,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深感其时欧洲文化气息的沉闷与衰败,为了让世人“呼吸英雄们的气息”,他开始用文字谱写气势磅礴的生命交响曲:《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这正是本书所收录的三部作品。三位天才而创建至伟的艺术巨匠,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战斗不息。
  • 诗话人生:黑塞诗选(黑塞文集)

    诗话人生:黑塞诗选(黑塞文集)

    “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新版10卷本文集,名家名译,收入长篇小说、中短篇作品、诗歌、散文、童话与画作,全面展示黑塞创作生涯。黑塞的文学生涯以诗歌创作为始,又以诗歌终结;他第一本诗集《浪漫之歌》,收集了他从15岁开始的诗歌创作,而最后一首诗《残枝嘎响》,完成于他去世的前一天。在黑塞诗作生涯的近70年间,他共作诗约1400首,其中800多首由他亲自编辑成15本诗歌选集。黑塞的诗深受德国人民的喜爱,他的诗纯真缠绵,篇篇都是真情流露,不仅语言细腻委婉、简洁朴实,风格也尤为清新、自然流畅。《诗话人生——黑塞诗选》从黑塞15部诗集中甄选了275首精品,分“少年篇”、“青年篇”、“中年篇”、“老年篇”和“晚年篇”五个部分集一册出版,完整呈现了黑塞诗歌创作的精华。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回忆性散文集,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时采摘。该集子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在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同时,将回忆融入理性的思考中,读来温馨而受益匪浅。《野草》是一部包含鲁迅先生全部人生哲学的散文诗集,作品以曲折幽晦的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和愤懑,其文笔深沉隽永,意象玄妙奇美,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也是研究鲁迅先生思想的重要资料。
  • 见闻札记(译文随笔)

    见闻札记(译文随笔)

    欧文是散文大师,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之一。他的文学才能集中体现在《见闻札记》一书中,这是一部真实与虚构并存,在高超的技巧、丰富的想像力来反映新旧世界的作品。在此书中,作者撷取自己在美国及旅欧时所闻所见的种种逸事,以小说家的手法,哲学家的冷静思辨,将之一一述来。作者以漫画手沟勾勒人物,懒散的瑞普、富于浪漫情的鬼新郎和利欲熏心的乡村教师克兰,都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的经典形象。本书中的纪实与游记类作品中,贯穿着作者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著名英语随笔翻译家高健先生毕生致力于英语散文的研究和翻译,是国内卓有成就的英美散文选家和翻译家,尤以翻译风格见长,其译作精致周到、隽美考究、纯净圆熟。有很多学者著有研究高健翻译理论和风格的论文。《见闻札记》是高健先生散文翻译中的代表作。
热门推荐
  • 某弓兵的异世界生活

    某弓兵的异世界生活

    老剑神一剑,抵不过我圣剑一柄。大法神一咒,亦不如我揽弓一箭。世间万物不过互自抄袭。我段御铭,于抄袭之道,无可比拟(PS:群内书友符灵友情帮忙制作,可以说是老鼠要求的,如果觉得有哪些地方违和可以去书评说一下,但是跑过来说介绍垃圾的,那么老鼠也只说一句,你行你上。)
  • 异变人

    异变人

    他已经解决了乱世,已经称王,但是,不幸的是,在一夜直间,一颗导弹导致人类全部变异了,他不得不拯救他的手下们,拯救世界,,,,,,
  • 回眸,一辈子

    回眸,一辈子

    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高冷girl”犯花痴了,哇,好帅,不知道能不能加个微信呢。什么,我居然有个未婚夫,不要啊!我要那个帅哥。既然躲不了,我逃好吧。总裁,夫人叫你下午去见见你的未婚妻,“告诉我妈,我很忙,有空再说”
  • 阿西塔

    阿西塔

    未来世界,因为某种未知原因人类离开地球,开拓了名为"Aflower"的新世界,并按照不同民族和语言划分各自的聚居区......由于地球上科学技术与历史记录的散失,人类文明又退回到蒸汽与机械并存的“半蒸汽动力时代”,寻求生存的各国争端再起。随着来历不明的神秘基因技术创造出了强大的混血战士,各国政府围绕着混血基因技术展开争夺......当人类和混血人种族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时,一位身世不明的混血少年阿西塔,却因为一场意外爆发的战争和同伴们一起踏上了充满挑战的旅途......这些背负着不同命运和各自过往的少年究竟能否经受考验,找回属于地球和人类的历史真相,并揭露野心政治家的邪恶阴谋......
  • 洪荒红莲

    洪荒红莲

    世人皆知天地未开,混沌孕育一青莲,生盘古衍天道,确不知有一红莲同在混沌。一缕魂魄遁入,红莲就此绽放......书友群已经启动,群号33594468,欢迎书友一起出谋划策。
  • 骈姆

    骈姆

    骈姆,指除五指外并生而出的指头。存无大碍,但世人皆以为厌,除之而后快。也有某种人,总是被视作多余的,活得不出彩,似乎如凡俗燕雀,不足为提,但顷刻间,他却以惊人的毅力爬起,成为那些藐视者最大的阻碍,此刻若再想铲之,则割一姆而动五指,已然晚矣。本书讲述的,正是一只荒原燕雀斗鸿鹄的故事……
  • 金屋长门怨

    金屋长门怨

    金屋藏娇是刘彻对阿娇的许诺,巫蛊之毒以后,阿娇真的被藏在金屋只有金屋陪伴了。她的一生跌宕起伏,最后回归平静,卫子夫从歌女,再到母仪天下,最后又因为巫蛊之毒被迫自杀,连自己的儿女也没有幸免。汉武帝刘彻,不可否认,他担得起千古一帝这一称号,可是,他的妻子都没有好的下场,他有没有后悔过,我们不知道,所以今天我在本书进行想象,本文是我想了很久才开始写的,做了很多准备,查了很多资料,希望大家能指出不足之处,以此改进,
  • 紫玄神帝

    紫玄神帝

    生尔为凡,我命不凡!三世因果!叶紫玄窥破天机,另辟蹊径,走上了最强王者之路!
  • 随风摇曳

    随风摇曳

    这个城市,人来人往,有些注定是陌生人,有些注定是朋友,有些注定不会错过。
  • 主神请你正常点

    主神请你正常点

    系统,请你跟随我,玩转诸天,来吧,咱们一起做最任性的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