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762300000027

第27章 六项负面思维

1.极端思维

极端思维,也称为“非黑即白”的思维。倾向于用极端化的思维看待事物或评价自己。总觉得事情不是完全、完美就是非常糟糕、极差劲,两者之间毫无中间状态。这种要么全有、要么全无,要么最好、要么最糟的思维,容易形成自卑或自大的极端心态。办事顺利时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稍遇挫折,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身处感情关系当中,亲密时就觉得对方是我最爱的人,自己与对方在一起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偶有口角,就一下把感情全部抹杀,突然发现对方成为自己最恨的人,觉得自己是世上最痛苦的人。人际关系中,很容易将周围人划分为两类———要么是亲密朋友,要么是敌人。这样的思维会导致情绪大幅度波动。

这种极端思维带着绝对主义的色彩,忽视了人认知事物有其绝对与相对面,单单认定其绝对性。拥有这种负面情绪的人,经常会转化为完美主义者,使自己在面对失败或不完美的情况时感到沮丧,在遇到失意时,易生挫败感,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或是个失败者,灰心丧气。其实,问题出在其认知与实际情况有很大距离。凡事总有两面性,生活中很少有绝对的好坏,看上去很糟的事,有时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好的事,有时也有不好的一面。单单强调不利面,可谓损人不利己。

这种思维最大的问题在于使得自己沉浸在消极的气氛中,认知内容根本不吻合现实状态。要减少这种思维的杀伤力,唯有让自己明白:①我的“感觉”不等于“实际”的客观存在。我的感觉是一回事,实际存在的状况压根儿不是这么一回事。②任何事物总有多面性或利弊得失。没有完美或一无是处的事物。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绝对的善良或邪恶、聪明或愚蠢。看事情或评论人不必两极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人人皆懂,但如果能真的把它纳入到思维中,作为警戒和提醒,会使自己对事物的评价更加客观,心胸也就会更加豁达,活得也会更加自在。

2.消极思维

消极思维,是指在毫无事实根据的情况下,看事情或人物时满脑弥漫悲观、负面的思维与感觉,形成消极体验,严重影响对事物的客观评估,并引起自己或旁人的负面情绪。

消极思维会忽略或拒绝接受正面体验。一件好事来临就从骨子里认为纯属偶然或侥幸,而且深信这种好运以后不可能再发生。例如,何某正庆幸交到一位很优秀的女友。虽然没有任何事实证明女友对自己的不满,何某莫名其妙的悲观思维油然升起,内心认真地嘀咕:“我的条件不够好,根本配不上她。我实在想不出她有什么理由会喜欢我。”

悲观的消极思维如果不及时察觉、调整、制止的话,负面情绪就会如同发酵般加剧,自己给自己洗脑,进而出现更过分的想法。“我觉得她现在还跟我交往肯定是还没看清楚我,或是她还没遇见其他优秀的男孩。一旦认清我的真面貌,或者遇到其他男孩,她就会立刻离开我的。”何某这种消极思维使得自己既担心感情陷深了有一天自己会受伤,同时又因担心女友会随时离开,而怀疑和胆战心惊。两人的关系因此很难正常化。又例如,高中学生吕某正准备高考。看着同学们都在全力以赴地冲刺,他越看越紧张。他内心的想法是:“从小我就很笨,我再怎么准备,也一定考不好的。”每次打开书本,内心就好像已经考完高考而且考得一塌糊涂,越念心情就越糟。这种考得彻底失败的感觉,像一幅越来越逼真的图像充斥心头,使得心情越来越紧张烦躁,无法专心,书也根本念不下去,那些“我很差、我很笨、我根本进不了大学”的内心语言就好像自我诅咒逐一兑现,把过度消极的意念外化为真实。最后,高考落榜,人弄得更没自信、情绪低落到影响睡眠、人际。

人生总会遇到失败、痛苦、吃亏,这些负面消极体验存在记忆中,往往会提醒或警告自己不要重蹈覆辙,这本是大脑正常的自我保护机制。但是,当这种提醒和警示过于强烈或出现得过度频繁时,就可能转化为对消极信息的轻易接受和对积极信息的排斥与不予采纳,不断进行负面暗示的同时,还自动屏蔽了一切有益的正面暗示,就像对正面事物自动“打折扣”一般。日久会导致过度消极的思维与负面情绪,甚至陷入持续性的抑郁,失去生活的动力。

如果与人进行交流时发现对方有这种消极思维,不能断然地以粗暴、不屑或指责的口吻去否定或纠正。应该尽量耐心、和颜悦色地提供一些客观、积极的信息给对方参考。比如,何某因高考落榜而失意沮丧时,可以举出成绩中较好的科目客观适度地赞扬他,再具体告知该如何准备来确保重考时的胜算。鼓励其再辛苦十个月,继续努力,一定可以进入大学,到时候有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丰富的社团生活,有的是开心自在的时光。总之,举出事实加以客观分析,让他觉得自己可爱、自信、被肯定、被器重。一旦心态改,心情就会改。

3.自我牵连

我们的文化很重视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但是如果过了头,认为人人都在对自己议论纷纷、指指点点,甚而不满、嘲讽或指责,便成了负面思维的自我牵连,即在一件负面事件发生后,总是认为周围人都注意到了,而且武断地认为周围的人都对自己带着嘲讽、轻视、责备、猜疑等有色眼光或负面评价,从而产生自卑、哀伤、恼怒的心理。比如,A公司业务大幅下滑,面临裁员的需要,员工也都人心惶惶、议论纷纷。业务部门的孙某上班时,发现同事们不但在窃窃私语,眼角余光也都投向他。当他走过时,又立刻停止议论,一副没事的模样。孙某当即认定他们的谈话肯定是针对自己,他们一定知道什么小道消息却又一副不想让自己知道的样子,那肯定是关于自己即将被辞退的消息。孙某越想越担心,更觉得大家一直都在谈论自己的遭遇,与同事交谈时,就觉得大家都一副嘲讽、轻视的眼神与语气。其实,真相是大伙的议论与孙某一点关联也没有。可是,孙某却因自己的猜疑与担忧,工作热情和动力大减,频频出错,终于上了第一批被裁员的名单。再比如,演讲人站在讲台演讲时,看到台下有人在窃窃私语,暗暗发笑,就联想到他们是在议论自己,不认同自己的演讲,顿时丧失了激情,越讲越糟。其实,事实果真如此吗?有人可能在谈待会听完讲演要去哪里用餐;有人可能在说这个人的演讲真精彩,不知是自己的创意还是转述别人看法。张口笑则可能与讲演毫无关联,而是彼此在分享一个笑话。

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凭自己的经验或感觉,渐渐形成了一套自我的“测心术”,用来臆测他人对自己所作所为做出是非优劣的评判。由于太过重视或担心他人评价,加上又想尽力讨好人,更易主观揣测周围人的行为、表情,对别人的评估做出有失偏颇、毫无依据或完全错误的分析,承担了巨大压力,被负面情绪所累。

长此以往,受到自我牵连影响的人就容易多疑、自卑、紧张、易怒或孤僻。更有甚者,长期受这种错误思维的支配,情绪失控,言行失常,逻辑错乱,工作或人际出错,会出现预言自我实现(SELF-PROPHECY)的可能,陷入糟糕的恶性循环。

要帮助这种具有妄加揣测思维的人,首先,要使其明白每个人其实都只顾自己,忙于自己的事,并非人人都在观察或评估着你。其次,人心比万物诡诈,人的心理复杂难测,只通过他人一句话或一个表情是很难准确推测出其真正的含义或动机的。何况,即使我们做得再完美也总会有人不满意,所谓众口难调,自己只需尽心尽力,学会释然,不要太挂怀别人的看法。

4.过度自责

过度自责,体现在即使客观事实并非如此,也总是将自己看成负面事件唯一的起因。主观上认定全是自己的言行导致了不良的后果,应该负起全部的责任。不但承认自己有错,还一直谴责自己。例如,孩子在学校打了别的孩子,母亲得知后,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认定过错完全由自己造成,心想“都是我对孩子失败的教养造成的”,“我这个不称职的母亲真该负起全部的责任”。又如,老人因病去世后,子女们可能会体会到一种莫名的自责情绪,“都是因为我太忙,如果早点带他去检查,就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了”。当这种情绪越陷越深,发展成为过于频繁、过深的自责时就可能产生抑郁。

所谓“吾日三省吾身”,本意是针对忠诚、守信与学习的自我修炼来提升自我,借反思来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思维,实现自我完善。然而,适度的自省与过度的自责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评价自身,既要看到不足,亦要常看自身所长。人或人生,总是有强有弱,有得有失。有失偏颇的评价,走入一味自责的迷局,形成偏激的思维模式与习性,经常产生负面情绪,会引发负罪感和痛苦,徒生自责与自卑来困扰自己,也会影响人际和谐。

适时适当地开导拥有过度自责情绪的人的方法是帮助他全面分析问题,建立正确的“因果关系”思维,了解事情的发生往往有很多的原因。准确与全面地评估自己的功过得失,意识到自己并不需要为不顺或不幸的事件承担全部责任,将自己从沮丧的心境中解放出来。

5.绝对化

心中认为应该做的事,绝对要完成的目标或期盼,能够化为行动与努力,便是毅力与魄力的象征。但是,思维或言行出现过度绝对化的人,当事实发展违背主观期望时,不但难以接受,还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这种绝对化思维惹出的祸害,轻者让人觉得很固执霸道或顽固不灵,重者会形成伤害身心、引起不良情绪的绝对化思维。这项负面思维是指人们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某一事情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即在事前预测或事后检讨时的一种主观、武断、顽固、毫无变换或转折余地的绝对性想法。这种思维通常表现为“我绝对必须”、“你绝对应该”,如“我绝对相信是……造成的”。比如,“我儿子虽然成家了,但是他绝对应该孝敬我”。“我妻子应该理解我,在我开口要求之前,她就应该知道我的需要。等到我来要求时,就证明她绝对没把我当一回事。”伴随这种绝对思维而来的问题往往是毫不接纳别人的思维或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是心理学上强迫症的一种来源,容易导致对自己或对他人过高的标准或要求。

绝对化的思维更会成为其他负面思维的“放大器”,如同数学中的乘法,例如,“就凭我这次糟糕的模拟考试成绩,从小我父母骂我是个大笨蛋绝对是对的。大学与我无缘,我怎么准备也绝对考不上的”。“我又失恋了,我这辈子是绝对不可能过上幸福的日子了。”又如,佟女士的母亲咳嗽咳出血好一阵子了,因佟女士工作很忙,只能带母亲到附近县城医院看病。大夫诊断为肺炎,拿了药后,佟某又得匆匆上路,出城几周去拜访一连串公司安排的客户。一个月之后,看母亲的咳血未好转,佟某只得抽空带母亲到省城的大医院诊治。不料,大夫看了X片子后说是肺癌末期,而且断言她可能只有三个月可活。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令佟某焦急万分,三个月后母亲去世,更令她心疼如刀割。经常流着眼泪说“我母亲绝对是我杀死的。我是谋杀犯,就算法院判我刑,拉我去关都不足以抵罪的”。其实,她的自责与难受可以理解,不过,一来即便当时是带到省城医院,因为病情的复杂度,大夫也不见得一下就能诊断出肺癌。二来,佟女士也不是故意耽搁,家中还有好几位兄弟,为何就没人带母亲去复检?她这种过分自责思维又被绝对化思维弄得更夸大、更严重,对别人的劝说也一概听不进去,更加自责、悲伤,以致身心俱疲,严重影响到睡眠、人际与工作。

日常生活里经常可以看见这种思维的出现与影响。比如,程某向众人宣布说“我就算不吃不喝,无论如何我绝对要在一个月内减掉5公斤体重”,然而在她持续了一周,体重却丝毫没减轻时,她就陷入沮丧并开始讨厌自己。如果这种绝对化的思维是针对他人的,就会心生恼怒或怨恨。再如,父亲接到老师通知自己的孩子在教室里与同学打架严重违反校规时,怒不可遏地大吼:“只要是老师的规定,就绝对不可以违反。你这个坏孩子,应该好好教训你。否则,再不严加处罚,以后你还了得?”满肚子委屈也吓得大哭的孩子想申辩,却被父亲大吼:“没有理由!你绝对是在给自己找借口。看你以后还敢不敢不听老师的话!”平日对话当中也不难听到这类“绝对性”武断主观的话语,“我绝对相信你这个道歉是毫无悔意……”“我有绝对的把握,你是存心想与我作对,故意想伤害我……”“我绝对相信你是明知故犯。”“你弟弟都快破产了,你绝对应该掏出几万元来帮他救急,否则我跟你保证你绝对会成为邻里亲友的笑柄,你父母也绝对会因你这种对弟弟的无情无义而丢脸,你会害得他们二老以后绝对不敢再走出家门一步了。”

拥有这种僵化思维的人,将事情的预估与期望看成固定程序。不但不听别人劝解,也失去了了解事实真相或换个角度思考的能力。结果常是给人压力、惹人怒气、怨天尤人、责己怪人。规劝这种思维的人时,首先要点出这种“绝对”思维会令自己与别人难受。何况,凡事总有利弊,分析事物也都有不同角度。这种绝对性的看法或期望固然有道理,但纯属个人见解,也是自己的角度,不妨换个角度,听听别人的意见或想想别人的立场。对别人的动机或目的的揣测要留点余地与空间,不要一副斩钉截铁、自己说了算的态度。提醒因为达到预期或目标而自责、发怒、绝望的人,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变数与不确定性,我们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及发展不一定会依我们的意愿或期盼来改变,不如把精力投入其他更有价值的目标,心情自然会转好,不值得为了已经发生的过去耿耿于怀、垂头丧气。

6.过度概括、以偏概全、夸大化

这三者在相互支持、交互作用之下,大大加增了负面情绪的效果,伤害了自我感觉,也破坏了人际关系。这三者乍看之下好似同一概念,但是,尝试弄明白这三者在心理学上的不同定义,区分与理解其差异,有助于对付与排除这三个隐形杀手对自身情绪、有效沟通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1)过度概括

遇到事情出了点小问题,就习惯性地把问题的严重性、频繁度夸大、推广、渲染。这种过度概括的思维会使自己一下子觉得整个事件,甚至整个人生都糟透了,更易让他人不平、恼火、气馁。

这是一种认定事情一定会失败或很糟糕的负面思维模式。比如,男友偶尔迟到一次,女友陆某心里充满着委屈或气愤,男友出现时,陆某脱口而出:“你为何老是迟到?你难道就不能准时一次?”男友急着辩解:“我今天是遇到从未见过的大堵车才迟到这么一次,你有必要发这么大的脾气吗?”陆某拉高声音嚷着:“你从来就不准时!我看你何时才能准时一次?”男友觉得她简直太夸张、太过分了,便大吼回去:“你这千金小姐上星期不也迟到了吗?干嘛小题大做?”后来,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从客观事实上来看,男方大多数时候是很守时的。女方因为拥有这种负面思维,不但给对方贴上了不合乎事实的负面人格标签,自己也被这种标签的负面暗示所洗脑,变得很不客观,以致陷入自己打击自己,又同时打击别人的情绪怪圈。

要克服这种情绪,碰到挫折时,首先不要用惯性思维去负面分析和匆忙给自己或别人扣上一个“失败”、“糟糕”的“帽子”。要告诉自己事情总有远因与近因、诱因与成因,要冷静、客观地分析。学习着眼于公正评估全面事实,提醒自己避免一概而论。比如,有人习惯一遇挫折就说“我真笨”,这时应学会问自己:“我什么没做好呢?”进而庆幸“下回再遇到这种情况,我终于知道该如何处理了!”以后真的再碰到这类挑战,就能心平气和、不慌不忙地处理了。

要摆脱这种先入为主的消极情绪,不妨提醒自己,点就是点,线就是线。看不惯一个点,就针对这个犯错的点来评论、检讨、责怪,不要扯到一条线。也就是说,避免因满足一时的情绪便借着点来概括到线。要明白每一个人都是很复杂的生命体,思想、感情、行动都难定论,不要用一两个标签就盖棺定论。更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一个错误或过失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本质、判断一个人的功过。判断一个事件的因果关系,需要客观、合乎事实、抽丝剥茧地了解或分析其多项或多重的成因,要提醒自己不要简单地、仅凭直觉或情绪地用一个原因或标签任意批评或下结论。

(2)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一种严重的偏见,它是人在与别人短暂接触或尚未了解全盘事实之前,根据一个特定事件就在心里产生一个误判、与事实不符的推理、结论或预估,进而内心产生喜爱、憎恶、怀疑、鄙视等强烈情绪。

这种思维就好比根据一个“点”,没根没据、未经查证就凭感觉、猜测与假设来影射、暗示、渲染出一个“面”的结论,产生鲜明的喜欢或厌恶的情绪,甚至把它当成今后预测或判断事实的根据,形成习惯性的偏见。

接着前面例子,男友偶尔一次迟到,女友居然怪他从没守时,这是“过度概括”的思维。但如果进而随着错误思维的升级与负面情绪的升高,女友责备男友“就凭你这么不守时,人品怎么可能可靠?我嫁了你,怎能托付终生?”由一个守不守时,一下子“升级”,武断地扯到男友的人品不值得信赖终身,这就是“以偏概全”。不仅弄坏自己的情绪,武断评断别人的人格,也把对方弄得懊恼甚至受到伤害。

这种思维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只看到事情的一小部分,就依据这一局部现象来推断全部的现象或最终的发展与结局,心里坚信自己的负面看法最后必定发生自己预估的糟糕结果。也就是把一个小小或片面的负面事件毫无章法、不合逻辑地放大。这其实也是过度概括的一种极端形式,也经常表现为给自己或别人贴上“不当标签”。例如,郑某与美国某一公司做了一次买卖,发现受骗,自此打从骨子里就认定美国人都是很不诚实的,也发誓绝不再与任何美国人来往。这种以偏概全、用片面思维看待整个事物的思维,一旦根深蒂固在脑海之中,用来评价自己,把一个缺点或不当之处视为完全的否定,就可能带来深刻的自卑感和挫败感;用来分析他人,则难免产生敌意或抗拒。

当发现有人具有这种“乱贴标签”的思维趋向时,首先要点出这是属于个别或特殊情况,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其次,要提醒他这一事件或特征毕竟不能代表个人或事物的全貌。

(3)夸大化

夸大化,俗称“世界末日症候群”。中国古语“杞人忧天”,指的就是类似的心态。

犯了错误、遇到不顺心的消极事件,将一件本来很平常的小过错不合比例地夸大,致使心底夸大了后果与自己的不良感受。有的人甚至将其无限放大,武断地预期灾难的必然来临,往往在事实根本没发生前就产生内疚、愤怒或惶恐,不但成了这种夸大化思维的受害者,有时甚至会一语成谶、导致悲惨后果。

孙某在工厂生产线上担任领班。在上个月的绩效考评中得到丙等成绩后,心里深信“同事里没有一人看得起我”,“我的工作表现烂得一塌糊涂,迟早会丢掉饭碗”,“我到哪里也做不好的,我的人生就这么完了”。弄得茶饭不思,失眠连连。再比如,男朋友有一天因加班忘记去接刚下班的女友。女方对这件事的解读是:“在他心目中我什么也不是,我居然还没有他的工作重要,他完全不爱我,我相信很快他就会要求与我分手的……”当然,带着这样的情绪和预测,女方的心情与言行也不会好到哪里,他们分手的可能性反而会增加很多。

人人都会遭遇失败,都会难过。但重要的是能否尽快走出沮丧感,设法正确分析事情的发展趋势与可能后果。夸大化的思维就是悲观地认定这种最糟的预测或评估一定会是事情的唯一结局,使自己灰心沮丧,垂头丧气。

一旦发现自己经常有过分夸张的消极想法,应该让自己去掉心中的放大镜,避免习惯性地将糟透了的感觉升级为灾难性的预估,学会对事件进行客观分析。如前文中提到的例子,可以告诉自己:“一次评估不好,我先不用乱猜原因。明天带着好好学习的态度去与领导谈谈,看看自己该如何改善。谦虚的聆听,搞不好反倒给领导好印象,以我工作上一向的认真、负责,下个月一定会得到好评。”

“做好最坏的打算”有时是未雨绸缪、谨慎从事。但对于有过分夸大思维的人,便会加大了“放大镜”效应,陷入比杞人忧天更糟的情绪。

过度概括、以偏概全、夸大化这三者的确不容易一下子区分清楚。但是,以下的例子可帮助我们理解。但即便分不清楚也无妨,最重要的是了解它们经常穿插、盘错于人们的脑海中,交互作用,使得情绪越陷越糟。

陶君大学毕业后待业了三个月,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看起来很有希望的就业机会。他满怀希望却也战战兢兢地去参加面试,不料过于紧张,把面试经理问“你最喜爱的人物”听成“你最喜爱的任务”正在侃侃而谈时,冷不防被考官打断,说了一句“话都听不明白,怎能做好工作”就结束了面试,不久便收到未被录用的通知,陶君未被录用的失望与难受可想而知。以下有三种内心对话与状态:

①过度概括———陶君心里出现很强烈的声音,告诉自己说:“在这么关键的时刻,我怎么连这句话都听不明白?我的能力实在太差了。以后没人会雇我的。我再也不可能找到工作的”。这是由一个点看到一个面、由一次求职失败断言自己今后找不到工作的过度概括思维。

②以偏概全———陶君脑海里又出现从小犯错时常被父亲责骂没出息的声音,就对自己说“这次真是被爸爸说中了,我真是没用,我这辈子注定是没出息的!我这一辈子是废了!”面试发挥失常,是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小挫折。但在他的思维里,会以这样一件谋职上的疏忽事而以偏概全地否定了自己的人生机遇、运气、能力甚至整个前景。

③夸大———“我真是倒霉,我的人生注定是个悲剧。”

大多数人可能分不清或记不牢这六项负面思维的定义与差异。但是人们又不能轻视这六种思维在日常生活与心态健康上的严重影响。依循以下几个很实用的原则,能够降低这六种负面思维在健康情绪、人际交往、沟通倾听与解读时的影响或伤害:

首先,要保持警觉性,察觉它们的存在。一有负面情绪,尤其在遇到严重的不良情绪时,要马上留意是思维里的哪一个环节中了这些负面思维的“毒害”。

其次,要判断这些毒害的存在,除了用上述的专有名词群去扫描、探测以外,还可以借助于了解这六个负面思维的十大通性,加以“排除病毒”。这十大特性包括:

①过分单向、简化、武断。

②过分、过度、离了谱。

③欠缺全面性或逻辑性的思考。

④不当的因果关系观念。

⑤与事实的差距很大。

⑥悲观、钻牛角尖、往最坏的一面去想。

⑦夸张、夸大———有一点可能,却坚信一定会发生。

⑧信到骨子里———不是单单宣泄情绪或单单表达悲情,博得同情,而是自己很深的想法。

⑨很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听劝。

⑩几个不同思维相互缠绕、交互作用,使得负面情绪扩张放大。

一旦察觉任何一种或多种思维出现在自己或别人的言行或思路中时,要加以否认或用心理删除法将之立即删除,学会立即用另一个正面积极的思维或心理图片代替。否则,一旦这些思维得逞,陷入了重重的负面情绪,就会像阳光下的大树,浇了水、施了肥后就会快速成长,弄得负面情绪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当发现内心出现某种严重不良情绪时,一旦加以剖析,就不难发现,其成因已经包含了好几个不同的负面思维。

同类推荐
  • 健康习惯指导

    健康习惯指导

    只有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人生才会更美好,当然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是需要用心耕耘才能完成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技能的,而技能必然包含一系列指标与规范的和谐混成。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培养这些习惯应采取哪些具体步骤?应达到什么样的规范标准?本书为您解答。
  • 多个心眼多条路

    多个心眼多条路

    处处有心眼,让你在周旋错综的人际关系时游刃有余;时时有心眼,让你在探索混沌的人生之路时四通八达。两手准备,多一个“准备”的心眼出发。谨慎防人,多一个“防备”的心眼入世。放下面子,多一个“退让”的心眼做事。经营人情,多一个“关系”的心眼交友。洞察人心,多一个“人情”的心眼做人。瞄准目标,多一个“矢志”的心眼奋斗。舍车保帅,多一个“狠决”的心眼拼搏。与人为善,多一个“善良”的心眼生活。
  • 新时期青少年伦理与道德读本

    新时期青少年伦理与道德读本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关乎礼。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冲突,使道德判断变得的日趋困难。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作为青少年如何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成为一个必须要正视的问题。《新时期青少年伦理与道德读本》通过一些浅显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应当树立怎样的道德标准。
  • 做人要精做事要明

    做人要精做事要明

    在如今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里,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首先学会做人做事之道。成功的机会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你不可能从这上面寻找差距,你唯一能胜过别人的就是你高人一等的做人做事的方式了。如果你不懂得做人一等的做人做事的方式了。如果你不懂得做人做事的“精明”之道,那么你就会四处碰壁,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不仅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和谐程序,还影响自身事业的发展,如果你想避免这些本不该有的麻烦和挫折,就从现在开始学会精明的做人做事,这样才能更好地拘泥于世俗生活的痕迹。它语言平实、优美、娓娓道来,无哗众宠之意,且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实在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 卓越口才完全修炼

    卓越口才完全修炼

    磁力语言、成功社交、精彩演讲,制胜辩论、“双赢”谈判、温馨情爱、机智应急、日常口才等十个方面的口才技巧。掌握好这些说话技巧,你就能在错综纷繁的人际关系网络中游刃有余;你就能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你就能在斗智斗勇的谈判桌上侃侃而谈,屡出奇招。
热门推荐
  • 孤独宿命

    孤独宿命

    在茫茫人海中独自游走的不老男神,走过万水千山阅人无数历朝历代成就过太多伟大的人可最终也就只有孤独相伴无欲无求无悲无喜
  • 豪门BOSS爱上胖丫头

    豪门BOSS爱上胖丫头

    7年前的一场车祸让她失去了所有,亲人,朋友,原本是可以站在闪耀舞台上的一只白天鹅,如今却变成了94KG大胖子,旁人总是对她指指点点,更是嘲笑与讽刺,直到华晋安的出现......
  • 西游重生之通晓大圣

    西游重生之通晓大圣

    知天地,晓阴阳,避死延生!帝释天阴差阳错的重生为四大灵猴之一,在三界打响了自己通晓大圣的名号,与七大妖圣结为兄弟,为了救出远在九重天之外的孙悟空,一件件洪荒之事揭竿而起,转眼间,星瑾尘傲立在花果山顶端,手持济世浮屠棍,一脸蔑视的仰头望向乌云之上的天兵天将,一脚踏在山巅,手指着满天众神暴喝到:“通晓大圣在此,尔等速速前来送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冷情总裁:路痴杀手妻

    冷情总裁:路痴杀手妻

    他,白天里的商业巨鳄,高贵冰冷,黑夜里的暗黑帝王,心狠手辣。她,杀手组织的老大,时而高冷时而呆萌,却是个路痴。当他遇上她,是他征服了她,还是他从了她。(作者是新手,不喜勿喷,还要,这是慢热文)
  • 法制教育八年级(下)

    法制教育八年级(下)

    合同法是民事法律中的一项基本法律,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本单元详细地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主要内容。
  • 最后的决战(中英双语典藏版)(纳尼亚传奇系列)

    最后的决战(中英双语典藏版)(纳尼亚传奇系列)

    纳尼亚传奇系列7:《最后的决战》“乱世必出妖孽”。纳尼亚纪元2555年,一只阴险的猴子席福特捡到一张狮皮,怂恿驴子伙伴帕叟披上狮皮假扮起阿斯兰,并联合南方野心勃勃的卡罗门王国,在纳尼亚境内覆雨翻云。纳尼亚年轻的提里安国王发现国家正在走向堕落,奋起抵抗,不料却被猴子一干人擒住。困境中,他向天祈求阿斯兰的帮助。另一世界的七位纳尼亚之友——迪戈里·柯克老教授、波利夫人、彼得、埃德蒙、露西、尤斯塔斯与吉尔听到了国王的祈求。尤斯塔斯与吉尔恍惚间就来到了纳尼亚。他们偷偷松绑了提里安国王,又去解救独角兽,并发现了假阿斯兰的真面目,便带他去广为告知纳尼亚臣民,不料矮人族再也不相信阿斯兰了。
  • 瀚天

    瀚天

    一个平凡的高中生,超级学渣皓翰。从一块家传的玉佩上因为机缘巧合得到了普通人没有的能力,因为太过显眼而被两个推动世界发展的秘密组织发现,皓翰的人生从此开始不一样。历经万难,最后成为了异能界的主宰!
  • 刀立江湖

    刀立江湖

    唐立,漠北城一少年,生性懦弱,胆小,因被怂恿,观极刑而昏死,被一异世灵魂转生,这一转生也带来了波澜壮阔的江湖
  • 绿野风烟

    绿野风烟

    杨钰珺出身最正统的道家名门,身怀绝世修为,无双才情!下山之后,方才发现江湖、庙堂,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