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45200000053

第53章 艰苦的南北战争

困难才刚刚开头

他仍然相信成功最后会属于他的,在沮丧的士兵队伍中,他和他们握手,反复地说:“上帝保佑你们……”

林肯下令征集7.5万人入伍,爱国的热潮席卷全国上下,几千个大型的集会在厅堂和广场举行,乐队奏乐,旗帜四处飘扬,到处有人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讲,爆竹声冲天;原来拿犁具和铅笔的男人,成群地加入了军队。

10周之后,在“约翰·布朗的身躯虽在墓中腐朽,他的灵魂却继续前进”的歌声中,10.9万新兵士气高昂地操练、行进。

但是谁来带领军队赢得战争呢?当时军队之中只有一位公认的军事天才,就是罗勃·E·李。他是个南方人,原来林肯想把联邦军司令的重任交给他。李将军如果接受了,这场战争就会大不相同。他一度也曾经认真地考虑过接受这个职务:他斟酌着,读《圣经》,跪着做祈祷,整个晚上在卧室里踱着步,想做个正确的决定。

李将军的很多观点和林肯很相似。他们都讨厌奴隶制度;他早就解放了自己的奴隶。他像林肯那样热爱联邦,他深信联邦是“永久性的”,退出联邦和“革命”一样,对国家来说是“最大的灾难”。

但有个问题:他是个弗吉尼亚人,骄傲的弗吉尼亚人,他们向来把“州”看得比“国”更重要。两百年来,他们家族一直掌握着垦殖地和弗吉尼亚州。他的父亲“轻骑哈利”曾协助华盛顿追击乔治国王的红衣军,后来又成为弗吉尼亚州州长,爱“州”要甚于爱“联邦”就是他教儿子罗勃·E·李的。

所以当李将军听到弗吉尼亚州加入南方联盟之后,他终于宣布:“我不能带领敌军与我的亲人、孩子、家园为敌。我要回去分担乡亲们的苦难。”

这个决定使“南北战争”整整延长了两三年。

这下子林肯还能找谁呢?当时温莫尔·史考特将军指挥着军队。1812年,他曾在伦迪港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但如今已经是1861年,49年过去了,他的身心都已衰老;年轻时的勇猛和进取心已早消失殆尽了。

再加上他的脊骨有病。他自己说:“三年多来,我无法骑马,一次只能走上两三步,而且疼痛难忍。”他现在还患有“水肿和晕眩等一些病症”。

林肯要寄托希望的,竟然是这样一个病弱之人:一个早该在医院让护士照料的老弱残兵。

到了7月,林肯4月征集的7.5万名士兵的3个月服役期就要到期了;于是“作战!作战!”的呼声在6月下旬日益高涨。

每天在《论坛报》的顶端,荷瑞斯·格里莱都会用大字印上“全国呼吁开战”,“攻占里士满”!

商业一片低迷。银行不敢轻易发放贷款、甚至连政府借款的利息都高达20%。人民惊恐不安,他们说:“嘿,听我说,再这样瞎折腾是没有用的。我们狠狠地打一仗,把李的军队打垮,这样混乱的局面马上就会结束。”

听起来,这样的论调很正确,人人都同意。

但是精通军事的专家们深知:现在准备不足的军队根本不堪一击。可是总统最后还是屈服于大众的叫嚷,下令进攻。

7月晴朗炎热的一天,三万多的“大军”在麦克朵威尔的率领下,对弗吉尼亚州的南方军发起攻击。在那之前还没有哪位将军指挥过人数这么多的军队。

这真是一支乌合之众!没有经验,训练得不足,好几个团的士兵入伍还不到十天,根本就谈不上纪律。

其中一个师的指挥官薛尔曼说:“我本人一个劲地约束部下,但是根本没什么作用,沿途士兵们取水,摘草莓,随心所欲,随意离开队伍。”

当时人们认为最优秀的军人是法国的东方籍轻步兵“朱亚夫”和“土库”军;所以他们的装束被许多士兵模仿。结果那天有几千头戴大红巾、身穿袋形红裤的士兵开往南方;活像一支小丑戏班,根本就不像是一群准备英勇赴死的战士。

几位众议员驾着车,戴着丝帽去看打仗,他们还带着妻子和爱犬同行,准备了一篮篮三明治和波尔多葡萄酒。

7月底,一个盛夏的上午10点,南北战争的第一枪终于打响了。结果怎样呢?

炮弹从天上呼啸着落下,马上有人尖声惊叫,口吐鲜血仆倒在地——宾夕法尼亚军团和纽约炮兵团突然想起他们已经服满了3个月的兵役期,硬要求退伍。在战场上退伍!快跑呀!据麦克朵威尔将军报告,他们是“跟着敌人的炮声往后逃窜”。

对方的部队却勇敢地战斗,下午4点30分,南方军的攻击部队突然增加了2500人的兵力,像闪电一样迅猛地扑过来。

流言纷纷传开了:“约翰斯顿的部队出战了。”战场上恐慌起来。两万多名士兵违抗军令,在战场夺路溃逃。麦克朵威尔和几十名军官拼命在后面弹压,但是毫无效果。

南方军的炮火迅速地轰炸道路,路上已挤满了逃兵、粮车、救护车还有那些戴丝帽来看热闹的议员们乘坐的马车。女人尖声惊叫着而晕倒;男人们嚷叫着,诅咒着,互相践踏。一辆车翻倒在桥上,阻塞了公路。那些戴红头巾穿红马裤的男人,慌慌张张地跳上马背逃走,马车后面拖着马具,在尘土中摇曳。

他们误认为南方军的骑兵追上来了。自己叫嚷的“骑兵!骑兵!”的喊声,就足以把他们吓得胆战心惊。这当真是一场史无前例、稀罕之极的战争。

风声鹤唳的败兵把枪支、外套、帽子、皮带和刺刀抛得满地都是,就像后面有凶神恶煞在追赶;疲劳得倒在路上的人,立刻就被接踵而至的马和车辆压死。

那天是星期天,林肯坐在教堂里20英里外的阵阵炮声传进他的耳朵。礼拜刚结束,他就冲进战争部,急切地翻看各个战场先后发来的电报。林肯带上零碎不全的资料,急着要找史考特将军讨论。当他赶到老将军的住处,惊讶地发现史考特正在午睡。

史考特将军醒来之后,打着哈欠,揉揉眼;他极其衰弱,自己根本站不起来。他拉着天花板上的滑车吊带,把自己肥胖的身躯拉起来,两脚从躺椅挪到地上。

他慢吞吞地说:“战场上有多少兵力,在哪个区域,武器是否精良,装备怎么样,他们还能干什么,没人把这些情报告诉我,我什么都不清楚。”

而联邦军的统帅就是这位什么都不清楚的史考特将军。

看了几封战场发来的电报,老将军又宽慰了林肯两句,然后诉说自己背疼,说完又去睡了。

半夜,乱哄哄的败兵拥上了长桥,越过波托马克河,涌入华盛顿。餐桌在人行道上很快地支了起来,一车车的面包突然冒了出来,在热气腾腾的汤锅和咖啡壶旁边,女人们在分配着食物。

麦克朵威尔疲惫得要命,他拿着铅笔写电文,一句话还没写完,竟然在树下睡着了。他的士兵累得天塌下来也不管了,在雨中的人行道上,酣睡得像死人一般——有的还握着枪。

当晚,林肯通宵听着报社通讯员和目击者对溃败经过的报告。

民众们格外恐慌,荷瑞斯·格里莱则鼓吹应当即刻无条件停战,他一口断定无法征服南方。

伦敦的银行家们相信美国联邦很快就会土崩瓦解,他们派驻华盛顿的代表冲进财政部,要求美国政府立刻为4万美元的债务提供抵押。

联邦政府的官员让他下周一再来,那时联邦政府可能还没倒呢!

林肯对于失败一点都不感到新鲜。他这一生经常面对失败,但从没被击垮过。他仍然相信成功最后会属于他的。在沮丧的士兵队伍中,他和他们握手,反复地说:“上帝保佑你们。上帝保佑你们。”他鼓舞大伙儿,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吃豆子,让他们从衰颓中重新鼓起斗志,一起谈论光辉的远景。

现在林肯明白,这场战争将长期下去,他提请国会征集40万兵员。很快招募了10万人,他被授权可以征召50万人服役3年。

谁来统帅他们?难道是走不动路、下床得靠滑车、打仗时酣然大睡的史考特老将军!绝对不行,他根本就不堪一击。

有史以来最让人失望的一位将军,很快就要粉墨登场了。困难才刚刚开个头呢。

纸上谈兵的将军

转眼之间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秋天又过去了,寒冬来临。春天又快来了,麦克里兰依然按兵不动,只是在那里训练士兵,一次次地阅兵和空谈。

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麦克里兰——一位年轻英俊的将军的部队携带20门大炮和一架手提印刷机,攻入西弗吉尼亚,把几个南方军赶跑了。这只不过是一场小胜仗而已,但却是北方第一次在战场上取胜,因此显得意义非凡。麦克里兰更是有意扩大影响。他用手提印刷机印制了几百份精彩而夸张的快报,向人们宣扬他的战果。

几年后,人们也许会嘲笑他的荒唐举动,但在当时,战争还是件新鲜事,国民非常恐慌,盼望着出现善于领军的天才,所以对这位年轻将军夸张的自我评价深信不疑。国会决议对他表示感谢,他被国人誉为“小拿破仑”。

第一次战役遭到惨败之后,林肯召他到华盛顿,出任“波托马克军”司令。

他具有天生的领袖气质。一看到他骑着一匹白马飞驰而至,士兵们都会齐声欢呼。尤其是他勇敢地接手败军之师,重新训练,鼓舞军心。这种事他干得比谁都好。到10月份,这支军队的规模已是西方世界数一数二的了。

将士们全都斗志高昂,盼望放手一搏。人人都请战心切——唯有麦克里兰除外。林肯再三敦促他进军,但都被他拒绝了。他组织游行,大张旗鼓地谈论种种计划,但是仅限于此——全是纸上谈兵。

他用各种借口拖延、耽搁、就是按兵不动。有一次,他推说部队正在休整,无法发动进攻。林肯问他:部队到底干了什么,如此劳累需要休息这么久。

还有一次在安蒂坦战役中李将军吃了败仗,麦克里兰手里的兵力远远超过李将军。假如麦克里兰出兵追击,也许李将军的人马就会被消灭,战争也就可以结束了。

一连好几个星期,林肯催促他攻击李将军的队伍——写信、打电报、派去特使。最后麦克里兰竟然借口马匹疲乏,马舌疼痛,他不能行动。

如果你游历纽奥良,你可望见一片低地,离林肯当年服务的杂货店约一箭之远。克拉利丛林少年帮,常在那边斗鸡为戏,请林肯当裁判。巴布·麦纳布一直在吹牛,说他有一只雄鸡可以打败桑嘉孟郡的任何对手。但等到真正把它放入斗鸡场时,它夹着尾巴不肯斗。麦纳布气极,抓起它向空中一扔,那只雄鸡便落在附近一堆木柴上,然后昂头伸颈,得意地啼叫。

“是呀,你该死!”麦纳布骂道:“你如果去时装表演一定很出色,但真打斗起来,却一文不值。”

麦克里兰使林肯想起巴布·麦纳布的雄鸡。

有一次在半岛战役时,南方军马格鲁德将军带着的5000名士兵,独挡麦克里兰的10万之众。麦克里兰不主动出击,只是一味地修筑防御工事,再三要求林肯增派兵力。

“如果,”林肯说,“我要是真的增派10万兵力,他会答应明天立刻向里士满进发;等到明天,他又会发来电报说,他侦察到敌军多达40万,没有后援的话他不能进攻。”

战争部长斯丹顿也说:“假如麦克里兰有100万的兵力,他会发誓说有200万敌军,接着坐到泥地上,嚷嚷着要增兵到300万。”

“小拿破仑”平步青云,像喝多了似的乐昏了头。他狂妄到了极点,把林肯及内阁成员称为“猎犬”、“可怜虫”、“我见过的那几只大笨鹅”。

麦克里兰在林肯面前十分傲慢。总统上门拜访他,他竟然让林肯在前厅足足等了半个小时。

甚至有一次,他直到深夜11点才回到家中,当他听到佣人通报说林肯已经枯坐数小时等着见他,麦克里兰并没理睬,从林肯等候的房门外走过,直接上了楼,然后派人告诉林肯,他已经上楼睡觉了。

这件事经报纸披露和宣扬,华盛顿人人都在谈论。满面泪水的林肯太太,要林肯撤了“这个糟糕的空谈将军”。

林肯回答:“太太,我很明白他的不是,但现在是非常时候,我不能仅考虑自己的好恶。只要麦克里兰能打胜仗,我情愿替他提鞋。”

转眼之间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秋天又过去了,寒冬来临。春天又快来了,麦克里兰依然按兵不动,只是在那里训练士兵,一次次地阅兵和空谈。

全体国民异常恼怒,责难和批评纷纷指向林肯。在给麦克里兰的公文中林肯说:“我方将毁于你的再三拖延。”

麦克里兰要是不想辞职,就只有马上采取行动。他立刻赶到哈普渡口,命令手下部队立即跟进。按照他的计划,准备从奇沙比克和俄亥俄运河运来船只,搭建浮桥,把波托马克河的两岸连接起来,接着从那个渡口攻入弗吉尼亚州。直到最后一刻,才发现船身宽了6寸,不能通过运河的水闸,只得中止这个计划。

麦克里兰向林肯报告了经过,说浮桥尚未准备好,这时,最有耐心,最能容忍的总统终于发火了。他用以前在印第安纳州农场的粗鄙的话说:“浑球,为什么还没准备好呢?”

举国上下都用类似的口气提出相同的质问。

到了4月,“小拿破仑”终于像拿破仑那样对士兵们做了一通堂皇的演讲,然后率领12万唱着“我留在后方的姑娘”的大军出发了。

战争进行了将近一年。麦克里兰夸下海口,声称自己要马上结束这场战争,战士们凯旋之后还来得及种谷物和玉米。

乐观的林肯和斯丹顿也给各州州长发去电报,让他们不用再征集志愿军,终止征兵处的工作,把里面的公物卖掉。

“认清你的敌人”,这是腓特烈大帝的一句军事格言。

他们的对手是一位多么优柔寡断的“拿破仑”,这是李将军和史东威尔·杰克逊非常了解的,这位“拿破仑”怯弱而谨小慎微,悲悲切切,从来没上过战场,而且一见到血他就难以忍受。

在3个月里,李将军率领南方军悄悄地到达里士满附近,在那里等着麦克里兰靠近,近得甚至都能听见教堂的钟敲了几下,突然发起一阵暴风骤雨式的突击,仅仅用了7天,麦克里兰就被迫退回军舰上,军队损失了15000人。

麦克里兰宣称的“大计划”就这样变成一场惨重的失败。

麦克里兰依旧指责“华盛顿的叛徒们”送来的兵员不足。他把惨败的原因归结为他们的“怯懦和愚蠢”。现在他对林肯和内阁成员的憎恨似乎要远甚于他对南方军的轻蔑。他们的行动被他说成是“有史以来最可耻的”。

麦克里兰的兵力超过他的敌手。但仍然一再要求增兵,增兵。他先要增加1万兵力,接着又要5万,最后甚至要10万。他明白这根本不可能,林肯同样也明白。林肯认为麦克里兰“简直荒唐极了”。

麦克里兰发了一封无礼的电报给斯丹顿和总统。他在电报里像疯子似的咆哮,摧毁了他的军队的责任被完全推到林肯和斯丹顿身上。甚至连电报员都拒绝发送这封蛮横无理的电报。

人民都感到恐慌,华尔街乱成一团,国家的前景一片暗淡。消瘦而憔悴的林肯说:“我简直是世间最忧伤、最绝望的人。”

麦克里兰的岳父,参谋长P·B·马西说如今除了向南方投降外,没有其他办法了。

林肯听到这话时,气得涨红了验,他找来马西,对他说:“将军,听说你提起‘投降’这个词。这个词根本不该和我军连在一起。”

难以驾驭的内阁成员

虽然他们之间存在着不愉快,林肯的态度却是那么高贵而宽宏大量。

林肯的内阁,也和军队一样彼此忌妒不和。

差不多每位内阁成员都认为自己比林肯要强。他们认为没有教养、笨拙、爱说说笑话的林肯当选总统,只是一件政治意外,他只是个走了大运,得以入主白宫的西部农夫罢了。

首席检察官贝兹,1860年作为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呼声也很高。他的日记中这么说:共和党提名的林肯“意志和目标都显不足”、“缺乏指挥才能”,他们犯了“致命的错误”。

财政部长柴斯曾经有机会取代林肯,成为候选人,他终生都怀着对林肯的“一种慈悲的蔑视”。

国务卿西华更是怀恨不已。有一次他一边踱着方步,一边对朋友大声喊着:“失望?别和我谈什么失望,我本来可以被共和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结果呢?却被迫眼睁睁地看着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小律师当选!我还能谈什么失望!”

西华认为,要不是荷瑞斯·格里莱的捣乱,他一定会入主白宫。他深谙治国之道,已有20年的从政经验了。

而林肯呢?他管过什么?只经营过纽奥良的一家木屋杂货铺,还“弄得负债累累,最后黯然倒闭”。哦,林肯还干过邮递员——帽子里放着信件到处走。

这位“草地政治家”的管理经验只有这么点。而现在,粗鲁笨拙、心慌意乱的林肯却成了白宫的主人,什么也不干,任国势浮沉,国家正迅速地变得混乱。

西华认为——成千上万的人也都认为——他担任国务卿就是要主持国政,而林肯只不过是个傀儡。大家称西华为“总理”,他很高兴。相信拯救美国的责任全在他身上,非他莫属。

他接受任命时说:“我将尽力维护自由,拯救国家。”

林肯到任还不到5周,西华就给他送来一份备忘录,内容蛮横无理,美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位内阁成员敢给总统呈上如此冒失、傲慢的文件。

在文件的开头,西华说:“我们已经执政一个月,但却没有一点内政、外交上的成绩。”接着他用老师的口气,指导这位原本是纽奥良小杂货店员的总统,应该怎么治理国家。

在文件的结尾,更是不知羞耻地建议林肯从此待在幕后,让精明强干的西华执掌政权,以免国家坠入深渊。

西华曾经提出一个荒唐的建议,让林肯大为惊讶。对于当时法国和西班牙在墨西哥的横行霸道,西华很看不惯,于是他建议让美国政府要求两国解释自己的行为。还有英国和俄国也该照此办理,假如“没有得到满意的解释”,你猜他准备干什么呢?

宣战!这位精明的政治家认为一场战争还太少。他想让美国同时面对几场热闹的战争。

西华真的准备好一份措词傲慢的通牒,准备送交英国政府,里面充满了警告、威胁和侮辱。如果林肯没有把最严重的几个段落删掉,又把文句改得缓和一点,也许真的会导致战争。

西华手里拿着鼻烟说,他很想见到一个欧洲势力援助南卡罗来纳州,这样北方军就会攻击外国的军队,南方各州也会转而联手对付外国的敌人。

美国差点就要和英国发生战争。在公海上,北方的炮艇拦截了一艘英国油轮,上船带走两个前往英国和法国的南方联盟官员,把他们关在波士顿监狱里。

英国开始备战,几千名士兵乘船横越大西洋,在加拿大登陆,准备攻击北方军。林肯只得交还南方联盟官员,并公开向英国道歉。

对于西华的一些荒唐的想法,林肯感到非常震惊。一开始他就深知,自己应付眼前局面的经验略为不足。他需要有经验的助手的帮助和引导。为此他任命西华担任国务卿,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结果全华盛顿的人都认为是西华在执掌大权。这大大挫伤了林肯太太的自尊心,她愤怒异常,眼里露出凶光,催促自己谦卑的丈夫使点颜色。

林肯保证说:“可能我不善于自我管理,不过西华也强不了多少。我只听从良心和上帝的主宰,早晚有一天人们会清楚的。”

人们终于清楚了。

沙门·P·柴斯可以称得上内阁中的“契斯菲尔德爵爷”。他相貌英俊,身高6.2英尺,看上去天生就是领袖之才,他有着良好的教养,是位古典学者,而且精通三国语言,他有一位女儿,是华盛顿社交场最迷人、最受欢迎的东道主。说实话,当他发现白宫的主人竟然不知道怎么点菜时,格外的震惊。

柴斯非常虔诚地信仰上帝,他真的难以相信,一个总统居然在床上翻阅阿提莫斯·华德或比托林·纳斯比的作品。让柴斯更为气恼的是,不论什么时间、什么场合,林肯都能幽默起来。

有一天,一位老朋友从伊利诺伊州大老远赶到白宫拜访林肯。门房鄙夷地上上下下一番打量,然后告诉他内阁正在举行会议,林肯无法会客。

来访者说:“开会不要紧。你对亚伯说,奥兰多·凯洛格来看他了,想给他讲讲结巴法官的故事,他马上就会见我的。”

林肯果然立刻让人把他请进来,和他热烈地握手,林肯回到会议室对内阁成员说:

“先生们,我的老朋友奥兰多·凯洛格来看我了,他想讲个结巴法官的故事给我们听。很逗的,我们暂且把公务放一放吧!”

于是这些大政治家放下国事,听奥兰多讲故事,林肯被逗得哈哈大笑。

柴斯对此十分不满,他担忧国事。埋怨林肯“把战争当成笑话”,带着国家滑向“破产和毁灭的深渊”。

柴斯就像一个女中学生一样忌妒。他曾希望国务卿是自己。为什么自己没被任命为国务卿呢?自己为什么受到冷落呢?大权为什么会落到傲慢的西华手里?为什么自己只能当财政部长?一想到这些他就愤愤不平。

是啊,他现在是第三号人物,可是他要让民众看看。很快就要到1864年了,新一届的大选将要开始,他一定会入主白宫的。他的所有心思都用在这件事上,一门心思放在林肯所说的“柴斯对总统职位的疯狂追求”上。

在林肯面前,他装出一副朋友的样子。但是当林肯一不在眼前,柴斯就变成他的仇敌。林肯常常作出让权势们不满意的决定。这时柴斯赶忙找到心里不服的当事人,对他们深表同情,并表示他们是正确的,加深他们对林肯的怨恨,并保证如果让他——沙门·P·柴斯当政,他们一定得到良好的待遇。

林肯说:“柴斯和苍蝇一样,要在那些腐烂的地方下蛆。”

对于这些事,林肯心里一清二楚,但是他从来不会为自己的权力计较。他说:“柴斯这个人精明强干,但他对当总统这件事非常痴迷。近来他的言行比较出格,大家都劝我:‘不能再留着他了。’算了,我反对把任何人排挤出去。要是一个人能把事情做好,我主张还要让他做。所以只要柴斯这个财政部长恪尽职守,我就不去追究他的‘白宫热’病。”

但是事情却越来越糟了。柴斯稍不顺心就马上提出辞职。他5次请求辞职,林肯再三挽留他,对他大加夸奖,劝他留任。

但最后连坚韧的林肯也受不了了。他们彼此反感,见面都闹得很不愉快。这一次,林肯真的批准了柴斯的辞呈。

柴斯大吃一惊。他的辞职居然被批准了。

参议院的财务委员们一起赶来见林肯。他们一起表示抗议。称柴斯的离职是非常不幸的事,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林肯静静地听着,让他们把话都说完了。然后讲述了他多次和柴斯交涉的痛苦经历,他认为柴斯执迷于总统之位,对自己的权威愤愤不平。

林肯说:“他可能是想气气我,可能想要我拍拍他的肩膀,劝他留职。我觉得不应该这么做,他的辞职被批准了。他内阁成员的职权已经成为过去。我不愿再这样继续下去。必要的话我宁愿主动下野,我宁愿回伊利诺伊州的农庄,靠农田和耕牛为生,也不愿在目前的处境下忍气吞声。”

对于这个屡次羞辱、侮慢他的柴斯,林肯是如何评价的呢?

虽然他们之间存在着不愉快,林肯的态度却是那么高贵而宽宏大量。他让柴斯担任美国最高法院的审判长,这是美国总统所能颁赐的最高荣誉了。

不过,跟脾气火暴的斯丹顿相比,柴斯简直就是只温和驯服的小猫。斯丹顿活像个圆球,矮矮胖胖的,他的性情刚猛而残酷。由于爱女露西去世,令他伤心欲绝,她下葬的13个月之后,他还把尸体刨了出来,摆放在自己的卧室长达一年多。

他的太太去世后,斯丹顿夜夜把妻子生前穿过的睡衣和睡帽放在身边,睹物思人,垂泪不已。

斯丹顿举止怪诞,有人认为他已经半疯了。

林肯和斯丹顿结识,是在办理一个专利案件的时候,他们和费城的乔治·哈定一起被聘为被告的律师。林肯认真地分析过案情,非常精心地做好了准备,想好好地作一番发言。但是斯丹顿和哈定都瞧不起他,他们不但对他十分漠视,而且还羞辱他,故意不让他在法庭上发言。

林肯把准备好的发言稿交给他们,他们却认为是“毫无价值的一堆废纸”,连看都不肯看一眼。

来往于法院时,他们不愿和林肯一起走,不邀请他到自己的房间,甚至连同桌吃饭都不肯。

斯丹顿曾经这么说——林肯也知道:“那是一头笨拙的长臂猿,我可不愿和他来往。如果不能和绅士模样的人合作,我宁可不办这件案子。”

林肯说:“从没有人比斯丹顿更残忍地对待我了。”回家之后,他觉得深深的屈辱,又深陷于可怕的忧郁之中。

林肯成为总统之后,斯丹顿更加轻视和厌恶他了。他把林肯叫做“讨厌的白痴”,认为他根本没有管理政府的能力。应当被取代。斯丹顿经常说:“杜夏露根本犯不着为了找大猩猩而远赴非洲,此刻就有一只大猩猩坐在白宫里搔痒呢!”在给布坎南的信中,斯丹顿把林肯痛骂了一通,措词实在不堪入目。

在林肯就任的第十个月,一件丑闻在全国传扬:政府的几百万美元没了!投机分子!虚假的战争契约等等。

除了这些麻烦,林肯和当时的国防部长西蒙·卡梅隆在武装奴隶的问题上存在着很深的分歧。林肯要卡梅隆辞职,国防部必须由他另外派人主持。林肯很清楚,他选择什么样的人将直接影响国家的前途。他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非常清楚。林肯告诉一位朋友:

“我决心不考虑个人的自尊,任命斯丹顿为国防部长。”

事实证明,林肯的任命恰当之极。为了国家统一的目标,林肯可以忍受任何事情。

有一天,一个国会议员建议林肯调动一些兵团。他跑到国防部,把总统的命令放到斯丹顿桌上。斯丹顿厉声地拒绝了。

议员抗议:“你看看我拿来的这份总统命令。”斯丹顿反驳:“总统要是下这样的命令,他就是该杀的蠢货。”国会议员回去找林肯告状,满以为林肯会愤怒而把斯丹顿撤了。

不料林肯静静地听完之后,眨了眨眼说:“如果斯丹顿说我是该杀的蠢货,那我肯定是,他总是对的。我这就亲自找他去。”

来到国防部,斯丹顿指出林肯命令错误的地方,于是林肯就把那道命令取消了。

斯丹顿讨厌别人干涉,对此林肯非常了解,所以通常都让他自己做主。他说:“我不能再去麻烦斯丹顿先生了。他担任着世上最难的职务。有几千名军人因为没能升迁而埋怨他,还有数千人因为没有得到职务而怨恨他。他随时受到难以想象的、无穷无尽的压力。如今他犹如海岸上的一块巨石,被浪涛不断地拍打。他阻挡着海浪,保护陆地不至于被大海淹没。而他竟然没有粉身碎骨,还能活下来。要没有他,我可就完了。”

不过,有时候总统也会“坚持自己的立场”——按他自己的意见去办,这时就要当心了。“老战神”斯丹顿咆哮着不同意某件事,林肯会很平静地说:“部长,我已经决定了,你只能照办。”

最后只有照办了。

一次他签署了这么一份命令:“不要说‘如果’、‘可是’或‘但是’,艾略特·W·莱斯上校必须晋升为美国联邦军陆军准将——亚伯拉罕·林肯。”

另一次,他让斯丹顿任命某人担任一个职务,他给斯丹顿写道:“任命他,别管他是否知道恺撒头发的颜色。”

慢慢地,斯丹顿、西华以及许多原来鄙视、辱骂过亚伯拉罕·林肯的人,都对他尊敬起来。

后来在福特剧院对面的一栋出租公寓里,当林肯奄奄一息的时候,斯丹顿——这位曾经骂他是“可恶的蠢货”的铮铮铁汉说:“在这儿躺着的是有史以来最完美的一位领袖。”

约翰·海依——林肯的秘书,在提起林肯在白宫的工作情形曾这样描述:

他不按清规戒律办事。我和尼克莱花了4年时间才使他按照某些系统化的规则办事。每当一项规定刚订好,马上又被他打破了。任何使他和人民群众隔离的事,他都不准,尽管百姓常有一些无理的抱怨和要求,搅得他不得安宁。

他很少写信,收到的信50封中难得看上一封。起初我们设法叫他看,最后他把事情完全交给我,我以他的名义写的信他看都不看就签了名。

他一个星期可能会写6封信——绝对不比这个数目多。假如是华盛顿之外的地方出了什么需要总统前去处理的麻烦事,他一般不会写信,常常是让尼克莱或我前去处理。

他总是在10点和11点之间休息……早早就起床了。在乡下‘军人之家’居住的时候,他常常是8点钟之前就换好衣服、吃早餐——他的早餐极其简单,一个鸡蛋、一片烤面包、一杯咖啡,然后骑马上华盛顿去。冬天在白宫居住时,他起得比较晚。但是并不睡觉,而是在床上待一会儿……他冬天的午餐只是一片饼干、一杯牛奶;夏天则要加点葡萄之类的水果……他的饮食非常节制——是我认识的人中间吃得最少的。

除了水之外他不喝别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因为他不爱喝别的……

“他想稍微休息一下的时候,就会去听演讲、音乐、看戏……他不怎么读书。除了我们提醒提醒他注意的一些特别的文章,他差不多不看报纸。他常常这么说:‘我比他们更懂这事。’说他谦虚根本就是撒谎。伟人没有一个是谦虚的。”

拯救350万黑奴

他在提及联邦时说:“我们将崇高地挽救或卑鄙地丧失世界上最后及最好的希望。”

你若问一位美国公民,为什么会有南北战争?

他们多半回答:“为了解放黑奴,对吗?”

让我们看看这句话,这是林肯在第一次就职演说中说的:“我不想干涉现在存在奴隶制度的州。依照法律我无权干涉,我也不想干涉。”

事实上,林肯在发表《废奴宣言》以前,南北战争开火就已有十八个月之久了。在那之前,激进派和废奴主义者都在催促他采取行动,他们在报纸上猛烈地攻击他,在公开的演说中指责他。

一天,白宫来了一个芝加哥牧师代表团,他们给林肯带来所谓《上帝的即刻释奴令》。林肯回答:如果上帝有什么圣命,会直接送到司令部,而不会绕道芝加哥而来。

后来,林肯的拖延不决使荷瑞斯·格里莱大为恼怒,他写了一篇攻击总统的文章《两千万人的祈祷》。文中充满尖刻的抱怨。

林肯的回击成为这次战争的一篇名作——简洁清晰,充满活力,结束部分令人过目难忘:

“这场战争中,我们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非保全或消灭蓄奴制度。如果一个奴隶都不解放就能拯救联邦,我就不解放;如果拯救联邦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就解放;如果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些,保留一些奴隶,我也将这么做。如果采取了一些针对奴隶制度和有色人种的措施,因为我认为这能够拯救联邦。我容忍,是因为我认为容忍有助于拯救联邦。每当我认为做什么事会危及这个目标,我就会少做;当我认为多做对此有益,我就会多做。当什么事被证明是错误的,我会试图去改正,而什么观点一经被证明是正确的,我会立刻接受。以上我所谈的是站在我的职位的立场上;我经常希望‘世上人人得享自由’,我的这一愿望不会改变。”

林肯认为自己如果能拯救联邦,将会防止蓄奴制度的发展,日后奴隶制度会慢慢地消失。如果联邦不复存在,那么数百年后蓄奴制还会存在。

北方的联盟里有4个蓄奴州,林肯深知如果《废奴宣言》过早发布,这4个州就会被迫投向南方的阵营,南方军的实力将大大增加,甚至使联邦万劫不复。当时流传着一句话:“林肯希望上帝站在他这一边,但他更要抓住肯塔基。”

因此林肯等待时机,小心谨慎地准备着。他的妻子从他父亲手中所得的财产中,就有一部分是贩卖奴隶所得的钱。他唯一的心腹之交施毕特家里也有奴隶。林肯对南方的立场比较同情。加上他作为律师,尊重宪法、法律和产权。他不愿对任何人有什么苛求。

他认为北方和南方人对奴隶制度在美国的出现同样都负有责任,而要废除它,就必须共同努力。当时他拟定了一个自认为很重要的计划。按照计划,每解放一名黑奴,奴隶主可以获得400美元的补偿。奴隶将一步步地被解放。他在白宫召集边境各州的代表,诚恳地请求他们接受这个计划。

林肯说:“这个计划犹如露珠那样温和,什么都不会损害。你们为什么不同意?从古至今都没有这么有益的事。你们执行它正好顺应天意,否则以后你们会后悔的。”

但他们不接受这个计划,林肯失望极了。他说:“我必须尽力保全联邦政府。我可以断然地向大家宣布,我绝不会轻易放弃,我将用尽一切我所能采用的手段……我相信解放黑奴,把他们武装起来已经是军事上的必要之举。在这件事和放弃联邦之间我不得不选择其一。”

他必须马上采取行动,南方联盟眼看就要被法国和英国承认了。

先看看法国。拿破仑三世新妻伯爵夫人,她被公认为世上第一美女。他想仿效叔叔拿破仑一世那样耀武扬威,在妻子面前炫耀一番,他看到美国国内正在自相残杀,对“门罗主义”一定无力实行了,于是派军队前往墨西哥,在屠杀几千名土著之后,征服了这个国家,在墨西哥建立起隶属法国的帝国,由马克西米林大公统治墨西哥。

拿破仑三世相信如果南方取得胜利,对他的新帝国将比较有利;要是北方军获胜,美国一定会断然采取行动,把法国人从墨西哥驱逐出去,所以他希望看到南方脱离联邦,他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南方。

战争之初,南方的所有港口都被北方海军封锁了,北方海军监视着189个港口,在9614英里的海岸线上巡逻,监视着海峡、港湾和河流。

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封锁。

南方联盟绝望了。他们的棉花卖不掉,也没法采购军火、日常必需品和食物。他们喝的咖啡是用煮栗子和棉花籽的汤汁来代替的,茶则用黑莓叶和黄樟根炖汤代替。用糊墙的纸来印报纸。咸肉房的地板,因饱浸咸肉油而被掘出来炼制食盐。教堂的钟被熔铸成大炮。炮艇上的甲板是铁轨做的。

南方军无法恢复铁路和购买新器材,运输差不多停顿了;佐治亚州2美元的谷物在里士满就要上涨到15美元。整个弗吉尼亚州都处于饥饿之中。

南方必须立刻想出办法,他们希望和拿破仑三世作如下交换:法国如果承认南方联盟,派舰队解除封锁线,他们愿意送1200万美元的棉花给法国,外加大量的订单,足以使法国的每一座工厂日夜运转。

拿破仑三世于是劝说俄国和英国一起承认南方联盟。英国掌权的贵族调着单片眼镜,边喝着威士忌,边兴致勃勃地听着拿破仑三世的建议。他们可不愿意看到美国的富强。美国分裂,联邦瓦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此外,对南方的棉花,他们也极其需要。英国的几十家工厂早已停产,一百多万人无事可做,陷于极度贫困之中。饥饿的孩子们哭泣着;成百上千的人忍饥挨饿,濒临死亡。他们到处募捐,足迹到达世界最偏远的地方——甚至遥远的印度和中国,以便为英国的工人提供食物。

英国有一个办法能获得棉花,而且这是唯一的办法——和拿破仑三世一起承认南方联盟,解除封锁线。

要是那样,美国的情况会是怎样呢?大批军火、贷款、食物、铁路设备会送到南方,南方军的信心和士气将空前高涨。而北方呢?面对新出现的两个强大的敌对国家,原本就不怎么妙的局势会更加不可收拾。

对于这一点,亚伯拉罕·林肯比谁都清楚,1862年,他承认:“我们最后的一张牌已经打出去了。现在只能改弦更张,否则我们只能接受失败。”

在英国人看来,所有殖民地都是从大英帝国分割出去的。现在南方殖民地想从北方独立出去;北方是为了镇压他们而战。对于这班伦敦的爵爷或者巴黎的王子来说,田纳西州和得克萨斯州属于华盛顿或里士满有什么区别呢?几乎什么区别都没有。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毫无意义。

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这么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所有战争中,没有比美国内战更愚蠢的了。”

林肯深知他必须要改变欧洲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他知道在欧洲至少有100万人读过《黑奴吁天录》——他们一边读着一边流泪,对奴隶制度的不仁和带来的苦难深恶痛绝。亚伯拉罕·林肯知道《废奴宣言》一旦发布,欧洲人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就会大大转变,南北双方流血争斗的不再是联邦存在与否——这个欧洲人毫不关心的问题;反之,这场战争将升华为摧毁奴隶制度的圣战。那时,欧洲的所有政府都不敢承认南方。对于政府援助一帮用武力延续奴隶制度的人,舆论必定不会容忍。

因此在1862年,林肯终于下决心发布宣言,但麦克里兰和波普新近吃了败仗。而西华对总统说还没到火候,应该在一场胜利之后才发布。

这似乎很有道理。林肯于是坐等良机。终于一场胜利在两个月之后到来。林肯召开内阁会议,讨论发布《废奴宣言》——这一美国《独立宣言》以来最著名的文件。

这个重大而严肃的历史时刻。林肯的表现是否庄严肃穆呢?不!每当他读到一则好故事,总是喜欢和人分享。他入睡之前总是读一本阿提莫斯·华德的书,读到幽默之处,他就会起身穿着睡衣走过白宫的各个厅堂,到秘书办公室里读给他们听。

内阁讨论《废奴宣言》的第一天,林肯刚拿到华德最新的一本书。他觉得里面的一个故事很逗。干是在正式会议之前,他就把这个叫《乌蒂克的专制暴行》的故事读给大家听。

笑够了,林肯放下书,郑重地说:“当南方军在菲德烈城之时,我就决定一旦他们被赶出马里兰,立刻发布《废奴宣言》。我没向任何人提起,可是我许诺过——对上苍许诺过。现在我们把南方军赶走了,我该实现自己的诺言了。我召集这个会议,是要你们看看我写的这份文件。大体上我不希望做什么改动,我已经决定了。每个地方我都经过深思熟虑。不过在文句或者小的地方,你们各位如果认为哪里需要修改,我很乐意接受。”

西华建议稍微改动一处文句,几分钟后又提议修改另一处。林肯问他为什么两个建议不同时提。然后林肯停止讨论《废奴宣言》,转而说起一个故事:

一位印第纳那州的雇工告诉农场主:“你最好的一对公牛中的一头死了。”过了一会儿,雇工又来报信:“另一头也死了。”

农场主问:“你为什么不把两只都死了同时告诉我呢?”雇工回答:“哦,我不忍心同时说出来,使你太过伤心。”

1862年9月,林肯把宣言提交内阁,但是要使它生效,必须等到1863年1月1日。12月的国会会议上,林肯恳请国会支持。他写了一句壮丽并有几分诗意的话作为请求。

他在提及联邦时说:“我们将崇高地挽救或卑鄙地丧失世界上最后及最好的希望。”

1863年元旦,在好几个小时里,林肯忙于和白宫里众多的来访者握手。那天下午他回到办公室,把笔蘸上墨水,准备签署《废奴宣言》。他有点迟疑地对西华说:“假如奴隶制度正确,那天下就没有什么是错的了。在我的一生中,我从没像现在这样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不过从早上9点开始接见来访者,握手握得手臂僵硬麻木,人们将会密切地关注我现在签下的名字,他们如果发现我的字发抖,一定会这么说:‘他的良心不安!’”

他让自己的手臂休息了一下,才在文件上慢慢签下自己的名字,宣布解放350万名黑奴。

但是对于这份宣言,并未像想象的那样得到热烈的赞许。林肯的密友和忠实的支持者奥维尔·H·白朗宁写道:“收到的唯一效果就是气愤的南方更为团结了,而北方内部意见不统一,人心涣散。”军队叛变连连。原本从军是为了拯救联邦的官兵发誓说,他们可不愿意为了解放黑奴作战,从而使黑人获得和白人一样的社会地位。一时逃兵成千上万,连各地补充的新兵数量都减少了。

林肯原本希望得到平民的支持,没想到事与愿违,他们纷纷放弃对他的支持。他在秋季的大选受挫,随之而来的是军事的重大失败——蛮干的本塞,在菲德烈堡发起对李将军的攻击,折损13000人。这样的失败愚蠢而无益。这类事件在以往的18个月中不断重演。难道永远无法结束吗?举国震惊。人民绝望已极。到处是对总统的猛烈抨击。

他失败了,手下的将军失败,政策失败,国民再也无法容忍,甚至参议院的共和党议员也开始背叛他,逼迫林肯从白宫引退,或者改变政策,更换内阁。

面对这样屈辱万分的打击,林肯承认,愿此时是他从政以来最灰心的一刻。

他说:“他们想把我赶走,我想干脆顺从他们的心意算了。”连荷瑞斯·格里莱对自己在1860年时促成共和党提名林肯都悔恨不已。

他说:“这个错误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

格里莱召集一群杰出的共和党成员发起一项运动,旨在逼迫林肯辞职,由副总统哈姆林接替他,然后让哈姆林任命罗斯克兰斯指挥联邦军。

林肯承认:“我已经到了毁灭的边缘。我想甚至上帝都在和我作对。我看不到一线希望。”

葛底斯堡演讲

有人认为总统太忙了,根本不会有时间准备讲话稿,还有人很坦白地说:“算了吧,他就是有时间,水平够吗?”他们表示怀疑。

1863年春,连续取得的光荣的胜利使李将军得意洋洋,他决定主动攻入北方。计划攻占富庶的宾夕法尼亚州——这个北方的生产中心,以便衣衫褴褛的军队获得急需的食物、药品和新的装备,说不定还能攻下华盛顿,迫使法国和英国承认南方联盟。

这项军事行动大胆而冒险。但南方军经常自夸一个南方人可以对付三个北方佬,他们对此深信不疑,所以,当士兵们被告知,占领了宾夕法尼亚州,每天可以吃上两顿牛肉,他们巴不得马上就出发。

在从里士满离开前,李将军收到一封让他忧虑的家书。他的一个女儿上课时看小说被老师逮住了。为此李很苦恼,他在回信里要女儿读一些诸如柏拉图、荷马等人的古典名作,以及普鲁塔克的“传记”等书。信写好之后,李将军像往日那样读一段《圣经》,然后跪在地上祷告。之后把蜡烛吹灭,上床睡觉……

很快李将军就统帅着75000人出发了。这支饥饿的南方军从波托马克河横渡而过,北方顿时陷入一片恐慌。康伯兰山谷到处是赶着马匹和牲口逃亡的农民;黑人害怕得两眼翻白,惊慌地逃避,唯恐又被拉回去当奴隶。

在哈里斯堡前面,南方军的大炮已经开始轰鸣,李将军忽然得到情报,联邦军将要把他的补给线切断了。于是他率部猛地回转过头,就像一头发怒的公牛用角去顶咬住自己后蹄的狗一般。在宾夕法尼亚州一个昏昏欲睡的小村庄中,公牛和狗在这里展开了激战。这是个叫葛底斯堡的小村,有一座神学院,在这里,进行了美国南北战争史上最著名的一场战役。

联邦军在战役的开始两天里就折损了20000人。第三天,李将军计划让乔治·匹克特特将军率生力军发起强攻,准备一举歼灭敌军。

这是李将军的新战法。一直到那时,他们打仗时都是躲藏在墙后或树林里。但是现在他要开始发动强攻了。

朗斯崔将军——这位李将军手下最有才华的助手十分惊慌。他惊呼:“天啊!李将军,你睁开眼看看,多少难以克服的困难横亘在我们和北方佬的阵地之间:陡坡、炮火、围墙。而且我们的步兵暴露在炮火下面。我们冲锋经过的地段,在一英里路之内差不多是无法藏身的,完全在他们的枪炮和榴弹攻击范围之内。我认为从来就没有人能用15000人的兵力攻占那个据点。”

但李将军非常坚决。他回答:“我们的战士是以前的军队无法比拟的。如果有高明的指挥,他们哪儿都能去,什么都能做到。”

李将军一意孤行,因此铸成他一生中最悲惨的错误。

沿着神学院的山脊,联邦军已经布好150门大炮。今天去葛底斯堡参观,还可以看到大炮仍安放在那儿,和那个致命的7月下午一模一样——这些炮火形成的火力网,是当时威力最大的,称得上是所向无敌、滴水不漏。

这次朗斯崔的判断比李将军正确。他相信这次攻击的结果只会是毫无价值的牺牲。朗斯崔将军低头饮泣,他不愿发布攻击的命令,只好由另一位军官代替他发布命令。军令如山,乔治·匹克特将军率部发动了一次极为悲壮的进攻。

这位率部攻击联邦军阵地的将领正是林肯的老朋友。还是林肯促成他进入了西点军校。

匹克特部小跑着前进,穿过果园、玉米田、草地,趟过小溪。联邦军的炮火横飞,在他们行进的队伍中间炸出一个个可怕的弹坑,但是他们毫不畏惧地往前冲,杀气腾腾地往前冲。

突然,联邦军的步兵从藏身的石墙后站了起来,瞄准那些毫无防御的士兵,接二连三地射击。山顶顿时成了一片燃烧的屠场,变成了一座硝烟弥漫的火山。几分钟内,匹克特军团中的指挥官全都倒在地上,幸存的仅有一位,5000士兵倒下了四千多人。康伯部折损一千多人;耀眼的烈焰和窒息的硝烟之中,剩下的战士冲过一处处石墙,在阿米斯泰的带领下冲过联邦军的防线。

阿米斯泰率部发起最后一击,他往前冲,翻过石头墙,用剑尖挑着军帽挥舞着高喊:“弟兄们,给他们来几刀!”

战士们冲了上来。他们跳过石头墙,用刺刀劈杀北方军士兵,挥舞着棒状的滑膛枪砸开了对方的脑壳,南方军的战旗高高地飘扬在公墓岭上;旗帜只飘了一会儿。虽然短暂,却是战役中南方军光芒四射的时刻。

匹克特将军的这场攻击虽然英勇而光荣,但南方军的覆灭却由此开始了。李将军遭到失败,他再也没有机会攻入北方了,对此他自己非常清楚。南方军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匹克特的残部挣扎着逃了回去。骑着战马的李将军亲自上前去鼓舞士气,用符合身份的庄严话语问候他们。他自责道:“这都是我的责任,是我输了这一仗。”

7月4日晚,李将军率部开始撤退。当时天降大雨。他们到达波托马克河的岸边时,河水猛涨,无法渡过河去。

李将军被困住了,前面是难以穿越的河流,后面是乘胜追击的敌军。眼看他就要落入梅德的手里了。林肯非常高兴,他相信,现在只要联邦军猛攻李将军的侧后两翼,就可以打败他,俘虏他的士兵,这场战争就可以宣告结束了。假如格兰特在那里,战事很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可惜在战场上的是博学而又自负的梅德,而不是像猎犬似的格兰特。林肯每天好几次催促梅德进攻,整整一个星期过去了,但是梅德太过于谨慎胆小了。他不想打这一仗;他犹豫着,在电报中找各种借口,违抗命令不肯召开军事会议——什么都不做,河水退去,李将军逃走了。

林肯愤怒极了。

他喊道:“这是为什么?天啊!这是为什么?南方军已经在我们手中了,只要伸出手,就可以逮到他们;但无论我怎么说、怎么做军队都不行动。在那种情形下,差不多所有的将军都能把李打败。哪怕是我在战场上,我自己也完全可以击溃他。”

失望之极的林肯,给梅德写了一封信,内容是这样的:

“将军,我相信你完全不清楚把李放走造成多大的损失。他就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如果攻击他,再加上近来连连的胜利,这场战争可以就此结束了。可是现在战争不得不打下去;在上星期一,你既然没抓住机会攻击李,等你到达河的南岸,只有当时2/3兵力,你还能做到吗?现在如果我希望你取得多大的战果,未免很不妥当,我也没有这样的指望。你失去了一次最好的机会,为此我痛心之极。”

写完这封信,林肯茫然地眺望窗外,暗自思索。他想:“如果我站在梅德那样的立场,性格和他相仿,耳边又满是懦弱军官的忠告,如果像他那样,在半夜醒来时目睹那么多的鲜血,我可能也会把李放走的。”

这封信并没有寄出去,梅德也没有看到过,直到林肯去世之后,才在他的文件堆中被找到。

7月的第一个星期进行的葛底斯堡战役,有6000具尸体和27000名伤兵留在战场上;教堂、学校、谷仓成了临时医院,痛苦的呻吟声随处可闻。每个小时都有数十人死去,正值盛夏,尸体很快就开始腐烂。从事埋葬的人员只好加紧工作;他们没时间挖墓坑;常常只盖点土在死尸上面,就地掩埋。大雨之后,许多尸体又被冲刷出来。于是他们把临时墓地中的联邦士兵的遗体另行改葬。第二年秋,公墓委员会将要举行一场神圣的仪式,仪式上邀请了美国著名演说家爱德华·艾佛瑞特发表演讲。

被正式邀请参加仪式的还有林肯总统和内阁成员、参众两院议员、梅德将军、几位德高望重的平民和外交使团。应邀前来的人不多;因为大部分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曾经收到过邀请函。

委员会根本没意料到总统能参加。其实他们并没有给他发去亲笔邀请函;林肯收到的只是一张印刷的卡片。他们原本以为秘书并不会交给林肯,而直接扔到废纸篓里。

所以收到林肯应邀参加的信函时,委员会大为吃惊,觉得非常尴尬。怎么办呢?请总统发表讲话吗?有人认为总统太忙了,根本不会有时间准备讲话稿。还有人很坦白地说:“算了吧,他就是有时间,水平够吗?”他们表示怀疑。

是的,在伊利诺伊州林肯发表过政治演讲,但是在公墓神圣的仪式上演讲?那可大不一样,和林肯的文风不相符。当然他们也不便拒绝。于是在回信上他们说,在艾佛瑞特先生的演讲之后,希望总统能说“几句合适的话”。就是这么写的——“几句合适的话”。

这样的邀请函简直就是一种侮辱,但林肯还是接受了。是什么原因呢?这就得说是一件趣事。去年秋天,林肯曾去安蒂坦战场。一天下午他乘车和伊利诺伊州的一位朋友华德·拉蒙一起去的,林肯要拉蒙唱自己心爱的歌曲,他所谓的“小哀歌”。

拉蒙说:“我和林肯两人在一起时,无论是在伊利诺伊州巡回办案还是在白宫,我时常唱这首简单的歌,曾多次使他流泪。”

歌词是这样的:

我流浪来到乡间,汤姆,来到学校操场曾经为我们遮阴的那棵树下;但是很少有故人问候我,汤姆,二十多年前,是谁和我们一起在绿地玩耍,已经很少有人知道。

小溪边,榆树上,你知道在那里我刻下过你的名字——下面还有你情人的芳名,汤姆,你也这样刻下我的名字,不知是谁狠心地把树皮剥掉——它慢慢地枯死,就像20年前你刻下过的那个芳名,她已经死去。我的泪水早已流干,汤姆,但我的眼睛又一次潮湿起来。我思念她,我深爱的人啊,爱早已飘零;我寻找芳冢,在20年前我们心上人的坟上,撒上鲜花。

在拉蒙这首歌的歌声里,林肯大约想起他唯一爱过的安妮·罗特利基,想起在伊利诺伊州草原的荒冢里,她冷冷清清地长眠着。想起心酸的往事,他流泪了。为了排解林肯的忧郁,拉蒙就接着唱了首诙谐的黑人歌曲。

如此简单一件事,原本无伤大雅,但却被林肯的政敌们添油加醋,肆意歪曲,说是亵渎阵亡将士,说成国家的耻辱。这件“丑闻”的各种版本在纽约的《世界报》上天天刊登,持续了近3个月。林肯被安上在“人们忙着埋葬死者”的战场上说笑话,唱滑稽歌的恶名。

但事实是他没说什么笑话,没有唱歌,政敌们不顾真实的情况,他们一心要挑拨,使全国发出非难的声音。

这使林肯很难过,他无法忍受这些攻击他的文字,但他并不想反驳,因为那样只能抬高对方的身价。他默默地忍受着,当他被邀请前往葛底斯堡公墓祭奠仪式上发表演说时,他非常高兴。这正是他渴望的好机会,可以向死者致敬,回击政敌。

邀请函送达的时间太晚了,短短的两周内,他必须把演说稿准备好。他利用点滴的空闲思考——换衣服、刮胡子、吃午餐、从斯丹顿办公室和白宫之间往返的时候。躺在国防部的皮沙发上等着最新的电文时,他都在推敲着讲稿。初稿在一张浅蓝的大页纸上拟了出来,被他塞在帽子里,跟着他来往于各处。他在演说前的星期天说:

“我已经重写过两三次,但还没最后完成。要再修改修改我才放心。”

在祭奠仪式的前一天,林肯抵达葛底斯堡。这个平时只有1300居民的小镇,这天涌来了近3万人。天气很好,夜色宜人,明月高悬夜空。能找到床睡觉的人不多;有成千上万的人四处溜达,等着天亮。很快人行道就被堵得水泄不通了。在土路中间,几万人挽着手边走边唱着:“约翰·布朗为国捐躯。”

整个晚上,林肯都在“改一下”他的演讲稿。11点,他到隔壁的屋子找西华部长,大声地把稿子读给他听,请他提提意见。第二天的早餐之后,林肯还在继续推敲,一直到有人笃笃地敲他的门,他才记起去公墓的时间到了。

游行开始了,刚开始林肯挺直地坐着;过了一会儿,他就往前倾倒;头耷拉到胸前,长长的手臂绵软地垂着……他又出神地思考;正在温习他那篇短短的讲稿,“再改一下”……

祭奠仪式的特邀演说家爱德华·艾佛瑞特,在葛底斯堡犯了两个很严重而且都是不该犯的错误,他先是迟到了1个小时;接着,他又讲了两个小时。

艾佛瑞特的演讲稿林肯看过,他知道艾佛瑞特的演讲快结束了,下面就该轮到他了,他觉得自己准备得不充分,于是就紧张起来,在椅子上扭动着身躯,把手稿从大礼帽里抽了出来,戴上他那副过时的眼镜又飞快地温习了一遍。

很快地他拿着讲稿上台,做了一次2分钟的短短的演讲。

观众知道他们在那个风和日丽的11月下午,听到的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演讲吗?不,大多听众只是觉得好奇而已,聆听一位美国总统的说话,对于他们来说是从未有过的。他们伸长了脖子看着,在他们眼中,林肯个头这么高,而声音却是尖细的,说话还带着南方口音,他们非常惊讶,根本不记得他来自肯塔基,南方口音是他的家乡口音。人们认为他才致完开场白,就要开始演说了——而他却坐下了。

怎么说!他忘词了?或者他只准备说这么多?惊讶而又失望的听众竟然没有鼓掌。

以前林肯在印第安纳州时,经常用一个生锈的犁具耕作,被泥土一粘上就变得一团糟,“擦不亮”——这个词是当地人常说的话。终其一生,在说什么事干砸了,林肯经常用这个词。这时林肯转身对华德·拉蒙说:

“拉蒙,我的这次演讲失败了。大家都很失望,擦不亮。”

他说的没错,大家都很失望,包括一起坐在台上的爱德华·艾佛瑞特和西华部长。他们都认为他的演讲失败了,都替他感到难过。

苦恼之极的林肯,感到剧烈的头疼,因此在返回华盛顿时,他只得在火车的特别车厢里躺着,用冷水敷头。

一直到死,林肯还是认为他在葛底斯堡是彻底地失败了。事实上,若拿当时演说的效果来说,他的确是失败了。

他谦卑的天性,令他真的感觉这个世界将“不会留意也不会永远记住”他在葛底斯堡所讲的话。假若他今日重生,也必然会大为惊奇,因为他认为“擦不亮”的演讲词,却是一般人最记得的一篇!当南北战争的一切渐被遗忘时,他那些名言,却永存不朽,被认为是文学上的珠玑。

林肯的葛底斯堡讲稿,不只是一篇讲稿,那正是一个饱经困苦,而造就伟大灵魂的高尚表现。那是一篇极自然的散文诗,庄严美妙,抑扬顿挫:

80有7年前,

我们的祖先在这大陆上,

建立了一个新国家,

在自由之中孕育而成,

奉献致力一个理想;

凡人类皆生而平等。

现在我们正忙于内战,

为了要考验如此孕育,

如此贡献的国家或任何国家,

能否长存。今天我们

在这个伟大的战场上相聚。

我们来此要将这战场的一部分土地,

奉献给那些为国家生存而捐躯的人们,作为安息之处。

这固然是我们的责任和本分,

但从大处来看,

我们不能奉献——不应奉献——

也不配奉献这片土地。

曾在此地作战的英勇将士,

无论存亡,

所贡献的已远超过了我们尽力所能做的一切。

世界不会留意也不会永远记住我们在此所说的话,

但绝不会忘记他们在此地所立的功绩。

我们这些存活世上的人,

应该将自己奉献给在此作战的将士所努力而未完成的工作。

我们应该将自己奉献给当前巨大的事业——

由这些光荣的阵亡者,

我们应获取对正义更深的信仰,

因为他们已为了正义贡献了最大的牺牲——

使我们的国家,

在上帝的领导下,

能重见自由再生——

并使这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不致灭亡——

传奇的格兰特将军

林肯的希望日增,他深信,有了格兰特将军,一切将顺利成功。但是他错了……

1861年战争开始时,在伊利诺伊州的伽勒纳镇的一家皮革店里,有位不修边幅而失望的人坐在一个皮箱上,叼着陶制的烟斗。到目前为止他只能找到一种职业,就是收购员,收购猪和猪皮。

店主是他的两个弟弟,他们原是不肯雇用他的,然而好几个月来,他在圣路易的街上游荡,仍然没有找到工作,妻子和4个孩子贫困无依。失望之余,他便借了几块钱,动身前往肯塔基州求父亲帮助。这个老头子有不少钱,但因舍不得花,于是写信给两个小儿子,嘱咐他们替哥哥找份工作。

于是他们雇用了他,完全是为着家庭的和谐和施恩。

一天2块钱——这是他的工钱——这似乎超过他所应得的,因为他实在没有做生意的头脑;他又懒惰又不整洁,他爱喝玉米酿制的威士忌酒,他永远背着一身债。他经常向人借用小额的钱,后来,当他的朋友一看见他,总是赶忙走过对街,以免和他碰面。

他所做的事,结果总是失败和挫折。

这是以前,以后就不然了。

好消息和意外的好运气快要来临了。

不久他便光芒万丈,在荣誉的天空像彗星一般闪耀!

当时在他的故乡无人尊敬他,3年后,他却指挥一支了不起的军队。

4年后,他战胜李将军,结束战争,并且名垂青史。

8年后他进入白宫。

以后,他洋洋得意周游世界,各国元首极力款待他,都要对他献上尊荣、勋章、鲜花,请他作餐后演说等等——而以前在伽勒纳时,人们看见他就向对街躲避。

这是一个惊人的故事。

关于他的一切都很奇怪!连他母亲的态度都很不正常,她好像一直不喜欢他,当他做了总统后,她拒绝会见他。在他刚出生的时候,她也不替他取名字,倒是亲戚们用抽签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各人将自己喜爱的名字写在纸条上,扔进帽子里,然后抽出一个。他的祖母辛普逊读过荷马的史诗,就在她的纸条上写了:“海蓝·尤利西斯”,结果抽到了这张,这个名字他用了17年。

他天生怕羞,口齿迟钝,所以乡村中好事者称他“无用的格兰特”。

在西点军校报名时,替他填报材料的军官以为他的中间名字一定是他母亲的姓辛普逊,于是就替他登记为U·S·格兰特。当军校同学晓得他的名字后,便大笑将帽子扔向空中,喊叫:“兄弟们,我们这里有位‘山姆叔叔’咧!”从此以后,凡是和他在西点军校同班的军官,都称他山姆·格兰特。

他并不介意,他朋友极少,人家怎么称呼他,他都不在乎。他老是不修边幅,总是不扣上他的上衣扣子,不擦枪;不擦鞋;点名时常迟到。他在西点军校时,并没有熟读拿破仑和腓特烈大帝所运用的军事学说,却专爱看《撒克逊英雄传》和《马喜坎族的最后遗民》。

有一件难以置信的事,就是他生平未曾读过任何一本军事战略的书。

当他胜利归来后,波士顿的人民筹款要赠送他一座图书室,委员会询问他到底己有了哪些书。出乎意料,委员会发现他没有任何一本关于战略的书。

他厌恶西点军队及与军队有关的一切,等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将领后,有一次他在德国阅军时,向俾斯麦说:

“我对军事不大感兴趣,老实说,我实在是一个农人而不是士兵。虽然我参战了两次,每次入伍,我就感到不快;每次退伍,却非常高兴!”

格兰特承认自己最大的缺点是懒惰。他从来不爱读书,甚至西点军校毕业后,他拼写Knocked时常把开头的K漏掉,拼Safety少掉e;不过,他算术还不错,而且希望做一个数学教授呢!但始终没有机会,所以他只得在军队里待了11年。他必须设法糊口,留在军队里是最简便的方法。

1853年他驻扎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洪德炮台。在邻近的一个乡村里,有一个奇特的人,名叫赖安。赖安开设了一家店铺,还经营一家锯木厂,礼拜天他还讲道。那时威士忌酒很便宜,赖安牧师在店铺后面,经常有一桶开好的酒,桶上吊个小锡杯,任何人想喝时,随时都可以去喝一盅。格兰特常常去喝,他很寂寞,很想忘掉他所厌恶的军队生活,结果呢?他屡次烂醉如泥,以致被军队开除了。

他既一文不名,又没有工作,于是荡回东部,在密苏里州他岳父的一所80英亩的农庄上,耕种玉米喂猪达四年之久。冬天,他劈柴,运到圣路易城,卖给城里的人们。可是每年的收入越来越少,因此他不得不再向人借钱。

最后他离开农庄,搬进圣路易,在那边找工作。他想做房地产的买卖,但完全失败,在城里流浪几个星期,想找份工作——任何一个工作。最后到了穷途末路,只得把妻子的黑奴出租,赚些钱来支付杂货店的账单。

有一件南北战争中最令人惊奇的事实:李认为蓄奴是错的,早在战事未发生之前,就将他的黑奴解放了;但是格兰特的妻子,在她丈夫率领北军要求废止蓄奴制度时,还是拥有黑奴。

战争开始时,格兰特已厌倦了伽勒纳镇皮革店的工作,又想再回到军队里去。

这对于一个西点军校的毕业生来说,应该是不难吧!因为那时军队里正在征募成千上万的新兵。但事实并不然,伽勒纳镇组织一支志愿军时,格兰特却只能站在人行道上,目送他们远去,原来他们已经另选一位队长了。

于是格兰特就写信给国防部,叙述自己的经历,请求被派为上校。他的信从未得到答复。等到他做了总统之后,才在国防部的一堆卷宗里找到这封信。

最后他在春田市的副官办公室找到一份职业,做些十几岁女孩也能胜任的秘书工作。他整天戴着帽子工作,不断地抽烟,在一张仅剩3只脚的破烂桌子上抄写命令,桌子靠着屋角,以免翻倒。

这时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这件事使他一举成名。当时,伊利诺伊州志愿军的第21军团己腐化成一群武装的暴徒。他们蔑视军令、咒骂长官,并将老顾德上校驱逐出军营,发誓说,假若他再回来,就要剥他的皮钉在酸苹果树上。

叶特州长着急了。

他并不认为格兰特是个人才,但是他至少是西点军校毕业的,所以州长想试一试。在1861年6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格兰特走到春田市的操场,要接管那个无人可统驭的军队。

他手持一根棍子,腰间束着大红巾——这是他权威的唯一象征。

他没有马匹、没有制服,也没有钱去买这些。他那一顶汗渍斑斑的帽子上有好几个破洞,破袖子露出双肘。

他的士兵们立刻对他开玩笑,有一个家伙在他背后用拳打他,另一个甚至走到那个拳击家的背后,用力一推,使他向前倾,撞在格兰特身上。

格兰特立即制止了他们一切的胡闹。若有人敢违抗命令,将整天被绑在柱子上。若是他开口骂人,就用东西塞住他的口。若是团里点名迟到——有一次果真全团如此——便24小时没有饭吃。这位伽勒纳镇收买猪皮的人,竟然驯服了他们暴躁的脾气,带领他们到密苏里打仗。

不久,他又走好运。当年,国防部分派准将军衔。西北伊利诺伊州曾选派伊利·华士本为国会议员。华士本对于政治野心勃勃,总想对本州的父老们表示他有办法,于是他就到国防部要求他的辖区内至少有一个准将。好吧!但谁行呢?那很简单,在华士本的选民当中,只有一个人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

过几天,格兰特拿起一份圣路易的报纸,看到这件令人惊喜的消息,他已晋升为准将了!

他被派驻伊利诺伊州开罗的司令部,立刻开始工作。他将军队用船运往俄亥俄上游,占领了肯塔基州的一个重要战略据点帕度加,而后直下田纳西州去攻打那个控制着甘巴兰河的铜立城炮台。哈莱克一流的军事专家们都说:“乱讲!格兰特,你简直在开玩笑!这是不可能的,这样尝试无异于自杀!”

格兰特不顾一切,尝试成功了,一个下午便夺取了炮台,并且俘虏了1.5万人。

在格兰特进攻期间,南方联盟的将军送来一份短笺,请求讲和,要谈投降的条件,但是格兰特毫不客气地回答:

“我唯一的条件是南方联盟无条件地立即投降,否则我提议立刻攻城。”

收到这份短笺复函的南军将领西门·巴克那,原是格兰特在西点军校的旧识,当初格兰特被军队开除时,还向他借钱付积欠的房租呢!看在借款的分上,巴克那认为格兰特至少在措辞上应该客气些;但是巴克那还是原谅了他,而且终于投降,整个下午和格兰特抽烟斗叙谈旧事。

铜立城炮台失守,影响极大,使北方保住了肯塔基州,北军得以安然进军200里,将南军逐出田纳西州的大部分地区,并切断了他们的接济,造成那士维的陷落,以及素有“密西西比河上的直布罗陀”之称的哥伦布堡的失守,使南方的士气低落;而在北方则使缅因州到密西西比州的教堂鸣钟不已,火焰连天。

那是一次令人惊异的大胜利,欧洲人都大为佩服。这一仗真是战争的转机!

从此,U·S·格兰特就被称为“无条件投降”格兰特,而“我提议立刻攻城”变为北军的口号。

全国所期望的大将终于出现了,国会晋升他为少将,派他为西田纳西军部的司令官,不久便成为全国的偶像了。有家报社写到他在打仗时喜欢抽烟,立刻就有上万盒的烟送到面前。

但不到3个星期后,格兰特却因一位忌妒他的上级军官给他极不公平的待遇,而愤怒不已!

他在西部的直属上司便是哈莱克,一个莫名其妙的笨驴,海军上将富特称哈莱克为“军事上的白痴”,林肯的海军部长基甸·威尔斯和哈莱克极熟,给他写下这样的评语:

“哈莱克毫无才智、毫无希望、毫无建议、毫无计划、毫无决断、毫无用处、一事无成,只会骂人、抽烟和搔手肘。”

但是哈莱克自命不凡,他曾在西点军校当过副教授,写过有关军事战略、国际公法以及冶矿学的书籍,当过银矿的经理、铁路局长,还是个有地位的律师,精通法文,曾翻译了一部关于拿破仑的书。在他自己看来,他是著名的学者——亨利·华格·哈莱克。

格兰特算什么?只是个无名小卒、酒徒,被革职的军官。当格兰特在进攻铜立城炮台前来见他的时候,哈莱克显得非常无礼,十分藐视、厌恶他,将他的军事建议置之不理。如今格兰特已获得一次大胜利,全国崇拜他,而哈莱克依旧在圣路易搔他的手肘,无人理会,备受轻视,这下可惹怒了哈莱克!

更糟糕的是,他觉得这位曾经收买猪皮的人在侮辱他。他每天拍电报给格兰特,而格兰特竟然不理他的命令。至少,哈莱克是这么想。其实他错了!格兰特写了不少的报告给他,却因铜立城失守致使电信截断,无法互通信息。哈莱克并不知道这事,他大怒!胜利和人民的爱戴使格兰特昏了头!好吧!非请这位年轻小伙子吃点苦头不可。于是他接二连三地与马克廉通电话,不断地毁谤格兰特。格兰特这样,格兰特那样——无礼、狂饮、懒惰、藐视命令、低能。“我为他的不听命令和低能,已感到厌倦和疲惫了。”

马克廉本来就忌妒格兰特的名望,因此他复电给哈莱克一份南北战争中最令人不解的电报:“假如是为了职务上的需要,不必犹豫,尽速拘捕他(格兰特),改令G·F·史密斯统率军队吧!”

哈莱克立刻夺去了格兰特的兵权,令他降级为阶下囚,然后靠在椅背上,搔搔手肘倍感得意。

战争已历一年,而唯一为北方军队赢得胜利的将军,却被人夺去军权,当众侮辱。

后来格兰特又复职,然而他却在西罗战役造成悲惨的大错。假若南方盟军的将领约翰斯顿在战争中,不曾因失血过多而阵亡的话,也许格兰特将全军覆没而被擒了。西罗之战是当时了不起的战役,而格兰特的损失惊人——13000人。他因处置失当曾遭袭击,许多指责都降到他头上。他被诬告曾在西罗酩酊大醉,几百万人都信以为真。群众狂怒的浪潮弥漫全国,民众要求把他革职。但是林肯却说:

“我不能失去这个人,他善于打仗。”

当人家告诉林肯,格兰特喝威士忌酒过量时,他却反问:“是什么牌的?我正想送几桶给另外的几个将军呢!”

第二年的1月,格兰特受命远征维克堡。这是一所天然的要塞,高居密西西比河面上200尺处的高耸绝壁上。这一段路不但费时且困难重重,城中防卫森严,河上的炮舰,因为弹力不足无法开炮射击,格兰特的困难是如何使军队挨近它而加以攻击。

他回到密西西比河滩地带,想由东面进攻,但那个计划失败了。

于是他决定断了河上的堤防,让他的军队坐上小船,渡过沼泽地而从北面进攻,但又失败了。

后来他挖掘一条运河,想改换密西西比河的河道,也失败了。

那时正是严冬,不停地下雨,河水泛滥着整个河谷,格兰特的军队在沼泽地带、湿地、河水支流、凌乱的树林中和蔓延的野藤中挣扎着。泥沼高至腰部,他们在泥沼中吃饭,在泥沼中睡觉。疟疾流行,又有麻疹和天花。卫生设施根本谈不上,死亡率高得骇人!

维克堡之役是失败了——到处都有这个呼声。是一场愚蠢的失败、悲惨的失败、近乎犯罪行为的失败!

格兰特的亲信将军们——雪曼、麦克法逊、罗干、威尔逊——都认为他的计划是荒谬的,并深信必然惨败无疑。全国的报纸都大肆讽刺,人民都要求格兰特辞职。

“除了我以外,他是没有朋友了。”林肯说道。

不顾一切反对,林肯始终支持格兰特。他的信心终于得到了善报,7月4日,梅德将军在葛底斯堡让李将军逃回南方的同一天,格兰特骑着一匹从杰弗逊·戴维斯农庄上取来的马,冲进维克堡,打了一次大胜仗,自华盛顿以来,美国将军还不曾如此大胜过。

8月份,格兰特在维克堡俘虏了4万人,整个密西西比河都归入北军手里,而且把南方联盟截为两半。

这个消息令全国上下大为兴奋。

国会通过特别法案,升格兰特为中将——自华盛顿死后,一直没有人得到过这项荣誉——林肯邀请他来白宫,作了一次简短的演说,任命他为联邦军的总司令。

事先已知在就职时他必须致答谢辞,格兰特从口袋里抽出一张发皱的纸条,只有3句话。他开始宣读时,纸就在手里颤抖,脸颊发红,双膝发抖,怎么也读不出声音来。他只好以双手紧抓住那张颤抖的纸,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重新再读。

这位伽勒纳出身的“猪肉和皮革收购人”,觉得面临枪林弹雨,比起在11个人面前作一次答谢辞要容易得多。

林肯夫人,一心一意要使格兰特在华盛顿的期间热闹一番,已经安排了酒宴和晚会,要为这位将军洗尘。但格兰特辞谢了,说他必须赶回前线。

“可是我们不能让你离开啊!”总统坚持着:“林肯夫人的晚宴若没有你在场,就好像‘哈姆雷特’的剧中没有哈姆雷特出场一样了。”

“我吃一顿晚饭,”格兰特答道:“国家1天要损失100万美元。而且,我已经受够了这些排场了!”

林肯就爱说真话的人——一个像自己一样,讨厌“热闹场面和酒宴”的人,一个“负起责任干”的人。

林肯的希望日增,他深信,有了格兰特将军,一切将顺利成功。

但是他错了。4个月后,国家又陷入比从前更黑暗更失望的地步,林肯又再度彻夜不眠,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憔悴、疲乏,并且绝望。

人民没有“临阵易帅”

11月,林肯在大选中获得连任,他认为这不是自己个人的成功,反倒说:“显然,国民认为不应该‘临阵易帅’。”

“我不是非赢不可,但不能错;我不是非成功不可,但一定要遵从良知。”

1864年5月,得胜的格兰特将军率122万大军渡过拉比丹河。这次他要给李将军以毁灭性的打击,结束这场战争。

在弗吉尼亚州北部的“旷野”,李将军率部迎击。这个地名取得非常恰当。那是一片起伏的山丘、沼泽、丛林,浓密茂盛的丛林里长满松树、橡树和灌木,而使美洲的白尾灰兔都没法钻过去。在这片阴森浓密的丛林里,两军展开了一场血流成河的恶战。死伤的人数十分惊人,丛林燃烧起来,火焰吞噬了数以千计的伤兵。

第二天晚上,素来顽强的格兰特将军也感觉受不了,回到帐篷时他独自哭了。

但是每场恶战之后,不管战况如何,他都下同样的命令:“进攻!进攻!”

血战的第六天,他发出一封著名的电报:“我提议,在这条阵线上拼到底,就拼上一个夏天吧!”

战斗不仅打了一个夏季,而且持续到接下来的秋天、冬天,一直到次年春天。

格兰特有超过敌人两倍的兵力,而且他的身后还有北方源源不断的后备兵源,而南方的兵源和补给都濒临枯竭了。

格兰特这么说:“连摇篮里的孩子和快进坟墓的老人都被征调到南方的军队中了。”

格兰特认定,继续杀戮李将军的人马就是结束战争唯一的、最快的办法,这样就可以逼迫李将军投降。

即使是南北两军的伤亡比例是1:2又有什么关系呢?格兰特有源源不断的补充,而李将军却没有。于是格兰特把炮轰、射击、屠杀持续下去。

他的部队在6星期内损失了54926人——这个数字相当于南方军在这场战争中的所有伤亡人数。

北方军在冷港之战中,每个小时就要损失7000人,两军在葛底斯堡战役的3天中死亡人数总和,与之相比还要少1000人。

部队如此惨重的大批伤亡换来什么呢?

格兰特自己的结论是这样的:“什么都没有。”

他一生中犯下最悲惨的错误,就是对冷港的攻击。军队的士气在长期的消耗战中变得涣散;士兵都快叛变了,军官们则准备倒戈相向。

格兰特部的一个团长说:“已经36天了,我看到的出殡队伍从没有间断过。”

林肯虽然非常痛心,但他知道,只能坚持下去,此外再也没其他办法了。所以林肯给格兰特发去电报,下令他“要像斗犬那样死守不放”。他还宣布再征集50万人,服役期一至三年。

征集令一出,举国震惊,人民陷入深深地绝望之中。

“现在到处都笼罩在一片黑暗、怀疑与沮丧之中。”林肯的一位秘书在日记中这么写。

国会在7月2日通过一项决议,这简直就是《旧约》中希伯来先知的哀歌,在决议中他们要求国民:“向上帝承认自己的各种罪孽,并且为此忏悔,祈求上帝同情,宽恕我们,祈求万能的主不要毁灭我们的民族。”

这个时候,南北双方的人民同声咒骂林肯。篡权者、叛徒、暴君、魔鬼、妖怪,各种恶名被安在他的头上。

有的人甚至认为林肯该杀。一天晚上,他在骑马前往他的夏季总部“士兵之家”时,一名自称刺客的人向他开枪,子弹居然穿透了他的丝质高帽。

过了几个星期,在宾夕法尼亚州梅德维尔城的一家旅馆,老板在一个房间的窗户上发现了一行刀刻的字句:“亚伯·林肯,1864年8月3日中毒而死。”而前一天住这里的客人是约翰·威尔克斯·布尔斯,一位著名演员。

共和党在6月份曾提名林肯连任。但是如今他们却对此后悔不已。几位共和党的元老劝林肯辞职。还有人提议重新选举一次总统候选人,撤销对林肯的提名,更换另一个得票最多的候选人。

连林肯的密友奥维尔·白朗宁也在1864年7月的日记中写道:“现在国家需要的是一位精明强干的领导人。”

林肯自己也觉得毫无希望了。他已经不再奢求竞选连任了。

他的领导已经使人民失去信心,他担心联邦就要土崩瓦解。

他说:“连天空都变得黑暗起来。”

最后,反对林肯的一大群激进派另行召开一次共和党大会,推选约翰·C·弗里蒙为总统候选人,共和党自此一分为二。

后来如果不是弗里蒙退出竞选,这次选举的胜者一定是民主党候选人麦克里兰将军,那么美国的历史就会因此改变的。

即使是在弗里蒙退出竞选的情况下,林肯获得的选票也只比麦克里兰多20万张。

林肯在如此不利的形势下,仍然镇定地行使职责,他倾尽心力,任何尖酸刻薄的指责他都不予理睬。

他说:“当我不再履行总统职务时,假如世上所有的朋友都离我而去,我至少还会有一个朋友,那个朋友深深地留存在我的灵魂中……我不一定要取得胜利,但我一定不能犯错误。我不一定非得成功,但一定不能丧失良知。”

疲惫而又心情沮丧的林肯,时常会躺在沙发上,捧着一本小小的《圣经》,翻阅《约伯记》,从中寻求安慰:“像大丈夫一样,振作起来,这是我的吩咐,你应当服从。”

1864年夏,林肯完全改变了,3年前,那个从伊利诺伊州草原走来的巨人不见了。他脸上的笑容一年年减少;而皱纹却变深了;他的肩膀垂了下去;脸颊深陷,他被慢性的消化不良折磨着;腿上总是冷冰冰的;经常失眠,悲苦的神情常年布满他的面容。他告诉朋友:“我感觉自己永远无法快乐了。”

当看到1865年春完成的林肯半身像时,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圣高丹斯以为那是在林肯去世后做的,因为从雕像上可以看出林肯的脸上已经出现了死亡的痕迹。

艺术家卡本特曾经为了完成《废奴宣言》的画作,在白宫待过几个月,他写道:“在旷野战役进行的第一个星期里,林肯总统几乎都不睡觉了。有一天我从大厅走过,看见身穿长长睡衣的总统,背着手在那里踱步,他的眼圈发黑,头在胸前低垂着——看起来那么伤心、忧虑、焦急……那几天,一看到他布满皱纹的面孔,我忍不住就要流泪。”

来访者常见林肯困倦地瘫倒在椅子上,他们向他打招呼时,他不抬头也不说话。

他曾经说过:“每天都有来访的群众,我觉得他们每个人都在用手指不停地把我的精力挖走。”

他告诉写出《黑奴吁天录》的斯托太太:他将无法亲眼看到和平的到来。

“这场战争会害死我的。”他说。

朋友们劝他去休一段假。他回答:“休两三个星期的假,对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我无法让自己的思绪离开这里。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让自己放松。我的身体被厌倦的心灵所占据,挥之不去。”

他的秘书说:“在林肯的耳边总是回响着寡妇和孤儿的哭泣声。”

每天都有哭泣的母亲、妻子、情人来为被判死刑的囚犯申请特赦。林肯不管多疲乏、劳累,都得随时听她们的哭诉,接受她们请求,一见到女人流泪哭泣他就心软——尤其是她们怀里抱着婴儿。

他说:“在我死后,但愿人们提起我时会这样说‘我在每个可能生长鲜花的地方,拔掉荆棘,播种下花的种子’。”

对此将军们痛骂不止,斯丹顿更是大发雷霆:认为军队的纪律会因为林肯的仁慈而破坏,让他千万不要干涉。但是对于长官们的残酷作风,林肯非常看不惯,他厌恶专制的正规军。相反,对于那些取得胜利所必不可少的志愿军,他倒是非常热爱——和林肯一样,他们都来自森林和农场。

假如有人因胆怯而被判枪决,林肯会宽恕他,他说:“我想我自己要是应征参战,也会扔下枪逃走的。”

要是听说有的志愿军因为思乡而当了逃兵,他会说:“哦,我看他的思乡之情是枪毙也无法改变的。”

如果有的佛蒙特农家子弟因为站岗时疲惫不堪打瞌睡而被判死刑,林肯会说:“没准我也会这样干的。”

他开出长达数页的特赦名单。

有一次他给梅德将军发去电文说:“我不希望见到未满18岁的小伙子被枪毙。”在联邦军中,最少有100万未满18岁的小伙子。有20万未满16岁,有10万未满15岁。

有时候,在发布最为严肃的总统令时,林肯仍会来点小幽默。比如他曾给莫利干上校发去电文:“假如还没有枪毙巴经·D·怀特就别下手。”

林肯为那些因失去儿子而悲痛的母亲们深深感动。1864年11月21日,他写了封一生中最为优美、最为著名的信。这封信的抄本被牛津大学挂在墙上,作为学生们学习“纯美句法的典范”。

这封信虽是散文体,却可以看做是一首共鸣诗。

华盛顿白宫总统宫邸,1864年11月21日,致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毕克斯贝太太——

亲爱的女士:

在国防部的档案中,我读到麻省司令官的一份报告,得知在战场上夫人失去了5个儿子,他们光荣捐躯。夫人的损失太惨烈了,对夫人来说,所有安慰的话全都无济于事,全都徒劳无用。但我还是忍不住要感谢夫人,代表夫人的儿子们生死与共的共和国感谢夫人,愿夫人为夫人的儿子们感到骄傲。

我祈求万能的主,稍微减轻夫人的丧子之痛,只为夫人留下对死去的心爱的儿子们的珍贵回忆,以及在自由的祭坛前夫人应该享有的庄严与荣誉。

诚心诚意的林肯敬上

有一天诺亚·布鲁克斯给林肯拿来一本奥利弗·温德尔·福尔摩斯的诗集。林肯翻开诗集,大声朗读《莱克辛顿》这首诗:

埋葬烈士们的地方芳草萋萋!

他们没有裹尸布,

没有坟墓,

就安息在那里。

他的声音颤抖哽咽,他把诗集还给布鲁克斯低声说:“你读吧,我没法再读下去了。”

过了几个月,在白宫里,他一字不差地朗诵全诗给朋友们听。

1864年4月5日,林肯收到一封来信,是宾夕法尼亚州华盛顿市一位伤心的姑娘写来的。信里说:“在长期的恐惧和犹豫之后,我终于决定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你。”她告诉总统,他曾经“傻乎乎地放纵情感”。现在“你如果不可怜我们,特准他回家完婚,我就会产下非法的孩子……我向万能的上帝祈祷,希望你不会因为蔑视我而置之不理”。

读完信之后,林肯的眼睛被泪水模糊了,他凝视着窗外……

林肯在信尾批示了一行字,把信转给斯丹顿:“无论如何,让他回到她的身边。”

原来她订婚多年的男友从军征战,如今他获准返乡参加选举。1864年恐怖的夏天终于结束了,秋风中好的消息频频传来:薛尔曼攻克大西洋城,马上就要穿过佐治亚州。经过一番海上的激战,海军上将法拉固也已攻占摩比湾,并使墨西哥湾的封锁线更加坚固。在雪南道山谷,谢利丹率部取得大捷。如今李将军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格兰特正在计划攻下彼得堡和里士满……

南方联盟的气数已尽。

接踵而至的捷报证明,林肯制定的战略完全正确,北方军的士气日益高涨。11月,林肯在大选中获得连任,他认为这不是自己个人的成功,反倒说:“显然,国民认为不应该‘临阵易帅’。”

4年的战争,林肯对众人没有丝毫恨意。他总是说:“审判你没有受审判的事。设身处地地想想,我们也会像他们那样。”

1865年2月,南方联盟几乎要崩溃了,这时距离李最后投降只有两个月了,林肯提议由联邦政府支付4亿美元的奴隶赎金给南方各州,但是遭到内阁所有成员的反对,他只好作罢。

一个月之后,林肯再度就任总统,他的那篇就职演说,是“人类所说的——不,神灵所说的金玉般珍贵的话”——这是已故的牛津大学校长科松伯爵的赞誉之词。

林肯往前跨了几步,吻了吻翻到以赛亚书第五章的《圣经》,开始演讲,和戏剧中伟人的演讲一模一样。

卡尔·舒兹赞美道:“就犹如一首圣诗,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位领袖曾经向人民吐露这样的肺腑之言。”

在这位作家看来,演说的结束部分是人类最高贵、美丽的心灵的声音。当你阅读这段文字,耳边仿佛回响着圣洁的大教堂里的柔美琴声:

我们真诚地希望——我们虔诚地祈求——这场战争带来的巨大浩劫能尽快过去。但是,假如上帝要战争继续下去,直到二百五十年来,奴隶们无偿劳动所积累的财富完全耗尽,直到每一滴皮鞭抽打出来的鲜血,都用刀剑锋刃之下的鲜血来偿还干净,我们还是要说:“天的判决是完全公正的。”

让我们不对任何人怀有怨恨之心,愿仁慈的心灵充满世间;我们仍然要坚持正义,依照上天的引导而行;努力完成我们的目标;治疗国家的创伤;抚恤烈士们的遗孤、遗孀——尽我们所有的力量追求、珍惜国内和国际的永远公正与和平。

这篇演讲稿在2个月之后,在春田镇林肯的葬礼上又一次被宣读。

来之不易的胜利

在弗吉尼亚州一个叫“阿波马托克斯”的小村庄里,一场死了50万人的战争就此结束了。

1865年3月下旬,反常的现象在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发生了。南方联盟总统的夫人杰弗逊·戴维斯太太,把拉车的马匹卖掉,在一家绸缎店中寄卖自家的财产,把其余的财物收拾好准备南行……看来要发生什么事了。

南方联盟的首都已经被格兰特围困了9个月。李将军手下的军服已经破烂不堪,饥饿困乏,粮饷皆无,好容易发下来的军饷,也是南方联盟的纸币,早就是废纸一堆了。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一杯咖啡要卖到3美元,一根木柴标价5美元,一桶面粉要1000美元。

退出联邦的要求被拒绝,奴隶制土崩瓦解。李将军很清楚,他的部下也很清楚。己有10万南方军人私下逃走。有个军团甚至集体收拾好行李,一起出逃;还有人在宗教里寻找安慰和希望。每个帐篷差不多都在举行祈祷会,士兵们喊叫、哭泣、占卜星象,整个军团在征战前集体跪地祈祷。

虽然祈祷是这样虔诚但里士满还是摇摇欲坠。

4月2日,星期天,李将军实行坚壁清野的战略,纵火焚烧城里的棉花和烟草仓库,焚烧兵工厂,把码头上制造了一半的船只毁掉,趁着熊熊烈火在黑暗中呼啸作响之际,在夜幕的掩护下逃离城市。

一出城,他们就遭到格兰特所率7000多名将士的追击,南方军的两翼和后翼遭到枪炮猛烈的射击,谢利丹的骑兵部队在前面拆毁铁路,拦截后勤补给车辆。

谢利丹向总部发去电报:“我想这样的情形如果持续下去,李非投降不可。”

林肯回电:“那就持续下去吧!”

情势果然持续下去了。在追击了80英里之后,格兰特终于团团围住南方军。李明白再流血厮杀,已经是毫无意义了。

这时格兰特的头正剧烈地疼痛,眼睛已经差不多看不见东西了,他落到了部队的后面,星期六傍晚,他就停在一家农舍中休息。

他的回忆录中这么记载:“那天晚上,我用热水和芥末泡脚,手臂和脖子、背上涂满了芥末糊,指望在天亮的时候能恢复一些。”

翌日早晨,他真的霍然而愈。但是治好他的不是芥末糊,而是从大路飞奔而来报信的一位骑兵,他身上带着李将军的降书。

格兰特写道:“报信的到了我跟前时,我的头还在疼痛不止,但一看到信,我的病一下子就好了。”

那天下午,在一幢砖房的小客厅里,代表南方和北方的两位将军举行会谈。格兰特像平素那样不修边幅:他穿着肮脏的鞋子,没有带佩剑,穿一身和士兵一模一样的军服——只有肩章上的三颗银星,才能看出他的军衔。

和戴着串珠长手套、挎着镶着珠子的宝剑的李将军比起来,格兰特将军的差异十分强烈!李就像是从铜版画中走下来的高贵的征服者,格兰特则活脱是个密西西比农夫,要进城贩卖小猪和猪皮。格兰特第一次为自己邋遢的外表感到惭愧,他为自己穿得过于随便而向李表示歉意。

格兰特和李在20年前就相识了,当时美国和墨西哥正在打仗,他们都是军队里的军官。两人追忆往事,说起正规军怎么在墨西哥边境上过冬,聊起怎么整晚上打牌,聊起演出《奥赛罗》的情景,聊起格兰特演女主角苔丝狄蒙娜的趣事。

格兰特说:“我们谈得非常高兴,差不多都忘了会谈的目的。”

最后还是李把话题扯到投降的条件上,格兰特草草地答应一声,回忆又飘到20年前,过基督圣礼节的情景:1845年冬天,旷野上野狼凄凉的嗷叫……波涛上阳光跳跃……一匹野马才卖3块钱。

如果李不打断他的回忆,又一次提醒他讨论投降的正事,也许整个下午他都会这样回忆下去。

格兰特拿来纸笔,很快地写下条件。这次受降不像1781年华盛顿要求约克城英军的屈辱:战败的士兵解除武装,游街示众,两边是一大排得意洋洋的胜利者。

这次也没有任何报复行动。在战火纷飞的4年中,要求将李和叛军中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军官以叛国罪论处,判以绞刑,一直是北方的激进派的言论。但今天格兰特写下的条件却是那么宽厚:李部下的军官可以保留武器,士兵们宣誓之后可任意返回;军人们有马或驴子的都被允许骑着回到农场、棉花地,回去耕种土地。

为什么会有这么宽厚的受降条件呢!因为这都是亚伯拉罕·林肯亲自颁布的。

在弗吉尼亚州一个叫“阿波马托克斯”的小村庄里,一场死了50万人的战争就此结束了。在一个安静的春季下午,举行了投降仪式。紫丁香的芬芳弥散在空中。那天正好是圣棕树节(复活节前的礼拜天,耶稣基督进耶路撒冷的纪念日)。

那天下午,乘着“河上女王号”的林肯返回华盛顿。他为朋友们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持续了好几个小时。他读到《麦克白》的这段:

邓肯已经在坟墓之中安睡了,

经历了一生的阵阵狂热,他长眠了;

叛逆者已经用了最卑劣的毒手,

刀剑、毒药、内忧外患,都已无法伤害他了。

对于这几句诗,林肯感触很深。他读完之后,双眼凝望着舷窗外的河水。

然后又一次高声诵读。

5天后,林肯就离开人世了。

飞扬跋扈的第一夫人

……她好像一只母虎似的攻击他,他只得走开,藏起那因气愤而变得扭曲的脸,免得人们看见他的悲痛表情。

我们来看看发生在里士满陷落之前的一件事——由此可以清楚地了解,林肯在二十几年里默默地忍受了怎样的家庭生活。

这是在格兰特指挥部附近发生的事。林肯夫妇应将军的邀请,去前线附近待一个星期。

他们非常向往这次出行,因为自从林肯入主白宫以来,从来就没有休假,他就要累垮了。还有那些整天纠缠不休的求职者,他也想躲避他们。

林肯夫妇乘坐着“河上女王号”沿着波托马克河航行,经过奇沙比克湾,绕过古老的“安慰岬”,从詹姆斯河逆流而上,来到崎娜城。格兰特——这位来自伽勒纳的将军,在比水面高200尺的堤坝的山崖上,正抽着烟发愁呢。

过了几天,总统的度假行列增加了来自华盛顿的一群名人——其中有法国大使乔福洛。客人们都急着想去十二英里外的“波托马克军”战线参观,第二天,他们迫不及待地动身前往,男人们骑马,林肯太太和格兰特太太则乘坐半敞篷的马车随同前行。

亚当·巴铎将军——格兰特的秘书、副官,同时也是格兰特的密友,奉命护卫夫人们。坐在马车前座的亚当·巴铎将军,目击了事情的全部过程,他在《和平时期的格兰特》一书的第356~362页中写道:

在谈话中,我随意提到前线所有军官的内眷,都奉令要退往后方——这显然表示不久将有大战。我说到所有的眷属都必须离去,只有查理士·格利芬夫人例外,因为格利芬夫人曾得总统特准。

林肯夫人动怒了。“先生,这是什么意思?”她嚷道:“你是说她可以单独见总统吗?你不知道我不许总统单独接见任何女子吗?”

她的占有欲真是太强烈了。我试着安抚她,并且减轻我的语气,但她已经相当气愤了。“先生,你那个微笑就非常可疑,”她嚷叫起来:“立刻让我下车!我要问问总统,他是否单独接见过那个女人?”

格利芬夫人,后来是伊斯他海兹伯爵夫人,是华盛顿最有名又最优美的女人,出身名门,又和格兰特夫人相识。格兰特夫人努力想使这位激愤的妻子平静下来,但始终无效,林肯夫人又命令人喊住车夫,当我犹豫不决时,她竟伸出手臂一把抓住了车夫。最后格兰特夫人总算劝服了她,等全体下车后再说。

晚上,我们回到营地后,格兰特夫人和我谈起这件事,又说这件事太不礼貌了,所以我们两人都不应再提起;至少,我要绝对保持缄默,而她也只想对将军提一提而已。但是第二天,我已不必受到约束了,因为有更糟糕的事发生了啊!

这个参观团次晨又去看欧特将军所指挥在詹姆士区的军队。依照昨日的安排。我们先搭乘汽艇往上游去,而后男子骑马,林肯夫人和格兰特夫人乘车。我仍奉命护送,但我请求要多加一个同伴,因为有了一次经验以后,我不愿独自随车而行。于是贺瑞斯·波德奉命随行。欧特夫人陪同她的丈夫,因为她是集团军总司令之妻,所以不必遵命撤退;然而我确定,当然她必定后悔而希望自己是在华盛顿,或其他远离军队的地方。她骑马,因为车上已坐满。有一阵子她在总统的旁边骑行着,因此就走在林肯夫人的前面。

当林肯夫人发现时,立刻怒不可遏。“这个女人是什么意思?”她嚷叫起来:“竟然骑在总统旁边?又走在我的前面?她以为他需要她陪伴吗?”

她极其愤怒,致使言语行动都显得太过火了!

格兰特夫人只得再加以劝慰,然而林肯夫人又开始生格兰特夫人的气;波德和我所能做的,就是不要再使事情扩大。我们生怕她会跳下车,向着队伍大嚷大叫啊!

有一次,她在车里对格兰特夫人说道:“我看你是自以为会进白宫的,不是吗?”格兰特夫人非常平静而有尊严地回答她对现在的地位已感满足,已超出了她所期望的地位。但是林肯夫人嚷道:“噢!你若能得到,最好还是争取吧!那是很舒服的呀!”说完这话之后,又再度指责欧特夫人,格兰特夫人只得冒着触怒林肯夫人之危险,为她的朋友辩护。

休息的时候,西华上校——国务卿的侄子,也是欧特将军的部下,想说几句轻松的话。“总统的马非常殷勤啊,林肯夫人。”他说道:“它总是要在欧特夫人的旁边走。”

这无疑是火上加油了。

“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先生?”她嚷道。

西华发觉他闯祸了,但幸好他的马立刻出了毛病,不得不留在后面,而逃出了这场风波。

终于全体到达目的地。欧特夫人来到车旁,林肯夫人便对她加以侮辱,在一群军官的面前谩骂她,并且质问她追随总统是什么意思。这个可怜的女子竟放声大哭,问她犯了什么错误,然而林肯夫人还是不肯罢休,一直大吵大闹,到她疲倦为止。格兰特夫人还极力帮她的朋友辩护,每个人都大感愕然!但一切风波总算结束了,过了一会儿,大家便回崎岬市。

那天晚上,总统和夫人在汽艇上设宴招待格兰特将军和夫人,以及将军的幕僚。当着我们的面,林肯夫人向总统大骂欧特将军,极力主张必须将他革职,因他不配有这地位,她说,他的妻子更不配。格兰特将军坐在旁边,勇敢地为他的军官辩护,当然,欧特将军没有被革职。

在这次旅行中,类似的情形发生多次。因为格利芬夫人和欧特夫人的缘故,林肯夫人当着众多军官的面,不断抨击她们的丈夫。我从来没有因一个朋友,而受过比这个更难堪的苦楚,我竟眼看着一国元首,在这危急关头——担当着全国的一切责任——还要当众忍受着无法形容的大耻辱。他简直和基督一样地凡事忍受,但是痛苦抑郁的表情却令人为之心碎!而外表又依然庄严平静。他仍然质朴地喊她“大妈”,用好话和眼神哀求她,努力想为别人的过失说情或解围,结果她好像一只母虎似地攻击他,他只得走开,藏起那因气愤而变得扭曲的脸,免得我们看见他的悲痛表情。

这样的插曲薛尔曼将军也曾目睹过好几次,在他的回忆录中这么写道:

荷诺·威尔西·莫罗在《玛丽·陶德·林肯传》曾这么写:“问任何一个美国人:‘林肯太太这个人怎么样?’十个有九个半会说,那是个泼妇、祸种、疯子、下流的蠢货。”

林肯一生最不幸的不是遇刺,而是和玛丽结婚。

当布尔斯朝他射击的时候,林肯不知道击中自己的是什么;但他在23年里,几乎每天都在吞咽赫尔顿所说的“不幸婚姻的苦果”。

巴铎将军说:“处于政党的仇恨和反叛的斗争,在背负十字架一般的极度痛苦之中……林肯还要忍受家庭不幸的苦难,他说:‘主啊,宽恕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所干的事。’”

林肯担任总统时的好友,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奥维尔·H·白朗宁,结识林肯已经有二十余年。白朗宁是白宫的餐桌上的常客,偶尔也会留在白宫过夜。他的日记很详细,但我们不知道他是如何描写林肯太太的,大家只能胡乱猜测,任何人要看他的日记原稿,都必须发誓,对于任何有损玛丽·林肯人格的资料,绝不能透露。这部稿子最近出售以供发表,但是也附带了一个条款,所有和林肯太太有关的资料,在刊印前都必须先删掉。

按照惯例,在白宫的公开宴会上,总统须选择一位女客和她一起领队进入餐厅。

但什么惯例啦,传统啦,林肯太太才不管呢,就是不允许这样做。什么?让别的女人在她面前和林肯在一起?而且还挽着林肯的手臂?做梦!

华盛顿社交界把她的飞扬跋扈当成笑柄。

总统不仅不能和其他女人并肩领队,连和女士们讲句话,都会被她的眼睛忌妒地盯着,遭到严厉的斥责。

林肯在参加公开宴会之前,必须先请示善妒的妻子,自己可以和谁说话。提起一个又一个的女人,林肯太太则总是厌恶这个,痛恨那个。

最后林肯说:“大妈,我总不能傻站在那里,我总要和人说话啊。假如你说不清我可以和谁说话,就告诉我不能和哪些人说话吧。”

她可是言出必行。一次她威胁林肯,如果不让一位军官升迁,她就要当众躺在泥地上。

另一次当林肯和一个重要客人谈话的时候,她跑到办公室滔滔不绝地唠叨。林肯一声不吭地站起身,把她拉出办公室,然后转身回来,把门锁上继续办事,全当这件事没发生过一样。

玛丽曾听一个招魂家说,内阁的全体成员都是林肯的仇人。她对此深信不疑,对他们所有人,她都没有什么好感。

李投降之后,格兰特夫妇来到华盛顿。华盛顿城一片灯火通明,人们尽情地欢歌笑语,燃起焰火,纵情地畅饮作乐;林肯太太给格兰特将军发去邀请信,请他和总统夫妇一起乘车兜风,“观看灯火”。

她没有一同邀请格兰特太太。

但是几天之后,她安排了一场戏剧演出,邀请格兰特、斯丹顿两对夫妇一起在总统包厢里就座。

一收到请柬,斯丹顿太太就去找格兰特太太,询问她是否前去。斯丹顿太太说:“你要是不接受邀请,我也就不去了。假如没你在那儿,我可不愿意和林肯太太待在一个包厢里。”

心有余悸的格兰特太太当然不敢去。

她深信,格兰特将军这位“阿波马托克斯的英雄”一走进包厢,肯定会受到观众的喝彩欢迎。

谁知道那时林肯太太会做出什么举动呢?谁能知道她会闹出什么有失体面、伤害别人的事情呢?

对于这个邀请,格兰特太太婉言谢绝了,斯丹顿太太也同样谢绝了。也许正是她们的这一举动,挽救了自己丈夫的生命呢。那天晚上,在总统包厢里林肯遇刺;当时斯丹顿和格兰特如果也在场,凶手布尔斯可能会一并刺杀他们的。

剧院里的暗杀

斯丹顿流着泪拉下百叶窗,挡住黎明的晨光,同时说了一句那个夜晚唯一让人无法忘怀的话:“现在,他属于千秋万代。”

1863年,在弗吉尼亚州,一个以暗杀林肯为目标的秘密协会成立,成员都是一些蓄奴的大亨。1864年12月,阿拉巴马州西尔玛城的一份报纸刊登了一条广告,请人们为这个行动捐款,此外,还有南方的报纸重金悬赏刺杀林肯的人,但是杀害林肯的刺客,既不是出于对故乡的热爱,也不是因为悬赏的重金,刺客约翰·威尔克斯·布尔斯这么干完全是为了出名。

布尔斯是个什么人呢?他是个演员,有一副天生的英俊相貌和非凡的魅力。他“俊美得犹如月神的情人——他是上天的宠儿”,林肯的秘书们这么说,法兰西斯·威尔逊的《布尔斯传》中描述“他是当世一流的大众情人……当他走过大街,妇女们都不自觉地停下脚步,回头注视着他”。

布尔斯在23岁那年,就成了戏剧界的偶像人物,他扮演的最成功的角色是罗密欧。他无论到什么地方演出,总会收到多情的少女们寄来的一大堆甜蜜的信。他去波士顿演出时,在特里蒙宾馆前的街上,挤满了大批的妇女,只是为了一睹心目中偶像的风采。一天晚上,女演员亨莉塔·埃文争风吃醋,在饭店的客房里捅了他一刀,接着企图自杀。布尔斯刺杀林肯的第二天早晨,他的另一个情人,爱尔拉·特尔诺,晓得了她的情人居然成为谋杀犯,便逃出了城市,心中忧虑至极,最后就把他的照片紧抱在胸前,服毒自杀。

但是这么多女性的逢迎爱慕,给布尔斯带来幸福了吗?很少!因为他的胜利几乎全在中下层社会,然而他也许心中一直有颗火热的野心,就是要在大城市博得喝彩!

但纽约的评论家觉得他的演技不行,在费城他竟然被轰下台了。

这太气人了!因为布尔斯家出了许多名演员。30年来,他的父亲邱尼司·布鲁达斯·布尔斯,一直是第一流的明星。他演出莎士比亚的角色,是人人皆知的。是美国戏剧史上史无前例的成就啊!老布尔斯最爱布尔斯,使他自信将来是布尔斯家中最伟大的一个。

可是事实上,布尔斯并没有具备多少天分,他又不肯努力。他长得漂亮,被宠坏了!又懒惰,他总是懒得学习。相对地,他蹉跎了他的年轻时代,专爱骑马,在马里兰农庄的树林里奔驰,对着树木或松鼠发表英雄般的演说,拿着一支墨西哥战争时用的长枪,在空中胡乱挥舞。

老布尔斯家不许吃肉,而且教儿子们不可杀生——甚至响尾蛇也不可。但是布尔斯显然不受他父亲的影响,他喜欢射击和破坏。有时候他拿着枪对着猫或猎犬乱打一阵,有一次他竟然杀死了邻居的一只猪。

后来他在启沙比克湾捉牡蛎,之后成为一位演员。他已26岁了,是热情女孩们的偶像,但在他自己眼里他还是失败的。而且,他非常妒忌哥哥爱德因,因为他看到爱德因得到了他一直所热切渴望的名声。

他深思许久,终于决定要使自己一夜成名。

这便是他的第一个计划:他晚上跟随林肯到戏院,趁着他的同谋者熄灭灯光的时候,布尔斯便冲进林肯的包厢,将他捆绑起来,扔下舞台,由后门送出去,丢入马车里,在黑夜中奔驰而去。

努力加速奔驶,他可在黎明前到达烟草港镇上。然后他乘船渡过波多马克河,骑马奔驰南下,冲过弗吉尼亚州,直到他把这位北军总司令,安全地送到李奇蒙南军的刺刀前。

然后呢?

唔,那么南方就可以开列条件,使战争立刻停止。

这样辉煌的成就要归于谁呢?就是天才约翰·威尔克斯·布尔斯啊!他便可以加倍成名,比他的哥哥爱德因出名一百倍,在历史上他可以和威廉·泰尔相比——这便是他的梦想。

那时他在戏院一年可赚20000美元。如今金钱对他没有多少意义了,因为他正为着远比物质更重要的名声而奔波呀!他用存款供给一班南方联盟的人,就是他在巴尔的摩和华盛顿一带找出的一群同情南方的人。布尔斯向他们保证,他一定会富有而且成名。

至于他们,是多么杂乱的一群啊!司邦格勒,一个酗酒的养牛兼捉蟹者;阿泽洛,目不识丁的油漆匠、走私商,有着细丝般的头发和颊髭,是个粗暴凶野的家伙;安诺德,游手好闲的农夫,也是南军的逃兵;欧拉林,马厩的工人,浑身是马和威士忌酒的气味;苏拉特,一个爱摆架子的傻店员;鲍威尔,一文不名的粗汉,眼光凶狠,半疯癫,是一位浸信会牧师的儿子;赫楼,一个愚蠢的懒惰虫,整日在马城闲荡着,谈论马和女人,全靠他的寡母和7个姊妹所给的零用钱过日子。

就靠着这一批不成材的同党,布尔斯正准备要扮演他一生中的重要角色呢!他不惜耗费时间和金钱。他买了一副手铐,在适当地点安排了接替用的快马,买了3艘船,安置在烟草港的小湾里;装备了桨和船夫,随时准备一有机会,便要出发。

终于,1865年1月,他认为时机已到,林肯要在那个月18日去福特戏院,看爱德因·福烈斯特演出的《杰克·开德》。消息传遍全镇,布尔斯也听到了,于是那天晚上他准备好绳索,怀着满腔希望——结果呢?什么也没有!林肯没有出来。

两个月后,据说林肯在某一天下午要乘车出城,到附近一个军营里看戏。于是布尔斯和他的同谋们骑着马,带着猎刀和手枪,躲在总统要经过的树林里。但是当白宫的马车经过时,林肯却没有在里面,又碰壁了,布尔斯气极了!咒骂着,拉着那乌黑的胡须,并用马鞭打着靴子。他受够了!他不要再上当了。假若他不能够逮捕林肯,老天在上,他就杀死他。

几个礼拜后,李将军投降了,而战争也结束了,布尔斯知道此时活捉总统也没有什么意义,便决意要射杀林肯。

布尔斯不必久等了。在下个星期五,他理好头发,到福特戏院去拿信件。听说当天晚上有一个包厢是总统定的。

“什么?”布尔斯叫起来了:“那个老流氓今晚会来吗?”

舞台管理员已经在准备今晚的迎接总统的工作。包厢里悬挂着国旗,背后衬着花边帐幕和华盛顿的画像,并拆除中间的壁板,加宽包厢,糊上大红纸,又特地放了一张胡桃木制的大摇椅,为了使总统的长腿得以舒适地伸展。

布尔斯向一个舞台工役贿赂,将摇椅放在他所希望的位置——放在包厢里最靠近观众的角落,这样一来,就没有人会留意到他进来。在摇椅后面有一个门,他在门上钻了一个小洞,又在由前排通到包厢的门后的墙壁上,挖了一个缺口,这样,他可以用木板来拦住门口。之后,布尔斯回到旅馆,写了一封信给“国内消息”的编者,说明这次谋杀是出于爱国心,并宣称后世的人一定会尊敬他。他签字,亦交给一个演员,吩咐他第二天发表。

然后他又去租了一匹栗色的马,他夸它跑得“像一只猫”般地轻快迅速,而后召集他的同谋者,叫他们也都找来坐骑;他交给阿泽洛一支枪,要他射杀副总统;又给鲍威尔一支手枪和刀,吩咐他谋杀西华。

那天是星期五,平常是戏院生意最清淡的日子,可是那天镇上却挤满了军官和士兵,都想要瞻仰这位军队的总司令,城里还是欢欣鼓舞着,庆祝战争结束了。凯旋拱门仍旧横跨在宾夕法尼亚大街上,街上喜气洋溢,有舞蹈和火把的游行。那晚当总统乘车上戏院时,人民高声欢呼。他到达福特戏院时,已经客满,有几百个人竟然买不到票了。

第一幕演到一半时,总统一伙人才进场,刚是8点40分。演员都暂停,鞠躬致敬。盛装的观众高呼欢迎,乐队奏起“向领袖致敬”!林肯点头答礼,分开礼服的燕尾,坐在红绒的胡桃木摇椅上。

林肯夫人的右边坐的是她的客人:拉斯朋少校和他的未婚妻克丽拉·哈利斯小姐,亦即纽约参议员伊拉·哈利斯的女儿,在华盛顿社交圈内颇有地位,为林肯夫人所欣赏。

罗拉·金尼正在演出有名的喜剧《我们的美国表亲》,场面轻松愉快,满堂的观众,笑声荡漾不已!

林肯下午曾和他的妻子驾车出游。她后来说,那天他似乎显得比平日更高兴。为什么不呢?和平、胜利、联邦、自由。那天下午他向她提起,在他第二任职期满后,他打算做些什么事。第一,他们要在欧洲或加州休息许久;回来后,他或许要在芝加哥开一个律师事务所,或是返回春田市,静度他的余年,如从前一般,乘车巡回出庭,这是他所喜爱的。他在伊利诺伊州认识的几个老朋友,也在那天下午到白宫来看他,他忙着谈笑,以致林肯夫人几乎没法儿催他去吃晚饭。

前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怪梦。早晨他向内阁人员谈起:“我像是乘坐一艘很特别而无法形容的船,”他说:“那船以极快的速度驶向一个黑暗的对岸。我每次面临大事或胜利前,必做这种不平常的梦。在安提坦、石河、葛底斯堡、维克斯堡之战前,我都曾经有过这个梦。”

他相信这个梦是吉兆,预告着好消息,有什么美妙的事情即将发生。

10时10分,布尔斯喝够了威士忌酒,穿着暗色的骑马裤、马靴和马刺,最后一次进入戏院——并且注意了总统的座位。手里拿着一顶黑色的软边帽,他就上了那通到前排的楼梯,在排满椅子的通路里挤过去,直走到通至包厢的走廊上。

总统的守卫挡住他,布尔斯出示他的名片,堂而皇之地说总统要召见他,也不等守卫的允许,便推门挤进去,随手关上走廊的门,用一根木条把门顶住。

他先在总统背后门上的小洞里偷看,目测好距离,然后安静地打开门。把枪口对准林肯的头部,扣动了扳机,然后迅速地向舞台上一跳。

林肯的头向前低垂,然后再向旁边倒下。

他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起初,观众以为枪声和跳到舞台的那个人都是剧情的一部分。连演员在内,没有人知道总统遇害了。

突然,一声女人尖厉的喊叫响彻整个剧院,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总统的包厢。拉斯朋少校的手臂上鲜血淋漓,他大声喊:“拦住他!拦住那个家伙!他刺杀了总统!”

静了一会儿。一缕烟雾从总统包厢飘出。忽然秩序大乱起来,观众都因受到刺激而狂乱,他们从座位上跳起来,拉开地板上的椅子,翻过栏杆,拉拉扯扯,彼此践踏。老弱被踩到地上。有的人骨头被挤断了,女人尖叫着晕了过去,痛苦的叫喊声中,不时响起“绞死他!”……“枪毙他!”……“把剧院烧掉!”的狂暴的喊声。

有人惊叫着剧场要爆炸了,惊恐很快就蔓延开来。一队狂热的士兵迅速地冲进剧场,用滑膛枪和刺刀对付观众,一边大喊:“滚出去!快滚,滚!”

观众中有位医生来查验总统的伤口,断定他处于危险之中,为了避免垂死的林肯从鹅卵石路上颠簸着送回白宫,4个军人把他抬起来——两个抬肩膀,两个抬脚——他瘦长的身躯被抬出剧院,到大街上,林肯身上流淌的鲜血把人行道都染红了。这些鲜血被人们跪在地上用手帕浸染——这些手帕被终生保存,被当成无价之宝传给子孙后代。

骑兵手握闪亮军刀、骑着骏马在街上清道,重伤的总统被抬过街道,对面是一个裁缝开设的廉价出租公寓,林肯长长的身躯被放在一张显得有些短小的床上,床被抬到昏黄的煤气灯旁边。

那是一间长9尺,宽17尺的厅堂,一幅罗莎·彭胡画的《马展》的劣质复制品挂在床头。

华盛顿被这条悲剧消息潮水一般淹没了;另一件悲惨的事也接踵而至:与林肯遇刺同时,睡在床上的西华国务卿也遇刺,命在旦夕。由于不幸的祸事接连发生,一时谣言纷起——副总统被杀死了,斯丹顿遭到暗杀,格兰特被枪击……闹得人心惶惶。

人们都认为李将军投降是个骗局,华盛顿已经有南方军潜伏,他们打算把政府要员都杀掉,南方联盟已经在备战了,更加惨烈的战事马上就要开始了。

在各个住宅区都出现了神秘使者,他们在人行道上敲出三长两短的声音——这是“联邦同盟”秘密组织的危险的暗号。暗号把成员们都唤醒了,他们拿着步枪,疯狂地跑到街上去。

手举火把和带着绳索的暴民在华盛顿横行,他们叫嚣:“把剧场烧了!”……“绞死叛徒!”……“杀掉反叛者!”

这是美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疯狂之夜。

消息立刻通过电报传遍整个美国,举国震惊。南方的同情者或是合作者被架到围栏上,身上被涂满柏油,粘上羽毛;有的人脑袋被石头砸得开花。人们认为巴尔的摩的照相馆里有布尔斯的照片,于是冲进去大肆破坏;马里兰的一位编辑,因为曾经谩骂过林肯而遭到枪杀。

总统已经濒临死亡;副总统约翰生喝得烂醉躺在床上,头发上满是烂泥巴;国务卿西华身上被刺刀刺伤,有生命危险,粗鲁而暴躁易怒的国防部长爱德华·M·斯丹顿一下子手握重权。

斯丹顿认为政府要员都成了凶手行刺的对象,情绪非常激动,他坐在国家元首临终的床边,发出一道道命令,在丝质礼帽顶上直接书写命令。他命令加强防范,缉拿凶手。

布尔斯射出那颗子弹,从林肯左耳的下方打到脑部,斜着穿过脑子,在右眼半寸以内的地方停住了。如果换个身体弱一点的人,一定会当场毙命;但林肯却挨了9个小时,沉重地呻吟着。

林肯太太被挡在隔壁,她一遍遍坚持要到他的床边,她又哭又闹:“哦,天啊,我是不是要在这里任凭自己的丈夫死掉?”

有一阵子,她抚摸着他的脸,把自己满是泪水的湿脸贴在他的脸上,林肯突然呻吟起来,喘息得更厉害了。精神已经有点错乱的林肯太太发出一声尖叫,往后倒退几步,昏厥在地。

听见吵闹声,斯丹顿冲进来大喊:“带走那个女人,不要再让她进来。”刚过了7点,呻吟停息了,林肯的呼吸变得平静起来。一位当时在场的秘书写道:“一种难以描述的平静从他那疲惫的五官上呈现出来。”

有时候,渐渐暗淡下去的意识闪过一丝知觉,转瞬又消失了。

在弥留的平静时刻,他的心灵深处也许曾经飘过快乐的回忆片段——那是早已消失在过去的图景:印第安纳州鹿角山谷,一个敞篷屋,夜晚时分烧着熊熊的柴火;嘉孟河从纽奥良的水车坝流过;在纺车边安妮·罗特利基的歌声悠扬;“老公鹿”求食的鸣叫声传来;奥兰多·凯洛格那些逗人发笑的结巴法官的故事;春田镇的律师事务所,墙上有墨水印,书架上长出花芽……

在数小时与死神争斗中,军医李尔大夫一直陪伴在总统身边,拉着他的手。7时22分,大夫把林肯那脉搏已经不再跳动的手臂叠放好,把两枚5角的硬币放在眼皮上,使眼皮合拢,又拿一条手帕绑好他的下巴。一位牧师提议做祷告。外面传来寒雨的滴答声。巴尼斯将军拿来一块布,把总统的脸盖上;斯丹顿流着泪拉下百叶窗,挡住黎明的晨光,同时说了一句那个夜晚唯一让人无法忘怀的话:“现在,他属于千秋万代。”

第二天小泰德问白宫的来访者,他父亲是否进了天堂。

那个人回答他:“我相信是的。”

泰德说:“他走了,我为他庆幸。在这里他总是不快乐,这个地方不适合他。”

同类推荐
  • 法国女人的幸福心理学

    法国女人的幸福心理学

    在每年的“世界女人幸福指数”评比中,不论组织者采用什么样的标准,法国女人都名列前茅。心理学家曾有一句精辟总结,即”振奋精神,自得其乐,广泛爱好,乐于交往”。而法国女人之所以如此幸福,和这种心理状态密不可分。《法国女人的幸福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读者深度解析法国女人的幸福秘诀,让读者能够像法国女人一样,保持积极的生活心态,获得幸福正能量。
  • 谁说白手不能起家:朱元璋的成大事之道

    谁说白手不能起家:朱元璋的成大事之道

    朱元璋,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他是一个从历史夹绺中钻出来的英雄。他身上特有的平民气质和自卑感,一直伴随着他的君王生涯。这正是在中国人心目魅力永存的极具吸引力的秘密所在。本书通过对朱元璋成长、成熟到成功的人生创业路,进行一步步地再现和描述,结合现代生活的生动案例,试图挖掘出荣辱成败背后的感悟,提炼人生进程中的技能、技巧,激励和启迪正在创业、曾经失败、怀揣成功梦想的人们。
  • 自立:莫待花谢空折枝

    自立:莫待花谢空折枝

    本书将改变青少年的人生,使之成为一名杰出的人,并为之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求友不如求手,自助者方得神助!与其悲叹自己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从来便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谁要是希望自己好,那就得自己关心自己!
  • 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千篇一律、机械重复、枯燥乏味是不是你工作的真实感受?另起炉灶、寻找新家、换个环境会不会是你的下一步行动?但是最终解决问题了吗?想要釜底抽薪、彻底解决问题,跳槽不是最完美的方案,答案应该是换思维。本书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工作案例,运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教你如何在工作中培养如火的工作热情。成功地瓦解枯燥感,让你的工作变得轻松、舒畅。
  • 活出最好的自己

    活出最好的自己

    本书沿着肯定自己调整自己提升自己这样一根金线,从人的思想、行为、习惯、性格、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全面阐述了一个人活出最好自己需要克服的种种来自于自己的障碍。书中的每一章都从一个侧面帮助你解决现实中的一个难题,解开你思想上的谜团和精神上的枷锁,帮助你矫正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助你步入成功的殿堂!
热门推荐
  • 宫辰香

    宫辰香

    无奈,是生错了性别,可未曾后悔过,遇上你是我这辈子的命,老天爷注定的。我一介凡人之时无力改变,至我成仙,我也未曾想过与你断了这份牵挂。伤我的是你,背叛我的是你,为我而死的也是你,爱我的是你,疼我的依旧是你,保护我的还是你。错综复杂。开心的,甜蜜的,放不下的,放心吧,我会在十八年后等你,到那时你不认识我,而我却识得你,一切从头开始可好么莲?
  • 欠你钱还你爱

    欠你钱还你爱

    他们是都市里的剩男剩女!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他们由恨到爱!他们的故事是由一张张欠条开始,,在你欠我还中发展的爱情.最后,他们的爱情能否以一张欠条圆满收尾——请留意天赐小说《欠你钱,用爱还!》
  • 父母怎样教孩子才优秀

    父母怎样教孩子才优秀

    现在家庭教育往往被溺爱所误导。由于疼爱孩子。再加上生活条件好了,于是很多父母对孩子非常娇惯。非常溺爱,这样的父母无疑是孩子成长的最大障碍。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一些孩子之所以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教育方法扭曲有关!父母可以疼爱孩子,但不要娇惯孩子,娇生惯养的孩子不会赢得成功和幸福的人生;父母可以爱孩子,但不要溺爱孩子,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经不起生活的磨难!记住,要想让你的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人。就要让自己的爱变成有意义的爱,而不是一种伤害!
  • 元师战纪

    元师战纪

    流星雨频繁降世,进化论被推翻。貌似祥和安宁的世界却处处透着诡异和危机。有人说,黑暗已经降临,人类终将毁灭……而在这大乱之世,一个平凡少年却得到了一个很有思想的系统,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扯犊子),一步步崛起,并解开千古之谜,最终肩负起拯救世界的重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荒野之活着就变强

    荒野之活着就变强

    我叫许易,幸运获得了生存系统,每天打卡就可以获得各种黑科技礼包。别人的荒野是求生,我的荒野是度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夫人是个马甲大佬

    夫人是个马甲大佬

    初二时,顾钧墨的不告而别,使原本处于相恋的俩人分开;再遇,便是高中,很多事很多人早已物是人非。于是,就成了…百年世家唯一的继承人顾钧墨为重新追到拥有多重马甲的苏沐的故事!顾钧墨专业扒马,苏沐专业掉马!本文不虐,很甜!男主面对女主时话很多(全文),女主面对男主是像个小孩(后期)!
  • 名家经典散文选: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游戏王之我是光之创造神

    游戏王之我是光之创造神

    这个时代,游戏、法老王、海马、城之内……一系列的决斗高手纷纷涌出而凌风,也来到了这个时代,拥有与游戏一样的千年积木、与众多决斗者们展开了决斗而邪影,从另外一个世界来的组织,想要称霸整个世界为了打倒邪影,凌风将会不断成长……(人物、卡片、剧情、都会有所改变,请大家多多关注本书,用收藏和票票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