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55600000002

第2章 我与散文诗

蔡旭

我的散文诗处女作《春节短歌(三章)》发表于1965年1月30日。当时《文汇报》“笔会”副刊的编辑,大概只是照常地给一名大学生的稚嫩之作浇了一些水,没想到这却决定了我与散文诗相伴的一生。

似乎是一晃之间,我在散文诗之路已跋涉了近50年。至今出版的32本着作中,除了4本散文随笔集与4本短论集,其余24本全是散文诗。因此我被人称作“专写散文诗的人”,或者也可理解为“只会写散文诗的人”。有点悲哀,也有点欣慰。在这些书中,稍有价值的是我的第一本《彩色的明信片》(1987,广西人民出版社),上世纪35年的选本《蔡旭散文诗选》(2000,作家出版社),新世纪前10年的选本《顺流而下》(河南文艺出版社)。

近50年的散文诗练习,让我对散文诗的创作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与主张。

比如什么是散文诗,一句“散文诗是散文形式的诗”已达共识。至于散文诗与散文与诗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则有各种不同的解读。一位老师认为“散文为客诗为主”,我就不赞同,我的表述是“散文为体诗为魂”。

有人主张散文诗是诗的一种,强调它的诗性;有人主张散文诗是独立文体,强调不要丢掉它的散文美。我赞成在“散文诗是散文形式的诗”这一共识下,提倡百花齐放,各显神通,提倡探索与表达的多样化,“条条道路通罗马”。关键是拿出好作品,是不是散文诗,像不像散文诗,都属其次。

我一直认为:“抒情、哲理、内在音乐性是散文诗的三要素。”并进一步解释说:“抒情是散文诗的基本职能。这决定了它本质上是诗。哲理是散文诗的灵魂。这决定了它的思想及其份量。内在音乐性是散文诗在语言上的特点。这是确认它是诗而不是散文的一个标签。”

关于散文诗的抒情问题,近10年前曾引起过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有着名作家兼评论家断言:“散文诗不突破抒情这个框框,就会死路一条。”我发表了不同的观点,认为这是一种误导。因为“抒情是散文诗的基本职能,没有了抒情,散文诗也就失去了基本的特征,散文诗这种文体也就不存在了,还谈何突破?”某省散文诗学会还为此举办过专题研讨会。现在看来,双方的观点其实有相通之处:他是不要不好的抒情,而我是要更好的抒情。着眼的角度不同,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柯蓝老师致力于推广散文诗,晚年提出过“朗诵散文诗”的概念。我向他建议,散文诗有内在的音乐性,它本来就是适合朗诵的,不一定需要一个新提法。我的建议也得到了他的重视与理解。

在散文诗界,有人提倡散文诗“易读易写”,有人强调“出精品”,似乎还形成了某种对立。我不认为水火不相容。其实这是普及与提高的两个方面。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出精品是大家的愿望,但精品不是想写就有的,需要从众多的数量中筛选,在漫长的时间中淘汰。

为了出精品,有人提倡“节制写作”,更有不少人批判“写得多,写得快”。我认为这是找错了靶子。这种看法,用意是好的,从理论上却不能成立。精品并不由写多写少决定。精品不与多少成正比,也不与多少成反比。写得多当然不可能都写得精,但也不排除其中可以挑出少量的佳作。“少而精”的大师名家已有范例,但“少而不精”的却更是多数。精品也不由写得快慢决定。“十年磨一剑”或“倚马可待”都有成功的例子。我想,就让目标不同、习惯不同的写作者和平共处、自由生长吧。至于有没有、是不是精品,让读者、让时间来认定。这一看法,并不是为自己辩解,更不是对别人的“反驳”,为此引起我的一位老师对我的误解,我也只好在向老师致歉的同时,保留我的观点。

在语言方面,我喜欢“一读就懂,越想越深”。我习惯于多用平静的口语叙述自然而然地流露生活的诗意,力求用美好的情感与深邃的思索打动人心,追求语言朴实、简洁,力求情趣与理趣。不过,直白与平淡一直是我的硬伤,是我需要继续努力的课题。

50年来,我一直在散文诗的师友们的鼓励与帮助下前行。上世纪60年代初,最早的老师是柯蓝、李耕、刘湛秋。80年代,得益于郭风、耿林莽、许淇、徐成淼、敏歧、管用和、王宗仁等前辈老师及陈志泽、桂兴华等同辈好友。而近年,一大批更年轻的散文诗人成了我的老师与朋友。我在不断学习与探索中,走自己的路。

在别人看来,我的散文诗涉及的题材很广泛。实际上只有三个字:“写生活”。近50年来,主要在写城市,写现实,写身边的人物与事物,阳光与阴影,欢乐与哀伤。2011年为我的城市海口一年的流水帐出了一本《生活流》,2012年出了一本《简单的生活》,2013年出一本《大波微澜》,写的是“波澜壮阔的年代,波澜不惊的生活”。在此同时,我有意识地探索人物散文诗的写作,但愿这些平凡与不凡的人物的塑像,能丰富我的散文诗画廊。

此外就是写乡情。用了10年为我的第三故乡海南写了一本专题散文诗集《伴着椰风轻唱》,被过奖为“美丽海南的诗的名片”。从小离乡的我,也持续为我的家乡广东电白写了不少,但愿以后也能结成一集。

至于爱情散文诗,我写的并不多。大约10年前,发表过一组《味道》,以三个场景,反映青、中、老三代人爱的状态与品味。近来写的《简单的爱》,也是用不同的画面来写老、中、青对爱的感觉与表达。其中个别篇章会有自己的影子,但大多是写别人的爱情。近写的一组,则是《一些树的爱情》。通过这些人与物,抒发我对爱情的看法与感悟。

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求自我突破,但一直难有成效。上世纪90年代,曾尝试散文诗与杂感的结合,出过两本“杂感散文诗集”。近来,又在探索散文诗与寓言的杂交,正试制一批“寓言散文诗”。同时又在准备编选《蔡旭散文诗50年选》,作为半个世纪以来艰辛劳作的一个回顾与小结。

当然,作为一个“不退休散文诗人”,我的路还长,我会寻找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

寻找生活的诗意与深意

我的第19本散文诗集的书名叫做《生活流》,本来想叫《生活的流水》,后来索性把它缩写与简化了。

我发现自己似乎对“生活”情有独钟。1987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彩色的明信片》中,就有一辑《生活的微笑》。在我已出的18本散文诗集里,与生活、与城市、与社会有关的专辑就有《城市的雕像》、《纷纭世事》、《春消息》、《大街小巷》、《正在长大的城市》、《人生小品》、《人生滋味》、《城市与人》、《人在旅途》、《我所熟悉的城市》、《城市直播》、《城市的皱纹》、《用笔直播城市》等等。其中两本的书名,就直接以《烟火人间》(1990)、《生活的炊烟》(2010)命名。我想,这跟一位老诗人对我的叮嘱有关。1988年在广西梧州,贺敬之老师为我题写了“拥抱生活,走向人心”的条幅,我一直以此作为座右铭。

这本《生活流》,主要写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随时间顺流而下,记下这个时间段,在我居住的城市海口,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忆所感所悟。凡是能激起我心底波澜的事物、景物、人物,我就用散文诗予以记录,发出我的声音。事实上也就录下了这一年我的情绪之河的境况与流向,也许也能从一个侧面见到一座城市走动的身影。作为一个不退休散文诗人,我总是从一些小的事件与场景去观察、思考、抒写,也就少有可歌可泣的倾诉,不过从有赞有弹有喜有忧中,或许也可读到我对一座城市的情感。

为了让这些诗不等同于生活的流水帐,我得从“诗意”与“深意”两方面来下功夫。用我的诗友张庆岭所说,就是:“通过平静的口语叙述让诗意自然而然地流露”,“做足直白下的深意”。用诗友崔国发所说,则是“生活潜流与情感结构”的有机结合与水乳交融。生活的诗意要寻找与发现,生活的深意要挖掘与提炼。也许要感谢我的年龄。看似是信手写来的短章,动用的却是我几十年的生活积累与人生体验。也正因了这一点,让我尚有信心、有激情地,同生活的流水一起与时俱进。

诗友川北藻雪指出:“你首推散文诗的抒情性,而事实上,你的风格多叙事。”我对此作了一点辩解,我的主张是:一,叙事是为了抒情;二,抒情地叙事(即以抒情的方式去展示情节,让主观意味寓于客观描述之中)。在我的散文诗练习中,我一直注意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实与虚的结合。我尝试抒情地叙事,用抒情笔调叙事,力求叙事本身就是抒情。不过,追求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由于力有未逮的缘故,实大于虚仍是拙作明显的缺陷。

海南诗友山民渔夫说:“给生活一点诗意,就是诗意地生活。”此言极是。为了能继续“诗意地栖居”,我得把“生活流”继续写下去。

写得多不等于写得好

一年多来,我的散文诗练习大体集中于三个内容:

一,继续海南专题《伴着椰风轻唱》的写作。此系列已写了9年,这一年添了约40章,同名散文诗集仍未完成。

二,散文诗集《生活流》。用近似流水帐的方式,记下这一时间段,在我所居住的城市海口,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忆所感所悟。

三,余下就是这本繁杂、零散、芜乱的《沉淀物》了。

写得多不是什么好事,更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相反,它似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我就为“多产”而感到不大光彩。评论家们都在呼吁“精品”,提倡“节制写作”。尤其是只写了163首诗的特兰斯特勒默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写得“多”,写得“快”,就相应成了反面。在发展缓慢、少有突破、难出精品的中国当代散文诗界,它更成了一种错误倾向,甚至因成为“淹没精品杰作的汪洋大海”而得承受“罪名”。

主流舆论总是有道理的。不过,我还是按我的习惯进行我的散文诗练习。

因为精品并不是说写就能写出的。也不是什么人、什么时间想出就能出。

精品并不由写多少决定。精品不与多少成正比,也不与多少成反比。写得多当然不可能写得精,但也不排除其中可以挑出少量的佳作。“少而精”的大师名家已有范例,但“少而不精”的却更是多数。

精品也不由写得快慢决定。“十年磨一剑”或“倚马可待”都有成功的例子。作为一个以短小作品为主的普通写作者,我的写作经常需要“热身”,来了感觉时往往一气呵成,而那些反复修改的作品却多数难以满意。

我想,就让目标不同、习惯不同的写作者和平共处、自由生长吧。至于有没有、是不是精品,让读者、让时间来认定。

不过我还得自我肯定一句:我的创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

这本繁杂、零散、芜乱的《沉淀物》,大致分成了这么几辑:

《个人史》21章,是有关个人的自画像、自供状、心灵史、浮沉录,以及我与我交谈的心得。

《亲友团》17章,是家庭成员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的轶事趣事烦事,我同家人在在磨合、碰撞、天伦之乐之中的深切之情。

《师友们》15章,是已出的22章《散文诗的师友们》的续篇,对象仍是在散文诗界有影响,与我有交往对我有帮助,年龄已及60岁的人们。

《故土情》15题,是对家乡、亲人、同窗、童年的忆念。这一题材,在我的多本散文诗集中皆有收录,似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为我的拙笔所难以尽诉。

《地理志》37章,是在它乡行走的足迹。实际上我走过的地方并不多,也不是到过之处都有诗情涌动,况且也只是近三年来的笔录,显得题目大了一些。

《沉淀物》22章,是偏于思索的散章,是纷飞的叶片,心底的波纹,千虑之一得,是一种激荡的心平静之后留下的难以溶解的物质。

至于书名《沉淀物》,也就顺手取自其中一辑的名字。这本书对自己来说,说得好听一些,它是凝固在心中难以忘怀、敝帚自珍的结石。对读者来说,说得实在一点,它或许只是沉在水底的废料、残渣而已。

在《故土情》、《地理志》两辑,也有一些前些年的旧作。每一章的诗末,都标示了写作的时间。

我的散文诗中跋涉一晃已47年。按拙作散文诗集出版先后顺序排列,此书的编号为第20号。

是为记。

到童年去捡贝壳

家乡的海的说话声,领我走向童年的海滩。

两步并成一步迎面走去,时光却潮水般瞬间退落。

一下子倒退了五十多年。

光着脚丫的我,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海的怀抱里嬉闹。

在一层层白浪卷来时,高高地蹦腾跳跃。

在一波波潮水退下时,眼急手快地捡拾。

那些张着耳朵的贝壳,总能装满简单的欢乐。

比谁的多,比谁的精美,比谁的带来更多妒忌的眼神。

斑斓的色彩和精致的花纹,在我的记忆中一次次复制。

反复粘贴了我的青春以及壮年。

此时,我在欢蹦活跳的波涛面前驻足,被还原为一位老者。

年轻的海,已不习惯与我为伴。

海滩上多了蚂蚁般黑压压的人群,却少了贝壳可爱的身影。

一起解说着,不言而喻的原因。

不过,即使那些大海的馈赠,仍在点缀家乡的海景。

我知道,再也不会有我嬉闹的童年。

不会有斑斓的色彩和精致的花纹……

同类推荐
  • BOBO风暴

    BOBO风暴

    伴随着世纪之风,BOBO一族飘然而至,他们潇洒地享受着人生的每一刻。当我们还在为今天的生活而惆怅的时候,五彩缤纷的社会已出现了引人注目的BOBO一族。
  • 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

    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

    邓秀珍编著的《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收录了近两百篇20世纪100年中成就较高、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美文,所选作品都是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中外名家名作。这些作品或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或思想深刻,耐人寻味;或以情动人,感人肺腑;或立意隽永,笔法不凡。这些作品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参考、学习、研究美文的范本,还能使读者领略到文学艺术的神奇魅力,从中汲取文学大师们的人生智慧。《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分为“思考”“诠释”“性结”“探索”“对话”五个大的篇目,并分别从“人性与生命”“心意与关爱”“乡土与自然”“世界与宇宙”及“精神与物质”等角度进行了归纳。
  •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本书将李渔这两部著作编在一起,据国家图书馆藏康熙翼圣堂本与雍正八年芥子园本、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康熙翼圣堂本,作了认真校勘,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本子,可供研究者使用;对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校勘者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可作研究生、大学生、文化工作者、艺术工作者、演艺人员以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之良好读物。书末所附(《笠翁对韵》,是训练写诗、填词、作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通俗读物,广泛流传,今天仍有重要参考价值;里面充满丰富的典故和各种文化知识,经过注释,一般读者易于理解。
  •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幸福在春天招手

    幸福在春天招手

    五间房乡派出所的女民警龚丽丽早上还没起床,就听见有人“咣咣”砸门。龚丽丽赶紧穿衣服起来,喊前院办公室里睡着的许小飞开门。喊了几声,许小飞没答应,龚丽丽就推开门察看究竟。办公室的中央对摆着几张椅子,许小飞临时在这“下榻”。龚丽丽进去,看见许小飞光着膀子缩在被窝里抽烟呢,屋子里烟雾缭绕的。龚丽丽嗔怪道:“咋又偷着抽烟?被子都烧几个洞了?吃一百把豆子不嫌豆腥味啊,一把火烧了派出所你的事可就大了。
热门推荐
  • 这个大佬很空虚

    这个大佬很空虚

    当什么都有时,什么都不重要了李小凡作为一个大佬,有无尽的财富和最强的力量但是,她空虚呀作为单身狗,虽然活的很肆意但是她空虚呀,黑夜来临的时候她也很狼狈呀所以,她要去找对象吗?当然不是!她要去作死!黑洞:经历了三十年风雨,积累了三十年经验,专业送您去死三十年李小凡:我是作死,不是去死!!黑洞:有区别吗?李小凡:你不是能穿越吗?送我去!黑洞:好嘞!穿越是穿越了,可为什么我不是人啊!谁!谁揪我耳朵!谁提我脖领子!季离:小可爱,跟我回家叭!
  • 小可爱她又不乖了

    小可爱她又不乖了

    小可爱她今天又不乖了某女咬着冰淇淋舔了舔嘴唇,“俗话说不好好学习才是真理,不哭不闹又不求”某男拿起一叠奥赛试卷,“乖,把这叠卷子做完,明天奥赛争取拿第一。”隔天,#惊,神秘学渣一举夺魁,怼的对手叫爸爸。##爆,神秘学渣背后竞有神秘身份!#某女淡定的坐在椅子上,乖,不要急,还有很多马甲要拆呢,急啥子?
  • 我拍的片子都很猛

    我拍的片子都很猛

    “我就不信了,不就是点小钱。总有一天,你们全都要抱着钱跪着求我,求我拍戏……”走在校园的林荫大道上,满嘴酒气的王小乐放声大喊。然后他踉跄几步,抱着路边的一棵黄角兰,大声的呕吐起来。…………这剧本不对,我的人生不是这样的,我拍的片子都很猛的!
  • 与企业家谈经论道(第三辑)

    与企业家谈经论道(第三辑)

    本书系李亨道、杨致远、陈育新、陈文琦、冯仑、吴鹰、刘广迎、郭凡、房明银等11名企业家关于企业管理的访谈录。
  • 穿越可能是种病

    穿越可能是种病

    如果穿越一次是种奇迹那随便乱穿就可能是种病
  • 兰因慢慢

    兰因慢慢

    “就让我这么坐着,手边放着一个咖啡杯,一把餐刀,一把叉子。它们的存在是最平白的、不加修饰的,这份寂静是最纯洁的、最美好的。”律师井然和法官唐晶的关系就像女作家伍尔夫所描述的这样。
  • 蜜吻甜妻:绯闻总裁引入怀

    蜜吻甜妻:绯闻总裁引入怀

    撞到未婚夫和姐姐恩爱不算,还听到未婚夫要挖她的心脏给有心脏病的姐姐用。她一怒之下招聘一个老公领证,没想到老公颜值逆天,还宠妻无度……一年后,渣男跪地求她,“我的房是你的,钱是你的,公司是你的,求你原谅我!”“你一年前,挖我心脏的时候,怎么没想到求我原谅!你有多远滚多远!”乔思叶冷笑。“你和你当保安的老公,没幸福的!”渣男。“谁说我老公是保安?瞎了你的狗眼,我丈夫是你小叔,是公司继承人,来叫声小婶婶听听!”乔思叶!以后谁再敢说她老公是保安,她跟谁急!她老公明明是帅哥大总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玄圣尊

    天玄圣尊

    “逆天改命成功的我知道的只有三个!”“那应该都是一些很了不起的人,我不是这样的人,但我想试试。”一个金翅大鹏鸟护送的婴儿,一个巨龙想要吞吃的婴儿,十五年后,为了逆天改命,携一纸婚约,走出人们口中的那个禁地,开始了纵横宇内的传奇!
  • 魔法纪元之神诞

    魔法纪元之神诞

    未来某年,人类突然受到了来自平行世界的魔种的进攻,一样的外表,不一样的能力,魔法与科技的碰撞,究竟会创造出怎样的一个世界。现在,欢迎来到我的世界!!!
  • 染轻

    染轻

    从遇到苏轻轻的那一刻起,江淮安为自己辛苦铸成的铜身铁臂便顷刻尽毁。不想叫她看见自己违心的样子。他会放手让她飞一飞,用她自己想要的方式。他也会等,用一生不变的痴守,等一个她心甘情愿的转身。“我允许你去尝一尝那些生涩的情爱,也可以放纵你为旁人流泪心痛。可最终你将属于我,只属于我一个人。”“苏轻轻的一生,要握在我江淮安的手中。”“你要记住,无论你走到哪里,在做什么,跟谁在一起。我都会找到你。”“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生生世世,轮回不止……”“怕吗?”男人的手微微的颤抖着,极尽温柔的想要拂去女孩儿脸上的泪珠,却被她眼中的决绝伤的体无完肤,“不要怕,不要怕我……”痛吗?怎能不痛?噬心噬骨,只为换来你一生相守。文案无能,甜虐参半。关于一个女人的成长,关于一个男人的痴守。这世上相爱的人有许多,相守的却很少。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爱而不得的人。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