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58600000019

第19章 一九八六(1)

纪事

我们是否可以如同叔本华那样从某种经验(审美的而非认识论的)或人生的实践态度(情感的而非理性的)出发,上升为另一种形态的本体论证明?

这一年7月25日在贵阳开会,北京和武汉的两个小学术团体的关系日趋紧密,一方想着如何将哲学当作一种事业来搞大,一方总想突破原有的理性框架,追求一种“逸出整体之外”的个体生存体验。在这次会议上,海德格尔终于取代了萨特,对深层的思、诗、言的存在论意义上的思考取代了那种个人主义的左翼化了的反抗。

我们都知道,由卢梭开启的浪漫主义哲学与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主义一起,是构成近代西方哲学的最强音,而在这中间,浪漫主义的影响也许更大、更深远一些,特别在德国哲学中。叔本华就是其中的一位标志性的人物。

是否二者必居其一?

把浪漫主义理解为表现主义,或如斯宾诺莎那样把万物视为自然(神)的显现与敞开,这当是以后的事。

悲剧、怜悯、生存否定——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及其美学、伦理学批判

1.读叔本华(Schopenhauer)的书,最耐人深思的是他的悲观主义。一位无论就其物质生活还是文化生活而言都相当舒适而又悠闲的哲学家,却要写出厚厚的书来论证人生即痛苦,说人的唯一得救就在于对生命意志的否定,这本身就引人注目。如果我们考虑到在黑格尔式的乐观主义哲学已经在德国思想界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但叔本华那极不谐和的声音却始终回响着、呼应着,并最终汇合成一股改变整个欧洲的哲学气质的宏大声音的话,那么通过对叔本华本人的哲学气质的思考,就不能不使我们在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现实感中,带着自己的思索去直接面对他的悲观主义,并力图穿透层层观念网结而成的表层结构,去直接把握他的“自我”本身。罗素(Russell)简单地把叔本华对虚无的论证说成是“要尽可能接近非存在”,并由此说他不大真诚,这显然把一位哲学家对于宇宙本体及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同他的现实生活方式混淆了起来。这两者之间肯定是有联系的,但研究者却切不可把两者等同,就像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和灾难也绝不可等同于悲剧中的痛苦和灾难一样。朱光潜先生在《悲剧心理学》中说,悲剧表现的是理想化的生活,即放在人为框架中的生活,因此它经过艺术这个媒介的“过滤”,就已经和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朱先生说,不懂得这一点的人就不懂得艺术,也无法体验到悲剧的快感。对于哲学这一最远离人的现实生活的意识形态,当然也应该这样去看,否则就无法对唯心主义、怀疑主义、僧侣主义或悲观主义进行任何有意义的学术探讨,而只会充满各种漫画式的比附和图解。

那么,到底在什么意义上说叔本华是一位哲学悲观主义者呢?哲学悲观主义者应该有它特定的含义,它既不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也并不表现为看待一切问题的固定角度。作为一种哲学世界观,它当然具有自己相应的理论形态;但单就理论本身而言,并不存在悲观主义问题。霍布斯从人性恶出发,说人对人像狼一样,并不被认为是悲观主义。卢梭认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非但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反而只意味着道德的沦丧和人心的泯灭,也没有多少人说他是悲观主义者。

就以黑格尔那最为乐观的逻辑体系而言,如果我们从任何个体的存在和幸福在“绝对理念”面前都无足轻重这一角度去看,那么他经过一个圆圈后所达到的“有”,也无非就是“绝对理念”这一抽象观念(马克思说它本身就是无)通过无数有限的“有”的毁灭而实现的“无”,就像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的最后一个字是“无”一样。这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悲观主义。因此,问题并不在于理论上怎么说,而在于这种理论是否浸透着或体现着一种痛苦的追求,并由于理论自身所要求的完备性而与这种痛苦感情处于矛盾之中。正是这种矛盾或冲突,使人们感受到某种悲观主义的情绪。在霍布斯、卢梭或黑格尔那里,卢梭是充满激情的,但这和他的“良知至上说”并不矛盾。至于霍布斯和黑格尔,借用马克思的话说,那更是一种使感情失去了它的鲜明色彩后所具有的纯粹理智的东西,“同时以无情的彻底性来发展理智的一切结论”,尽管在抽象思维中依然有着寂寥和对内容的眷恋。在他们那里,“良知”或理性本身就能对一切冲突作出解释;而在叔本华这里,理性不但对自身与情绪的冲突无能为力,而且反过来,不得不成为体现这种情绪的工具。但叔本华作为一个形而上学思想家又不甘于这种非理性的表现,他要为自己的悲观主义情绪提出论证并力图使之在理论上成为一个必然的归宿,这就势必得出悲观主义的哲学结论。大多数人理解他的悲观主义是就其学说本身而论的,我们则认为学说可以从逻辑需要出发进行构造,只有情绪是真实的。也正由于这种悲观主义的情绪超越理解力,不可为知的结构所同化,我们才称他为悲观主义者。

2.为了提供论证,叔本华必须建立一个完备的形而上学的体系。他是一位憎恨体系的哲学家。在《康德哲学批判》这一长文中,他时时不忘提醒读者注意康德哲学的谬误有一个心理上的过程,这就是“他事先下定决心要找到那和排比相似,有助于结构匀整的东西,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已把事情弄到滑稽可笑的地步了”。但他没有想到自己也有一个和康德大体相仿的心理过程。在他那里,柏拉图(Plato)的阴影世界(twilightworld)、康德(Kant)的现象世界(phenomenaworld)和《奥义书》(犝狆犪状犻狊犺犪犱狊)中的摩耶之幕(theveilofmaya)是和排比相似的,而理念(Idea)、自在之物(thinginitself)和涅盘(Nirvana)则结构匀整。因此,维伯(A.Webber)和伯尔(R.Perry)在他们的《哲学史》一书中,就将叔本华当做直接受康德的批判哲学所启发的形而上学运动的最后一位代表。但他与康德不同,走的又是一条“经验形而上学”或“实践形而上学”的道路,企图从某种经验(审美的而非认识论的)或人生的实践态度(情感的而非理性的)出发,上升到对宇宙本体论的证明。

由于任何证明本身都需要提供前提,而最终的前提又是不可实证的,因此他才需要一种形而上学的独断论,即他的意志本体说。在此独断下,个人的体验和实践只不过是意志这一宇宙本体的例证或显现,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实在性。叔本华一旦通过把自在之物的不可理喻和现象界的虚无缥缈转化为一种对人生的反思态度,就立即可以走到《奥义书》那里去。但这只构成一个逻辑上的假象,本质的问题仍在他的悲观主义情绪那里。这种情绪正如作为宇宙本体的意志一样,由于其自身就是盲目的和非理性的,因此也就似乎是无意义的和无价值的。在这个意义上看,叔本华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通过理论来把意志这个非理性的宇宙本体外在化出来的。他的情绪就是宇宙本体论的证明本身,而理论只是一个外壳。

叔本华把宇宙本体理解为一种无目的无价值的盲目力量,这也是从根本上对西方世界传统观念的反叛。无论在基督教那里还是在黑格尔那里,作为本体的上帝或“绝对理念”都必须是尽善尽美或趋向于尽善尽美的。叔本华毁灭了上帝这个上千年来的完美人格的象征,使世界陷入混乱之中,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如加缪所说,不但被剥夺了对失去的家乡的记忆,而且也缺乏对未来世界的希望,成了一个“陌生人”。

苏格拉底(Socrates)曾说过,没有经过研究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而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经过一套形而上学的加工,恰恰要使人相信它是经过研究后才得出的结论。早在他之前,休谟(Hume)就已经发现经验主义的理性原则必然永远伴随着怀疑主义的疑惑,“唯有不关心和不留意可以作我们的一点救药”。因此,和其他哲学家一样,他的理论和对人生现实的反思是相脱节的,特别在论及道德哲学时,基本上只限于正面阐述自己的道德理想和救治方针。叔本华把这种态度归之于对教会的胆怯。在他看来,笛卡尔的怀疑是伪装的,目的仍在把固有的一切再次抓住不放;只有康德虽然也在伪装,“但是从这次伪装的一跃——这是被允许的,因为人们原已知道,这一跃是要回到草里来的——却变成了一飞冲天,站在下面的那些人现在只有赶着看的份了,再也不能将他捕回来了”。叔本华所要求的“撕开伪装”,并不仅仅在于理论自身的完备性,而在于他时时注意使自己的理论为自己对人生的现实感受服务,因此他的书才少有抽象晦涩的哲学术语,而是到处用一种明快生动的笔调博引丰富的生活实例和人生格言,具有一种他所追求的“诗意的真理”的氛围。但也正是在这美好的外在形式和抒情意境之中,他的悲观主义才像一出震撼人心的悲剧一样,给人以深刻印象。

3.叔本华本人并不认为悲观主义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相反,他把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在一个意义下认作是高超人和平庸人的区别。他说,真正高超的人的悲观主义并不是指对于日常不如意的事情的厌恶,而是一种对于身外空虚的意识,对于生命痛苦的意识,这种意识也不是对于个人痛苦的意识,而是通过他本人所经历的痛苦,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而把个别痛苦看作整个痛苦或千百万痛苦中的一个特例,因此人生的全部才被理解为本质上的痛苦。对于这一点的解释,他依赖于这一种形而上学的思辨: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就是欲求,一切欲求皆出于需要,需要出于缺乏,缺乏也就是痛苦。他说,正因为高超人物最能体会到意志的不可抑止,因此最为痛苦。意识到了意志带给人的只是痛苦也并不能免却痛苦,因为欲求的反面是无聊,“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在人们把痛苦和折磨都认为是地狱之后,给天堂留下来的除闲着无聊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了”。

这当然是悲观主义的。它实际上是叔本华基于自己时代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自私本性和发财欲望,经过从个别上升到一般,而引起的对人类普遍命运的思索。

人不仅在行动,而且要为自己的行动作出解释。加尔文(Calvin)的宗教改革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它为在商业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人提供了一种由上帝负道德责任的解释。但在失去上帝之后,资产阶级为自己自私本性的辩解就显得苍白无力,无所依托,因此才有对自身存在状况的反省和不满(这也是叔本华对良心不安的解释)。在这个意义之下,对一切不能成为上帝的人来说,缺陷、匮乏、痛苦和不安就成为本质的东西。因此,从叔本华开始的非理性主义思潮或悲观主义情绪,本质上给予最大冲击的依然是当时的宗教观念,和由政治、经济、文化共同铸成并经过唯理主义的逻辑加工后相对固定下来的资本主义新秩序。叔本华把上帝的宝座让给了非理性的意志,尼采(Nietzsche)紧接着大喊“上帝已经死了”(Godisdead),这本身也是对资产阶级在利润至上的信条下所奉行的虚伪宗教的抗议。

但这种抗议毕竟太微不足道了,这从叔本华在与黑格尔的擂台赛中惨败而归就可以看出来。至少在当时,这是两种几乎无法相比的力量。因此,叔本华的着作中也就不能不流露出对存在的事物的无法理解的敌对情绪,不能不在不稳定中感到某种压迫和冷酷。毫无疑问,他和黑格尔同属资产阶级阵营,但他过早地感受到了这一制度哪怕在其上升中也必然会散发出来的某种腐败气息,因此,一方面,他和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另一方面,他又表现着这一阶级所感觉到而又无法理解的危机和堕落。对此,他无能为力。这一点,构成为他的悲观主义情绪的现实基础。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小城三月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小城三月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出村庄记

    出村庄记

    本书是一部书写中国大西北乡村民间文化记忆的非虚构散文读本。作者以平实的语调,朴素、简约的语言,描绘了大西北一个叫史家河的无名村庄的地理经纬、历史记忆、身体疼痛和现实境遇,以饱含深情而又独到的笔触,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粗犷古朴、柔美清奇、神秘宁静、深沉而又多变的乡土世界,集中地向我们展示了古老而又不断变化的关中大地的人文风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手笔为读者书写了古朴、多姿的农村社会画卷。
  • 汉代琅华照寒烟

    汉代琅华照寒烟

    汉赋和乐府诗就像古老的情书,至美、深邃、感伤;汉赋和乐府诗就像一个王朝的情感库藏,她的美不可言说,情至酣处,浓烈得让人不忍回眸。提笔吟咏,细品个中滋味,诗赋里的帝王情、酒仙乐便溢满胸口,几番言辞足裁成一尺华美,三寸忧伤,织成那年夜未央。
  • 死亡之旅:英军中国师欧战蒙难记

    死亡之旅:英军中国师欧战蒙难记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华工纪念碑揭幕式上致辞:“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与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与自由。请允许我向这些用自己的生命为法国的独立和人类的理性原则的胜利,做出贡献的中国人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的勇气和精神令人钦佩,法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作者的题记则是——文献档案确凿记载:近一个世纪前,15万中国人曾经浴血欧洲西线,可是历史却出现了重大的缺失,这支由泱泱大国派出的羸弱之师,有多少人成了异国冤魂?近一个世纪过去,历史尘埃不应湮没中华先辈的屈辱、痛苦、血腥的搏杀与悲愤的呼号。
  • 下辈子我还当女人

    下辈子我还当女人

    下辈子我还当女人讲述女性有一片自己的天空,也有一块自己的土地,她们对生活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解析、自己的视角、自己的发掘。这几年女性文学有长足发展,有时候我感到,女性与文学的结缘有比男性更优越的条件,她们观察细微,笔触细腻,感情细微,这些表现在文学上,就产生了很大的特色。作者总是从生活的最细微处、最现实处提取和发现内容,娓娓道来,在最平凡处道出一点新意来。
热门推荐
  • 奇幻屋子

    奇幻屋子

    一间普通的屋子——一次奇幻的时空旅行——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超自然与现实生活面前,人类又将上演怎样的奇幻故事?
  • 永堕幽冥

    永堕幽冥

    回首无涯,永堕幽冥。绚烂无比的魔法;逼人心魄的斗气;无敌天下的武功;漫天飞舞的法宝……构成了一个神魔交战、仙佛纷争、妖鬼肆虐的雄奇世界。谁言英雄,素问红颜,有的尽是心底里埋藏的欲望,所引爆的滔天狂澜。忆往昔峥嵘岁月,幽冥如歌,深渊如画。看永夜在纷争乱世中为大家揭开一个又一个席卷天下的惊天阴谋……
  • 我不当大嫂好多年

    我不当大嫂好多年

    蒙惊香在一个十里桂花飘香的季节。被一个远在山谷,里面的村子里的,一户人家的老大给捡了回去。度过了一年的快乐的时光之后。在一次溺水之时,想起自己是穿越而来的人。而且即使自己回不去了,自己之前的身份也足以让她,在这个世界无忧无虑的活下去,怎么可以一直待在这个山谷呢?捡回她的那个傻子,还会给她写诗句: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这是什么土味情话?她才不要做他的媳妇。
  • 银河阴影

    银河阴影

    人类--古时候地球身上的“病毒”,最终自我毁灭了母体地球,而后向整个银河系扩散。未知陌生的星系,自我残杀的天性,人类的最终命运-----?。
  • 法师的百科全书

    法师的百科全书

    年近不惑的酒馆老板米迪尔?达格从小作为一名旅法师的扈从学习并在大陆旅行,他将几十年中老师和自己旅途中的研究与见闻记录在自己的笔记中。 这本笔记被年迈的白龙告知可能是度过黑暗时代的关键。于是各股势力集聚在这间小小的酒馆中,围绕着这本(其实是几箱)被称为“法师的百科全书”(TheEncyclopediaofMages)的书籍而碰撞出的各种故事。黑暗时代即将到来,这本简陋的百科全书能否护佑这片大陆上的人们度过最艰难的时代?
  • FGO赞山异闻带

    FGO赞山异闻带

    我是藤丸立香,无数藤丸立香中的一个。和其他立香一样,我见证过冬木的大火、帮助过法国的圣女,辅佐过蔷薇的皇帝、航行过终局的四海,探索过伦敦的魔雾、横穿过北美的大陆,接下过静谧的深吻、踩上过提妈的黑泥,屠杀过巴巴妥斯、见证过医生诀别,拯救了人理。后来,又去了新宿、雅戈泰、下总国、塞勒姆…好多有趣的地方。对了,还有一位叫玛修?基列莱特的可爱后辈一直陪在我身边。但和其他立香不同的是,我正身处一个未知之地…
  • 凤鸣熹微

    凤鸣熹微

    (本书纯属瞎编,与真实历史无关)巾帼剑舞尘萧萧,霜气惊人动九州。熹微酒醉,英雄舞。她,心肠九转,却磊磊豪气万千,虽为女儿,颜色列男儿。她从冰霜冻开的地方误入这尘世,却进了最奇诡的局,入了最艰难的命。他,一国之君,少年之时正是鲜衣怒马却早已历尽沧桑。可凉薄君王的面具,终究被那浅笑怒骂的少女亲手摘下,满心温柔,深情只付一人。风云四起,诡局频起。命途未卜,前路风雨。不服,不信,不依不挠。她一身铁甲,褪尽红衫,从军征战,男儿不如。他冷情帝王,枭雄将才,征战江山,一统南北。这一路踏歌而来,纵马横啸,女儿狂笑,弄风云变。清竹横笛,剑和音韵,把酒花下,共赴黄沙,信他一人,与天下敌。前路泥泞,荆棘缠缠,龙虎窥伺。错信,错付,错伤。可那又如何?自在磊落,酒尽情放下。一曲终了,女儿依旧。且看她,倚马轻狂,傲视红尘,在这男儿天下,话出一本巾帼奇辞。且看他们,在这动乱江山中,相拥不弃,横歌天下,道出一卷花间情辞。
  • 总裁的替身前妻

    总裁的替身前妻

    生日表白,走错房间,她竟和撒旦一夜温存。他拍出她的半裸广告找她,轰动全城。一纸契约,她成为他的女人,贪心沦陷时,却发现她不过是一个替身,他的心上人再次回归,她傲然转身离去。数年后,当她怀着身孕,挽着另一男子出现时,冲他笑道,“叶先生,你gameover了!”
  • 莉莉周的爱情

    莉莉周的爱情

    有些人就是简单的走进你的世界,然后悄然退场。
  • 郡主一笑醉倾城

    郡主一笑醉倾城

    当叱咤风云的黑白通吃的商业女皇。狗血的穿越到了一个女尊王朝的一个小婴儿身上发誓要惊天动地!?当一个5岁就闻名天下的天才成果被下毒。痴傻了10年后。被一巴掌呼回神智!?TM什么设定啊!某女怒.桃花满天飞。喂喂。谁来把这个妖孽受拉走啊喂!什么?第一次告白就失败了!而且还去阴间报到去了!没关系我为你守寡三年!啥?某个霸道皇上要以江山为聘娶我!嘿嘿。抱歉我可是没有兴趣的!什么武林盟主。什么青龙大人等等。都别再过来了啊!当一切开始。身份的迷影时时刻刻的缠绕着她。神秘如他。每次危险他都如期而至救她于水火。当她开始去试着爱他时。一次次信任。一次次背叛。他总归负了她.当她恢复前世记忆。已经晚了所有人都死在了她面前。一句所谓正邪不两立。她绝望了。化为魔凰为祸人间。终。。。。是谁可伴她天涯海角,终是谁。与她天荒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