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58600000036

第36章 一九九六

纪事

胡发云在武汉编一本《沧桑人生》的文集,回忆知青时代的生活,我便写了这篇短文,试图说明“回忆”为什么在我们这里变得越来越轻省。这一年恰好也是发动“文化大革命”三十年的日子。也就是从这一时期起,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回忆生活”,并把视线转向其他一些思想者们的记忆方式,看他们是如何回忆过去的。

这一年夏天是在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度过的,记忆最深的就是在宣良家看了雷蒙·阿隆的一本书:《入戏的观众》。我觉得我们这些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政治或具有政治意识,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实都是一些“入戏的观众”。既然只是“观众”,就不应该让“灵魂拷问”与“严酷现实”间的冲突让自己为难。可惜的是,我们太“入戏”了。这也是我十二年后写出专论阿隆的《五十年政治反思中的基本事实》(《书城》2009年第8期)一文的思想动机。

越来越轻省的回忆

人变老了的一个确凿无疑的标志就是喜欢回忆,而且要回忆的东西似乎就存放在嘴边,只要一张口就能竹筒倒豆子似的“倾泄”出来。我见过许多人在不停的回忆中消磨着自己的晚年,我也会偶然猛省到自己身上某些类似的苗头,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总喜欢说那些从上一辈人口中常能听到而自己早已厌烦的与过去有关的话。

于是有了些悲哀,便不大说那些回忆性的话,特别是不大想说那些似乎预先就已知道会说些什么、会怎么说的人和事。这一类的书报、影视节目也不大看,因为预先就已知道大概会说些什么、会怎么说。

自己或别人还未开口,就已预先知道了自己或别人会说些什么、会怎么说,这就更其令人悲哀了,因为它不但让你确凿无疑地知道自己老了,而且知道自己是与自己那整整一代人同时都老了,这里的“老”当然已不再只是个年龄上的概念——听说联合国正在辩论到底多大年纪的人才算老。就年龄而言,七八十岁的人真可能并不老。过去有一首歌曲叫“革命人永远是年青”,这几天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车间主任》的片子中又重新听到。我听到后的一个感觉就是“革命人”真的老了,尽管影片中集体唱这首歌的人还不到我们这个年龄。

当我们已经感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如果有一位七八十岁的“革命人”高唱自己的年轻,那他很可能真的年轻;但如果是成千上万个七八十岁的“革命人”集体合唱着自己的年轻,那你就只能觉得他们在同时老去,或对“老”有一种集体的意识。

所以“老”并不相对某个人而言,它是一个标识整整一代人或一茬人的概念:人也都只能通过判别自己身边的或与自己属于同一代的人所说的话来确认自己是否已老。假设鲁滨孙一个人在荒岛上活到一百岁,他不会认为自己已老。特别伟大的人物之所以很大年纪了仍无老的迹象,就在于对他们来说已无身边的人或与自己是同一代的人,就是有,也不在他们眼中。

同时、同步、模式、套话,一样的框架、一样的感受,再加上一成不变和共同经历,这就是我在我们这代人身上所体会到的“老化”,即每个人作为“集体人”中的一员的“老”。

与上一代人比较起来,我们这代人也许更“老”一些。抗日战争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可我们这代人却少有未加入或不想加入红卫兵的。解放战争时,也不是谁都在关心三大战役,但对我们那代人来说,任何一个“最高指示”都不会留待天亮了再去欢呼游行。我们今天对沈从文、钱锺书、张爱玲的小说忽然发生了兴趣,就在于那里有在同一历史背景、同一年龄段上的人的完全不同的情感经历与话语方式。我们却不行,一回到那一时代,共同的一切就把我们整整一代人框在了一起,谁也别想找到“时代最强音”之外的语言。所以类似于《私人生活》这样的作品,只属于陈染他们这代人。

我们这代人,是被同一个话语模子铸造出来的。

我们的父辈,有的是共产党,有的是国民党,有的教书,有的经商,各有各的面孔,各有各的经历,也各有各一张口就能说出来的话。尽管解放后的几十年一直要求并努力想把他们训练(改造)成说一样话的人,但总有些人一有机会仍免不了“原形毕露”(阶级立场大暴露)。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哪怕“阶级立场”(出身、成分)并不一样,但说出的话和说话的方式却彻头彻尾得一模一样。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当我们这代人聚在一起想说些饶有趣味的新鲜话时,大半要依赖于讲述我们父辈的而不是我们这代人的故事。我们这代人没有只属于自己的故事,就是恋爱、婚姻,也无不打上“集体模式”的烙印。或在这一模式内花样翻新一下。

以此类推,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梁启超、章太炎、吕思勉、陈序经、张东荪的书已不知不觉成为我们追逐的“青年朋友”,这到书店一看便一目了然,精明的书商也早已知道我们这代人最想结交的新朋友恰是那些活跃在二三十年代的文坛老人。按某些人充满信心的预言,对我们的下一代,也就是对下个世纪的人来说,他们的青年朋友该是王阳明、朱熹、董仲舒或孔夫子了。

历史就这样烙烧饼似的翻着个,每翻一面,都有“新”可言,而对每一代感到自己老了的人来说,又只有更老或干脆已死去很多世纪的人才是所要寻找的青年朋友。

所以回忆也就变得越来越轻省,因为一切都存放在嘴头,只要张口,过去的事就会流淌而出;这“过去的事”,既指使我们变得老去的共同经历、共同话语,也指使我们这个民族已足够老但又总有“新”可言的事和话。

“文革”年代,我们很是抱怨过自己既生得太晚、又生得太早;太晚,指未能参加巴黎公社、十月革命、推翻蒋家王朝的战斗;太早,指也许不能亲手埋葬全世界的帝、修、反。当然有的人很有信心,觉得历史的目的将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实现,于是齐声欢呼自己赶上了火红的年代。也许我们的下代人将如我们向往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一样津津乐道于我们这代人的大批判、三结合、五七道路和上山下乡。

当“火红的年代”已作为“耻辱的一页”,成为人心中的某种禁忌时,在半秘密状态下讲述那些过去的事也还有些乐趣。可惜秘密并不是越讲越少,而是越讲越多;一个秘密带出一串秘密,话是说不完。而且任何事都是在讲完了的时候才发现与未讲时一样多,甚至比不讲还多,其中包括着自己的情感经历和个人体会。

不被人知的秘密算不上秘密,但真正使秘密失去诱惑的,就是它永远有着越讲越滥、越讲越一律、越讲越一样的一面。要想使大家对“文革”、上山下乡都失去神秘感,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放开由着你讲,爱讲什么就讲什么,讲来讲去,大家就会发现不过尔尔,于是也就兴味索然。也许每个人都觉得只有自己的经历才是独特的,也只有自己说出的话才真正属于自己;但当你要把它说出来时,就会发现表达它的方式、语句、词汇以及这件事所可能具有的意义都是公共的,而且有既定的模式,甚至连自己的感叹也与别人相差无几。这使得任何讲述都成为轻而易举的事,只要你惯熟了那套话语的组织方式就行;同时也使人腻味,觉得无话可说,或还是不说为好。现在的中学生,恐怕已很难体会到当我们上中学时,曾因资本主义国家有无科学家而发生的激烈辩论。最后学校给出的答案是:为了追逐名利,会有一些科学发现,但不能持久,人格上也不伟大,所以不能算真正的科学家。当时大家对这一结论都心悦诚服。今天重新讲起这件事,只能先营造一种非常轻松、非常无所谓而且带有几分自嘲的气氛,否则这样的话怎么说得出口?而实际上,离开了当时那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人又很难体会到每个投入辩论的人的情绪激荡。可这种情绪激荡难道是我们今天可以用这种无所谓的口气传达出来的吗?

事情想到这一步,有关“那年那月”的话题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不过还在说,比如在讲台上、书桌旁,我们这代人仍说着那些最确凿无疑证明自己老了的话,而且同代人相聚,仍免不了回忆些“那年那月”的事;虽说大不了还是那些事,却还要动感情,有时也洒些眼泪,过后觉得过于廉价,但到了那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就如我们在买廉价商品上已吃了不少的亏,一见到“跳楼价”、“大甩卖”的广告仍不免心动一样。

回忆是无穷无尽的。人老了话多,指的就是回忆不断给回忆增添着要说的话,于是越回忆也就越回忆不完,并不存在“话终于说完了”的一天,除非自己觉得多余。

是的,那年那月——我眼前出现了西安市刚刚解放的那一天,有马队在大街上狂奔;二府街中级人民法院门前的大树上吊着一个女人的头颅,血往下滴着,地上是殷红的一片;母亲捂住我的眼睛,而我努力睁大眼睛看着那颗头;接着就是镇反时的刑车,一眼望不到头,钢盔在阳光下闪亮,每辆车上都架着机枪……这些事我已写过了,但重把这些事变成文字,心仍砰砰在跳,那些已属于遥远过去但又似乎就在眼前的一幕幕往事让我激动不已。我也似乎觉得自己真有话可说——虽说已经说过了,但重说一遍,又等于重新经历一遍。

“重新”这个词很重要,它使回忆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事,而且不再是“从头说起”式的努力搜罗那些秘不示人的往事,而是“重新体验”中的“旧事重提、旧话重说”。

黑格尔举过一个例子,说一个老人口中说出的“这个人真好”与一个入世不久的小伙子说的“这个人真好”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想差别就在“重新体验”中的深度与力度。

当代法国思想家利奥塔有一篇专门论述“重新”的文章。在他看来,“回忆”就指的是“重新”,如果着眼于时间,可用中文“从新”表示,如从1966年说起;如果强调的是“旧事重提”中的空间关系,如1966年与1996年,则用“重新”。“从新”与“重新”、“从头”与“回到”不同,可见中文之妙,这是利奥塔万万想不到的,因为在英文中,就只加了一个前缀“re”。

利奥塔论述的就是这个前缀“re”回到(return)、启示(revelation)、救赎(redemption)、重生(rebirth)、更新(renewal)、革命(revolution)等等都与这个“re”有关;而且在英文中,记得、回忆、提醒、觉察、评论、留意、重塑、改造这些词也都离不开“re”这个前缀。在利奥塔看来,回忆(remember)这个词最基本的含义就是重建(remodel)、重获(repossess)。所以对我们这代业已老去的人来说,只要在内心深处还存活着对早已成为陈旧往事的“那年那月”重获、重建的希冀,人也就仍有“重活一次”的可能,仍有再唱“革命人永远是年青”的权利。下面,我想把利奥塔的这段话录下,算是对“重写那年那月”中的“重”字的一点体会。

我回想起来,在彻底体验法里面,可供我们使用的唯一指导线索就是情绪,或者更确切地说,对情绪的倾听。句子的一个片断,信息的一个碎片,一个字,出现了。它们马上和另一个单位被联系了起来。没有推理,没有论点,没有中介。用这种方式前进,我们慢慢地接近了一个情景,某件事情的情景。我们描述这一情景。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我们只能确定,它有关某种过去,既包括最久远的也包括最邻近的过去,既包括我们自己的也包括他人的过去。这一被遗忘的时间不是像一幅图画那样地被再现,它甚至没有得到表现。它是表现一幅画,一幅不可能的画的组成部分的东西。重写意味着记录这些组成部分。

显然,这种重写并不是提供过去的知识,这也是弗洛伊德的看法。分析并不服从于知识,而是服从于技术。艺术,其结果不是对过去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定义。相反,它预先假定,过去本身是给予了头脑用来建构那幕情景的组成部分的动原或动因。

这篇文章选入《后现代性与公共游戏》之中,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版。

至于我自己作为“老三届”中的一员在下乡插队时的经历,还有与湖南的朋友谈起江永知青群体时的场景、话题、表情,总之那种情绪性体验(至今为止,我认识的每个湖南朋友均与江永有关),我还想在自己的心中再埋藏一小会儿,为的是使它更弥珍贵,更为我自己所拥有。

原载《新创作》2007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爱在阳光里

    爱在阳光里

    爱在阳光里》是宁夏残联办公室秘书武玉周多年来创作的诗歌作品集。该书分六辑分别对残疾人、社会慈善家、爱心人士及残疾人工作者,新时期雷锋传人郭明义,大美宁夏给予了高度颂扬。全书诗作立意高远,视角独特,内容丰富。给人以情感的亢奋,精神的愉悦,灵魂的升华。书中采用了朗诵诗的形式,布阵句子,宣泄情感,指向明白无误,语言朴实但不乏华丽和变幻。诗行文字凝练思想雄浑情感炽烈,一气呵成。爱在阳光里》一书行文大气磅礴,叙事细腻于一体,呈现出作者的文采大气华美,语言娟秀犀利,认知的深邃广阔,思考的独到深刻。
  •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

    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

    本书分为“中国西部民族团结考察报告”、“中国东部民族团结考察报告”以及“世纪之交对中国民族政策调整的思考”三编内容。
  •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两情久长时·浓情卷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两情久长时·浓情卷

    亲情是与生俱来、恒久不变的一种情感,也是人世间最无私、最崇高的情感,更是人们渴求无偿付出的一种高尚品质。本书精选了包括许地山、郁达夫、庐隐、柔石、梁遇春以及托尔斯泰、萧伯纳、罗素、尼采、泰戈尔等二十多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亲情散文,所选作家都以自己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够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情实感,并将他们的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章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内容更加艺术化和人性化。
  • 花蕊里的子弹

    花蕊里的子弹

    文坛最美的“有脾气的淑女”女性美丽的姿志,批判的激情,作家流动的视角,多重的声音中,美艳红唇滔滔不绝地说出黑色话语子弹。
热门推荐
  • 恋上冰山总裁

    恋上冰山总裁

    只不过和他有了一夜情,只不过是别人送给他的礼物,她却完整的交出了自己的心。因为爱他,她想给他生个娃;因为爱他,她差点死翘翘……然而,当她以为自己已融化他那冰冷的心时,他的婚讯,却彻底的将她从美梦里惊醒。离开,成了她唯一的选择!
  • 文三的魔幻之旅

    文三的魔幻之旅

    文三从地球带走了佛道传承来到异世界。面对不一样的修行理念,文三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啊!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他该怎么改变修行呢?
  • 零空之界

    零空之界

    炼金术,玄妙无比,天地为炉,以血为火,以身为石,炼化无上神通。
  • 千夏的偶像活动

    千夏的偶像活动

    一个学霸女生遇见星探,去到了大型明星公司,很快便出道了,一次偶然,和明星吴磊一起拍了戏,两人发现很默契,于是便组成了一个组合,两人一起努力……
  • 灵异启示

    灵异启示

    灵异启示录——与妖魔鬼怪同行,与美人欲女同处艳女和鬼怪之间,我都是他们的克星,因为艳女是“妖”鬼怪是魔,而我就是一个天生“降妖”除魔的人,注定要纠结在爱与杀之间!美女主播被噩梦惊扰,到底她经历了什么?花季美少女诡异跳楼事件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旅馆床下午夜传来女人的哭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死去多年的留洋女大学生复活的背后还潜藏着什么样的阴谋?靓丽的白领竟然出自墓地,她究竟是人是鬼?……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遇到的美女总是和灵异相接触,这就是命,这就是我,灵异触及者,触及床上的美女也要触及身边的灵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凤栖苍梧:敢负天下为卿狂

    凤栖苍梧:敢负天下为卿狂

    她,三世轮回,生为一个废材。废材吗?不过是有些东西太霸道了而已。欺负她?那是作死的节奏。再见他?陌生到让她心痛。尽管两世记忆全无,他还是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她。当他想起前两世记忆,赶紧去给媳妇大人解释。“媳妇,我错了,我不该忘记你的。”“知道错了?”“媳妇~人家只是轮回的时候不小心被孟婆灌了孟婆汤。”“你等着,老娘去找孟婆。”“……”“别以为老娘去找孟婆就没你什么事了,给我跪搓衣板去。”“不要啊……”
  • 暗日临

    暗日临

    沉寂在时间的长河不知多少年,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沙粒般存在的月球上,如行星般庞大的阴影正徐徐地掠过天空,令耀眼的太阳顿时黯然无光,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投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中。
  • 疫情无情人有情

    疫情无情人有情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当我重读《诗经·秦风·无衣》,深深的被这样的诗句所感动,自古以来,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繁衍传承,回顾历史,我们中华民族多少次饱受苦难,却众志成城,砥砺前行,坚强不屈,奋勇前进,创造出令世界倾佩的伟大成就,英雄儿女辈出,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2020年鼠年,这是我们过得最不寻常的一个春节,疫情无情人有情,我想记录这些普通人的故事,他们或许默默无闻,普通而平凡,却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彰显着人性的善良和光辉,谨以此文向在这场疫情中,贡献自己力量的每一位平凡却伟大的中国人和国际友人致敬,有了你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温暖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携手战胜病魔,共度难关,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本故事根据真实新闻事件改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