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87400000009

第9章 走出人际交往的心理误区

我在大学教心理学课时,偶尔心血来潮,就放弃预定讲的内容,对同学们说:“今天让你们点题吧。你们可以点任何和心理学有关的题目。你们点什么,我讲什么。”每到这时,同学们都先是惊讶,然后就兴奋起来,接着纷纷出题。于是这次课会格外活跃,到了下课后,围在我讲台边问问题的人也会格外多。

大家所出的题目是什么呢?十次里有八次,是关于人际关系的问题。

人际关系是青年人最关心的问题。人际关系良好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快乐,这一点,你只要看一看古往今来歌颂友谊的篇章就可以了,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障碍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烦恼。萨特讲过:“他人是地狱。”他人有时的确像地狱。特别是你与他人为敌的时候。还有的时候他人仿佛在天堂里,但是你却进不去这个天堂,这种感觉比进地狱好不了多少。

你是否羡慕那些善于交往的人,为自己的不会交际难过不已?是否认为你天生不如别人会交际,天生没有魅力?

有一次一个极内向的学生和我谈话,我对她说:“你知道吗?过去我曾经像你一样内向,像你一样害怕交际呢。”她把本来就很大的眼睛一下子睁得更大了,像听到我说我是外星人。她说:“怎么可能?”我回答:“是可能的。只要你消除了影响社交的心理障碍,再学一点点技巧,你就可以像我现在这样了。”

一、谁会受欢迎

让我们看看受人欢迎的是哪些人,他们有什么特点?记住,这也是你将要有的特点,只要你相信而且为之努力,你也可以成为受人欢迎的人。

受人欢迎的人是关心别人的人。是在你心情不好时,注意到你心情的人,也是在你成功时,为你高兴的人。

受欢迎的人是善于发现别人优点,懂得赞美别人的人。

受欢迎的人是开朗、幽默的人。

受欢迎的人是待人热情的人。

受欢迎的人是真诚正直的人。

受欢迎的人是在某一方面非常出色的人。

……

知道哪种人受欢迎容易,知道怎样做会受欢迎也容易,但是怎么让自己变成那种样子就不容易了。许许多多讲社交的书上都讲过,幽默的人受欢迎。谁不愿意让自己有幽默感,但是,怎么样才能有幽默感呢?就没有几本书能讲清楚。

我见过一个人,他很希望让自己有幽默感,每天上班前他都会抄几个笑话,认真准备怎么讲这几个笑话。中午休息时,当别人开玩笑、说笑话哈哈大笑时,他也连忙将自己的笑话绘声绘色地讲出来。但是不幸的是,他一讲,别人就笑不起来了,虽然他选的笑话很好。

原因何在呢?因为他讲笑话时,心里一直想,“我要让别人笑,我一定要让别人笑”。他急于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因而他心里并不轻松。他不是自己被笑话中的幽默所感染,他只是在表演,表演得好像他自己也很轻松很快乐的样子,而实际上他内心中却充满了紧张。他紧张,听他笑话的人也就无法轻松,自然也就无法笑出来了;至多是看到他失败了,于心不忍,假装笑一笑而已。

开朗,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开朗;幽默,必须是自然流露。刻意模仿,矫揉造作,只能引来别人的反感。

二、谁令人讨厌

什么人令人讨厌呢?

虚伪的人令人讨厌。

自私的人令人讨厌。

不尊重别人、报复心强的人,好妒忌、好猜疑的人,阿谀奉承拍马屁的人,自高自大轻视别人的人,都让人很讨厌。还有那种是非很多的人,也是人人厌恶的。

没有人愿意让别人讨厌,也没有人主动地想当令人讨厌的人。

如果你问一个令人讨厌的人,你问他:“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绝不会说:“我是个虚伪的人。”或者“我是个自高自大的人。”相反,他会说:“我是个成熟的人。”“我是个聪明的人。”

所以要警惕,也许你在别人眼里也有些不受欢迎的特点,也许这是别人对你的误会,但是也可能是你的确有不足之处。如果有不足,如何矫正?如果是误会,如何防止别人产生误会?这也是你面临的课题。

三、谁有问题

有的人虽不让人讨厌,可他自己却深感痛苦,最常见的是害怕社交的人。他们也想交朋友,但是就是不敢去与人相处;他们心里也有不少话,但是在别人口若悬河地侃侃而谈时,他们却一句话也说不出。这种人不让人讨厌,假如是个女孩子,也许还让人怜爱。但是他们自己的心里却苦恼不已。

找我来心理咨询的人中,这种人占的比例很大。可是还有许多这样的人,连找我做心理咨询都不敢呢!算上他们,比例就更大了。

还有那些软弱的人,他们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因此在强悍的人身边饱受痛苦。他们让人同情。

再如那些孤独的人,他们为没有爱而哀叹,却得不到安慰。

这一章也讲讲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

四、没有“评委”的社交

让我们先谈谈害怕社交的问题。这是一个极普遍的问题,实际上,几乎人人都遇到过这类问题。轻者,只在特殊场合,比如当众表演时,有些怯场;重者,只要是和别人交往就会害怕。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即首先你要敢于与人交往,下一步才谈得上交往的质量、交往的技巧。

害怕社交的人最常有的一个错误认识是:以为别人都在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我和这些人谈话时,他们经常说:“我担心我说错话,做出一个愚蠢行为,所以害怕社交。万一我出了一个小错,我就一直在想:人人都看到我的错误了,人人都觉得我很蠢,大家这时一定都在心里嘲笑我。我越想越可怕,以后就更不敢与人接触了。”

每当这时,我就会说:“你只要出了个小错,人人都能看到而且记住。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所有的人都是时刻盯着你的一举一动,意味着你好像在进行表演而其他的人都是评委。”

“你真的认为,所有的人都那么关心你的一举一动吗?他们社交的目的难道只是来评判你,挑你的错误吗?难道你真的那么重要,以至于大家时时刻刻都要盯着你吗?”

实际上,当然不是这样,人与人打交道时有各种各样的目的,他们的注意力会放在各种各样的地方,没有人会时时刻刻注意你的一举一动。在你担心他们怎么看你的时候,他们中大多数人也许根本就没在看你。或许,他们也正在看他们自己,正在担心你怎么看他们。记住,人们最关心的是他们自己,所以他们在社交时,主要的注意力都在他们自己身上,只有少部分放在别人身上,放在你身上的就更少了。

所以你偶尔犯了个错,不必担心别人会怎么看你。因为,可能没有人看到这个错,可能只有一两个人看到这个错,而且他们也很可能转头就忘了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多加评论。

你想象的那种情景:别人都盯着你,你一旦出错人人都注意到,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说起来很不幸,别人没那么多心思去关注你,别人也只不过是偶尔看看你。所以你的错误被注意到的可能性绝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大。

如果说有一个“评委”一直死死盯着你的一举一动,发现了一个小错也要责备不已,这个评委只是你自己。事实上,是你自己在时时盯着自己,一旦犯了个小错,你自己就责骂自己蠢笨无比、丢人现眼,是“我”这个苛刻的评委才使得自己害怕社交。

你又不是演员,不是模特,不是正在进行比赛的运动员,别人怎么会那么关注你呢?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可以对社交不那么紧张了,因为就算出了错别人也多半注意不到。

你还可以“撤掉”你自己心中的“评委”,理由是:如果这样时时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自己的言行就不可能放松,不可能自然,不放松不自然就更容易出错。相反,放松自然地社交,你反而不容易出错。

如果你想总结社交经验,防止一些错误重犯,你可以在社交活动结束后再回顾,进行总结和自我分析。

我们平时说:“他自我意识太强。”这“评委”就是过强的自我意识。放弃他,你的社交就会更加轻松自然。

五、出错也无妨

害怕犯错误,害怕当众出丑,是不敢社交的一个主要原因。

害怕出错的人都有一个潜在的观念:“我只要犯了错,不论错误大小,都意味着当众出丑。这是很丢脸的事,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犯个小错就会出现不堪设想的后果,那社交的确太可怕了。因为要保证一点错都不出,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事实是,出些小错完全不会有什么不堪设想的后果,甚至也不至于让你丢脸。

我素来以自己的文史知识比较丰富自诩。可是有一天,我错把鳜(应读为犵狌ì)鱼读成“厥”(犼狌é)鱼。当时在场有10个人,都清清楚楚地听到了,其中7个人根本没注意到或者不知道我错了,包括我在内的3个人意识到我错了,另外那两个人,一个没出声,另一个心直口快地纠正了我。我一笑了之,也并没有解释说我本来认识这个字,只是一时口误。

没有谁把这当成我出了丑,一小时后大家就全忘了这件事。发现我错误的那两个人现在仍旧认为我是学识很丰富的人,仍是我的好朋友。

你不妨留心一下电台直播节目,你会发现病句、错字或其他错误常常出现。但是除非错得太离谱,否则大家根本就不会注意到,注意到了也不会当一回事,你仍旧会认为这个主持人还不错。主持人并不是“活字典”,何况只是偶尔出现一次,只要不重复错误,谁也不会责怪的。

要知道,社交中出错是难免的。出了错,你的脸不会丢尽,别人也不会恶意嘲笑的,天不会塌下来。

反过来看一看那些社交能力很强的人,你会发现他们也会时常出错,但是这并不会损伤他们的形象。

出了大错,应想办法尽量改正或补救;出了小错,只要下次注意就是了。至于后果,你可以把它放在脑后管也不去管。不管它,你和别人都会很快忘掉它。如果你为一个小错而懊恼不已,反而会让别人注意到这个错误。

六、扔掉你的放大镜

害怕社交的人都有一个放大镜,用它看危险,看自己的缺点,看别人的强大。怕出错,就是出于总是放大自己的错误而对自己处处苛责的求全心理。

扔掉放大镜,你就会看到,危险是微不足道的。

扔掉放大镜,你就会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就会发现即使你在一次社交中惨败,你的一生也不会因此而毁掉,因为这毕竟只不过是一次社交而已。

七、成为关心别人的人

关心别人的人,永远受人欢迎。但是做一个关心别人的人是不容易的。

原因一,你会想:“为什么要让我先去关心别人,应该让别人先来关心我。”可是,别人也在这么想,于是大家都不先开始,大家都得不到关心。你为什么不能先关心一下别人呢?这并不需要花费什么。当你关心了别人,别人就会欢迎你、喜欢你。你先要种下瓜种,才能得到瓜。

原因二,很多人习惯于只关注自己。

只关注自己的人不幸福,因为他得不到爱。他也不懂得人要爱别人才会幸福。自怨自艾的人都是太关注自己了。如何转向关注别人呢?先要培养对别人的兴趣。你可以给自己一个课题,要弄清楚周围每个人的性格,于是你会观察他们,进而关注他们,再下一步也许就可以关心他们了。

要宽容地看待别人,也许某人很土气,但是要知道,他生长在山乡。你自己如果生长在山乡你也许会更土气。有人很小气,可是这也许是他的幼年经历造成的。我们看人时,不要总盯着其缺点,这样,你就是觉得别人值得关心了。

再有,一个人如果自己活得不快乐,是无暇顾及关心别人的。如果你自己不快乐,先要尽量消除让自己不快乐的因素,让自己活得快乐些,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关心别人的人。

八、赞美别人必须诚心

许多社交书上都讲到,赞美别人是改善人际关系的好办法。但是应用得不好,这也是坏方法。

其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诚心,如果你赞美别人时,心里的确认为他(她)有这个优点,那么这种赞美是好的。如果你赞美他(她)时,心里却并不以为然,这就成了“拍马”一类活动了。有些时候“拍马”也许有效,但是,却会受到别人的轻视,实在是不可取的。

要诚心赞美别人,就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

九、快乐就是善良

不仅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这就是善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的情绪是可以相互感染的。你快乐,别人看到你也就快乐。你让别人快乐,这难道不是一种善良吗?

相反,愁苦就是罪恶。因为你愁苦,你就要惹得别人难过,这岂不是害人。

你或许会说,有人幸运,有人不幸,难道不幸的人还不许愁苦吗?还要加上“罪恶”之名吗?

且听我说。如果遇上不幸才愁苦当然不是罪恶,但是我们常常见到的愁苦者,他们的不幸不少是自找的。而且还有许多人,他们所遇到的挫折不幸本来都很小,可是他们还是日日愁苦不堪,这些人就有“可恶”之处了。这些人的内心中,或者说其“原始人”,实际上是以愁苦作手段,胁迫别人去关心他。

假如你看到生活并不困苦的一个老太太,一天到晚和别人唠叨儿女不孝,自己身体不好,你会相信这是个极善良的老太太吗?不会!很可能她是在用所谓的“愁苦”作武器来指责儿女,来博取同情。

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里有一个女主角叫枣花,表面上看似乎很善良,为了让母亲高兴,她嫁给一个不爱的人。她对丈夫极为顺从,却饱受丈夫欺负。从这个角度看,其遭遇确实令人同情,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实际上这个人心理不健康。她本可以不嫁给那个不爱的人,但是她嫁了,然后用她的愁苦来让母亲内疚:看你把我害的。这岂是善良!她顺从丈夫,却不给丈夫真爱。丈夫不满却又说不出她的不是,气得只好用欺负她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于是,丈夫(铜锁)穷凶极恶的行为招来了人们的义愤;而她终日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虽也博得了人们的同情,但细究起来,于“可怜”之中着实还有几分可气,人们又自然会“怒其不争”。

以愁苦之态博取同情和关心,是人常有的无意识习惯。来源是,当人在婴儿时,一哭就会有人关心:饿了哭有人喂奶,热了哭有人换衣服,儿童愁苦时自有父母会来帮助。

但是,人长大了就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负责,不能依赖别人了。你的朋友也没有责任和义务一定要安慰你的愁苦。所以放纵自己沉溺于不良情绪中是无益的,也是不好的。

时刻提醒自己,我不要愁苦,也不要忧郁,我不以此勒索别人的关心,我要为自己负责。这样就可以减少愁苦,增加快乐,而快乐的你就会有更多的朋友。

十、忍耐的害处

中国的传统提倡忍耐。人们认为人际冲突是难免的,只有相互忍耐才能相安无事。人们认为能忍耐的人才能宽容别人。忍耐被用来衡量人的意志,能忍耐的人会被认为是强者。今天,我们在街头、在公园的字画摊上常常可以看到写着“忍”的工艺品和条幅。由此可以想象有多少人会把一个“忍”字挂在家里,更可以想象有多少人在心里挂着一个“忍”字。

然而,忍是对人极为有害的。“心”字头上一把刀,这是人们对“忍”字的形象注解。这把刀是会戳伤心灵的。

忍耐使人的情绪得不到宣泄。因为,大量消极情绪(主要是愤怒)会郁结于心。人们误以为时间久了这种情绪会渐渐消失,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们讲过,未宣泄的情绪会埋在心里,历时几年几十年也未必会自行消失。这些郁结的情绪严重损害着人的身心健康。

长期忍耐,会使一些人变得越来越懦弱,于是忍让变成了屈服退让。这些人会被人欺负,却不能捍卫自己。

长期忍耐,会使一些人变得冷漠。与其说他们喜怒不形于色,不如说他们已失去了人本该具有的喜怒哀乐。这种人更没有享受生活的能力,就算名利上获得成功,也已无幸福可言。

长期忍耐,会使一些人变得暴躁。他们心里有一个火药库,火药越积越多,于是一个小小的触发,就会引起他们的大怒。

长期忍耐,还会使人变得冷酷。“残”“忍”两字是相连的,残酷的人往往就是能忍耐的人。因为他们在忍耐中情感变得淡漠了,因为他们做出残酷行为时不会有同情和怜悯心,也就是所谓冷酷无情。

因此,请千万不要忍耐。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从心所欲,想打人就打,想骂人就骂呢?也不是。

我们可以用更合理的手段宣泄情感。

如果某人说的话触怒了你,你当时忍下了,但是在第二天,你找碴加以报复。这样做,起不到警戒对方的目的。因为当时你没说什么,对方会认为对那句话你不在乎。第二天你找碴报复,对方不知道你是为什么要找碴,他不能把这件事和前一天的事联系起来看,他只能归结为你的喜怒无常。

因此,你应该在当时对对方加以警戒。你可以凛然正色地去告诉他:“听到你这样说我很愤怒,我认为你这是一种挑衅!”或者类似的话。不需骂人,骂人正显得你脆弱。要以坚决的神态、严肃的口气告诉他,他错了。如果他的行为很过分,你可以要他道歉。这样,你不至于心里窝火。而他也会明白,你不是可以随便欺负的人。

有些人认为,这样做会伤和气,这也是一个误解。实际上,一个处处忍耐的人会被当成弱者;一个当时忍耐以后又报复的人会被看成小人;而一个敢于捍卫自己权益,有理有利有节地反抗别人的人反而会受到尊重。有句俗话“不打不成交”,人际冲突处理好了反而可以成为人际交往的催化剂。

十一、“自尊心过强”的人

我们常常可遇到“自尊心过强”的人。他们听不得一句批评。不知怎么,你就触痛了他的自尊,于是他就会勃然大怒。和这种人打交道是很难的。

实际上,所有“自尊心过强”的人都是自卑者。由于他对自己的某一方面很自卑,所以他才会表现出“自尊心过强”。他的过敏是由于他内心中的脆弱。

和这种人交往,要首先找出他对哪些事情敏感,自卑之处是什么?是相貌有缺陷,是贫穷,还是知识不丰富?知道了他的自卑之处,不要去刺激他这一方面就可以了。

如果你自己是这种“自尊心过强”的人,你所需要做的是消除自卑、增强自信。具体方法在后面将讲到。

十二、自我开放

衡量两个人关系深浅,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是看他们的谈话的秘密程度。如果是一般关系,双方都不会和对方谈及自己的私事。如果是熟悉一些,可以谈一些无关紧要的私事。如果可以谈隐私,那就是无话不谈的亲密朋友了。

我们对别人越信任,就越敢向他们开放自己。能够对某个人诉说自己的隐私,就表明自己已经充分信任他了。因此,稍许更开放一些,你就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况且别人了解你越多,他们就越有安全感,也更能理解你,这也使他们更喜欢你。

当然,开放的程度最终还要依谈话对象而定。如果你对一个刚认识的人大谈你的隐私,他会感到你这个人太奇怪,反而不会喜欢你(除非对方是心理医生)。

能不能开放自己,和你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关。过于封闭自己的人大多是心理有些不够健康的,封闭是他们保护自己的手段。所以他们应该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尽快地加以解决。

十三、关注别人的需要

卡耐基谈社交时,引过一句妙语:如果我钓鱼,装鱼饵时我不会想我爱吃什么,我要想鱼儿爱吃什么。

但是生活中人们经常犯这种错误:把自己爱吃的东西放在渔钩上。例如男孩子在和女孩聊天时,喋喋不休地谈论足球,谈论自己的男性朋友,谈论自己的爱好。

“鱼”是不是喜欢吃这个呢?

再如,有的人喜欢自吹自擂。要知道,这对别人来说并不是什么有趣的内容。

人际交往中,你需要偶尔让自己关注一下别人的需要,问问自己:他(她)想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去做一些能满足对方需要的事。假如对方是个火花收藏者,在他的生日送他一套他没有的火花,就比送一个蛋糕要好得多。即使蛋糕更贵他也会喜欢火花。

这里还有一个好处,是他由此看到了你对他的关注。

十四、“观想本尊”法

据说卓别林在一次聚会中一时兴起唱了一首歌曲,歌声高亢动听。人们赞叹说:“想不到你歌唱得这么好。”卓别林回答说:“我不会唱歌,刚才我不过是在表演一个著名歌手。”

卓别林的话不仅仅是一个笑话而已,其中别有一番含义。许多事我们之所以做不好,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不会做,而不是我们不具备做这件事的能力。卓别林相信自己不会唱歌,你也许相信自己不会交际;所以卓别林不会唱歌,你也不会交际。就算你有潜在的交际能力,在你不相信它时,它也发挥不出来。但是卓别林更聪明,他模仿歌手,让自己设想此时此刻是这个歌手在唱,于是就能唱好歌了。尽管卓别林还是不会唱,但是他的歌手会。假如卓别林一次次去演歌手,去唱,终有一天,他会发现歌手和自己已结合为一体。那时歌手就是卓别林,卓别林也就会唱歌了。

人的需要千变万化,但是,有一些需要是共同的。例如被喜爱的需要,被尊重和重视的需要。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时时关注这些需要。

前面我们曾提到过佛教密宗有一种修炼方法叫做观想本尊。修炼者选一尊佛像,想象这尊佛像进入自己的胸膛,越来越大,直到和自己一样大,充满了自己的身体,和自己融为一体。他们相信,这样做可以让自己得到佛的智慧、佛的慈悲,使自己渐渐接近佛。这和卓别林的方法实在是异曲同工,都是通过想象自己和别人融合而获得别人的品质。这也正是我们要讲的交际心理学技术——在此姑且称之为“观想本尊”法吧。

如果你认为自己不会交际,而且在交际时也的确表现得很不好。你可以为自己选一个“本尊”,也就是一个榜样。你的“本尊”应该是一个交际能力很强的人。他可以是一个名人,例如周恩来、罗斯福,也可以是一个你认识的平常人,例如你所佩服的一个同学。你的“本尊”和你要有相似性。你是男人,你的“本尊”必须是男人;女人的“本尊”必须是女人。另外,除了性格他比你外向之外,其他方面你们应该有相似或共同之处。如果你是个敏感而细腻的人,又喜欢音乐,可以将自己想象成柴科夫斯基或肖邦,不要想象成贝多芬;如果你是身材纤弱的人,你的“本尊”绝不要选一个彪形大汉;如果你是秀美的女孩,你的“本尊”也应是秀美的人。如果你是男人却选了奥黛丽·赫本作“本尊”,你想想会多可怕。这样,你既不可能变得如赫本一样风姿绰约、楚楚动人,同时,又丧失了一个男人所应有的风度。你甚至可以想象动植物。如,你可以想象自己是虎或是松柏。这可以使你变得更勇敢坚强。

你的“本尊”不要选坏人。因为用了“观想本尊”法后,不仅你的社交行为会和“本尊”相似,你的其他方面也会向“本尊”靠拢。你不可能只在社交这一方面变化,你的变化是整体的。

选好“本尊”后,你可以读一些他的传记资料,或者和他多接触。有可能的话,找一张他的照片多看一看,争取对他尽可能熟悉。然后,你只需每天选一个不受打扰的时间,想象“本尊”和你的身体融为一体,就像佛教密宗修炼者所做的那样。你想象他的一张照片进入你的胸膛,然后扩大,直到和自己身体一样大而且融合。

只需这样做,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刻意地学习和模仿。你可以每天练习10~20分钟。而你的潜意识会在不知不觉中,全天进行工作,让你和你的“本尊”相似,你的行为举止会自动地向“本尊”靠近。用不了多久,你的社交言行就会有明显的改观,你的朋友熟人们将会感到十分惊讶,他们会觉得你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实际上,你也的确是换了一个人。

如果你希望见效快,你可以在社交场合有意识地对自己说:“现在我不是我,我是在表演我的本尊。”那么你的交际能力会好得让你自己都不敢相信。练习一个月后,你就不必再练了。你的“本尊”已融入你的心里,你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了。你更不必再去演别人。

此时,你只需享受友情了。

十五、不劝而劝

我们一生中都会有劝慰别人的机会。朋友越多,朋友对你越信任,你劝慰别人的事情也就越多;你越善于劝慰别人,你的朋友就会越多,朋友对你也就会越信任。

所以我们都需要懂得一点劝慰别人的方法。

最好的劝慰方法是不劝而劝,正如最好的战术是不战而胜,最好的教育是不言而教一样。这是一种极容易的方法,可是会用这种方法的人很少。

不战而胜并不是什么也不做,是通过军事威胁、政治和外交压力不战就让对方屈服;不言而教也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自己以身作则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影响;不劝而劝当然也不是什么话也不说,只是不说那些一般劝慰的话而已。

不劝而劝的方法叫做“意译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创造的方法。这种方法很简单,不论是朋友倾诉失恋的痛苦,还是请你帮他决定是否离婚,或是谈到工作、生活中的挫折和烦恼,不论他说什么,你都只做一件事,不断地用你自己的话把他所说的重复说出来。也就是说,把他诉说的意思翻译成你自己的话,不要劝告他做任何事,不出任何主意。

这就是最好的劝导和安慰,运用得好,它的效果极为神奇。

许多人不相信这种方法会有效,他们说,朋友找我是让我出主意来了,我只是鹦鹉学舌一番,有什么用?其实这些人误解了。实际上几乎可以说没有哪个朋友真的需要别人出主意,他们真正需要的不过是别人的理解。你如果用你的话重复了他的意思,并且你准确地表达出了他自己的情感,他就知道你理解了他,这种理解就是最大的安慰。

说到出主意,谁也不会像他自己一样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处境,所以谁出主意都有可能出了不恰当的主意,只有他自己才能做出最佳决定。

“我结婚后没一天快乐过,我丈夫完全是个骗子。恋爱时什么都听我的,什么活都干。结婚后,什么都不干,什么都和我吵,还打我。我爸妈本来就不喜欢他,我要是离婚他们一定不反对。”

你也许认为她结婚后这么不幸福可以离婚了,劝她“那你离了算了”,而她会认为“你怎么这样,劝人家离婚”。

你劝她“凑合过吧,不要离。”而她会认为,“你不理解我的烦恼”。

用意译法则应这样说:“你对丈夫不满意,觉得你不顾父母反对嫁了他,他应该对你更好才对。”听了这番话她将会把你当知音,因为你理解了她的心情。在你这种理解同情的气氛中,她可以畅所欲言,渐渐的,她自己就会找出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法。

“说到底他不可能总像恋爱时那样宠惯我,大家上班都挺累,家务活我也该干点。”这时你用意译法可以强化她的这一观点:“你懂得结婚后双方要相互体贴,也知道光埋怨没用,还是自己先做点对婚姻有益的事才对。”

意译法经常遇到的另一个责难是:如果朋友的想法错了,难道我们仍一味附和他而不指出他的错误吗?举一个极端例子,假如,朋友想自杀或杀人,我们也不置可否吗?

感情的事是很难说对错的,朋友如果真的想采取极端行为,你用反驳的方法也是难于改变他的。一个失恋的少女痛不欲生想自杀时,如果你对她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你可以找到比他好得多的人。”这个失恋者会接受你的意见吗?不!在她此时此刻的心中,即使走遍天涯也不会遇到第二棵芳草了,失去了他,活着就的确毫无价值。从冷静的旁观者看来,她这么想是错的,而沉浸在这种情绪中的她却认为,这绝对是事实。别人劝她不要在意,告诉她失去的恋人不值得惋惜,只会使她感到你在否定她的情感,使她这样理解你的意思“照他看来,我很傻,我根本不应该伤心”,并且她也不会就此从伤心中解脱出来。

所以你不妨使用不劝而劝的意译法:“这事确实令人很伤心,在你此时此刻的心目中,他是世界上唯一的,所以失去了他,你有一种活不下去的感觉。一下子失去爱,怎么可能不伤心呢?”

这样说,实际上表达出了两个意思,一是她此时此刻如此伤心是合理的;二是说她现在有不想活的念头也是自然的,但是,这只是一种“活不下去的感觉”,并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不必去讲什么不该自杀的道理,只要你使她的情绪平静下来,她自然不会去自杀。相反,就算你用一百个理由证明她不应该自杀,如果她情绪恶劣,她一样会不顾你那一百个理由的。理解是劝慰别人最好的良方。有人之所以会厌世轻生,主要还是绝望了——这世上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痛苦,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而当你对一个痛不欲生的朋友说一声“我理解你”时,就会给他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安慰。

当然,我们难得会遇到要自杀的朋友,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如果我们对连想自杀的人都可以用意译法去劝导,还有什么人不可以用意译法来劝导呢?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提出,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它还是一种能力,一种共求。爱自己的朋友,就应该意味着你有能力去帮助他,善于帮助他。因此,意译法不仅仅是一种不需劝说的劝说技术,它更是一种爱的艺术。愿每一位朋友都能掌握这种艺术手段,成为爱的艺术家。

十六、与人相处的“一报还一报”原则

如何与人相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

按照传统的道德规范,我们应当做好人,永远对人真诚、善良,应当永远乐于帮助别人。如果人人都遵守这种道德,那固然很好。

但是如果我对人真诚,别人却欺骗我;我帮助别人,别人却算计我;我又该怎么办呢?以德报怨,争取感化对方,固然是一种办法,但是如果对方把我的忍让看作软弱,得寸进尺,我又该怎么办呢?

有些人看到了做好人的不利之处,干脆决定做恶人,或花言巧语欺骗别人,或恃强欺压别人。

我们姑且不从道义上指责这些恶人,仅从利害上分析,做恶人也不是正确选择。因为你骗了别人,早晚会被人发现;你压迫别人,别人往往会报复;恶人可以一时得意,但从长远看来终会遭报应——毕竟那种以德报怨的“好人”是少数。就算这个恶人才干极高,但由于四面树敌,生活得也不会心安。

那么,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呢?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独出心裁的实验。他们运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小小的社会模型,里边有一贯对人好的好人,有一贯对人坏的恶人,也有各种时好时恶的人。如果一个人帮助别人,他失分,被帮助者得分;如果一个人害人,他得分,被害者失分。这里的分数代表着利益。当然,如果一个人助人得到报答,他也得分。如果一个人做坏事被报复,他失分。由计算机模拟并计算,在这个社会存在一段时间后,谁最后的得分最高?

实验的结果是,一贯好的好人和一贯坏的恶人得分都不高,得分最高的是这种人:他平时总是待人以善,但是如果有人伤害了他,他就进行报复。他只报复一次。如果那个人不再伤害他,他就停止报复。如果这个人继续伤害他,他就继续报复。报复的原则就是“伤害一次,报复一次”。

这种与人相处的原则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不主动伤人,从而也不会招来报复,在别人先伤害自己时,则奋起反击。这既可以捍卫自己的尊严,又可以阻止对方的进一步攻击,还夺回了原属自己的利益。就是对对方来说,这也是好事,让他知道了害人者必会害己。这种做人原则也是公正的,对一次伤害只反击一次,反击成功后对对方仍以诚相待。这样,双方也不会变成永久的仇敌。

毛泽东的那句著名的论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大致相近于此原则。

如果我们把一贯对人好的好人比作和尚,把一贯做坏事的人比作日本侵略军,那么“一报还一报”者则可比作八路军和其他抗战军民。面对日军侵略,和尚不抵抗,希望用自己的行为感化他们,而八路军奋起反击,杀敌卫国。当打败日寇,并且让侵略者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后,就可以和日本和平相处了,并不因日本侵略过中国就永远与之敌对。

“一报还一报”的人表面上看似乎不如一贯对人好的人善良,而实际上他的善却是更大的善、更理智的善。

这个实验,对我们很有启发。

同类推荐
  • 365天最适宜高血压的食疗食谱

    365天最适宜高血压的食疗食谱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高血压病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且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它步恶性肿瘤的后尘,已成为当前人类的第二大杀手,并且有超前的趋势。因此,人们切莫掉以轻心。《黄帝内经》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食疗既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又可以改善病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无病先防、既病防变、小病自疗的目的。所以,“药疗不如食疗”被历代医学家所推崇。
  • 懒人美食妙方

    懒人美食妙方

    本书分为三章,讲述了懒人吃懒饭法,内容包括就地取材做美食、懒人美食速成法、懒人养生美味。
  • 心理健康卷(千万个怎样)

    心理健康卷(千万个怎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本书主要介绍了人的心理健康。
  • 女性健康1000问

    女性健康1000问

    本书面向当代女性,全面、系统地解答了困扰女性朋友们的各种生活、健康问题,以提高现代女性自我保健能力。本书从女性生理常识、心理健康、日常起居、运动健身、饮食禁忌、女性疾病、美容化妆、居室环境、营养保健等方面总结了困扰女性朋友的1000个健康问题,并做了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科学解答。通过阅读本书,广大女性朋友们可以从中找出解除生活中的疑问和烦恼、排除生理不适的妙方,达到心身健康的目的,做一位健康、自信的现代女性。
  •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肠道病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肠道病

    常见疾病预防和治疗是一门学科,临床疾病复杂多变。系列书籍中所选病种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疾病,每一病种除详细介绍病因、病机、证候、治法以及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外,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其预防调护,做到防治并重。
热门推荐
  • 第壹杀手

    第壹杀手

    先修习内功,但丹田先天贫弱。后偶遇神界罪人,得修习神道,进步神速。得神界狐狸侍女啊呜巴拉卡尼唔呐,又名小黄。从此,一人一狐,藏身都市……
  • 玄幽冥主

    玄幽冥主

    前世明皇,今世冥王,乱世姻缘,只为博得佳人一笑,悟空曰“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 幸福的懒女人:就是要宠你

    幸福的懒女人:就是要宠你

    稀里糊涂的被拉去听人家的告白,完后却浑然不知自己就是那个被告白的对象,还一个劲儿的只顾着拍手叫好······“我喜欢你!”“嘻嘻,嘿嘿,呵呵,哈哈,其实,其实,其实,我也很喜欢我自己!”见过傻的、呆的,却不知道这个才是极品啊!!!本文和很欢乐,很搞笑,很幸福,保证让你羡慕的眼红,嫉妒的发狂。
  • 重生谋略

    重生谋略

    被飞驰而来的超速党撞飞,晕在血泊里……再睁开眼睛,时光倒退,居然回到了她四岁的时候,回到了那个她出生的小山村,重新活过一遍,面对憋屈受气的父母和超级极品、强势的亲戚以及接踵而来的灾难,她惩恶人,斗小人,护亲人,寻爱人,上辈子欠了她的人,她必要你不得好过,上辈子爱着她的人,她将抵死相报。
  • 植物大战僵尸之虚拟世界

    植物大战僵尸之虚拟世界

    一天,我正在用手机玩植物大战僵尸。我无意中不知道到底点了什么地方。只见一束蓝光射向我,把我带到了植物大战僵尸的真正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要不断的在白天寻找植物卡片和阳光。以防晚上僵尸来进攻我的房子。这束蓝光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我又该如何应对?
  • 通书述解

    通书述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根世界

    灵根世界

    大千世界,凡人无数!每个拥有灵根的凡人,都可能成为大能人士!
  • 探险收藏夹

    探险收藏夹

    林辰是一个热爱野外探险生存的热血少年,他和朋友们组成了一支冒险队,探索这个世界不为人知的一面
  • 倾城王爷的绝色宠妃

    倾城王爷的绝色宠妃

    她是现代的总裁,突遇意外,重生在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身上。重生在女尊王朝,成了当今女皇唯一的妹妹,本想守住初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王朝,奈何,这些突然出现的妖孽挡住了她发财的道路。总之,这是一个现代女总裁穿越重生在了女尊王朝的亲王身上,从而展开的故事。注:本书是女尊文,男生子,不喜绕道,入坑需谨慎。
  • 退礼

    退礼

    德旺叔婶应是村里的低保户,可他们又怕评不上,就去给民政所长刘本正去送礼遭到婉拒,刘又怕伤了德旺叔婶面子暂收下,后又退还给德旺叔婶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基层干部的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