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07800000021

第21章 千年一叹

上个世纪40年代,一位国统区的记者到延安采访毛泽东后,发现毛泽东有一个同其他领导人很不一样的地方。

他说:毛泽东“并不是那种一谈政治报告,便将自己的趣味性灵加以贬斥的人物”。

他的结论是:毛泽东“是最懂得中国历史的共产党的行动家”。

读过毛泽东著述的人,常常会生出这样的感慨:现代历史如果没有把毛泽东铸造为革命家和政治领袖,除了写诗,他完全还可能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文人学者,是位一流的历史学家和文章家。他依然会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留下独特的地位。

诗人政治家的另一面,本来就是博览群书的读书人。

在南来北往的考察途中,毛泽东总是携带着一个硕大而沉重的木头书箱。

在西子湖畔、东湖之滨,在广州小岛、长沙蓉园,流传着许许多多毛泽东凝神读书的故事。

在中南海菊香书屋里,至今还放在那里的一张特制木头大床,似乎诉说着毛泽东别具一格的生活状态。

它的一半摆的是各种各样的书,它的另一半,才是主人睡觉的地方。

一部浩瀚的二十四史,毛泽东是从头到尾读过的,并留下了大量的圈画和批注。他读过的一套二十四史,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影印出版后,尽管售价达16万元之巨,竟在社会上供不应求,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典藏精品。1997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美国的时候,还把它作为国礼,送给了哈佛大学。

我们可以想象——

毛泽东仿佛斜靠在床上,一旁的灯光勾勒出他身着睡衣,以手托书的剪影。近看,那不时变化的眼神,微微翘起的嘴角,传达着心湖深处泛起的波澜。窗外不时传来夏虫或寒风的鸣叫,春花或秋月的拂动。

忽然,这个同天籁地气、上下古今对话的剪影活动起来,拿铅笔的右手,在书籍的天头地脚之间写了起来。

毛泽东写的是什么呢?

比如,1958年1月12日那天深夜,他在南宁住所写的是:“我今晚又读了一遍《离骚》,有所领会,心中喜悦。”

比如,1969年6月3日那天深夜,他在武汉住所读《南史·陈庆之传》,写的是:“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五千年中国文明史演出的雄壮活剧,确实动人心魄,令人神往。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远逝的历史烽烟,早已化作了一个民族的记忆。

千回百转,千淘万漉。在记忆的河流中,奔涌的应该是历史的兴衰,民族的悲欢,还有那经验和智慧泛起的不尽浪花。

军事家毛泽东,是这些浪花最充实的拥有者。

大诗人毛泽东,是这些浪花最执著的观赏者。

革命家毛泽东,是这些浪花最勇敢的批判者。

思想家毛泽东,是这些浪花最深刻的辨析者。

到了晚年,毛泽东重又上溯到烟波浩淼、浪峰叠涌的历史河道里去游泳了。他的目光穿越遥远的时空,投向若近若远的千年烟尘,还有整个人类历史的风风雨雨。

令人深思的是,进入他胸怀视野的,大都是志大才高而又命运多舛的悲剧性人物。

首先是唐朝文宗时期一个叫刘(fén)的人。

当时,宦官专权,朝中许多官员都不敢说话,而进士出身的小官刘,却四处宣传自己翦除宦官的主张。唐文宗举行“贤良方正”科考时,他写了洋洋五千言的对策,直斥朝政,说“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并提出了一系列削弱宦官势力的办法。

连考官都害怕了,不敢录取他。但被录取的人当中,有人上书唐文宗,宁愿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刘,也不愿让国家失掉一个人才。

唐文宗也是个怕宦官的人,竟没有采纳。最终,刘遭宦官迫害,屈死他乡。

毛泽东读《旧唐书·刘传》时,特意在刘所写的对策开头处,批了三个字:“起特奇”。

似乎言犹未尽,又写一诗——

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

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

这首《七绝·刘》,写于1958年。

起句便以莫大的时空,造出一介书生刘的不凡气概。虽失意受挫,才不得展,志不能伸,但他仍如中箭摧羽的“孤鸿”,拖着带血的身子于一片沉寂的天空中,向敌对阵营大吼了一声。

这一声,永恒地刻在了青史竹页之上,穿透几千年岁月,在20世纪的革命家和挑战者毛泽东心中,激起深沉的回响。

三年后,1961年秋风萧瑟的季节,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特别钟情的屈原,又进入了他的诗思。写下一首题为《屈原》的七绝——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作为诗人,毛泽东没有把屈原作为诗国的太阳来称颂,而是一个政治家在品评另一个没有展其才志的政治家。

事实上,也是先有一个遭谗去职、放逐漂泊的三闾大夫屈原,才造就了一个能写出《离骚》的流浪诗人屈原。

毛泽东叹其磨难,感其情志的时候,最奇特的体会,是认为屈原的人品和诗品,就像一把“杀人刀”一样,毫不留情地解剖了世世代代的奸佞小人。

憎恨蝇营狗苟、卑劣污浊的“艾萧”小人,乐于在逆境中作坚忍的抗争,这正是毛泽东的人格选择。于是,他赞美屈原“一跃冲向万里涛”这种遇难不屈以身殉志的大丈夫气概。

让毛泽东赋诗称颂的,还有一个汉初的贾谊。

毛泽东十分欣赏贾谊的《治安策》。1958年,他把这篇凝聚治国智慧的策论推荐给一些高级干部阅读,还说里面有一股“颇好的气氛”。

贾谊二十多岁就当了皇帝的高级顾问官。史载他任博士期间,每当皇帝下诏令交付讨论时,老博士们都说不出所以然,独贾谊能“尽为之对”。汉文帝曾想让贾谊做手握重权的公卿,但遭到一帮贵族大臣的反对,贾谊受排挤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路过湘江的时候,贾谊遥想当年屈原被贬来此的情境,写了有名的《吊屈原赋》。接下来又被派为汉文帝最喜爱的小儿子梁王刘揖的太傅,可惜刘揖骑马坠落而死,弄得贾谊自为无状,在自责中忧郁早亡。

天才短命。毛泽东为之动容。

他连写《七绝·贾谊》和《七律·咏贾谊》两诗,予以评说——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在毛泽东看来,留下《过秦论》和《吊屈原赋》的贾谊,不仅是一个见识深邃的历史学家和文采超拔的文学家,还是居安思危、见微知著和富有远见的改革家。贾谊的《治安策》和《论积贮疏》,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方略,其改革胆识光照华国。

然而,“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对青年才俊一往情深的毛泽东,似乎体会到了才志高节总受猜忌这一在历史上难以避免的“人才逻辑”。

从历史到现实的心灵之桥,毛泽东的内心世界逐渐清晰起来。写了具体的历史人物,似乎该从整体上来考虑历史的规律了。

1964年的春天,毛泽东写出了他的咏史诗中最好的作品《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是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juē)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诗人以咏史的形式,透彻地表达了甚至是总结了自己的历史观。但这又是激情的酝酿,形象的思维,诗意的总结,好似在文明峰巅对文明河谷的俯瞰。

不是吗?开篇就让读者听到天边传来的悠远天籁,百万年前的人类从童年走来。

人猿相别,石具铁器,刀耕火种,人类进化的艰难过程被浓缩为几幅极具情态的画面,宏大的诗意沧桑一步步把读者笼罩。瞬间,诗人一下子亮出了自己的高度——“不过是几千寒热”。

含而不露的平静下面,是沉雄的底气。

混沌的史前文明,就这样轻轻拂过了。

接下来,历史厚重的铠甲打开了,冰山融化了。一览无余的历史原野上,展露出连绵不断的战争,部落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和阶级之间的战争,更展露出让人震撼的斑斑血迹。

这不是一般书生的惊世骇俗之论。

也不是单纯史家从故纸堆里淘出的无奈浩叹。

这是沉淀着不凡经历的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历史的观照中得出的一个宏大结论。

曾有多少神话、史诗、戏剧、传奇,以及市井小说,把对垒、冲突、争斗作为永恒的题材。更不用说军事、政治、经济各个领域更为实际的活动演绎了。

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或许有些绝对。但基本事实如此。

权威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记载:从战国到清代2300多年的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大小战争就有1800多次。

如果一场战争平均打一年,那就占了1800多年,何况有的战争常常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

熟读《资治通鉴》的毛泽东,在青年时代的一则读书笔记里欣然写道:“吾人览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至若承平之代,则殊厌弃之。”在晚年的一次闲谈中,依然表示:《资治通鉴》那是一部“相砍书”。

“相砍”的结果是,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

这是毛泽东阐发的有名的历史观。

然而,在青灯黄卷之下虚掷生命的古代读书人,有多少是这样看待历史的呢?

毛泽东发现,岁月在史书的编排中失去了真实。一代一代的修史,一代一代的读史,重复着宫闱演变,重复着帝业兴衰,重复着隐恶扬善,重复着偏见与不公。

一部漫长的二十四史,遍布毛泽东的怀疑和诘问。

1950年9月,毛泽东等会见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代表他要向历史挑战了。

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创造历史,还是被正统史书所不容的盗跖、庄、陈胜、吴广这些揭竿造反的奴隶和底层的民众创造历史?

毛泽东的答案是:一部二十四史的风流人物,应该从这些“奋起挥黄钺”的底层造反者说起。

这与中国革命的经历和毛泽东自身的作为是吻合的。

回想当年——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正是他揭竿起义的根本原因。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也正是他拥有力量和自信的所在。

毛泽东把历史进步的最高法则,归于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把最高的赞美和最炽烈的虔诚,献给了人民:“六亿神州尽舜尧。”

古人期期向往而不可企及的最贤明的英雄,应该到哪里去寻找?他们近在眼前,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亿万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这是毛泽东的名言。

“歌未尽,东方白”。

欲说还休的毛泽东,读史的沉重思索还在延伸,借用诗词来展露史观的灵感和热情,继续迸发。

中国历史上儒家与法家这两大政治思想和实践派别,进入了晚年毛泽东的视野。

这两个派别的分歧,主要在重礼治还是重法治,重怀柔还是重权威,重王道还是求霸道,厚古薄今还是厚今薄古。孔夫子与秦始皇两个人分别是这两方面的代表。而孔夫子的代表性主要在思想礼仪方面,秦始皇的代表性主要在实践功业方面。

几千年中,儒法两派争论不已,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免不了要谈到他们。

1973年,毛泽东在诗中谈论到了他们。

这就是《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这首诗之所以写给郭沫若,是因为郭老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写的《十批判书》里面,称赞孔子“是顺应着当时的社会变革的潮流的”。毛泽东不赞同这个观点。对秦始皇历来遭受非议的“焚书坑儒”之事,毛泽东也多有辩护。这些,他都写进了诗中。

毛泽东为什么反感孔夫子?

在他看来,孔儒们常常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则不尽然。除了在文化教育上有些建树外,在事功上却常常说些空话。历朝历代的王公国戚个个都在打儒家和孔子的“仁义道德”旗号,而真正为民谋福利和与民同甘共苦者,少之又少。就是这样,在封建社会竟被捧为“圣人”,那些读了点“圣人”书籍的学子们,竟可以摇头晃脑,把尾巴翘到天上去。毛泽东的义愤,除五四以来的反孔思潮外,在其性格底色上,也是自有其源。

毛泽东为什么喜欢秦始皇?

诗里说得明显:“百代都行秦政法”。所谓“秦政法”,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封建制”,改成“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王朝任命,从而稳固了中央集权,也就成为几千年来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个基本格局。唐代的柳宗元为此专门写了篇《封建论》,称赞秦始皇的这个改革。

从根源上讲,秦始皇的形象,则是那些儒生们弄坏的。原因是他发动过“焚书”和“坑儒”的事件。这对以儒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来说,简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正是儒生们的言论,让秦始皇成了“暴君”的典型。

对此,毛泽东认为是件值得“商量”的事情。怎样商量,诗里没有说。想其理由,不外一些儒生咎由自取,因为战国末期,方士吃香,不少儒生干起了方士的活儿,竟把秦始皇也骗了几回。而事实上,坑了几百个儒生后,秦始皇的政府机构里依然保留了大量的儒生。所谓“焚书”,因涉及中国统一后的“思想去向”,主要烧的是六国官书之类,汉兴之后,学统并未中断。这些,近世史家多有辨析。

“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建树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制,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主张厚古薄今,开倒车的。”——毛泽东如是说。

毛泽东是革命家,是强调厚今薄古、创造新事物的政治家。他的思想深处,倾向法家一些。但他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他经常说些批判儒家的话,或许同他着意要“除旧布新”的现实考虑有关。他毕竟不是一位纯粹的历史学家。

写《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的时候,毛泽东已经80岁了。

这是他写的最后一首咏史诗,也是他一生中写的最后一首诗。

一位现代政治家的最后一首诗,竟是评价老去千年却遗风百代的两位历史人物。

千秋一阕,刻写历史,字字思索。

千年一叹,厚今薄古,声声不倦。

同类推荐
  • 十全天子:乾隆

    十全天子:乾隆

    乾隆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关于他的出身,历来说法不一。一种是浙江海宁陈氏。据《清朝野史大观》所称,康熙年间,皇四子雍亲王胤禛与朝中大臣陈阁老很相善,王妃钮祜禄氏生得非常美貌,深得雍亲王宠爱。
  •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主要内容分为少年时光、功过是非等章节。隋炀帝杨广(569—618)是中国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
  •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陈先达老先生的自述,追忆了八十几年的人生历程,记载了儿时的欢乐和懵懂,成年后的人生高潮和低谷,老年时对师长、朋友的怀念和感恩,同时书中还体现了一位老人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敏锐目光和真知灼见,体现了他关心国事民生的胸怀。在文中,作者有时轻轻带过,有时浓墨重彩,对人生中的光彩和落魄都勇于直面,能够比较真实地坦诚地还原个人历史,陈老的叙述能够让年轻一代的读者尽可能地捕捉整个时代的印象,其人格魅力也有积极影响。
  • 洛克菲勒回忆录

    洛克菲勒回忆录

    《洛克菲勒回忆录》是一部独特的家族史,作者戴维·洛克菲勒违背了祖父“洛克菲勒家族的人不出自传”的遗训,写出了历史上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洛克菲勒家族的自传。作为美国第一家族的后代,戴维有机会可以接触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最有权势的家族、影响整个欧美政局的政治家、每一届美国总统,参与了很多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访问。
  • 中国十大皇帝

    中国十大皇帝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十大名帝的故事,包括秦始皇、刘邦、唐太宗、武则天、赵匡胤、朱元璋、康熙、乾隆等。
热门推荐
  • 盛夏的相遇

    盛夏的相遇

    世界因为有你才完美,舞台上有你这颗耀眼的星星才会让人无法自拔,只为守护你,足矣
  • 会赢的

    会赢的

    初中二年级的江鑫他来了,他能带飞篮球队吗
  • 婚后再爱你

    婚后再爱你

    哇靠,神马年代了?还要相亲!不就是剩女一枚嘛,再说也不看看对象!至于让她嫁给一个衣衫不整的城中村爆发户吗?看他一脸痞子样,老妈居然欣赏他!买噶,她居然被算计送上了炕,生米成熟饭,咋办?嫁了吧!
  • 神奇宝贝之不一样的旅行路

    神奇宝贝之不一样的旅行路

    一个女孩穿越成了小智的妹妹,并拥有不可思议的身份。她与她的伙伴们一起在世界各地冒险,并解决了许多危害世界的大麻烦。
  • 等你等了那么久

    等你等了那么久

    令人失望的初恋,出乎意料的结局。一部纠结而曲折的爱情故事。敬请关注我的新作《男性的本领》。
  • 快穿之请不要崩人设

    快穿之请不要崩人设

    双洁~每个位面的男女主都是同一个人哦。媚儿:“这是什么鬼地方,有没有人啊,黑白无常那?地狱就是这样的吗?”……“不要鬼喊鬼叫的,没看到有人在睡觉吗?”一个奶娃娃音响起,“啊!啊!啊!”……
  • 小猫梦飞

    小猫梦飞

    梦飞是一只有着奇怪的梦想的小猫。在它完成梦想的旅途上发生了很多……
  • 帝少宣言:初爱就任性

    帝少宣言:初爱就任性

    又名:《转角相遇99次》有种任性是没有原则的,转角是相遇的源头,转也是各种找到她的方式。【任性篇】“顾惜爵我要整个帝氏。”“行。”“顾惜爵我讨厌那个人。”“拉出去喂鲨鱼。”“顾惜爵我不想做帝少夫人了。”“行,你做总裁夫人。”有区别吗……【转角篇】“靠!我下次再也不走有转角的路了!”帝少夫人被帝少压在墙上。“老婆你不喜欢转角直说啊,你老公有的是钱可以让转角消失。”有钱任性!
  • 无烟少年

    无烟少年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执着什么,但我知道,我一直都在为难自己。如果你能解释为什么会喜欢一个人,那么这不是爱情,真正的爱情没有原因,你爱他,不知道为什么。他却连停滞在我身上一秒都不可以。
  • 花千骨之此生情未了

    花千骨之此生情未了

    再续花千骨与白子画的虐恋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