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00400000014

第14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职业道德重于做事能力

有识量无品格,不足以砥柱中流,犹无识量也。

——李叔同《寒笳集》

在浙一师时期,李叔同将人格教育与艺术教育紧密结合,体现了一个真正艺术教育家的职业风范。

学生们常说李叔同的教育是“父亲式的教育”。这样的说法虽是相对于夏丏尊先生“母亲式的教育”而言的,但其中所蕴涵的意义远非如此。

从表面上看,李叔同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着“温和”与“认真”的特性。比如丰子恺说:“对学生态度是和蔼可亲,从来不骂人。学生犯了过失,他当时不说,过后特地叫这学生到房间里,和颜悦色、低声低气地开导他。态度的谦虚与郑重,使学生非感动不可。”

才情加人品构成了李叔同的人格力量。他的才情自然使众多学生折服,许多学生也在他的教诲指导下成了一代英才。同样,他的人品与艺品更令他的学生们终身难忘,且从中受益匪浅。

在李叔同的案头,有一本明代刘宗周所著关于古来贤人嘉言懿行的《人谱》,并且还亲笔在封面上题写了“身体力行”四个字,每个字旁加一个红圈。他经常对丰子恺说一些书中有关做人与艺术的准则。他把其中“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意思讲给丰子恺听,要求他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要做一个艺术家,必先做一个好人。他认为一个文艺家若没有“器识”,无论技艺何等精通圆熟,亦不足道。所以他告诫丰子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为此,丰子恺这样领会:“我那时正热衷于油画和钢琴技术,这一天听了他这番话,心里好比开了一个明窗,真是胜读十年书。从此我对李先生更加崇敬了。”李叔同出家时,把《人谱》送给了丰子恺,而丰子恺则时时铭记恩师的教诲。此书后毁于抗战炮火中,但丰子恺于逃难途中在成都的旧书摊上见到一册《人谱》,立即买下,一直保存在身边。因为受过李叔同教诲的丰子恺懂得:有艺术的心而没有技术的人,虽然未尝吟诗作画,但其人必有芬芳悱恻之怀,光明磊落之心,而为可敬可爱之人。若反之,有技术而没有艺术的心,则其人不啻一架无情的机器。李叔同对另一位高足刘质平的培养也是首重“器识”,后重“文艺”的。1915年秋,刘质平病休在家,心情苦闷。李叔同则用《论语》一类的古人修养格言来开导他,刘质平留学日本后,李叔同时时写信告诫他为人处事的准则,而当学生生活发生困难时,李叔同更是像父亲一样省吃俭用,及时接济。这就是李叔同的人格,简言之:李叔同的人格力量是崇高德性与非凡才情兼备——渗透着深广爱心、体现着博大胸怀的崇高德性与非凡才情的兼备。

每一个人都应该把拥有好的品格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之一。虽然诚实、正直和善良这些品质,并不是与每一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但是它们却成为一个人品格的最重要方面。具有这种品质的人,一旦和决定的目标融为一体,那么这种巨大的力量可惊天动地、势不可挡。

一家著名的大公司在招聘员工,应聘者当中有一个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年轻人——陈东。几天之前,他从报纸上看到华鑫公司欲招聘一名经理助理的广告,决心来此一搏。

9点时,一位漂亮的小姐款款地走出来,将众人带进会议室。少顷,该公司经理微笑着走了进来。他先习惯地用手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然后说:“非常感谢诸位到本公司应聘,但由于名额所限,只好对诸位进行三轮考核之后,再做决定。”

第一轮考核是文秘专业知识答卷,这正是陈东的专长。他凭借自己多年的自学和在部队上的工作经验,很轻松地与另外19位应聘者进入下一轮的角逐。

第二轮考核开始了,该公司经理给众人出了一道设计题:华鑫公司在某楼的第23层上设有一个办事处。每天下班之后,里面的职员都要乘电梯下来。可是,电梯的承载量有限,有不少女职员在等电梯时经常抱怨速度太慢。因此,经理便让每一位应聘者大胆设计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之后,有的应聘者提议再增加一道电梯,或者加大电梯的承载量。而陈东却提议,在电梯入口旁边的墙壁上安装上一面大镜子。其他人都用迷惑的目光注视着他,唯有该公司经理满意地朝他点了点头。于是,陈东又跟另外3位应聘者幸运地进入到最后一轮的角逐。

此时,那位经理发给他们4个每人一张白卷。随后,肃然地说:为了考验诸位对敝公司的诚意,请你们把知道的原先所在单位里的秘密,尽可能多地写出来。”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陈东紧皱着眉头,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而另外3位应聘者都在挥笔疾书,并且先后满意地交上了答卷。终于,陈东下定决心站了起来,歉意地对亲自监考的经理说:“对不起,我不能接受您公司的这份答卷。”

经理惊异地盯着他手中的白卷问:“这是为什么呢?”

陈东回答说:“因为我曾是一名军人,而保守机密是军人的天职。”

结果,经理单独将陈东留了下来,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祝贺你!明天你就可以到本公司任职了。”说完,便朝他伸出热情的手来……

这就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最好的写照。

现在人们常说,做事先做人。所谓做人,有二个涵义。一个是完成作为人的自我使命,一个是完成作为人的社会使命。这就意味着,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或许这就是职业道德的全部含义。

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某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成了人的基本角色。从社会的一般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口碑、修养、性格、心态、习惯,这些道德层面的因素就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口碑决定一个人的美誉度;而百闻不如一见,修养决定了人们心中的基本印象;性格作为个人特色的一个标志,更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取向;心态作为人生的基本态度,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判断;而好习惯更意味着一个人的修养和道德水平。李叔同的职业精神告诉我们,这五大资本要比你身上某些专业特长要重要得多,拥有了这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是为人为事,你都足以砥柱中流了。

勤字为本,则万事可成甘淡溥,忍疲劳,精勤禅诵,夜寐夙兴,虽剧病临危,亦不懈废,诚有古风。

——李叔同《寒笳集》

一盏孤灯,五部黄卷。弘一天师在诸山求得了《弘教律藏》三帙、《南山戒疏》、《行事钞》、《羯磨疏》和《灵芝记》。他在孜孜不倦地阅读,在遍读律学的同时,深慨于中国僧界之所以往往为人所诟病,实乃不守戒律之故。

所谓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这是诸佛的善原。从唐朝南山宣祖重兴,到南宋灵芝照祖继兴,历来称为佛教典范,然而,这南山律宗在佛门却失去了真脉。

寺院敲响了晚钟,山门已闭,大庙静谧得可怕。小沙弥都已入睡,只有大师的寮房,灯火如豆,他要誓护“南山律宗”,要将这繁杂的戒相,抽象难记的律条,用列表、图解、撮记其要的方法,使律学简明易懂,便于初学和实践。

晨曦,天空已现出鱼肚白,继而一道深黛色的光线射进大师的窗口时,一本律学草稿已经成册,当他在封面上写完《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的九个篆字时,天已经大亮了,他吹灭了油灯,光灿灿的初阳已射进寮房。

以上是弘一大师李叔同出家之后最普通的一天,最真实的写照,发生在1914年。

这种勤勉的作风,分毫不差地验证了他那句“甘淡薄,忍疲劳”的警世格言,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的确“诚有古风”。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这种古风正是我们的先人经过几千年的经验积累所得出的最实用的做事立业良方。

直到今天,与“中国人”这三个字联系最紧密的仍然是“勤劳”。

勤劳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最重要的品德之一。自古以来,没听说过哪个懒汉有过什么作为,受到人们称赞的,讽刺的故事倒是不少。

从前,某地有一个懒惰极点的人。因为这个人实在懒得什么事也不肯干,所以,最后拿到3只饭团,被赶出了家门。

“上哪儿去呢?”

懒汉不知去哪儿才好,没办法,就把装有饭团的包裹吊在脖子上,毫无目标地漫不经心地走着。可是走着走着,肚子饿起来了。

“啊!肚子饿了,真想吃饭团儿啊,可是要取出来吃,太麻烦了!”

真是一个少见的懒汉,他为此忍着饥饿。

“怎么没人来呀,要是有人来的话,就请他帮忙解开包裹。”

他边走边想着,这时,从对面走来一个头戴斗笠,张大着嘴巴的男人。

“嘿嘿,莫非他饿慌了,才把嘴张得这么大?”

他这么想着,等他走过来。

“喂,能不能替我解下吊在脖子上的包裹啊?里面还有3个团子呢,让一只给你怎么样?”

于是,那男人回答说:“你说什么呀,我的老弟,我正愁斗笠的绳子松了,而系起来又是那样的麻烦,所以才张开大嘴,好让下巴去绷紧那绳带啊!”

或许故事过于夸张,生活中并不存在如此懒惰的人,但是懒惰带来的恶果却是切切实实存在的。

懒惰的习惯让人一事无成,让人总是等待机遇而不是主动追求,有了行动也主动放弃;懒惰的习惯令人厌倦几乎所有的事,对任何的事情都不感兴趣,也没有任何的动力;懒惰使人总是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庸庸碌碌度过自己的一生。

贫穷不是罪,但因懒惰而导致贫穷则是一种罪。懒惰让我们失去目标,失去热情,失去机会,即使是天赐良机摆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对它视而不见。这样,你说对得起上苍给我们安排的美丽人生吗?

达·芬奇曾经说过:“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如果一个人懒惰一天,那便是浪费了一天的光阴,可能浪费了一个绝佳的成功机会;如果一个人懒惰一生,那就是毁了自己的人生,让自己带着失败的烙印走向死亡。

每个人都有允许自己偷懒的时候,但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在于对待偷懒行为的不同方式。成功者在心里有一个目标,也有一条准则,准则督促着自己不要懒惰,要向目标不断迈进。而失败者则放纵自己懒惰,并任由懒惰成为一种习惯,仿佛在享受一种闲适,其实在虚度自己的人生。

或许有的人会说,自己天赋不错,比起其他人来说有懒惰的资本。别人忙一周的工作我只需要一天就通通搞定。但是如果你仅仅将标准放在那些天赋不如你的人身上,总有一天,他们也将超过你。

懒惰可以毁人,而相对的,勤劳也可以成全一个人。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说过一句经典中的经典: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荒于惰。后来有一个人把这句让多少人受益终生的经典格言发挥到了极致,他就是齐白石。

齐白石小的时候,家里生活艰难。读了半年书,他只得辍学打柴放牛。他从小爱好绘画,但由于家境的贫苦,买不起纸墨,便用废账簿和习字纸练习绘画,常常到深夜。12岁后,因体弱无力耕田,改学雕花木工,为了寻求雕花新样,便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一年,他偶然得到一部残缺的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喜不自禁,反复临摹起来,逐步摸到了绘画的门径。

齐白石27岁那年正式从师。从此,他数十年如一日,几乎没有一天不画画。据记载,他一生只有三次间断过:第一次,是他63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七天七夜昏迷不醒;第二次,是他64岁那年,他的母亲辞世,由于过分悲恸,几天不能画画;最后一次,是他95岁时,也因生病而辍笔。

三次加起来也仅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一生作画四万余幅,吟诗千首;他自乐“三百石印富翁,”其实,他治印共计三千多方,被著名文学家林琴南誉为“北方第一名手”,与他的画齐名。

齐白石直到60岁前画虾还主要是靠摹古。62岁时,齐白石认为自己对虾的领会还不够深入,需要长期细心观察和写生练习。于是就在画案上放一水碗,长年养着几只虾。他反复观察虾的形状、动态。然而,这个时期的功夫,依然还是侧重在追求外形。画出的虾外形很像,但精神不足,还不能表现出虾的透明质感。65岁以后,齐白石画虾产生了一个飞跃,虾的头、胸、身躯都有了质感。这以后他开始专攻虾的某些部位,画虾不仅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70岁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程度,到了80岁,齐白石老人笔下的虾简直是炉火纯青了,但他仍是非常勤奋。

85岁那年,他一天下午连续画了四张条幅,直到吃饭时,仍然要坚持再画一张。画完后题道:“昨日大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真是勤勉不倦。他早年曾刻“天道酬勤”印章以自勉。临终前又留下“业精于勤”的手迹以勉人。他还有一块“痴思长绳系日”的印章,足见他一生是何等的勤奋。

1953年,白石老人已是93岁高龄,一年中仍画下了600多幅画。

正因为他一日也不“闲过”,在绘画、篆刻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世界文化名人。他90寿辰时,国务院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这正是对齐白石勤勉的一生最好的奖赏。

同类推荐
  • 中外爱情文学故事(上)

    中外爱情文学故事(上)

    《中外爱情文学故事(上)》描写了美好柔情、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内容包括:红宇;法国中尉女人;飘;孔雀东南飞;张铁匠的罗曼史;三笑姻缘;风筝奇缘;秋雪湖之恋;爱的荒漠;月亮女神的爱;八月照相馆;泰坦尼克号;爱情故事;人鬼情未了等。
  •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成名作、代表作和经典作璀璨荟萃,收录了林徽因迄今所有的名篇,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一晚》《一片阳光》《彼此》等,是迄今为止最经典、最唯美、最值得收藏的林徽因读本!在书中,林徽因诗意解读了爱情、亲情和友情,分享了她对成长有关的人生感悟,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四)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四)

    本丛书精选各类散文、随笔等,内容细腻,感人肺腑。很久以前,在一个漆黑的秋天的夜晚,我泛舟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森森的河上。船到一个转弯处,只见前面黑漆漆的山峰下面,一星火光蓦地一闪。
  • 香港制造:一梦十年

    香港制造:一梦十年

    本书分为上下两辑:上半辑“香港制造”,是关于香港电影、影人、录像厅记忆的散文,全部选自十年前民间最有影响力的香港电影论坛——网易“香港制造”精华帖以及老版《香港制造》;下半辑“一梦十年”,是邀请当年老版的作者,以十年后的视角来追忆青春,回顾这十年来的变化,以及港片对自己人生的影响。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大仲马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大仲马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热门推荐
  • 寻梦求仙

    寻梦求仙

    一花一世界,一界一幽魂。一曲一场梦,一心系一人。
  • 天机门徒

    天机门徒

    为躲避大师姐逼婚,陆然逃离山门,回归都市。他本低调,怎奈桃花劫缠身,连得数位绝世红颜青睐。只得做起护花使者,从此麻烦不断。机缘巧合,卷入一场布局数千年、意在颠覆整个修行界的大阴谋中。末法时代,英雄辈出。谁能斩荆棘、登仙门?——唯我天机门徒!
  • 柔软的佛光

    柔软的佛光

    本小说集为作者数十部短篇小说中的代表性作品,着力展示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形形色色普通人的生命状态,反映人们在时代大潮中的挣扎、泅渡、苟且、辉煌或毁灭,借此表达人性的复杂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曲折。作品的叙述看似随意自然,但铅华洗尽,不经意中表达出生命存在的理由与意义。
  • 血族恶女

    血族恶女

    月珂是个忧伤自卑的女孩,偏偏又很乖张,由于在一场意外之中,她的半面脸被毁了。由于面向恐怖内心自卑,月珂经常在学校忍受同学们的欺负。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救了一只受伤的蝙蝠,却也因此被卷进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自此命运之神向她狠狠的开了玩笑....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女孩月珂在一场意外中失去了自己最在乎的美貌,自此性格乖张自卑,经常被同学欺负。一次放学,由于月珂的善良不忍,救了一只受伤的蝙蝠,命运自此改变,再承受报复的快感和心里的孤寂的同时,月珂认识了那个与众不同的男孩,自此走向毁灭。。。。最终月珂才知道,能让自己相信的,只有自己最初的善良和男孩的心。
  • 名侦探柯南:仅仅为了你

    名侦探柯南:仅仅为了你

    工藤新一回来了,但他的冷漠却让兰始料未及。他们在组织的压迫下,能白头到老吗?
  • 小城碎事

    小城碎事

    总有些过往会被想起,而当下得你我又在干什么呢?
  • 宋末元初那些事儿

    宋末元初那些事儿

    南宋末年奸佞当道,朝政腐败。南宋面对着前有金的军事进攻,后有元的武力吞灭的形势,国势飘摇,岌岌可危……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开始实施南下攻打南宋的计划。公元1279年,在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统一全中国。《改朝换代那些事儿丛书:宋末元初那些事儿》让你回味宋末元初那段历史,感受历史的风云变幻,感受时代变迁,感受历史人物的风采。
  • 错惹霸少囚欢

    错惹霸少囚欢

    明明心有所属,却要被迫嫁于他人。为了家人,她还是选择了服从。却在新婚夜被人劫走。劫她之人正是自己日思夜想之人。可他怎么好像有所误解,竟说她是水性杨花的贱女人。还一直囚着她,夜夜索欢。直到未嫁成的未婚夫找上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goodbye,吸血鬼

    goodbye,吸血鬼

    本书是系列集小说,每个系列都是与众不用的,当然重点就是你们喜欢的禁欲系男神可以一次看个够啦!禁欲吸血鬼,不能喝血,只能吃草,噗!!什么鬼!恶魔是个呆萌货你见过?噗!!白衣校草暖男形象,千千君子范,飘飘欲仙范十足,可撕开伪善面具,实则是个腹黑学长!噗!噗!噗!而他们的女友......好心塞啊!
  • 后幻纪元

    后幻纪元

    地球,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美丽星球,却置身于沉寂而荒凉的宇宙。这个即是生命的摇篮,却也像是一把无法挣脱的囚笼,牢牢将人类束缚。和平是人类永恒的愿景,而现实却在战争中轮回,一场世纪之战,全球物种发生变异,把人类这个曾经的主宰拍落在尘埃之中,上古的猛兽跨越时间的长河于这个星球称霸,人类偏居一隅,苟延残喘,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山中少年出行,会遇见怎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