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00400000020

第20章 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1)

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

祖国在我心中

杜鹃啼血哭神州,海棠有泪伤秋瘦。

——李叔同《秋柳》

李叔同生存的那个年代,正是我们祖国的多事之秋。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领土上横冲直撞、肆无忌惮,稍后又是军阀连年混战,内忧外患,把偌大一个中国折腾得民不聊生,处处哀鸿遍野,多少人流离失所,身陷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这样一幅悲惨的景象,身为一个热血男儿怎能袖手旁观而无动于衷?于是李叔同奋笔疾书,继而东渡扶桑寻求救国之路,内心深处的大悲全都化作了拳拳爱国之心,就是在出家之后,他的寮房墙上写着“念佛不忘救国”的字样。李叔同的一生没有一刻不想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爱国之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传统美德。尽管生活经历、社会遭遇可能会给人造成种种创伤,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却一直是维系人们奋发图强的精神支柱。而对于那些对国家一片赤诚的人,历史也从不会把他们忘记。

爱国,从来就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首先从爱自己的邻居、宗族和家乡,爱生养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开始。国家,也经常被叫做“社稷”,社稷最初的含义就是古人祭祀的土神和谷神。爱国,属于一种知恩图报的感恩情怀。

究竟怎样算爱国呢?就是做对国家有益的事。哪些事情对国家有益呢?这需要自己拿出判断来,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能够不失国家的尊严,是不是对国家的发展强大带来好处。

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总体上是不矛盾的,俗话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想一想还不远的日本入侵下的中国百姓日常生活就知道了。这种国难当头的时候,保家卫国,抗暴御辱,一直是令人激赏的英雄,除了张自忠等抗日名将外,古代最著名的例子还有岳飞、文天样、戚继光、郑成功,等等。他们置生死于不顾,正如林则徐所谓:“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福祸趋避之?”东汉名将马援,不顾老迈,提出了“马革裹尸”的报国信念。书法大师颠真卿的家族以爱国著称,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力劝叛将李希烈归顺唐朝,而终于杀身成仁。革命女侠秋瑾,则以“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诗句,抒发自己为国为民、不怕牺牲的豪情壮志。

国家,并不是一族一姓的国家,所以爱国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忠于某一个皇帝老子。当敌人俘虏了明英宗以要挟明朝的时候,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毅然领兵抗敌,保卫国土。这是一个非常光辉的爱国壮举。即使国家危亡,覆水难收,不能一时扭转乾坤的时候,我们也不该丧失信心。顾炎武提出:“有亡国,有亡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的意思是:一姓一族的王朝更替是“亡国”,仁义闭塞、道德沦丧而至于失去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亡天下”。这句话将文化视为国家的命脉,极大地扩展了爱国主义的内涵。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不断激励着仁人志士为国奋斗。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诗人屈原、杜甫,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都是这种精神的光辉榜样。爱国爱家,目的就是为了国家自立和自强,不仅仅是军事的,还包括文化的、外交的、经济的等等。在和平时期,我们应该做的,像李叔同那样,时时刻刻把祖国放在心中,激励自己从自我做起。李叔同“念佛不忘救国”,我们不用念佛,只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在各行各业中努力进取即可。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应该善而待之昔日互残杀,而今共爱亲。何兮物与我,大地一家春。

——李叔同《冬日的同乐》

1928年农历十一月的一天,弘一大师在行船上看到一只老鸭被关在笼子里,据鸭主人说这老鸭肉可以治病,此鸭正是送给乡间病者宰杀食肉的。弘一大师听后,倍感老鸭之不幸。他于是恳请船主替老鸭乞命,并表示愿意用三金赎老鸭。在他的救助之下,老鸭终于免其恶运,随大师一同下船。事后,弘一大师特意让丰子恺将老鸭的造型绘出,一并收入《护生画集》。弘一大师为此画的题词是:“罪恶第一为杀,天地大德曰生。老鸭札札,延颈哀鸣;我为赎归,畜于灵囿。功德回施群生,愿悉无病长寿。”

弘一大师对待护生的态度可谓郑重之极。夏丏尊先生在十年后有这样的回忆:“犹忆十年前和尚偶过上海,向坊间购请仿宋活字印经典。病其字体参差,行列不匀,因发愿特写字模一通,制成大小活字,以印佛经。还山依字典部首逐一书写,聚精会神,日作数十字,偏正肥瘦大小稍不当意,即易之。期月后书至刀部,忽中止。问其故,则曰:刀部之字,多有杀伤意,不忍下笔耳。其悲悯恻隐,有如此者。”

方才说起《护生画集》,有必要多言几句。

1927年秋,弘一大师和他的学生丰子恺酝酿了一个弘扬佛法、鼓吹仁爱、劝人从善戒杀的大计划——编绘《护生画集》。大半个世纪以来,《护生画集》在佛教界内外广泛流传,影响十分深远,为宣传佛教、弘扬佛学、培养爱心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虽然禁止杀生只是佛教的清规戒律,但是反映到现实生活中,这个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人性天性、良心悲悯、人本和功利、生态平衡等等问题,我等凡夫俗子不可不察。

要把这些问题说清楚,先来看一个故事。

事情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正是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食物极其短缺,周围能入口的东西都已成了腹中物,可还是不断有人饿死。于是,有人提议上山找吃的。

1960年,饥肠咕噜的人们围了两个山头,要把这个范围的猴子赶尽杀绝,不为别的,就为了肚子,零星的野猪、麂子已经解决不了问题,饥肠辘辘的山民把目光转向了群体的猴子。两座山的树木几乎全被伐光,最终一千多人将三群猴子围困在一个不大的山包上。猴子的四周没有了树木,被黑压压的人群层层包围,插翅难逃。双方在对峙,那是一场心理的较量。猴群不动声色地在有限的林子里躲藏着,人在四周安营扎寨,时时地敲击响器,大声呐喊,不给猴群以歇息机会。三日以后,猴群已经精疲力竭,准备冒死突围,人也做好了准备,开始收网进攻。于是,小小的林子里展开了激战,猴的老弱妇孺开始向中间靠拢,以求存活;人的老弱妇孺在外围呐喊,造出声势,青壮进行厮杀,彼此都拼出全部力气浴血奋战,说到底都是为了活命。战斗整整进行了一个白天,黄昏的时候,林子里渐渐平息下来,无数的死猴被收集在一起,各生产队按人头进行分配。

那天,有两个老猎人没有参加分配,他们俩为了追击一只母猴来到被砍伐后的秃山坡上。母猴怀里紧紧抱着自己的崽,背上背着抢出来的另外猴的崽,匆忙地沿着荒脊的山岭逃窜。两个老猎人拿着猎枪穷追不舍,他们是有经验的猎人,知道抱着两个崽的母猴跑不了多远。于是他们分头包抄,和母猴绕圈子,消耗它的体力。母猴慌不择路,最终爬上了空地上一棵孤零零的小树。这棵树太小了,几乎禁不住猴子的重量,绝对是砍伐者的疏忽,他根本没把它看成一棵树。上了树的母猴再无路可逃,它绝望地望着追赶到跟前的猎人,更坚定地搂住了它的崽。

绝佳的角度,绝佳的时机,两个猎人同时举起了枪。正要扣扳机,他们看到母猴突然做了一个手势,两人一愣,分散了注意力,就在犹疑间,只见母猴将背上的、怀中的小崽儿,一同搂在胸前,喂它们吃奶。两个小东西大约是不饿,吃了几口便不吃了。这时,母猴将它们搁在更高的树杈上,自己上上下下摘了许多树叶,将奶水一滴滴挤在叶子上,搁在小猴能够够到的地方。做完了这些事,母猴缓缓地转过身,面对着猎人,用前爪捂住了眼睛——

母猴的意思很明确:现在可以开枪了……

母猴的背后映衬着落日的余晖,一片凄艳的晚霞和群山的剪影,两只小猴天真无邪地在树梢上嬉戏,全不知危险近在眼前。

猎人的枪放下了,永远地放下了……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猎人在瞬间改变了初衷?是至高无上的生命的权利,是尚未泯灭的良心的发现。众生平等,生命的权利属于世间所有的生物。

人权往前推演一步,就是动物权,就是承认众生平等,承认动物也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于是,人本主义被质疑,人权受到挑战。凭什么以人为中心,以人的意志和利益来规定这个世界的秩序?凭什么以人的无节制的欲望,来剥夺动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尊重动物们对生存和福祉的追求,对痛苦和死亡的恐惧,素食主义就作为一种伦理原则被提出,动物保护组织就应运而生,对动物的虐杀就更被视作野蛮和卑劣了。

在世俗社会中,关于杀生的伦理原则,应该是把需求量降到最低,把猎杀量降到最低。不是绝对禁止杀生,而是尽可能减少杀生。尽可能减少杀生,不仅是为了“可持续发展”,使我们明天还有生可杀,而且是基于“众生平等”的伦理,认识到杀生就是作恶。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我们不得不杀生。那是我们不得不作的必要的恶。或者说,必要的作恶不算作恶。或者说,理性的作恶恶中有善。

是的,理性的作恶,恶中有善!因为并不是每一粒生命的种子都有发育的权利,并不是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有继续生长和繁衍的权利。如果每一粒鱼卵都不受伤害地发育成鱼,不出几代,整个地球水域就会变得拥挤不堪,最终成为一切水生生物的坟场。如果每一枚鸡蛋都不受伤害地孵化成鸡,如此蛋生鸡、鸡生蛋,不出十年,地球上的所有空间就只剩下了鸡,进而成为鸡的墓地……所以,杀生是恶行,也未尝不是善举。

对于人类,对于世俗社会,其原则底限当为:可以杀生,但不要超出你自己的生存需求,不要危及被食用者的物种生存,不要赶尽杀绝,不要暴殄天物,不要无端地残害生命,也不要为满足自己那点好奇心或小情趣,就去囚禁生命,包括动物园囚禁众多珍禽异兽和市井人家囚禁一只相思鸟。

是的,也许我们做不到李叔同所提倡的绝对不杀生,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世界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发展到今天,是一个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一个物种的存在和自然灭亡都有其自身的理由,所以对其他物种的索取应适可而止,对于那些以恣意妄为、残暴贪婪以杀生为乐,以杀生为谋利手段的人,请以下面一首诗自勉、自重:“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慈悲济世离不开一颗善良的爱心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李叔同《格言别录》

李叔同自幼生活在一个积善之家,其父便是天津卫有名的李善人,家里连年开粥场、施善财。李家虽是富豪之家,但在穷人中间的口碑却甚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这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李叔同自然有一颗善心。

长大后的李叔同继承了其父遗风,处处以与人为善为人生信条,救人于苦难之中的故事数不胜数,特别是出家以后,更是普渡众生当成了毕生所愿。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形容李叔同的话,根本不需什么多么华丽的词澡,只需一个词:善良。

善良是一种美德,是从灵魂深处散发出来的照亮人间寒夜的人性光茫。从善良的人身上,我们能感觉到温暖,更能体会到生命美丽和灿烂。

善良是犹如泥土使万物生长。它丰富了人类的灵魂精神世界,提升了人性的高度。

尽管善良常常意味着付出,但与人为善的精神还是被我们的祖先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很简单的道理,因为大家都说:好人才有好报。

北宋初年,大将曹彬率军攻打南唐不妄杀一人,体现了仁者爱人的儒帅风范,被传为美谈。在宋代佛教和道教都很有地位,教徒们往往用曹彬的故事来告诉人们:多做好事,好人才有好报,这不是空话套话,而是有实例为证。

当时曹彬围攻南京半年多,连秦淮河、白露洲、西门水寨都占领了。到最后,只要一仗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攻进金陵——南京城了。在这紧要关头,统帅曹彬突然生病了。生的什么病呢?大家都着急,副将潘美,先锋曹翰等都去探问,大家纷纷主张找募某医生。曹彬说:“不必了,我患的是心病,医生治不好的;只有你们各位能治好我这心病。”

大家都很着急,究竟做些什么能治好统帅的心病呢?曹彬说:“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打进南京的时候,任何人不得滥杀无辜,也不许奸淫掳掠。大家能不能做到?”一班将领们回答:“只管统帅吩咐!”曹彬说:“嘴上这么说说可不行,大家必须要发誓遵从命令才行。”于是将士们就发誓决不在南京城内随意杀掠。

随后,曹彬下了攻击令!

曹彬为什么一定要大家发誓后才开始攻城呢?因为他知道潘美和曹翰好杀,都不好控制。在授命打江南的时候,赵匡胤曾要求曹彬尽可能少杀人,对南唐皇帝李煜一家,务必要保全。曹彬当下既不抗拒命令,也没有明确的答复,只是问:“副将是谁?”赵匡胤马上懂了他的意思,立刻召见了潘美、曹翰等人,当着大伙的面,把自己随身用的一把宝剑交给曹彬,告诉他说:“你拿着这把剑,就等于我本人在场一样,凡是手下不听命令的,只管军法处置。先斩后奏,一切由你全权做主。”他一边对曹彬说,一边把眼角撇向潘美、曹翰。吓得这些人汗流浃背,赶紧说:“末将听命!”

曹彬、潘美等破城以后,李煜无可奈何,穿着白纱衫帽,亲自向曹彬投递降书。

同类推荐
  • 白朴全集

    白朴全集

    本书收录白朴所有存世的词、杂剧、散曲及《元曲大家白朴》等评介文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全面研究白朴及元代文学戏剧的的参考书籍。
  •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大鼻子的小男孩出生了,被“生存本能”害惨了,打针可以哭,为什么愿意上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穗花幼儿园的“三浴”锻炼,吃饭问题,不爱吃蔬菜,钻桌子与做客礼仪,一瓶汽水:“小气”与“大方”,妈妈,我长大了要和你结婚,妈妈,我不要你老等!
  • 美洲现代作家作品泛读

    美洲现代作家作品泛读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读者精品——年轻思绪

    读者精品——年轻思绪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自己是长子长孙,所以不到十一岁就说起媳妇来了。那时对于媳妇这件事简直茫然,不知怎么一来就已经说上了。
  • 抗战救护队

    抗战救护队

    一部恢宏的抗战救护史册,一卷现代的水浒聚义传,一座壮丽的医护英雄群像,一曲大爱的人道主义颂歌。《抗战救护队》在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著名作家杨义堂的一部反映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历史、塑造红十字民族英雄的30万字的长篇传记文学《抗战救护队》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抗战救护队》该书记述了一段被岁月掩藏的真实历史。抗战军兴,北平协和医学院执行院长、著名生理学家林可胜把妻儿转移到新加坡,回国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并组建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美国医药助华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在资金、药品和器材等方面给予他们大力支持。
热门推荐
  • 筑梦优婆夷

    筑梦优婆夷

    这是一部小人物通过做梦,达成自己成为各种奇异能力及预见各种未来事物的体验,特殊的梦境有着特殊的原因,究竟谜底是什么?
  • 烂片影帝

    烂片影帝

    他是新晋影帝,票房福星,娱乐圈曾经最炙手可热的男星。无数吃瓜群众眼中的未来巨星。是竞争对手的眼中钉,也是年轻流量心中的拦路虎。他的星途坦荡到几乎没有人担忧他的未来。但现实很快就打了所有人的脸,这位影帝福星忽然开始发了疯似的狂接烂片,一部部作品口碑雪崩,甚至一度包揽评分网站倒数前三,堪称历史第一烂片之王。
  • 所多玛的咒语

    所多玛的咒语

    期刊著名作家水湄伊人的最新力作《所多玛的咒语》,以严谨苛刻的态度,倾尽心血,打造精品,集惊悚、悬疑、魔幻为一身。经典唯美,飘浮诡异,悬疑惊悚及古埃及文化的深度魅力,对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永远的古老的诱惑。母亲的离奇死亡,诱发了女孩叶苇对于自己前世今身之谜的探究欲望。殊不料,命案一再发生,一桩比一桩诡秘,死者竟全是处女座的男性。古老的咒语在灵验中…
  • 沫之路

    沫之路

    李小沫毕业后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打工。本来只是打算在这个城市长长经验跟见识,没想到在这个城市一待就是很多年;尝尽了酸甜苦辣,经历了人情冷暖,感悟了世间百态。
  • 何日是末世

    何日是末世

    广告公司的小销售高格,和游手好闲的公子赵四面临末世,人类濒临灭亡,小人物又如何能活下去。希望和梦想支撑着他们,而信心和毅力才是决定未来的武器。一步一步,从活下去开始,到活的更踏实更安全,高格和赵四一起跟这个末世抗争着。一天一天,从武汉开始,到占领基地,大家一起创造着自己的净土。一个一个,从高格和赵四、刘小伟三个人开始,到拥有几千万人的国中之国,说不清是高格创造了新世界,还是这满是鲜血的末世创造了高格。因为第一次发小说,所以排版和分章节部分有些问题,包括题目我都是随便写的,经过两个星期的实验,表示还有人看。所以,决定增强润色,丰富剧情及人物性格,多谢各位的支持,稍后会修改名称后发出,如果编辑看见,请直接删除本书。多谢多谢。
  • 旋图

    旋图

    天人合一论——我是谁的尽头是生命的开端,生命的开端是宇宙。献给祖国70周年的礼物
  • 知恩图报的感恩故事

    知恩图报的感恩故事

    本书从众多的故事中精选出来短小精悍、启迪深刻的感恩故事,适合青少年阅读,篇篇贴近现实,触摸生活,情真意切,是培养青少年美好心灵和爱心不可或缺的好书。
  • 半神大陆

    半神大陆

    半神大陆,每个人出生满十六岁就可以学习一种新能力,半神!半神操作系统主要依靠个人性格随机定格。而与冰狮共同长大的叶邵寒身体明显比普通人不同五岁时直接解锁了这个技能。
  • 给自己的青春打九分

    给自己的青春打九分

    初来乍到,多多关照,我相信一切都是美好的,只是我们忘了去品味
  • The Federalist Papers

    The Federalist Pap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