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00400000006

第6章 度量如海涵春肓,气概如乔岳泰山(2)

孔融的父亲听到这句话,直夸他说:“这么小就懂得礼让,真是爸爸的好孩子,好孩子!”

孔融后来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人物,这应该与他从小懂得谦让的品格有直接的关系吧?

列子在《列子·天瑞》篇中写道:“若是聪明的人计算利害,估量虚实,揣度人情,所得一半,所失也一半。若是不聪明的人,不计算利害,不估量虚实,不揣度人情,所得一半,所失也有一半。计算与不计算,估量与不估量,揣度与不揣度,有什么不同?只有无所不估量,则完全成功而没有失败。”让人不是怯懦,“让”,中有道,“让”中有术。

《菜根谭》中说到:“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这句话旨在说明谦让的美德。在道路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只要心中经常有这种想法,那么人生就会快乐安详。所谓谦让的美德绝非一味地让步,不要忘记精确的计算:即使终身的让步,也不过百步而已。

凡事让步表面上看来是吃亏,但事实上由此获得的必然比失去的多。这是一种圆熟的,以退为进的做法。为什么要退让呢?书中说:“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去不远,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远,务知三分之功”。“人情翻覆似波澜”。今日的朋友,也许将成为明日的仇敌;而今天的对手,也可能成为明天的朋友。世事一如崎岖道路,困难重重,因此走不过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就是宽阔的道路也要给别人三分便利。

在社会上,无论说话也好,做事也好,不肯给别人一点余地,不愿给别人一点空间,往往只为了“争一口气”,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琐事,非要大费周章的。坚持己见、互不让步,结果小事变大事,甚至搞得两败俱伤,又是何苦?

人在世间若是不能忍受一点闲气,不肯给人方便,让人一步,往往使自己到处碰壁,到处遭逢阻碍;不肯给人方便,结果自己到处不方便。

如果大家都能像李叔同那样,在自己面临危难之际,还能想到他人的需要,把自己急需的福利让于他人,那我们的社会不就早变成了“美好的人间”?或许让大家都做到这一点会很难,但最起码,我们平常在语言上能不能让人一句?能不能给事情留些许回旋的余地?

谦让,多发生于竞争情境,谦让能使矛盾化解,争斗平息,对手变手足,仇人变兄弟。谦让是避免斗争的极好方法,无论对个体还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如果得理不让人,让对方走投无路,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是“不择手段”,这对你自己将造成伤害。好比老鼠关在房间内,不让其逃出,老鼠为了求生,会咬坏你家中的器物。放它一条生路,它“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的利益造成损害。

对方“无理”,自知理亏,你在“理”字已明之下,放他一条生路,他会心存感激,来日自当图报。就算不会如此,也不太可能再度与你为敌。这就是人性。

得理不让人,伤了对方,有时也连带伤了他的家人,甚至毁了对方,这有失厚道。得理让人,也是一种积蓄。

人海茫茫,却常“后会有期”。你今天得理不让人,哪知他日你们二人不会狭路相逢?若届时他势旺你势弱,你就有可能吃亏!“得理让人”,这也是为自己以后做人留条后路啊!

以宽宏坦荡之心

应对他人之险恶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李叔同《格言别录》

1925年,李叔同应然庆法师之邀,前往上虞法界寺挂褡,住在一套供比丘净修的禅房,一明一暗。外间供养佛祖,里屋为比丘寮房,是一处极为安静的地方。但是李叔同在这里却是体格日衰,尤其是鼠类搅扰,令人昼夜不宁。

一天夜里,李叔同洗笔掩卷,吹灭了油灯,刚想睡觉,这批山鼠就像进入无人之境,在寮房里上窜下跳,你咬我追,吱吱乱叫。已是深夜十二点了,大师披上海青,拖着草鞋,点燃小油灯,上上下下照了一遍,“啊!”了一声,不禁大惊失色,山鼠不仅把在俗弟子刘质平为他刚做的新僧衣咬了几个洞,竟连佛像的手足,也啃得像大菠萝一般,坑坑凹凹;这还不算,竟敢在如来佛的手心里拉了许多的黑色粪便。

“罪孽!罪孽!”李叔同喃喃自语着,心中很觉得难过。小小鼠类竟然凌辱佛祖!既不能“杀生”,又要避其烦扰,奈何?他举灯伫立着,一动也不动。

“啊……有了。”李叔同眼睛一亮,心想:“记得昔贤有‘畏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之说,何不以饲猫之饭饲鼠,可免鼠患矣……”于是,吹灭了灯,回到寮房睡下,任其山鼠翻天。

翌日,小沙弥送来了早斋。自己在未吃之前,先把饭菜的大半撒于佛下;午斋照样。如是早中两餐,每日如此。果然,山鼠渐渐被驯服了;每日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开饭”,再也不去乱咬衣服了,再也不爬到佛爷头上拉屎了。

从此,彼此相安无事!

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人对我不善,我以暴制暴,以恶制恶,反过来他人也如此不开面,那我们的生命岂不要在无穷无尽的仇杀中度过?

佛法讲究的是以德报怨,你以怨对我,我以德对你。所以在这里李叔同用自己和老鼠之间的一段“斗争”告诉你这样一个道理: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关于此,有一个很经典的佛家故事:

过去,有一位国王带领许多妃嫔、宫女到郊外游戏打猎。途中,国王追逐野兔走远了,妃嫔们于是在树林中等候。

妃嫔们看到一位修道者正在林中沉思,于是向他请教。国王回来之后,责备她们与陌生人说话。

“我不过是指导她们学习忍辱的精神而已。”修道人安详地回答。

“哈哈!你自命为忍辱的人吗?我倒要试试你的忍辱修养。”说着,他挥剑将修道者的手臂斩断。

“现在,你该愤恨了吧!”国王得意地说。

修道者虽然痛苦,仍然和缓地看着他,回答:“我不愤恨。怀恨只有冤冤相报。将来我成道后,一定要来度化你,以了结这段业缘。”

慈悲心在他的神态中表露无遗。国王感动极了,跪在地上,深深后悔。

修道者以德报怨的精神,充分显示他崇高的修养。

这位忍辱仙人,正是释迦牟尼佛的前生。

佛陀说“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们也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可是又有多少人理解蕴含其中的博大的智慧?冤冤相报是多少痛苦的根源,佛陀让我们放下怨恨,就是给我们指了一条通向幸福的光明大道。这不是一句空话,有实例为证。

在一个偏僻山间,住着一个被病痛折磨的老人,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世,就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他对长子说:

“弟弟还幼小,要好好爱护他,尽兄长的责任。”

没几天,老人家离开了苦恼的世间。

三年后,哥哥结婚了,娶了同村的女孩子,妻子看丈夫厚待弟弟很不顺眼,所以经常对丈夫说:

“我看还是让弟弟自己去谋生吧!”

爸爸临终的遗言,哥哥不敢忘记。所以每当妻子对他说这一类的话,他就转过头,掩住耳朵。

但日子一久,在妻子的影响下,哥哥也嫌恶起弟弟来了。

一天,哥哥照妻子的指示,把弟弟带到离城很远的尸陀林。

按照当地的习俗,人死了将死尸抛弃在这儿,由鸟兽去啄食。林内非常幽暗,白骨遍地。深远处,有一棵古老的柏树,高及云霄,遮住了整个山谷。哥哥取出绳子,将弟弟绑在粗大的枝干上,说道:“不是我残忍,说实在的,你带给我许多麻烦。”说完掉头奔跑回去,不顾弟弟悲惨的哀求声。

天暗下来,一片漆黑。虎、狼、狮、豹陆续出现,无数只凶恶的兽眼,发出贪狠的蓝光,逼近柏树。树上的弟弟极力挣扎:“救命呀!救救我吧!”他发狂似地叫着。

恰好途经此地的佛陀听到了呼救声。

“可怜的孩子,下来吧!”佛陀对着树上的孩子说。那孩子下来后抬头仔细一看,一位高大庄严的人在他面前,慈和地微笑着。

“您是?”过度的惊奇使他不知怎样才好。

“我是佛陀。”

“噢!佛陀!我愿像你,做佛陀,自救救人!”弟弟五体投地向佛陀叩拜。

于是佛陀带他回王舍城。从此,弟弟在佛陀的僧团修学,听闻佛法,不久便证得果位。

弟弟证道以后很想念哥哥,他对佛陀说道:“佛陀!哥哥虽曾危害我,但我因此得到佛陀的引渡,所以我想去度化他。”

“很好!我很嘉赏你这种心意。”

于是弟弟返回哥哥的家里,嫂嫂看到他赶紧躲到房间里去。她想弟弟一定是来报仇的。

“哥哥!嫂嫂!你们不必躲避,我一点也不记恨,反而要感谢你们。我因你们遇到恩师佛陀;我是特地来致谢的,希望你们也能够学佛早日离苦。世间上的财物、生命都是无常的,终有一天将离开我们;但是在佛法里,可以获得无价的财宝和快乐。”

这番话,使夫妻俩如梦初醒,他们鼓起勇气对过去忏悔。于是,兄、弟、嫂嫂三个人并肩走向佛陀住的竹林精舍。

从以上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佛教的以德报怨是要有忍辱功夫的。而佛家推崇的忍辱是一种强毅的忍力,不但可以成就世间的大事业,就是出世间的一切善法,也无不靠它完成。所以释迦牟尼佛陀曾经教诫弟子们说:“世间最有力者,为能行忍辱之人。”因此,忍辱绝不是屈服于恶势力之下的一般懦夫行为,更不是含恨于心而不敢怒形于色的无力反抗,佛教的忍辱,是通过了缘起的真理,而以慈悲心为基础的,是不怀怨恨,不存报复,进而感化和度化对方,就是以德报怨。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贵在和谐,如果谴责别人的小过失,念念不忘别人的旧恶,将使我们的心受到挟制,心眼狭小,更造成自己与别人相处时的潜藏危机,为自己树立更多的敌人。相反,一个讲忠恕待人之人,心胸开阔、宽恕仁爱,他自身的修养不但臻于完美,与他人之间也是一团和气。

“爱产生爱,恨产生恨”,懂得用宽容的心去看待仇恨自己的人,甚至能帮助对方摆脱危险,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不计前嫌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是一种处理彼此积怨的好方法。不论在同事之间,还是在家人亲友之间,采取捐弃前嫌的言行,不仅有利于化解已有的矛盾,恢复和发展人际关系,而且有助于塑造自身良好形象,赢得舆论好评,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氛围。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喃喃

    喃喃

    行者多多继续她漫长而美好的心灵旅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多多将视角放在旅行途中那些不经意的人和事上,虽然不经意,却让人久久不能遗忘,也许,这就是佛教所说的缘分。
  •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3册)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3册)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是罗曼·罗兰的传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描写了音乐天才约翰·克利斯朵夫与自身、与艺术、与社会斗争的一生,从少年时代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社会与艺术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友情与爱情的悲歌,到差点被生命的大难关摧毁,但最终达到清明高远的境界。约翰·克利斯朵夫虽然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性格,但是他对于生命、艺术却有着极大的热情,即使遭到误解,仍然保持着真诚的心,坚韧、勇敢地斗争。
  • 我可能得抑郁症了!

    我可能得抑郁症了!

    一个患有重度抑郁症兼焦虑症的创业女性,被爱人抛弃、被合伙人欺骗陷入生活谷底时,遇到了暖男骆无穷,一起展开了一场关于如何保住公司并与抑郁症对抗的傲骨之战。
  • 寂寞深处的风景

    寂寞深处的风景

    西海固永远是一块出产优秀诗人的沃野,这其中的奥秘大概与地气、方言、接受力等诸多现象有关。特别是文化的冲突更容易在一个诗人的笔下产生灵性,更容易在灵魂的层面上叩问自我。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欢乐极兮

    欢乐极兮

    夏由敖曾无数次诅咒自己从父亲那继承的血,诅咒与父亲如此相像的自己,但命运不会因为他的意愿而手软,身为异类的子嗣,他最终必将与命运厮杀,胜生败死,再无他路可走
  • 榴莲之魔

    榴莲之魔

    中文名“榴莲”并非源于“流连忘返”,“榴莲”是外来词汇,同“咖啡”一样是音译词,让你吃完以后‘流连忘返,想要之意’。魔,欲望之意。只要是人,心中都存在着。魔,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心存底限自由之故。
  • 魔帝的宠妃

    魔帝的宠妃

    一切,只因她那个红衣女子一个皇帝,擎沧澜给予她万千宠爱一个魔域之王,凌沐渊两个出色的男子皆倾心与她她,一个外姓郡主从小与太子擎沧澜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缘起缘灭那三生石上的誓言她是为谁而刻,当初的年少轻狂那时起便以注定是真爱
  • 魅上绝色王爷:傻妃绝代

    魅上绝色王爷:傻妃绝代

    她是江湖第一冷魅杀手,洞房花烛却替人代嫁,他狠狠的捏着她的下巴,“本王真期待一个傻子在身下承欢的模样?”一纸休书沦落下堂弃妃,真相大白才痛苦悔恨,得到的却是她带着未出世的孩子坠落悬崖?江山为谋,才得知良人不在,拱手山河能否换回一世温柔?“娘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江山固然重要,却远不及一个你,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 武斗万古

    武斗万古

    武之一途,与天斗,与地斗,斗战苍生!唯本心依旧,方能成就万古至尊之位!少年萧晨乃炎阳镇萧家百年不遇之天才,确因神秘星辰入体从此天才变废物,看其如何在这精彩的世界中鱼跃龙门,成就不败神话!这是墨洁写的第一本小说,不好之处还望见谅,也希望书友们不吝赐教。
  • 海盗联盟

    海盗联盟

    带着圣旨口的少年,十五岁时被人诬陷为盗贼而遭到除族;在越南战场上,他为西山政权出生入死抗击法国人训练下的南越军队;在东南沿海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海盗联盟,然而,他不想做盟主,他要当皇帝。
  • 破界逆修

    破界逆修

    一个人小村落中少年,为就自己的母亲,与妻子,逆天而修
  • 三千醉梦深

    三千醉梦深

    三千浮尘一场空,醉过伤过都是梦。三千浮尘的世界,男主岚烛和师傅柳凡一同踏上了修行之路。
  • 好奇心捡老婆

    好奇心捡老婆

    什么?自己喜欢的歌手居然问她要不要做助理?!天掉馅饼啦!什么?自己的老公居然是大老板!?为什么好事一件接着一件,难道是自己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已经习惯了自己老婆经常花痴的望着自己发呆,伸过手去帮她接口水“亲爱的,你的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