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公布了政府干部要登记财产,出国到境外发财的高干子女们也要有个交代。这是好的,领导高层开始认真抓了,是不是真正能推得动呢?还得看实际行动和效果,并不是纸上谈兵所能解决的。
总之,不抓“干部腐败”,一切都是白说!
政府高官腐败就是党的作风腐败的具体表现。
“上梁不正下梁歪”,基层是上行下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基层无作为,群众对政府和党的领导才堆积了太多的非议。
是该认真对待了,再不抓,让人又想起那句老话: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祈愿玉树同胞同心协力,自力更生,战胜天灾,重建家园。
(2010年4月21日)
长相思祈玉树
——颂嘉那嘛呢祈福玉树人民《长相思》二首
(一)
山之巅,水之源,
大地咆哮夷家园,
五更全无眠。
风更劲,雪横飞,
满目疮痍你依然,
玉树圣地坚。
(二)
歌之乡,舞之源,
神奇家园莫悲伤,
深夜万兵涌。
哭泣轻,脊背挺,
嘉那嘛呢石经奇,
祈福万世宁。
说明:
“嘉那嘛呢石经”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结古镇新寨村。是藏传佛教高僧第一世嘉那活佛多得松却帕旺创建。
“嘛呢石”是藏族群众在普通的白色石头上刻写经文以及各种佛像和吉祥图案,并饰以五彩而制成的。虔诚的僧侣信徒们不断堆放石经,其规模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大。
目前已经形成一个东西长三百米,南北宽八十米,高四米,占地面积二点四万平方米,包含二十五亿块嘛呢石的石经奇观城。
(2010年5月5日)
灾难后的思考
我们国家灾难之后该作思考……
二〇〇八本该是激情四溢的一年,但接二连三的灾难,让我们刻骨铭心。
此时此刻,如果有部记录这段历史的电影,不仅能将历史定格,更能让我们时刻记住这感动的力量!虽然我们谁也不想重温那些惨烈的场景,可是我们却不能忘却灾难中民众的凝聚力。灾难的背后是中国人紧紧地靠在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国家把人民放在头顶,人民就把国家装在心里。
我想这句话说出了许多人想说还没有来得及说的肺腑之言。是的,这段历史我们绝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它将永远镌刻在每个老百姓的心头,也必定永远镌刻在国家的丰碑上!
这一段历史的定格,将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定格,将是“多难兴邦”的定格,灾难使中华民族更加的坚强;将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又奋勇前进的时刻,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团结,再前进,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某些西方国家来说是预料之外的。
他们对中国的悲愤、坚强、团结、发展,横竖就是看不顺眼,本来聪明算尽在捣乱,企图借机会压迫中国,但是,他们大失所望了。
近日,美国一位著名军事专家在报纸上发表评论文章称:“中国人一瞬间由一盘散沙凝聚成钢板一块,真是太可怕了!”“东方雄狮现在不仅已经睡醒站了起来,而且已经奔跑了起来!”自从5·12地震发生的那一瞬间开始,所有的中国人空前地团结了起来。上到政府,下到每一个普通的民众,都自发地行动了起来。人民解放军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一致和速度,近乎疯狂的救人。政府主席和总理更是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为灾区群众分忧解难,为部队官兵加油打气。而所有中国人,更是掀起了募捐的风暴,上到大的企业家,各类明星,下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和下岗工人,无不慷慨解囊,踊跃奉献,以前所有的各种不满和牢骚都被抛弃到了一边,整个华夏大地现在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最后这位专家不无懊丧地说:“以前总弄不明白朝鲜战争为什么会失败,通过5·12地震,这个答案真是一清二白,跃然纸上。”
其实,他们还是不明白,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脊梁,才是最高的传统美德。他们哪里懂得这些?
难道这些不该被真实地记录吗?我想电影工作者、新闻工作者,会有真实的记录,只不过稍加剪辑就是了。
至于是不是要拍成电影,那倒是值得商榷的。据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中影集团韩三平董事长就以他特有的嗅觉,在第一时间与导演尹力通话,商议投拍一部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影片,双方一拍即合。随即在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之内,由韩三平董事长牵头,并紧急组织人员设备,成立了摄制组,暂定名为《汶川》的电影已经在紧张的拍摄中。(五月二十一日中国新闻网)
峨影集团也准备拍摄一部名叫《汶川时间》的电影,同时,峨眉电影还和西部电影集团联合拍摄电影《5·12北川不相信眼泪》,除此之外还有全国电影集团、制片厂联合拍摄的“抗震救灾”纪录片,这样算起来已经有四部“汶川电影”在酝酿拍摄了。
坦诚地说,灾难片子不好拍,也不宜及时拍,虽然我不懂电影。
因为在灾难之后,幸存者的心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抚慰,心理状态还没有得到恢复,在震后许多困扰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拍摄这类题材的影视片是很残忍的。
如果那些地震后幸存的兄弟姐妹,在短时间内再次看到电影中重现的地震场景,他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可以想象他们的心理状态吗?
如果在灾难之后,有人迅速拍摄相关题材的电影,看起来可能很有时效性,但是除了纪录片以外,灾难题材故事片的宣传作用可以肯定不小。大家还记得吧?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三年之后才有了第一部电影《蓝光闪过之后》,是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的,影片记录了地震中感人的场景,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所以说电影工作者在灾难面前不是没有事可做,而是必须选择好的时机去做,反映灾难的艺术作品是能打动人们心灵的,是有价值的。
那么我们在灾难之后首先应该思考的重点是什么呢?我想,灾后重建工作,将是第一位的。
也就是说:
一要规划先行,统筹安排。就是要心中有数,有一个通盘考虑,科学制定灾后重建规划方案。明确重建目标,确保重建任务按期完成。
二要分清缓急,突出重点。就是有主次缓急之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以修复重要基础设施、恢复农业生产、保障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
三是自救为主,政府支持。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自救的力量。有关企业要集中力量开展恢复重建工作。政府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给予积极支持。
四是地方为主,中央补助。地方各级政府是本地区灾后重建的责任主体,中央再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优先支持修复受损严重的基础设施,优先支持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事项,优先支持灾情严重和财政困难的地区。
锦涛总书记说的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2008年6月12日)
写给天堂母亲的一封信
《写给天堂母亲的一封信》是今天《解放日报》第一版刊登的一篇《动感回眸》文章。作者:陶星,《解放日报》记者顾学文。
我是流着泪水读完这篇文章的。虽然老话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也不敢自称是历经风霜,但“如何做人”始终是触动我心灵的一根针尖。
我想在中国大地上,像陶星这样的孩子很多很多,但也不是遍地皆是。不少青年人经过高等教育之后,依然对中国历史不甚了解,依然显得有些浅薄、张扬,喜欢宣泄、挥霍,“孝道”二字在脑海之中很淡;虽然已经有些经济建设的知识,并且自己有“满腹”之感,但是对如何做人可能还是个“贫困者”。
我在网上曾向朋友“香茗溪韵”推荐刘和刚唱的歌曲《父亲》,我说刘和刚唱这首歌曾获民族唱法第一名,当时评委张也泪流满面,著名歌手张也是孝女,曾为照顾病重的父亲两年多没有出来唱歌。其实我这位好友也是孝女,她照顾年迈老母亲的安排是雷打不动的。她听了歌曲《父亲》之后感慨颇多,她说:“你推荐的《父亲》真的好,歌手唱的情真意切,让我泪眼迷离,我想到我的父亲,想到普天下的父亲,应该都是这样,儿女能够体会到的却不是这样,很多对父母都是要求不断,埋怨不断,儿女哪天能懂啊?父母情大过天!”讲的好啊!我想了很久很久……
今天之所以转载《写给天堂母亲的一封信》,并不是希望青年人都像陶星一样,他的父亲毕竟是早亡,他的母亲毕竟是残疾人。如果都像陶星,那中华民族不都是不健康的人吗?不是,绝对不是这个意思。唯一的希望是:重视学会做人。
《解放日报》记者顾学文《感动回眸》:
“陶星十四岁那年,他的爸爸不幸去世了,从此他就一直照顾着妈妈。妈妈又聋又哑,智商只相当于两三岁孩子,还患有癫痫病,可他从不嫌弃,从未抱怨,而是带着妈妈一起上学,从十四岁到十四岁。”
“妈妈从没有给过他母爱,妈妈也从没有回应过他的呼唤,‘可妈妈生了我,她是我的妈妈呀!’”
“这位生于一九九〇年的少年,践行着至真至纯的孝道,站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爸爸去世了,留下两万元的债务。妈妈不知道悲喜,兀自笑着。从此,陶星一边照顾妈妈,一边继续求学。”
——以上摘自本报去年九月二十一日“公民道德宣传日”特刊《一位少年带着病母去上学》一文。而今,这个春节前,妈妈又永远离开了陶星。记者顾学文辗转联系到在乡下外婆家过年的他,知道了这样一篇于大年夜里写下的日记,一封写给天堂母亲的信……
陶星《写给天堂母亲的一封信》原文:
妈妈:您好吗?
刚刚给外婆洗好脚,让她睡下。新年快过完了,鞭炮声渐渐远了,乡下的夜晚重又安静起来。我想您,妈妈。
十八年的母子缘,因为您的病,我们从来没好好说说话。但是以前,即使您听不懂,我也可以对着您,说说生活的琐事,学校的趣事,还有儿子的心事。可现在,您走了,不在了。这第一个没了您的春节,妈妈,我心里有好多好多话。
五年前,爸爸不在了的第一个春节,您把我和姐姐揽在身边,虽然很多事情您不太明白,但我知道,您想用自己的身体给我和姐姐温暖。五年后的今天,我和姐姐又过了第一个没有您的春节,心里空落落的。现在,只剩我们自己了。
也许是快到春节了吧,这几天老是做梦,老是梦到您。您在前面跑,我在后面一边喊,一边追,却怎么也追不上,眼看着您越跑越远,最终没了身影。我害怕极了,醒来一身的汗。
妈妈,我最怕您走丢呀。三年前,我带您去离家十多公里的岳阳中学上高中,就是怕您走丢,所以在学校一墙之隔的农技站租房住。上课的时候,想着我和您贴着墙,我的心里就踏实。下课回来,做饭打扫,给您洗脚,只要和妈妈在一起,我心里从不觉得有什么苦的。即使您发病的时候,打我掐我,我也不怨。我心里总是想,妈妈不能听不能说,心中也是苦的。记者叔叔、阿姨们来采访我,总要问我,小小年纪,又要忙学习,又要照顾妈妈,还要精打细算当好家,这样的生活累不累。
其实,这哪是累?对我来说,这是生活的幸福:妈妈需要我,我可以比一般人更早地为自己的妈妈做点事。
可是,妈妈,您总是不听话,总是要跑丢。去年正月十二晚上,又是下雨,我在离县城一公里外的三一一工厂才找到泥地里的您。您说,您想爸爸了,想去找他回来。后来到去年九月那天,我离开家去上早自习,一小时后传来的消息竟是您跑到门前的池塘里,又恰在那时发病了……妈妈,您不要我们了吗,还是不想再拖累我们了?
守灵的三天三夜,我不敢再离开您半步。您的鼻子流出血水,我帮您擦。那一瞬间,我仿佛感到您还活着。
“丢”了您,我像丢了魂似的,放假了,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京珠高速,去外婆家。去年,还是我们俩手牵手坐上车的。车很挤,因为高速公路时开时闭,大家都要趁着大雪的间隙,挤上这回家的路。不管风多大,雪多厚,路有多难走,都想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