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38500000022

第22章 南京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4)

第一节南京市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现状

南京市虽然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的城市,但也存在着较大规模的弱势群体。所谓弱势群体是指由于个人生理和社会的原因而导致在经济、政治、社会、心理等方面处于劣势,而依靠自己的能力又无法摆脱这种弱势地位,需要社会提供支持的社会群体。从当前南京的现实状况来看,生理性弱势群体与社会性弱势群体都有相当的数量,其中,老年人弱势群体,约6万人;残疾人弱势群体,约22.8万人;失地农民弱势群体,累计约24万人;低保人群弱势群体,约7.42万人;失业下岗弱势群体,约9.72万人;在100多万流动人口中也有相当部分属于弱势群体。因此,南京市弱势群体的整体规模较为庞大。了解南京市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对建立健全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形成保护弱势群体的长效机制,促进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南京”有重要意义。

一、南京市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

1.南京市残疾人弱势群体

建国以来,我国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有了根本改善,残疾人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20多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残疾人的各项权利有了更充分的保障。但因为残疾人毕竟不能和健全的人一样方便地工作、学习与生活,加上种种社会原因,残疾人处于弱势地位依然比较明显,特别是在就业、教育、婚姻、家庭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有约6000万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5%。残疾人作为一个最困难的弱势群体,总体上还没有实现小康。

我国3000万贫困人口中,残疾人占到1/3以上;残疾人的文盲率还高达60%,盲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仅有59%;多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障碍依然存在,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全国已注册有169万青年助残志愿者,设立了5万多个志愿者联络站。无障碍工程在城市广泛实施,880万残疾人得到康复治疗,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从不足5%增长到目前的74%。特殊教育学校从500所增加到1600多所。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残疾人的就业率不仅达到84%,而且仍保持上升势头。

从南京市来看,南京市现有各类残疾人约22.8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61%,其中视力残疾人约3.8万,约占16.77%;听力语言残疾人约9.7万,约占42.47%;肢体残疾人约2.6万,约占11.25%;智力残疾人约3万,约占13.82%;精神残疾人约0.5万,约占2.28%;综合残疾人约3.1万,约占13.41%。在残疾人中,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各占一半,有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比例约各占一半。城镇户口中在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约6.5万,已在福利企业就业的约2.1万,分散安置就业的约1.1万,从事个体经营的约0.3万,总共3万多人,就业率约占城镇残疾人总数的53.8%。在全市进入低保的困难人群中,残疾人约占1/3。1987年至2005年,南京市残疾人总数由17万人上升到22.8万人,聋哑人、盲人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而精神、肢体残疾者却在成倍增长。

2.南京市低保弱势群体

城市低保弱势群体与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相关,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发展,从1993年6月上海市首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算起,已经有13年的历史了。13年来,城市低保制度对保护贫弱群体与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2003年起,城市低保支出稳定在150亿元以上,低保对象稳定在2200万人上下。我国城市低保标准可区分成公布标准和实际补差两种。公布标准指的是各地公布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补差标准是指在核定并减去低保家庭收入之后的实际补助金额,通常用月人均救助额表示。

完善城市低保制度的重点走向了“配套措施”和“分类救助”。所谓“配套措施”是指为解决低保对象在医疗、子女教育、住房及冬季取暖(北方)等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所采取的配套政策。所谓“分类救助”是指对低保家庭中有特殊需要的家庭成员,如老人、未成年人、残疾人、重病人等采取的特殊政策。2003年,民政部发出了《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2004年,民政部、建设部等联合颁布了《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民政部与教育部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工作的通知》,民政部发出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困难毕业生救助工作的通知》。

从2004年开始,民政部积极与其他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协商,总结、推广部分省、市的经验,着手探索和建立以城市低保制度为主体,以优惠政策和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相配套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争取为城市贫困居民解决更多的实际困难。

(1)南京市低保弱势群体总人数

低保人群总数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城市低保人数,二是农村低保人数。

①城市低保人数

实际净增6635人。如果排除年初低保标准提高的因素,低保人数基本持平。白下、鼓楼、建邺三城区去年低保人数还首次出现负增长。2005年4月份,南京市的城市低保对象约有7.37万人。月人均补差108元,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211万元。

从人数变化的原因来看,1996年南京市刚开始实施城市低保制度的时候,低保对象只有2503人。2001年政府提出应保尽保,扩大保障范围后,低保人数迅速增加。这与下岗失业人员增加,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应保尽保”和按“实际收入”计算等政策规定的进一步到位,拆迁、拆违、征地等因素相关。2003年上半年达到高峰,到2003年底,低保人数增至6万多人。

2004年,这一增长势头有所放慢,一年只净增6635人。由于低保标准从人均220元增至240元,可以说,去年实际净增的6635人主要是因为提标增加的。白下、鼓楼、建邺、下关等四城区去年退保人数超过1000人。2003年3月,南京市出台《南京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确立了“应保尽保、应出尽出”的动态管理制度,到2003年下半年,退保人数逐渐增多,总人数增加的趋势缓了下来。从2004年开始,逐渐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到年底低保人数比2003年底减少100多人。2003年以来的退保人数有增多现象,这与我市出台规范低保运作制度,强化动态管理有很大关系,也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深入,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等密切相关。

②农村低保人数

农村低保人数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为1.2万人,2002年为1.6万人,2003年为3.7万人,2004年为4.6万人,至2005年6月为5.3万人。

(2)低保标准

1996年120元;1997年140元;1999年180元;2001年200元;2002年220元;2004年240元;从2005年7月1日起,原来10个区(玄武、白下、秦淮、鼓楼、建邺、下关、栖霞、雨花台和原浦口、大厂)的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从240元上调到260元,江宁区、溧水县、高淳县和原江浦县、原六合县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他们自行调整。南京市低保经过这次提标后,在全省13个城市的低保标准中仅列苏州之后,与无锡、常州标准相同。

3.南京市失地农民弱势群体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农村土地被征用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由于土地是农民维持家庭生计的可靠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旦土地被部分或全部征用,农民就要重新考虑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生计也势必受到影响。据统计,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已超过4000万人,并仍在以每年约200万人的速度递增。九三学社200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目前全国4000多万的失地农民中,有60%左右的生活十分困难,有稳定经济收入、没有因失地影响到基本生活的只占30%左右。有研究显示,在江苏省历年累计200余万失地乡村人口中,目前估计有30万人左右是失地贫困人口。失地农民及其今后的生活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1)南京市失地农民的现状(至2003年底)

①失地农民数量

从1999年以来,七郊县围绕富民强市目标,紧紧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不断加大土地招商引资力度,有力地促进了郊县经济发展。据调查,七郊县园区规划面积863平方千米,目前已圈地进行基础设施开发的面积达241.06平方千米,已有具体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含平整场地)面积为98.9平方千米,其中经依法报批、且已批准的征地面积仅59.5平方千米。据此,以人均一亩地来计算,七郊县在规划期内将失地、已进行基础设施开发近期将失地、已有建设项目开工失地、其中已依法办理征地手续失地的农民,分别为129万人、36万人、15万人、9万人。

②失地农民基本状况

失地农民有两种类型:因征地失地农民;因租地失地农民。因征地失地农民,人数约9万人,占60%,其中市本级约为3万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征地补偿安置的标准相对较低。二是征地补偿安置的标准不统一。三是被征地农民缺乏长期可靠的生活保障机制。被征地农民失地后,其生活主要依靠征地补偿安置时得到的一次性费用,没有享受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由于其缺少谋生手段,经济上、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比较大。他们形容自己“地被征,农转非,变市民,成贫民”,有的在补偿费用完后还找政府解决生计问题。四是被征地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五是部分基层政府在补偿安置实施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

有些地方将用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补偿费截留他用,如用于村级组织办公费,归还村级债务等,甚至少数村干部利用手中权力挥霍浪费这部分资金。有些地方补偿安置资金落实不到位,需要2年左右才能全部兑现。六是我市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本身确有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有的已滞后于现行的法律法规,有的滞后于形势发展。如房屋拆迁货币补偿款与我市前一时期快速上涨的商品房、二手房价格相差较大,农民购房十分困难。因租地失地农民,人数占40%,数量约6万人。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对农民的土地租金补偿偏低,未来不确定因素较多。从目前来讲,租金在每年500元/亩以下都是偏低的。如果没有递增机制,将来的这个租金价格就显得更低。少数地方认为只在土地承包期内给农民租金;承包期满后农民人数自然减少,如果征地就可少给征地补偿资金。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存在风险,如果企业在市场中经营失败,农民就会收租无望,种田无地,势必会影响社会稳定。二是落户企业难以取得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在现行国家法律框架内,落户企业难以取得合法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其地面建筑也不能取得合法的房屋产权证书,土地、房屋不能作为资产上市融资、不能向银行抵押货款等,将始终制约其发展。将来办征地手续,还会因为物价、征地补偿上涨等因素引发新的矛盾。三是“一地两证”隐含矛盾。部分地区由政府或开发区出面,一方面只跟农民办理集体土地租用手续,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农民手上还有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另一方面给企业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同一块地有两种所有权性质,两个不同主体的使用权证,这种越轨操作使企业和农民双方的利益都难以保证,极易滋生矛盾。如果只是权宜之计,应在短期内依法办理相关征地手续,否则后患很大。

4.南京市流动人口弱势群体

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预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人口的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将进一步扩大。

(1)流动人口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增多。20世纪80年代初,南京市流动人口仅为10万人左右,90年代,登记数急增到30万人,1999年登记数为33.5万人。2000年,登记数为45.8万人,2001年登记数为47.6万人,2002年登记数为63.8万人,2003年登记数为104.7万人,首次突破一百万。

(2)基本特点

目前,南京市的流动人口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男性和青壮年居多,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以务工、经商为主,主要从事建筑安装运输、企事业单位雇工、经商服务、农副产品加工、收拾旧荒以及城市人不愿从事的苦、脏、累等工种;主要暂住或落脚点为房屋出租户、单位内部和工地工棚;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在旧城墙和秦淮河外围地区形成了一个流动人口集中的环城带;治安问题相对突出,近几年,我市抓获的外来刑事作案人员占抓获的总数的比例相对都保持在40%左右;居住、活动表现出极强的流动性。

同类推荐
  • 地市级公立医院管理探索

    地市级公立医院管理探索

    出于改革的谨慎,公立医院改革目前未有实质性的统一的措施安排,但“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必然对公立医院产生深刻影响。
  • 房屋管理与维修实务

    房屋管理与维修实务

    根据高职院校的任务驱动类课程教材要求,将物业管理企业“房屋管理与维修”这一核心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解成一个个有机联系的典型子任务,主要包括:房屋管理与维修工作认知,房屋查勘与完损等级评定,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物业前期介入,房屋质量控制与验收,房屋装修管理,房屋结构管理、维修与养护,房屋防水管理与维修,房屋装饰工程的管理与维修和房屋维修预算。每一典型任务模块为一教学单元,并给以具体的工作任务。
  •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中国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古代建筑是从中国营造学社建立后逐渐展开的。从中国营造学社名称看,其“营造”两字即取自于宋代的《营造法式》,因此也可以说,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首先是从关注《营造法式》开始的。中国营造学社所创立的以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的科学方法和所取得的大量实证性成果,为中国建筑史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虽然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的中国营造学社于1946年无声地消失了,但它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余波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和文物建筑保护。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多学科的关注和各类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把中国建筑史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
  • 我是木工能手

    我是木工能手

    本书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我是木工能手》分册,由刘金洪、李祖辉等编著,主要介绍了木工基本技能、木工安全知识、木结构施工、建筑模板、建筑装修等内容。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希望本书的出版,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端归来

    异端归来

    因为一场邪神献祭仪式,远古大黑魔法师陆渊被召唤了回来,并被抓进了异端收容所。
  • 神通创世

    神通创世

    一个废材在一个邋遢老头的引导下的天才魔法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桃之夭夭,腹黑王爷赖上门

    桃之夭夭,腹黑王爷赖上门

    【爱情,无关早晚,只是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他是燕国不朽神话,是全国名媛争相想嫁的如意郎君,面对女人,他嗤之以鼻。她,一朝惨死,得以重生,茫茫人海,遇见了那个风吹桃花开的人。于他而言,女人是善变寡情的标志,却在遇见她后,念念不忘。幻想中,君心不改,桃花相伴,而现实,总是有那么几个不长眼睛的,惦记自己的娘子。于她而言,男人背信忘义,为了荣华富贵,弃情绝爱,伤天害理。当他们相遇,一张情网,铺天而来,躲过,逃过,却忘不掉那一声声温柔的呵护,“不怕,一切有我。”京城初见,他设计巧遇,夺初吻,夜护佳人,上演攻心为上。“姑娘何必拒人千里之外,说不定,你我能上演一出旷世奇恋呢。”是夜,他‘慌不择路,’闯入香闺,而她,美人出浴。他咽着口水,两眼放光,“肤如凝脂人如玉。”下一秒,某男被人丢出闺阁,惨遭群殴……
  • 特工召唤师之魔女九岁

    特工召唤师之魔女九岁

    21世纪为情而死的佣兵界暗黑女王来到异世,成为白家痴傻的小女儿——白素素。废柴到天才,这逆袭之路她步步惊险却满心欢喜,只为那心中再简单不过的愿望得以实现。可当现实给她当头一击,她只能选择身负着更大的使命咬牙前行。“你要信我,这世间再无她人能入我眼。”繁杂法文,精血为引,隔着天地契约阵的紫色光芒他们是否真的能携手共度今生?“我一辈子虽然做过许多错事,可我从未后悔最后的选择。”元魂消散,天地间仿佛那人根本不曾来过。是谁当初那一抹笑明媚了一颗冰冷的心,却也借此给了她最深的伤害?衰落的远古宗族,四散的神秘图卷,隐藏的奇怪组织……当事实在剥丝抽茧中缓缓展现在大家面前,一个跨越了近千年的故事让所有人都为之惊恐!且看这异世,如何因为一个痴女的逆袭而风起云涌,改头换面!
  • 深夜奶茶屋

    深夜奶茶屋

    一家平常无奇的奶茶店,因为刘泽父母的失踪而开始变得神秘,……深夜奶茶屋,欢迎光临!我是刘泽,这家奶茶屋的老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千统

    千统

    各种势力的角逐,一场真正的最强之争……(但愿自己能坚持下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