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49400000002

第2章 综议篇(1)

综议,综合地议论《三国演义》故事中某些有关管理的事。

三国是段历史,是段乱世,是段纷争。是段历史,史有资治通鉴的意义,可为管理通鉴;是段乱世,乱世出人才,人才造历史,历史经验供我们学习;是段纷争,纷争中有智慧,可使人从中获益。

本篇有四个部分内容:分合问题;《三国演义》的正误问题;《三国演义》几位主要人物的是与非;研究《三国演义》的兵法问题、哲学问题等。

《三国演义》开篇即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就来议论这个分合问题,议论三国归晋问题。

《三国演义》是好书,但也有谬误处。我们也要讨论这些谬论。

魏蜀吴三国是以君为首领的,讨论魏蜀吴三国问题,不能不讨论它们的首领曹操、刘备、孙权。这些首脑人物是有智囊人物辅佐的,诸如司马懿、周瑜、鲁肃、诸葛亮等,为此我们还要讨论这些人。

《三国演义》是《孙子兵法》的形象教材,为此我们要讨论《三国演义》与《孙子兵法》的关系问题。

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哲学问题,战事更需要讲军事唯物论、军事辩证法,为此本篇还要讨论《三国演义》与哲学的关系、与矛盾的关系等问题。

一、“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说“合”与“分”

《三国演义》全书首回首语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一句名言,说得很有道理。

本书讨论这句话,先不按照此话原来的循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作讨论,却按照三国的历史进程,从合到分再到合这个过程作讨论。本题先讨论“合久必分”问题。关于“分久必合”问题,让我把它留待本篇最后两个题目中讨论。

《三国演义》是这样阐述这个观点的:“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第1回)

《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故事中之第一顾,刘备见到了崔州平。崔讲了一段关于分合问题的话:“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第37回)崔讲的就是历史上的汉初汉末的分合之事。

在中国的历史上,罗贯中这个观点被众多事实所证明,如三国归于晋,晋又演化为南北朝,南北朝先后有国家十六个,后又被隋统一,接着是唐的统一,唐以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再是宋、元、明、清的统一。

“合久必分”之“分”

“合久必分”的“分”,在中国历史上主要出现过四次。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占时约550年,是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分。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三国时期,占时约6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分。此后,第三次分是在东晋和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317年至公元589年,占时约280年。第四次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还有北宋与辽,南宋与金时期,公元907年至1279年,占时约370年。上述四个时段加起来约1260年。中国5000年文明史中,分的时间约占全部历史的四分之一。可见,在我国的历史上“合”是主流。

看三国的“分”

三国前的汉王朝已败落,两汉(西汉,东汉)统治400多年,至汉最末的那几个皇帝,如桓帝、灵帝、少帝、献帝等,其统治已没落不堪,或皇帝昏庸,或皇帝年幼成傀儡,宦亲当权,官吏腐败,天下已乱。人民向往新的盛世,人民造反,想改变现状,想推翻旧统治。“分”是推翻旧历史,砸烂旧统治主要之法,于是出现了“分”。

关于这一点,《三国演义》第1回是这么说的:“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禁止正派的人为政),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太监)自此愈横。”“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黄巾”,张角、张梁、张宝等人的起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以后各路诸侯纷起,天下大乱,“分”的形势形成。

“分”是会演化为“合”的

“分久必合”,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分”,最终会演化为“合”。其实,任何的“分”追求的都是“合”,这是任何“分”者追求的总战略。以三国为例,赤壁之战后,魏蜀吴相互混战了几十年。魏的曹操也好,蜀的刘备也好,吴的孙权也好,他们中任何一方必都是为了消灭另两方而开展征伐。

我们赞成“分合”关系中的主旋律“合”,即“统一”,即“定于一”(《孟子·梁惠王上》)。因为“合”好,健康的“合”是和谐的体现,是社会安宁的体现,是历史进步的体现。我们追求这种“合”。在追求这个“合”的过程中,在“分”的时候,在破坏旧的过程中,把不合理的东西破坏得彻底些,内含的建设作用更强些,并尽量让“分”的时间缩短。三国是分,但三国最后不是演化为晋了吗?

二、东汉衰三国兴之思

让我们具体地分析三国时期的“分”、“合”问题。

汉统治400余年,汉的“合”到三国时期之前已不堪一击。到演化成魏、蜀、吴三国,那是“分”。但对一个一个小的个体魏、蜀、吴而言,却是小的“合”。小的“合”,相互争斗,使之成为大的“合”,混战近百年。最终,蜀公元263年被灭,魏公元265年被灭,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建立晋王朝,吴公元280年被灭,天下又“分久必合”。

汉所以灭,三国所以兴,究其原因,有两个主要方面,有皇帝老倌方面的原因,有下属将相官吏方面的原因。

从皇帝老倌找原因

一般说,明君贤相良国,是对应的关系。有明君,才有贤相;有明君,有贤相,才有良国。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君不明,相是贤的,国治得也很好,如三国中蜀诸葛亮辅佐刘禅时期。也有如吕尚“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史记·齐太公世家》)。又如晏婴,他事齐君三代,都尽心尽力,但因为君的原因,治绩不一。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贤相常有,支撑贤相的明君不常有。

至于汉末,是另一种情况了。那时的皇帝,都是软弱之辈,无能之辈,傀儡之辈,成为被某些人利用的工具,或是摆设。有的皇帝本身是小孩,一切仰仗他人,或宦官,或外戚,或常侍,或其他人施政。以汉王室最末的几个皇帝而言,都是无能的,且短命,桓帝(刘志,16岁时执政)只活到36岁,灵帝(刘宏,16岁时执政)只活到32岁。他们执政时被当时的所谓“十常侍”等人控制。后立少帝刘辩,实际只当了5个月皇帝。在董卓等人操纵下刘协上台了,是谓献帝,登基时才9岁,一切听董卓等人摆布,后又受李催、郭汜等人控制。后来曹操也利用他,有所谓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之说。皇帝无能、昏庸、无权,怎能管好国家?其中一些要臣,是荒淫无耻之辈,如那些宦官、常侍、外戚之流,典型的如董卓等。有了这些所谓的“君”、“臣”,国家最后垮台一点也不稀奇。

这样的问题,在现代是绝对不会再出现了。现在国家领导人是由选举产生的,选出的都是能人、贤人。至于找个小孩当政,则更是滑天下之大稽,根本不可能。

从下属将相官吏找原因

在东汉末年,皇帝下属将相者不乏一心忠于汉者,如王允、董承等人。但那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执掌施政大权的却是常侍、宦官、外戚。这些人中不乏有野心、人品极其不正者。如十常侍等,可皇帝还尊张让(十常侍中首位)为“阿父”呢。还有像董卓、李催、郭汜等人。这些人有权欲之心,钱欲之心,色欲之心,而且常常把这三欲统一成为一个心———野心。上述三欲中惟权欲为要,贪婪的权欲达到了,利欲也就有了,色欲也会得到满足。所以,那些官吏之辈拼命攫权、捞权。关于这个问题,董卓是典型,关于这个人,我将在下面设专题讨论。

东汉之亡,不能全怪那些皇帝,因为他们年龄实在太小。要说有问题,那是社会的原因,封建社会体制的原因,在世袭制、家天下的背景下,上述弊端不可避免。问题的要害是那些辅佐皇帝的宦官、外戚,这些人是汉衰落的祸害之源。

在君昏庸无知、臣贪婪奸恶的情况下,天下必然乱,也就有可能改朝换代。汉之亡就是这样发生的。

几点重要启示

由上述讨论,我想讲两个十分重要的关于管理问题的道理。

治国的关键在国之领导。有好的领导,才有好的政治,好的经济,好的文化,才有国家的富强,才有人民的福祉。

治国要有好的相。好的将,好的臣,好的吏。作为治国之相、之将、之官、之吏,一定要是德才兼备者。其中德尤为重要,德是才的导向。无德,做人就会失去方向,成无头之鸟,无舵之舟,就会撞到山壁上,栽在污沟里,就会倒行逆施。千万不能学董卓,不能迷权,迷财,迷色。当然也必须有才,因为才是德的支撑,无才的人就不能有效地为祖国服务。

另外我想讲一讲执政之权的问题。作为治国之相、之将、之官、之吏,应该是有权的。没有权,何以实施领导。但必须明白一条,权是人民授予的,绝不能利用这个权去胡作非为,更不能手握大权打人民。应该这样认识:我只是一位人民的勤务员,勤勤恳恳做事,兢兢业业工作,才是我的天职,才是我的本分,舍此无他。

《三国演义》时代有人以权谋私,如董卓。现在也有这种人。那些大贪、小贪,如成克杰、胡长青之流,他们也谋权欲,谋财欲,谋色欲。这些分子是败坏国家管理的白蚁、蛀虫,对他们必须严惩。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反腐倡廉,反奸反贪,把我们的党建设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

三、《三国演义》之谬

本书在导论中谈及,《三国演义》是描写三国历史的一本好书,基本忠于历史,描写生动,文笔优美,但也有很多谬误处。现在,我专门说其不足处。相信这样做,对于认识该书的管理价值是有好处的。

《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有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宣扬了农民造反无理思想

东汉末年,封建统治政局垂危,对人民盘剥加剧,土地兼并严重,官府徭役残酷,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农民纷纷起来造反。公元184年,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第1回),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统治者,“官军望风而靡”(第1回)。统治阶级为了挽救失败的命运,调兵遣将,对农民军进行血腥镇压,最后农民军失败。对此,在小说中,作者不仅不讴歌,反而以轻蔑的态度对农民军的失败进行了幸灾乐祸的描写。

宣扬了封建的忠君愚昧思想

东汉末年,封建的统治阶级已成强弩之末。什么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他们如走马灯似的被替换。这些皇帝的命运掌握在宦官权臣手里,说立就立,说废就废,甚至连生命也不能保证。那各路诸侯、军阀,什么袁绍、袁术等,还有曹操、孙坚、刘备等,纷纷打出拥护正统汉室的旗号,谋自己势力。曹操投机掠得汉献帝后,“移驾幸许都”,他拥汉又叛汉。拥汉是幌子,是权术,叛汉是真情。他把汉献帝手下的亲信一一除掉,甚至皇后,实行“挟天子而令诸侯”的策略,谋自己权势。汉献帝被魏废除后,刘备在蜀取而代之,说自己是汉刘皇室后裔,俨然以汉王自居,在西蜀做了皇帝,成为汉室新的刘氏正宗。

其实,按理讲,实行统治是无所谓正宗不正宗一说的,谁统治有能谁就可以实行统治。姓刘的也罢,姓曹的也罢,姓孙的也罢,姓司马的也罢,他们打着拥刘的旗号,无非是实现自己私利的一种手段而已。

宣扬了天命的英雄史观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我们不反对社会存在英雄这个客观事实。但战争的伟力在人民,历史的伟力在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反对的是唯英雄的英雄史观。这种英雄史观,眼中没有人民。特别是天命的唯英雄的英雄史观,更荒唐。试列举如下,小说是这样着力刻画曹操、刘备的。《三国演义》第1回中说,曹操从小“有权谋,多机变”,是一位“安天下”的“命世之才”。第78回中说:“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曹操华容道从关羽那儿脱险,说他是“天象”所致,“未合身亡”。后来曹操成了魏王,说这是“受命于天”。再说刘备,在第1回说:刘素有大志,有“贵人”相,“非常人也”。第34回说,刘备在荆州刘表处,蔡瑁要杀他,刘备逃至一大河,欲过不得,险象万分,但天助、马助,刘备坐骑“的卢”面向大溪,“一跃三丈”,跳过河去,躲过险境。后来刘备真的当了皇帝,小说说他是“天命有归”。

有严重的重刘抑曹倾向

刘备、曹操是小说极力刻画的两位人物。但小说作者对两人的褒贬截然不同,对刘高度褒扬,对曹极力贬抑。

同类推荐
  • 中关村:一部创业创新史

    中关村:一部创业创新史

    本书以“中关村人创新创业史”为主题,通过简洁洗练的文字,讲述了各时代中关村代表人物的经历,诠释了中关村创新发展的规律,梳理了中关村的发展脉络。书中不仅还原了发生在中关村的传奇故事,还收录了诸多档案资料,包括信件、文件等,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力图以中关村人的过往见社会、以中关村人的成就见规律、以中关村人的眼光见世界、以中关村的恢宏历史见我国改革开放的腾飞之姿。
  • 商务公关与礼仪

    商务公关与礼仪

    徐美萍主编的《商务公关与礼仪》是校企合作的成果,以现代、实用、创新为特色,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商务公关和商务礼仪的基本知识。全书语言简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内容涉及商务公关概论、商务公关信息调查、商务公关策划、商务公关的实施与评估、商务公关媒介、商务人员个人形象礼仪、商务交往礼仪、商务专题活动礼仪、商务餐饮礼仪、世界各国各地商务礼仪礼俗。每章节中都安排有学习目标、案例导入、商务公关与礼仪的具体操作内容、要点回放、复习思考题、阅读分析讨论、实训练习与操作、阅读平台等。
  • 新金融宣言

    新金融宣言

    《新金融宣言》一书作者,运用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开创了金融科学的先河。书中作者用事实说话,印证了金融规律的存在和作用,全面解析了“金融树乃金融规律的集大成者”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作者警示世人:未来金融危机将继续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直至人类作为整体基本掌握金融的客观规律;如果人类不能遵循地球法则,可能面临比金融海啸更大的危机。作者已将所有金融规律归纳、总结、系统化、定律化,以便世人学习掌握。所有金融都可以变得通俗易懂,一目了然。金融规律的发现、推广、普及将有助于改变整个金融世界。
  • 新执行

    新执行

    传统观念对执行的定义往往停留在机械执行,强调员工要坚决服从,没有任何借口。新执行针对社会发展现状:80、90后员工更强调个性与自我的时代,提出新执行要头脑执行、快乐地执行、创意地执行。因此,新执行是企业强大之道,更是个人发展之道。姜汝祥博士专精于执行力的研究,为中国企业战略执行第一人。他提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工作还是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他潜心研究数年,为当下新环境提供了新的执行力着作。本书从破解虚假执行开始,到执行48字真经、执行与结果等,用九章精华内容全方位讲透执行……
  • 最卓越的商界领袖

    最卓越的商界领袖

    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领袖不仅是富翁,更是伟大的策划者与管理者,他们能在自己的职位上做出突出的贡献,是因他们有特立独行的管理风格。本书所选取的22位最卓越的商界领袖是2005年末英国《金融时报》评选出来的。本书不同于其他个人传记,重点突出的是这些卓越的商界领袖们的管理方法、经营思想及近几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世人的影响。相信本书新奇的内容、独特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思想,定能使广大读者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这个石头很魔性

    这个石头很魔性

    李平凡,就算生而不凡,可却归于平凡。可有朝一日鹏飞九天,尔等安敢比高。一颗带有魔性的石头,一个神神叨叨不靠谱的主人,一条不一样的强者之路;总而言之,有朝一日我必腾飞九天;因为这就是我李平凡心中的平凡。
  • 不死药传说

    不死药传说

    一个被诅咒千年的家族,一个知晓几句偈语,两人道出千年疑案,究竟谁是谁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真真没想开挂

    我真真没想开挂

    近期有人在异世界违规开挂,现在时空管理局已经抓住了犯人“魏某”。管理员:“为什么非法开挂?”魏小羡:“没有钱,肯定要开的啊,不开怎么有钱?”“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自己谈又不会,只有靠去开挂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这样子。每次开挂感觉就像到达了巅峰一样,而且其他开挂的人个个都是人才,技术又好,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开挂的。”这个故事是一人一狗闯荡异世界的故事,魏小羡:“生活所迫,我真没想开挂!”
  • 大周方士传奇

    大周方士传奇

    一场关外行走,打开了一扇方士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一代方士的传奇。
  • 快穿我喜欢

    快穿我喜欢

    鹿怡瑶死了但她找到了最爱他的那个人他没有姓名,于是她为他取了名字。他和她……随缘更新
  • 重生之娱乐圈事件簿

    重生之娱乐圈事件簿

    内敛高冷女X内敛高智男。重生一世,携手探寻那最黑暗的深渊。
  • 御龙化仙

    御龙化仙

    这个世界有两片大陆,一片位于东方日出之地,一片位于西方日落之地,人们称作东边的大陆为东大陆,称作西方大陆为西大陆。两片大陆之间有一片大海,名叫渡川之海,隔绝着两片大陆。渡川之海广袤无垠,普通人一辈子都不会想到在大海的另一边会有另外的一个大陆,一个与他们所处相似的大陆,只是样貌有些不同罢了。只是他们不知道,主宰这两片大陆的人却知道,他们分别是东大陆的大汉帝国与西大陆的罗马帝国和希腊。
  • 他的小公主I

    他的小公主I

    前方高甜!!!!!从小到大的依依陪伴,从校服到婚纱的校园甜恋,学霸VS学霸,超甜陪伴。夏舒:“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齐适:“因为我想成为守护你的骑士。”
  • 圣子无敌

    圣子无敌

    【全本免费,暴爽玄幻】魂穿异世,左辰足足用了十八年,终于耗死了脑袋里的一条意欲夺舍的残魂,从此渊龙入海,高歌猛进!“那些欺负我的人,等我从苍塔里出来,就把你们全撂翻!”